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惊叹了!
黄渤把全部四个小时的未删减版电影用六集网剧的形式呈现出来,真是“一出好戏”呀!
看完仍旧意犹未尽,矛盾迭起,跌宕起伏,用极为荒诞的手法将人性、生存、社会演替表现的淋漓精致,让你时而喜,时而悲,时而揪心,时而落泪,黄渤这个导演处女作,应该能把他这些年情怀和思想讲个差不多,了结一个心愿了。
背景发生在疑似的一次陨石坠海世界末日之后,公司团建出游的一行人被冲到一个海岛上。
这部片子非常的夸张,以至于很多点细想便会发现漏洞,但这并不是影片想要表达的重点,荒诞胜于现实。
现实主义用几个矛盾来突出:1.原本的世界是否还存在。
从片头的各国各大媒体预测,到史教授一前一后煞有介事的分析,被困在岛上的人们永远不知道真相,但需要证据和理由来说服他们,这就是:一块一千多米海拔的地标、黄渤在海上找到的北极熊尸体,到后面从天而落的鱼雨,漂上岸的巨大鲸鱼。
这些奇异的现象都让人们越来越想象世界已经灭亡,加上身边人的说服,人群已经完全坚定自己就是人类最后的希望了。
以至于最后黄渤、小兴、王发现大船时,以疯乱真,以及小兴笑而突变深沉的表情,才得以成立。
对于世界存在与否的争议是本片的主线,相当于人的信仰。
若相信世界还存在,那握着彩票券的黄渤便可以用命来赌,拿到转让申明的小兴也可以赌上其他所有人的命;而不相信世界存在时,人们开始放弃在原世界里的阶层和身份,准备在新的岛上用平等的身份长久的生活,万人之上的公司老总也会被人暴打,看门的保安也开始飞扬跋扈,每个人都只是自己,没有社会背景。
真真假假,都是世界。
舒淇想在这个没法追求真假的世界里最终找到一点点真,也就是爱情。
“真假有那么重要吗”,王回来说看到了船,黄渤和小兴为了保持现状谎称其疯了,这时镜头倒了过来,这一幕非常精彩,原本倒过来的船此时正了,这个世界已经颠倒了是非。
2.资源的争夺。
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部落之间、国家之争,拥有资源的人便拥有领导权。
岛上只有水、食物、住所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的机械。
王作为野外生活经验丰富的人,首先成为水和食物的占有者和挖掘者,带领人群找到野果、野草,教会他们抓鱼,顺理成章的成为绝对的领导者,但王代表着军事化的集权制,所有人必须绝对的服从他,说一不二,却也蛮横不讲理,也是野蛮原始社会的缩影。
于是出现第二个领导者,发现了大游艇,即拥有更为优越的住所、工具以及食物的张总,温文儒雅,似乎是人类文明社会的重现,有酒喝,有雪茄抽,有碗有床,和原本的生活更加接近了,但他制定了一个规则,让这个似乎”人类社会“的游艇,重新变成了“动物世界”,他也代表着资本阶级,拥有智商和制定规则的权利,这片由他决定的市场,并不能持续太久,毕竟资源有限,还要看天吃饭。
最后侥幸获得“局部地区降鱼”的黄渤,在毒荼之后获得最高资源权,三国鼎立的局势由此打破,鹬蚌开战,渔夫得利。
但是此时黄渤还占有一项更加重要的资源,那便是机械,准确来说是小兴的技能带来的工业革命。
食物能生存,游艇能苟活一段时间,而工业革命,这太像人类发展史了,给人希望呀!
