在影视艺术中,导演和编剧的作用绝对不容忽视的。
真正让一部剧出彩的,也绝非仅靠服道化和动作特效。
在编导的创作下,根植于剧中、无处不在的梗,既是对自我才情的一种肆意挥洒,又是对观众眼力的考验。
尤其是这一类轻度悬疑类电影,可以说,寻找细节能给观众带来很多意外之喜。
这种抽丝剥茧快乐,也是属于少数幸运观众才能享受到的加餐。
首先说一下片中男主去询问村民曹家灭门惨案时,村民的奇怪表现。
绝大多数人都对男主避之不及,这显然是心里有鬼。
唯一露出憨厚笑脸对答的,唯有铁匠父女。
铁匠面貌忠厚,一时难以分辨其言辞真伪,其女儿有话要说,却被铁匠迅速接过话茬。
由于男主并未得到更多有效信息,不免有些焦虑与失望,低下了头。
顺着男主眼神望去,这时镜头给到了铁匠女儿的左手腕,一个带有花朵纹饰的银镯子。
画面紧接着在女主的左手腕处停留了两秒,这已经足够各位福尔摩斯们留神了。
很明显,铁匠之女、铁匠,进而那些钳口不谈曹府遇难的乡民们,其实并非不知道事件真相,只是碍于某些情况而不能宣之于口。
乡民合力将曹氏灭门,在影片中属于一条血腥的暗线。
不同支路之间的勾连,必须得从小处着眼。
曹玉手持并蒂牡丹去找常在田寻求医治之法,其实并蒂牡丹的意象,确有所指,其直接指代后来葛巾与玉版的一体双生。
也正是因为二者同出一脉,根系相连,才会有一人受伤,另一人也承受痛苦的设计。
这一点在大结局时正好用得上,并且设计的极为精巧:玉版为帮助葛巾解脱而自尽,她的死恰好也避免了树妖对葛巾的操控引发更大灾难。
二人休戚与共,则更加深了宿命感。
疯子在片中出现了两次。
一次是男主给曹氏宗族上香出来,遇上疯子抱着狗,疯子说“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另一次则是在乡民结队、讨伐花妖之时,疯子声称大家都会死的。
很明显,疯子非常清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外表疯了,内心还十分清醒。
也许,他之前也是一个正常人,只是因为遇上了太不正常的事,才会变得不正常;又或者,他并非是真疯,而是不得已装出一副疯癫的样子以避货。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当时乡民围攻曹家,也拉上了疯子入伙,疯子不干,事后装疯来躲过乡民的诘难。
仔细回想,乡民们向男主所描述曹府劫难的场景,其中行凶者又何尝是强盗的打扮?
相反,都是普通村民的衣着。
甚至操持的凶器,明显就是柴刀。
乡民给男主主仆二人接风洗尘的晚宴,随从跟村妇挤眉弄眼,声称自己在相府是二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二人很明显,不包括男主——而是宰相及其女儿。
这也是转着弯在说男主的家庭地位尚不及一个受宠的得力仆从。
最后,在曹玉捧着休书下泪之时。
这个十分短暂的镜头,别有深意——休书原来也是情意绵绵的诀别和誓言,顶部自右向左为“吾尔无缘,来生再续”。
曹玉香消玉殒。
只是不知,她临走之前,是否参透了这份休书上的玄机呢?
