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看的电视剧,总结起来:前十二集看的很紧张舒服刺激,最后一集恶心到了。
故事讲的很牵强,一些人物的感情转变很突兀。
他们明明还有故事,可就是这么遗憾地结束了。
一角色分析王杰:自己杀人,哥哥背锅。
社会闯荡,人在成长。
销售业绩不错,也在学会顾家和担当。
可最后还是拖着和唐娟的感情不清不楚,也没有真正给怡安一个心灵安稳后方,导致怡安走向极端。
说到底:他还是没有成长——没有说出自己的案底,没有替洪怡安处理后事(背锅),也没有交代向唐家道歉,只是审讯室沉默,在车里为人过生日。
王翔:全局最善良的角色,背锅侠。
王翔出狱以后,明明会以为一切会重新开始,可是周围的人还是对他充满怀疑。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别人关注他,他就逃离。
李晓君爸爸开车撞他,打他,他能理解:他们家欠人家一条命,不能反抗,要保持负罪感。
多次和弟弟提到忘记过去,经常劝着阿标,要重新开始。
可是他自己没有完全做到。
队长:局里看着很负责,不轻易相信证词,很聪明,常年关注王翔。
王翔身边有风吹草动,他们都会第一时间介入。
可是最大的漏洞就是:他们一直看着的王翔身心很健康,情绪很稳定,待人接物都很得体。
当年即便是发现李晓君的尸体和血迹,就判定王翔杀人(虽然可以判定,但杀人理由不充分)。
这和队长角色塑造前后矛盾的。
二不合理之处1,小爱和家庭差距悬殊,两人能上同一所私立学校,存疑。
两人能够成为朋友,存疑。
2,唐娟死后,家人没有一点反应提到,剧情为了省片长可以不拍,但这里面涉及到小爱,潘奶奶对李晓君真相和王翔印象的改观,可以没有拍出来。
3,这部剧应该看作群像戏,其他角色都蛮丰富的,可也有很多戏份的宋克帆和李晓君哥哥妥妥成为推进故事的工具人。
4,洪怡安前面有些胆小(起初害怕和杀人犯哥哥独处,见面)傻呆(王杰多次出差借口都安心接受,在王杰口袋搜出验孕棒也能被忽悠过去)善良隐忍(去帮王妈妈做家务,王杰输出自己错事不离不弃)最后被激怒拿起烟灰缸杀人,可以理解是激情行凶(她本来是去谈判的,让唐离开王杰),可是镜头给她的时候,她面对唐倒下惊慌失措(这很合理),可是镜头接着就是她拿着烟灰缸对唐持续输出?????
当然这个如果需强行解释:病名为爱。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她和王杰是相爱的。
但这还不够。
5,沈雯青竟然可以轻易相信王翔一家所谓的犯罪是因为她?
沈雯青对李晓君和王翔走的很近吃醋,而且她也提议王翔和李晓君保持距离。
那么王翔的“威胁杀人”怎么会因为她呢???
还有她竟然为此感到自责,还问王翔恨不恨她????
6,陈芷玲玩失踪也太过火了。
不想回家可以理解,害怕面对妈妈也可以理解,但是妈妈和爸爸都不联系(手机坏了,不是问题)一下,电视也在报道失踪,居然可以心安理得到那种地步。。。。。
三结尾真正的猎手会以猎物的形式出现。
怀疑王翔说谎,但从未怀疑过王翔说谎动机。
好像王翔通过他们眼中的证据,说出来他们想要的,就是真相。
这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我不得不要表扬一下国产神剧《毛骗》的故事:在一些所谓的聪明人眼中,真相=我预判了你预判的预判。
所以想要隐藏真相,就要适当露出“马脚”:把自己当作鱼饵,聪明的“愿者”自然会上钩。
送给所有想要当生活的编剧的人。
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看过我们与恶的距离,再来看这个片子,不一样的视角。
重生,多么难爱,容易,也不容易。
顶罪真的好吗?
