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觉得电影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天方夜谭。
总是说没有勇气放弃一切去追求这种平静的生活,总是说事实上在我们的国家里就是有着这样的工作也不热爱,不快乐。
当然我也没有买下过动物园,我只是拥有一份动物园的工作。
说到底这就是一份工作,和别的工作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我们有够生活所需的薪水,工作的地点也不是世外桃源,下班了照样可以去约朋友逛街看电影。
只是这是一份关乎生命的工作,需要我们更多的责任心和牵挂。
我的工作也包括铲粪。
真的,熊粪。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熊,它们是我养过的味道最大的家伙。
但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委屈的事情。
也有人觉得我在这里工作是屈才是现实所迫,可是,在动物园工作是我从小的梦想,而这梦想,这么多年,我努力了很多,真的一直都很想实现。
我热爱这份工作,因为我真的很爱动物。
无论多早,想着能看到它们是我起床的动力。
我竭尽所能的照顾它们,保护它们。
闲暇时可以跟它们玩儿,记不清有多少经过的游客曾对我说,“You have a great job!”而我每次都笑着回答,“I know."讲一件同事告诉我的事情。
我们这儿有和小虎亲密接触的项目,其实我一直并不太热心这个,因为总觉得人多的话小动物太累了。
有一天有个五十多岁的妈妈带着二十来岁的儿子来,交了钱就进去,儿子一直跟小虎玩不出来,好在当时没有别的游客。
但超出规定的时间太多了,我同事提醒他们可以结束出来了,结果那妈妈转头又投了一次钱,继续玩,我同事也挺无语的。
后来玩了好久,才恋恋不舍得出来,妈妈又往钱箱里投了100元。
同事拦她,她说,”没事儿,我儿子长这么大,头一回肯跟我出来玩,今天我高兴!
“原来儿子有自闭症之类的疾病,这次来动物园玩儿,是他第一次这么开心。
有快乐有感动,当然也有难过的时候。
不得已送走临终的动物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马特戴蒙在电影里说完再见就可以走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守在旁边,抱在怀里,眼睁睁的看着曾经辛辛苦苦照料大的动物断气。
这种无力感我很长时间都无法摆脱。
但总有新的生命诞生,生生不息。
我现在过的,并不完全是我想要的生活,but it's close. 更棒的是,我知道我在实现它的路上。
有让自己快乐的梦想,尽力去实现它,并不可怕。
你梦想的,大多是有人在做的,既然别人都在实现了,你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20秒的勇气而已。
另外,斑马真的是最让人头疼的疯子啊XDDD
Benjamin,半年前经历了失去挚爱的妻子。
陪他一同承受这段痛苦的还有青春期的儿子,坚强可爱的女儿。
看着他从不敢进与妻子初次见面的小酒馆,无法看妻子过去的照片,到后来慢慢释然,选择让过去过去,乐观地开始新的生活。
这个过程让我感动不已。
电影的一个亮点是那个又乖又懂事的女儿。
她在妈妈离开后,没有迷失在痛苦里,而是像小主人一样开导自己的爸爸。
俨然带来了榜样的力量。
在爸爸和哥哥拼命掩饰内心的无助的时候,她就像一种美好的希望,快乐,透明,充满了爱。
里面Benjamin两次看照片的片段,准确地戳中了我的泪点。
第一次看的时候,他只看了妻子的第一张照片,就怎么也点不下去了。
他实在是无力承受那种回忆的甜蜜。
曾经深爱的人却无法再出现。
他再也不能看见她在你身边熟睡的脸,再也不能跟她一起带着孩子们玩耍,再也不能像看着一副美丽的油画一样看着她。