3.希望与尊严。
人之所以为人,不是吃饱不饿死,而是有尊严的活着。
这部片子里的每个人似乎都经历了,抛弃尊严-重拾尊严-重获希望的过程。
要说阶级位置最高的便是张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了岛上,人人都要靠双手吃饭,再摆官腔只会被揍。
黄渤也是个有脾气的人,说走就走,不服气张总用商业计谋骗了他,不愿为他卖命,一身清高拂袖而去,但没食物能怎么办,只有俯首称臣,却依旧被人痛扁,自己编造的谎言把自己框了进去,被当作疯子时,尊严又在哪儿。
张艺兴饿到极点也去偷鱼,被暴打一顿回来。
为了吃饱肚子这件事情,尊严真的没什么,王和张的阵营开战,每个人以前不都是毕恭毕敬,甚至手换着手称朋道友的么,为了食物,也只有撕破脸皮,这一幕非常精彩,哭闹声、嘶喊声,大家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只有疯了一般去发泄。
到黄渤背靠大灯出现时,仿若神仙,神说,应有光。
绝望到极致的人们,看着希望冉冉升起。
人就是这样,没有人伟大到克制住自己的欲望。
连检测一个人是否成长的标准都只是学会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尽可能地去消灭它,这很难,难到几乎做不到。
这是人性最大的悲哀。
但同样,这部戏也给我们展现了人性最美好的一种能量——爱!
一个不懂爱的人,就像不会呼吸的鱼,一旦出了水族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这,是我从这部戏中得到的感受。
很多人都说马进其实最后死了,这有道理,因为他跳下了山崖,最后沉入了海底,而结尾只是他美好的想象....好像也有道理?
但我之前的推理就出现了漏洞。
对于电影中多次出现(我印象中好像三四次吧)的蜥蜴,离开时我听见前面有个女生在说蜥蜴是食腐动物。
说实话,我还是没明白。
最后,黄渤导演的处女作在我这是及格了
我不太同意“影剧联动”的说法。
《好戏一出》作为网剧来说,节奏不对,主线剧情和影版基本一致,与其说是轻喜剧不如说是加入了5个幕间休息的电影。
我认为《好戏一出》才是黄渤花费八年时间打造出来的作品,而《一出好戏》是其作为商业电影向市场做出的妥协,也就是导演剪辑版和院线版的区别。
《好戏一出》去除片头片尾全场4小时余,电影史上确实有不少又长又成功的电影,比如200分钟的《教父2》,还有一些剧场放映的动辄三四小时的超长电影。
但商业电影的每一个环节的决策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票房,不仅考虑导演自身的艺术追求,还要考虑投资方、市场的意见。
就算加上了「幕间休息intermission」给观众放松膀胱,其体量之大显然还是不适合投放到院线。
因此《一出好戏》不得不忍痛割爱删减掉一些对主线剧情影响不大的笑点(如孙红雷出境的还钱那一段)以及一些删去后对人物塑造、剧情推动影响没那么大的片段,从而实现向商业妥协。
《好戏一出》更加完整,把被删减的片段放回去以后,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为饱满,埋下了更多的伏笔,让故事的逻辑更加自洽。
比如同样是小王训猴的情节,在《一出好戏》中,小王变成王的过程很快,给观众感觉他脾气变暴躁“变飘了”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因。
而在《好戏一出》中我们看到了主管等人多次献媚、张总等人早期就脱离团队不干活、马进的多次挑衅等等情节,对于小王角色的塑造和膨胀的人性就更加饱满。
再比如张总上船的那一段。
在删减版中我们只看到他迟到,再加上老潘的马屁让我们以为他也是个高高在上的人,在马进献饮料时抢夺给身边的齐姐破坏马进好事,落难后瞎指挥,似乎是塑造了负面形象。
完整版中加入了张总坐到齐姐旁边的情节,传达出他对待员工比较随和,和老潘形成鲜明的对比。
抢水的霸道也就变成了缓解马进献饮料被拒尴尬的高情商,指挥修车体现他确实是想站出来担起作为公司领导的责任。
在逻辑方面,完整版中导游小王介绍「冲浪鸭」是由二战登陆艇改造,让后文「冲浪鸭」被鲸鱼尾巴拍了还没破的结实创造了合理性,也船和车原理不同就像为擅长维修的小艺把「冲浪鸭」修坏埋下伏笔。
情节推动方面,影版删除了求生初期张总和小王/王的冲突、马进的挑衅情节,让观众以为王只是因为马进脱离部队不干活就大发其怒把他绑了起来,怒气值上升得略显突兀;还有马进刚决裂就突然就有准备了个小船、张总刚带人分裂就找到大船,有种开挂的感觉,而从完整版我们看到他们很早就暗搓搓做好了准备才决裂的。
