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暂无我的评分:7.8期待已久的朝圣,终于在8年后上映了!
一种高贵的贵族腔调,分别在金城武和高圆圆身上,代表着新生派,在旧时代的泥泞里,绽放出一朵黑色的莲花。
有没有发现,警察、杀手、长辈,主要角色在形象上都带着疤痕,即使是正义角色,都透露着“黑”,除了梁家辉(合理怀疑是最后boss),每个人的结局都很惨烈。
反观金城武和高圆圆,一个非常准确的形容词——白净,受过高等教育、优秀的形象管理,即使行于黑暗,却也在发光。
由此推断整部作品可能与“变革”有关,一场关于新生代和旧时代的对战。
其实说实话一开始并没有get到Juno想表达什么,事件的发生有点突然,即使有倒叙来阐释因果,依旧会一头雾水,所以更加期待第二部的到来,将所有谜团揭开后的豁然开朗。
Mark一下我所期待的疑团:1、无家之人的金城武,为何在另一个港湾里砸墙2、梁家辉代表的那一派到底有什么阴谋3、高圆圆会是幕后黑手?
4、古天乐欠了谁的命5、发布任务的到底是谁GKDGKD,以上。
看的时候觉得,当铺帽子哥和无间道里面的一个角色很像,出来联想了一下。
高圆圆不就是刘嘉玲吗?
为了老公上位预谋杀老老大;金城武不就是吴镇宇吗?
想洗白做正行;刘青云对应黄秋生,亦黒亦白,亦善亦邪。
感觉麦浚龙是香港黄金时代浸养出来的最后一代布道者,最后的僵尸片,最后的大制作香港黄金时代演员,而且有钱,还喜欢做梦,香港下雪,隧道卧室,剧情也并非没有逻辑只管造梦,不多想,边看边随着导演走,把剧情捋顺并不难。
片子挺好的,期待剩下的部分。
风林火山观影过程中每一帧都是极致的享受,看完却陷入深深的遗憾,遗憾电影限制于篇幅。
省略了太多值得深思的议题,只带来了极致的视听享受。
影片开头便是飘着雪的香港,黑白灰层次的画面,伴随着一场翻车戏,眩晕,反重力,仿佛梦境一般拉开了一场东方哥谭市的大戏,不仅仅形成了麦浚龙中式哥特的美学风,阴郁诡谲,更加象征着缠绕在香港以及世界的时代症候群,资本主义中的主流叙事变得破碎且去中心化,消费主义使得控制变得畸形且合理,一场反对资本反对腐败的活动,他的倡导者依然是资本,就像影片中金城武作为毒贩却开始禁毒,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推行更加合理且依旧成瘾的“药”,将看似自由的选择交给消费者为他们带上荆棘的皇冠。
影片中刘青云饰演的警察,游走在恶的边缘,成为了社会染缸中受侵蚀的墨,而古天乐饰演的杀手组织,更像是现代社会中边缘化,原子化的人物,没有宏大叙事,没有信仰,不知追求什么也不愿跳入资本营造的轮回,彻底漂泊的孤魂野鬼,每个人物都有其象征的含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微缩的现代社会,黑与白交织,道德渐渐消融。
这些都是电影可能想要表达的意思,但两个小时的时长充斥着各种紧张刺激的打戏。
这些话题只是挑了一个线头,真想看看导演自己的剪辑版,美丽到爆的美术。
顶级审美的服化道,豪华至极的演员阵容,金城武真的帅我一脸,配上导演自己的思想输出,绝对是一场无与伦比的盛宴,期待导演剪辑版。
从标记“想看”到“看过”历时三年的《风林火山》终于食用完毕,给自己三年的等待画上了句号。
像是一部精致的艺术装置,电影堆叠起了豪华的卡司阵容,考究的美术、置景、音乐(这里为坂本龙一加一星),让下雪的香港变成架空“哥谭”,一个个各怀鬼胎,行走在刀尖与欲望边缘的人物出现又离开,和故事整体的调性是相配的,足以见得导演艺术匠心之独运,审美功底之深厚。
但无论怎么贴金,也无法掩盖其叙事的无力和剧情的悬浮,电影有三条主线:在正邪边缘游走的警察、在黑暗之中偷生的杀手、明争暗斗的豪门兄弟,无非就是黑吃黑、官商勾结、帮派对峙、豪门恩怨这些经典港片元素,如果有足够的功力,相信每一条都能释放出足够精彩的戏剧张力,但公映版的两个小时里,我们没有看到有血肉的故事,重要角色没有支撑其行动的前因后果,大家都死得如此草率和突然,重要情节之间没有互相衔接的合理性,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和留白。
或许在导演看来,我只需在我亲手塑造的乐园中,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政治隐喻引出即可,其他的,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的电影要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但是我没有讲故事的义务”。
我觉得挺好看,有《枪火》《复仇》那味。
影片一开头的枪战超级过瘾,这才是黑帮片的标配嘛。
从小就看《英雄本色》《喋血双雄》《英雄好汉》《复仇》……枪林弹雨、快意恩仇,一直觉得这才叫黑帮片,后来什么《古惑仔》《黑社会》《洪兴十三妹》名气虽大,但一群人为了争几条街看场子的权利拿着西瓜刀砍来砍去,真没意思,还被人当成香港黑帮片的代表作,我呸!!
