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五年看第二部,更“俗”了,凡夫俗子的俗…这一家六口的日子,国中和现在的穿插叙事…就跟我们普通人的日子一样,有争吵,有感动。
陈家明被求婚,男朋友想带他去英国,但他算了一下跟父母家人相处的时间只剩下352天,不到一年。
三十几岁,还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直到遇到咋咋呼呼的小杜,让他最终敢于说出和建佑分手。
陈嘉玲经历国中第一次来月经时姨妈巾掉了不敢捡的尴尬,到四十岁查出AMH下降有卵巢早衰到突然怀孕自然生产。
李月英阿嫲和妈妈都说,女人一辈子都是这么痛过来的,生孩子的痛是最痛的。
陈晋文做手术的时候对陈妈说,年轻时候没让你过什么好日子,如果他先走,再找一个。
也会头脑发热和学妹跳舞,还借三十万给她打给没见过面的男朋友,被警察制止。
在台风屋里抱住妈妈的陈嘉玲和国中妈妈不停教她防狼术不以为然真正遇到又吓得不行回家被妈妈抱住的画面重叠。
当导游第一天遇到的外国博士,说嘉玲让他想起女儿。
嘉玲替他掩饰尿裤子的尴尬,离别时,他终于说,不是讨厌而是想念。
最后还把自己女儿和孙子带到台南旅游,让两个聒噪的女人见面。
外公陈义生,祖祖辈辈接手药店,到退休的时候总是担心,朋友一句话点破,你是怕他不够好还是比你好。
虽然导游老板对陈嘉玲说,不婚不生,是你目前人生最大的优势。
但真的经历怀孕生产,蔡永森当父亲,自觉辞掉教练工作回去卖房子赚钱,还把陈嘉玲的房子买下来,在生孩子的时候求婚,把洪育萱从家暴有钱男中拯救过来,让她找工作,哭了出来,提醒她不再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一家人忙乎起来的样子,又让她觉得安心。
2021.10在看 【俗女养成记2⃣️】关于家庭,一个严厉到把自己的理想加在女儿身上的妈妈,一个温柔到半夜给经期的女儿煮汤喝的爸爸,这仿佛是固定搭配。
尽管很多片段不尽相同,但温暖与压迫共存的家庭氛围似曾相识,我爸爸也曾在初潮时为我煮中药,妈妈坚持要我考上省重点的高中211的大学魔都的研究生,而我也如二十岁的陈嘉玲一般去到离家远远的城市,独自经历这平凡的一生。
但刻板的妈妈即使远隔千里也总以你为圆心绕来转去,操心你的一切尽管你总不会接受,就像嘉玲妈妈一边嫌弃女儿的鬼屋,一边花钱请大师来看风水、买沙发;平和的爸爸只会不定时给你打电话问问近况,永远是“少吃外卖、多喝热水、早睡早起”,偶尔悄悄告诉你五十岁前想去看一次拉萨雪山,听一场许巍的演唱会,就像嘉玲爸爸偷跑出医院和嘉玲一起坐在屋顶上,告诉女儿流光容易把人抛,以及刺青真的好痛“老当益壮”四个字只刺了一个半。
越来越少的见面,越来越多的思念,也许这就是中国式家庭。
关于女性,洪育萱撩起裙子给女交警看家暴留下的淤青,女交警立刻让她赶紧走立刻离开丈夫;三个人在车上听着歌超开心的摇头晃脑离开警局和男人,镜头缓缓推远,山河近在眼前;陈嘉玲抱着孕肚去追要再次委屈自己的洪育萱;她们面对困苦时各有各的方法,洪育萱总是自我保护的第三人称,陈嘉玲转过身后还要捂住嘴、一双不让自己哭出声的红眼睛,玉琴关于成长,谁不曾从什么都不怕的女孩变成什么都想要的女士,就像十四岁的陈嘉玲一脸肆意的说“i dont care”,四十一岁的陈嘉玲却因为担心留不住青春而去打玻尿酸;谁不曾从莽撞孤勇的少女变成瞻前顾后的女士,在霓虹彻夜不眠的城市关于爱情,或者是互相瞒不住的分享欲、只在你面前出糗、同床共枕的安心,也或者是高架桥下你泪流满面却坚定的喊出要分手,希望我们都会有机会对爱的人低下头,屈着膝,说出那句:“我不相信婚姻,但我相信你。
”(座谈会让我对陈嘉明失望,心疼他前男友从满脸笑容到泪光闪烁,并讨厌那个烦人大眼仔得逞的笑容!
