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杀了我妈妈

J'ai tué ma mère,杀死我阿妈(港),听妈妈的话(台),弑母,我杀了我母亲,I Killed My Mother

主演:泽维尔·多兰,安娜·多尔瓦尔,弗朗索瓦·阿诺德,苏珊娜·克莱蒙,帕翠西卡·图拉斯内,尼尔斯·施内德,Monique Spaziani,皮埃尔·查侬,Benoît Gouin,雨果林·什维特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法语,英语,拉丁语年份:2009

《我杀了我妈妈》剧照

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1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2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3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4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5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6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13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14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15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16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17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18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19我杀了我妈妈 剧照 NO.20

《我杀了我妈妈》剧情介绍

我杀了我妈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不幸的童年经历让十六岁的少年于贝尔(泽维尔·多兰 Xavier Dolan 饰)早早过上了同母亲(安妮·杜尔瓦勒 Anne Dorval 饰)相依为命的生活,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叛逆期的到来,于贝尔渐渐发现,自己和母亲之间开始变得越来越难以沟通,两人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 。 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矛盾,于贝尔开始了艰难的尝试,企图重塑他和母亲之间破裂的亲情与信任,可是,就在于贝尔的努力逐渐产生成效之时,他和同性男友安东尼(弗朗柯斯·阿诺德 François Arnaud 饰)之间的关系曝光了,这让他同母亲之间的关系再次回归了冰点之下。在安东尼的帮助下,于贝尔从寄宿学校出逃,偌大的天地之间,他能够寻找到一片得以藏身其中的小小天地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奶爸向前走花样男子英雄郑成功绿色婚礼回溯者我把爱弄丢了给我飞翔的翅膀准新娘绝命枪王洗发魔法二合一说唱艺人把爱带回家夏至触不到的恋人布局女神酒店第三季离别延期,一周窒欲陌生人太阳河倚天屠龙记之圣火雄风潜行吧!奈亚子(新TV版)风语咒卖身青春喂了狗2:不一样的烟火妄想症樓上樓下美丽曲线暗黑之岛在公交车站直到黎明

《我杀了我妈妈》长篇影评

 1 ) 小资的亲情剧场

第一,导演画面感很好,几乎是每个场景,其颜色的搭配、物品的放置、疏密的程度都很讲究,可见导演是很用心地在制作这部片子。

观影期间我一直感叹其画面的精致,电影大部分画面截图下来就是一副精雕细琢的画。

第二,导演自编自导自演。

作为一个1989年出生的孩子,让人感觉很惊艳。

就导和演两方面,他算是做得面面俱到了。

还要再苛求什么呢?

即使现在风格不成熟,但前途不可限量值得期待。

第三,平心而论,我个人感觉这部片子的剧情挺无聊的。

母与子的不断争执与对峙,翻来覆去,反复无常。

还好里面的演员演技都挺到位,男主长得够好看。

不至于让我看不下去。

总体而言,是部很个人的文艺片。

导演的风格很新颖也很个性化,我相信他另外的片子我可以不费劲地认出他——画面感太好了。

节奏稍显拖沓。

但依旧是部上乘之作。

题目惊世骇俗了点,其实是部小资的亲情剧场。

估计抱着看惊悚片的心情去看该片的人内心多少有点憋闷(我就是。。。

)另,导演本身也是gay,长得真好看。

 2 ) 我舍不得杀掉我的妈妈

说真的这无疑是标题党,然而我仍然选择力荐并且想说上几句,当然有我自己的理由。

我很佩服这个89年的导演编剧演员,自编自导自演还那么出色。

最重要的是还长得这么帅。

我实在是非常的喜欢他的发型还有他的鼻子。

还有这样一部关于母亲的电影。

我曾经叛逆,也是十六岁,那时候我撕心裂肺歇斯底里都是与那个叫做我母亲的女人争吵。

我同样曾经恨之入骨,这么说不为过。

当我作为一个抽烟喝酒吸毒纹身的同性恋来看这样的一部电影时候我突然明白了这种爱之深恨之切的母爱的绝望。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其实一直是一种尴尬的存在,太近了会扎人太远了又很伤人。

特别是对于爱人。

当然,这里的爱是泛指。

谁不曾自私,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所有的明白都叫做索取,从来不懂得别人的付出。

然而我相信成长对于每一个人的意义,就像是血液里与生俱来流淌着的那种对母亲的爱。

这不仅是子宫壁所孕育的细胞,这是任凭世事变迁时间流逝也无法磨灭的一种信仰。

当他说出我如果今天死掉你会怎么办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她会告诉他,我也会死掉。

镜头定格了几秒,然后我看着她像是含着泪默默的说出那一句那么我明天也会死掉的时候我突然有点心酸。

我想起曾经我同样的嘶吼着对着我的母亲说那句话的时候她并没有回答我,而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当我看着她眼眶里异样的时候我选择转身摔门而出。

当时我的心里千万遍的责备她,我抱怨着自己在这样的一个家庭有这样不爱我的一个母亲。

然而过了两年我才突然知道她比我爱她爱我得多,看到我皱眉她都欲以身代。

或许在乱石上坐着,即使相依,日后他们仍然很可能继续争吵,甚至有一天他会砸掉之前没有砸掉的那个大的圆盘子,甚至再离家出走等等等等。

也有可能从此宝贝甜心地叫着,他在她的怀抱里永远幸福快乐直到死去。

然而无论怎样,至少这样的开放式结局会有美好的一种。

纵使最恶劣的语言最伤人的眼神却也永远磨灭不了内心的那一种与生俱来。

当他用力扣掉安东尼做的妈妈的那滴眼泪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有一种释然,无论未来怎样,只是我愿意将它想成是美好的。

就像是当我妈妈对我微笑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偌大的世界我所最想要并且一直追寻的是什么。

