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佰年前,西敏寺议会一士谔谔,为禁绝黑奴发声。
潮起潮落,同志们或退或隐或死。
多得一个心窍玲珑的女子,斯人劳其筋骨过后,终究成了历史的推手。
你道《奇异恩典》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样板戏也无不可,但既然「黑社会也有爱国的」,样板戏当然也有好看的。
《奇异恩典》那段往事本已动人,平平实实就是好电影一出了。
借电影讲历史,流水账赶客,反过来则难免招致歪曲历史的罪名。
George Clooney 的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讲 CBS 记者 Edward Murrow 挑战麦卡锡的故事,Slate 的影评: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and Bad History。
我对《奇异恩典》William Wilberforce 的行状一无所知,伦敦《星期日时报》倒有篇关于他的文章:却说 Wilberforce 的老家兼选区是 Hull,是英伦东部港口城市,面向北海,非靠「转口」黑奴起家。
他年仅廿一便成为国会议员,花钱买票多得父荫;他组织了道德重整委员会,禁书也可算到他头上。
可佐谈资者,弗敢随便以今非古。
有说《奇异恩典》是福音电影,各取所需。
印象中《旧约圣经》对奴隶制度倒没有甚么非议,黑奴「贸易大国」都是基督教国家,据「有时准有时唔准」的维基,教皇曾经主张奴役异教徒。
Wilberforce 确是个 religious man,投身世俗政治之前还想过「出家」,多得《奇异恩典》词人 John Newton 当头棒喝。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原文:http://www.shek.org/2008/02/post.html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zNTM0ODQ=.html
看了部电影,奇异的恩典,这本是广为流传的一首圣歌的名字。
电影讲述英国18世纪英国议会议员威廉威伯福斯坚持不懈推动废奴议案,终获成功的故事。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
威伯福斯应是贵族出身,不事生产,享有特权,可以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改革社会、推动进步的事业上,令人羡慕。
他推动废奴,是因为信仰上帝,坚信黑人奴隶也是平等之人,不应被贩卖、奴役、虐待和杀害,也因为多方了解,认识到黑奴贸易的罪恶。
他善良高尚,路上见到马匹倒地,被主人鞭打,都会上前阻止。
他富有才华,议会演讲和辩论都非常出色。
他坚持正义,即便多年提案,屡次失败,也没有放弃。
还有,他反对革命,忠诚国王,坚持改革,终其一生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而努力。
他在英国政治史上应该留有姓名,只不过并不为我所知。
奇异的恩典,是歌咏上帝的。
基督教信仰在西方文明扮演着极端重要的角色,许多思想源出其中。
基督教和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中国人对此的认识和研究并不深入,我们还谈不上深切理解西方文明。
当然,西方文明对我们的理解和认识也谈不上多么深。
在一般的民间文化层面,更是充满各种浮浅的印象和偏见。
值得提及的是,这部电影中主张废奴的除了一位侥幸生还的黑人传教士外,都是英国白人上层。
电影表达了一个观点,是文明的英国人自上而下地废除了奴隶贸易,依靠的是人们的良知觉醒,而非是暴力斗争,多么文明温和啊!
实际上,威伯福斯广泛宣传,渐渐得到议会和民众在道理上的认同,为什么还是屡次失败呢?
