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什么牵动着我,使我愿意和他接近。
他关心我,和别的人不一样。
他也让我感到好奇。
其实每次开始都觉得是行的,都认为应该是最后的那个。
用心情开玩笑。
你太狠心了。
这个不属于我的男人,却让我感觉到温暖。
使我情不自禁地走近他。
你窗前的那盆花,有时候会让人觉得眼前一亮。
你总是什么都有。
我要让你也尝尝失去的滋味。
没有退路了。
只能迎上去。
我不要孤独。
我要去抓住温暖和感情。
不知道会得到什么,反正什么都没有了。
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也许我们会结婚,相依为命。
有个家。
也许……爱是可以这样的。
我到处找你。
找不到你。
我先走。
我要离开这儿,我有我自己的生活。
这多变的世界,动荡不定的时局,还有我的学业。
顷刻间好像失去了分量。
我必须坚持住。
没有人能帮我。
真想冲到他们房里去说个究竟,我克制着那股冲动。
我想在渐渐没顶的泥潭里挣扎,那种艰辛让我想到了死。
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殉情的人。
我是特别的。
我和别的女人不一样。
我回来了。
决心面对孤独,面对自己。
决不能再回去。
我错了,错的很糟糕。
让我做出泥潭吧。
为了自己,也为了姐姐。
我明白了。
无论什么理由——爱,是不能随便的。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美人呐,你是一路的错啊。
那英雄他们是错了一路。
我终于理解了我姐姐。
我唯一的亲人。
她和我一样,都是息息相亲的同路人。
记得小时候,姐姐常对我说,小菲,别怕。
快来吧,有姐姐呢。
——旁白/台词
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不管剧情和内容是怎样的苍白和空洞,两个女人同时爱上一个男人,很俗套的一个布局。
但我一直都很喜欢周迅的电影,颓废糜糜但不低俗,亲近人心。
她的声音带有一点点的磁性,像是一坛芸年老酒,带有沉重笃定的味道,又像是四季雨水历经世事沧桑的一株中性植物,与这世间,始终保持着一种静静与之隔岸相望的静默姿态。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爱是不能随便的。
其实无关乎嫡庶争家产,也无关乎两个女人争一个男人,真正讲的是大时代动荡中姐妹俩暗暗地需要对方的微妙心理。
王志文是渣男没错,但他只是个工具和配角,被用来展现姐妹俩之间的拉扯,最后他一个人上船就是隐喻。
邬君梅一如既往地成熟诱人,但又演出了这个角色不经意间的天真、孩子气和赤子子心,原以为故事会向她千方百计让妹妹签字的方向发展,结果她其实也从来没有care过身外之物,她不听管家的劝,亲眼证实到自己所想的真相时,她只是惊恐、悲伤和呆滞,并没有愤怒到大哭大喊或者当场喝斥妹妹。
她知道父亲对小菲有很多期待,对自己却说做个闺秀就好。
她有时候看小菲的眼神不像高高在上的大小姐,而是有点怵,怵她比自己有出息有本事,甚至有点羡慕她。
周迅的灵气和瘦削美在里面展露无遗,镜头更添了几分鬼魅。
从孤独,到“我不要孤独,我也要温情,让她也尝尝失去的滋味”,再到主动回归孤独,尤其是果断向自己浇下去的那一盆凉水,让所有人明白这是个外柔内狠的角色。
她“小时候就喜欢姐姐”,她看着姐姐的眼睛,知道自己比以往更需要她。
她听到佣人说“大小姐只是利用她”,她心酸气愤,于是抢姐姐的男人,其实是为了让姐姐真正紧张她在乎她。
王志文从《过把瘾》开始真的就一直是优柔寡断型男人专业户,演这种角色一演一个准。
他在这里面有句台词倒是让人有好感:“其实我也是腐朽、愚昧、俗气的男人啊,所以我们俩倒是可以白头到老的一对怪物呢。
”满世界都是踩女人同时对自身盲目自信的油腻男人,偶尔听到这么一句坦诚的颓废话,还觉得挺清新的…教堂里的老妪说得好:“你真年轻啊,但我快活多了。
”可不是吗?