白色的玉版是爱,红色的树妖是恨。
姐妹双生牡丹,原是昔日爱人曹玉的怨念幻化为妖。
姐姐、女权、渣男,若干年后回看我们这个年代的民间舆论,女性好像对这个时代有着喷薄而出的表达欲,相比之下的男性就像电影里的常在田一样,被命运的无奈牵着走,欲求功名不得,栖身相府行尸走肉。
如果说剧情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作为聊斋系列的经典奇幻电影,这部影片的特效及制作已接近顶级配置,不管是电影中间的道士做法还是结尾的红衣花妖与桑道人大战,从视觉效果既满足了小荧屏的爽感又满足了大银幕的紧张感。
导演年轻,操刀古装奇幻作品,服装与角色融合的很好,色彩选择匹配人物性格,演员表演在线,广西实景拍摄人美景更美,而这一切就注定了该片就已经在水准线之上。
茅子俊的外形斯文,难得的是演出了儒雅俊逸之下的颓废之感,这种颓废是男主内心无法消弭的痛苦,抓住这一点,基本上人物就立住了。
玉版由新人演员徐沐婵饰演,天真灵动,代表了昔日恋人阿玉对于爱情的赤诚追求。
代表恨意的葛巾由吴佩柔饰演,制作方特意用白红两色的花朵代表两种情感,以示区分。
这是电影在符号选择上有意做出的暗示,也为最后的和解埋下伏笔。
男主七年未归,回乡路上心神不宁,亦如电影开头,随从说七年了,但是男主从未忘记回来的路,这是更符合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改编。
电影中间,男主用回忆的方式叙说了自己在京城的失意和落魄。
考取功名却被顶替,接受救助却是以戕害自己的良知为代价。
泪眼朦胧中写就的休书,是对昔日恋人的致命一击,也是自己成为行尸走肉的原因。
但让人感觉温暖的是当随从逼迫他手刃昔日恋人并且用忠诚来嘲讽他时,男主冲过去和随从扭打在一起,男主在回来的路上就已下定觉醒,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和昔日的感情,这是他对自己的救赎,所以才有了桑道人做法时,他故意踢断插在地上的令旗,才有了最后人妖大战时他不顾一切去找阿玉,拨开荆棘,就出昔日恋人,不管她是人是妖。
我们都会犯错,在闯荡江湖的过程中迷失自我,不得已背叛亲友、爱人。
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瑕的爱也没有十足奸诈的恶。
很多时候,蓦然回首,总想找回过去,给自己一份弥补。
寻找的过程,很多时候都是失望,因为斯人已逝。
但是电影在最后给了我们一份念想,让我们追忆自己的往昔,也能获得一份安慰。
这样的男主,他所守护的感情不比女主微弱,只是来的迟的一些,同样值得宽慰。
而当他奋不顾身救出玉版,女主的恨意在男主的背后幻化成为匕首,终究又隐去。
电影中玉版和葛巾的爱恨亦如牡丹一样,高贵而独立又果断浓烈,男主的爱是迟来的紫藤,却也最终把她紧紧抱住。
这世间最难的莫过于原谅和放下,难的原因是需要有足够大超过恨的爱,因为相信爱,所以爱最终还是会姗姗到来。
并蒂牡丹是爱恨双生。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没有遇见爱情前,不要像那些村民一样去做自以为无辜的刽子手,也许有朝一日获得属于自己的爱情。
没有《倩女幽魂》感人,没有《青蛇》魅惑,处处透着山寨味,竟是鹅家大戏。
《奇花记》你嗑还是不嗑?
还有哦,这部剧不仅山寨,而且恶俗。
人和妖、男和女、女和女、妖和妖,究竟谁才是真CP就快傻傻分不清楚了。
先介绍一下这部改编自《聊斋志异·葛巾》的志怪网络大电影《奇花记》。
这部电影或可成为2021年度魔改最彻底的网络电影,《聊斋志异·葛巾》的故事讲的是牡丹花下的爱情故事,非常生动的诠释了什么叫“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可是这部《奇花记》讲的却是化成妖精的冤魂女向世间渣男复仇的故事,只是女妖精依然爱渣男,甚至愿意为他付出魂魄。
这个改编简直太无耻,竟然不让我看手刃渣男!
电影开场,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子被一群山夫追逐,结果拌住树根跌倒。
山夫们追上女子,开始肆无忌地对她上下其手。
偏偏这么巧,此时一群书生从此地经过,救下了年轻女子。
然而,看上去正正经经的他们也经受不住诱惑,竟然也干起山夫们的勾当。
大胆露骨的香艳画面,是我这VIP可以看的吗?
却让我想不到的,刚抬手打算捂眼睛,这群书生就在风流女鬼的身上领了便当。
真的是墙都不服,就服这女妖精。
实力堪比黑山老妖,妩媚能当小唯,可惜只是个低配版。
画面一晃,身着红裙的女妖精葛巾坐在树下休息,水里浮出一个笑得柔情的女子,看到葛巾就毫不犹豫地靠上她,她也一脸温柔。
白牡丹花妖小玉就这样出场。
小玉本是鹿韭村的曹姑娘一缕冤魂。
这位曹小姐身前和个叫常在田的穷书生谈恋爱,为了娶曹姑娘,常在田赴京赶考,临走时把姑娘睡了,还一枪上靶。
怀上孩子的曹姑娘气死了爹,还被村民赶出村,曹家也被村民洗劫一空。
而赴京赶考的常在田功名被夺,身无分文,倒在相府吗门口。
结果被迫成了凤凰男,嫁入相府吃香喝辣。
只是不知道这位贵门正妻如何得知常在田在老家有个初恋,就不停闹,就这样互相伤害了7年,老岳父出面强迫常在田回家干掉初恋,不然就要把初恋居住的村子灭了。
无可奈何的常在田只好带着监工小厮千里走单骑回家杀前任,却发现曹姑娘一家已经全员去见阎王爷。
偏偏这时,他遇见了和曹小姐长得一模一样的小玉姑娘,对她产生了很微妙的情愫。
一段扯不断理还乱的人鬼情未了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开始了。
与此同时,村民没想到常在田会回村,怕他知道是他们把曹姑娘赶出村子,私底下也是干了不少见不得人的勾当。
而小玉呢?
