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撰寫於2018年11月14日】作爲恐怖片Jump Scare鼻祖,本集電影襲用系列風格,粉絲應相當受落,但經典元素之中,電影似乎不願走出舒適區,缺乏任何新穎元素,過份依賴Jump Scare塑造恐怖位,看至中段已十分疲乏。
Jump Scare的做法已於1978年《月光光心慌慌》後被廣泛使用,時至今日絕不能單憑此項支撐起整套恐怖電影。
-Michael繼續保持一貫神祕的作風,女主角爲復仇潛伏四十年,拋離子女本已不正常,某角色中後段的暴走讓人膛目結舌,編劇是想不出辦法讓Michael逃脫才出此下策嗎?
太多讓人忍俊不禁的笑位,兩個不正常的人物刻劃同時存在一套電影內,才是電影最恐怖的部分。
-電影刻意抹去任何顯示時代的道具,但如斯做法顯得電影與時代脫節。
Michael的神祕與超乎常人的躲避能力側面反映警察的無能,但高齡的Michael真的神勇嗎?
信服力大嗎?
-若爲系列粉絲,系列風格與舊作一般無二,另外還有衣櫃與跳樓後失蹤等情節致敬首集,但若對系列本已沒有太大感覺,可以略過此集電影。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架空(ID:jiakong2017),这里是科幻、奇幻、惊悚的世界,欢迎关注。
40年后的《月光光心慌慌2018》,终于唤醒了这个大魔头。
1978年,30岁的约翰·卡朋特为了自己的新作来到了好莱坞的一家道具店。
他买了《星际迷航》寇克舰长的面具,然后剪大了眼睛,弄蓬松了头发,又把面具涂成了白色……就这样,一个改写美恐历史的人物诞生了。
原本买面具只是为了省钱,结果成就了这部名为《月光光心慌慌》的经典。
从那以后,南瓜派+要糖果+捣蛋+《月光光心慌慌》就成了万圣节标配。
它带动“面具男人帮”在大银幕上杀出了一片天地。
△从左到右:《十三号星期五》的杰森、《月光光心慌慌》的迈克尔、《猛鬼街》的弗莱迪,被称作美恐“嗜血三杰”。
△《惊声尖叫》系列,也是受了《月光光心慌慌》的影响。
要知道,每个杀人狂背后都有个闻者伤心,听者流泪的悲伤故事。
比如失恋、被霸凌或者惨遭毁容……但1978年的《月光光心慌慌》却没这么多“麻烦事儿”,卡导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要制造一个喜欢杀人的变态狂魔。
六岁男孩迈克尔在万圣节那天,毫无理由地用一把尖刀捅死了自己的亲姐姐。
没人解释是因为什么,观众只能猜测,也许辛苦要来的糖果都被姐姐吃了?
总之,小魔王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小小年纪跟一群疯子关在一起,本来就扭曲的心态就更崩了。
再出场时,小魔王已经变成了大魔王。
他从精神病院逃了出来,疯狂报复住在他家附近的人。
可能因为长期住在远离现代社会的精神病院,也可能是因为穷。
(空姐一直很纳闷,这刀是哪里买的?
杀这么多人还这么锋利,妥妥厨房神器、电商爆款。
)总之大魔王虽然喜欢杀戮,却遵循着只用刀的这个设定,成了一个执着于“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万圣节小淘气。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劳瑞,一见钟情,开始了长达40年的相爱相杀。
△1978年的女主劳瑞,由杰米·李·科蒂斯扮演。
在1978年第一部的结尾,大魔王被打伤,逃跑之后生死未卜。
这给后面的几部续集营造了无数的可能。
平心而论,按照现在对恐怖片的剧情、节奏等等各方面要求,这部片子实在是有点……呃,最温柔地说,不好看了。
但它在当年就是成了经典。
然后就进入了续集毁原作的常见轨道。
劳瑞成了大魔王的妹妹、大魔王其实信奉邪教……各种狗尾续貂,再加上新版重制,整整“蹂躏”了观众30多个“万圣节”。
除了第二部仍由约翰·卡朋特执导,还算有些看头之外,其余几部只能用“烂片”形容。
所以在时隔40年后,卡导以70岁高龄再度出山,作为执行制片人将自己的代表作又一次搬上银幕。
感谢《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它证明了如果要真正激活一个疲态尽显的系列,光靠延续故事、元素和风格都不够,得把老人家找回来。
所以到了《月光光心慌慌2018》,尖叫女王杰米·李·科蒂斯和最初的大魔王扮演者尼克·卡斯特尔也强势回归。
加上导演,三个人一共201岁,“耆英杀人团”成军。
卡导直接否了之前所有的续集,让《月光光心慌慌2018》的故事延续第一部,来了个真·续作!