嗯,这样就好,无论你多恨她,记住她都始终爱你,并且你所给予的永远也比不了她给过你的。

你给的伤害她也能读成真爱,这就是妈妈。

老周,还好我20岁以前懂事了。

如果可以,我愿意永远陪着你。

只要能看着你对我笑。

你对我的抱怨也好唠叨也罢,纵使你曾经字字如割地刺伤过我我还是舍不得杀掉你,因为我知道我再也不会拥有一个这么爱我的人了。

"亲爱的母亲,我只信任你,这个迷惑人的世界上到处都是陷阱,把我脆弱的小舟倾覆,我多想一直躲在你温柔的怀抱里永远都幸福快乐。

"好吧,我也算是个标题党,还套用别人的了。

 3 ) 《我杀了我妈妈》:给多兰的一封情书——“你没有整个人生在前方;这只是拖延的借口”

- 初遇多兰 -当我第一次观看《妈咪》时,在Oasis乐队的《Wonderwall》间奏期间,画面由正方形首次展宽至观众所熟悉的现代电影标准画幅1.85:1,我渴望能像戛纳电影节首映现场的观众那样,兴奋地欢呼与鼓掌。

随着Ludovico Einaudi的《Experience》响起,画幅再度展宽,最终在曲目的最后一个高潮的旋律后回归正方形,视听结合营造出极致的情感触动这两个电影史上独一无二的瞬间,成为无数影迷爱上多兰的作品,乃至电影艺术本身的起点。

我第一次看多兰导演的作品,甚至早于与他并称为”魁北克双星“的“维神”丹尼斯·维伦纽瓦。

2015年,维伦纽瓦的《边境杀手》(Sicario)在第68届戛纳主竞赛单元提名了金棕榈奖,让更多人知晓了维伦纽瓦的名字;在之后的九年里,我们仍可见到许多作品对《边境杀手》进行模仿或致敬。

但在2015年时,多兰早已成为戛纳电影节的常客,以至于很多人都称他为“戛纳亲儿子”。

- 《我杀了我妈妈》的故事 -

从七岁开始,多兰因为行为反复无常和暴力被母亲送进两所寄宿学校。

虽然有位教师指导他的写作,鼓励他把自传性小说《Le Matricide》改编成电影《我杀了我妈妈》(J’ai tué ma mère),但多兰对教育经历评价不高。

他批评魁北克教育系统,说自己在学校遭欺凌,自称辍学者,对自己的教育缺失感到羞耻。

十七岁的多兰决定离开感到浪费时间的大学,专注于制作《我杀了我妈妈》。

尽管缺乏正规培训和经验被资金机构拒绝,他决定用演艺收入自资。

他向安妮·多瓦尔(Anne Dorval)递剧本并说服她参与,经过反复修改剧本赢得了她的认可。

电影最终以80万加元预算制成,部分资金后来由SODEC提供。

2009年,年仅19 岁就执导的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在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双周单元首映,在20岁获得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三项大奖(导演双周单元的剧作家和作曲家协会奖&国际艺术院线协会奖),开启了多兰的职业生涯。

电影开映后不久,在短短几天内,多兰从一个完全的无名小卒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电影首映式上,伴随着笑声和即兴的掌声,最终以一场长达八分钟的起立鼓掌告终,多兰含泪拥抱在片中饰演母亲的多瓦尔。

《我杀了我妈妈》描绘了青春期反叛的普遍经历,深入探讨了一个自认为已成年但实际上不成熟的儿子与他难以相处的母亲之间的动荡关系。

这个关于弑母、叛逆和酷儿青少年的故事被黑白录像的自白片段穿插其中,这些录像在故事中由主角亲自录制,给予这位青少年视觉上的特权,展现个人主观性。

影片贯穿始终地让观众扮演裁判的角色,不断挑战他们选择站队的立场,最终在这两个令人同情但充满缺陷的角色之间达成了一种和解。

多兰导演后续作品中的作者性元素可以追溯到这部电影中的视听尝试,叙事线性、时间和空间连贯性的断裂成为了一种标志性特征,每当主要角色经历心理或生理上的变化,以及与自己的性取向、性别认同以及与重要他人或所爱之人的关系——特别是以母亲形象的形式出现时,这种断裂就会反复出现。

在Xavier Dolan的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中,我们见证了一位年轻导演如何将个人经历转化为电影艺术的深刻表达。

尽管Dolan在青少年时期面临教育系统的挑战和个人挣扎,但他通过创作将这些经历转换为力量,以独树一帜的视角探讨了母子关系的复杂性和青春期叛逆的普遍主题。

这部影片不仅让Dolan成为了国际电影界的焦点,更凸显了他作为电影制作人的独特才能和视觉风格。

《我杀了我妈妈》的成功证明了真诚和个人经历在电影创作中的无可替代价值,同时展现了作者性在影视艺术中的重要性。

Dolan的作品激发了观众对于电影如何触及和表达深层次人性问题的深思,证明了电影不仅仅是视觉艺术,更是探索和表达个人及少数群体的集体经验的有力媒介。

- 外延 -文章有限,但是对于电影的探索是无限的。

对多兰本人和他的职业生涯和创作过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2016年的电视纪录片《Xavier Dolan: à l'impossible je suis tenu / Xavier Dolan: Bound toImpossible》(b站指路中法熟肉)。

这部影片深入探讨了Dolan从他的首部作品《我杀了我妈妈》开始,到在国际电影界获得认可和成就的旅程。

纪录片通过对Dolan及其合作者的访谈,揭示了他作为一个电影制作人的执着、创新和挑战传统的勇气。

纪录片不仅展示了Dolan电影作品中的关键主题和风格,如家庭关系、性别认同和爱的复杂性,也展示了他如何克服资金、批评以及个人与职业生活之间平衡的难题。

通过丰富的幕后花絮、珍贵的拍摄现场影像和深入的访谈,该纪录片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深入了解这位年轻且才华横溢的导演是如何在电影界留下自己独特印记的。