大部分台词写的有点别扭,结尾的红五星太煞风景。
不到一个半小时的长度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有点杂。
居然已经是18年前的电影了,画质比较模糊。
关注这部电影,是因为胡安导演的前一部作品《西洋镜》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虽然感觉《西洋镜》缺乏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是不可否认无论从叙事、表演,还是美工、剪辑,在华语电影中都可以算是一部上乘之作。
所以这次胡安再度出山,自然要好好关注,更何况是和周迅合作。
从《大明宫词》开始一直都喜欢周迅,这个女人身上有着中国演员身上少有的灵气,天生就是个演员,更何况大家都是浙江人,所以基本上有周迅的影视剧是一个都不会拉下。
周迅在很大程度上和我喜欢的张柏芝很相像,都属于天才型演员,但是不够努力,很多时候都是凭着小聪明在演戏,缺乏对自己所演角色的整体控制力,所以如果碰上了好的导演、剧本和角色,她们就会绽放出夺目的光芒,但是如果剧本对角色的塑造不够完整,她们的表演也必将是残缺的。
这个真理已经一次又一次被证实。
很不幸,周迅在《美人依旧》中再一次残废。
这是一部充满了颓废气息的电影,颓废来自于形式上绝望的艳丽,来自于各个角色每天都好像生活在世界末日的情绪。
作为一个男性来看这部电影,总觉得很多地方让人不可理喻,特别不明白电影中女性的瞬息万变是本性使然,还是编剧剪辑的问题。
整部电影有着散文的气质,但是没有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
导演说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成长史,对不起,我没有看到,我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导演把一个小女生生拉硬拽地拉扯大。
剧本的残废必然造成角色的残废,周迅在每场戏的表演都无可挑剔,但是仅仅这样是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角色的,只能让人特别惋惜周迅的认真,换来的是这种结果。
都说周迅是破嗓子,但发现电影里邬君梅的声音还要破。
王志文的存在只是起到了一个花瓶的作用,奇怪王志文怎么会接这么一个角色。
唉,失败啊失败,失望啊失望……
放在心里很久了,看完《美人依旧》,我只想说——C’est la vie。
我很庆幸,我是可以骄傲的讲“C’est la vie”的。
我想,这世界上的语言只有法语,可以把“这就是生活”讲得那么美好而无奈。
我曾经每日都犹如吃饭睡觉一样朗诵这样很美的语言。
我依然爱着那让我着迷的语言,并将永远爱着,即使我已经不再像那样的吃饭睡觉了。
我爱过的东西,从来都不会不再爱。
我只是喜欢,把那些我一直爱着的东西深深的葬在心里。
我是个记性不好却忘性不大的人,总会记得那些年代久远的东西正封存在记忆的哪一处角落里。
也因此,我是个重情义的孩子。
的确是这样,我不知道,等我不是孩子的时候,我是否还会如此的看重情义。
虽然,我不大会忘却和不爱。
但是,我是个懂得离开的人,明白这世界上没有东西是不会过期的道理。
所以,我做事从不后悔。
听人讲,人一辈子,前半生不要犹豫,后半生不要后悔。
我知道,我不得不努力的做到,整整一辈子都不要后悔和犹豫。
我一直坚信自己是特别的,和其他的女孩子是不同的。
而我所坚信的特别绝非是浮华的出众(若是那样,我实在是再普通不过),而是心底一份简单而纯粹的不凡——我小心的呵护着我的特质,并为此付出了太多连我自己也无法估算的代价。
我必须被迫直面那些纷纷扰扰的非议,我也不得不忍耐有如芒刺在背的嘲讽。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贴上“清高傲气”的标签,我只是会不那么感到委屈,而是耐心的去证明一张高傲的脸和谦卑的心对于我的意义。
所以当我看到,小菲在绝望中还那样想着——“我是特别的,我和别的女人不一样。
绝对不能软弱,不能软弱。
”即使当她发现,这多变的世界,动荡的时局和她曾经如此看重的学业顷刻间好像都失去了分量。
我想,这世上每一个女子都会在内心底这样对自己讲的。
因此,我想,从今天开始,我要坚信的是,我们这些女子如此的特别。
我不仅要更好的呵护属于我的特质,更应该去存有一颗更为宽忍的心。
太多的人曾告诉我,我是需要一个能够包容我的人陪我度过一生的。
我信。
我知道,我的特质确是需要人给予我莫大的宽忍。
只是现在,我觉得自己亦要拥有一颗更为宽忍的心。
也许,这比找到一个宽忍的心更为容易。
因为寻觅并不代表存在,也因为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更简单。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边。
美人呐,你是一路的错啊!
