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真的有一种人生成功模式似的。
里面的男主人公恰好就是被人生成功模式搞得欲仙欲死的人,渴望晋升与成功。
一台人生遥控器满足了他的需要,使得他可以错过那些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所必需的痛苦时光,直奔一次次成功的瞬间。
但是结果是这些光辉的瞬间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根本的欣喜,反倒令他不知所措,丧失了很多人之为人的那些乐趣,诸如爱情、亲情等。
所幸的的是,对于男主人公而言,那恰好是一场噩梦,醒来后他就领悟了。
可是还有多少人执迷不悟,而且心甘情愿将其作为人生的大义去追求呢?
成功模式让人期待某个成功的瞬间,而且为那个瞬间赋予了极大的意义:这个瞬间可以改变一切。
(等我做到某个职位,等我赚了钱,等我有本事了,我就有时间带着妻子孩子度假了,我就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了)不幸的是,瞬间什么也改变不了,而且它让人忽略当下,这意味着在当下的时刻主动放弃了活。
而人生最朴实的构成不就是每个弥足珍贵的当下,它的意义不也在此时此刻生发吗?
你放弃了这儿,以为那儿更好,其实这儿那儿不是同样的重要吗?
7年前的电影,今晚算看完了。
虽然有人会说不如金凯瑞成功、有深度(其实没必要比),但我也挺喜欢亚当的表演,呆呆傻傻的感觉看着也不错呢又是一部寓教于乐的欢乐影片,他拍过好几部了,真是有他自己的style。
贝金赛尔真漂亮!
“your wife’s rockin‘ body still drives me crazy.”呵呵回想《黑夜传说》系列,的确漂亮啊!
这会突然想不起morty是谁演的了,老戏骨啊。
小女儿小的时候真是可爱啊michael的总经理也是老演员,不过现在也想不起来了。
还有谁?
算了,先不想了。
总之,看后想说的很多,先不说了。
寓教于乐的欢乐片,告诉你人生是什么?
看得穿么?
那就先看看本片吧,推荐!
偶尔,人们会在旧书桌后面找到些杂物,比如一枝铅笔、两个二分硬币,几张散乱涂鸦过的旧信纸;幸运的话,或许一本定价两元两角的漫画书会从容的显现出来,一边拂拭着它那久已蒙尘的夹膜封面,一边亲热地和你打招呼。
通常情况下,你会随手把它从桌子后面捡起来,和几件儿时的破玩具一起,装进盛有固体垃圾的黑色塑料袋里;极少的时候,如果幸运的话,它会被有些踌躇的翻开,里面是一些边角已然泛黄的纸,恬静地等待注视。
这时,没准儿一些人还会透过灯光端详它,用脸颊上的皮肤摩挲几下,恍然道:“十年不见,可安好?
”这是一个有关记忆的故事。
一个心想事成的遥控器——事实上并不那么被需要——用来粉饰舞台上戏剧性的残酷。
遥控器是一个对现实生活合法实施蒙太奇的噱头,那诸多华而不实的功能,并不比垂死之际对一生片断的闪回更荒谬。
即使导演换一个讲述方式,比如倒叙,比如对已逝去光阴的追忆,故事仍旧诠释了一条完整的逻辑主线。
只是,电影在庸俗程度上仅仅稍逊于真实生活。
导演明智的拒绝了所有比一张电影票更诱人的选项,所以他得到一千张电影票,观众得到一部恶俗商业片。
作为电影,《神奇遥控器》是一簇炸得过了头的薯条,装在俗艳的麦当劳纸杯里待价而沽;所幸故事还没讲完,还在重蹈覆辙,还有被剖开来看看的必要。
一份好工作,漂亮老婆,乖巧的子女,加上永不满足的上进心——Mike是个少年得志的小白,一个前途光明的有志青年。
时刻经受欲求不满的折腾,他似乎从不知道自己已经是何等幸运,反而不断抱怨生活的琐碎、老板的苛刻;甚至面前太多的遥控器也令他无所适从,急于给自己找一个“万能”遥控器来简化复杂的生活。
诡异的店员赠给他一个来路不明的遥控器,Mike开始了野比康夫玩剩下的游戏,没有了机器猫和全部关于童真的假设,对遥控器的讹用让Mike为不再年轻付出了代价:遥控器照例失控了,按照Mike对生活的价值判断,自动掠过了疾病/争吵/乏味的工作,一条坦途指向他认为的“成功”。
每当从“快进”中醒来,Mike都需要别人来提醒他掠过的部分——他的整个生活。
纵然充满了挫败和失意,Mike仍旧成为了预想中的“成功人士”,代价是成为自己的旁观者。
演到这里,大半生填满空白的他悔之已晚,唯有用最后一口气告诫儿子“家庭为重”。