谁都活着不容易,被这个世界,被这个规则限制。
这个皮囊,限制了众多自由的灵魂。
谁都活着不容易,被这个世界,被这个规则限制。
这个皮囊,限制了众多自由的灵魂。
这部剧真的蛮压抑的,断断续续看了好久,想不到结局是这样的,弟弟没有坐牢,弟妹反倒杀情妇入狱,哥哥和旧爱在一起开始新生活,但是所谓重生真的可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吗?
我不知道,至少社会上的成见是在的,人死了,他是凶手,这是认知,也会产生信任危机,杀了一个会不会杀第二个。
就算我看完了全剧,知道他没有杀过人,还是会想如果我是里面的其中一个人,我也会害怕的。
因为连平时看起来柔弱乖巧的弟妹都会拿起烟灰缸砸向另一个女人,我只能说那个王杰真的不值得你这么做,帮他隐瞒杀人的事我理解,但是因为小三怀孕激情杀人自首,我不理解,大好人生断送,她看过大哥出狱的样子,她这么不在乎自己的生活吗?
王杰本质上还是一个懦弱、出事就逃避、靠哥哥女人来摆平的,他帮哥哥的方式是告诉哥哥同事那个人是哥的仇人,然后害人家开枪把自己害死。
我知道那个胖大哥也有错,他心理太脆弱,被冤枉受不了,而那个偷钱的女孩更是可恶,几次三番偷朋友家和老板的钱给他那赌博不争气满口谎言的爸,为了爸做尽偷钱的事,自己也爱慕虚荣偷朋友的隐形眼镜戴,她画的画每个人都是可爱的,但是她做的事,隐瞒行踪,发短信故意让警察误会王大哥,然后自己回来看到眼镜也没有关心,如果晓君爸爸没有最后报警和放弃杀他,他就死了,而且晓君爸爸也会坐牢。
一个悲剧的发生,是两个家庭都不得安宁,晓君哥哥一直在自责自己那天没有尽快找到晓君,依靠信仰天主教来摆脱罪恶感,晓君爸爸十二年后还执着复仇,看着仇人长大出狱就特别气愤,难以释怀。
还有罪犯的家,妈妈提心吊胆四处搬家,亲戚也不愿意来往,弟弟担心哥哥的事被曝光,影响家人,甚至连感情都是问题。
十二年对于杀人来说我还觉得判得少,对于被冤枉入狱的人来说却是很长时间了,哥哥是自愿替弟弟顶罪,我只能说他自找的,他对弟弟好到牺牲了自己。
但是弟弟的心安理得又让我感到悲哀,他能在家人面前承认自己杀人,不敢在警局直接表明自己杀了晓君,也不敢说出自己和唐娟被杀案的关系,他一直是逃避的,事业有成,勤勤恳恳,做人失败。
很多事实当事人都清楚,晓君长不大了,而王杰也似乎没有长大,他一直没有学会承担责任和勇敢诚实。
更生人的重新开始并不容易,如果每个人都能真正改过自新,那至少身边关心他们的人会很安心。
一方面警醒大家不要犯罪,不然会出狱也会像在牢里一样,心里不得安宁,被锁在小空间里,像笼中鸟一样。
另一方面,希望社会给予那些想要改过自新的更生人多一点关怀,不要把他们重新逼成罪犯,那个深渊,去过一次就够了。
罪恶并不是靠坐牢就可以弥补的,它只能惩治不能救人,重新做人得靠自己。
剧中男主角:王翔因涉嫌谋杀女中学生李晓君而入狱,出狱后面对社会的种种歧视,以及社会对家人的骚扰而深感不安,其实他当初是因为想保护弟弟而顶罪,可弟弟却没怎么成长,一再犯错,如果哥哥当初能换一种方式来保护弟弟,也许弟弟能早些明白做人的道理,也就会少些悲剧。
,王翔为了弥补弟弟当初对李晓君之死给家人带来的伤痛,以致于对李家父亲伤害自己而选择了原谅,由所谓的罪人变成了受害人,差点儿死去,真是令人深思!