《一出好戏》是一部耐嚼的电影,品味导演想表达的意思不妨对《好戏一出》二刷、三刷,能找到更多的信息点和导演埋下的小心思。
【好戏一出,一出好戏的完整网剧版】谁说电影一定比剧成功,我感觉这部是剧大过电影,完整版比电影版多出了136分钟,细节决定成败,更细致的描述黄渤是如何成功的,真演技和真笑点在这六集里演的淋漓尽致,王迅把势利眼小人演的真像,就像本色出演,完整版填补了你在看电影时的各种疑问,这就是一个老油条深知观众要什么想什么,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强求,也不要被仇恨和欲望蒙蔽了双眼与内心,金钱这东西,或许在整个世界都用不着的时候,人们才会变得更加朴素吧,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一个梦,梦之所以让人流连忘返就是因为它是一个梦,它是假的,因为,相信,所以相信,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不可相信了,有太多的东西都是假的。
哪怕就连爱,也是如此。
不过,这也不会阻止你去爱,去受伤,然后再接着爱,再受伤,哪怕是自己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也不要放弃那份希望。
因为,凡事皆没有绝对
文/木易不得不说黄渤长片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着实惊艳,一个封闭的小岛之山,却可以说将人类文明发展史巧妙展现出来,小王蛮力“大锅饭”,到张总初步“经济体制”,再到马进和小兴带领走入科技的时代,每一步伐都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每一个章节都发生着不同的故事,影片围绕小岛缓缓展开,却将人性最为本真的一抹淋漓展现,总以为黄渤电影会以喜剧为主,不曾想黄导竟如此“野心勃勃”。
《一出好戏》可谓口碑票房双丰收,成绩不菲,而如今剧版《好戏一出》已经开播,填补了电影中许多删减镜头的遗憾,同样不失为一部佳作。
电影版上映之后,网络呼声最高、也最为让人翘首以待的就属孙红雷被删减的戏份了,在剧版《好戏一出》中播放出来,格外惊喜,如同彩蛋一般的存在,镜头虽短,但给人满满欢声笑语,趣味十足,孙红雷自称“偶像系实力派演员”,果真不假。
此般细节化的镜头被一一放出,不仅为本片增添趣味性的欢乐,无疑又让角色以及剧情本身更显细腻、饱满,譬如马进还钱的镜头几句言语表达,流露出对于贫穷无奈与倾诉以及对于不满于当下生活的偏激状态,使得之后想要独吞下6000万彩票的本性显露,更具备说服力。
电影限于篇幅而作取舍,精益求精,剧版《好戏一出》一共6集,每一集都是独立章节的故事,在连追六集之后,毫无冗长之感,剧情节奏紧凑层次分明,不禁惹人拍手称快。
看过电影《一出好戏》之后,再去看《好戏一出》时,对于我而言,更多是关注了剧情细节化的展现。
如马进与小兴究竟是怎样的兄弟关系?
小兴又是通过几个阶段从“小绵羊”慢慢变成“小恶狼”的?
马小兴是马进三叔的干儿子,三叔很可能是位“嗜虐”的人,通过马进嘴中“每次见到你(小兴)都像是要见最后一面”足以看出,小兴从小到大的生活可以说全是噩梦,庆幸马进将小兴带出家门一起打拼生活,所以马进对于小兴来说是一位极具依赖的存在,也是他最为信服的人,由此可见小兴黑化经历的第一个阶段应是他的童年,第二则是他对马进太过信任后的落差,而之后几个阶段就显而易见了,几次被打、因为拥有科技能力的追捧等等,这些在《好戏一出》中都有细致入微的镜头,让人细细品味人性最为初衷的本真,思索人生、思索人间冷暖,别具一番滋味。
当然从故事进程角度出发也可以看出剧情工整与巧妙之处,譬如一开始张总出场说出“叫爸爸”的镜头,彰显出为人父对于女儿情感的吐露,到最后却变为被要挟的砝码;还有“一坨屎”的逆袭,最初“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到张艺兴说“就算是坨屎,只要冻上了,没人咬破,那就是冰淇淋”,首尾呼应,别具深意。
不论出身如何,能者居上,即使再卑微的小人物,在成功面前,机会都是均等的,辛劳付出不一定会有好的回报,但不去尝试,永远不会有成功的到来。
总而言之,《一出好戏》、《好戏一出》影剧联动更为过瘾,看完电影再去刷一遍剧,一定会让你深陷“好戏”其中,细思极恐,再思其爽!