△约翰·卡朋特:我疯起来连自己都杀!
==========内含部分剧透==========故事从40年后开始说起,大魔王迈克尔在经历了第一部的杀戮事件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整整40年没有开口说过话。
这天,两个作死的倒霉记者想来采访他。
男记者也是胆儿肥,掏出大魔王的廉价面具刺激他。
△5毛钱破面具还有脸戴出来吓人!
隔壁家《惊声尖叫》的面具万圣节卖到断货有木有!
就连“照顾”大魔王40年的老司机……啊,不对,是老医生也有点不淡定了。
精神病院里的小伙伴们也陷入疯狂。
可大魔王还是一句话没说。
记者不甘心,去访问当年唯一的幸存者,小保姆劳瑞(以下简称女主)。
女主这些年过得也不容易。
(科蒂斯真是美炸天,年轻时是辣姐姐,现在是辣外婆。
)
△杰米·李·科蒂斯在《真实的谎言》有过经典的性感演出。
谈话很不愉快,女记者脑残地问:“我只想知道当年大魔王为什么选择去杀你?
”男记者补刀:“你有两次失败的婚姻,和孩子也不亲近,这是不是说明你本身有什么问题?
”女主:……(WTF?
)合着照你们的意思,我被追杀还成了我自找的!
我经历过这种事心理压力大,还成罪人了?
男记者厚脸皮地请女主一起去找大魔王,面对面叙个旧。
女主果断开门,叫俩人滚犊子。
镜头一转对准了女主的外孙女儿,小姑娘长得挺漂亮,在学校有个正在交往的男朋友。
她不理解为什么外婆走不出那个“恶魔”的阴影,把自己搞得众叛亲离。
原来女主自从遭遇过大魔王,就一直在武装自己。
她从一个只会尖叫的受害人变成了暴力外婆,还教导女儿和外孙女要学会如何自保。
另一边,大魔王要被精神病院转移,路上(如大家所愿)遭遇了车祸。
△40年不出手的大魔王终于还是被两个智障记者惹毛了,谁让你们说本大王的面具廉价!
总之大魔王逃了出来,随手杀了两个路人和JC蜀黍,顺利逃脱。
跑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被自己杀害的亲姐姐的墓地,结果又碰到那俩智障。
△请注意,右下角那个白衣服就是我们的大魔王。
在加油站,大魔王为了表示感谢,特意送了女记者一把红石榴(保湿美白哦亲)。
咳咳,其实是牙齿。
两位记者害人害己,连带着整个加油站的无辜群众都领了便当。
大魔王在短暂露脸后(可以用微秒来计算),戴上了被记者放在后备箱的面具。
△观众:买个新的不行吗?
大魔王:不行,老纸没钱!
暴力外婆在新闻里看到了大魔王逃走的消息,立刻开启战斗模式。
因为正好是万圣节,戴着面具的大魔王混迹在人群中,开始了40年也一点没生疏的“无差别砍杀”。
△又一个小保姆中招……大魔王你是不是跟家政有仇?
以下不剧透了,总之大魔王又找上了女主一家。
女主+女儿+外孙女,三个女人和大魔王的战斗拉开了序幕……
△空姐脑补了一下,如果是大魔王拍的这张照片……
△有点说累了,空姐要先吃个蛋糕补充下糖分,才不是为了显摆我的圣诞甜品。
今年的万圣节,《月光光心慌慌2018》在北美上映,登上北美票房榜首位,周末三天赚入7750万美元。
制作只花了1500万,所以是一天回本,周末翻几倍。
到现在它的票房已经高达2.53亿美元。
不仅如此,口碑也刷出了《月光光心慌慌》系列的新高。
媒体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导演大卫·戈登·格林既保留了老版同名电影中的氛围,又通过恐怖片中难得一见的严谨制作,让该片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好莱坞报道者》 在以最具创造性的方式扭转局面之前,它以巧妙的手法展现了人们的恐惧。
——《波士顿环球报》 《月光光心慌慌》证明了恐怖经典永远不会消亡,一点爱就能让他们回魂。
——《底特律新闻》中国网友们也有话要说——
究其原因,除了一帮老家伙的世纪大聚首外,本片还有着很多向第一部致敬的桥段,可谓“情怀感”十足。
首先,是老版配乐的经典再现——就像007和伊森·亨特,是帅哥就得自带BGM。
还有这个南瓜从干瘪到饱满的片头动画,也暗示着这部曾被狗尾续貂的作品要来一场翻身仗——
△砍不死你也要萌死你。
这部真·续集有无数“彩蛋”,跟第一集有许多呼应,既延续了风格、叙事,也维护了老粉的感情——
△40年前。
△现在。
△40年前。
△现在。
在第一部里,女主的好朋友就是个小保姆,后来因为不务正业地鼓掌,和男友一起死于大魔王刀下。
最有名的就是这个“床单鬼”造型——
△40年前。
△现在。
到了这部新作,男朋友们也难逃被钉在墙上的厄运——
△40年前。
△现在。
就连两个被“照看”的小孩也像原作一样,称呼大魔王为“恶魔人”。
△40年前。
△现在。
别忘了这只破门而出的手,当时把观众们吓得不轻——
△40年前。
可怜美国人民40年来水深火热,至今安不起防盗门——
△现在。
还有,小伙伴追问外孙女:“你外婆是不是大魔王的妹妹?
