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片是我爱好的电影类型,但该类电影实在不多,更新较慢,主要是好莱坞出品。
为什么呢?
首先战争片耗资巨大,而作为类型片,市场相对狭小,同时除了美国,也没几个国家天天打仗,没有太多素材可以挖掘。
俄罗斯可以说是除了美国之外,近20年来战争经历最多的国家了。
于是2000年以来,俄罗斯战争片也涌现了不少杰作。
《第九连》、《八月八日》、《布列斯特要塞》都堪称经典之作。
《第九连》讲述198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十年征战最后一刻发生的事情,年轻的小伙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一切皆虚无。
《八月八日》发生在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因为南奥塞梯独立而爆发的五日战争,片子里穿插着母子的各种突发想象,有一丝丝南联盟电影《地下》的魔幻现实味道,此片也是这三部片子里唯一有反战情结的一部。
《布列斯特要塞》标准二战电影,纳粹越过波兰边界线,突袭苏联,载歌载舞妻肥子硕的边境要塞瞬间成为敌军包围中的孤城,各种奋战,各种牺牲,为了俄罗斯母亲,毛子拎板凳爆砸纳粹等等。
俄罗斯战争电影,真实感略强于好莱坞战争电影,在这个电脑特技大行天下的时代,好莱坞似乎有迷失于特效的倾向,过于强调画面和声效的感官刺激,而使得银幕上的场面过度娱乐化,有损整体的故事感和真实性。
新世纪的俄罗斯战争电影,并未花过多笔墨浪费在描写子弹的呼啸而过、炮弹的飞驰而来等等,大家早已耳熟能闻的桥段上,却把特效和故事很好的结合起来,让观众能更好的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感情冲击,而不是尝试去躲避子弹的来袭。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生产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俄罗斯民族也有其令人着迷的因素。
俄罗斯,双头鹰之国 —— 一张忧郁而悲天悯人的东正教圣徒面孔之侧,是另一张孔武凶猛侵略成性的金帐可汗怒容。
爱国主义在俄罗斯电影里根本就不是用来被强调的内容,只是一个默认的故事背景,从一副圣人面庞的红军犹太人政委,到阿富汗战场上不羁的小混混,没有任何人质疑过为国献身的意义。
首长请不愿去阿富汗的人出列,即便已经计划串通好的人,也因为荣誉感而未曾跨出那一步。
当然,你说羞耻感也可以,荣誉感本身就是为不荣誉而羞耻的一种感情。
爱情历来不在战争片里有过多席位,不是说战士们没感情,只是时间有限,无瑕多述而已。
看看国内那些垃圾战争电视剧,各种2B女在里面卖骚,实在是让人感叹,除了《我的团长我的团》之外,国内再无战争片啊。
《布列斯特要塞》里简单的描述了快递员和售货女的爱情,结局悲惨;《第九连》里牙医的女儿,刚开始以为是脑子有问题,但画家和她对话时,她显示出智力完全正常,她称所有去她哪里的小兵哥是客人,可见这个妹纸果然是女神,看到此处,我也禁不住想膜拜一下;《八月八日》的女主为了救儿子,历经艰难,但我还是觉得她有点花痴,不过她的小小花痴反而勾勒出一个个领便当的大兵的勇猛俊朗吧,导演为了让观众有点遐想,就只好让女主见一个暧昧一个了。
看俄罗斯战争片,要记住两条:1、不要没事往苏联往事上靠拢,你有苏联情结,不代表导演也有,更不代表每一个俄罗斯人都有,苏联解体20年了,一代人都成长起来了;2、俄罗斯人不是美国人,民族性格,审美观点未必一致,在好莱坞大秀猛汉的时候,俄罗斯片努力让猛汉有点人性,可见两个民族情趣各异,反过来也说明美国事实上也没什么猛汉,俄罗斯猛汉实际上也没什么人性吧。
总之,观影要持平和心,忘掉自己,忘掉自己的民族,忘掉自己的国家,忘掉自己是人类,就当自己是一个遨游太空偶遇地球的外星人,坐在飞碟上随便看一部地球上渺小人类所摄制的艺术品吧。
20120626
2022.04.24
故事开篇就是一群惹是生非的小痞子,应征准备去阿富汗打仗,连军官都对他们怵三分,这样的人组成的军队能打胜仗?
德卡上尉上来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三个月的魔鬼训练最重要的是给他们立了规矩,让他们学会了服从和遵守纪律。
终于他们被培养成了杀人机器,送上了阿富汗战场。
到了阿富汗,刚刚下飞机,就给他们这帮新兵上了战争残酷的一课,满载老兵的回程飞机刚起飞就遭遇导弹袭击,折回机场又撞上易燃物品,爆炸燃起大火,极少有人能生还,老兵送给新兵的平安符成了最后的绝唱。
一场惨烈的阻击战,援军到时,九连仅一人生还,老兵的平安符再次保佑了他,但是生不如死,他的心已经随着战友死去。
两年后他们为之浴血战斗的国家竟然解体,让这些活着的老兵情何以堪,如何向逝去的战友倾述和解释?