经得起推敲,受得住考验,力荐!
张艺兴说:“这个世界,你不弄死他,他就会弄死你”,性格转变的时候太突然了,有一个瞬间觉得人间不值得。
黄渤引用奥里森马登书中的话,“机遇就像是小偷,如果你没抓住它,你将失去更多的东西。
”“不断学习”成为一个群体的leader,必须知道下面人的要求,满足他们的需求之后,他们自然顺从你,唯你马首是瞻了。
作为乌合之众,真的可悲。
文/满囤儿 黄渤院线长片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让人们看到了他巨大的创作野心。
影片上映后各种解读的活跃程度,也并不比姜文、贾樟柯等每一部作品都引发全民解读的名导差。
好多人在解读的同时,也都出各种主意,盼着《一出好戏》能有更“亲民”的姿态出现。
比如囤儿就曾出过一招——改编成话剧。
国庆前,爱奇艺上映了一部6集的网剧《好戏一出》,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帮观众加深了对黄渤这部处女作的理解。
这招显然比囤儿的高明哈。
好莱坞有影片映期过后,通过蓝光、流媒体等渠道发布导演剪辑版、未删减加长版等新版本的惯例。
虽然其中不乏圈钱的鸡肋,但有些电影的确因为重新剪辑或增加内容而焕然一新,甚至成就经典。
比如导演剪辑版的《死亡幻觉》和《蝴蝶效应》才能让人看懂,又比如加长版的《天国王朝》才洗刷了烂片的污名。
《好戏一出》刚公布的时候,囤儿觉得它很可能是个类似的加长版。
可国庆假期看了之后才发现,爱奇艺这次弄的影剧联动,与好莱坞的加长版并不相同。
如果非要找个类比来帮助理解的话,囤儿觉得《好戏一出》更像是《一出好戏》的一部攻略本。
加长版一般也就只增加十几分钟,或者把删减掉的血腥暴力色情镜头加回来。
《好戏一出》可是6集每集40分钟啊,算总时长的话比院线版的《一出好戏》多出将近一倍。
剧集里不仅有之前没有的镜头,更有之前没有的整段整段的戏。
人物的动机、关系、情感,都因为更加丰富的戏份而更加丰满。
观众看《一出好戏》时所遇到的“谜题”,都可以在《好戏一出》中找到“解答”。
观众可以将两部作品对照着观看,就像我们经常拿着攻略本对照着来实现完美通关一样。
影片中的“希望的火种”、“温暖的港湾”、“玛莎拉蒂的梦想”、“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事先准备的演讲”、“致幻的毒蘑菇”、“北极熊之谜”等细节谜团,都在剧集中以及剧集的官方微博中寻到解答。
观众会发现原来自己对《一出好戏》的理解程度还差得远呐,地图和收集的完成度都不过80%哦。
好多细节之所以没有发觉,是因为自己没有向某个方向或区域去探索。
《好戏一出》指出了方向和区域所在后,观众自然收获更多、更全。
我们总讲大众市场,其实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作为传统意识中的大众流行文化的电影,对比新大众流行文化的网剧已经并不具备绝对优势了。
因此说,一个好的原创IP,采取多维度开发更能充分挖掘其潜力。
电影引发的大多是口耳相传的辐射,而网剧则引发的是发散式辐射。
随着《好戏一出》的热播,三源里菜市场的“好戏鱼摊”活动、假期开工彩票红包活动等互联网互动,都为“好戏IP”带来了新的热度。
不过作为第一次尝试影剧联动模式,囤儿觉得还有些地方后来者可以再大胆试试。
比如缩短一下影剧之间的间隔。
这次咱是意外之喜,下次还不得心心念念啊。
毕竟,习惯了用攻略的玩家,没有攻略直接上手的话总免不了心虚呢。