因为良知没法战胜利益。
大英帝国的繁荣强盛有赖于罪恶的黑奴贸易,捕捉运输贩卖,种植园、矿场、工厂的奴隶劳动,各个环节都在获利,无数英国人由此富有,国力由此强盛。
即便罪恶,英国人也不愿停止。
马克思说过,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似乎就是对英国黑奴贸易的有感而发。
大英帝国的强大和英国人的富有,建立在黑奴的累累白骨之上,在黑奴的鲜血和呻吟之中。
电影其实说明了,人类个体有良知,知道罪恶,知道文明,但更看重实际的利益。
在朋友首相的支持帮助下,威伯福斯和支持者采取了一个欺骗的手段,通过了英法战争期间对中立旗帜船只的检查,大大打击了奴隶贸易。
奴隶贸易的实际衰退,导致了议会对奴隶制支持者的减少,带来了威伯福斯期待已久的议案通过。
的确没有这位圣徒般的议员的持久不懈坚持努力,不会有废奴法案通过,他的确是伟大的。
文明的良心无法忍受黑奴贸易的罪恶,但可见的是财富如何驱使人们去开始罪恶并持续下去。
英国人在全世界建立殖民地,并不是为了传播文明,而是掠夺财富,黑人奴隶乃至其他殖民地土著居民从来没有被真正视为和英国人平等同样的人,而是等同于财富的物。
将人不视为人的事件实在太多,犹太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现代的奴隶,说明了人类的同情心同理心并不发达,远远没法和强盛的自私、对财富的贪婪相比,不然无法说明为什么人们长期对一些黑暗的存在视而不见。
但应该高兴人类之中的确有一些高尚者,虽然极少,但其散发的光亮确实照亮许多幽暗。
年仅21岁的威廉·威伯福斯在好友威廉姆·彼特的劝说下加入英国议会。
两人共同领导了反奴隶运动,与反对者展开激烈的斗争。
然而威伯福斯拟定的关于反黑奴的议案还是被国会否定了。
身心疲惫的威伯福斯被议会的明争暗斗弄得心力交瘁,患上大肠炎。
1797年,当他来到乡下朋友家静养的时候,遇见了他的崇拜者芭芭拉·史普纳。
威伯福斯向她讲述了他所为之奋斗的事业,两人相爱并结了婚。
终于,在1807年威伯福斯的议案得到部分通过,坚守反黑奴运动的队伍也开始逐渐壮大。
本片根据英国政治家、改革家,废除奴隶制倡导者威廉·威伯福斯的人物原型改编,讲述他在18世纪的英国国会长期坚持反黑奴运动并与反对者展开斗争的故事。
影片使用电脑技术将过去影片与现在影像结合在一起,上演一场关于正义与邪恶较量的史诗。
“这个世界总是会改变的。
”“除非我们去改变它(它不会自己改变)。
……你不相信你和我可以改变它吗?
”我突然之间好像又受到了某种启发。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理想主义者。
他们追求正义,他们同情弱者,他们想要消灭不平等,他们想要每一个人都活得自由,他们想要每一个生命都受到尊重。
他们要对抗的是世俗的力量。
当他们慷慨陈词,人们只当他是涉世未深的满嘴胡言。
现实冷冷地告诉他,如果我们废除奴隶制,种植园就会失去产出,国家就会失去战斗力,法国人就会踏上我们的国土——你就是要如此践踏这生养你的土地吗?
那些微薄的支持不足以让他们抗衡历史的局限,追随者的热情不足以支撑他们面对无望的抗争——于是终于宁愿犬儒,当我无能为力,请就此住嘴,不要再谈及。
这个国家——我是说天朝——从来并不缺乏“理想”。
从古至今,正是一次次的“理想”促成了历史不断的轮回——是的,“轮回”。
为什么不是“进步”?
因为那些“理想家”缺乏“设身处地”,缺乏“言行一致”,缺乏“程序正义”。
于是他们不是“理想家”,他们只是“野心家”,主导了改朝换代,牺牲了黎民百姓。
当你畅谈理想,是不是真的明白理想的代价?
没有了奴隶种植园会没落,黑人获得了解放也并不意味着获得了自由和尊重,这些你是不是真的接受?
就算你接受,而历史的局限让其他大多数的人都不接受,你又是不是足够有耐心?
你是不是真的相信你的力量是在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即使并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你又会不会相信,如果你想要暴风骤雨般的剧变,其实并不是真正对社会有益的?
那超过了普罗大众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剧变,超过了社会消化能力的剧变,其实不过是对文明的摧残——就像在天朝不断轮回的所有风暴,一次次席卷这片隐忍的土地,一次次刷新百姓历史的记忆,做到的只是将野心家推上权位,重新开始下一个悲剧的轮回。
于是我总是想赞颂理想家,却更想堤防革命家。
区别在于前者不会强迫所有人跟他具备同样的理想不会想要按照一己的构想去塑造整个社会。
而后者会。
后者要打破社会现状,现有的秩序与法律,无论它是不是程序正义,而要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塑造一个结果正义的新社会——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所以,这两者是不矛盾的,是不是呢,对理想家的欣赏,和对自由主义向往。
或许,我本身也可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如果不是因为乌托邦的熏陶所造成的适得其反。
当我想去改变这样一个人与社会脱节的国家,我也不过是一个dreamer. 一个需要相信自己的力量有意义的dreamer,一个相信这个社会终归会变好的dreamer。
去年年底梁晓燕来演讲,地点特意选在中大学生会,房间不大,挤满了人。
主办方说是因为22年前的那场事件,当时学生会就在这个地点讨论决定行动支持。
那是一场感人泪下的演讲,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交流。
梁女士分享了自己推动公民社会的种种努力,事件后的思索,行动,自然之友走过的道路。
一个同学提问,如果我说我要去建设公民社会,我老爸肯定觉得我莫名其妙。
梁女士说,每个人做好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合在一起,就是社会的结果;没有哪一条特定的路是这个社会一定要去走的,每个人的行为合在一起会是什么结果,其实是偶然的,是天定的。
其实,这也是一种自由主义吧,就像哈耶克的自组织理论。
这又有什么矛盾呢。
“当你停止奔跑的时候,为什么只感觉到脚底的荆棘?