为了苏联,他们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捐躯,可是现在苏联在哪了?
一个国家的解体,最悲哀的莫过于那些为之奋斗和牺牲的战士,这绝不是他们活着的时候所期盼的结果,更不是他们为之而献身的梦想,他们白死了,这是苏联最大的悲哀。
兄弟连和拯救大兵瑞恩也是很不错的战争题材的电影,但是和第九突击队相比,他们更多的是客观的场面和局势描述,但是后者却在同样真实的残酷中融入了情感和思想真的很棒!!
在士兵突击热播的两年后,忽然发现这片还行,起码可以给我这颓废青年打打鸡血.一女友非常不耻国产剧,更不耻国产军事战争片,推荐了这片.信仰,我认为这是一神圣的词.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环境,造就一群特定的人.战争就是这样,在历史的进程中残酷而不可少,弱肉强食,胜者为王.只是,只是,人,显得如此不值得一提.
自从国内DVD市场活跃起来以后较早出现的俄罗斯战争片。
整个影片情节比较简单,基本是训练+战斗的美式越战片风格。
几个细节,诸如和平时期年轻人要走向随时可能死亡的战场等表现的不错。
对机场阿富汗游击队用毒刺导弹偷袭运输机一段印象尤其深刻。
有关这部影片的意义,置顶的几条评论都已经说得很到位了。
我只想说说影片最后那场被广为赞誉的战斗。
从我个人对军队的了解来说,最后那场战斗,其实还包括之前的,导演为了突出战斗的惨烈,似乎有点太夸大了混乱场面。
因为依照电影中的那种混乱,苏联军队似乎根本不可能作为一个当时可以和美国抗衡的军队立于世,因为那种打仗几乎和杂牌军无异。
第一,一个连队,一百多人,不管机枪还是步枪,全部都是扫射,还基本不带钢盔,有掩体也不用,站立着扫射,这种画面很有英雄气概,可是真实的正规军难有这种打法。
第二,既然阿富汗军队那么多,哨兵怎么会没发现?
第三,这个地点是高地,顾名思义就是某一个地方的最高点,可是影片中到处有连队被更高地方阿富汗人攻击的画面,包括最后那场战斗,男主角一号挂了时,背后是高处来的敌军(可后来的战斗却是第九连往下打)。
这在军事上就不是高地了,而是死地。
阿富汗战争背景的苏联电影,130多分钟的时间里,心情沉重,泪眼模糊。
年轻的士兵们从西伯利亚到塔什干,到阿富汗,用他们的精神信念和生命为他们所热爱的祖国占领高地,当金牙站在胜利的高地上高喊可以通过时,却不知组织早已忘记他们。
正如阿富汗战争是一场无谓的战争一般,他们用血肉身躯换取的胜利只不过是无谓的搏斗。
在塔什干的上尉同志心怀爱国的战斗梦想却屡屡被拒去往阿富汗,最后在塔什干死于中风,影片中这个画面最是震撼人心,旷野天地的粗汉子在花海里只觉无限悲凉。
白雪公主从满足年轻士兵生理需求的物化女性到被称为海上的公主,那样赤身裸体地站在男人群中,像一朵孤寂凄凉却美丽的花儿。
阿富汗的山脉绵延,一眼望去是一层又一层的山,取得高地是一场胜利,他们赢了自己的战争。
老了的金牙坐在坦克上,周围是一群年轻的新兵,没人记得他们那一群人了,可他知道,那一场战争,终究他们是胜利的。
尽管两年后,他们为之奋战的国家也没有了。
内心甚是感动。
旋翼激起漫天的尘土,他们踏上了阿富汗的土地,暗黄色的天,炙热的空气,焦黄的土地,这一切都昭示着未来的凄凉。
战争的魔爪在他们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来到了,血与泪交织,生与死缠绵,当血与泪流干,当我已绝望,却又突然有了希望!
这或许是影视作品的需要,但真正的人生可能是绝望到底,悲剧结局!
