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去年疫情导致戛纳电影节无法实体举办,但官方仍然公布了入选名单,这部法国片《所言所行》就是其中之一,归在“首次入围戛纳导演”这个单元里,但是该片导演埃马纽埃尔·穆雷(Emmanuel Mouret)却不是新手,他此前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小清新爱情片,他亲自编写剧本,不时还出演男主角,简直是多才多艺的作者导演。
一眼看到电影海报上的男女和养眼的背景色,很自然就会想到是一部浪漫爱情喜剧,却没能猜到居然是千回百转的偷情故事。
这种非一般的偷情故事,只有法国人拍得出来,也只有法国人能拍出色而不淫、饱含哲理的味道来。
故事讲述在法国乡间度假期间,已怀孕三个月的女主角要独自接待老公的的表弟。
在等待老公回来的四天里,女主角和他的表弟逐渐熟络起来,并开始互相分享一些非常私密的故事,二人亦因此愈来愈亲近……影片有着巧妙的叙事结构,分别透过男女主角之口轮流讲述各自的恋爱经历。
由此,叙事在两人的口述情节里往返流动,而口述情节中的人物偶尔也会延伸出其单独的故事,使整部作品散发出一种节外生枝、迂回不断的眩晕感。
这恰好高度契合影片的核心话题:男人和女人陷入爱情与欲望、忠诚与背叛的漩涡里进退两难。
类似探讨灵与肉话题的爱情喜剧早在新浪潮大师侯麦的作品里见识过了,这部新片胜在对白生动有趣,在对话建构的故事里排列组合出种种情爱关系:热恋、失恋、偷情、三人行、婚外恋等等;同时接连抛出欲望与道德纠缠的难题,搬出一套套理论观点诸如“欲他人之欲”来佐证和合理化这些难堪的遭遇,最终回到具有哲学意味的结论上,这同样也是法国爱情电影专属的标志。
看来懂得爱情还不够,还要懂点哲学才行,全世界也只有法国人能把爱情与哲学把玩得如此炉火纯青。
或许是西地中海的海风足够湿润潮湿,让法国人可以把情欲有关的故事配上古典音乐,并讲述的清新脱俗。
看了这部影片,我悟了。
2020年的法国电影,讲述了男主马克西姆去到居住在郊外的表哥家度假,刚好表哥外出工作,自己的嫂子达芙妮接待了他。
期间马克西姆和达芙妮分别讲述了各自复杂的感情经历,最后在欲望中沉沦又在现实中清醒。
影片人物众多且关系复杂,尤其是完全以男女主口述自己的过往经历而推动剧情,很容易造成叙事的混乱。
但本片难能可贵之处即在于,虽然运用了各种穿插叙事的手法,甚至有三重穿插,可叙事结构依旧清晰。
甚至在回忆过程中出现的人物还可以做个剧情上的小延伸,却也是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马克西姆是个文艺青年,毕业后励志当个作家,这次来找表哥,也是想远离城市喧嚣,找找灵感。
表哥不在家,嫂子达芙妮接待了他,并且认真倾听了马克西姆的故事。
欲望模仿影片很直接,上来就是由马克西姆的回忆所展开。
一年前马克西姆认识了一位成熟的女士,维克托瓦尔。
本是场露水情缘,却巧合的发现,自己的前女友桑德拉正是维克托瓦尔的妹妹。
不久维克托瓦尔外派日本,自己的好基友加斯帕尔勇敢追求桑德拉,并最终在一起。
本来到了这里,马克西姆也就只剩下转身离开,什么祝你幸福之类的。
可自己基友加斯帕尔神经大条,邀请马克西姆来同住,不用付房费。
面对免房费这一巨大诱惑,虽明知尴尬,却也只好从了。
这里点出来本片的主题“欲望模仿理论”。
简单来说就是,欲他人之欲。
你不仅会对某个人有欲望,甚至还会想拥有和别人一样的欲望。
比如说,如果你先生知道有人对你有欲望。
这可能会重新激起他对你的欲望。
于是,你成了欲望的对象,你是欲望的来源。
本片纷繁复杂的人物和关系,都和这欲望模仿有关系。
自己的朋友加斯帕尔和女友桑德拉总是吵架,一边是自己兄弟 一边是前女友,马克西姆很难受。
终于,桑德拉再也无法忍受加斯帕尔的粗神经,选择分手。
加斯帕尔受够了桑德拉的无理取闹,搬了出去。
诺大的房子里就剩下了马克西姆和前女友桑德拉。
孤男寡女,日久天长,后面大家都懂。
马克西姆爱桑德拉吗?