”虽然我正儿八经地阐述了这么一大堆没有逻辑的发散思维……其实我本意只是来看BC的不是吗。
要爱一个有正能量的人。
对我来说BC就是了吧。
于是我简直觉得我会爱他一辈子,这样会很简单。
在这些低落的日子里我塞着耳机跑步,BC在我耳边欢笑或是呢喃,陪着我一口气跑完一万米。
停下来之后才知道膝盖痛,关节从来都不好。
而这种“自虐”,可以让我感到对生活的控制。
你可以控制到的是什么呢?
你可以控制你要去做什么,可以去改变什么吗?
于是我需要想明白这一点。
想明白我要更勇气,去坚持自己的信念;要更有信心,去认可微薄的力量;要更有耐心,去等待终将发生的质变。
要有所寄托。
例如BC。
例如我们的梦想。
演绎了英国殖民时期一个议员反对奴隶买卖,解放黑奴的过程。
这部电影很好的演绎了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他的信仰,他的立场。
主人公一次次在议会中的失败,一次次的被身体拖垮,这过程牵动着观众的心。
特别是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因为主人公的工作源自他的立场,他的立场源自他的生活,他的生活源自他的信仰。
主人公也在一次的失败后,想直接归回他信仰的本质,直接做教会工作而不是政治工作。
我通过看柯南剧场版,战栗的乐章,知道了那首Amazing Grace,听着很耳熟,想必很多地方都有用过。
然后搜出了这部电影。
明明是一部正统题材,传记,严肃,乏味,可是我却看得津津有味,随着剧中人物紧张。
优秀的事物总会聚在一起,由动漫搜出一部英国严谨电影。
收获很多好演员。
我希望我所学的能够铸成我的血肉,如果有机会去到一些地方,我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砖一瓦。
两天之内把这部片子看了两遍。
先是自己看了一遍,被感动地一塌糊涂,然后推荐给父母,又陪他们又看了一遍。
第一遍更多是震撼于Wilberforce的至善之举,尤其是看到Wilberforce站在贩奴船上对众多养尊处优的贵族、议员们喊出的那句:“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遍则更多体会到了主人公的终身挚友,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William Pitt同样高尚的人格和重大的贡献。
Pitt实际上从来就是位鉴定的废奴主义者,只不过限于首相身份,不可能在议会和反对派针锋相对,更不可能公开反对国王。
最重要的是,是Pitt在一开始就很现实地向主人公Wilberforce指出,为了废奴,你必须留在政界,因为这样才有足够的影响力去实现这个伟大的正义的抱负。
在网上GOOGLE了一下William Pitt,这个人终身未婚,没有后代,基本不和女人交往,是英国历史上能力最强的首相之一。
纯爷们儿。
两个伟人身后被葬在了一起。
William Wilberforce和William Pitt的毕生友谊引领了代表人性光辉的废奴法案的最终实现。
细想看,还有什么比奉献给致力于人类的平等自由幸福还崇高的?