最难以承受的可能就是幸福曾那么真切地存在我们的生命当中,而如今,你却真实地发觉你已不再拥有这份幸福了。
他很痛苦,因为无论他去哪里,他的生活里都充满了妻子的影子和气味。
他绝望得无法自拔。
就像那只年迈的老虎一样,它带着伤病,熬着每一天,痛苦不堪。
安乐死对它来说才是一种解脱,而不是苦苦煎熬在一种无望中。
如果一种感情的存在让人充满了生活的无助和绝望,那就让它逝去吧。
回忆是鲜活的,永恒的。
你总可以从回忆里找回你们的幸福。
而人始终还是要把生活继续,所以放开吧,为了身边还爱着你,需要你的人们。
萌点满满的片子,Benjamin问女儿Rosie,Am I doing any thing right?小姑娘一本正经的回答You are handsomer than others. 邻居的party把Rosie吵醒时,她无奈的说Their happy is too loud.同时这片子还能治疗拖延症,you only have to be courageous for 20 seconds.忍住了20秒的尴尬,一旦开始,就已经完成了最困难的部分。
很多事情没有那么多原因,就只是简单的why not。
这居然还是改编自真实的事件,真想去这个位于英格兰西南端Plymouth的Dartmoor Zoo。
看看真实中的老爸和他的两个孩子。
观影前: 这是一部看完会感觉开心和温暖的电影。
因为它是根据真实故事、也即男主角的回忆录改编的,也就是说,这个“梦境”是真实的,所以更鼓舞人心。
男主角本杰明·密是个热衷于冒险的作家,为了写稿他可以去最危险的地方,采访最危险的人。
这里有个小细节,连最危险的人也爱看《玩具总动员》,这就是说人的内心都有孩童的一面——也是世人喜欢动物园的一个原因。
本杰明深爱的妻子去世,这改变了一切。
十四岁的儿子迪伦叛逆,闹事,又有重口味的绘画天才,父亲做得好,就能挽救一个小艺术家。
小女儿虽乖巧懂事,但在七岁的年纪,她就像一朵脆弱的小花。
我们会看到本杰明如何受女人欢迎,他又是如何拒绝任何女人,直到买下动物园之后,他才一步步完成心灵的治愈。
本杰明和迪伦的父子关系非常微妙,也是本片的情感重头戏。
你们可以看到电影开始那些矛盾和问题,如何在一家三口管理动物园的过程中化解。
面对忘不掉的过去,我们该如何带着记忆重新开始新生活呢?
电影里不仅有演技很高的小孩,还有只演技很高的猴子,你们可以注意它的动作。
本杰明对动物的态度变化也很有意思。
观影后: 开动物园不知道是多少人的儿时梦想。
这是真实的冒险,买下动物园,完全符合本杰明的个性,而他妻子也非常理解、包容和支持自己的丈夫,知道他会把全部积蓄投资在冒险的事业上,于是准备了应急款留给他度过难关。
由此,我们也能明白,本杰明为何对她恋恋不忘,这样深沉、成熟的爱,很难再来一次。
但人总要找到一种既战胜伤痛又留住美好回忆的方式。
老虎斯巴老迈病重,本杰明必须下达安乐死命令,这让他再次回到妻子死前的状态,这种命运轮回反倒帮助他找到面对往昔的力量。
其实,对于掌管众多动物生命的动物园主人来说,这只是个头。
这家动物园的现实原型Dartmoor Zoological Park,也曾濒临破产,但这部电影的成功也为动物园带来一定收入,而且游客惊奇地发现,它的真实状态,与电影里一样。
目前,这家动物园有投资有合作,运作良好。
对本杰明来说,“20秒的勇气”带来的冒险,需要他用一辈子的责任感去实践。
这对我们也是启发。
迪伦跟本杰明互相深爱对方,也希望对方爱自己,但总是不好好沟通,同时也害怕失望和伤害,在一次次争吵之后,彼此终于能看到彼此的核心需求,从而找到相处之道。
爱要说出口,也要行动起来。
本杰明把儿子画的老虎斯巴(此时迪伦的画作开始变得温暖了,这也是他内心变化的征兆)用作动物园标志,儿子非常感动。
彼此尊重,也是爱的方式。
这是个关于爱的故事。
我们如何爱家人,如何爱动物,如何爱朋友,如何爱未来的爱人,这部电影,给我们上了一堂好课。
还有梦想。
你对想干的事说句“why not?
”接着,你可能要花几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精力去完成这个“why not?
