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喜欢Julie Delpy一定是爱屋及乌的从
如果这句话有些言重,也可以改成真正开始注意Julie Delpy是从那部彻底shaking my core的文艺电影开始的。
尽管我已经看过许多部她出演的片子。
甚至包括那部惊世的<白>。
因为我心中已经既定的认为她就是Celine.珠玉在前,我又怎么放过这法国美女的导演作品,尤其是这作品也是发生在巴黎的关于巴黎美女和美国男人之间的relationship故事。
也正是因为珠玉在前,纵使这才女力量再大,再文艺,再革新,也撼动不了
其实,片子本身是很好看的。
节奏,风景,镜头的使用和故事本身都还是很吸引人的。
这就是所谓的瓶颈吧!
与人物过去经历有关的电影中第一反应想到的是那部黑色经典Out Of The Past. 不过那是战争时期的爱情故事。
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蛇蝎女郎的玉石俱焚。
以前虽也爱电影但毕竟涉世不深阅历有限仅只限于看B级片猎奇。
看动作片自high。
看情色片毁三观。
兼看动画片耍激萌。
唯有爱情片看得很少。
一是会困二是实在提不起兴致。
那时我还只是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满心想着如何上课睡觉拷贝作业考试作弊。
而那时的爱情片于我就像几年前的高考数学复习资料一般(我讨厌数学)不入法眼。
当然伍迪艾伦除外。
只不过那时看伍迪也只是冲着啰嗦好玩的台词新颖搞怪的电影语言去的。
经历过一段感情,过了可以喝酒的法定年龄之后才会发现并非所有言情电影都是20岁前校园里的小偷小摸浅尝辄止。
也不都是chick flick般的欲望都市师奶杀手。
Delpy,这位女版伍迪艾伦操起老伍迪的招数颇具纽约气质地自己编导演了一部午夜巴黎。
早老伍迪5年穿梭于巴黎的大街小巷间。
相伴着一票老友一屋家人一位男友。
没有穿越没有夜半钟声没有满嘴的文学史。
一路从威尼斯坐火车到巴黎的两人就如同Marion的情感生活。
一路上在她的ex们与ex-to-be们间踟蹰。
如一起生活了两年的Jack最后所言。
I don't know you. 早在威尼斯时他就已是个一路不停照相的颇具中国游客特点的相机操作手。
而非意在随俗的体验者。
他尽管知道巴黎有名的景点但却不了解当地风物美食人文民俗甚至语言上都无法与人沟通。
他不了解Marion和她背后的巴黎。
而Marion岁会说多门外语却有一双看不全世界认不清生活的双眼。
从小任性倔强即使而立之年也只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文化与偏见上的差异体现在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上。
两人遇到曾经的男/女友,一个会亲吻ex们的脸颊同时莞尔一笑寒暄两句。
一个则会缄口不语擦肩而过"when it's over, it's over."欧版安全套套不住美国佬高傲的自尊心。
几近中年的现实也难以磨灭诗般的少女情怀。
不喜欢结尾毕竟所有结局都已写好。
这样的社会中可以坚持相爱两年已是不易。
唐突的复合更像是是大龄男女向生活的妥协。
P.S. Marion最后的独白还挺押韵。
“Always the same for me. Break up, break down. Drink up, fool around. Meet one guy, then another, fuck around to forget the one and only, than after a few months of emptiness, start again to look for true love. Desperately look everywhere, meet a new love and swear it is the one, until that one is gone as well.”