对学术界评论感兴趣的朋友则可以阅读Andrée Lafontaine编辑并写序言的《ReFocus: The Films of Xavier Dolan》一书。

这是第一本关于多兰的长篇研究。

本书收集了来自不同学者和批评家的论文,他们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深入探讨了多兰电影中的主题、美学和叙事技巧,以及这些电影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和激发了观众和电影制作者。

通过深入分析多兰的电影,该书旨在探索这位年轻导演如何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电影语言,挑战并重新定义当代电影中的性别、性别认同和情感表达。

多兰以其才华横溢而又颇具争议的作品,吸引了国际上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他的电影常常聚焦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家庭动态以及个体的内在斗争,特别是涉及到LGBTQ+社群的议题。

序言开篇,Lafontaine引用了多兰说过的话:“我来自一个人们梦想微小的大地方”和“你没有整个人生在前方;这只是拖延的借口”。

 4 ) [聽媽媽的話]電影觀後感

母親要怎麼樣兒子才會大發雷霆, 破口大罵?Hubert有時下少年人無比旺盛接受新事物的心, 小子每每看到認為是土氣不堪的人或物, 他會毫不保留的給予臭臉色, 不留情面大罵特罵。

奶油未能及時吸進嘴巴的塗了滿面、市場買的豹紋燈罩是襯托同類野生動物油畫; 兒子學的繪畫在美術課名列前茅, 寫的詩句得到老師稱讚, 品味高雅的美少年又怎能抵受衣服配搭庸俗的母親? 反叛少年的同志戀人Antonin母親同兒子相處融洽, 母子更像老朋友多於血親, 時髦母親穿著白襯衫, 下身只穿內褲, 旁邊年輕情人不住吻著年齡可以當他母親頸邊調情, 母親一邊享受甜蜜一邊問兒子情人晚餐吃壽司好嗎? 新派母親主張個人即時行樂主義, 想法包容, 會試不同地方美食。

老娘就算單身另覓情郎, 要的不一定是年華較大男人, 小伙子年輕力壯, 肉體青嫩, 對於人老心不老母親拾回年輕狂熱是一道辛辣菜, 她也借可以當她兒子的年輕愛人多了解青年心態, 看她風騷撲面, 不避諱的在兒子及同性情人當面談情, 最重要的是母親承認、接納兒子是同性戀, 不以上帝要一男一女結為夫妻是應許的普世婚姻觀念阻撓愛男人的兒子, 她依然同兒子家桌用餐, 與Hubert母親照日光燈時漏了兒子同你家兒子相愛口風, 她不經意的把兩家孩子是同性戀的事宣告, 她要兒子放膽去愛, 並希望好友體諒這段有共同繪畫志趣相投的男兒戀曲。

愛侶Antonin母親能認可同志兒子的豁達, 亦要兒子及情人空餘到其辦公室以油畫粉飾牆壁的嘉許, 這麼堅持要兒子幸福不理俗世口裡說不反對同性相愛, 親人或朋友是同性戀時卻是大呼不要, 不認同的偽善, Hubert比較家中衣著俗氣、 藝術品位甚低、 吃飯不顧儀態, 得知兒子是同志後同離婚父親合謀送他到寄宿學校力圖改變兒子性取向的母親, 這樣品性的母親他十分恨入骨髓。

Hubert母親經常駕車送兒子上課及到影碟出租店, 母親因為兒子晚了出店她衝進店舖要兒子立即離去, 櫃檯輪候結帳出租電影光碟花了兒子多時, 店員提點租錯了藍光碟(Blu-ray)不能有三天租借優惠亦氣惱了客人, 母親這麼直入大罵不是要兒子出醜人前嗎? 車廂活動範圍小, 車程長, 兒子又不能乘後座當母親是汽車司機, 他迫於同駕駛位母親鄰近, 兒子在家如有不快事, 他還可以悶在房間冷靜, 在車廂飯桌他難以忍受母親的咫尺專橫, 爭吵就這樣長期發生, 兒子拿了光碟袋子踏出車門, 外面天大地大任我行宣洩了怒火, 縱有多大的抱怨, 清風一吹, 土壤吸納, 化為平靜的個體。

Hubert在學校美術寫作成績美滿; 在Antonin家遊玩碰上邀請留下晚膳伯母是戀人母親對兒子愛人身份的承認, 他的學生及同志身份均可並存, 並受到校方賞識及開明伯母視為一家人的親情; 他在家不要同不理解兒子所思所為母親進餐卻是不得而的骨肉之親, 這是他有獨立思考的青春期反叛個體抗衡母親(家人)要整體和氣的撕裂抗爭。

兒子咒罵母親, 在作文命題[我殺死母親]。

然而, 他在浴缸卷縮身子, 水從上而下輕敲身體, 家庭泉水潔淨了滿是嘮騷的Hubert, 他赤裸上身, 黑白用色, 莊嚴肅目, 對著觀眾懺悔, 說不管怎樣恨母親, 兒子會奮力的幹掉傷害母親的人。

十多年前, 筆者媽媽腸胃不適留院, 恐怕有事, 就在九龍灣工廠區小休憩處祈禱, 向神承諾如主的大能治好媽媽, 願減壽十年, 媽媽的病好了, 兒子陽壽是否減少十年現時不得而知。

然而, 二十多年前媽媽罵我不長進, 我憤然用拳頭撃砸了郵箱, 那時我恨媽媽要死, 腦袋不時構想若是媽媽離世兒子在家以子代母煮食洗衣做家務, 妹妹賺錢養家的假想影像。

筆者在看Xaier Dolan自傳電影特別身同感受: 心裡恨媽媽, 媽媽有事時兒子挺身而出, 只要媽媽平安, 筆者同年輕導演都是同一心志, 就是代替媽媽受苦。

Patrick Chan寫於2016年6月26日

 5 ) 迷茫的亲情,执着的青春

在寝室看完了这部电影,不得不说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么让人感同身受,让人思绪奔涌的电影了。

首先介绍电影的导演哈维尔多兰 1989年生于加拿大,2009年他才20岁,自编自导自演了这部电影,拿下了当年戛纳电影节三个大奖,随后又拍出许多令人深思的电影,因为他自身是gay,所以剧情多和同性有关。

2015年受Adele亲自邀请掌镜拍摄了《Hello》的mv,不得不说才华横溢,20岁便能拍出如此惊叹之作。

天才二字或许便是形容他!