#豆狸推荐# 噬罪者 | 犯罪/人性/社会/中国台湾「罪 不因刑满而消失 噬罪的人如何得到救赎?」扼制恶行的法律被某些人打上特定标签「出狱之后好好做人」受害者 施暴者 社会偏见 歧视 谁又能给他们这个机会「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拷问的 是每一个人心的阴暗面推荐指数:⭐⭐⭐⭐️赖孟杰执导庄凯勋、夏于乔、曹晏豪主演
台剧这几年也是不少惊喜,总能看到一些想看的题材,比如最近抽空看完的《噬罪者》,虽然太懒了,但还是简单写下剧情吧,以便有一天又忘记看过的内容了。
大学时期,曾经做过类似的选题策划,就是与“更生人”有关的,当时想的设定就是一位坐了多年牢出狱的人,重新适应已经改变的一切,面对世俗的偏见、开启新人生的故事。
(但很可惜,拖延症患者迟迟没动笔)。
直到最近看了这部台剧,觉得还是挺欣慰的。
“更生人”其实就是刑满释放人士的统称,剧中的王翔就是这样一位“更生人”。
他之前因为“故意杀人罪”被捕,坐了12年牢,终于出狱重返社会。
从表面上来看他终于获得了久违的自由,但是实际上真正的自由却离他还有一段距离。
家人为了摆脱之前那件事的影响,搬了好几次家,向别人介绍也并不敢提王翔的过去,而是说他是从大陆工作了很久才回来的。
由于有前科即使有着研究生的学历很多公司仍然没有录用王翔,无奈之下弟弟只好托情人唐娟帮忙。
隐瞒了有前科的事情,王翔成功的在唐娟婆婆家当上了司机,每天接送唐娟的继女小爱上下学。
小爱的奶奶不准小爱养鸟,让王翔“处理”掉那只鸟,王翔把它带回了家,细心喂养。
鸟如其人,其实在笼子里一样也是不自由。
但其实王翔是自愿把自己困在笼子里的。
为了保守那个秘密,他早就把自由交出去了。
(后面会说到)小爱霸道蛮横,王翔也不卑不亢,两人由一开始的互相对对方不顺眼慢慢的也能和平共处了。
有一次开车途中有人遇到了车祸,王翔下车热心救人的一幕被小爱拍下来放到了网上,网民们大赞他是“英雄哥”。
但这却是灾难的开始,有人扒出了王翔是10几年前高中女生命案的杀人犯。
消息一传出来,很多人的态度都发生了转变。
比如唐娟的婆婆,之前认为王翔老实可靠,非常信任他,但是看到了电视上的新闻,对他的印象也发生了改变。
有次家里不见了3万块,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时候,怀疑起了王翔,问他有没有看见装着3万块的信封。
他也时常受到警察的“特别关照”:比如定期到访家中;当王翔碰巧出现在了发生车祸的现场热心救人也被怀疑······……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从小爱家辞职了,来到了龙哥开的清洁公司,遇到了同是更生人的阿标。
阿标的结局未免有过于极端的嫌疑,但是不得不让人深思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龙哥的抽屉不小心少了2万块,而抽屉的钥匙却被发现在阿标的挎包里。
阿标百口莫辩,觉得龙哥不相信自己。
后来冲动之下跑去超市抢劫结果却被当场被毙。
结果后来证实这5万块都是小爱的同学祉玲偷了给她爸爸的。
但是在之前有前科的王翔和阿标都被当成了最大嫌疑人。
这是人们的习惯性思维。
实际上王翔也一点也不像杀人犯,他为人处世温和有礼貌,对人对小动物都有爱心,他的人生如果没有遇到那件意外本来会有很好的未来,研究生学历的他在大学做助教,有相爱的女友。
他不像个杀人犯,事实上杀人凶手其实也并不是王翔,而是他的弟弟王杰。
为了保护弟弟,他承认了罪名,保守了这个秘密。
也承担了所有世俗的偏见与恶意。
弟弟意外杀死了自己最爱的女孩,这个设定不免让人想起了《牯岭街杀人事件》。
哥哥入狱了,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人,王杰也没让母亲失望,他工作很努力,是公司出色的业务代表。
甚至为了业绩不惜出卖自己的色相,和有妇之夫唐娟暗地里私会。
实际上他有一个温柔体贴的女朋友洪怡安,两人甚至要谈婚论嫁了。
但是如果不是被王翔发现警告他,王杰似乎也没有要收敛的意思。
当洪怡安知道王杰出轨对象是唐娟后,伤心哭泣,王杰还向她道歉,不会再让她伤心,结果却怡安发现两人还有联系。