答案是否定的,毕竟两人曾经不愉快的分手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欲望模仿使两个人走到了一起,绝对不是爱。
人们以为他在爱情中,但这往往并不是爱,其实他错了,他以为占有和嫉妒是爱的标志,但人不会为爱情去复仇,也不会为爱情去杀戮,真爱只关乎对方的幸福,爱无关占有,爱一个人不占有任何东西。
后面桑德拉和加斯帕尔藕断丝连,可是背地里依然和男主马克西姆保持着欲望的关系。
男主最终无法忍受这混乱的关系,告别好友,离开了。
第一段口述就这么结束了,一天马克西姆和嫂子达芙妮在小镇散步,竟然偶遇维克托瓦尔,当晚马克西姆便留宿在维克托瓦尔家。
第二天回来时,达芙妮不无醋意的问道,两人是否发生关系,马克西姆说只是聊天而已,在这一刻,显然的达芙妮也陷入到了欲望模仿中。
随后开始了达芙妮的讲述,多年前,达芙妮为一位大导演剪辑片子,随后导演百般殷勤请达芙妮吃饭。
就当达芙妮以为爱情来临的时候,谁知道,只是导演单纯想和达芙妮长期合作,让她继续负责自己纪录片的剪辑。
这里本片导演有一点点黑色幽默,因为剧中的导演非常殷勤的接近达芙妮,任谁看了都以为是他对达芙妮有意思,可最后直接反转,只是想邀请达芙妮继续合作。
这一段处理很有趣,但是也有点牵强。
达芙妮以为导演会跟自己表白,谁知道,自己完全会错意。
伤心欲绝,踉踉跄跄的走出饭店,偶遇了他现在的丈夫,佛郎西斯,也就是马克西姆的表哥。
正好自己心情苦闷,所以就来一次露水情缘吧。
更令人心疼的在后面,本来达芙妮心情平复差不多了。
突然导演告诉她,谢谢你给我推荐的助理小姑娘,她人非常好,我们要结婚了,多亏了你,才让我遇见真爱。。。
这一刻,我想达芙妮肠子都悔青了。
后面呢,就是比较老套的备胎修成正果。
本来达芙妮不喜欢佛郎西斯,可恰逢自己受了情伤,佛郎西斯来安慰她。
二者也就顺水推舟了。
到这里,随着达芙妮和马克西姆日渐接触,两个人本来就是陷入欲望模仿中的,所以又开始了以欲望为起点的一段纠葛沉沦。
最终马克西姆离开了表哥家,离开了达芙妮。
对于马克西姆来说,达芙妮无非就是自己的又一个情人,又一段露水情缘,无非又是把寂寞当作了爱情。
当达芙妮再次遇到马克西姆时,马克西姆已经和维克托瓦尔开心的在一起。
那一刻,落寞在达芙妮的眼里一闪而过。
片中的欲望模仿理论不一定有多正确,片中的观点和价值毕竟是长期浸润在地中海海风中的,一股橄榄油味儿,于你我不合。
那么我们以为的爱到底是不是一场和欲望有关的错觉呢?
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不用想太多。
毕竟,爱而不得已经足够痛苦,何苦再难为自己呢。
By 辰夕
在法国乡间度假期间,已怀孕三个月的德芬要独自接待男朋友方士华的表弟麦森,因为弗朗索瓦的同事生病,他要赶回巴黎代班。
在等待他回来的四天中,德芬和麦森逐渐熟络起来并开始互相分享一些非常私密的故事,二人亦因此愈来愈亲近……也只有法国人(再加个伍迪·艾伦?
)才能把偷情拍得如此理所当然而又饱含哲理了。
你偷我偷大家偷,每个人出轨每个人。
导演在婚姻和爱情中不断构建镜像和闭环,将庸俗的红白玫瑰话题轻巧转变为各种可能性的协奏曲,剧本文学性很强。
"所言所行",这片名多妙啊。
看看自己,有几个人能保证总是言行一致哒?