我觉得她为白牡丹所化实在太不搭了,她应该是朵白莲花才符合人设嘛。
见到常在田以后春心萌动,想的不是思春少女那些粉红泡泡,却是男女苟合于床笫的那些腌臜事。
果然妖精的脑回路非同一般。
得知妹妹看上渣男的葛巾也是着急了,苦口婆心劝说妹妹不听,美色诱惑无用,恼羞成怒,要进村灭了一村人,再干掉常在田。
这段实在是,既然嘴上叫着姐姐妹妹,身体不用那么诚实,非要立刻把柠檬酸挥发出来吧?
结果,她打不过每一部志怪影视里都会安排的臭道士,上山升级,结果被树精附了身。
在村民的恶意小动作,相府派来监视他的家奴的催促下,他和所有人的矛盾爆发出来,甚至还跟家奴扭打起来。
你骑我身上,我压你腿上满地打滚,那画面简直不堪入目。
结果,黑化的葛巾和臭道士展开第二战,鹿韭村嗝屁,道士也嗝屁,只有常在田主角光环护体还留了半口气。
为了保护心爱的渣男,小玉决定自杀,用自己和葛巾的魂魄灰飞烟灭来消灭树精,拯救一村恶人。
我承认这片的制作算是精良的,可是这没节操的三观究竟是怎么过审的?
这是人妖虐恋吗?
这是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扭曲。
饰演常在田的茅子俊,2019年在《皓镧传》里饰演嬴异人时还觉得这小子有机会上顶流,结果没想到他竟然沦落到拍网络大电影。
网大其实没什么不好,现在很多主流导演和演员也在尝试走上网络银幕。
这在未来或许是必然的趋势。
可是,茅子俊作为曾经也有些名气的男演员,好歹挑挑剧本吧?
分分钟劝退观众的这部《奇花记》,你还是散了吧,别再霍霍观众了。
2021-6-5看的,不好的记忆。
看这部电影,有了不美好的记忆。
生命中不美好的记忆又多了一个。
像女主角的生日一样,7-4也是不美好的记忆。
2007年,不美好的记忆一直持续到2021年。
不知道,怎么去消化这些不美好的不堪的记忆。
如果,我一直心里有不好的人,我就会一直遇到不美好的事。
一年了,考完试一年了,6-5陷入了情绪化,一直到再找工作开始,我陷入了不美好回忆的层峦叠嶂。
我心中的痛苦,排山倒海。
反反复复的错误,从2007年一直持续到2021年。
有些伤害是自己带给自己的。
我深陷泥潭。
无法自拔。
我不再逃避生活的苦难。
我开始坚定自己的信仰。
带给我不美好记忆的人父母52774变态三变态四不美好的记忆,一直在叠加。
一直到2021年,我面对困难每一次的逃离,都会带给更大的困难。
没有人能帮助我,也没有人能救助我。
每一次把人想的太好,都会失望😞最后,自己也变得奇形怪状。
不美好的回忆。
需要遗忘。
别人只是不爱你而已。
每个人都在爱自己,所以,没有人爱你。
学会接纳这个设定,就会安于生命。
今天6-14遇到了柯基,也遇到了柯基的主人,一个说可以帮助我的人。
人的善意。
今天,喂了小蚂蚁,这是第几次喂了,我不知道。
细碎的馒头,蚂蚁那么微小,也在努力的活着。
我很惭愧自己,这三年,浪费的粮食,放坏了,我也不吃,我应该去喂喂蚂蚁的。
我慢慢开始,把自己的恶,释放了出来。
委屈伤害。
我今天,意识到,可能,自己处理问题也是有问题的,我想到了2007年,我一直都是一个样,2007年是2021年也是。
喂蚂蚁让我快乐。
慈悲绿不工作了。
吉祥红会回来吧。
感觉好累。
2022-6-15今晨,醒来,念了佛号,没有计数,计佛器还没有回来,我好像已经念完了差不多十万多的佛号了。
可能,昨天,想起了不美好的回忆。
我心里很烦躁。
念完佛号后,我想起了不美好的回忆。
从去年6-5我就陷入了抑郁的边缘。
一次又一次抑郁的边缘。
我的痛苦,一遍又一遍。
人生是一场自渡。
没有人能帮你。
我陷入了孤独里面,并且不需要朋友。
念佛号第二个月,有了一件好消息,5-24那天,计佛器回来了,有了一件2013年,就想要的好事情。
那是念佛号一周后,去年,业障很重,有念佛的群,也没有跟着修行,考技能考前,怕考不过,打算去寺庙呆着。
今年,比去年,进步了很多。
关于地藏经,是从去年就开始修行的,每天都会读一点,可是,我的心依然是乱的,我自己动了不好的心,引来了恶心的人。