对于像王杰这样的人来说,也许出轨并不需要什么原因,跟爱不爱也没有什么关系。
很讽刺,10几年前王杰杀了人,没有受到应该受的惩罚,但心中难免也有裂缝,10几年后有人因为他杀了人,他依旧不用受到法律的制裁,可是这一次也许也逃不过内心的制裁。
所以才会对警察说要他们抓了自己吧。
对于剧情方面感觉有些不太完善的地方,比如弟弟这10几年的心路历程其实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哥哥与弟弟的情感冲突;结局王杰女友冲动杀了王杰的情人唐娟也有些过激……看到这部也想起了东野圭吾的《信》中哥哥为弟弟做出的牺牲,这牺牲值不值得呢,也许只有故事中的人才有答案吧。
今年台剧的最大爆款,非《我们与恶的距离》莫属。
豆瓣9.5分,IMDb9.3分,基本锁定华语剧的“年度最佳”。
就在前段时间,又一部品质颇佳的台剧上线了。
它的题材和《与恶》类似,但是关注的视角更加长远——噬罪者
和《与恶》一样,《噬罪者》也是由台湾公视出品。
它是台湾唯一的非商业无线电视台,不受任何政府、政党及利益团体控制。
因此,公视的剧集在题材选取和故事挖掘上,通常更加大胆和深刻,评分和口碑也相当能打。
比如8.7分的《麻醉风暴》,9.3分的《一把青》,8.3分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等等。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剧照往近了说,今年公视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就堪称突破。
它跳脱出非黑即白的窠臼,没有去刻画加害方犯罪手段的凶残,抑或去呈现受害方昭彰正义的艰辛。
它所关注的,是事发后受害者家属、加害者家属的困境,以及媒体和社会大众的不同态度。
▽戳图片可回顾文章
《我们与恶的距离》剧照同样是关于“罪与罚”的议题,《噬罪者》在《与恶》的基础上则再进一步。
它向所有观众抛出了一个问题——犯过罪的人在出狱之后,该如何救赎与重生?
剧中的男主角叫王翔(庄凯勋 饰),他原本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助理教师。
但是,他却因为涉嫌杀害一名女高中生,而被送进了监狱。
美好前途就此终结,他的余生都将被打上“杀人犯”的标签。
如今十二年过去,王翔终于能够假释出狱。
但,十二年的与世隔绝,足够让一个人与现代社会脱节。
他所要面对和适应的,完全是另一个崭新的世界——首先是与外界的接触上,他入狱之前,还处于靠写信来传递信息的时代,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手机、电脑、网络,都得从头学习。
其次,身为一个有自理能力的成年人,王翔必须找一份起码能养活自己的工作。
可惜有犯罪记录在册,使得他屡屡被理想的工作拒之门外。
最终,在亲人的介绍,并且隐瞒了犯罪史的情况下,他才勉强找到一份私人司机的工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王翔必须再一次融入自己的家庭生活。
王翔的母亲和弟弟,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不会介意他“杀人犯”身份的人。
但是,他们的过度保护,以及过多的关心,反而使得他浑身不自在。
除此之外,弟弟的女朋友不经意间表现出的恐惧和害怕,对于王翔来说也是一把把无形的刺刀。
凡此种种,都是王翔作为一个“前杀人犯”,所需要克服和适应的难题。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个个严峻的挑战,甚至关乎存亡。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就有一个鲜活的例子——詹姆斯·惠特摩所饰演的老布,在监狱中待了大半辈子。
当他熬到年老,终于有机会出狱之后,他却选择了在旅馆结束自己的生命。
因为这个崭新的世界,早已在无形中把他排除在外,而他也没有心力再去适应这个花花世界的诸多规则。