”她回答说:“那只是一些人瞎编的,可能会让他们感觉好一点。
”这显然是在暗讽1981年的那部《月光光心慌慌2》。
因为就是在这部续集中,女主劳瑞被设定为大魔王迈克尔的妹妹。
△1981年的《月光光心慌慌》2虽然第二集的编剧同样是约翰·卡朋特,但他自己也说过,拍续集是纯为了赚钱,才会有这么狗血的设定。
卡导对这么不负责任的做法一直很后悔,所以当他有机会推出新版,他就否定了之前所有续集,算是修正自己的过错。
还有还有,原作中有个叫朗尼·伊拉姆的角色,是个很讨厌的校园恶霸。
到了2018版,外孙女的小男友就是他的儿子。
△《月光光心慌慌2018》里的小男友卡梅隆。
这种有趣的人物关系衔接,既博取了死忠粉的好感,也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
虽然空姐不想剧透,但看过恐怖片的人都知道,每一个冷血杀人魔都是不死的。
他们会在任何需要拍续集的情况下,带着满身血污和泥泞站起来。
更何况这部续集的票房和口碑又刷新了纪录。
所以谁也不敢保证明年或是后年的万圣节,我们的面具大魔王不会再次出现。
(才不要这种担保。
)
从1978年开始,他由一个孩子成长为年过半百的老人。
唯一不改的,就是他从未停止过杀戮。
这不仅仅是他本身的成长,也代表了整个美恐影史的成长。
他会一直杀下去,在每一个万圣节,潜伏在黑夜中,带给你血腥和恐怖的噩梦。
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则来源于未知。
——洛夫克拉夫特*选题 / 纨纸· —— End —— ·
豆瓣的逼王太多,没看过前几部的就不要妄加评论。
这部电影本来就走的低成本b级风格,评论一口一个说剧情弱智,一口一个不符合逻辑,有几个b级片剧情不弱智,有几个符合逻辑的。
还有那些个说不补枪的,滚吧,哪来的臭狗,给你补一枪?
老麦恶魔附体,补锤子枪。
结局都暗示了,老麦还会回来,害他妈补枪。
美式b级恐怖就是这种效果,看不惯别看,去看日本人恐怖片去,看韩国人恐怖片去,装逼还非得秀,一天天剧情 内涵 文艺的,傻狗都给老子滚。
观众追求的永远是砍杀电影那份屠戮的无脑刺激,以及“谁会是下一个”的不可预知。
主厨刀,技工服,白色套头面具。
三样看似风马不及的物品,倘若同时装配在一人身上,足可让半数美国人吓破了胆。
这个人叫迈克尔·迈尔斯,来自[月光光心慌慌],六岁开始杀人,纵横银幕40年,刀下亡魂无数。
©2018版[月光光心慌慌]里的迈克尔·迈尔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叫人惊骇澎湃,不能自已。
不得不承认,人类窥视暴力时会有种原始的快感,所以迈尔斯的杀戮盛宴从来不缺观众。
而美式恐怖片里也从来不缺杀人狂。
[十三号星期5]系列里头戴棒球面具的杰森,[猛鬼街]中钢爪在手的弗莱迪,又或是[月光光心慌慌]里的迈尔斯。
他们被观众尊称影史三大杀人魔,都来自美式恐怖片。
确切点说,是其下一个子类型——砍杀电影(slasher film)。
19世纪末,砍杀电影还未出现,乐衷观看暴力的恐怖迷在一个叫大木偶剧院的地方找乐子。
里面什么都演,最吸引他们的是自制恐怖剧,这里,观众一晚上能看4到5起“谋杀”,舞台上杀人狂总是很受欢迎。
©早年的大木偶剧院自制的恐怖剧于是,1928年,银幕上也出现了连环杀人狂,名叫“恐怖”,登场于华纳公司的第二部有声电影[恐怖]。
©[恐怖]海报,电影前半段,凶手一直身份不详在暗处捕猎,直到最后,谜底才被揭开该片成功让同行看到杀人狂的恐怖张力,也为后来的砍杀电影引进了核心主角。
再者便是1932年[十三个美人],女主因年少时受同学霸凌,长大后开始杀人复仇。
©[十三个美人],也有人认为该片是砍杀电影鼻祖严格来说,二者和如今的砍杀电影出入较大,但“杀人狂和他的悲惨经历”,确实成了重要的两个要素。
姑且将两片算作早期雏形,而60年代两部佳作[偷窥狂]和[惊魂记],则又给类型片添了道工序。