再说电影本身,初见电影名时我认为这是一部充满血腥暴力的少年犯罪电影(这种想法和我长期看恐怖片有关……)可当我看完整部电影时,全剧没有出现真实杀人的桥段。

电影男主Hubert出生在单亲家庭,在电影开头便和母亲发生了琐碎的争吵,同样不停的,激烈的争吵几乎伴随了整部电影,这些争吵看来毫无意义,可却是情理之中,生活中各种琐屑的事都会成为导火索,后来又有Hubert因为厌恶母亲住到老师家,被母亲要求转校,和朋友磕药以及片尾回到最初的地方和母亲坐在一起。

不得不说整部片子一气呵成很难让人想象出自一位20岁的导演之手。

在我看来,片中所有的矛盾几乎都能与我引起共鸣,开车路上因为新闻的争吵,回到家后因为承诺的争吵……这些都是在我生活中出现过的。

可以说这部片子没有谁好谁坏,可能看完以后你会觉得母亲恶毒,亦或是觉得男主任性,但从一个理性的角度出发,男主出身于单亲家庭,从小缺少父爱(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母亲身上他无法获得他需要的爱,我想这是导致他也是导致众多同性恋的一个原因。

他玩世不恭可以对母亲说话口无遮拦,因为他觉得母亲没有依从他的意愿的,对他不讲信用,认为自己没有被认真对待,没有被理解。

这些其实从电影中许多细节中就可以看出就不剧透了。

但反观母亲,她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儿子,她认为自己是足够爱的,她没有因为儿子的说话语气和词语而对他怀恨在心或者一番严斥苦打。

作为一名母亲她可能有苦衷,但违背自己的承诺是让人不喜的。

男主在大多数的争吵时都说恨母亲,也正如剧中台词所说“我们都有可能恨自己的父母,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可是实际上他的内心深处是并不恨的,在他第一次磕药后第一时间便是回家和母亲说话,并且说的全是掏心窝的话,在一次又一次的争吵后最后总是能与母亲重归于好…这些都证明了男主心里是爱自己的母亲的,只不过是母亲爱他的方式让他觉得受折磨。

令我惊讶的是当母亲从男主的男友的妈妈口中听闻男主是gay时,她所表现的震惊让我以为后来会上演强逼套路(大部分同性片都会有…)可是当母亲在厨房里再一次和儿子吵架说出了这个事时,我能感受到母亲对儿子只有满满的关切与疼爱,而且在母亲将儿子送往寄宿学校那段也是让我感慨不已,我认为母亲将男主送走一方面是成全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男主的发展,这一段是矛盾比较激烈的一段,可以说后半段矛盾几乎都与这个有关,在母亲将男主送过去的第一个晚上,分别时,男主对着母亲一阵抱怨与大骂,却在真正离别时问到:“如果今天我死了,你会怎么办?

”在几十秒的寂静后,妈妈说:那我明天也会死。

”就这两句一问一答却让我对母亲和儿子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母亲对儿子的爱是一种伟大的爱,它不会因为儿子的傲慢而退缩,而儿子从内心深处隐藏了自己的母亲的爱,他认为自己是厌恶母亲的,但事实他仍对自己的母亲抱有希望,实际上彼此间的对立反应出来的便是一个家庭,孩子是悲剧的牺牲品,这是任何时代下部分单亲家庭所具有的悲剧。

慢镜头夹杂着电子摇滚乐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多兰美学”。

电影中黑白摄像机中的画面便是男主内心的话语,几乎是所有的黑白镜头都诉说自己其实是很爱自己的母亲,有一句台词令我印象深刻:“奇怪的是,当别人伤害她的时候,我会有杀了那个人的冲动。

”确实,母亲在我们心里,至少内心深处应该是排在第一的位置(或者父亲),我们嘴上说着讨厌,可内心一次又一次的对所说之话,所做之事进行忏悔。

在当今社会两辈沟通可能已经成为了一个问题,我们恨父母管我们的太多,却又必须依靠父母过活,过于的自私,过于的忽视身边那些为自己所付出的人,有时人们总是抱怨或者怀念已经错过了的东西,可恨多东西都一去不返。

值得一说的是片尾男主变成新郎追逐着变成新娘的母亲,可是最终却没能抓住她,这便反应了他对母亲的爱可能已经超越了母子关系,或者可以解释为他渴望与母亲真正的沟通,可母亲却始终逃避,一次又一次将他推开,表现出了自己内心的痛苦,期望与爱意,结尾母亲讲自己的怒气全部发泄在了寄宿学校的校长身上,接受了自己儿子的男朋友,坐在乱石堆上在童年的录像带中重归于好。

最后我想说不论现在境况如何,我们都应该积极面对生活,找寻真我,发现自己独特的地方,同性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认可自我。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爱是无形的,父母的爱更是如此,学会体谅父母,毕竟就如剧中母亲所说:“我不是你的仆人”一样,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父母应该为自己做事,但父母并不是天生就要来伺候我们,他们是人他们也曾是现在的我们,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不要因为一些小事或者借着自己有礼就对父母出言不逊,多学着换位思考,要记住所有现在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感恩和爱是我们所必须做到的。

最后一句!