更别说爱情这个混沌的世界啦。
只有法国人能拍出这爱情的妙处啊。
以精巧的戏剧结构,在极小的时空构架里,给出诸多情爱众生相。
尽管都是出轨,外遇,三角恋,却色而不淫,充满哲思。
这年头,没有点哲学高度,都不好意思外遇了。
“人生的路没有唯一正确项...而众多的路径,也不可能一一踏寻...尊重你所选择的,轻装前行吧”。
导演年纪不小了,一直没大名气。
但这个片子不输欧容呀。
最近在看《亲密关系》,提到有柳六种爱恋风格,。
第一种风格是情欲之爱(eros),与人的色欲有关。
第二种风格是游戏之爱(ludus),视爱情为没有约束的游戏。
这类爱人常常反复无常,(试图)同时拥有几个伴侣。
第三种风格友谊之爱(storge),引导人们不再重视强烈的情感,而去寻求真正的友谊,逐渐发展为真实的承诺。
第四种风格狂热之爱(mania)难以满足、占有欲强,充斥着生动的幻想和沉迷。
第五种风格利他之爱(agape)无偿付出、利他、无私,把爱情视为一种职责。
最后一种风格现实之爱(pragma)客观而务实,使人冷静地寻找理论上和自己最般配的伴侣。
看完这部电影,在电影角色上找到了不同的爱恋风格。
让我思考自己的爱情观。
爱情的发生与激情有关,一旦确定关系,我觉得双方都应该保持真诚。
我认同戴芬的爱情观,即使我们很相爱,但是我们任何一方已经有对象我们都要学会克制。
然后后面戴芬确实也克制不了,这也许是人性确实很难克制。
但是我认为爱情是难得可贵的,就是因为这份可贵,我们更应该珍惜,保持真诚不是吗。
开头女a我认为她是风格现实之爱,她认为婚姻应该和利益捆绑。
女b我认为是游戏之爱,她在需求刺激。
女c我认为是风格友谊之爱,她的爱并没有太多激情,在于陪伴与灵魂理解。
女d我认为是利他之爱,她真的太让人佩服了,在妒忌让前夫付出代价和无私成全让自己受伤的自尊高贵起来她选择了后者真的太佩服了。
男a他是狂热之爱和友谊之爱共存结果是他们都明智的珍惜眼前哪一个爱自己的人收获了他们各自的幸福
文字版法国的爱情片全球文明,相较于其他题材,该片更吸引我的是漂亮的法国自然景观。
该片画质缺少电影感,导演可能想要告诉大家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你我周围,美好爱情普遍存在,无法目标明确的去追逐、寻找,只会防不胜防的突然降临。
关于爱情的种种,法国人还是最擅长。
短短几分钟,女主角就切换了两三次,并猝不及防的发生了一次挖墙脚,中间穿插的对爱情讨论,在如此平静的画面下却认我产生了如对数理化般的紧张和压抑。
相较于国内几千年的道德束缚,老外对爱情却更包容,占有与随意是两个极端,都不太好,彼此间做好平衡,应该就是社会的进步。
剧情中角色感情状态的转折实在是太快,看起来会有点刻意,但更像是导演的幽默,用于描述爱情的百转千回和扑朔迷离。
彼此感觉的微妙变化就是这样静悄悄的在发生,在酝酿。
法国人的爱情和婚姻观念都已经进化到这一步了吗,看完这部影片我真的有点迷糊,片中恋爱的男女双方彼此相互坦诚我认为是对的,但不管不顾直言恋爱中真实的感觉和真正的感受,好像也不太对,因为过于直率有时会伤害对方,这跟我的人生观着实有些冲突。
但片中男女双方表现出得随时可以劈腿、随时可以出轨,朋友之间随时可以相互交换恋爱对象,而且表现得义正辞严、名正言顺,不用有一点内疚或者愧疚之心又让我觉得有点不舒服,可以看出它们自己觉得这样是天经地义的,对于是不是在婚姻中或者正在恋爱中都不是问题,它们也太容易产生感情了。