前者开创了杀人狂第一视角,后者则为谋杀场景的拍摄开辟了新思路,均被后来砍杀电影化用,成为黄金年代来临前的敲门砖。
©[惊魂记],浴室谋杀的快速剪辑和表情特写也是日后砍杀电影惯用的伎俩黄金年代是70年代,[德州电锯杀人狂]和[隔山有眼]率先大获成功,不过,1978年约翰·卡朋特的[月光光心慌慌]显然更具代表性。
作为砍杀电影的集大成者,它几乎糅合了所有前辈的优点,也定下了行业模板。
©1978版[月光光心慌慌]之后的砍杀电影无不遵循卡朋特模式——过去创伤造就杀人狂,每至特定时日,便会从休眠状态启动,只用冷兵器,喜欢跟踪作案逐个击破,最重要的是,不会被彻底消灭。
[月光光心慌慌]之后也迎来砍杀电影井喷,据统计,其后6年,全美共发行了100余部砍杀电影,俨然美式恐怖主流。
由于成本低廉,为快速盈利,通常会加入毫不避讳的性描写来提高卖相。
就像1980年的[13号星期五],杰森之所以溺毙水晶湖成为怪物,归因于指导员在帐篷云雨耽误了救援时机。
©[13号星期五],指导员在不可描述然而,进入80年代,以里根为首的共和党上台,美国社会开始拥抱保守主义。
虽说《海斯法典》早已废除,但MPAA(美国电影协会)还是通过大量阉割来管控砍杀电影,也使得100余部中绝大多数选择了录像带发行。
对其传播固然造成一定影响,不过并不影响制作方财路,同时期的录像带销量,砍杀电影仅次于色情录像。
产量不减反增,由于太火,市场过度饱和,80年代中期,观众审美开始疲劳,热潮逐渐褪去。
©1984年开始的[猛鬼街]系列算是赶上了砍杀电影黄金年代最后的荣光只是,直白的感官刺激总是让人咂摸回味。
砍杀电影虽然黯淡,十年后,观众又开始想它。
85年之后,砍杀电影严重萎缩,只剩下三大杀人魔还在一部部翻来覆去,苟延残喘。
不过,1994年的[猛鬼街7],导演韦斯·克雷文一反往常,用戏中戏的方式对弗莱迪进行了解构和调侃。
新潮的拍法对上了新一代年轻人的胃口,230万票房,较之前有了点起色。
©[猛鬼街7],讲的是第一部里幸存的女孩长大后成为电影明星,而拍的正是“猛鬼街”尝到甜头的克雷文在1996年接着推出[惊声尖叫],这部比[猛鬼街7]目的性要更强。
请来如日中天的年轻演员,大量运用时下流行音乐,顺带还夹杂了点青春期的成长与男女关系,既像砍杀电影,也像青春片。
©[惊声尖叫],该片票房强劲,2250万美元破了砍杀电影票房纪录,甚至重新定义了模板正如当年行业一股脑模仿[月光光心慌慌],[惊声尖叫]作为新砍杀电影模范,上映第二年便被学去,叫[我知道去年夏天你干了什么]。
©1997年,[我知道去年夏天你干了什么],除故事不一样,模式仍是结合流行文化,主攻青少年的相同套路相应的,[猛鬼街]这类超自然砍杀电影,新千年里也有了[死神来了]这样的新鲜血液传承衣钵。
©[死神来了]而砍杀电影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换言之,即形式越发多元,但不变的是,观众G点永远在遇害的过程上。
所以,2004年[电锯惊魂]横空出世,这部以谋杀方式为卖点的系列作品,让砍杀电影复兴潮到达顶峰。
©[电锯惊魂],新千年最深入人心的砍杀电影虽说之后也有[人皮客栈]类似的照猫画虎,却很难撼动“竖锯”地位。
©[人皮客栈],也是以杀戮方法为卖点新砍杀电影颠覆又成功,与此同时,那些老派也被大量翻拍,陈旧血浆配合全新画面,竟也有了独特韵味。
譬如03年翻拍的[德州电锯杀人狂],比原版更加精致阴暗的画风,加上几处别出心裁的谋杀场景设置,也获得不俗口碑。
©03版[德州电锯杀人狂],这段黑白动画和谋杀场景的切换结合,让血腥徒增诡谲同年还有部[弗莱迪大战杰森],两个老派砍杀电影经典IP还来了次跨界决斗。
©[弗莱迪大战杰森],新瓶装老烈酒,粉丝当然买单又是今年的[月光光心慌慌]。
纵使第一部已过去整四十年,再次打破系列记录的票房无不暗示砍杀电影回溯潮仍未消退。
铁打的杀手,流水的死人。
这句话道出了砍杀电影的精髓,同时也说明一个事实——砍杀电影仅有一个主角,且只能是连环杀手。