我读了差不多三个月,就停了下来,3-4-5月,后来一直抄咒,也没有完成任务。
庆幸的是,我及时反省,去年,犯了很多错误。
庆幸的是去年完成了目标。
今年,1-2月,开始再次读经书,我不想修地藏经了,读着却发生不好的事,让我对地藏经有了质疑。
现在才明白,地藏王菩萨没有欺骗我,是我自己的问题,我的心出了问题。
今年跟去年,是相反的,先是咒语,后来是地藏佛号,我遇到了一个帮助我的师兄,我才明白了念佛号的意义,从而,能一次花了一个多小时,读完了整本地藏经,我才明白了师兄说的读佛号。
5-16一直到今天,一个月了。
读佛号一个月了,计佛器失灵了坏了,慈悲绿变成了吉祥红。
慈悲,是我对佛的初认识,我佛慈悲2006年。
绿色,一棵树。
慈悲绿。
绿色是热恋2007年。
还有最初的红开衫,吉祥红。
2005年。
我想买够四个计佛器的那一刻,也许往事就随风了吧。
寂静灰,是2017年,倒数最后一次见面。
棕色灰色。
如意白,是2018年,真的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白色黑色。
可能这就是这个人,带给我的,他带给我的,学历的提升,对金钱的追求,还有佛。
我突然,明白了,慈悲绿,吉祥红,如意白,寂静灰。
这是一段感情的开始与结束。
吉祥红初识,慈悲绿再次相逢。
2005/2007年,寂静灰结束,如意白决裂。
2017/2018年。
计佛器,四个颜色。
是他最初跟最后的衣服颜色。
2020-2022年,我一直在牵挂,我总是一直在回忆,2018-2019年,2021-2022年,我遇到了糟心的人跟事,也不过是有些事的轮回罢了。
我开始放下了,接纳不如意,慈悲绿坏了。
我读了十万遍后,它就坏了。
我换了计佛器,是吉祥红。
我把一段感情,用它来结束吧。
100-500-1000-2000遍佛号。
我有点后悔,没有早点念佛号,业障太重了,不想念。
也许2010年,我就该念佛号了吧。
我慢慢认识到了自己的性格缺陷,从2006/2007年开始。
很多事,一直在轮回,一直到2021年,甚至2022年,是时候该过去了。
我看着他的破房子,我在怀疑,佛真的能救人于苦难么,可我明白,他只是有了一个名,我佛慈悲,却没有真的去做,去修行,脑子心里还是名利淫欲,虚伪的男人。
我谢谢他,留给我的,是学历的提高,跟佛祖吧。
与佛结缘。
2022-11-21不美好的回忆,结束了,我正向结束了,2021-6-5不美好的回忆,随风而逝。
整个11月,我在解决问题,柯基的主人,帮助我了,也恶心住我了。
帮助自己的人,只能是自己。
做错事,有惩罚,不起烦恼心。
当下的每一个逆境都是在清理自己,我终于看到了自己。
我不再怪别人了,整个11月,我开始清理自己的内心。
读经书念佛号以来,遇到了两个逆境,我去年,没有正向的处理问题,我用了错误的方式,今年,我有了恶报。
我做错了事,反反复复的错误。
2022年10月10日,开始清理过去。
念佛号精进到一天10万,反而嗔怒起,心中的痛苦太多了。
疫情这次在身边了。
我开始正向的解决问题,不再逃避了。
我最近很痛苦,因为2021-6-5的事,我犯了更严重的错误。
这错误在今年6-23有了恶果。
痛苦了半年了,整个11月,我开始往前走,可是,无路可走,不喜欢是没有用的。
一切的错误是从2021年春天开始的吧,我被伤害了两次,我也伤害了他两次,2020/2021年,去解决问题,我开始一个一个的解决问题。
解决不了的,就先放下。
今天620万佛号了,善缘绿出现了小问题,因为疫情,新的计佛器没有回来。
我最近平静了下来,心中的伤口,没那么受伤了。
我很难受,我比夏天感觉难受很多,所以,我接受了别人的介绍,可是,依然不如意,对不起我爱你谢谢你,请原谅我,11-10到11-18,果然出现了不顺心的事。
我学会了拒绝。
我开始了成长,成长过程是会犯错的,要原谅自己,我开始专注修行地藏王圣号,也许善缘绿通道坏了,反而让我更加精进。