我可能还是只看出了很多表层的东西……有看过了的或者要看的可以和我讨论惹!!

还有!

多兰真的是真的真的真的真的我觉得非常有才华的人…重点是颜值也很高!!!

 6 ) 16岁 单亲 同性 爱

我看着最初画面里的于贝尔就像在照一面镜子,桀骜不驯的姿态,高扬的头,不屑的言语,微微无助的表情,以及不经意就流露出来的爱意。

只不过镜子里的是男孩,镜子外的是女孩。

黑白画面就是那个再简单不过的年纪,可是眼神里又有太多需要穿透的东西。

我对年幼时身边的母亲印象并不太深,唯一记得的是某天夜里,我因被父亲打肿了屁股而趴着睡觉,母亲一边哭一边给我擦药,泪水一直流。

再后来是15岁那年母亲彻夜彻夜的昏睡,不吃饭,眼泪也未曾看到,但是她的心痛我能感受,因为父亲再也不会回来了,她开始了长时期的低潮。

16岁我有了新的生活,新的学校,新的朋友。

我从来不和任何人说话,我不想让任何人走进我的世界,我甚至都不想尝试沟通。

那时我的依赖性很强,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只是因为她对我好。

分开时痛不欲生。

是的,只是因为,她,对我,好。

这是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的,但是那时的我,需要有人对我好,需要很多的爱。

我不会像喜宝说的那样,没有爱可以有钱,没有钱可以有健康。

我只需要爱,我要父亲的也要母亲,我要有人听我说话,随时随地,最好的是可以陪在我身边。

我没有安全感,到现在都空空如也。

风风火火的过完了高二的叛逆期。

发脾气,摔东西,逃课逃考,老师朋友满世界的找,我还是无动于衷。

那时候母亲常常做的一件事,是敲我的房门问“宝贝 出来吃饭吧”,但是我的回应通常很伤人。

我不知道母亲是怎样度过那段日子的,还陷在父亲离开的悲伤中,却来挽救叛逆的我。

可是全世界,只有母亲知道那时的我哭了多少回,受过多少伤。

高三那年被最爱的人拒绝的一干二净,只有母亲在我高三考试的前夕,躺在我身后抱着哭成一团糟的我说:“宝贝 你要坚强”。

我不喜欢母亲在家里打电话也很大声,常常让我觉得吵。

我不喜欢母亲从小就拿我和别人比,总是对我一点信心都没有。

我不喜欢母亲一直不相信我,认为我做什么都不行。

我不喜欢母亲在我难过的时候来学我说话,那种语调让我受不了。

我不喜欢母亲总在我打电话的时候来问我问题,非让我先回答才能继续打。

我不喜欢母亲明明看到我有事在忙,还要一遍遍的叫我起身去做事。

我不喜欢母亲因为父亲哭,明明我们都知道不该用对方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我不喜欢母亲待在家里,她应该到处走到处玩,她应该比任何人都开心。

我不喜欢母亲省吃俭用都为了我,我希望她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

我不喜欢母亲现在的精神状态,我希望她能抛开所有重新好起来。

有时候母亲的一些行为我真的很难接受,我尝试过但很难,我想不是我们真的抗拒那样的母亲,而是因为我们爱她们,全世界我们最爱的是她们,所以希望她过的比谁的好,比谁都幸福,所以看不得她们做任何一点亏欠自己的事。

可是16岁的我们又怎么会懂得感情需要表达,懵懂的我们才开始有了自己最初萌发的情愫,蒙住的双眼看不见最近的爱。

爱会因为一件事而被发现,也会因为一件事而被忽略,但我们再抗拒再不愿承认自己对母亲那份依赖的爱,它也还是存在的。

也许当我们真的静下来,像于贝尔和母亲那样坐在礁石上回想过去的种种,回想那些争执和不懂事的倔强,爱意也会顿时萌发。

夕阳照在身上永远是暖的,就看你愿不愿意等它的到来。

 7 ) 我杀了我妈妈?

都是剧透!

男主妈妈的妈妈有躁郁症,我怀疑男主妈妈也有。

男主(也就是宇柏)从寄宿学校逃跑,寄宿学校给他妈打电话,就说了几句而已我个人感觉好像不是太重的话,他妈就发飙了,嗯?

竟然冲着一个陌生人大吼大叫,这样子我很反感。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不定时爆炸,不知道那句话会引爆情绪炸弹,然后瞬间低气压,和这种人一起总觉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我还觉得男主妈妈就故意气他。

我从我自己这个年龄段看这部片子,觉得他妈啊,有时候真的忍受不了,有时候又觉得有她在就很安心。

最让我动容的他妈送他去寄宿学校时,他爆发了,末了,他说:万一我今晚就死了呢。

然后他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他妈看着他的背影说:我明天就死。

诶?

我反应了一会。

他妈平时看着总是挺自私的,不怎么关心孩子,甚至都觉得他妈可能都当没这个儿子一样。

但她说完那句话之后我就觉得他妈真的爱他,能看出她说那话时眼神里的坚定,她是真的想要对他好。

影片开头他妈那个吃东西的一系列动作让我烦,对,很烦,尤其是吸溜手指令我毛骨悚然。

总觉得他妈是故意做出来这些气他,故意挑起他们之间的战争,有种受虐倾向?

还是纯粹喜欢和他吵?