观众被杀手折服,一方面因他标志性的杀人技巧,另一方面,也因打不死的小强精神。
大部分杀人狂都有异于常人的体质,总能免疫各种致命伤,或是电影结束时杀个回马枪,或是受伤暂退,下一部满血复活。
就像迈尔斯,机枪扫射,火烧,高压电击...对他而言只是皮外伤。
©老版[月光光心慌慌2],烧成了这样都没能要了迈尔斯的命杰森也是如此。
©[13号星期五],一身狼藉的杰森结尾还蹦出水面一惊一乍[电锯惊魂]的竖锯倒是个稍微正常的疯子,在第三部寿终正寝,不过,理念却被门徒沿承,杀戮没有终止,并不能算真正死去。
©[电锯惊魂3],竖锯去世至于[死神来了]系列中不见实体的死神,更是拿其毫无办法,只能祈求每部开场时不要上那辆趟殊途同归的“灵车”。
©[死神来了2],片头被死神提前剧透的连环车祸不过,杀不死的并非只有杀人狂。
绝大部分砍杀电影里总会留下一个幸存者,通常是女孩,她们也被称作“最后的女孩”。
74版[德州电锯杀人狂]中的萨莉便是公认的首位“最后女孩”,结尾时上了好心司机的皮卡,从而逃离魔窟。
©[德州电锯杀人狂],萨莉南茜也是,[猛鬼街]第一部活到最后一部,串起了整个系列故事线。
©[猛鬼街],南茜有人认为这是女权运动的结果,其实不尽然。
早期,这些“最后女孩”不同于片中其他狐朋狗友,当他人放浪形骸逐个遇害时,她们靠着传统本分笑到了最后。
©[13号星期五]里的爱丽丝,六人中最为传统,最后得以存活实际上,这些“最后女孩”取悦的是男性视角下的恶趣味,越传统,越存活,动机昭然。
直到[惊声尖叫]里同样不羁的西德尼却照样活到结束,“最后女孩”才真正有了女权的影子。
©[惊声尖叫],西德尼,片中出现了她的激情戏,常规套路便是马上领盒饭,结果却安然无恙而[月光光心慌慌]里的劳瑞亦是从第一部存活至今。
早年弱不禁风,新版本中,横跨四十载的她练就一身武艺,一反早前隐忍,选择主动出击。
这一刻,“最后女孩”才算彻底完成了女权母题的表达。
©2018版[月光光心慌慌]中暗处现身的劳瑞和老版的迈尔斯(上图)形成呼应,完成了捕猎者与猎物的反转当然,女不女权对砍杀电影可能并不重要,毕竟暴力窥探更接近人的本能。
观众追求的永远是砍杀电影那份屠戮的无脑刺激,以及“谁会是下一个”的不可预知。
银幕上鲜血如注,他们脑中的多巴胺已然蓄势待发。
-作者/夭夭酒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2018美国恐怖片《月光光心慌慌》,又名《万圣节11》,全球累计票房2.55亿美元,定级R,豆瓣评分5.9,IMDb评分6.5。
本片更适合叫《迈克尔·麦尔斯:钢铁之躯》,经过了11部,这个杀人魔一直是不死之身,怎么杀都杀不死,无论哪个编剧都能随时让这个杀人魔复活,好莱坞的这波操作,真是服了。
本片主打的是情怀,该系列的第一部诞生于1978年,一直持续到2002年的第八部,之后在2007年和2009年该系列重启,诞生了《新万圣节》和《新万圣节2》,但并不成功。
本片不是《新万圣节》的第三部,而是又一次重启,在剧情上衔接第八部,原班人马回归,距离第八部已有16年之久,如果没有这么强烈的情怀,本片不可能取得全球2.55亿美元的高票房。
如果是“月光光心慌慌”的死忠粉,本片确实称得上是年少青春的回忆杀,但以当代影坛的恐怖片眼光来审视本片,可以说没有新意、令人失望。
还是那个轻易就复活的杀人魔,还是慢条斯理就能置人于死地的狗血设置,各种各样花样翻新的血腥杀人手法,还是那张面具、还是默不作声、还是那把屠刀.....再加上导演各种弱智的铺垫和设计,不但没被惊吓到,反倒让我昏昏入睡。
影片唯一的亮点是结尾的反转——笼子变陷阱,除此以外,本片几乎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影片里有很多很弱智的设置,比如,用一把刀竟然能将一个一百多斤的人钉在墙上,再比如,门外是杀人魔,女主角贴在门另一侧,这不显然是让杀人魔穿破玻璃而勾住脖子的设置吗?