)
这一天很平常,就像过去的每个平常的日子一样。
阿嫲在厨房炒着菜,阿公在抱怨把裤子洗得褪色了,儿子打翻了冰箱里的绿豆汤,小孩子在吵闹,儿媳妇过来说,“番茄炒蛋怎么这么干啊,我们要吃黏糊糊的那种”,顺手接过了铲子。
阿嫲恍惚着,“我要出去一下。
”她出了家门,坐上公交车,胳膊趴在前面的椅子上。
风从车窗外涌进来,斑驳的阳光从树缝里洒下来。
她到了一处院子,仔细地擦好地板,端了盘奶油蛋糕,在走廊前坐下,满足地吃一口奶油。
院子里有一棵大树,树杈上挂了一串风铃,微风吹过,风铃叮叮当当地响起来,不知名的花儿开着,狗子安静地吃着食,树荫铺满了地。
阿嫲过生日了,全家人都很高兴,阿嫲许了三个愿望。
切蛋糕的时候阿公说,"你阿嫲不喜欢吃奶油,把奶油拨给我"。
“我喜欢吃奶油啊,”阿嫲心里想着。
“阿嫲,你许的第三个愿望是什么?
”小孩子叽叽喳喳地问。
“哎呀,这个不能问的啦!
” “我要搬出去”,阿嫲平静地说,就像一个闷雷投到了湖里。
她要搬出去住,决绝地,儿子儿媳恳请她不要搬,晚辈们答应她会听话不惹她生气,丈夫认为她无理取闹。
阿嫲还是搬出去了,她听到街坊说的闲话,哈哈大笑。
她回去了一次,让孙女教她写自己的名字。
孙女写完,她疑惑道,“不对啊,阿嫲的名字有四个字,你怎么只写了三个?
”孙女恍然大悟,在前面又加了个“陈”字。
“还是李月英好听啊”,小孩嘟囔着。
阿嫲认真地握着笔,写下歪歪扭扭的一横,手背上的青筋因为用力凸显出来。
小女孩望着阿嫲投入的模样,小心地问,“阿嫲,你一个人搬出去住,你快乐吗?
” 阿嫲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
阿公来找阿嫲,两个人坐在廊前吃饭,只有一菜一汤。
阿公说,“你怎么吃这么简单,家里还有鱼有肉呢。
”“这样就够了啊,我练了好久才学会煮一人份。
”阿公尝了一口番茄炒鸡蛋,酸到皱眉头。
阿嫲哈哈大笑,“这才是我从小吃到大的番茄炒蛋”。
阿嫲盛了梅子酒来喝。
阿公说,“我已经不记得有孩子以前,我们两个人是怎么过的了。
”“我也不记得了。
”阿公问自己有没有做过对不起阿嫲的事情,阿嫲说,你对我很好。
阿公小心地问,那你以后还会回家吗。
阿嫲感到很奇怪,不然呢,不然回哪里呢,结婚之后,我哪里还有第二个家呢。
阿公大笑起来。
阿嫲想做李月英,哪怕一天也好。
做了几天短暂的李月英,最后还是做回了陈李月英。
我想,阿嫲已经没有遗憾了吧。
台剧这两年终于脱离了偶像剧的桎梏,但其实仔细看的话,对于家庭戏份的描写以及各种笑点的插入都是承袭以前台剧的模式的。
细想想,是不是命中注定我爱你、微笑pasta里面的父母兄弟都很有爱且戏精呢。
《命中注定我爱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二姐钟欣凌的本色演技
《微笑pasta》里面天真可爱 陪着女儿一起做梦的一家人有人说俗女养成记是中国版的1988,大概人类能够有共情的能力和时刻就是讲述关乎爱的故事吧。
只是从第一季的时候就不太懂,明明现在很多影视剧都喜欢用方言表达也可以照常上映,而闽南话这样一种同样有魅力的语言要被转译成台普,刻意地矫揉造作真的观感不佳(此处同样联想到之前在影院看邱泽的《当男人恋爱时》同样破坏气氛的配音) 台剧的色调、风格一直秉承着小清新的画风,所以哪怕时隔20年依然看到了当年《薰衣草》里梁以薰花房的装饰风格在这部剧中陈嘉玲的房间展现的淋漓尽致,实在是爱了爱了dddd!