发现了吗,入狱又出狱,对于一个罪犯来说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更好的开始。
用剧中的话来说,这只是两种不同的“不自由状态”——在狱中,不自由的是身体。
出狱后,不自由的是心。
而心灵的不自由,往往比身体的不自由更加不自由。
在台湾,对于王翔这类人还有一个专门的称谓:更生人。
这代表了社会对他们给予的期望:希望受刑人在出狱后,都能更新自己的生活。
但是,“更生”与他们而言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并不是。
来自各方的偏见,永远是阻止他们“更生”的最大障碍——雇主家里丢了东西,首先被怀疑的便是这些“更生人”。
普通的民众,会把“杀人犯”的帽子一直扣在他们的头上。
新闻媒体,会说更生人“再犯罪的几率高”。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就连这些“更生人”的家人,也会对其他“更生人”抱有歧视与偏见。
你不要和那种人(坐过牢的人)在一起在剧中,还用了一个相当讽刺的桥段来呈现这种偏见。
身为私家司机的王翔,在一次行驶路上,偶然救了一对出车祸的母子。
他的这一行为被雇主家的小女孩拍下来,上传到了网络上。
虽然看不清正脸,但是一夜之间,他成为了人人称赞的“英雄哥”,被电视台和网络大肆报道。
只可惜,好景不长。
当这个“英雄哥”的真正身份曝光之后,所有人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什么救人的行为,发生在普通人和“前杀人犯”身上,就会有天壤之别?
为什么“好人”与“坏人”的评判,只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情感?
一个已经受到惩罚的罪犯,为什么在出狱之后也不配拥有自由的权利?
以上这些振聋发聩的疑问,便是此剧的主创抛给每一个观众,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以前都说他是好人现在知道人家以前的事就对人家大改观 说他不是好人他是不是好人凭什么是你们来决定
我都已经接受惩罚了像我这种人是不是应该也要有自由的权利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此剧强大的主创团队。
首先是《噬罪者》的剧本,它改编自杨念纯的作品《越界》,这是一部曾获得“电视节目剧本创作奖佳作”奖项的作品。
而执导拍摄这部剧的双导演赖孟杰与张亨如,在拍摄时也格外走心。
导演赖孟杰(下排左三)与张亨如(上排右五)导演在采访中透露,早在拍摄前期,他们就参与了台中监狱的田野调查,实际了解受刑人的生活细节。
为了真实完整还原狱中的状况,他们舍弃了监狱搭景,选择到真实的戒治所进行拍摄。
而里面饰演法警的人,也是监狱里真实的戒护人员。
如此力求真实和还原的态度,让人不得不服。
除此之外,饰演男主角的庄凯勋也相当值得一提。
不少内地的观众记住他,还是因为他前年在高分悬疑片《目击者之追凶》里担纲主角。
其实早在2015年,他就凭借电影《菜鸟》荣获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奖项。
《目击者之追凶》剧照《噬罪者》中的王翔,也并非他第一次饰演的“更生人”角色。
9年前,他就在剧集《破浪而出》中有过同样的尝试。
但是到了《噬罪者》拍摄时,他仍然做了不少功课,比如去网上观看现实中的访谈影片等等。
最终,他对王翔一角的塑造也可圈可点,真实自然的演技可以说为整部剧画龙点睛。
《噬罪者》的英文译名,是甘地的一句名言:“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它指的是要憎恨罪恶,但也要关爱那些犯了罪的人。
这恰好道出了导演张亨如的拍摄初衷——“《噬罪者》这个故事,主要是想要透过一个更生人出狱后,如何慢慢回到生活的过程中的故事,让大家思考虽然主角看似犯了错,但事情真相是否真如大家所见,背后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原因?