战争题材,看到的都是美国的。
这次看苏联的,虽然没有突破,但是也有不少感人之处。
很期待国内能有部反应中越战争的片子。
很多人都记得美军15年前入侵阿富汗,却忘了30多年前苏军发动的阿富汗战争。
1988年,他们怀着"帮助阿富汗人民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荒缪理想来到了阿富汗,当他们在无名高地上流尽了血,得到长官的答复却是我们不需要那块高地,我们已经撤军了。
作为底层士兵,那些鲜活的小伙子从来都是莫斯科那些老头子可以随时丢弃的棋子。
两年后,随着三色旗插在了克里姆林宫,他们流过的血,阵亡的兄弟,以及为了国家为之拼搏的一切,连同那场荒缪的战争,都被遗忘在了那片遥远的高地,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
十年的阿富汗战争,一万五千多娃娃兵躺进了锌皮棺材运回国内,随后不久那只伟大的军队和他们为之奋斗过的国家转眼烟消云散,被人遗忘,而老兵却要继续生活,这恐怕是那场战争最大的悲哀。
优秀的战争片是反战的,在这部电影里,根本没有正义邪恶之分,从头至尾透漏着一种深沉的无奈,困守高地的苏军第九连,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死守的高地究竟有何意义。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阿富汗人甚至小孩子都要用刺刀和子弹对付他们。
当苏军用125毫米冰雹火箭弹砸向无辜的村落时,目睹这一切时阿富汗老人无神麻木的双眼,他只是阿富汗千千万万底层人民的缩影。
不禁使人疑惑,这一切到底为什么,政治家们发动战争,最终的结果只是底层士兵和底层老百姓无尽的苦难。
回到当下,如今阴云密布的朝鲜半岛,孤注一掷的韩国政府,仿佛忘了六十多年前那场血的教训,一场从三八线打到三八线的战争,最终带来的只是埋骨他乡的万千忠魂。
如今更先进的武器密布朝韩双方,惟愿半岛各方理智克制,六十年前血的教训告诫世人,战争一旦开始,便再也无法回头。
谨以此片向和平致敬!
战争中的人,是经历过的人。洗净所有。
徒劳无益的战争。高地守住了,人怅惘,国家变改,回忆陷入迷思。
拉着看的 还行吧 就是英雄片里太普片另外
这片子为什么分这么高?完全不喜欢。节奏非常拖沓,战争莫名其妙,人物的脸也不容易记住。它只让我觉得,战争就是把人类从文明拖向野蛮,以及阿富汗战争是苏联的一大败笔。
看过太多美国类似的优秀战争片,说实话,这部在战争场面、思想深度上都不够看。尤其是其中的几段战斗情节,完全看不出任何军事素养。大部队从峡谷撤退时,在山上制高点完全没有任何哨兵、预警,直接被塔利班土匪从高处向下压着摩擦,伤亡惨重。结尾高地战斗时,莫名其妙竟然被土匪偷袭压到阵地前进行肉搏战。战斗时也是全员一顿胡乱的扫射,没有任何配合,只会哇哇大叫。战斗民族的战斗素养就这样的话,太失望。
希望俄罗斯电影早日复兴。
苏联/俄国的绝大多数战争片基本上以卫国战争为题材,《第九突击队》则聚焦于阿富汗战争,讲述了一群士兵在这场战争中的遭遇。影片并未采用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视角,而是尽量客观中立地呈现战争的真实性与残酷性。镜头虽然价值无涉,但士兵们在激烈的战斗中一个个倒下,分明又蕴含着某种不言自明的控诉与批判。此外,影片前半部分明显拖沓,而且叙事脉络不够清晰,逻辑主线不够明朗,文戏跟不上武戏,整体上有种杂乱无章的感觉。
远不如风暴之门
牛逼的片子 最后看到热血沸腾。2020.04.10重看。所有战争片的第一目的应当是反战。开头有兄弟连的feel,直升机升起的时候有现代启示录的感觉,有点另类的战争片。斯拉夫人可以伟大到让自己生存,也可以让自己灭亡。
故事没有什么重点,战争场面及中心思想都很老套
当你为之奋斗的国家都消失了。战争的每个细节多么残酷。每个死亡的人最终只不过变成了数据。。。集结号有借鉴这个片子的感觉
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军队已经离开,他们为之奋斗的国家都将不复存在..唉
好无聊。。。一大堆铺垫就为最后那一仗 老毛子的电影真的不敢恭维啊
该片是俄国第一部以阿富汗战争为主题的影片,向人们正面描述了俄国下级官兵的英勇和遭遇,充分体现了俄国人能征善战的民族精神。
颜色偏暖,饱和度有点高。为什么剃光头?要打仗了还那么高兴、兴奋。绘画可以显示潜意识和本能,包括使用暴力的本能。上尉比旅长聪明。作战装备带得越多,存活机会越大。当兵太苦了。女演员不好看。不能丢下同伴。只有死人不会杀你。确保你可以和当地人沟通。http://www.56.com/u49/v_NDg4NDU5MzQ.html
5详见影评! 有硬伤还可以的真实事件战争片
感觉象全金属外壳和集结号的混合体 全面冗长而无趣 毫无章法的战斗场面让人难以至信这是在二战中赢得伟大胜利的苏军
很喜欢里面的配乐 很震撼
俄语听的我蛋疼
比较真实 战争有时候是政治家的一个筹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