刘青云女儿才6岁,单亲,有哮喘病,两个人相依为命,但刘青云说死就死了——这就是人生,不在乎你有多少牵挂,抹去你就像抹去一粒尘埃,残酷到令人发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等芸芸众生就是一只只土狗,艰难的活在世上,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上一秒女同事还在说“啥不得你们,你们就是我的家人”,下一秒古天乐就把她按在水里差点淹死;前一天还合作无间,后一天就因为任务要杀死同伴。
杀手们悲怆的宿命令人唏嘘。
好像《枪手》里等待结果的被俘杀手,大佬们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三分钟后你是成为朋友还是成为尸体。
本片不是一部枪战片、警匪片,而是一部哲学片。
=====================================================去电影院看电影有利有弊,利是视觉效果好,弊是不知道会遇到什么观众。
今天观影时后面一对小情侣,女的又胖又丑戴着眼镜,不停的评论剧情,虽然她压低了声音,但因为相距不到两米还是能听的清,真烦人!
再后面三排是几个社会青年,观影的时候还好,看完后嘴里骂骂咧咧:“拍的什么玩艺!
听说还有续集,狗都不看!
”我手里要是有枪的话真想清空弹匣
很久没有看过装逼装的这么好的电影了。
每个人都在装逼,金城武装逼,刘青云装逼,梁家辉装逼,古天乐装逼,卢冠廷林俊贤杜德伟就连鲍起静也装逼。
唯独任贤齐戏份太少没让他装狗逼。
他们从起床就开始装逼,抽烟也装逼,喝咖啡也装逼,吃馄炖也装逼,连扑克牌都在装逼。
杀人时更是装逼。
但每个人装逼都装的很帅。
配上麦浚龙那种风格的衣服再加上低饱和的质感更是帅到爆炸。
如果唯一有一点不帅,就是高圆圆的发型我觉得不太帅。
如果这个片子有什么缺点,就是故事讲的七零八落的。
我从影院出来,模仿金城武抽支烟抬头吐烟的时候就在想,这部电影后半段到底在讲什么?
麦浚龙和高圆圆什么关系,杜德伟和金城武啥意思,太一又是啥情况,林俊贤怎么还活着。
但这并不影响我的观影体验,有些桥段我刚感觉无聊,马上就看到,卧槽,开始装逼了。
帅!