人文、情感、生活高度发达后社会常态都会成为这样吗,我们也会经历这个阶段吗。
虽然影片中的感情表达的挺美好,但我还是觉得别别扭扭、接受不能。
影片主要讲述男主马克西姆在堂哥家里短短的几天就和堂哥女朋友也就是女主达芙妮结下了无法言说、最终以无奈和释怀结尾的爱情。
电影里的角色没有一个不是三角恋爱,都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而且还表现得天经地义光明正大,影片一开始就是因为男主的堂哥委托自己的爱人达芙妮到车站迎接男主马克西姆,为了招待好爱人的堂弟,达芙妮尽心尽力带着马克西姆四处游玩,为了增加彼此熟悉度,游玩途中两人彼此倾诉各自情史,慢慢就有了一些小暧昧,法国人都这么直接的吗,这也熟悉的太快了。
马克西姆原来有一个性伙伴,是一个已婚女人,丈夫在日本工作,双方说不上爱也说不上不爱,因为要到日本去和丈夫团聚,于是男主又变成了一个人,其实男主爱性伙伴的妹妹桑德拉,只是桑德拉不愿意和他发展成男女朋友的关系,反而飞快的和见了一面的马克西姆的朋友搞在了一起,同时还邀请马克西姆和他们同住,腼腆而内向的男主无法拒绝于是就同意了,每天看着他们互相亲密,内心无奈又受着煎熬。
达芙妮暗恋着自己打工的老板、一个丧偶的导演,无奈的是导演不爱她,在达芙妮认为的表白之夜导演明确告诉她自己有爱人,失落的达芙妮在餐厅门口偶遇马克西姆的已婚堂哥,出于填补空虚感情的需要,没有爱意的女主达芙妮却和堂哥春风一度、藕断丝连,同时表示自己可以维持肉 体关系但不会相爱。
马克西姆的朋友和桑德拉的感情出现了问题,因为他们彼此又有别的爱人了,尴尬的男主夹在中间难以自处,但是心中爱意的萌芽却不可抑制的成长,反而利用桑德拉的感情空隙在朋友的眼皮下两人走在了一起。
三个人在这种尴尬的感情中生活了一段时间,朋友为了一段新的感情曾想让马克西姆接手爱人,遭到拒绝,最终三人彻底分离。
马克西姆的堂哥为了新的感情,想和自己的妻子离婚,妻子感觉到了丈夫的变化,看到了丈夫的外遇,为了维持婚姻曾努力挽救过,但是一心外遇的堂哥无法回头,出于维护自己的自尊,妻子主动退出婚姻并欺骗堂哥说自己有外遇了,于是双方好合好散结束婚姻成全了丈夫,本片中唯一一个忠贞的人也就是堂哥的妻子了,同时为了减轻堂哥的愧疚感竟然找了一个朋友扮演爱人共同为前夫表演了一场恩爱的戏。
机缘巧合堂哥在一个工作场合碰见了陪妻子演戏的那位朋友,从而了解了妻子的良苦用心,但又能怎样,虽然两头都是他不能割舍的,但现在的爱人达芙妮已经怀孕三个月。
这时的马克西姆已经隐隐的感觉到了达芙妮对她的爱意和嫉妒以及彼此的吸引力,为了不让自己陷在这段感情的漩涡里,马克西姆决定离开堂哥家里,离别时两人的感情终于压抑不住的迸发出来。
回家的堂哥决定再留马克西姆住一天,在陪着他游玩的时候向他倾诉了自己的感情困惑,已经和堂哥爱人有染的马克西姆此时百感交集,深感造化弄人,无法自处,只能尽快远离。
在送别的火车站,痛苦的达芙妮拼命压抑自己的情感,用一个吻来结束和马克西姆之间的不伦之恋,感情是感情,生活是生活,生活自有自己的轨道,无可阻碍滚滚向前,影片结束时在圣诞花市挑选圣诞树的达芙妮远远看见幸福的带着爱人也在挑选圣诞树的马克西姆,也就只能远远的祝福了,最终还是要微笑着迎接自己的爱人。
《所言所行》剧照恰巧听到刘若英的《很爱很爱你》,我突发联想:咦?