那英雄他们是错了一路。
何必伤感情。
”那个躺在教堂的老妪操着一口听不出是什么戏曲的腔调,对泪流满面的小菲念叨着,如梦呓一般。
也许,只有这样迟暮的美人才会有如此这般的唏嘘感叹。
“你真年轻”,我对片子里这句出现了数次的道白才算是读懂了。
“你真年轻“何尝不是一句讽刺呢?
而更为讽刺的是,我们常常却以此为莫大的夸赞。
是的,因为年轻,我们错了,错的很糟糕,让我们在渐渐没顶的泥潭里挣扎。
“爱是不能随便的”,即使我们还年轻。
导演胡安说,“那是个让人爱慕但不能靠近的男人,在两个女人中摇摆不定,以不结婚为不伤害,只要不选择都好或者把选择留给女人。
”片中的黄先生,“他可以很天真,很风趣,甚至是很滑稽,他也可以非常庄重,非常优雅,非常伤感,他可以让你觉得如沐春风,也可以让你不寒而栗,他有很性感很蛊惑的笑容,只是这样的男人该是女人的深渊吧。
”即使如此,我依然非常理解片中所持的对男人包容理解的姿态。
描述了女人的情感无奈,自谋出路,却记录了男人的优势、迷茫、脆弱或者逃避—。
我是理解的,真的是理解的。
或许是因为,从小就被灌输了大男子主义的心态。
也或许,我以为女子更需要的是自我的救赎。
尽管,对于男人,理解和包容有时候意味着对于女子的残忍。
然而,怨妇,老妇,弃妇却真的似乎不太能引起我的同情。
让这世上的好女子少一些自怨自艾,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吧。
我们不是为了自己,或为了谁学会宽忍,仅仅是因为——C’est la vie.
影片给人陈腐而奢华的感觉,乱世中的没落家族上演的不伦之恋。
周迅所塑造的人物的性格非常模糊,经常在抗争和妥协,理性和感性之间摇摆不定。
而片中王志文和邬君梅风度尽失,演技尽失,只会用别扭的台词互相谩骂,说对方是“腐朽、愚昧、俗气的女人(男人)”,而我想借用一下这句台词来评价这部电影,这是一部腐朽、愚昧、俗气的电影。
最后合影时五角红星出现,大家一身朴素,姐姐说“好像还真是不同了”。
直接笑出来,搁这升华呢。
片子虽然简单,但也有许多值得细细回味的地方。
妹妹从潦倒但有生机,到逐渐奢靡颓唐,挣扎着渴望嬗变,再到最后的回归;姐姐从生来闺秀,柳眉轻挑,华服加身,却菟丝花般缠紧男人,到最后幡然醒悟,铅华洗净。
年华流转,千帆过尽。
才发现美人依旧,美人在骨不在皮。
还想特别提一下,可以看到很多画面是隔着屏风、门窗、帘子等等拍的。
一开始是妹妹对姐姐的若即若离,想要亲近却又不敢,想要远离却又不舍,明知利用还存幻想。
后面则是妹妹堕落的隐喻——画面笼在虚虚的薄纱中,像一场不真实的梦,像烟枪吞吐的雾,说明一切都是虚妄,都需要被堪破。
姐妹俩一直是对照组。
前面是妹妹对姐姐的羡慕和嫉妒,但她又有很强的自尊,希望去抓住什么,希望去证明自己。
这也是她的可悲之处,觉得生来不同,却又在现实面前溃不成军、悲哀地知晓自己的平庸与无能,只能故作倔强,强撑着嘴硬。
但转念一想,我又何尝不是,世人又何尝未有《山月记》中迷思?