真的是Amazing Grace,令人惊异的优美,哪怕想想都会眼眶湿润。
"Just make sure you're in the world, not of the world"…So he did.他的钟情与政治毫无关系,而他的使命却要他在政治的漩涡中为弱者挣得一线生机,哪怕遍体凌伤噩梦缠身…那是他的一根刺,是一旦触及就会痛彻心扉的一个需要践行的约。
他不属于这个世界,但他知道他必须进入这个世界,带着从上帝领受的恩典。
有时候你必须相信宗教作为一种信仰的力量,威廉•威伯福斯作为一介平民展示了一个基督徒的特别能力。
威廉•威伯福斯与剑桥校友威廉姆•彼特一直是废除奴隶贸易的坚定支持者。
直到彼特告诉威伯福斯,他有可能成为英国的首相(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并劝说威伯福斯加入议会。
威伯福斯有极强的演讲天赋,在议会上经常舌战群儒,为废除奴隶贸易摇旗纳喊。
起初他几乎是一个人在战斗,在皮特的帮助下,慢慢的,威伯福斯身边聚集了一些同样痛恨奴隶制的人士,他们无数次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然而却仍然一次次陷入失败。
直到英法战争爆发,谣言四起,他们被套上革命党的帽子,一个个选择了隐退或者离去。
他开始感觉孤独,萎靡不振,加之糟糕的身体,以致鸦片吸食成瘾。
他每每从梦中惊醒,梦里满是带着手铐脚链的奴隶,在向他招手,那些渴望自由的眼睛似乎是一把把刀子扎在威伯福斯的心上,使他痛不欲生。
芭芭拉•史普纳女士适时地出现了,威伯福斯没日没夜对她倾诉着,而史普纳女士表现了精确的理解和巧妙的点拨,威伯福斯几乎焕然一新,重新燃起斗志。
詹姆士从印度洋群岛归来,带来大量的奴隶主残暴统治的证据,他们总结经验,采用迂回战术,用一种巧妙的欺骗,赢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这时彼特却病倒了,最终没有看到斗争的胜利。
终年44岁,终身未娶,一生献给了政治事业。
影片最后也借片中演员之口表达了观点:说起伟大的人,人们往往会谈起那些进行武装斗争的人,比如拿破仑,然而很难记住那些进行和平斗争的人,他们更寂寞,也就更伟大。
威廉•威尔福斯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贵族权利阶层,并最终使奴隶贸易被废除,他的伟大足以名垂千史,赢得万世尊重。
影片最后,英格兰风笛响起,悠扬的Amazing Grace的旋律中,出殡的队伍缓缓前进,威伯福斯最终被葬在西敏斯特教堂,他永远的朋友——威廉姆•彼特的旁边。
在奴隶贸易废除后,威伯福斯仍然致力于教育、医疗卫生、监狱改革,实践着他的梦想——Make a better world,一个更好的世界。
http://olover.blog.hexun.com/19184599_d.html
了解了一段历史,原来英国也有废除黑奴运动。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志士努力的结果,我们也要去做一个能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人
无聊的政治正确。黑奴运动之所以能成功,背后最大的原因是商业利益,之后是政治诉求,最末端才是那一点高尚的道义。舍本逐末之谈,清高又自怜。如果是我就不会选这种话题来谈,避世也好,逃避也罢,这背后本就是杯水车薪的人类文明化。更何况拍摄方式也冗长单调,毫无娱乐性可言。
从古到今,有人心险恶,也不乏人性之光。
平铺直叙、干净利落无噱头,学院级的表演,结尾令人动容!
下错资源看的
片儿还行,就是男主人公唱出了最难听版本的Amazing Grace...
一般了点,人物形象很单薄,故事内容也很单薄。
其实隐藏了各种腐女元素
5导演弱了点本来很好的题材。。题材和Amistad类似。。。片子的时间有点短看起来有点碎不看也罢
一个为信仰奉献一生的人,情节感人励志,值得一看。
所谓的英雄就是:让自己的梦想变成自己的梦魇
擦,这演员挑的,找个脑残版福尔摩斯演一代名相小皮特,找个著名小丑演著名花心王子,还让这位王子公爵坐在下院后排,亏你妈想得出,还有没有底线啊,还有那个女激进分子,咋这么俏丽风骚呢?女左粪难道不都是棺材脸吗?
这电影真是精致啊。。尤其是最后的音乐从风笛到鼓的加入再到号的加入,镜头同时拉开,实在是太tm有感觉了。为什么英国人总能做到这么细腻?
看到最后还是有些许感动,学英语佳片。
一堆大熟脸,MR.Fantastic卷福和邓布利多你们是要闹那样。这种信仰和宗教片里还可以被华丽丽戳中腐点。
真实情况会有出入,但回头看的时候,还是让人肃然起敬.
一个人一生中能有一个伟大的信仰 并且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 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men of strong will, sticking to their belief. 嘛,还是要多了解历史,然后就觉得好多烦恼算个屁。台词真舒服
“除非上帝在这件事情上将你举起,你会在人和撒旦的反对之下身心疲惫而崩溃。但如果上帝站在你这一边,谁能抵挡你呢?依靠主的力量征战吧!直到英国的奴隶制度在上帝面前溃散,直到最卑微的人可以见到阳光。阁下,那位在你年轻时带领你的,愿他此刻也在万事上继续赐你力量。” “政治只是威伯福斯的修
“When speaking of great men, people always think men like Napoleon, men of violence, but rarely do people think of peaceful men”这电影什么都好,除了为了强调明暗对比画面实在暗的我眼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