同时也要让大家看见生活里,本来就存在着很多复杂的人性。
”
的确,人性是复杂的,也是在流动和变化的。
那些犯过错,并且受过责罚的人,有可能变得一心向善。
相反,那些致力于将“坏人”打入万劫不复境地的人,也有可能心存歹念。
因为,他们在振臂疾呼、释放极端情绪的时候,已经悄然变成了“坏”的一部分。
*本文作者:张不才
这是我看台剧(除去童年偶像剧外)有史以来第一部想要吐槽结局的剧,谁懂!
这种用心追完一部剧却被结局哽住的无语!
跟意难平有点相似,这种是实打实的憋屈!
能够理解编剧或许想反映“这就是现实”的用意,但弟弟王杰真的就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吗?
难道真的因为妈妈说—如果他去自首了,哥哥十二年的牢就白坐了?
那哥哥为他顶罪而失去的十二年的原本可以鲜活的人生怎么算,因为他而死的唐娟和她肚子里的孩子怎么算,为他失去理智而杀死唐娟后坐牢的洪怡安怎么算~他就算带着愧疚过这一生,也不足以抵消他所犯下的罪孽。
虽然这部剧里不止他一个人有罪。
还有李春生虽然作为受害者家属,失去了自己最疼爱的活泼可爱的女儿,是可以选择不原谅和不放下,但最后把王翔绑架以及对他拳打脚踢泄愤甚至进行侮辱,进行生命健康权的侵害,也可以因为王翔一句轻飘飘的“我喝醉了,摔了一跤”就轻易地不追究~那这部剧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我真的不知道了~更何况王翔已经坐了12年的牢也付出了代价,并且真正的凶手也不是他~虽然不可否认,李春生这个人物确实是这部剧的一个亮点,也是塑造得很生动、很深刻的一个形象。
同时还有陈芷玲这个角色,阿标因为她而被误会偷了2万块,绝望地选择抢劫超市回到狱中却在最后关头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王翔因为她离家出走而被李春生认为再度杀人而绑架,她也可以哭着道道歉就完事了?
更何况她还偷过潘奶奶的3万块和偷过潘天爱的粉红隐形眼镜,她妈妈也参与了绑架~可以理解现实生活中确实有真正的罪犯逍遥法外的案例,但你作为一部觉得自己有追求的电视剧,你不应该宣传法律的公正性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吗?
一想到这里,我就觉得自己追了部烂剧。
这部剧的主题其实特别好—“更生人”,正如它的简介“当大家认定的加害者,变成了无处辩驳的受害者,他要如何突破社会的歧视,获得被害者家庭的原谅,重拾平凡的人生?”,但剧里的事实却并不是这样,作为噬罪者主角的王翔,选择了一味地忍让,大度到可以以命换命,我真的理解不了。
其实它里面还有很多情节可以探讨,譬如原生家庭,譬如婚内出轨,譬如爱情,譬如哥哥对弟弟这种在我看来也是一种畸形的爱,但这些情节都有很多瑕疵,想表达的太满太多,却不够到位和深刻。
唯一让我觉得很好的地方是王翔作为“英雄哥”被爆出的那一段以及它的镜头—“朱大哥拿着啤酒瓶走向王杰,让观众以为朱大哥是要砸他,然而却并不是”,“唐娟看着自己的婆婆(潘奶奶)马上要摔下楼去,她的眼神变得阴狠凌厉,想推她,却没有推”,在我看来,特别有意味,是不是寓示着善与恶只在一瞬间,只是看你怎么选。
还有哥哥与弟弟在一起玩耍、放风筝那些镜头,也从侧面看出哥哥对弟弟的宠爱,包括他想去撕那张两人拿着风筝的合照,却发现由于粘得太紧被他撕坏了一部分,他马上就选择了停止,也足以体现他对于弟弟这个亲人的重视。
这样有巧思的镜头语言我真的很喜欢。
或许人无完人,作为观众,可以体会到导演满满的诚意与用心,也可以感受到编剧对于每一个人物的精心刻画,但想用10几集的时间把一个故事讲好,很考验功力,也很不容易。
在我看来,它终究还是太乱了。
“Hate the sin,Love the sinner”,但很难去爱犯罪的人,只希望我们都能多一些批判性的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去消费自己或者他人,让自己活得更理性一点,更真实一点。