何况剧中饰演陈嘉玲爷爷的演员曾经也是《薰衣草》里面季晴川的经纪人,表演风格跨度之大,只能说演技太精湛了。
《薰衣草》比较搞怪的Peter经纪
《俗女》里面和蔼可亲的爷爷(第一季里面有对爷爷遭到zz迫害的描摹 建议看未删减版) 惊喜的是在第一集里看到了旺福乐队的梦幻联动,同样俏皮的他们在这部剧里一点都不会违和,甚至当他们作为背景陪衬弟弟被求婚时,配着“爱一兆年”的歌词,更让人甜到心悸哈哈!
剧本其实不复杂,但是拍摄的时候不断回溯小时候和长大的方式丰富了整个叙事,而且很多你以为若隐若现的小细节其实都有大作用,真的太厉害了!
因为朋友疯狂吐槽第六集于是在这个节点记录一下。
目前的感觉就是,第一部像是一个漂亮的梦——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家庭,还可以过这样的生活。
第二部就是告诉你,都是假的,男人都是一样的,女人的处境都是一样的,大家最终逃不开同样的人生难题,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停在第一部的结局,是「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生活」式的结局,而第二部演出了那些生活和你我的生活,都是一地鸡毛。
//第七集,我讨厌陈嘉玲的那句「离婚是公平交易」,受害者就是受害者,走出来不是停止扮演,是勇敢。
//第八集第九集直接想打一星。
但我决定坚持到第十集。
//第九集的感受就是,明明每个人都是可以有很多种选择很多条路,然而最终大家都还是选择了最烂俗的那一条,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对于我的失望,朋友问我之前没看过剧透结局吗。
我虽然知道结局,但它走向结局的这个方式,太难受了。
//看完了。
整部剧就是一口巧克力一口屎。
我对这部剧是有期待的 ,我预期的是,就算没有办法解决女性的困境,至少给她们一些勇气,但结果这部剧告诉观众的是,大家都在面临这种困境哦,所以你忍忍就算了,女人嘛,不过就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啦,认命啦。
甚至在前半段的人物的性格人物的行为,我都可以接受,期待后面有转折,但结果只有透露出的对这种行为的默许和纵容。
//想想还是恶心。
第二部就是一部《俗男养成记》,阿公、爸爸、陈嘉明还有蔡永森,男人们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男人们都自由了,男人们踩在女人上面,都自由了。
//难以想象都看完几天了,我又回来追评了。
看了一些好评,大概明白这部剧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分了——跪久了的人看到原本站着的人和她们一样跪下了,得到了认同感与慰藉,更加心安理得,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陈嘉玲有独立的人格又怎样?
陈嘉玲有选择有怎样?
这么多选择,她最后不还是选了和天下所有女人一样的一条路吗?