刷完了六集《好戏一出》之后只想深深感叹一句:对不起,是我误解了黄渤。
这是黄渤第一次当导演,对于他的处女作,我本是持观望态度的,毕竟扑街的导演处女作不在少数。
看到电影的预告片很多人都预定《一出好戏》会是18年年度烂片,没想到低开高走,后期发力,成了今年几部票房爆款之一,不少人都“真香”了一把。
这一次,大家提及黄渤不再仅仅是演员,导演黄渤这个title,确实不服不行。
而《一出好戏》在收割票房之外,还在爱奇艺播出了剧版《好戏一出》。
数据显示在十一期间电影的指数热度创阶段新高,这其间剧版自然功不可没。
剧版在三源里菜市场设置了好戏鱼摊,还在十一假期后发放开工彩票红包。
彩票这个梗让观众纷纷评论“中了就给小兴买私人飞机”,互动挺别致的,一看就用过心思。
剧版《好戏一出》豆瓣评分7.5,这个分数比影版还要高,但其实就这个题材而言,我就不自觉的想往8分以上打。
剧版《好戏一出》比电影来说更细腻,叙事结构会更好,细节更完整。
《好戏一出》的剧本意外的扎实。
看到开头马进在中了六千万彩票后被浪打到了一个孤岛上之后,我就给剧本定了风格——大概是个综艺风的大网剧,没想到黄渤憋了个大招。
虽然黄渤平时看着对谁都笑嘻嘻的,对电影的态度却是苛刻严谨的。
剧本研磨八年,没有磨去耐性,倒是磨出了手艺人的那种细致感,也磨出了深度。
从剧情来说,故事的涉猎范围广,切口很大,可以解读的角度很多,但黄渤把控的游刃有余。
在荒岛求生的过程中,人类文明演变的进程慢慢彰显了出来。
从原始社会到资本积累,又从资本积累到信仰的乌托邦,情节设定极具戏剧张力。
《好戏一出》的人设得夸一夸,每一个配角都让人印象深刻。
群像戏优秀,黄渤饰演的马进又在其中穿针引线勾连起整个事件,当文明不复存在,人性再无粉饰。
用武力统治的小王也有低头的时候,呆蠢忠诚的小兴也有趋利避害的时候。
在剧里每个角色都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性化特质,没有绝对的坏,也不存在绝对的好,因为人心瞬息万变。
几个主角对应着马进的多处内心侧面,舒淇饰演的姗姗是马进心头的朱砂痣,于和伟饰演的张总代表的是马进对权势的向往,而张艺兴饰演的弟弟则是马进内心的阴暗面。
如果说寓意是一部剧的脊梁骨,那么《好戏一出》的脊梁骨挺得很直。
剧里反复出现的蜥蜴、北极熊、鱼、鲸都各有所指,正像黄渤说:“蜥蜴就是观众的卧底,潜伏到观众里。
他就是一个旁观者,跟在影厅里的观众是一样,或者说他就是一个上帝视角,在旁边冷静的看着一出出好戏上演。
”又像那艘翻掉的大船,代表着一个颠倒的新世界。
《好戏一出》是有大格局的野心之作,可能很多人的人生都只能像马进那样做一个配角,但马进不也获得了幸福吗?
所以如果你没有看剧版《好戏一出》,有什么资格说读懂了黄渤?
文/桃妖不是妖《一出好戏》豆瓣评分7.2。
《好戏一出》豆瓣评分7.5。
都是高分佳作。
《一出好戏》和《好戏一出》,什么关系?
是直接刷剧,还是先补电影?
我的感受是,电影版《一出好戏》是精华,一部荒诞的人类进化史,隐喻颇多,留白更多。
而剧版《好戏一出》是送给细节攻、考据派深度解读电影的福利。
先从电影来过,再抽出充足的时间,一口气刷完剧版,扩充细节,那感觉,真爽!
处女座导演黄渤的处女作,真可谓是精工细作,精细打磨,表达欲深邃、热切而浓烈,一部电影大约不过瘾。
毕竟,电影需要控制时长(考虑影院排片、场次等商业因素),还有其他因素的考量,限制颇多。
大荧幕上“春光乍泄”,随后又将原班人马、原来的故事精心排兵布局,把它还原成最初的样子,孙红雷的戏份加上了,山争哥哥的“剁嘴”桥段露出了,完整而流畅的叙事节奏,《好戏一出》堪称完美!
