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看了好多集的福贵,发现剧情如此像《活着》,才发现原来正是改编自它。
最后一集里福贵自语:“很多人都想不通,家珍怎么就跟了我一辈子。
”我也想不通,原来一直站在家珍的角度,觉得一朵鲜花阴差阳错地插在了牛粪上,还有点天妒红颜的幸灾乐祸,也算是自嘲吧,后来发现家珍对福贵那是一见钟情的缘分,福贵二字真不是虚有其表的。
昨天和一个朋友探讨男人怎样算成功。
我说,有个好女人跟着就算成功,但我们都不否认钱是男人的成功里不可或缺的元素。
就像严歌苓说过“男人一旦得意得势就想把日子过给别人看......就算他们失意的时候找回点自我,东山再起的时候又难保不再为别人过日子。
”大体是这么说的吧。
一直觉得福贵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心爱的家珍过了一辈子,哪怕她身体一直不好,需要福贵的殷勤照顾,能为心爱的女人鞍前马后本身就是男人最大的幸福。
而女人大概就相反的吧。
所以家珍也是幸福的。
正因为落魄如福贵,却得到了家珍这样一个好女人,并且能让她幸福,才会让很多人不理解,一个怎么看也算不上成功的男人怎么会得到幸福呢?
这就是福气。
把日子过给别人看何其简单,挣钱也不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
如果男人能多追求点幸福,女人能多追求些成功,这世道就平衡了。
这部剧我不只看了一次,对于颜控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了。
首先我看了好几遍余华的小说《活着》,心里梗了好久。
后来知道拍了电影和电视剧,电影没看,注意到这部电视剧是男主角长得像我爸……剧拍得非常真实,虽然富贵这一辈子的经历可以说是很不真实,但拍出来了那个年代一系列的各种大事。
各个演员演技就不说了一个字棒,剧情基本按照小说还原,没有逻辑硬伤,看起来平淡中透着绝望,就像我们自己操蛋的生活,福贵这样一辈子悲剧笼罩,还是得努力活著。
希望中国多一些这样的电视剧,多一点这样的演员。
超喜欢男主陈创,哮天犬黄眉大王和福贵演得都超级好!!!
长得还像我爸,爱了爱了。
早几年就看过余华老师的小说《活着》改编的由陈创和刘敏涛主演的剧版《福贵》,地主家的儿子福贵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赌博,爱唱花鼓戏,娶了城里陈老板的女儿家珍生了女儿凤霞,依然不改赌博本性,输光了家产气死了老爹,怀孕的妻子回了娘家,呆着老娘去了乡下生活,成了贫农,却摘掉了富农的帽子,善良的家珍带着刚出生的儿子决然的回到了这个一无所有的家,洗心革面的福贵和家珍共同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在经历了国民党抓壮丁,凤霞变哑,有庆,女婿亡故,后来凤霞,家珍也相继离世,福贵一人带着外孙依然坚强乐观的活着的故事。
影片告诉我们,即使生活给我们再多的折磨和苦难,我们依然要坚强乐观的《活着》。
240916:福贵因为赌博把100亩贡田以及徐家的大宅院抵给了龙二,龙二成了地主,福贵成了佃农。
解放军来了之后,打土豪、分田地,把龙二的成分划分为地主,没收了龙二的全部财产,并且枪毙了龙二。
而福贵则被划分成了贫农,得了五亩地。
龙二被枪毙前对福贵喊道:“福贵,你记住,我是替你死的”!
此真乃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
普通人的愿望和努力在时代变革面前不值一提,顺应时代的变化则能够生存和发生,违背时代的变化则要毁灭或削弱。
很平实的剧,没有轰轰烈烈的剧情,但把朴素的生活还原到极致,平凡中见人生,朴素中见真理,影片讲述一个《平凡的世界》。
但也是个《悲惨世界》,老百姓的生活真真切切的充满苦难,尤其是在这段风雨飘零的乱世之中,老百姓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只能在夹缝中求生。
老百姓的生活,是当时中国生态一面最直接的镜子,照出了整个中国的形态,照出了真实的人性,也照出了扭曲的政治,从中可见老百姓对生活最卑微的宿愿,让人心中隐隐生疼。
但这正是那个时代赤裸裸的影像,让人看见过去,也审视现在,预见未来!