看不上眼,只是移情罢了。
而到了后半段,反而姐姐对妹妹羡慕。
因为她比自己年轻,她比自己更得父亲器重——妹妹学业好,自己只被期许当闺秀。
看着妹妹潇洒地搬出去,她说:她的母亲当年也是这么走的吧。
她也一直想要通过出国,和老黄过二人世界,去实现现实的逃离,追寻理想中影桃花源。
却不得不承认,这只是一厢情愿。
而老黄的一句pua,让她说出了那句“如果能够选择,谁还会做个女人”,道出了本片另一重内涵。
在男凝社会之下女人的身不由己:没有明媒正娶的后代不得回来,而想要妹妹回来又是父亲的遗愿。
社会风俗的规矩,父权的规矩,都是男人的规矩。
与老黄的相处也是如此。
即便老黄又老又丑又虚,还没有她有钱,但依然可以有过那么多女人,还引得姐妹俩争风吃醋(太典了!
)。
通过指责来剥削姐姐的配得感;在性爱时,也多由他掌控姿势;和妹妹,镜头扫过她的胸部,下一秒水杯打翻,男人就要来擦,溢出的男性恶臭,性爱时说的也是“按我的方式来办”。
美人从精神到肉体,都被凝练成一个符号,一种男权下的华美的纹身。
这是除去姐妹之间的羁绊,破碎的原生家庭带来的拧巴、缺乏安全感之外,影片影射的另一重更大的悲哀。
只能像影片里一样,希望迎来解放,带来一股新鲜的海风。
还有几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妞妞对姐姐说,她越来越像你了——杀人诛心。
妞妞要跟老黄走,她们都不离开,我跟你离开——太爆笑了,男人能不能少点普信,怎么这么多女人瞎眼。
公馆里老妪的打扮与妹妹别无二致,冠鲜花,抹朱颜,幽幽地唱词——奇异的宿命感,如同照镜,却又与姐姐巧妙地连结。
《美人依旧》是一部我期待了已久的片子。
因为很久之前看过周迅在宣传海报上漂亮的妆容搭配直率的眼神,直击人心。
终于把它看完,有些被欺骗的感觉,果然电影简介这种东西是不能相信的,而且文字越优美越不可信。
“每个人的出生,都有两种可能:或者做男人,或者做女人。
一些人成了男人,而不知道为什么,一些人却成为了女人。
”开头是周迅的独白。
王志文演不出那风流倜傥的失意商人的魅力,而邬君梅更是缺乏李家大小姐的气质和魄力。
两人无论着装抑或言谈,总是破绽百出的。
好在周迅的姿容为这部电影添了一些亮点。
她在白色窗帘下微微昂起栀子花一般洁白清新的脸庞,用一种天真的神情看着楼下,带着少女特有的羞涩,让人怦然心动。
而王志文在风中伸出来一只手,风带动衣炔,轻轻飘动。
忽然让人有浪漫的感觉。
细小又青涩的感情,脆弱得随时都会随风而逝。
情节苍白而空洞,不自然的表演,发展过于仓促,感情交代得些微混乱而无轨迹可寻,无论是姐妹之间的感情,还是男女之间的感情。
那一声“姐姐”叫得真是矫揉造作。
又何苦硬要把时代背景和一场单薄的爱情混在一起发生呢?!
在大军进城时,周迅说:“我终于明白了,爱是不可以随便的。
”真是太可笑了。
看到最后我还在想着,千万不要是两姐妹抱头痛哭的画面啊。
果然,虽然不至于抱头,但居然“奇迹般”地和好了。
真让人不得不感叹,女人啊,果然是善变的动物吗?
呵,事实是,有哪个女人不自私?
有哪个女人不会因爱而生占有欲?
这结尾真是老套又毫无意义,又不是家庭伦理篇,搞什么家庭和睦的教育!
那张全家福照得莫名其妙,而邬君梅那句:“好象真是不同了,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然后立马上来一闪闪红星和几个人民解放军,看得我差点大笑出声。
这电影到这里,才真正叫做真是一烂片啊!
恩,高潮,高潮!