看到自己的恶念,改变自己。
整个十月,我在清理郑芸的能量,记得,相反的梦。
我在11月,开始,清理其他的能量,我学会了拒绝,说不。
我去年,种下了一颗坏种子,今年,经历了痛苦,跟烦恼。
我现在不再烦恼了,修行修心。
去年6-5后,没有再读地藏经。
而今年,已经完成了620万佛号了。
我做的功课,从去年到今年,我开始坦诚的面对自己。
清理自己,而不是利用别人逃避。
电影脱胎于《聊斋志异》,但从剧情来看,原作的故事在三四百年前可谓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书中高质量的一系列志怪故事也是这本书经历数百年岁月依然为当代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但文艺作品自诞生后,作者就失去了对其的独家解释权,所谓千人眼中有千种面貌的哈姆雷特,聊斋的故事在当代,自然也会被读者用当代通行的价值观进行判断。
每一世代的受众,都会以他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来理解文本已经定型的作品。
这也是为何很多经典作品会被创作者持久不懈的改编的理由。
曾经被民间乐于传颂的王宝钗苦守寒窑、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以现在的价值观来评判,在普遍的人性光芒以外,也有不少内容能被毫无意外的归入“封建文化糟粕”中。
聊斋故事同样也有这一问题存在,作为优质的古代文学,如何让它不流失故事本身魅力的同时,淡化或删减其中不符合当下价值观的描写,也是每一个创作人员必然要解决的。
于是,原著的“葛巾”最后在我们面前出现的,是一个除人物外,剧情截然不同的“奇花记”穷书生高升后有意无意抛弃糟糠之妻,不止是在聊斋,上溯两宋、隋唐乃至秦汉,都有类似的故事。
面对功名利禄的选择题,人性之下做出的决断多半是难以面面俱到。
从编剧的角度,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也是剧情推进的重要线索。
即是有如此困局,加上当时交通讯息落后,贫富差距巨大,多个要素聚集在一起,男主的选择虽是无奈,也属必然。
我们现在指责他是“渣男”,当然也没什么不对,“陈世美”作为一个群体的贬义性称呼也存在了一千多年,在当代依旧也很贴切。
作为局外人,男主真的一点都不值得同情吗?
京城府中,下人们对他看似恭敬其实轻慢,是因为书生始终没有位居人臣,但这归根结底,也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事。
在经历了寒窗苦读后,本以为能带着功名回乡,没成想,城里套路深啊,名落孙山,人也不情不愿的成了上门女婿。
提前的春宵一夜,如今早已司空见惯,但在那时是能让人“社会性死亡”的行为。
之后旧情人横死,魂灵徘徊不去,化为花妖。
多年后书生回乡,发现伊人早已不在人世,自欺欺人的幻想就此破灭。
可惜大错铸成,一切再无回转余地。
曹小姐的亡灵也幻化为一红一白的两个花妖,名为葛巾、玉版,姐妹同出一源,性格却大相径庭。
人非铁石,孰能无情,妖魔也一样。
这样的人物设置不算罕见,指环王系列中的怪物咕噜,龙珠中的兰琪,都是很好的例子。
长年的痛苦和懊悔让人格分裂,成为全善全恶的两个个体。
世间本无纯恶全善,不过是两者此消彼长罢了。
结尾处,花妖、道士、男主的最终战,为这份错综复杂的关系划下了一道休止符,男主终于了解自己离去后发生在情人身上的惨痛故事,也明白了自己所极力逃避的一切终于到了该面对的时刻。
面对由曹小姐所化的花妖,他做出了普通人能做极限:用性命来求一个勉强的周全。
诚意也感动了对方,本来玉版也对书生尚存爱意,最后两妖也牺牲了自己,换回了书生和村人的生命。
故事的主旨也在此体现:如果每个人的选择都没有错,大家都只是按照自己的道德原则行事。
那么悲剧的源泉到底是什么?