“另外,当你实践梦想的时候,虽然很艰难,但可能老天会帮你,可能其他人会帮你,还可能有很多人需要你的梦想去帮助他们,他们殷切等待的目光也会帮到你,比如动物园开张那天,排队进门的游客们。
这是我们在追求梦想之初要记得的。
---我的公众号:树屋钓月亮
我的爸爸,年过五十,在事业机构做了很多年的领导 ,但是心里只有一个梦想:退休了,开个小饭店,架个小炒锅,炒菜给天南海北的人吃。
这是他的circus plan .我和妈妈一直以为,他会在城市的某个角落租个小门脸,开个小炒店。
谁也没想到,他会毅然带着我和妈妈回到老家,自己画图纸,建了个三四百平米的餐馆,每天迎来送往,卖着餐馆旁边清江河里的鱼。
为了爸爸的梦想,妈妈和我都有牺牲。
妈妈不得不抛弃城里的生活,不能下了班后去广场跳舞,不能经常和老友聚会。
打牌做SPA的手现在更多地是端盘子,按计算器,数钱,找钱。
我呢,原本可以赖在爸爸之前创业的基础上睡大觉,做个大小姐。
现在也不得不离开家乡,出去工作,个中人情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我和妈妈不是没有怪过爸爸,明里暗里都有过。
我们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到了这个年纪还这么辛苦创业,为了这个事业,他差点把命搭进去。
今天看完这部电影,我似乎能够理解父亲。
他的心里有团火,生命对他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冒险。
而我们所需要的是20 seconds of courage.有些困难咬咬牙,多那么一点点勇气,挺过去就是晴天。
电影里的主角已经迎来了他的晴天,而我和我的父母还在谷底拼命地奋斗。
我的希望是未来也能像电影里面所说的一样,走出低谷,迎来属于自己的晴天。
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然失去眼前的幸福这时如果你因为难过,花了大量时间一直回头看那些失去的幸福,一直想着怎么办,我再也不幸福了当你不再看着前方前进人类是一种不进则退的生物你就会开始退步,退到最后你会开始发现你连控制眼前还存在的幸福的实力都没有然后你会变得更难过,变得更废,实力更弱,失去更多进入一种负循环所以或许你能像男主角这样就算内心有再多负面的想法依然硬着头皮往前走想着如何先让眼前的事被做好你就会在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持续进步就会获得更强大的实力逐渐拥有一颗更坚毅的心有一天那你就会忽然发现你的心可以平静的面对以前那段逝去的幸福了而且因为你的实力更坚强你一定也会找到更新的幸福这就是一种正循环哪天你回顾自己的过去会发现原来这一路上你经过了很多不同的幸福你就会觉得不枉此生
马特·戴蒙、斯嘉丽·约翰逊、艾丽·范宁…… 如此强大的阵容,《我家买了动物园》却只是一部从头大俗到尾的美国家庭片。
好莱坞流水线的制作水准到底是精良,但真的是否能打动人,编导的才华和是否用心就表现出来了。
据说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家里买了个动物园,好歹也是个奇葩故事了,但电影中的故事中的每个人似乎都欠缺真实感,只叹艾丽·范宁都长这么大了。
表现稍微真实的也只有那些动物了,不过亮点也不多。
结尾的“20秒勇气”理论稍微提振一下气氛,但是杯水车薪。
影片整个包装也是非常说教式的美式家庭价值观,好莱坞的土壤到底还是缺乏如《六楼的女人》中法国人的生活情趣和西班牙人的异域风情,浸淫在铜臭中的好莱坞电影如果不是只想表现视觉奇观,那一定要在非生活化的剧情和风格创新中狠下功夫。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作家本杰明•密生性喜爱冒险,对于家庭的责任他投入并不多,然而突然的丧妻之痛令他很久无法释怀,与此同时,儿子迪伦和小女儿洛希同样不能适应失去母亲的生活,一个家庭系统由于最重要的人物——妈妈的离去,瞬间瘫痪了。
本杰明无法听从哥哥邓肯的建议,拒绝从新的爱情中获取乐观心态,也放弃了专栏写作,彻底陷入丧失的漩涡之中,不能自拔。
13岁的儿子迪伦开始迷上阴暗的美术创作,画面里只有黑白和血腥,最终又因偷窃被学校开除。
小女儿洛希此时却显示出超出她7岁年龄女孩的成熟,表现得特别的成熟,开始照顾自己的生活、开始照顾父亲的心情,连买下新家的决定也是她最后拍的板,似乎成为家庭系统里一个新的中心。
就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出人意料的决定——买下一个快荒废解散的动物园,作为他们新的家,开始全新的环境继续生活,迎来了这个家庭重建系统的新的机遇。
当人遇上创伤,比如某些丧失的冲击,亲人死亡、爱人分手、事业崩溃,我们常常会陷入沉没般的打击,告别哀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很可能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期间心理承爱的痛苦可能并非那么轻松。