话说江山美人盲山樱桃蜂蜜与四叶草如此等等皆在候选之列,挑选标准无他,1个半小时长度非大片,仅此而已。
我亲爱的周迅小姐自然拔得头筹。
话说怎么看周小姐怎么觉得变化大,看时间是05年的片子,化妆和衣服应该不只吧,在片子里她是我们最开始见到的文艺片诸如那时花开里的模样,单薄的身体,又尖又瘦的下巴,少女的表情和眼神。
想想现在每次她出场的艳惊四座,不得不说这到底是专业的力量还是爱情的力量。
对了,不得不提的是导演们无疑都有处女情怀的,总是安排美女们扮演少女引诱的角色,那个什么色戒也如出一辙,周迅演的这个少女叫晓菲,一句话总结,她以处女之身引诱了自己的未来姐夫。
地点在海边的破旧木屋,她为了这引诱穿上紧身旗袍和会让脚疼的高跟鞋,留声机放着老上海舞曲,发电机的黄色光线让她觉得温暖,然后面前这个男人也让她觉得温暖,她就这么把自己给了他。
姑且不论王志文在这一段略显生涩的表演,其实观众都是明眼人,周迅那样单薄的就是个孩子的身体,脸上抹着不恰当的烟熏,瞪大着双眼(本来眼睛也很大),拥抱着或者被拥抱,我们会想要人道主义的关切一下她到底懂不懂爱为何物,王志文所演的黄先生还在那一个劲的感叹真年轻真年轻,说白了还不是老牛吃嫩草,男人是永远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滴。
很显然这个不算爱情的开头也就不会有个爱情的结尾,晓菲一开始从羡慕姐姐到占有她的男人,黄先生一开始从客套到欲望,姐姐则一心沉醉在自己编织的结婚梦。
新鲜的花草被占有以后,才开始体会爱感受爱被爱折磨,晓菲开始变得像所有情妇一样,等待他等待情欲等待交代,丢了自己的学业梦想骨气以及当初视作生命的尊严。
如此看来,爱情真的是可以毁掉女人的,就像黄先生在厌倦了姐姐之后对她说的,“一个腐朽、愚昧、俗气的女人”,男人们自己的杰作到最后自己下了最精准的鉴定。
女人只能委屈的一哭二闹三上吊,姐姐说的和所有女人想说的一样,“几年前你怎么不这么说我,你就让我等着你,等着你娶我,你让我一点尊严都没有!"其实这里姐姐还算是个新女性,是个名门闺秀,所以她还在意自己的尊严。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则是,女人不能被控制,否则她势必会被男人占有拥有之后被丢弃,并且没有人会可怜你,悲剧从来都是这么写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是这么写的,排除那极少数的女先锋们凌驾男权之上所做的开拓,因为我们看到的是最普通的女人,在两性社会里势必居弱势的女人。
关于爱情的故事从来都说不完,爱欲纠缠分分合合,我们只看结尾,我说过这不是个爱情的结尾。
黄先生在拳赛失败共党进城后一个人不回头的坐船离开,当初最想走的姐姐却没走。
姐姐和晓菲留了下来,并且在这里很建设性的感受了下新社会。
其实姐姐最后说的那句话才值得玩味,“好像真是不同了,不知道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历史告诉我们,像这类资产阶级顽固分子遗留后代是绝不可姑息的,谁也保佑不了姐姐和晓菲,我们也别太较真,假装这是一个好的结局。
毕竟,你看,大合照里姐姐和晓菲的烟熏妆没了,素净的美丽也还是很好。
其实这里有个细节,李家一个漂亮的丫头妞妞跑来要跟黄先生一起走,从一开始她在晓菲面前的趾高气扬和她漂亮的脸,我们就大概猜到她必然要有一出不小的戏。
如果按普世价值来看,我们说也许妞妞在这里也是有爱情的,当然不敢枉论她的爱情是出于功利还是真心,当她一个人偷偷在楼梯上旋转而下扯掉花瓣放在耳边时,我们无法否认她是美的。
然而黄先生拒绝了她,并且在她耳边说了句悄悄话,这是导演和编剧玩的一个噱头,我们不去猜黄先生说了什么,我们只以此应证了另一个真理。
这也是一开始黄先生自己讲出来的,男人可以拥有很多女人,并且他可以正大光明厚颜无耻的说每一个他都爱,他把每个女人的照片摆在一起,多像战利品,我想这也是男人自大的一方面,女人也许会在某个阶段得到他的爱,但是这是他施舍的爱,多的没有要也要不来,你越要他越不给,你俯首称臣唯命是从他也许一时高兴给你欢喜,玩腻了还是一脚就蹬,并且美其名曰,爱情是不可以勉强的。