影片里的死者,都不会反抗,都弱不禁风,任凭慢条斯理的杀人魔屠杀,这种设置还谈何吓人?
结尾,照旧没有表现杀人魔死的镜头,只是表现了杀人魔身处火海的镜头,然后影片就戛然而止,显然制片商可以随时随地继续拍摄续集,本片2.55亿美元的高票房,一定会很快诞生《万圣节12》。
事实上,本片的续集《月光光心慌慌:杀戮》于2021年上映,也就是《万圣节》的第12部电影。
影片的女主角,中国观众并不陌生,《真实的谎言》里和阿诺配戏的搞笑女主角,她是之前八部《月光光心慌慌》的女主角,和杀人魔是死对头(她没出现在两部《新万圣节》中)。
我很喜欢台湾译名《月光光新慌慌》,创意在“新”,既是“心”的谐音,又道出了这是重启新版。
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因为我特别喜欢看电影,但不会欣赏电影,只是把电影当作娱乐。
以下是我个人感受 看完这片子以后就一个感觉--十分垃圾,开局一把刀,装备全靠捅.. 开始俩记者(以为是贯穿全剧的角色,没想到是龙套-_-)采访祖母,祖母说是恶魔,又看了豆瓣前几个赞很多的都是好评说片子多好看(虽然电影评分不高)我特娘的竟然相信了... 一个精神病一把水果刀,全剧只用走,警察竟然还抓不到!!!
各种吐槽点,尤其是剧到一半祖母打中精神病肩膀,还能从警察祖母眼皮子下走掉(画重点..这里是走掉,人家都不带跑的) 看完这剧堵得慌,祖母就为了这么一个精神病准备40年,呵呵...全剧也就一惊一诧能吓到人,还有比较血腥,但还是遮盖不住电影是多么垃圾,导演大概是想借此电影说美国警察是多么无能吧.. 我TM竟然为了这么一个垃圾片写了第一次影评???
服了服了...溜😐
杀戮并不是总能带来恐怖?
到处都是的血浆也不行。
这部电影杀的人是不少,但是总是感觉杀人就像切个胡萝卜一样,连普通人杀只小鸡时的恐怖都没有感觉到,本来惊险刺激的电影,到成为了一个数学题,数一数这个家伙到底杀死几个人,然后怎么被杀死。
一个号称恐怖片的电影,没有了恐怖,没有了惊悚,没有了悬念,有着倒下去的死人、流出的血浆,美女的尖叫,但是都是导演自己的感觉,观众是没有发现一点点恐怖,最起码没有后背凉飕飕的感觉。
一猜就透的剧情,两个笨蛋记者、几个弱智警察,一个精神病的精神病医生,一个一辈子复仇的老太婆,最后杀死了一个以杀人而生的杀人狂,仅此而已。
因为年轻时杀自己姐姐被关40年,现已经70来岁,老当益壮,拥有自动寻路功能,自带闪躲潜伏功能,自动修复功能,尽管脑袋被敲,肩膀被射,身体被撞,还是可以行动自由,力气如牛,蹦蹦跳跳真是惹人可爱这是一部恐怖惊悚片,如果只为杀戮而看,无话可说,好片呐!