想打五星的,看完最后一集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最后的结局都是些什么鬼啦,生硬到不行,真的很气。
是很好的题材,更生人,主角是个代弟弟坐牢的大三男生,这牢一坐就是十二年,出来之后难得的克制和隐忍,似乎这十二年的牢狱除了让他更加沉稳之外,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他理所当然是主角,不仅是周围人,连看戏的人都想知道一个犯过错的人到底能不能真正悔改,遇到冲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我很惭愧,虽然希望他得到很好的待遇,但如果我是身边人,我可能做不到不用有色眼镜去看他,我知道这对于更生人来说是不稳定的空气炸弹,但我没办法。
可能这就是这些人做这部剧的初衷吧,希望改变一点大众看待更生人的方式,哪怕一点点。
王翔一开始做司机的时候,真的看得出来是个很聪明的人,可能入狱前做过助教的原因,很知道怎么对付叛逆的小孩,看得真的很解气很舒爽,也就没怎么去琢磨他的过去到底带给他什么,然后带入,慢慢铺开剧情,讲他出狱后的生活,偶尔插叙当年的细节。
侦查队那个王队长也说,王翔看着也是不可能做这件事的人,可是他就是凶手,这大概是铺垫吧。
全剧没有怎么解释他为什么代弟弟坐牢,事实上全剧下来很多留白,没有过分渲染,更倾向于平直叙述,是比较客观中立的叙述风格,挺棒的,这个题材始终是很大胆的尝试。
很值得唏嘘的,是周围的人看待更生人的方式。
邻里街坊提起更生人就深恶痛绝,家人因此搬了好几次家。
受害者爸爸一直放不下女儿的死,一心想要置王翔于死地。
抓捕王翔的侦查队队长,眼里一直有怀疑,根本就不相信他会悔改,一有风吹草动就抓他去侦讯室。
媒体的相关报导,充满了明晃晃的指向和暗戳戳的怀疑。
整个社会环境就是不友好的,充满恶意的。
想要重生,真难啊。
怡安是被编剧抛弃了的,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就连杀了人坐牢,也是淡淡地一笔带过。
但她为什么会杀人呢,连受害者爸爸都能在最后一刻收手,怎么她就不懂。
怡安的内心就没有真正地表露出来过,或者是不知道怎么写吧,就连她知道小杰才是真正的杀人犯,她什么都没做,连思想挣扎都没有,就选择不离开他,这个选择还是在知道小杰出轨不久以后,爱情都这么盲目的吗。
然后去见小三,没有发神经,连下手都很安静,很恍惚,没有一个细节经得起推敲。
首先这部剧没有让我感到枯燥无味,一口气看下来的,内心非常触动。
特别喜欢其中的唐娟这个角色,非常有魅力,但是对和王杰之间的感情却非常傻,内心空虚,两个人相互取暖,却从来没有想过要结为夫妻,偷情暴露,最后唐娟被王杰的结婚对象洪怡安用烟灰缸砸死,看的让人非常难过。
洪怡安是这里面最无辜的人了吧,最应该进监狱的人是王杰才对,起初就是王杰错手杀害了李晓君,他的哥哥王翔帮他顶罪入狱12年,真希望进监狱的人是王杰而不是王翔。
王翔的不告而别,一句解释的话也不说,过了12年,当年的新闻,让他的女朋友沈文青一直以为是她害的王翔杀死了李晓君,对他的女朋友沈文青也非常的不公平。
其中当了备胎的宋克帆感觉也是非常地无辜。
杀人者虽然改造出狱,社会却很难有他们的容身之地,王翔是如此,阿标也是如此,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面被放出狱的那位图书管理员一样,甚至有想要重新进监狱里生活,阿标也是这样,但是最终图书管理员自杀,阿标想要进监狱,却丢了性命。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很多身不由己,帮爸爸偷钱赌博的女儿,女儿被杀的父亲,杀人凶手的母亲,生活不易,我们管不了人们的闲言碎语,只能内心向善,心向光明,做个心怀宽广的好人。
为什么这种题材也能写到婆婆妈妈……
看了大半弃了,庄凯勋非常贴合,很喜欢剧的立意,一个正直友好责任感过强的人却过不好一生。但是女性角色全部是工具人!
