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澳大利亚恐怖片算是今年恐怖电影中的一个小惊喜,前十分钟的停尸房暖场秀一下就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后面的精神病院大屠杀更是套中有套,剧情也一再反转,不到最后一分钟,不知道结局如何。
当然作为恐怖片“老司机”的在下还是猜出了片中不少的“陷阱”,但我相信对于绝大部分观众来说,本片的连环套肯定能让你深陷其中。
影片也加入了流行的直播元素,算是批判了一些播主为了获取关注度和点击率完全没有任何下限,甚至不惜触犯法律。
当然恐怖片中的法律基本都是摆设,片中更是连一个警察都没出现。
不过本片在不断翻新花样杀人泼血浆的同时,也不忘加入喜剧元素,比如那个拿电锯的“鬼脸”刚打开电锯,锯片就掉在地上的一段直接让我笑喷。
总体来说,本片是一部既泼了血浆又不怎么恐怖,还有点现实批判元素的好玩的电影。
欢迎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一分钟影评”
就我的观点而言,我认为里面的男主角真的是有点自作自受,在戏弄别人的时候,他丝毫没有觉得愧疚,而在想不出新的主题,打算换一种风格拍一部震撼的片子时候,他选定了对象,居然是自己的女朋友?
一边说着爱她,一边又如此的对他,我觉得他真的是非常的活该对于片子里面的那些面具怪人,我觉得他们也非常的神奇吧,一缺一血腥,习以为常的人就像希特勒时期屠杀几百万犹太人的那些军官,他们觉得所做一切都是非常的吸引为常,甚至都会感到骄傲 整部片子也没怎么看懂?
或者说看了之后没有太多的感觉,没有太多的感想,感觉非常的普通,只不过很刺激,真的非常的恐怖,非常的血腥,从一开始就有点吓人,到后面发现原来是剧作的恶作剧,到后来知道剧组的拍做失控,才发现越来越进入高潮
又是自编自导,这剧情优秀啊,真人秀中秀,卵秀飞,花式反转,一套又一套的,直到结尾,唯一难以辨别的地方出现在这里,好戏还在上演,并没有真的结束,虽然这一切是艾比的提议,但未来车里将要发生的事,艾比是否知情,她是自愿的还是被安排的,但考虑到本片就是自编自导,所以我相信,艾比是知情的,她只是在推动剧本,一切尽在掌握,男主死前的那一番话到最后苦笑,估计是对于艾比的自叹不如,我还从中嗅到,本片导演在借艾比对剧情的创作和掌控来炫耀自己,这部作品看来是导演们的炫技之作。
那个变态演的真不错,我差点就当真了。
说实话,这种真人秀我觉得蛮有意思的,满满的细节,创意啊
电影看着很恐怖,至少图片是这样的,不过西方的电影主要就是血腥,还是东方的恐怖片比较渗人吧。
好吧,再多说一点,其实,我是没有看过这个电影的,只是看到了图片,所以,来说一下我的感受。
爱亲提醒小孩子不要看这样血腥的骗子,真的影响孩子的三观问题,给孩子的心理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吧,这只是我的感受,不代表任何人的。
如果,一个小孩子喜欢看这样的片子,真的是不能想象的感觉,有点吓人吧。
电影的套路大概就是“戏中人终成局中人”这部电影涉及几个问题。
首先是一个节目底线的问题,节目制作人为了节目收视率坑自己的女友,如果是我真的想把男朋友一巴掌拍死。