全程没有任何理由,就是杀杀杀,刀刀见血,处处可杀。
但如果追究细节和剧情,这部电影不值一提。
吐槽一下,这片子里面的人物智商真的让人捉急啊!
要对峙不早点,硬是等人躲起来才出来?
厉害的是永远不补刀,貌似这个技能只有杀人男才会,蓄谋已久的仅仅就是为了把杀人男关进房子里烧?
这个强行出第二部的寓意太强啦!
个人认为恐怖和血腥程度仅仅一般,漏洞百出的剧情和人物设定拉低了这部电影的观看效果。
是时候展现真正的psychopath了,纯粹的邪恶,生来恶魔。
这个老太太果然年轻时候英气逼人,虽说是时隔几十年的续作,但居然依旧是你,整个故事时间轴上的对接着实叼。
It needs to die.........it可还行。
恐惧给你力量,恐惧使你强大,恐惧使你时刻做好准备,一切的训练与准备,就是为了等待与恶魔的对抗,老太太真是有型,太酷了,刚正面,强无敌。
这是一场严肃的屠杀,绝不是为了好玩满足心理快感的游戏,面具类似图腾,有庄重的象征意义,就像是罗夏的面具,有点断剑重铸之日,骑士归来之时的味道。
这逼还是左撇子!!!
而且果然如我所料没有痛觉!!!
这种人生来就是变态。
这绝不是虐杀,干脆利落,更可见杀人不是为了娱乐,甚至不是因为什么变态心理,而是为了某种使命,酷爱砸人脸这个设定很萌。
你们这帮年轻人,不识得老夫的这张脸,老夫就要教你们做人,你们的噩梦回来啦。
“他苏醒了,他只知道如何保持移动,一直杀人。
”杀人是遵从内心的声音,是遵从信仰,纯粹以杀人为目的,666,这种人被当做国家的财产来进行研究,也是理应如此。
居然充斥着哲学,捕食者和猎物的概念着实让人赞叹,只要捕猎没有最后结果,就会一直继续下去,不死不休,对于目标的坚持,甚至连死亡都无法战胜,不过现在的猎物,做好了反猎杀的准备,“他在等着我,我也在等着他”,看来这仇是前作结下的。
优秀的电影,可以一直抓紧你的神经,纯粹的惊悚片,没有虐杀过程,只有死亡结果,BGM也非常出色,最后的智斗很精彩。
就是不知烧成灰了,你还能依靠信念逆天复活嘛,相信你行的,骚年。
早就听说《月光光心慌慌》系列非常经典,但一直没看。
今天突遇暴风暴雪,单位提前一个小时下班,晚饭比以前吃得早。
饭后,某人提议可以陪我看个电影。
于是,我无比兴奋地瘫在他怀抱里打开了这部电影。
事实证明,没有期望就不会失望,绝对是真理。
简直没有任何情节。
杀人毫无逻辑,没有选择性,没有特点。
见人就杀,杀人手法毫无创意,一个亮点都没有。
卖的所有关子最后都不了了之,一个也没解释清楚。
老爸在闺女面前出口成脏,是为了说明什么?
说明美国家庭氛围融洽?
还是单纯想证明此爹是个傻叉,暗示他的结局也是被自己的愚蠢给害死?
老妈一开始用各种谎言来证明自己和她妈妈关系不好,后来毫无转折突然来了个母女情深,连个过渡都没有。
闺女校园舞会纯属多余,为了把她引到杀人犯的面前,使用的那些手段也真是牵强。
外婆这么害怕被报复,多少年不出门,门上上了那么多锁,为什么不把每个房间可以用来藏身的衣柜什么的统统扔掉?
不给坏人留下任何可以隐蔽的地方,增加自己的寻找难度,为什么不这样?
为什么把自己的家弄得像个迷宫,而且连灯都不开!
你是你家的主人,边边角角应该闭着眼睛都能走到,奈何一个蹲了40年大狱的智障出入如此自由,行走如此顺畅,躲藏如此巧妙?
不合情理啊!
再者,你在你自己家,应该“守株待兔”,得而诛之。
你静,让敌人动!
奈何反了过来!
你成了移动的靶子,急吼吼投向敌人布下的圈套里!
我看着都捉急!
那个医生,研究傻子那么多年,傻子四十年不说话,把医生自己活活给逼成了神经病,没有金刚钻,也敢揽瓷器活。
就为了疏解那憋了四十年的不理解,结果傻子就是有骨气,就算死也不给你说一句话,憋死你,气死你,一脚踩爆你的塑料头!