也许值得庆幸的是,无论发生了什么,这个家庭总是有很多的爱给彼此,相信彼此,支持彼此,所以到了最后,这个家庭仍旧没有破碎。
戏剧化处理的很好,各个演技在线!
题材不错,可是节奏太慢了,没有什么爆点,吸引度就容易下降。。
还真不喜欢这种烂好人型!
司法惩戒是恶行的终结还是开始?!
一直忍着不说就是最大的保护?用爱去绑架一生真的很容易,加上几段没头没尾的出轨和恋情,然后全社会都患了被害妄想症,非要努力去弄一个人,节奏太慢了。太慢了。
最近看的几个公视的剧质量都很高!节奏有点慢,但整体还是挺喜欢的,结尾竟然来了个这样的反转!
跟我们与恶的距离很像诶……但是评分竟然差这么多
用了前面那么多集更生人社会矛盾酝酿情绪,用现实、真相、谎言、媒体结了一个天大的死疙瘩,最后把这前面那结好的死疙瘩和酝酿的情绪往旁边一丢,开始灌鸡汤——原谅啊、释怀啊…????耍猴呢?
逻辑比较缜密 像在看日剧 环环相扣的 但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烂中烂,一星我都嫌多。什么垃圾弟弟。
为庄凯勋的演技五星打call但是,弟控是什么大病?还要为全剧最讨厌的那个芷铃和她那个赌鬼老爸扣一星,全剧渣男弟弟和他的两条女还真是绝配了,奥对,还有那个妈妈,好可怕的妈妈,这么看下来,男主为什么能这么正常(没有)都有点奇怪。最后,庄凯勋真是演的太好了
这个故事最后应该怪谁。是王杰12年前杀了人12年后出了轨,还是王翔替弟弟顶罪,还是他俩的妈妈的偏心,更或者是芷玲的不懂事。大家都有问题啊。我真的看不得妈妈那张脸,感受到了压抑。题外话,颜毓麟真的,那张脸我真的控制不住想到想见你。
把悬疑剧拍成了啰哩叭唆的家庭理论剧,真是有够难看的
没有看下去
内心正义会缺席。
开局视角真不错,但这分值是不是虚高得厉害?都是看了前两集就来打的分吧。关注“更生人”没问题,展现他们的困境也得当。但最最可惜的是,剧集采用了现代的概念,整体思维却仍停留在旧时代,人物几乎统统双商堪忧,一直撑到了最后,也没有看到一个拎得清的人,是为了展现我们都是脆弱的人类吗?大概主要的锅还是得编剧来背,人为地设定了人物冲突框架,又没办法往里填充丰满的血肉,就只好她说啥就是啥。小女孩们都是父爱缺乏症吧,前后十年,都围着一个老实巴交、不苟言笑的大龄男抛洒少女情怀。女朋友难忘旧爱,连去打工,都会让人怀疑老板娘跟他有暧昧,太逗了,简直是杰克苏光环呢。看到有评论说他无私,不,替弟弟掩盖罪行不叫无私,知道弟弟劈腿还帮忙瞒着女友,也不叫。从烧校服和抛尸,还有警察所述一开始没有想到是他来看,哥哥这种,也叫坏。
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