她们选对了啊,她们的高分是是在欢庆啊。
本来是在小组看到相关的讨论,感觉回复不过来,决定写个长评。
有一些观众确实过于敏感了,又不愿意去思考,看到“生小孩”就直呼“下头”,其实真的大可不必。
完整的歌词是:“别人的小孩 不用你来带 关掉电视快去生小孩”。
再结合场景的转换,镜头推远,乐队主唱跟幕后的工作人员一一打招呼,实际的意思是“电视已经结束啦,别人的故事很温暖,但是别忘了,你也有自己爱的家人,不要入戏太深,也去过好自己的生活吧”。
真的真的真的很不舍得和陈嘉玲说再见。
上大三的时候看《俗女养成记》第一部,每天中午从学校食堂打饭回宿舍,每天都只允许自己看一集,不舍得看完。
今年已经毕业,考研失利准备二战,每天在寄宿机构的“小笼子”里学习,非常压抑。
中午午休后本来要继续整理错题的,这些天来一直混混沌沌,心跳加速又难受,果断跑去看最后一集。
坐在自习室的座位上,哭到不行,也笑到不行,这时候仿佛才感受到窗外的风。
很早之前,我一直想成为的人物是小女侠余周周。
现在,我觉得陈嘉玲是我心目中最cool的人。
看完最后一集,才发现其实我们大部分人是陈嘉明,“我不是一个懂得为自己挺身而出的人”,当佑仔告诉嘉明勇敢一些的时刻,弹幕里飘过“勇敢会痛”。
第二部给人的便是这种“拉扯”的感觉。
还喜欢阿嬷,阿嬷才是最后找到自我,找寻自由的一个人。
非常感谢和喜欢谢盈萱的演绎,把她最后的话贴在这里:「人生要繼續,這個電視中的陳嘉玲活在螢幕裡,還有各種陳嘉玲的可能,需要我們自己創造。
三十,四十,五十,六十,沒有一刻是簡單的,想成為閃閃發光的大人,生理上的年歲增長卻常常無法同步升級心理上未狠狠長大的部份,那些成人被要求不能犯錯的規則,混雜人生多少殘酷和困難的時刻,得要比少年時期的你我更加勇敢,才能去跌倒再灰頭土臉的站起來。
」最后,勇敢且真诚,说给自己听。
我们不都碰巧地活着吗?
第十贴:闪闪发亮的大人最后一集,真的被陈嘉明这段剖白感动到。
从第一季看到现在,嘉明终于勇敢地表达了自己,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不再是那个"活到三十岁却仍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陈嘉明。
"高中的时候啊,我认识了一个大哥哥,他很照顾然。
"我,然后.…...以我们就在一起了,很.…..顺其自"对啊,后来那个大哥哥也很顺其自然地跟你求婚啦。
""可是我没有答应啊,我没有说我愿意这三个字,但大家都以为我说了,很奇怪吧..后来我认识了一个男生,他很烦,他很讨厌,他很吵,他吃东西很大声,讲话也很大声,又常常莫名其妙出现在我面前,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他很好笑。
但我有刻意要跟他保持距离了,可是我...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只要他出现在我面前,我的脑袋就会打结,我身体就会不受控制,我不知道为什么就好像有一个东西一直把我往前推,一直要我改变。
但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有一个这么想要的东西 但是我不可以要
前言:我翻了好多好多剧评为什么剧评都要配那么多的图片严重剧透真的,剧评能写写自己的评价吗?
搞得像图文解说一样正文:如果大家从第一季跟过来,会从熟悉,到不解,再到惊吓啊?
导演是不是想烂尾了,拍这些还是”俗女“吗?
嘉玲不是独行独断吗?
怎么会开始妥协了陈家一家不是很和谐吗?