我们可以理解这世界变化快,却还是想不通为什么男人变的这么快。
黄先生说,其实每次开始都觉得她们是行的,都以为是最后一个。
翻译作,The one.男人会在开始的时候对女人说,you are the one,等到翻脸比翻书快时,又会说,我们不合适,你一定可以找到比我更好的人。
哈哈,这算不算一个悖论。
爱情太纠缠,我们不讨论。
此中有真义,欲辩已忘言。
用什么做结尾呢,其实特邀演员的台词最经典,没去了解这个扮演老赌徒的老太是何方神圣,但绝对是一身戏骨。
脸上夸张的妆容,臃肿的身体里却透着股雍容。
虽然结局这里用她的一番话来点醒晓菲促使其升华转变,不免有一些生硬和理想化,但最后还是女人们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活下来,还算是合理的。
你看这人世间,可以真正永恒相伴而在的,又有多少。
而显然,爱情的名义不在范围内。
“唉。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美人啊,你是一路的错啊,那英雄们,是错了一路,何必伤感情……”
美人依旧,是挺久以前看的电影了.在自己的本本上看的,当时窗外阴云密布,不一会儿就下了大雨,一片雾霭弥漫.这种气氛倒蛮适合电影里阴阴郁郁,愁云残淡的.看到介绍时不感兴趣的,因为这种两女争夫,旧上海的洋派,暧暧昧昧又不知所云的情节向来为我所不耻.然而,可是,我还是看了,缘于周讯这丫头:古灵精怪又单纯清澈.我还是很喜欢她,很给她面子的,虽然我没有惠顾电影院,没有买正版碟,而是DOWN下来看的.我花了时间看她的作品,又透支精力写影评,就已经是对这部并不出色的电影最大的鼓励了.嗯,只能说这些了.我又不是吹鼓手.当时间流逝,我们不再年轻,不再美丽,我们还有回忆,还有涵意.
太扯
坯子
无论什么理由,爱是不能够随便的。一场孤独而引起的索求爱的戏码,少年时刻,有时候越是觉得自己不会成为怎样的人,就越会掉进泥潭里成为那个你痛恶的人。一瞬间被情感所指引着的选择最终让人走向不归路。剪不断,理还乱,闷无边,美人那,你是一路的错啊,那英雄他们是错了一路,何必伤感情。
记得母亲说,女人是很麻烦的,她们太聪明了,既不会去忘记,也不会去原谅。男人不愿意负责任就最爱用经济的理由,真不知道这世界上还能信什么。有人说旁白太单薄,说旧社会收房很普遍剧情有问题。片中李家是文明大户,更不要说大太太是否允许收房这件事的发生。想解释剧情怎么都能理解。拍摄角度很美
已经没什么印象了...
不忘记 也不原谅
俗套的剧情,有章可循的导演风格,橘艳诡异的造型,开头知下场的惯用手法,组成一起,居然不见得坏到哪去。比起某些高贵冷艳的出产,这部作品不单薄,不俗气,不空。
很好的周迅 很好的邬君梅
真的很一般。
自古渣男如此,痴女也如此。太真实了。
... 周迅和王志文滚床单的时候,我简直是囧的N次方
虽然是周迅主演的,但是,这片真的顶多就二星了......觉得导演很想要挖空心思表现什么,却落个什么都不是~~~另外,邬君梅真的不年轻了,演什么大小姐啊,还是未出嫁的,雷吧就!另外的另外,王志文也太缺乏魅力了,要是梁朝伟吧,姐姐爱妹妹疼的还能接受,可是这么个大眼袋的邋遢大叔~~OH MY GOD!
搞不懂,totally的搞不懂
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邬君梅和周迅都好美好美好美啊~~~
推荐看一下,体验一下不同的风格,但看完情绪很复杂,整个片子的气场不是很好,全部是暗能量,就像弹幕说的,是一个黑洞,结尾有点莫名其妙。
周迅在这电影里美出新高度啊,导演真会拍,服化道也精致。剧情其实蛮好的,黄先生对姐妹俩来说只是人生中的过客和获得成长的阶梯,没有恋爱脑也没有缱绻缠绵,真好
4/10制作差到极点粗糙没有任何质感,所有方面皆如此。
无论以什么名义,爱情不可以随便
一个男人和一对姐妹的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