“影剧联动”当属首创,影版先行,IP口碑大热;随后剧版上线,成功的带动了电影的热度。
仅十一期间,电影的热度也再度被成功带动,各指数获得超高热度同时,在全网平台也重新收获大量曝光及关注度。
这一次,所有的人性的表达,都不再受制于篇幅与时长,每个小人物的嘴脸都变得丰满起来,情绪的流转、细节的隐喻、人性的剖析更是渐次打开,逻辑清晰明了,流畅而自然。
一曲荒诞的孤岛求生,演变成了群魔乱舞的狂想曲,人性善恶和天道轮回,就像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环,模糊了善与恶的界限。
而许多在电影里一带而过的细节,都可循着蛛丝马迹在《好戏一出》里找到答案。
比如,导游兼司机,小王。
底层的小人物没见过如何勾心斗角,从来都是朴实而善良的。
而他们一旦得到权利,就开始暴躁膨胀。
可在“人类的进化”之中,权利几度交替,他也学会了油腔滑调,在当权者面前,装傻,就是明哲保身了。
最精彩的那段,莫过于黄渤良心发现,告诉大家有大船。
大家不信,马进问马小兴,小兴说没有。
于是他找王宝强作证,王宝强想都没想就说,没有没有,你做梦吧你……仔细看,老实人小王装起傻来,特别真诚,或许是被电怕了。
但随后,马进独自在海边发呆,王宝强自己跑过来,对着他撒尿使坏。
这恐怕是赤裸裸的报复吧!
细思极恐,人性的层次,太难捉摸了!
还有,舒淇饰演的姗姗。
是个有故事的女同学啊虽然最后黄渤抱得美人归,一片孤岛上,其他人都走了,只有姗姗留下来。
马进和姗姗,好似神仙眷侣一般的美好。
但,美好的背后,却也藏着不为人知的明争暗斗。
张总、姗姗和马进,男人的占有欲交织着女人的虚荣心。
在故事里,唯有孤独的世界里,那一点纯真的爱情最打动人。
可故事之外呢,物欲纵流的都市生活里,姗姗未必就看得见马进的可爱,也未必看得清自己的真心。
好戏一出。
一出好戏。
太多的隐喻和细节,给人剖开层层叠叠的人心变故。
人与猴子最大的不同,便是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善恶与悲欢,宛转蛾眉,又尽在一念之间。
电视剧解释了电影中奇奇怪怪的片段,喜欢我渤哥!拍一次赚两次钱!
电影加长版,配角人物并没有过多丰富,只是在电影版上丰富了一些不是很关键的细节
不是叫一出好戏吗
电影完整版 黄渤真的是看重这个片子啊
电影版➕没用的素材,剪成了加长版网剧。这也太会挣钱了吧?!时间更长,但是明明素材是一样的,片子的电影感明显减弱了,真神奇。
补标
一般般,看完没感觉
把导演剪辑版做成迷你剧并非一出好戏的专利,甚至都不是中国人的发明,当初从海底处击的导剪版就以剧集的形式在电视上播出过。好戏一出这部剧相比一出好戏,叙事顺序做了些许调整,增添了大量配角戏份和支线剧情,情绪的渲染也更丰富,尤其增补了不少铺垫与伏笔情节,电影版中一些语焉不详和突兀生硬的地方都基本上有据可循了,甚至我们能发现一些本来是几件事的情节被合并成了一件事,无怪乎会觉得电影版有些跳跃。
其实该有的电影都有了。
哈哈。花絮不错,故事说明
素材太多怎么办?叮灵灵~新思路:剪个网剧吧。
一点儿不能浪费
烧脑
有些情节完整了不少 人物丰满了很多 但是四个小时有些东西确实也没必要 太长 不过可以更好的理解黄渤的用心了
黄老板真是一个有心机的人啊!拍电影之初就想到这个赚钱的方式了吧!高明啊~
影版更佳
是不是所有的电影把未剪辑版放出来就能成一部网剧,真是好一出戏
比电影版多了更多细节,电影版各个桥段也来的更加自然和让人理解,总的来说黄渤是个可期待的导演
电视版真的很无聊
恶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