生活就是这样絮絮叨叨,22岁的年纪嫌啰嗦,52岁的年纪嫌小儿科,30岁的坐在沙发上笑得心领神会。
烹饪、居住、家庭关系,在日常生活的某些方面,中国和法国如此之像,而在情商方面,中国又和美国如此之像,是个简单不会拐弯的愣头青。
拿起照相机的同时放弃了对陌生的感同身受,产出了照片丢了慢慢渗透的情感,文字有时候也是一样的。
相处要习惯琐碎,但愿我们都勇敢地质疑和解惑,还有,学习调情。
I saw this movie because of July Delpy,in fact.I like her views of many things around us,just like love, policy,sex,man and woman,and the future or the cute cat and so on.At least,I love her ways of thinking and treat the world.I don't know if she is a good actor,but I am sure she is a good director,as she just act herself.She is not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but just the one who is deserving being loved I bet. Every time I saw her movie ,she let me thinking about something,using a comfortable way.She use a comfortable way to let us thinking our lives and living,the same time,we try to comprehension others and have generally been loved with the aspects we don't like in the world and things occurs to us.For example the world peace,the environment,(in
最后Marion的内心独白。
因为这段这片子的基调一下从讲述culture shock跳跃到了有爱有温情。
--It always fascinated me how people go from loving you madly to nothing at all, nothing. It hurts so much. When I feel someone is going to leave me, I have a tendency to break up first before I get to hear the whole thing. Here it is. One more, one less. Another wasted love story. I really love this one. When I think that its over, that I'll never see him again like this... well yes, I'll bump into him, we'll meet our new boyfriend and girlfriend, act as if we had never been together, then we'll slowly think of each other less and less until we forget each other completely. Almost. Always the same for me.Break up, break down. Drunk up, fool around. Meet one guy, then another, fuck around. Forget the one and only. Then after a few months of total emptiness start again to look for true love, desperately look everywhere and after two years of loneliness meet a new love and swear it is the one,until that one is gone as well. There's a moment in life where you can't recover any more from another break-up. And even if this person bugs you sixty percent of the time, well you still can't live without him. And even if he wakes you up every day by sneezing right in your face, well you love his sneezes more than anyone else's kisses.
来自法国的玛莉安是一位摄影师,她有一个室内设计师的美国男友杰克,两人在一起生活了两年多,“幸福的两年有高潮也有低潮,但不高不低的时候最多”。
为了维护这份两人都很珍视的感情,他们抛开了忙碌、琐碎、烦心、乏味的纽约都市生活,像一对小情侣似的赴威尼斯度假,希望以此来舒缓心境,重拾昔日的美好感觉。
旅程结束之际,玛莉安临时决定转往巴黎——接寄养在父母家的宠物猫一同回纽约,他们计划在巴黎停留两日……法兰西才女朱莉·黛比(JulieDelpy)的新作《巴黎两日情》由此开始。
影片继承了《爱在黎明破晓时》和《爱在日落余晖时》的风格,没有花哨的配乐,没有炫目的风景,一切都很普通,普通得就如我们日常的生活;最具代表性的依然是连篇累牍的对白,玛莉安和杰克简直就是塞利纳和杰西的中年升级版,乐此不疲地在巴黎继续着他们无休无止的话题。
不过,这次多了几位友情客串,有玛莉安跋扈的老爸、刁钻的老妈、古怪的妹妹,还有浪漫多情的前男友,他们齐心合力地将故事的主题矛盾推向激化——杰克终于难以接受玛莉安的过去,玛莉安也无法容忍杰克的猜疑,两人在塞纳河边大吵之后分道扬镳。
西方有好事者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相当震撼的结论——男女之间的爱情最多只能维持18个月。
难怪玛莉安感慨:“现代人能在一起两年几乎是奇迹!
”情侣在相恋的时候,总是喜欢刻意展示自己的优点,掩藏缺点;同时,也易于聚焦对方的优点而忽视缺点;随着相处时间的拉长,特别是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之后,一个人的全貌就会暴露无遗。
“真心相爱就要真心了解,即使真相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然而,我们经常是习惯性地手握一把锋利的雕刻刀,“帮助”对方屏除一些旧有的“陋习”,执着地试图把对方雕塑成自己心中的理想模样,不知轻重,刀刀见血。
但是,谁愿意被动地变成一个失去自我的“作品”呢?
谁不是更热衷于积极地改造他人啊?
于是,问题和矛盾犹如雨后春笋,节节攀升,“个性不合”就是雕刻刀下的“成品”,先是小打小闹,如果放任自流就会发展为大吵大闹,再严重下去更会反目成仇,终了,分手便是唯一的解决方式。
玛莉安和杰克选择威尼斯,是“因为爱情电影都是这么演的”,“情侣都会去”,可惜,水城毕竟只是“一座浮在水上但终会沉没的城市”,浪漫和激情永远是短暂的。
在巴黎,一出火车站,玛莉安和杰克就又回到了现实的冲突关系中:杰克在等出租车时的抱怨不断,玛莉安对杰克卖弄摄影的颇有微辞,杰克对家居卫生的苛刻挑剔,玛莉安对杰克疑心的无名怒火,两人携手游览巴黎的百无聊赖……相恋容易,相爱太难!