到底什么事情面前,原则是不可动摇的,什么时候,所谓的原则并不值得为之付出代价。
这大概是电影希望观众在剧中思考的问题。
作品的格调也在此得到升华,多了一些对大环境的反思和洞察。
看到好多人说男主是渣男,可我觉得渣男这个词把这个人物定义得太过片面化了。
这个人物是复杂的,他前期确实软弱,可我们也看到了这个人物的转变,自他回来之后,他一直试着在补救七年前的过错。
他只是个普通人,一个文文弱弱的书生,他能做的也很有限,可他真的在尽自己所能去赎罪了。
许多人都认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都觉得他那句“我是没得选”不过是一个让自己心安理得地享受荣华富贵的借口罢了。
可我看到的是,他确实没得选,无论他怎么做,都是错的,都会被人诟病。
若他宁死不娶,一意孤行,相府真的一怒之下灭了鹿韭村,别人会说他恋爱脑,说他爱情至上,会说那些村民罪不至死,何苦要为了他一个人的爱情搭上全村的性命。
他为了保全其他人选择了屈服,别人又说他懦弱,说他贪图权势富贵,说他薄情寡义。
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会对他这么苛刻,可若换做其他人,处在他那样的境遇下,也不一定能做的比他更好。
这世上哪儿有那么多完美的人,大部分都不过是个普通人罢了,我觉得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一个亮点,里面的男主不像多数的偶像剧男主一般那么完美,他身上所体现的更多的是普遍的人性,而这不正是《聊斋》的特点吗—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聊斋志异》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高峰。
明清以来小说对于鬼神狐仙的描述多不胜数,而《聊斋》一书却能独辟蹊径,其特色正在于赋予鬼灵精怪“人味儿”。
鲁迅先生评价道:“《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所以,任何脱胎于聊斋故事的作品,都应该重视对人性的探讨。
抓住了人性,也就真正洞悉了《聊斋》中狐仙、花妖的魅力所在——其魅力绝非仅在于明眸善睐,更在于世事洞明和果断能决。
片中对原著的化用是比较成功的。
徐沐婵饰演的玉版与吴佩柔饰演的葛巾,分别对应于原作中的玉版与葛巾。
葛巾衣红,沉静似血,冷峻孤傲;玉版衣白,素净如雪,纯真可爱。
二人正好是经典红白配色。
蔡宜达饰演的桑道人外表浪荡落拓,财迷加醉鬼的人设,在火眼金睛的观众看来,已能猜中他后面必有作为。
男一号常在田性情温文,不过拒绝了跟班次日返京的建议,也说明是有情之人。
角色设计是一方面,要想看的过瘾,还需要大量细节支撑。
这方面做的也算不俗。
例如,牡丹有不少雅致的称谓,木芍药、百两金、伊洛传芳、贵客等,而片中小山村名为鹿韭,其实也是牡丹的别称。
又如曹玉向常在田询问并蒂牡丹栽种,男主回答说依据葛洪《抱朴子》的方法,要用沭酒洗净残根。
葛洪在历史上确与牡丹渊源深厚,《铜陵县志》中记载说“仙暮丹长山石窦中有白牡丹一株”,相传是葛洪手植。
常在田夜间吟咏“去年今日此门中”,为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名句。
无限的追忆,偏偏寄托在明艳的桃花与和煦春风中,良辰美景,更显哀思之深刻。
用在片中真的再妙不过。
葛巾率一众花妖来袭,与桑道人起了正面冲突,这一场斗法,特效与招式设计都在水准之上。
值得一说的是道士挥手掷出的金钱镖。
俗话说,钱能役鬼,也可通神。
不知道是不是取这一层意思。
桑道人一心两用,正面接敌的时候犹有余力顾及男主和随从,颇有燕赤霞的风范。
村子里有一个疯子。
却是整个村子里唯一一个说真话的人。
也许他之前并不疯,只不过是被乡亲们逼疯了。
最令人难忘的对白,穿插于儒雅的常在田与随从互相挥拳殴击的一幕。
这儿也可以说是全剧对人性探讨的精华所在。
随从平素对男主尊敬有加,一口一个姑爷叫得亲热。
然而在男主失态后,随从也随即以一句“狗更懂得忠诚”回敬,撕开了男主的面具。
随从前后表达的意思很明白。
一,你说我是相府的狗,这个我没有否认。
二,狗还知道图报,你连狗都不如。
三,你和我都知道你身上这身皮怎么来的,有什么脸面在我这个知情人面前装清高呢?
随从的演技颇见功力,台词虽短,意旨却很深远。
特别有意思的是,两人斗翻在地时,随从仍然称呼男主为“姑爷”。
看来他也知道,只要解决了眼前这摊子事,主仆关系以后还得继续下去。
这部分内容比先前的打斗要精彩,还需到剧中去观赏、体会。
故事篇章的高潮在于书生、道士和花妖的最终战。
故事的精巧在于给每个人都安排了一个不可抗拒的宿命,并将他们都安排在一起。
倒叙不仅交代了葛巾与玉版一体双生的来由,也使男主此时形象的反转更为坚实有力。
这其中不得不提到一点,即曹玉手持的一纸休书。
镜头很狡猾,只维持了几秒钟。
按照影视作品惯例,镜头一闪而过且不给字幕的书信,只起到告知观众的作用。
并且书信的内容也并未展示完全。
然而,这封信大有玄机,它其实是在头部藏有“吾尔无缘,来生再续”八个字。
这是可以理解的,休书传情,如果写的太明白,那势必出不了相府。
影片没有专门提示曹小姐是否看懂了这一暗示。
大战一场,孽缘消散,人人得到解脱。
诸人死而复生,仿佛历经一场大梦。
唯有道士知道,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向恶,则寄托形体而取人性命;向善,则化身树神,保佑学子求取功名。
这比起简单的除魔卫道,又高出一层。
一直很好奇一个事情,既然想要拍一个故事,为什么就一定要大刀阔斧的改人家的故事呢,这电影情节几乎是只保留了原本《聊斋》里葛巾故事里的名字,其他的几乎都不一样了,这是欺负人家蒲松龄老先生早已不在人世,用不着买版权,也没人告侵权的吧,整个做一个属于导演编剧自己的故事好不,难不成是怕不打着《聊斋》的旗号没有宣传力?