好久没写影评,不聊剧作和表演,从摄影、美术、制片层面聊聊《风林火山》。
-摄影每个人口味不同,这部低照度正好戳中我的审美。
Shooting on the shadow side:先划黑的边界,再给人物一口能呼吸的轮廓。
主光藏进环境(路灯/霓虹/车灯/橱窗返光),正面不硬补,暗侧负填充,让黑有体积。
影调克制:高光压住不过曝,中间调可读;不抹净噪点,让粗颗粒与雪花、冷空气的微尘同频但不绝情。
构图为“黑”让路:光源当锚点,刻意留暗区作呼吸;对角线拆冷/暖与明/暗,前景遮挡与玻璃反射叠出空间;长焦“压街”、广角“吞街”,机位始终克制,像在黑里雕秩序。
-美术美术是影调的同谋:服装尽量去光泽,毛呢/棉麻/粗织让人物进暗也不塌;旧墙皮、锈金属、磨砂玻璃、湿地都在“吃光”。
色彩克制,以冷暖对位立秩序:钠灯之金×LED之青,霓虹与警示作为少量高纯度,持续引导视线。
贯穿全片的“雪”,被当作体积光载体:雪粒入光→显影→情绪起伏。
Juno Mak身兼导/编/美指,把材质、灯位、湿度、气流拧成一体,细致入微。
-制片几乎地狱难度:大体量夜戏的封路与人流、电力负载与LED频闪兼容;混色温对白还原;雨雪连戏的连续性与服化粘度;低照度群像的安全半径与走位;湿地+雪机+风机同场,还要稳镜护机。
为让香港“下一场雪”,把这份“安静的危险”拍稳,respect。
-写在最后网上评价两极,我依然欣赏麦浚龙的影调秩序与材质信仰。
等待已久的《风林火山》,没有让我失望。
太搞笑了,这个世界里警察要在毛衣外面套防弹衣,甚至防弹衣只能套一半在身上当作比基尼,一个尽显小资的世界甚至不如小时代来得有理有据,总裁要用隧道里的大床上醒来,用蒸馏水围炉煮茶,而刻画的所谓的底层也是穿着搭配巧思的羊绒与剪裁立体的衬衫,杀了人甚至要大量铺张地表达你终于解脱了诸如此类的虚无主义……一直以解构标榜,而殊不知电影的炫技连故事都解构,拍出来的东西依然是狗屁不通,只看见导演用自己净身熏香的下半身往观众脸上怼着扇巴掌。
我没觉得下雪的香港不好,我觉得这个点也是很有巧思,但是麦浚龙真的是个脑残,他眼里根本就没活人(能把任贤齐惹毛的人真的不多了,梁家辉纯变态演爽了,刘青云像夏东海,金城武不过是来走个秀,高圆圆无话可说,古天乐已经是里面最努力的了,和穿Prada的老奶最后温情一瞬已经是这部电影的文戏巅峰,btw他们吃火锅都吃得很小众,一口锅被挂起来,然后底下用明火烧,总之就很小众)拍了7个小时无病呻吟的mv还要强迫演员和观众共情所谓的虚无,把演员的角色当皮套一样使用和支配。
全剧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对日本禅意和意大利风情的无限向往,觉得自己在服装审美上有着小众品味,在布景上有着对后现代废土的高级幻想,所谓的解构就是毫无叙事可言的同时又不愿意放弃任何机会通过强奸虐杀女人的方式来创造猎奇的卖点,科幻的枪战发生在像涩谷一样的香港,女角色战损都要脱成CK的平面广告,要在老爷车里喝着香槟看着英文书实听着孕妇被杀的录音,最搞笑的是在这个不堪的世界观里还有脸暗讽和说大环境不好,只能说都是自己应得的。
安藤忠雄迎来了他最忠的信徒,山本耀司成为该片指定换洗内裤,这种政治素养也要用教授的配乐来给自己抬咖,麦浚龙你快移民吧我求你了,纯路人国庆节能上这种东西我都看不下去了,是的这个世界的钱落在这种努力的二代手里那大家是该完蛋了,到底是谁天天享受的同时又觉得这个世界亏欠他太多,这种奇幻的设计也不是我等草民能够涉猎的领域了,我祝他成功吧
3.5/5。
首先在大屏幕上视听效果还是很好的,演员都太好看了,制服古天乐帅得惨绝人寰,金城武和高圆圆那个驻足在车上的镜头让我单纯地欣赏两位优秀人类建模。
演员的演绎都在水准线以上,至少让我在影院收获了视觉的满足。
总体没有一些评论说得那么无聊吧,大体上能看懂他在讲什么故事,观影体验还行,结局也算是如梦如幻吧,如果叙事能更流畅不这么碎片化,as一部比较好看的本土类型片我也能给到4/5。
以下是吐槽:你告诉我这是1994年??