他妈这是真的不容易,摊上一个这样的男人,因为害怕而离开他们母子俩,我想这也是促使他妈变得有些奇怪的原因。

虽然男主单亲,总是被他妈冷嘲热讽,不过三观确实很正,没有痛下杀手。

只有一次对他妈动手,紧接着就跟他妈道歉了。

很心疼他,那么希望和妈妈搞好关系,妈妈总是逃避,总是躲闪,总是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总是表现得一副不care他儿子处境的样子,这又是何必呢,爱他就尊重他,爱他就听他说话,爱他就和他沟通。

忽视解决不了问题。

特别喜欢电影的慢动作,背景音乐配的也恰到好处。

还有影片穿插的一些貌似与其无关的东西,额,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有一些是他受不了妈妈而产生的幻想,有一些为了渲染那种家庭紧张的氛围。

最后 我没有杀我妈妈。

 8 ) “我也想杀了我妈妈”——十七岁,无形的牢笼

十六岁少年写下的剧本,正和我年龄相仿(刚十七岁不久),而本片中的主人公也正是我的年龄。

尽管颇有感触,但依旧对于本片保持了一个感性和理性交融的观影体验,片中的母子关系,我已然经历过,而如今再看,更多的是感到怀念。

想先稍微理性的发表一下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看法:多兰的文本其实是存在着许多刻意为之的戏剧张力,这种戏剧张力减弱了我本应有的代入感。

但美轮美奂的镜头和导演真挚的情感令我动容。

期待《妈咪》。

(2022.2.11看完《妈咪》后一并升为五星,喜欢克制的多兰,但也同时喜欢这样情绪浓稠、灵气袭人的多兰)片中有这么一段话: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恨自己的母亲很罪恶。

但他们一定也恨过自己的母亲,有可能一秒,也有可能一年,搞不好更久,搞不好他们都忘了。

确实,在我正值十五六岁的时候,我也一度恨我的母亲,恨她的管教、她的自私、她的习惯……她的一切。

而当时的我也是一个想要自由,想要安静,想要离开母亲的一个孩子。

父亲忙于工作,并不特别上心于管教我,而那个时候与母亲的争吵是时常的。

最频繁的争吵是从初二到高二这三年,这三年来我一度想要逃离母亲的管控,不喜欢她管控我打游戏,不喜欢她管控我什么时候起床,不喜欢干什么都要和她报备,更不喜欢被拿去和其他的孩子比较,她也会监控我的去向,翻阅我的日记,还会偷看我的手机……我的母亲骂人很厉害,也很难听,之前和她吵架的时候,动不动就说出“不懂人事”、“做个人”、“孽种”之类的词语。

而记忆犹新地是她在每次吵架有时我们都急了,我也会用一些类似于片中主人公的那些话语,在这之后,母亲或许会给我一巴掌。

尽管在争吵结束后,母亲会来关心我她打我的疼不疼,但我一直觉着母亲只是在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开心发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我一度恨她,但也一度爱她。

那三年,我一度也有这种“杀”了我妈妈的冲动。

但时过境迁,我不敢说我长大了,也不敢说我懂事了,但就在某一天,当我回溯过去的时候,我在那一瞬间开始慢慢放下了对母亲之前的恨,而转变成另一种恨,另一种难以言表的恨。

不记得之前在哪里看见过的一句话:“当你哪一天可以试着去理解父母的所作所为时,你就正在慢慢变得成熟,变得懂事。

”是在自己十六岁末尾的时候,也就是片中主人公和母亲在结尾握手的那时刻,我记不清究竟是什么时候了,涌上心头的是之前母亲为我做的一切。

自己还在小学的时候,父亲生意赔了,破产,而父亲也出了些状况(不方便透露)。

那时全家只剩下母亲和我还有弟弟,弟弟当时才五岁左右,母亲一个从来没有工作过的家庭主妇为了养活我们,出去工作。

因为她的学历不高,只能从最底层的工厂做起。

那个时候我们家连上网的费用都交不起,而我也一度无聊,也并未感受到母亲的不容易,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者说逃出伤痛的氛围,开始写些东西。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那个时候的我不太懂事,因为没有网络,自己的手机玩不了游戏,但别的孩子都在玩,于是母亲就把自己的手机给我留在家里玩游戏,而她一个人工作到凌晨才回家。

她回来时会亲吻一下我和弟弟的额头,因为我玩游戏玩到很晚,但害怕被母亲骂,就会装睡。

我记不清已经多少次在夜晚听到母亲在外面哭泣,也记不清多少次问母亲“妈,我爸呢”的时候,母亲表面上装出开心的样子回答着我和弟弟的问题,而那个时候我也知道事实,便不再过问。