怎么闹了个不愉快,甚至敏感题材都出来了如果这剧是流水剧,大家就可以恭维一下,坐下吃席了,吃完拍拍屁股回家吐槽一下今天的鱼蒸得不咋的,最大不了的,坐孩子那桌呗。
可这剧它不是,这剧绝对比大多数生活剧都要真实,真TMD真实(语气需要,不加点英文不够突出)明明嘉玲是个事业女,却忍受不了上司,忍受不了婆婆的包揽一切。
这像不像你的日子明明嘉玲是掌中明珠,但好像第一次回家的时候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气都不敢喘。
像不像你年龄够了被逼婚明明嘉玲是个独行独断的女性,但是越看越妥协,像不像你低头和亲戚交代工作的样子明明蔡永森真的很爱嘉玲,但是总感觉他们俩九唔搭八(不像一对),像不像你现在的爱情那样,啥都可以凑合却又啥都不对。
明明陈家一家人,啥都不缺了,却过得没什么盼头,女孩40不结婚,男孩活成了别人家的女孩。
想想是不是和你的生活一样,安稳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可爱的孩子,但是老公时不时给你来点绿,老婆买包包鞋子不看价格嘉玲是个事业女,但是想想,回到家乡,买个房子,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不够”事业“吗?
那还是鬼屋哦。
永森是很爱嘉玲,但是永森给不了女人安全感,女人要的是---你的世界只有我。
而男人要的---我的世界有你就好。
看似陈家很和谐,但是他们都没有为自己活过,陈爸一辈子都在家里,甚至连最爱的吉他都丢下了。
陈妈和大多数的妈妈一样,没有自己的生活,只有家庭这些东西矛盾吗?
矛盾如果陈嘉玲当初早早结婚,她是不是第二个”陈妈“?
如果蔡永森没离婚,他是不是第二个”陈爸“?
之所以这剧好看,就好看在它的”矛盾却合理“。
所有的所有,都来自于”不甘心“。
嘉玲是如此,永森也是,陈爸陈妈也是,甚至,嘉玲弟弟也是拍出了我们很想做,却一辈子也不能做,也不敢做的事。
最后,大家新年快乐!
如果说第一季主要是在讲39岁的陈嘉玲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今天模样的「养成」,第二季的重点则放在了「俗女」上,或者分得再细一些,讲的是「俗」和「女」。
我们不可避免地俗不可耐地想要挽回爱人,在放弃自己可能是最后一次的生育机会、放弃一条生命的时候变得优柔寡断,在两个人中犹豫不决,为了家庭牺牲一部分自我……很多评论觉得这样的结局不可接受,第一季中那么有力量、那么坚持自我的陈嘉玲,怎么能迎来奶粉尿布的全剧终,还是和一个情绪不稳定会砸玻璃的男人。
但我们确实就是这样的俗人啊,会舍不得,会害怕留下遗憾,会忍不住一次一次回过头看。
这样不能满足「偶像剧」或是「独立女性」想象的人生,不就是我们每个人真实的不完美的人生吗。
至于「女」,第二季也比第一季要着了更多笔墨。
李月英,吴秀琴,陈嘉玲,洪育萱,她们个性不同,喜好不同,但因为同为女性,在家族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相同阵线。
出轨,欺骗,家暴,把女性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片中的爸爸和爷爷都已经算得上是东亚家庭中难得的男性,但妈妈和奶奶依然会回答小嘉玲「当女人真的没一样是好的」。
所谓「天生的劣势」,所谓「社会性结构性的压迫」,大概就在爷爷听到奶奶说「结婚之后我哪还有第二个家」之后爆发的那阵笑声里。
那个场景其实很浪漫,终于找回了一些自我的奶奶和相濡以沫几十年的爱人坐在庭院旁聊着此刻和往昔,但那阵大笑又瞬间把我拉回真实的人生,拉回这个还有很多「招娣」「若男」存在的世界。
anyway很久没有这种看了一部剧仿佛多了一群遥远的朋友的感觉了,希望平行宇宙里的这一大家子人都能平安幸福,希望我们都能全凭自己的内心,去做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