影片结尾,两人在寓所又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讨论,总结下来就是——“谈恋爱不容易,尤其是要深入了解彼此,接受他们的缺点与过去。
”杰克坦言,通过两日里所发生的一切,他明白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我不认识你”;玛莉安也承认,“找一个真正的伴侣”,“愿意与他共度一生,努力维持关系,遇到问题不会立刻逃避”,这些对她来说都十分困难。
两人从度假的浪漫温情忽地坠入彼此完全没有感觉,令人心痛。
不过,好在他们都是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沉默片刻之后,他们都意识到自己“再也经不起又一个失恋的创伤”,尽管对方有诸多缺点,但自己的生活中已不能失去对方,没有其它理由,只是因为原先的爱恋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习惯。
西方又有好事者潜心调研,发现男女在恋爱激情消退后之所以还能共同生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习惯和对方在一起。
这是一种亲情,或是一种依赖,还是一种无奈呢?
前苏联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说:电影,是雕刻时光的艺术。
大师自知无法改变时光的面貌和本质,于是就用电影的方式将时光描绘出来,有喜有悲,有明有暗,有笑有泪,有幸有憾,时光不会为大师而改变,所以,大师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用艺术的手法去探寻,其间,我们便发现了“美”。
夜晚,在巴黎街边的露天酒吧,玛莉安和杰克又像一对热恋的情侣那样相拥而舞。
爱情,对于双方当事人而言,何尝不也是一种艺术……(2008年8月15日·深圳)
男人很敏感,女人很奇怪。
经历了怎样的生活之后,他们最终还是拥抱在一起了。
怎么说,难道爱情真的让人全变一样?
看的时候很多次都笑出了声。
关于美国人的stereotypes很是经典,比如“My first religion is private property",而法国人确实是很像上学期的法语老师。
但由于与美国人打交道比较多变觉得那些取笑他们的话看着很让人开心。
这个故事大概所有与另一文化背景的人做男女朋友的人都能理解吧。
很多时候个性,文化差异,和态度被误解,而由于他不懂你的语言总觉得和你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被忽视或是他不能像你的朋友那样好的理解你,或者觉得对于你来说他可有可无。
太易产生嫉妒。
最后结尾Julie Delpy旁白让人很有同感,缺乏安全感的女人恋爱时还是会心酸。
而他们俩的争吵我几乎一个月进行一次,所以更能体会。
了解点美国和法国文化的人看的话会觉得很有意思。
地址:http://u.115.com/file/f3f878a913
若在太平盛世,至理想(如果有的话)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呢?
不单要外在条件配合,还得讲究心灵相通。
Julie Deply与Ethan Hawke那两部相隔九年的《情留半天》(Before Sunrise)和《日落巴黎》(Before Sunset)之所以成为部份人心目中的经典,那是因为男与女那种近乎完美的心灵同步。
同步,synchronised。
就像电脑和电子手账上的资料,一式两份的,完全配对的。
九年过去,彼此长大,各人有了自已的故事,但拿出内心深处的X光片来对照一次,仍然是一样的,太美妙太浪漫太理想的故事就这样成了经典。
Julie Deply初登场时是个迷女郎,现在她已是个成熟的法国女人。
她自编自导自演《巴黎爱漫游》(2 Days in Paris),拉着美国男人游走花都街头,大家自然期待她会再续“日出日落”的前缘。
珠玉在前是后继者的包袱。
Julie Deply聪明,她尽用两部成功前作的宣传元素,却没有打算说一个类同的故事。
为免直接比较,故事的处境刚刚相反了,男女主角不是初次邂逅或久别重逢,而是同居了两年的情侣。
用Julie Deply的画外音开场白来说:“今时今日,两年算是相当长的日子了。
”说白点,就是感情又到了临界点,搞不好又要分手收场。
巴黎实景,人们满口法语对白,风格却是通俗吵闹的,观众最好不要带着看浪漫文艺片的心情入场。
大量的荤笑话,夸张的演绎,只要你没有误以为这就法兰西风情,那就没相干了。
不过如果你的另一半属古板或纯情一类的话,也最好不要带她/他去看此片了。
文化薰陶、家庭背景,以至个人阅历,都会令一对异国恋人不能同步。
将彼此的资料内容对一对,就发现南辕北辙。
女觉得幽默有趣的,男觉得被取笑了;男认为女是情绪失控,女认为自己最冷静理性。
Julie Deply在《日落巴黎》曾经与Ethan Hawke一起参与撰写剧本的工作(对白太多太长,不是自己有份儿写的背不出来),《巴黎爱漫游》是她执导的第二部长片(处女作是《Looking for Jimmy》),算得上是丰富惹笑,妙句纷陈,只是并凑起来便略嫌有点松散。
跟许多“作者导演”一样,Julie Deply似乎过分担心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不够清楚,用了有点过量的画外独白。
其实她毕竟是个出色的演员,投入演绎角色时最好看,而且她跟她的法国同乡的法语戏份,明显比她与Adam Goldberg的美语对手戏更可观,其中又以她发飙的戏最有魅力。
有两场发怒的戏是了不起,一场是主角们遇上了一个带有强烈种族岐视的出租车司机,司机对任何非法国人士都不满不屑,没有被歧视的Julie Deply听着司机的野蛮论调就按耐不住,即时在车厢中发难:“我不怕你的,你这种族主义者,因为这里是法国!