剧虽朴实,却很贴切,每一个演员都恰到好处,群众演员也极力出彩,福贵的角色更是演得生动又可爱,堪称经典。
相比现在的影视市场,本剧提现了很高的演员素养!
看完《活着》,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富贵阔家地主少爷:染上吃喝嫖赌恶习败完了,家中钱财接踵而至便是历经亲人相继离去,女儿聋哑、妻子病卧、儿子早逝一次次生活,磨难与打击:一场场意外,来临与惊愕带给读者的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巨大不确定性的苦难。
不仅让我们感叹,原来人可以:承受生命中如此巨大苦与难在承受了种种磨难之后,福贵更多的是豁达与超然假如书中的人物换成你我,我们是否真的能做到了向富贵一样还是?
很多人都说不要去读余华老师文学作品,太苦了,太现实了,如果你只看到巨大苦难:那你真的要好好去再读读,众生相皆苦,退一步如果我们连现实的苦都不敢正视?
那还怎么去正视你的生活了?
是选择懦弱逃避?
还是视而不见?
正如 书续中说到:”人是为了生活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的确,不是为了活着之外而活着,多少人真的能做到?
这让我想起了《百年孤独》中的阿玛兰妲,在生命,最后时刻她终干 悟道了”世界不过是生外之物“,
不同于小说,电视剧版增加了很多生活场景,使得情节更加连贯,而场景实拍增加了年代感与真实感。
看书时,因为情节发展较快,似乎灾难是一个接连一个的发生,只有苦难而没有甜蜜,最后的结局更是让人绝望,失去了活着的意义。
电视剧里让苦根,但同样增添了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在这样一种平淡的生活中,福贵一家被时代所驱使,遭遇了许多的变故,但这其中还是有许多生活的细节,有一丝生活的甜蜜。
似乎增添了一丝温情。
陈创老师的演技真的很棒,从前期不愁吃穿只知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到后期遭遇家庭变故的中年男子形象拿捏的很准;刘敏涛老师的气质依旧是那么温婉,完全是传统贤妻良母的典范。
电视剧完整的展示了民国到新中国发展过程中安徽省普通百姓的生活,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人的变化,丰富了故事本事,每个人物的塑造也更为立体,是改编的很不错的一部电视剧。
我没想到《活着》这么优秀的小说居然会有如此优秀的电视剧。
对我来说,《福贵》电视剧改编已经实现了对原著《活着》的超越。
要知道,现在的电视剧改编不糟蹋原著就不错了,谈何还原、超越。
这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悲惨的家庭故事,也不仅仅是传递面对苦难的乐观精神,电视剧的改编更是讲述了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农村历史,尺度之大令人咋舌。
这是史诗级的作品,虽然不宏大,但足够震撼人心。
它没有道德宣讲,没有输出价值观,以福贵的一生为视角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底色。
《活着》原著和《福贵》,我更推荐《福贵》。
编剧的神级改编,演员的出色功底,都令我折服。
这让我相信,中国是能拍出好的作品的。
电视剧《福贵》 —— 改编自余华《活着》福贵不计较身份,去演讨饭的大兰花;福贵说,下人也是人。
“咱们一块儿出去玩吧。
”“我教你跳大兰花。
”“我们去捉迷藏吧。
”少年的喜欢,是天真无邪的。
陈创演得真好;看到刘敏涛,总会跳戏到《琅琊榜》《伪装者》《父母爱情》哈哈哈。
福贵抢亲:家珍坐在花轿里,说,“福贵,带我走啊!
”福贵喊了一声,“叔”,把身上最后一块大洋给了长根——曾经背着福贵走路的长工,长根。
长根回来的时候,是福贵背着他的,背着的!
人穷不怕,怕的是没志气。
福贵和家珍,是爱情呀!
福贵想凤霞了,就打有庆;福贵想看凤霞被拒绝了,委屈,又打有庆。
福贵疼凤霞。
羊比爹亲,姐比羊亲。
凤霞跳花鼓灯,能把人跳哭。
多好的女孩子!
胡老师你不配。
家珍喜欢福贵,不嫌弃他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福贵喜欢家珍,就勇敢去追,不觉得自己没文化配不上,所以两个勇敢的人能在一起。
——胡老师喜欢凤霞,又嫌弃她是个哑巴;不喜欢戴眼镜的女老师,又享受着两个女人的爱慕。
摇摆不定,呸!