那个时候,我哪有想那么多。

在自己即将迈入初中的时候,父亲回来了。

母亲也找了份好工作,父亲也慢慢地继续着自己之前的生意,虽然干不出之前的红红火火,但生活也算是不错,那个时候的我也正好步入了青春期。

好在初中的三年虽然与母亲争吵过多,但还是上了一个市内的公办高中。

片中的于贝尔听到要去寄宿学校的时候已经即将步入成年了,而我去寄宿学校的时候是14岁。

国家的教育方式不同,环境不同,造成了我观看本片时并没有过于感性的代入其中,而是多兰真挚的情感使我动容。

高中的寄宿生活是我第一次离家,充满着期待,也并未频繁想念父母。

回家后还是会因为母亲不允许打游戏,过多干涉私人生活而感到对母亲的厌恶。

之前的她会侵犯我的隐私,会做很多的时候监视我,这是一种让我极不舒服的表现,我很厌恶。

以及她时常唠叨,大事小事都不停地啰哩巴嗦,骂我爸骂我和我弟,每当她只要和家中任何一个人发生了争吵,都会是她强势地占据上风,从而导致全屋子的人都心情不好。

伴随着我的叛逆,我的自大,与母亲的强势一直作斗争,有着源源不断的争吵,每周末最讨厌的就是回家生活。

但随着慢慢地成长,自己经历的事和看过的东西,也就是阅历在不断地提升,我似乎开始慢慢理解了自己的母亲。

那天晚上,父母吵架,父亲将我叫到房间里去,他喝醉了酒。

那天晚上我才知道,原来现在这个家一大部分资金都是靠母亲在撑着,尽管父亲很努力的工作,但不尽人意,他回不到之前了。

但父亲想,他怀才不遇,我很理解他,而母亲的压力,也使得我很理解。

我很少哭,但那天晚上我哭了。

不是因为我第一次认识到父母亲的不容易,也不是第一次开始理解父母亲,而是那天晚上我将之前的一切都发泄了出来。

我不再去恨我的母亲,而是开始恨我自己。

因为当我开始去理解我的母亲时,我没有办法再去恨她,在她做了那么多之后,她从未言表,这些都是我观察出来的。

我很敏感,对这也是。

而现在的我与母亲不再是那种大吵的发泄,而是沉默。

很多话我不愿意再与母亲交流,我们还是会有发生争吵,但更多的是她无意义的关心与焦虑。

我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不管是从金钱方面还是从精神方面,我变得愈发的孤独。

正因为我开始理解了她,也就开始慢慢地变得所谓的“懂事”了起来。

我不敢过多的要她给我的零花钱,不敢过多指责她,在她对我发脾气的时候也少了许多无谓的争吵而是斩钉截铁地结束。

而因为我也开始变得懂事,她也没有之前对我施加的那些东西,我们看似比之前放松了很多,她也比之前更加顺从我的想法,听从我的意见,给了我足够的自由与天地,但这是另外一种潜在的约束,不是她带给我的,而是我带给我自己的,这种无形的牢笼般的束缚更加痛苦。

如果我让她失望了,偌大的负罪感就会随之而来。

我不喜欢她开始看我脸色说话而时常小心翼翼,不喜欢她省吃俭用供我生活而不肯给自己买一些奢侈品,不喜欢她经常焦虑我的心情是否好坏而影响她的工作……我不喜欢。

这不是她想要的,也不是我想要的,但,这无法避免。

我不希望长大,不希望变得懂事。

我并不是选择坚强,而是坚强找上了我。

无时无刻的责任与压力是母亲,也是我给我自己的,就像片中的那句话“人最大的敌人是内心的敌人”,一点也没错。

我并没有变得和同龄人多么不一样,我也依旧有着家庭矛盾,豆瓣上时常可以看见豆友们对家庭的不满与宣泄,而我也是,只是我们方式不同,但归根结底,我们恨的都不是母亲,而是自己。

我们迷茫、矛盾、看不见希望,于是将这些转嫁给了自己最亲的人——母亲。

但更加令人心寒的是,我们知道问题是什么,却找不到答案。

在影片临近尾声的时候,安东尼对于贝尔说道:“你从来都是自私的,你根本不关心别人为你做了什么。

”是啊,尽管安东尼与母亲的关心在于贝尔看来无比融洽,就和我和母亲现在的关系一般,但我们不知道一个人内心的斗争究竟有些什么。

看着安东尼成熟般地对于贝尔说道那些话,看着安东尼乖巧的于于贝尔母亲见面,我感到的是一种难以言表的释怀,一个抽象的、模糊的答案。

或许,直到现在,我也想“杀”了我妈妈。

但,我却彻底丢失了以前的那份勇气……母亲,我多么恨你我不会允许别人伤害你但白昼的光不会照进我们彼此的心里你是我的心魔也是我的新娘我爱你但我不会告诉你至少现在不会

 9 ) 我杀了我的妈妈:精神上的抹杀

(写于2010-01-10 )首先我也不得不称赞一下这位八零后的卷毛小子,居然可以将这类型的题材拍得如此别具一格,整部影片散发出强烈的个人的风格和特色,看完之后发出惊叹之声是毋庸置疑的。

青春期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但能否走得顺畅而留下美好回忆,那还得取决于所处的家庭环境与对自身内心的窥探。

一看到这令人有些寒心的片名时,我还以为这是一部惊悚的恐怖片,但我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却逐渐被这部电影给吞噬了,这片名并非如烟雾弹般与主题没啥联系,其中的杀并不是赋予真正行动上的意义,而是片中男主角在精神上的一种抹杀与否定。

这部电影的故事架构其实很简单,讲述的是一名正处青春期的男生与其母亲在相处过程中的种种。

影片通过大量的争吵表现出母子之间的隔阂、分歧、矛盾,随之再插入同性恋这一身份,使得两者的关系更加的激化,母子间的情感冲突也变得更加的强烈。

这部电影在摄影上看得出花费了诸多心思,黑白的人物特写加入内心独白,参杂在大量暖色调的对比中,导演大胆的运用颜色上的对比来表现出内心情绪的起伏与波动,在影片中有几处都是在悠扬的配乐与缓慢的动作之中将内心情感的爆发得以体现,如此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一件制作精良的艺术品。

这部电影所反映的其实是很常见的社会现象,世上有很多当亲家庭的孩子因缺少父母的关爱而误入歧途的数不胜数,没有共同的喜好与话题,从未敞开心怀的面对过彼此,双方只会一意孤行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家长因为工作而忽视了孩子成长期的心理变化,孩子因身处青春期叛逆任性也是难以避免的,从未以一颗体谅与包容的心为对方着相,只会使得彼此间代沟与误解变得越来越深。

影片中的母子也正是如此。

从片中鲁伯特的内心独白中,可以看得出他非常渴望母爱与家庭的温暖,他希望可以与母亲心平气和的谈论,互相理解,不离不弃。

但每次大家需要的交流的时候,总会变成水火不容,破口大骂,因爱深恨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而从鲁伯特母亲的只言片语中也可以看出她对自己儿子的爱,但她却从未真正进入过他的内心去了解与理解他,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努力工作支撑这个家还要忍受别人的闲言闲语实在也不容易,但比起物质也许孩子更需要是精神上的支柱。