”另一场是Julie Deply遇上了她“另一个”旧情人。
她第一看上旧情人就蠢蠢欲动要开骂,观众最初以为是女主角不甘当天被人抛弃,看下来才知道,这名道貌岸然英俊潇洒的前度男友竟然是个会去东南亚狎玩小童的人渣。
面对大是大非,Julie Deply饰演的Marion会不忌讳场合身份的直斥其非。
不谙法语的男友自然不能与Marion即时同步,看着混乱场面,只有吓破胆。
我却觉得,仪态尽失破口大骂时的Julie Deply最可敬可爱。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诗人是这样说的。
“日出日落”说的是互相找到灵魂伴侣的幸运故事,他们的灵魂早已同步(synchronised)。
《巴黎爱漫游》说的却是没有那么幸运的凡人故事,是你我最常遇到的故事:你爱你的伴侣,但你与你的伴侣是不同步的,又或者你根本不可能找到一个已同步的伴侣,所以你有妒忌、猜疑、埋怨、责难,所以你可能每隔几年(或几个月)就要分手一次。
面对着残酷的现实,你可以怎样做呢?
Julie Deply的画外独白说男女主角最后在房间中对峙了四个小时。
那痛苦的对峙,其实就是电脑与电子手帐之间的“同步键”(sync button)。
因为不同步(not synchronised),所以要进行同步更新(synchronising)。
因为你我都会变,那个“同步键”,久不久就要按一下。
最后一部分,双方观念差异如此大的情况下,依旧爱着对方,再也经历不了任何失恋的痛苦,哪怕对对方有60%时间是不满意的,但仍然深爱对方,习惯他的鼾声…让我一度感动和怀疑。
女主认为和其他男性调情仅仅是好玩,完全不走心,自己爱的是男主也让我怀疑我的ex以前也这样说过,自己和前女友聊天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想法,就只是聊天。
好吧,我相信我是对的。
只是带给我一些冲击,让我思考有些事情尤其是感情上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让我看到不同面。
学会不用找认同了。
估计是看不了爱情片了
失望或是不懂,除去剧本,演员的表演还是不错的
美国人相比之下真是又虚伪又清教徒啊。。。女主果然胖了不少 就是脸瘦占便宜
不喜欢Julie Delpy,so...私人恩怨况且她在本片里有些太聒噪了
&#34;It&#39;s always fascinates me how people go from loving you madly to nothing at all, nothing. It hurts so much. &#34;
硬件上真的不合适 但心有余爱 也真的会给对方机会 在情感上却又是恰好的就像每天早上会把你吵醒的喷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他的喷嚏 总胜过别人的吻是他 总好过是somebody else
原来续作她的有病程度已经是改良版了,这一部实在太叽叽歪歪了,难为男主这部居然还和她复合、生了个孩子后才分手
&#39;&#39;You love his sneezes more than anybody else&#39;s kisses.&#39;&#39;Like sth based on real events; perfect textbook material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atch out, baby, you just got burned!
我很爱法国人的浪漫不羁,但这次真的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围… 不是说不好,只是真不是我的菜…
四不像,聊天撑不起电影
这俩人要把我逼疯了,烂人爱情也是爱情是吧
怪力乱神的片子,法国片还是喜欢新浪潮。文化冲突,好颠的片。
话痨片,集中展示了一下巴黎人的生活方式
Julie Delpy对Before sunrise/sunset 的依赖太强,过分散漫啊!
男主像彭于晏。。。这女的演的片子总让人觉得吵的很
有趣得紧。我的神经质女神。 well you love his sneezes more than anyone else&#39;s kisses.
2012.12.06 @ Home赞!旁白对白有脑子有意识又funny!不懂点的退散!
放手过去,着眼未来。
sanqu
??简直不知道拍的什么乱七八糟。根本不像本电影,也根本不文艺什么的,只是本打趣的小品,放着放着,以为只是随便在玩过家家,结果告诉我这是认真拍的,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