一家人都爱凤霞。
他家窗户我喜欢,转来转去的。
“陈叔,你看看我是谁。
我是春生啊!
”——外公走了,饿的。
有庆死了,抽血死的。
心碎了我的天,多好的孩子!
福贵一个人把他埋了。
抽血救的人是刘春生的老婆,颜莉莉。
我的天哪!
省城罗医生治疗耳聋,罗妈阻止,凤霞回家。
二喜,火热的小太阳。
凤霞,喜欢谁就做他的“佣人”(洗床单擦桌子打扫房间)。
福贵总喊有庆“畜生”,满仓总喊福贵“地主坯子”,苦根总喊“福贵”。
这一声声,都是爱呀。
家珍也走了,福贵的大兰花还在跳着。
福贵买的牛,叫徐老爷。
福贵干完活儿,对牛说着话呢,好像家人都在身边,一个都没走。
要是农民好了,这个国家就好了。
苦根没死,他是希望。
徐老爷(门槛上,气死)、徐太太(重病死)、陈掌柜(粮店门口饿死)、有庆(给新来的校长输血)、二喜(生了儿子去村里,河里淹死)凤霞(工地上被水泥板砸死,因为看到胡老师了)家珍(身体虚弱病死)大yue进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农业机械化——文ge(打到当权派)——农村学大寨修梯田——土地承包责任制
原著大概读了有四遍,电影也看过三遍,电视剧还是快二十年前看过而今才再次回看。
然而还是电视剧最吸引我,因为里面有稻田、有农作,有南方的小村庄,有村庄里的家长里短。
读了这么多书,一直在找一本不属于北方,也不属于城市的书,里面只有一座南方的小村庄。
如果这部剧就是一本书的话,我想找的,它离得最近。
一部陪外婆一起看的电视剧,当时都很爱看的,真的,人生哲理太多了。
这是少有的称得上超越原著的电视剧,电影改编太多,导致失去了原著的精髓,另外,我认为葛优的演技并不如陈创自然流畅,陈创在此剧中的表演已经不能用演技精湛去形容,因为他让人觉得他就是福贵,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这是一个演员表演的最高境界。
小时候的电视剧,晚间档,一集不落全看完的。难怪看活着的书的时候特脸熟。比电影更贴近原著。就是老年版的福贵演的略做作。男孩割草喂羊的镜头印象超深。
内牛满面,改编很是到位。比原著多了一丝希望,比电影多了一些残酷。
小说>电视剧>电影我也不知道我啥时候能真的“出山”做点什么,但一直感觉有种宿命般的况味在驱使真的使农民耕者有其田且富,真的使工人动则有其工且贵,真的使几千年跪着的中国人站起来
补标。小时候和家人在电视上看的
已经很贴近原著了 只是少了点原著的悲怆感 更朴实无华 比这两年靠吹的上九分的一些电视剧好多了
厌蠢
没有小说的味道,前半部分是白酒兑水+父母爱情,后半部分的动乱年代徐家川拍出了世外桃源的感觉。。唯一觉得贴合的情节是有庆被害,而故意隐瞒的院长反而被红小兵批斗。。
一家人坎坷,感觉好伤感
竟然有这么多人标记过……
三星半吧,节奏有点慢,表演上有那个年代特有的套路
活着电视剧版
三颗星也许不太符合主流,但也许更加符合主流。看到16集弃。也明白了为什么叫福贵,而不叫活着。
改编的不错啊。
除了在演技上尚欠润色,此作几乎全面超过了电影版《活着》。而且我很纳罕这部作品为何能成功上映。
陪奶奶看
不晓得为啥分这么高,男主演技太差,特别是有葛大爷作参考。基本没有内心戏的表现力,整个表演浮于表面,怪不得后来也没红,跟流量差不多的演技吧,外公死了演的完全没一点感觉,哭戏全部哭不出来。每次生活的重大转折一点层次没有,从开始到后面人到中年没一点变化。刘敏涛就完全不同,涛姐很棒!
我还是觉得电影比较好看
刘敏涛演得少女家珍不太行 一个上洋学堂的学生总拿个手绢跟个青楼女子似的…福贵就更不行了 跟半傻子似的… 这样的福贵哪个家珍可能看得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