这唱的不就是《所言所行》里的妻子嘛——她无意间窥察到丈夫和年轻女孩在一起,不禁失控起来,体认嫉妒。
她在想通之后作出抉择:主动另找了位男性假装谈起恋爱,并告知丈夫,好让他不愧疚地离开自己去幸福。
席慕蓉《新娘》她是席慕蓉诗里的 「新娘 」 :在白发时重温那起帆的岛 将没有人能记得你的一切 像我能记得的那么多 那么好如此这般美好的新娘。
在法国乡间度假期间,已怀孕三个月的德芬要独自接待男朋友弗朗索瓦的表弟麦森,因为弗朗索瓦的同事生病,他要赶回巴黎代班。
在等待他回来的四天中,德芬和麦森逐渐熟络起来并开始互相分享一些非常私密的故事,二人亦因此愈来愈亲近……它关乎真相与谎言的博弈游戏,以及性别和话语的诱导诡计,最终皆是亦真亦幻难取舍的记忆。
男人与女人背负起这些,逐渐自缚而麻醉,欲望的梦醒往往是昙花一现而追悔莫及。
《所言所行》是一部完美践行着“模拟欲望”理论的电影。
电影里的角色无不身处三角恋情中,从一者滑向另一者。
“模拟欲望”由法国哲学家勒内•基拉尔提出。
他认为,欲望主题和欲望客体之间存在一个欲望他者,欲望主体对欲望客体的欲望实际上是对欲望他者的模仿。
“欲望实际上是对他者的模拟,是被中介化的。
”导演以基拉尔的“模拟欲望”为基础构建了整部电影,并借其中一位角色之口说出要点。
为什么三角情爱才是迷人的?
因为第三者为两性关系提供了一种平衡的可能,一条转移的口子。
以使得欲望不至于枯竭和堵塞,而能够得到自然地流动。
这同样也是情爱游戏展开的可能。
两厢厮守是社会规习下的产物,违背人的本性。
肉体之欲终会衰减,想要维系长久的关系,爱情会向友情和亲情转变。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即介入第三者。
第三者的存在,不仅重新激发了两性之间的欲望,同样将其维系。
由此,肉体上满足的欲望转化为文化上占有的欲望。
与满足的欲望不同,占有的欲望必须由消失和嫉妒引发。
小马塞尔对阿尔贝蒂娜的欲望即由两者组成:《女囚》中的嫉妒和《女逃亡者》 中的消失。
如何理解“模拟欲望”?
让·鲍德里亚的一段话做出了最佳诠释:“只需对一个女人谈论起另一个女人,就会在她心里激发出取代那个女人的想法。
只需一个女人向你谈论另一个女人,你就会产生从一个女人转到另一个女人的欲望。
”(《冷记忆:1980-1985》)“否定这种转移性不忠的人,那是疯子。
” 勒内•基拉尔和他的“模拟欲望”
弟弟来到哥哥家做客,哥哥不在,哥哥怀孕的情人接待,于是两人讲述了各自的爱情故事或生活片段。每个人都处于或混乱或尴尬的情爱故事中,出轨、偷情、三人行、背叛、孤独,典型的“无下限”“毁三观”式法国爱情片。最后哥哥情人爱上弟弟并且上了床,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哥哥身边,给这个充斥着混乱关系和情欲的故事画上完美句号……
法国人能把不堪或是世俗的东西加工塑造成对爱的献身和追求,这部电影里的人都是屈服于欲望的,所言所行大相径庭,导演或许并未评判谁对谁错,展现出爱情的某种形态。用力过猛,古典乐背景推进的让人感觉有点累,情节夸张得有些可怕。
侯麦后继有人。
外遇题材是我感兴趣的,但感觉本作故事太碎,叙事像念流水账,也没什么有趣的台词和亮眼的表演,整体严重缺乏张力,再搭配上慢节奏的各种“夜曲”bgm,越看越想睡。
讲述了爱情里的兜兜转转和适可而止吧,结尾的价值观导向还是蛮正确的。作家男主应邀去乡下作客,有身孕的女主替丈夫接待,两人交换了各自的爱情故事:男主好哥们与其前女友拍拖还邀请他合租,趁好友出差他俩旧情复燃,最终也没能在一起;女主是爱上了有妇之夫并在一起,实则是男人妻子暗中演戏成全了他们。分享完惺惺相惜的俩人居然动了情,主人归来男主要走,女主吻别,再见之时彼此都有了陪伴之人。。。