显然,关于主角在谢幕时死去的构想是票房不能承受之重,梦中惊醒的Mike获得了一次Loading的机会,他恶俗地回到遥控器介入他生活之前,为自己尚未犯下的错误沾沾自喜,发誓从此做一个负责的丈夫和父亲。
这无疑是个令人不齿的Happy Ending,观众又一次从死亡的焦虑中被解救,帷幕在狷狂的嬉笑中骤然降下,赞助商对着尚未散尽的人群布道:我们的遥控器保修终生。
或者Adam Sandler是后工业社会理想生存状态的最好注脚,站在挂着圣像的工厂墙壁前小解,专注地对冷酷邻人竖起中指,流露出做作的无知和满不在乎。
无意义的生活呼唤白痴,因为它同时培养了太多哲学家,排队领取供不应求的精神满足。
活在精心修饰过的记忆里,专家教导人们把眼光放低,在线性的时间旅程里做一个瞎了眼的乘客。
Mike面前有两条路,再次为物质满足无限透支生命,然后空虚的等死;或重新寻找所谓“高质量的时间”,塌实地活在当下每一秒,然后——是的——帷幕降下,等待人群散尽,出演另一场戏剧。
第二条路违背了线性生命的原则,它对不可避免的死亡视而不见,它相信每一段美好追忆都能安慰不得不死的人——使之死得体面一些。
当大雨中垂死的Mike被家人环绕,他说完了该说的话,做完了活人对世界最后一次瞻仰,死了。
那弥留的脑袋里究竟是空白还是美好记忆,不再对任何人有意义——没有save/load,没有闪回和蒙太奇。
影片的关键不是“他找到了正确的生活”,而仅仅是提醒太过入戏的观众“你们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
即使最悲观的人也很难对这样的结尾寻根究底:知道“还有机会”难道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片断化的美好记忆往往被赋予太沉重的使命,片刻的满足给人以永生的错觉,“此刻即永恒”实在令人心驰神往,不论是拥抱梦寐以求的异性,抑或只是在旧书桌后面静静等待良久的一本小书——人们为物质富足付出了高昂代价,再难承受一张没有过去的,空白桌子。
西西弗斯停止喘息,又一次推动沉重的巨石。
如果石头永远无法到达山顶,还有什么比推动它更有价值呢?
最近在写研究生毕业论文,难熬过每天不知所云的那几个小时,更可怕的是,有更多的时间用在拖延上,看书、看电影、发呆、吃东西,用力逃。
很多人都一样,都有这么一个难熬的阶段,如果能拥有这样一支遥控器,Maybe not too bad?
有时真地觉得活着太难了,因为必须按顺序活下去。
经过漫长的等待,吻过无数扇坚硬的闭门,结果未必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在每一个允许我们许愿的时刻祈祷明天找到爱人、工作、栖身之所、靠谱的理想⋯⋯流星、生日蜡烛、新年钟声只是流星、生日蜡烛、新年钟声——我们的祈祷只有自己听见。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支可以掌控人生节奏的遥控器,你决定握住它、按下按钮吗?
我想我的答案是No。
不是迷恋奋斗的过程,而是无法承受未知结局的突然揭幕。
快乐可以变成惊喜,痛苦绝不会。
这是此片的一个伪命题。
在梦中,Macheal快进的人生最终得到了一个尚可接受的结局,他并非一无所有。
可真实的人生不会因为你心无旁骛地一天天坐在办公桌前,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公司的CEO。
所以电影里的结局永远都不会是最悲惨的,因为电影注定要还观众一个传奇。
必须承认,我们并非为全部的人生而活,我们活着,在满足时闵怀孤独,在坦然时回念焦虑的那个下午,这时的幸福感回报了那些跳不过去的bullshit。
什么是美国的中产阶级?
丈夫有着稳定渐增的收入,全职在家的妻子,有着可爱的一子一女,两部车,住在郊区,供着一栋house,每个月和家人外出野餐一次,月底能够偿还完所有的信用卡帐。
和所有中产阶级一样,《神奇遥控器》的主人公具备了以上所有的条件,当然,他不满足,为了让家人有更好的生活,他要工作至上,慢着,这个情节怎么这么俗套?
是的,很俗套,连丫头老婆在看了开头就猜到了结局,何况是我这种看过无数好莱坞烂片的人。
因此在主人公被遥控器快进到他生命终点临终终于大彻大悟、口里喊着“family!