现在许多电视界面也会有这样的问题,想要“娱乐大众”,但效果只是低级趣味。
其次是一个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面具怪胎是孩子,艾比是孩子,“孩子”并不是一个人是非不分为所欲为的理由。
很多外国的影视剧中都会因为某个人曾经伤害孩子而让他落到十分凄惨的地步,企图宣扬他们文化中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观念,但是也应该要面对现实,现实中的未成年人并不像人们观念中的那样纯良。
面对这样的情况,法律与道德的考量,显得尤为重要
导演和编剧是同一个人。
我发现导演和编剧是同一个人的情况下,出来的作品都挺走极端,要么特别好,要么特别差。
不过就算是特别差的,也会差得有个人特色,辨识度很高。
《恐吓运动》属于特别好的,有特色的一部片子,但是有些细节挺粗糙。
完成度不算特别高。
这部的戏中戏反转桥段,很像《豺狼计划》。
这样的片子都挺好玩的,不过《豺狼计划》更跳脱。
另外,其实这部片可以挖的地方非常多,但是都挖得不深,所以才说完成度不高。
比如:1.男主。
他最后的结局很赞,临死前还念念不忘拍恐怖片的正确方式,简直有点置生死于度外的感觉了。
这个人物接近灰色,但是有股痴气,事实上好好塑造、认真表演的话,会是一个特别有魅力的角色。
但是演员和剧本细节都把他塑造得面目模糊。
这是一种极端浪费。
2.女主。
太像白莲花了,这个角色塑造太面谱化,明明她身上可以挖的东西也有很多。
3.观众低级趣味,媒体一味附和,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这一点拿出来说也挺有魅力的,《夜行者》就接近这个主题。
但是本片完全没展开。
不需要增加很多篇幅,把细节填充上就可以了。
本人不学医,一直听说医学院学生会诟病恐怖片拍的太假。
作为一名恐怖片爱好者,表示感觉还好,这些年无论是番茄酱、红药水还是咳嗽糖浆片也看了不少,表示都能接受不一定非要那么真实。
看着面包虫在硅胶肉上爬来爬去,搞得我没事都愿意拿着家里喂鸟的面包虫端详,想着是不是也能拍点什么出来。
恐怖片导演总是要变着方的让道具更真实,让喷血更花式让来迎合大众愈发难以满足的胃口,真的还满敬业的!
不过看了这部片子倒是让我觉得,其实演员倒在地上,流出番茄酱也挺好。
观众的胃口只会越来越大,就跟买了贵的包不会再想买便宜的一样(血泪史),当电影过于真实了,人们下一步会追求的是什么。。。
有点不敢想。
在VR越来越发达的现在,越来越真实的虚拟世界会不会让我们模糊了虚拟和现实的关系,让我们把无所谓的态度从虚拟带到现实,让我们内心黑暗的角落也现实中爆发。。。
所以假一点也蛮好。
我相信自己只是有点小的creepy,喜欢时不时刺激一下自己麻木的神经,一部番茄酱片让我可以吃着薯条抖着脚愉快度过2小时已足够。
看完片子我们依然是胸前领巾飘扬的好少年!
看完了这部澳大利亚恐怖片:《恐吓运动》,还可以,血腥暴力是有了,恐怖就一般般了,局中局,可惜结尾没有反杀,结局有点崩,男主角死的太惨了!
这部电影告诉大家狼来了的故事不能常玩,玩多了一旦真的遇上狼了你还是觉得这是假的,全然不知自己已经身处险境!
总觉得电影有讽刺无政府主义的暴力狂欢和未成年人无脑犯罪的社会乱象!