不伦之恋不是不能搞,但是一出一出又一出没完没了就令人厌烦了。导演所认知的法国人阈值已经高到非不伦不能引起性致的地步了么?人还能不能谈一个正常的恋爱了? 大胡子原配全片颜值担当,大胡子瞎了眼了。
我想看好故事,不想通过电影理解哲学,当然也没人逼我看,但对于你回忆之后我回忆,回忆里头还有回忆我真的觉得,好吧……
这片子我真的是花了点时间想了想应该怎么评价,现在也不算完全想清楚。影片为了探讨爱情,把人物处理得很极致,这种极致就是他们只拥有单一的性格,并且在这种单一性格之下有的人物只表现了此性格下一面,有的人物表现了两面,唯独女主让我觉得性格有点含混不清。看似通过不同性格和价值观的人物把“爱情”表述出来了,但是这种对爱情的探讨又很浮于概念化。不管是这种极致人物的设置还是情节闭环的设计都会让人觉得刻意,加上主题的探讨只是概念,还有不管什么性格的人物都能准确的剖析自己的内心,就会觉得很假也很浅。也让我第一次从理性上认识到原来复杂竟然是那么美好。对我自己而言,片子真的挺喜欢的,很好看,可这些人又是我想远离的。
像照着时髦理论写出来的剧本
狗血到家了😅堪称法国peace版顶楼
每个人的心迹只有自己有权利讲述,且只能讲述当时当下的自己。而越是私人的领域,就越多隐秘的角落,所以爱情中才会有那么多误会和不知情。想要追求幸福就更多地坦白自己,但这样动物求偶般的直白又会使爱情祛魅。这真是恼人的哲学。
太差劲了 法国电影再这么搞下去真是找死 平庸空洞虚伪 演员困惑于导演的做作和虚伪而在镜头下失去存在感 对音乐的一顿乱用不仅侮辱了古典音乐更显示了导演的无知和缺乏自知之明 人物塑造的唯一逻辑就是为了排列组合的乱搞而乱搞 人生仿佛只有在乱搞中才能找到自我 以及为了让乱搞中的人看起来仿佛拥有自我而配上一些人们对法国资产阶级幻想中的居所和腔调 @中国电影资料馆
有本片衬托,侯戏洪戏再重复也不会觉得糟了。“我跟自己打赌,响三声前接起我们就做爱”、“我哭了至少两小时,你完全没听见”,这两类句式的台词很熟悉。
两人之间如果分享之事足够私密 那么两个人也能迅速建立某种亲昵关系 即使是全不认识的陌生人//这种讨论情感研究欲望的重文学剧本轻声画表达的法国电影 很难不往侯麦那股新浪潮去想//感谢上帝创造了法国人 让他们总是陷入多角关系而他们自己也总是能为多角关系中的自己和他人开脱//也许正如社会学家北野武先生所言 三角关系最不稳定因角之尖锐 人如果能拥有足够多的情人那么他的关系圈就会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圆//所谓渣得明明白白
好喜欢啊!把偷情拍的这么美好,这么舒服,看完仿佛微醺一般陶醉。
被欲望牵着走的成年人……自制力呢?—— -……我屈服于她对我的吸引,结果背叛了朋友,又羞辱了自己。-书和电影里都说,我们在欲望面前太过渺小。不去抵抗,是人性的一部分。-不,人性不是这样。人性意味着有能力去抵抗。书和电影里也有不少人懂得怎么抵抗。我再也不想经历这种事了,再也不要了。→ 说出口的话,做到了吗?
把人与人游移细微的相处全部坐实成关系,再去铺设一堆爱情名言警句。自视过高的身心二元认知,乏味的走马灯式伪浪漫。配乐几乎全是古典名曲。
那天我运球至狐顶,并不想得分却不自主出手,球应声入网。我突然感到运动的奥义——胜败乃兵家常事。←大概这种感觉。在出轨的伦理问题上假装有话要说。
这才是「偶然与想象」。拍的是一场爱情实验,只要把男女放在一个密闭空间,就一定会催生化学反应,只要与对方交换内心的隐秘,就一定会产生感情。当我们在谈论爱情的时候在谈论什么?欲望,规则,承诺都不足以形容它,爱情是鬼故事,爱是哲学的。
一个全员出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