”的时候,我差一点以为他下一句就是要求儿女为他交党费。
电影里当然有美丽身材超级赞善解人意而且专一性感聪明的妻子,有可爱单纯的子女,时尚幽默恶搞的主人公的父母,加上一条喜欢骑鸭子的狗,创意也有一点,寓说教于娱乐,不雅不俗,我们还能要求什么呢?
对了,太中庸,太美国,太中产阶级了。
当然,中产阶级有着一切阶级所不具备的对稳定的追求,甚至符合我们天天喊的“和谐社会”的口号,看来老美建立和谐社会的诉求比我们还强烈,以至于在这样一部中等偏庸俗的电影里反复不停地说教,强调和谐;我看美国和我们一样,有很多处于社会底层的、饱受歧视的人群,他们生活里,也许“生存”才是最重要的东西,而不是看着养的狗骑着鸭子。
谁叫进去看电影的大部分都是稳定的中产阶级和想成为中产阶级的人呢?
不过,这种电影,好莱坞一年就是几十打,不看也罢。
不少人批评这个片子剧情恶俗,可是我昨天看的时候还是哭得一塌糊涂一开始觉得满搞笑的,可是当遥控器渐渐不听指挥、自动快进的时候,伤感也就逐渐开始了当newman发现错过了人生的很多重要时刻时,连我都感到害怕和惋惜,一面不停告戒自己要珍惜眼前人有一段他倒退回自己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戏,newman不停咒骂无视年迈父亲感受的自己,也许真是旁观者清,他发现自己工作时有多忽视自己的家人,甚至连抬头看父亲一眼也不肯,最后老父亲开始像哄小孩一样说要表演硬币的魔术,终于换来他的抬头,然而只是恶言相向,还残忍地拆穿了父亲多年的小把戏看到这里我终于忍不住大哭了,我在想,如果可以倒退,我也会看到无数个不懂事的自己,对父母露出不耐甚至厌烦的样子,而他们的表情是那么哀伤,可是我从来没有注意到这绝不是一部纯粹的喜剧片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一架满载乘客的飞机飞越撒哈拉大沙漠上空时,不幸失事。
除了一个健壮的年青小伙外,其他人员全部遇难……这个小伙子是如此幸运,他不仅幸免于难,而且被飞机抛到了传说中的水草丰美的沙漠绿洲上!
那里有清洁的水、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食物,他幸运地活了下来。
但是,光有吃的也不行呀?
孔子还是告子不是在几千年前就说“食色性也”!
很显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他还有其他的基本“需要”。
(这是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尽管生理需求是如此的低级,但是它是其他需求的基础,所以生理需求构成了金字塔坚实的底座)!
不在沉默/忍耐中变态,就在沉默/忍耐中变坏!
某年月日,血气方刚的小伙虽忍无可忍而再再忍,实在忍不住了:一定得想办法解决问题,不然后果很严重!
上帝啊,仁慈的主啊,为什么不给我留个伴啊?
与其这样,不如让我去死吧。
My God!
请赐予我一个伴吧,活的,母的,即可!
他一边虔诚地祈祷,一边饥渴地寻觅。
真个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终于,他,欣喜若狂地发现——不远的地方有骆驼在吃草!
幸亏有骆驼找到了这个绿洲啊。
骆驼,又被称为“全兽”,因为十二生肖里的动物都可以在骆驼身上找到对应的地方,譬如:兔唇鸡腿,羊耳猪肚……年青小伙心底暗道:情况特殊,顾不了那么多了!
凑合着用吧!
于是,一路裸奔(反正已奔出服务区),狂跑到骆驼的后面一比划,不行!
太高了,够不着。
狂晕!
激动不已地小伙当然不死心,赶忙垒了一个小沙土堆,站到上面,正好!
刚要进去,谁知,骆驼吃完这片草,往前走了几步。
小伙子又够不着了……郁闷啦!
他赶紧跑到骆驼的后面又垒了一个沙土堆,刚垒完,骆驼又往前走了!
小伙子热血沸腾、心急如焚……好多天过去了,他一直在垒小沙堆,可是悲剧一再重复,每次都是功亏一篑……真正是屡败屡战!
多么可贵的韧性啊(不好意思,又说到“性”了,我真的不是有意刺激这个年青小伙的)!
终于……有一天,又一架满载乘客的飞机飞越撒哈拉大沙漠上空时,不幸失事……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被飞机抛到了绿洲上……小伙子毫不犹豫地抢救美女,给她治伤,喂她食物……美女伤好之后,十分感激小伙子,诚恳地说:“恩人啊!
谢谢你!
谢谢你救了我的性命!
我也没有什么好报答你的,这样吧,你提一个要求,你无论让我干什么我都会答应你!
我一定会满足你的!
你说吧!
”小伙子听大喜过望,激动地说:“太好了!