其实故事本身还可以,虽然算不上特别特别出彩,但总归也不是很差,只是个人本身是很喜欢《聊斋》这本书的,既然把人家本身的故事改的面目全非,那肯定是得扣一星。
看到有评论给男主洗白说男主冤的,可真不这么觉得,你一个大男人若真心爱女主,两人对着树不管是拜堂还是定情,都是没有证婚人和婚书凭据的,你拍拍屁股上京赶考走人了,女主一个人怀着身孕口说无凭,怎么可能和人辩驳得明白是已婚。
你男主若是真有心给曹小姐一颗定心丸,就大大方方名正言顺跟曹父求亲,让乡里乡亲都知道,未来考取功名违了誓言错也不全算在曹小姐身上;若本是曹父不同意,只和曹小姐私定终身,那你拜了堂许了诺,别占人姑娘家身子啊。
说什么被逼无奈委屈求全,其实不过是给自己找个让自己心安理得的理由罢了,比白莲还茶
一个午后,看完了这个影片,又增加了我的烂片观看记录。
看到开头的时候,就对于这是烂片心有所感。
但是我挺好奇曹家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村民含糊的话语,对外来人的避讳,还是勾起了我一点好奇心的。
可惜的是最后也还是含混不清。
一,情节稀烂据村民所言,曹家被土匪灭了门。
穿插的回忆显示,曹晓玉未婚先孕,被父亲责打流产,后面被阻止参加家人的葬礼。
含恨带着情起的牡丹在定情的古树下成了妖。
一分为二,一个是带着恨和记忆的,被烈火灼烧的葛巾,一个是失去记忆的,但是仍旧爱着的玉版。
但是并没有呈现清楚,为什么村民对于曹家灭门含含糊糊,充满畏惧,已经葛巾下面的几个姑娘,为什么对村民有恨,村民到底做了什么孽。
二,人设稀烂葛巾和玉版明明是一体双生,但是很多镜头都是,玉版受伤,葛巾痛,但是葛巾受伤,玉版却不疼。
当树妖占据葛巾身体时,仍旧是葛巾的思维与情感。
男主角的设定就完全离谱,他是个渣男完全不奇怪,是个痴情种就让人感觉十分离谱。
三,剪辑稀烂前期在交代剧情时,穿插回忆有助于交代剧情,但是后面疯狂插回忆,就完全是在注水了,连道士放个大招也要加个回忆。
四,强行升华最后葛巾说,什么爱比较容易,恨很累什么的,简直是尴尬。
冲着男主的名头去看,看完发现收获不小,在嗑颜的同时也遇到了一部好作品。
不夸张的说,几乎是本人看过的大陆聊斋改编作品中的新高度。
电影比较有趣的地方在于,最后的成片和原作的关联仅限于花妖、书生以及女妖的名称。
甚至出于推广目的,男主人公的名字也取易经“见龙在田”之意,从听着比较土气的常大用改成了常在田。
但葛巾、玉版这两个风雅的女妖名还是保留了下来,故事标题也从原作的“葛巾”改为“奇花记”。
可以说整部作品,几乎可以看到一个重新创作的聊斋志异体系的怪谈故事。
而花费如此气力做出来的作品,一方面需要演员倾注精力进行演绎,但本质上,还是需要导演编剧来搭建整体框架,再将他们心中的诸多元素一一归置,再进行调度调整,最终出来一部电影。
如果只是单纯为了说一个故事,未免过于奢侈,也太淡薄。
熟悉聊斋影视改编作品的人,大多看到的是青蛇、聊斋志异等影视剧。
作为电影,以吸引最大限度观众为前提,又以通俗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最把稳的当然是爱情题材。
文本读者熟悉的黔之驴、狼三篇等和纯粹动物相关的故事,作为短篇小说自是有它的价值存在。
可进行影视化改编,总归在篇幅和场景变化上吃了些亏。
相比日本、美国等影视行业更成熟的国家,迷你剧、单元剧等创作形式近年来虽然逐渐为大众熟悉,但商业投资在这些方面,资方这个关恐怕也不会太好过。
解释这么多,其实还是要说明,编剧即便心中有千万丘壑,创作依旧要遵循商业规律。
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带着镣铐跳舞,方能显出功夫来。
奇花记一作,以书生爱情做主线,并不意外,也能保证作品质量稳定。
很多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容易落入同一个陷坑中:试图把一部作品做得高大上。
但他们的大多数,最终交出的作品都难以令观众和评论家满意。
这一问题的根源则出在——试图赋予故事意义之前,没有讲好故事。
剧情和剧情背后的深意,应该是骨肉关系。