就当大家都意识到退一步海阔天空时,鲁伯特的性取向又将母子间的关系推入火坑,世俗的偏见,使得两人的关系如覆水般难收。

做事从未征求过孩子的意见,这让鲁伯特更加的叛逆与反抗,他肆意的宣泄着自己的情感却还是无法逃出母亲的控制。

两人也就形成了一种不断逃避与控制的恶性模式中。

直到最后鲁伯特得知母亲这么做的原因,母亲也通过录像倾听鲁伯特的心声后,才有了挽回的机会。

影片最后在鲁伯特儿时与母亲的玩乐中结束了,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感慨和遐想的空间。

影片中鲁伯特有两次否定了母亲的存在,一次是对老师说自己的母亲已经死了,一次是转校后写了一篇《我杀死了我妈妈》的论文,他不断地在精神上抹杀自己母亲的真实存在,爱的越深恨得越深,鲁伯特一再的否认其实就是在不断地肯定母亲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而影片中体谅鲁伯特的老师的出现,应该就是一种理想教育体系的展现,可以默契的配合着彼此的爱好,无忧无虑的诉说着自己的心声,会彼此鼓励与慰藉,其实这才是母子之间最应该有的。

像这种带有自传性的电影,或多或少都参杂了许多个人的体会与感受在其中,所以才使得影片显得更加的真实与深刻。

刻骨铭心的经历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成熟与内敛,有时唯有经历人生中的种种坎坷才能给人带来无尽的精神财富,我相信这也是为什么仅仅只有二十岁的大男孩能拍出如此优秀电影的原因。

 10 ) 3-

I Killed My Mother (J’ai Tué Ma Mère) - Xavier Dolan [2009|Canada] (3-)早前一套同樣講母子關係的Miss Kicki示範了克制怎樣create更大的tension。

同樣係debut features, 呢套真係要學下野。

8成場口都係口角戲(仲要嗌來嗌去都係三幅被),係,其實D contents都幾寫實,不過就令人覺得好trivial, 好零碎。

好多時D醞釀位無左,只係會覺得兩母子同套戲都好juvenile。

仲有果D好picturesque,成日都將個人擺係側邊的構圖,好做作,那些想像的畫面都好畫出腸。

不過有一樣野卻是真的,Xavier Dolan好靚仔

《我杀了我妈妈》短评

敢于探索自己母亲的作品我都会多一份偏爱.....不过这片子其实挺符合这男孩年纪的,并没有特别“早慧”,大概从小在电影圈被熏陶的因素多一些——我这算红眼病吧? 另外捎带手鄙视一下标题党,靠,不带这么忽悠人的

7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很坦诚很鲜活。不过呢这么高的分有一点点夸张了~~~很显然是被男猪脚的美貌和智慧蛊惑了~~~~~

10分钟前
  • kafka
  • 还行

剧情好棒

11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推荐

看不见的杀人狂魔。

13分钟前
  • 约翰格利特
  • 力荐

上課又看了一遍

18分钟前
  • 林西拿
  • 很差

完全无法和傻逼男主共情 想到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那个傻逼儿子

22分钟前
  • 零点
  • 较差

母子是很奇怪的一种组合,更年期和青春期的碰撞更是相爱相杀。母与子就是你今天死了明天我也将死去,但是相处的时候经常有一瞬间恨不得杀了对方。天才少年多兰尽展才华的影片,不断的争吵、猜疑、疲惫、和解。就像最后于贝尔沐浴夕阳坐在岩石堆拭去了母亲的泪珠一样,纠结的关系想起了自己的母子经历。

24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摄影和镜头语言都非常的成熟,整个影片的色调什么的也都很漂亮。 但是整个电影都流露出的自恋太明显,希望帅哥导演能跳出自恋和絮叨的大坑,拍出不止是精致而是能让观者更舒服的电影。 剧本太注意各个人物情绪表现的处理而忽略了整个故事的大脉络,这个电影可以当作一副好画看,但是不能当成一本好书读

26分钟前
  • 喵小有为来欧欧
  • 较差

這部半自傳的電影,展現導演(即此片男主角)從自戀、自私到自省的改變.親子關係修復的困難重重在美好的結局中逐一化開

2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妈的吵死我了。太聒噪了

30分钟前
  • 碾子222
  • 很差

89年的导演加主演,这样已经真的不错了。期待你的新作,但好怕你起点太高,超越不能便会被人说是退步。

32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我就是没看懂啊,也不想探究

35分钟前
  • 乔帮主
  • 还行

吵吵吵 吵得我头都昏了

36分钟前
  • 纨绾
  • 较差

聒噪 =_=

37分钟前
  • CQB241
  • 很差

怎么突然上来惹

40分钟前
  • ૮ ˶ᵔ ᵕ ᵔ˶ ྀིა
  • 推荐

看完Mommy再看这个,导演这些年进步是不少的。这个慢镜头的时候太矫情了。

45分钟前
  • \t^h/
  • 还行

有前途的导演

46分钟前
  • 泥泥
  • 推荐

在安东尼的帮助下,于贝尔从寄宿学校出逃,偌大的天地之间,他能够寻找到一片得以藏身其中的小小天地吗

49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母子矛盾异常激化,全片处处是咆哮之声,母亲和校长的电话戏真的看得我目瞪口呆,太N了。

53分钟前
  • 心是孤独的猎手
  • 推荐

泽维尔真的是天才,也像疯子,永远不知道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有多么需要爱,过于溺爱一个孩子少了阳刚之气,不会健康的环境,会对一个一个孩子的一生造成多大影响

54分钟前
  • 旋转的太空人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