太好了!
”,他瞥了一眼正在附近悠闲地啃着草的骆驼,“那么……请你去把骆驼牵住了,别让它再跑了!
”刚看完这个黄色段子,然后看这部电影,发现他们是如此的异曲同工,如此的富有寓意,而且很浅显,我们做主旋律电影,什么时候能做成这样啊。
我們出生成長結婚生子竭力向上爬積聚財富「提升」生活白天浪蕩於灰氣沉沉的人與電腦間將空間時間塞爆證明存在晚上消磨在飯館酒吧向朋友非朋友重覆千遍無味語言假裝快樂僅有餘暇寧願獨處浮游其實空虛迷失生命中最重要的發現得總是太遲光陰指縫溜走抓不回來悔恨覺悟已然無用十年後寫字條給老婆與爸爸最後見面哭了停止抱怨珍惜相處不要悔恨
居然被亚当桑德勒的喜剧感动(眼泪打转呢),从没有过,从没有过。
凯特。
贝金塞尔真是个温柔的美人。
在主角躺在雨中死去的时候,我真希望片子就此打住,人的一生就这么"快进"着结束了,这该多么出其不意,令观众掩面惋惜阿。
可谁让它是喜剧呢,真正的结局你猜也猜得出来。
但是,人生确实是一条不可回头的单行道。
吵架、生病、家庭聚会……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当Michael跳过这些,发现自己已老,他已错过了太多。
他拔掉仪器,躺在雨中对儿子说:Family comes first的时候,真的很感动。
是的,我们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事,我们总要好好工作,总要升职,但是生命中总有很多无比珍贵的东西,不应错过。
就像是翘翘板一样,如果一边工作,一边是家庭,我们不可能总是只顾一端,那样会失衡。
至于平衡点,努力工作,但又顾及家人,这个选择就看个人的智慧了,生活总是需要经营的。
亚当桑德勒很适合这种高概念喜剧。遥控器的设定还是很有趣的,生命是一个过程,跳过了就不能重新来过,遥控器还会大数据学习,自动跳过曾经跳过的过程。影片在贡献不少喜剧名场面的同时,还是讲述了一些简单的生命哲理,永远家庭优先,人生不应过于功利,沿途的风景同样吸引人,毕竟人生的终点只有坟墓。缺点是喜剧演员来说教,总是很容易出戏。
2.5吧,这是我看过用穿越能力用的最挫的一部片…在2018年看2006年对未来的假象…我觉得我们什么都没做到啊…
不喜欢这个男主角
个人偏爱之五星吧。庸俗,关键是很感动,那一份被无视的父爱
很不错的构思,很感人的剧情,让我认识了亚当桑德勒
噢,当莫迪表示他是天使的时候,我完全相信这是《爱情呼叫转移》是抄《人生遥控器》的!对我是个深深的教育!该好好考虑考虑生活的态度了!我爸爸也不年轻了。主角倒流时光,吻他爸爸时,我热泪盈眶。主角在雨中倒在路上留下遗言时,又一次热泪盈眶。
抱着看无聊不花脑子的片儿的心情去看的 结果看哭了 = =
有点无聊。女主人原来“黑夜传说”女主,难怪好眼熟。
freaking racist.
Family first.看完之后觉得这个故事其实不怎么样,主要就是为了体现亲情的重要。
发现亚当桑德勒谈吐也不清楚哎......这个片子老套路,选择事业不顾家,年华老去后悔啦,体验神奇过后又发现自己又被弄回了当初选择的分叉点云云......小萝莉的声音很萌的说
是有不错得教育意义 有时真的是爱与情更加重要的多 加之科幻色彩也是对人生的粉饰 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才是真正的的智慧 片儿想要表达的思想不赖 但剧作平平难以深刻到里里外外
再次说明一个真理:一切都是要还的,没有白来的享受
所有此类影片都在提醒你没有后悔药,可是不像主人公这般经历一番,大多数人不会明白。可怕的是一而再地走回头路,说的就是我。
亚当桑德勒长得像我学长
前面一小段略显拖沓,后面渐入佳境,以后用东西前都要特别注意副作用。看到The Cranberris主唱好激动,刚还听她歌来着~
虽然剧情挺俗套的,但拍得很吸引人,就是结局看得生气,男主到底凭什么啊?做了一场大梦,在人生的岔路跌了一大跤,转头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经过这一路要经历多少纠葛,他何德何能啊!
不合时宜的低俗段子,当时意识不到,现在只觉得讨厌
如果人生那么容易改变,那我们还奋斗什么?
一般般吧,告诉了我们,人生不是那么好操控的,不要争吵,快进辛苦,直奔结果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