当你可以在一部华语剧看到妈妈和女儿斗法,是那么熟悉;但是看到男男在父母面前深情表白,这太陌生了。原本以为第二季就这样的时候,到了第六集又不行了,女人这一生的悲剧故事啊,不用控诉的你就懂的,我妈妈也是这样度过这一生的吧。
爸爸崩了……
陈嘉玲的新家简直是我梦想的小屋
育萱不想剧终,育萱不舍得剧终。
在说中文的现代剧里,能看到鲜活的“家”的情感有多难得,幸福与不幸福的人都能寻找到些许归属感
选择为人母、不打无痛分娩、进入婚姻、直面配偶出轨等等磨难,均是女性人生中的关键节点,但剧中都作傻白甜处理,这才是对女性观众最大的不尊重。第六集后烂得透顶,剧组自满得惊人。三星只给剧中每个闪闪发亮的女性角色。
非常差的观剧体验,治愈变致郁。诚然一些情节还是写出了女性的某些困境,但后半段完全崩塌,人物行为逻辑混乱,故事为抓马而抓马,最后为圆满而圆满。女主的转变非常突兀,听心跳留孩子的桥段,彰显出编剧的无力。也许她们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吧。还要为某些男性的恶臭行为洗白,简直恶心至极。
陈嘉玲,因为你的存在40+也没什么好怕了。
“你是十二月九号下午两点五十八分生的,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因为我生你生了快两天......上国中很了不起,因为你妈妈只有国小毕业....”第一集太好哭了呜呜呜😭
不喜欢结尾陈嘉玲的妥协
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俗女2的全部十集,不想过多的褒奖这部台剧,因为我可以写一篇上千字的文章说它的好,我只是特别希望它还能有下一部,或者像我爱我家一样拍很多很多集,但终归有剧终的那一刻。嬉笑怒骂的生活也一样,重要的是我们曾经哭过笑过,就够了。
角色被创作者观点和意图带着走以后,就成了彻彻底底的灾难。
2是真的不够好看,颇有狗尾续貂之感
“当女人真的没有一点好的?”“没有。” 我完全可以理解陈嘉玲最后要求复合,甚至包括她生小孩,因为这才是“俗女”啊,被世俗的爱包围着长大,有世俗感情的牵绊,基于此作出这样的抉择,难道不是非常合理吗?BTW,最后一集开局就暴击,育萱终于哭了啊😭我爱你,洪育萱。
第一季虽然她失恋丢掉工作事事不如意事事不顺心,但她就是魅力四射,但她就会给我一种“老娘可以”的感觉。但这一季的陈嘉玲,让我觉得她随时会被生活击垮
剧作结构有很多想法(以同一情境打通时空共感),但执行总是没法到位,只有框架搭的好,内容填充做的极差,这么多的议题其实也都是很好的探讨方向,但很多线如同撒出去的鹰收不回来,全都混揉在一起,没有逻辑纹理,没有铺陈转折细节,且都是浅尝辄止,进三步退两步(三代女人的独立尝试全部以回到男人身边为“圆满”结果???),一直在试图用轻松幽默的语调来化解冲突矛盾,但完全没有能支撑“举重若轻”的坚固内核,纯属避重就轻的浮皮潦草,编剧能力太差了,看得人着急——“你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好在还有女人之间的相互懂得,但也只有女人之间的戏算是好看(最爱洪育萱),男人一进来基本都歇菜。5/10. [2023-03-14]
相比于第一部感觉续作的在编剧上有点匆促,很多铺垫的剧情显得落入俗套和生硬,比如给爸爸陈晋文编排遇见青梅竹马的对象的这一段甚至还有一段两人逃单剧情让我实在觉得过于幼稚,即便是年轻人也不会这么干吧让人哭笑不得。类似的剧情其实还有很多。由于第二部整个看的周期比较长,可能是忘记了我已经记不得有什么让我特别印象深刻的剧情了。天心表演的洪育轩让我觉得蛮有意思,虽然人物有点悬浮远离我的生活,但是表演能一会悲剧一会喜剧还是挺让人印象深刻的。
第二部太难看了
是我以前太驴了还是第二季水平大跌??难看得让我想哭。 @2021-09-10 21:07:05
以生孩子作结说实话是很让人费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