两个记者也是完美演绎出了导演让你不行你就不行的配角形象。
一个正当壮年的大男人,在一个坐了40年监狱的死老头子面前,竟然毫无还手之力,像个沙袋被打来打去。
那个女记者,铁棍就在面前,厕所门又没关,一可以反击,二可以跑啊!
你竟然在男记者被揉面之际,只会趴在地上哭??
白白错失逃跑机会。
也对,导演不让你跑,错怪你了。
两个警察在执勤的时候,来了个无聊透顶的关于吃什么的对话,意义?
影响?
作用?
纯粹为了拖延时间?
一部无聊透顶的片子,一部毫无亮点的片子,全程看得无比烦躁,烂片!
珍爱生命,远离烂片!
三代单传只生女儿,警察和丈夫统统领盒饭,备战四十年,毕其功于一役,女权万岁,这个时代,只有妇女才能斗恶龙
啊啊啊啊啊竟然辣么好看啊啊啊啊啊尼玛一个明摆着要被杀的龙套都有想学跳舞的梦想啊卧槽!!!!!然后Michael随便杀了个妇人获得一把菜刀然后走到热闹街上那个长镜头!!!!!还有卡朋特的配乐从头到尾一身鸡皮疙瘩啊啊啊啊!!!! ←此人已疯
到后面还总算有点惊吓了,前面好无聊。反正就是应景电影啦
哈哈哈哈哈就……形式复古思想现代。Blumhouse就是一直在告诉你正经拍恐怖片(甚至是最无脑的slasher)会是什么效果。我能想到影院里此起彼伏的笑声和掌声,尤其是Michael注意力被分散,再回头的时候发现……233333 对不起,身为♀真是看得很爽
面罩召唤Captain Kirk,夜路狂人车拧脑,虚焦背景屠公厕,郊区别墅逐家杀,衣橱妖怪尸壁画,感应光束喉穿刺,折叠女婿断头灯,祖孙三代战MM!迷你冷兵器小白脸和老妹的各种对位处理足以让原版粉丝尖叫欢呼!卡朋特真爱续前缘!太感动!
If the way I raised your mother means that she hates me but she is prepared for the horrors of this world, then, I can live with that.
反正怎么干都干不死呗!
整部影片就是“我们会讲一个很可怕很可怕很可怕的人”但事实是好无聊
所以花了几十年精心准备的那个房子有啥用?还搁这嘲讽女儿的房子没有安防系统。你那个房子四路监控一样是摆设。全屋那么多木质结构和不堪一击的玻璃,哈哈。先别谈什么陷阱吧,开局差点在大门口自己送走。木门加玻璃?搞个防盗门很难?房屋全部钢筋混凝土浇筑玻璃外全高强度钢防盗网,房屋做个凹字形,凹处装超强钢化玻璃和高强度钢,女主站那一杵做饵料,等着没智商的杀人犯冲进来关门放闸就解决了。搞那么多花里胡哨还地下陷阱,一个失误可能全家团灭。
emmm,没太大意思,
对我来说最踏马恐怖的点是厕所门缝里的那只眼!!
无功无过的重启版,导演已经尽力了。在1978年的老版的基础之上,这部时隔10年的续集几乎调动了所有的元素来试图复刻老版的成功,只不过原版毕竟是一部非常简单的虐杀惊悚片套路,拍了这么多年故事实在后继乏力,而当年的jump scare式的惊吓手段,放在今天也显得很是套路……
节奏很不错的片子,不过角色太蠢掉一星
后面的那个反转本来觉得还挺牛逼,卧槽完全没有想到的感觉。结果...结果就没有然后了。
为了防备杀人狂再度来袭,劳瑞把家改造成了笼子,她的准备绝不是多虑,杀人狂终于逃出病院,拉开万圣节屠宰派对,当三代人站成一排,本是笼子的地下室变成陷阱的时候,劳瑞自豪地点燃自家房子,在女儿和外孙女面前,卸下了所有恐惧。
期待了这么久 结果全是失望套路了无新意 还不如20年前的老版本有看头
吓死我了
荧幕上少有的不会死于话多的反派
2018版还是不错的,虽然前期部分角色动机成迷,特别是那个精神病医生,什么狗东西,就这还是卢米斯医生的徒弟?好在决战部分的祖孙三代反坑麦尔斯这个情节看的很爽
60/100 实话讲,由于麦克这个角色本身的设定以及从一开始打造的邻里惊魂所限,halloween想玩儿出什么新意不容易。但我认为至少比现在这版应该做的再好一些,少一些老生常谈的恐怖片套路,多下一些功夫在调度上,效果会比卖情怀讨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