影片讲述了艾玛是一档恐怖恶搞类综艺节目的制作人,对于这个靠欺骗和伪造愚弄嘉宾的节目,艾玛感到十分厌倦,她打算在做完最后一期节目后就辞职不干。
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一些更血腥更暴力更真实却也拥有更多观众的恐怖节目,老板要求艾玛和她的同事兼男友马库斯做出能够超越这些节目的作品,否则就要炒掉整个制作组。
马库斯将下一期节目的地点选在了一座废弃的疯人院之中,这一次,艾玛负责扮演在医院里工作的护士,以招募园丁之名找来了一名叫做罗汉的男子。
罗汉表面看来安静而又老实,但之后他的种种诡异作为让艾玛开始怀疑,罗汉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前面拍的还行,不过剧情都在意料之中,血腥值也低于预期,以为会有虐杀结果基本都是秒杀,后半段一度让我以为剧情还会再反转:实际上男主才是被整的那个,女主只是配合老板演了一个戏中戏,因为男女主的行为到最后已经完全不合逻辑了。
首先他们并不是在什么孤岛或是地洞等密闭空间里,想跑随时可以跑掉,其次敌众我寡且没有枪,回去救人肯定是一起送死,结果最大的反转就是没有反转,他们真的圣母到回去送死了。
最蠢的是前面男主明明说他们之中肯定有个内应,而这时候死的只剩下男女主和刚加入的妹子了,编剧故意让男主突然失忆,再强化女主的不要命圣母光环,搞出这么个蠢b结局,估计导演还以为自己的结局很聪明很震撼呢😅还不如就像我开头说的那样拍,把黑色幽默进行到底,不会玩悬疑就别学人家搞什么惊天大反转了。
这个套路 其实看前面前面猜到了中间的套路 知道艾玛被整了 中间另一个反转套路出来的时候 就猜到了谁在装了 尤其是被杀的一个面具人是个小孩 然后小女孩没被当场弄死而是被掳走了 另外其实影片前面有个细节已经为后面面具怪胎的出现留下伏笔了,就是艾玛去小女孩被园丁杀害现场以后逃窜的路上问男友她在哪儿,男友说看不到她,可是艾玛说那里明明有个摄像头,所以,面具怪胎在房间里也布置了另一套摄像头,一直在拍摄他们
真真假假也搞不清了,但导演你是真的不能这样坑前女友
操 这他妈太好看了 一句废话也没有 精彩绝伦! 要推荐给所有能接受恐怖片的朋友那种程度
识破了第一场吓人节目的套路;识破了全剧组玩女主的套路;识破了面具怪胎的套路;识破了艾比的套路……然后再细细一想,原来这tm是《伊甸湖》《恐怖系统》和《趣味游戏》的套路,建议拍续集《狙击:干死那些熊孩子》
戏中戏,到底什么才是真的
这片牛逼之处在于,我知道他一点也不吓人,还是愿意装作被吓到了,我知道这个局是怎样的,计中计是怎样的,都在意料之中,还是愿意津津有味地看下去。这就厉害了我的哥。
教科书般的反转
有惊喜
最烦车轱辘式反转了。
对我来说毫无新意。
这都能7分了,吃点好的呗。
5.8(IMDB)。血腥,一丢丢恐怖(8分钟艾玛)。还到不了四星,二倍速观看无压力。反转够多,但要我肯定会带走喜欢的男人而不是带走一个可疑的演员
狠
什么78玩意儿💩-------------------我还是决定宽容一些 要不然显得熬夜看的自己像个傻叉
马库斯虽然挺烂人,但还是有种。这片算是在吐槽青少年保护法么?我怀疑面具人都是一群孩子。
近期看过的最难看的恐怖片,没有之一,难看到让人想吐,狗屎一样的反转,狗屎一样的演技,狗屎一样塑料的血浆,纯狗屎片,傻逼才打五星呢,就这还7.1分,难道你们都他妈是瞎子吗?太失望了
还不错。想吐槽的是开放性结局!可恶!不能为了续作故意留悬念啊,而且这都多少年过去,续作呢!!女主面临二选一,选择刚认识的女生而非男友,简直匪夷所思。
多重反转,小成本电影,还能有些社会价值,不容易了
前半段接连几个twist太过瘾了,相比之下后面的虐杀平庸到无聊。IMDB上有个观点是导演试图把 依靠氛围的传统horror 与 以血腥视效见著的slasher 融合到一起,intresting. Anyway戏中戏表达出来的自嘲我还是服的,同林中小屋,满满都是套路啊同学们
开篇不错 电视综艺制作的骗中骗 可惜暗网面具人加入后开始变得不可控 故事开始没逻辑。 当然最后看摄像头那一眼还是有点意思。 可能制作人早已看穿。
开局反转引人,结局太过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