如没有一个有型的骨架支持,再白皙的皮肤,饱满的肌肉也只能堆积在地上,不堪入目。
奇花记在这方面做得很扎实,在结局时男主人公出乎意料的幡然悔悟以及结局背后对人性的反思前,电影花了相当的篇幅讲述了双生花妖与男主的因缘起灭,以及曹玉如何抱憾离世、怨恨之下化身为并蒂牡丹的双生花妖危害世间。
男主在最后的忏悔中也给了他足够画面来回忆在做出“休妻”决定后,依然对阿玉保持的思念状态。
这既是真心的表露,也是为良心安稳做出的托词。
曹小姐的爱变成了白牡丹花妖玉版,而无法消解的恨意则变成了红牡丹花妖葛巾,七年后男主常在田衣锦还乡,再遇与昔日恋人长相一样的玉版,以及带着阿玉恨意的红牡丹葛巾,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继续这个折磨了他七年的错误,阿玉因他而丧命最终幻化成妖,祸害人间。
此刻他只想着尽可能弥补自己的罪孽。
而曹小姐无法释怀的恨意让葛巾对男主下杀手,玉版作为爱意的化身则出手阻拦,最终比起看着两人两败俱伤,男主则选了献出自己的性命作为补偿,或者说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和赎罪。
而让人意外的是,电影的编剧格局不止于此,当男主承认自己贪慕虚荣,百死莫赎,选择死去的时候。
画面一转,红白花妖选择牺牲彼此救了男主和全村的百姓,无论爱恨,终将化为大爱飘散在空中。
这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美好期望,就像曹玉有爱的那一面玉版一样,无论世界如何待我,我都会以回报以暖阳。
相对乌托邦式的表达给男女主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终局,也圆上了月有阴晴圆缺的遗憾,算是编剧对人性的一种乐观期望吧。
这个星是给茅子俊的,不能再多了😞😞😞
电影中香艳的场景有很多,但却都不落于俗套,美是真的美,但角色的魅力才是吸引人看下去的原因
男主也是后悔了吧,所以才会说:“无论你是人是妖,这次都不会再错过你”
还不错,男主女主都很美,景色也很好看,剧情还可以
冲这个寓意 给四星吧 情到深处爱恨没有界限
男主就是个渣男即使最后自白是被迫的也洗不白,他回来的目的就是来杀女主的。睡了女主让女主未婚先孕被人指指点被家人唾弃,被村里人绑了丢到山上自生自灭,收到休书后自杀堕为一体双生的花妖。男主去赶考落榜落魄时被相府小姐看中入赘相府抛妻弃子,最后女主虽然杀了男主但是也自杀了,女主死前那段话还不如不说,强行升华。
在微博看完了全剧…
聊斋系列的改编没有能超越《倩女幽魂》了
看在有茅子俊的份上补看了下,剧本十分随意,卖蕾丝戏。
男主角出轨脑,妹妹傻白甜,姐姐妆太浓了丑哭,台词一个二个有气无力,剧情空洞
上线当天就看完了,这部剧在取景和特效上真的很不错,看的出来制作很用心,大概是因为电影时长有限制,所以剧情发展比较快,但主演的颜值和演技是在线的,之前看抖音都说常在田是渣男,看完后我觉得并不是,毕竟在古代通讯不便,容易造成很多误会和错过,最后常在田在万亩花田再遇心爱之人的时候,我也跟着哭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他还是放弃了荣华富贵等一人归来
蒲松龄要是知道自己的心血会成为如今网络大电影的热门素材,不知道会不会一怒之下把《聊斋志异》付之一炬。聊斋志异是中国鬼怪故事的集大成者,但这不代表后人就能躺在这本书上安然不动,还是要有另起炉灶的勇气的。
及格线以上。
站在不同人的立场,看到的事是不同的也不必骂玉版不知好歹也不必骂常在田渣男姐姐固然敢爱敢恨让人欣赏,但电影一开头站在道德制高点残杀三书生就对吗?
看了个十分钟的解说,三位主演倒是颜值都挺高的,而且特效也做的不错,故事也是有始有终。在大电影里可以算及格吧。
一般,短点就行了。其实故事还行,就是讲的啰嗦
yue,男人背信弃义就无事发生,女人复仇就要付出放弃为人甚至放弃生命的代价,还被说成降妖除魔天经地义
聊斋,书生负心,双女
虎头蛇尾,剧情都没交代清楚,最后结尾就很随意
又一次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