心理学上将这个过程称为“哀伤反应五阶段”。
伊丽莎白•库伯乐•罗斯博士在1969年出版的著作《On Death and Dying》里面所描述了人在经历重要他人离去的表现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否认、愤怒、妥协、忧郁和接受。
在失去家庭中挚爱的人面前,父亲充满了悲痛,一路否认,不愿意开始新的恋爱,同时深陷忧郁和压抑伤感的纠结中。
儿子充满了愤怒无法化解,又正处青春期,在与父亲的沟通中得不到很好的交流,于是将愤怒发泄到偏离常态的行为中。
女儿直接妥协于现实的安排,并充当起大人的角色,但却偷偷地将父亲要丢掉的、母亲常穿的一件衣服藏了起来,并天天压在身下才能睡觉。
一家人,在丧失的痛苦中,深受折磨,却没法公开地谈论,也无法化解。
好在本杰明一家决定接收这座有众多动物的野生动物园,这个有些怪异的行为带给他们一个新的“生机”,和动物的友好接触,跟新朋友的亲密接触,与动物园管理人凯莉率领的留守团队重新修葺动物园,在奋斗中迎来动物园的再度营业和自己家庭的新生。
影片的结尾是最让人心生感触的一幕。
本杰明带着自己的儿女,来到他与爱妻第一次相遇的咖啡馆,面对着妻子曾经坐过的那张椅子,深情地复述自己被妻子吸引的第一幕每个细节,当迪伦含着眼泪、洛希带着微笑说出那句“Hi Mummy”,你知道,他们终于完成了这次艰难的爱的告别,从此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这一幕,学过心理咨询的人可能会很自然地想到格式塔心理学派常用的一种技术——空椅子技术吧。
从心理学角度看,抑郁在代谢上是高代价的,但其实是有其社会价值的:抑郁告诉自己和他人,有些事情已经不可救药地糟糕着了;抑郁使人能够对自己或他人做出忠实的评估;严重的抑郁也可以迫使一个人必须面对严酷的现实,并做出最终促使他们继续存活以及成功繁殖的艰难决定。
生活带着许多无常,其中就包括了很多的丧失。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可能像本杰明一样有机会去选择一个特别的动物园作为转机,我们也没有办法从家长、朋友的“不要为失去而纠结了”、“生活充满转机”这些苍白的安慰中得到缓解,我们依然痛苦着。
请先接受这份痛苦吧,因为面对丧失产生的痛苦是正常的,请允许自己伤痛,因为经历哀伤有时有很多的过程和很多的阶段。
如果当我们经历了很久的痛苦,仍然无法化解和缓解,或许可以想一想是否能寻找一些专业的帮助,比如心理咨询。
能够在痛苦中寻找外力的协助也是一种智慧。
Why not!
总体来讲很温情的一部电影,几次让我眼眶湿润,很久没写影评之类的东西了,也许是很久没有能让我引起共鸣的东西了吧(顺便说一句,私以为现在的商业电影大多为的是赚取观众眼球的刺激以挣取票房,观众看过之后也不过就像午夜的激情,第二天忘却一大半,真正能让你久久不能释怀的,少之又少)。
如果让我写影评,以我的性格,肯定会把剧中人与人的情感故事忽略掉。
因为真正让我动情的是,一群人,为了一群动物,不惜放弃与社会的交流,生活在城市的便利,而倾其所有地照顾动物们。
或许同我童年的经历有关,虽然我没与狮子老虎共舞,但我儿时也是居住在姥姥家,类似一个小型的农场,鸡鸭鹅、猪牛羊、猫狗家雀和各种爬虫蔬菜和谐相处在一起。
于是假期的生活就是爬树,放牛,斗牛犊子,给羊羔喂奶,给鸡鸭鹅喂食,拣蛋,把猫往狗窝里扔,看猫挠狗等等。。。
所以当我看到小萝莉喂养孔雀,看小孔雀破壳出生时,看到爸爸和儿子坐在垂暮之年的老虎笼子前时,我也深有同感。
当看到拦断道路的大树后密密麻麻的人群排到远方时,我也会激动的快要流泪。
很喜欢这样的电影,另外,那个小姑娘的演技没说的,小表情太到位太可爱了。
有的东西就是拥有的时候毫不在乎 一旦失去了 就再也回不来了
阿婆买彩票中了头奖,3个不孝子全都回来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J411i7Nm
開篇荒謬而寫實非常抓人,回老家後的走向就套路了,即便努力打溫情牌也依然是後繼比較無力,有點可惜。
刻画台湾家庭现状,老一辈在子女家庭轮换的写实,以及由金钱聚集到回忆儿时的转变。唯未交代后续发展实为遗憾,对现实的考量仍大于情怀,留白也是导游对未来美好的期许。
狗罐头真的打动我了
一直等待结尾,结局设定很妙,加一分
阿嬷的遭遇反映了很真实的老人境遇,让人心酸
劇情套路,最近對馬念先好感up up up
3.5。开场一小段有艺术味。演技的部分是梅芳阿姨撑起来的。又此剧玩了一点心思,三代间的演技业务能力随年岁递减,差距极为明显,故导演刻意在戏份安排上给予差异。越年长的给戏份越多,及越年轻的越让其当副角和担纲闹剧,甚至是闹剧中的副副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