fine,我勉强接受了这是一个哥谭式的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
电影本身的情感我认为是浮于表面的。
比如,这里需要一段王家卫式的沉默脸加自言自语的金句加空镜,于是来了一段。
比如这里传统黑帮片都会有类似的走向,类似的伤感,于是来了一段。
整部片子唯一让我有点惊讶的是最后梁家辉那里,我认为他这个角色还是演绎得很有魅力的。
如果说浮于表面的情感只算程度较轻的缺点,真正让我略有不适的是部分场景从观感上就做得让人不适,而那里应有的情感处理却过于景观化了,比如那几个女警**的镜头,以及一些其他的地方,它理应给人一些更真实的触动,可是它没有,给我一种说着做作的旁白,实际上的镜头语言却已经到冷漠地观赏着的地步了。
2025年这样的女性角色的处理和情节安排实在是过于过时。
再加上镜头叙事太过细碎,文戏也没有那么好,导致我全程就是无法理解这些人的情感逻辑,而情感和人物背景也理当是支撑人物行动的一环。
一直飘雪的香港,没有英雄的哥谭,食满寒意的黑血慢慢覆雪藏沙,警毒勾结的危城渐渐黯淡霓虹。
要清洁所有异己为残存良知赎罪,要洗白一切黑产给生来之罪解脱。
毒品催人入瘾,药物教人忍痛,根劣何毒可迷,心贪何药可医。
毒贩睁开钱眼击碎一方安宁,药师顶着血色麻痹整座香港。
用文艺片的方式打开警匪片,阴沉暗黑的滤镜起手便扑来病态的气息,坂本龙一黑暗里狰狞的电子乐更添了电影基调的幽深,精心设计的构图与慢动作确实有硬凹文艺范的感觉,但不可否认本片的视听美术十分出色,难怪能入围戛纳展映。
为人诟病的必是本片“点到为止”式的叙事,涉及的势力主要有三方,其中卧底叛变相互交织,人物关系复杂,单单两小时每条线只能讲个线头,剩余的前世来生都需要观众猜想,所以本片讨论空间极大。
据说粗剪版有六小时,这种体量的创作更适合电视剧。
风林火山 (2025)6.52025 / 中国香港 中国大陆 / 剧情 犯罪 / 麦浚龙 / 金城武 刘青云
零分。本届戛纳最抽象的玩意儿(当然是贬义),也许麦浚龙拍出了一部有且仅属于上流阶层的装x电影(结果还装失败了)。看完很生气,白白期待这么久,这么多年原来憋了坨大的,装什么超现代警匪片/装置大电影,这不就是个烂网剧吗?叙事烂就算了,影像也这么烂是真没想到。如果说阿里艾斯特的《爱丁顿》还有点东西的话,毕竟它用一种虚构的疯狂(后段近乎脱轨的文本)直趋现实的混沌 —— 当下美国社会的动荡现状,那么麦浚龙这片则是压根放不出一个屁。退一万步讲,哪怕作为时装片这都糙成了什么样?廉价网剧质感,演员梦游走秀,全片不知所谓。
等了这么多年结果拉了坨大的 福茂安排午夜场故意的吧 直接让人放心睡
白雪覆盖的香港,辐射区,异类感处处充斥其中,开局就拿捏到位了,就这个feel刺激
7.5/10 坂本龙一的旋律是冰冷的裹尸布,霓虹是人性的创可贴。麦浚龙撕碎警匪片的固有模板——风是李雾童洗白家族的野心狂飙,林是刘思欣藏在药剂后的算计蔓延,火是程文星枪口喷薄的宿命灼热,山是狄文杰埋了半生的复仇沉潜。银幕里的香港不再是熟悉的街巷,而是被积雪裹缠、被欲望浸泡的“哥谭”,当药品和毒品在天平两端跳舞,正义与腐败在暗夜里角力,每个人都在利益的棋盘上,既是执子的棋手,也是待宰的棋子。枪声响彻时,多米诺骨牌般的欲望接连倒塌,有人以为控制了药物就能掌控世界,有人以为躲得过杀局就能逃出生天,却忘了没有真正的渔翁,只有被贪婪啃噬干净的骸骨。可惜极致的“人性寓言”有些晦涩难懂。
人人身上都有一种“拧巴感”。家族企业继承人自毁“长城”,冷漠的杀手接受自己必然死亡的命运,曾经的警司对正义幻灭...在这场棋局上,这种拧巴让他们的命运走向更加扑簌迷离,私心和欲望把他们带往何处?越看越着迷
肉眼可见的不成熟,但也是肉眼可见的帅,最浅层的帅。所有角色都只是导演视觉造型,视觉艺术的一个物件,他可以为了蜗牛角里的细碎雕琢,放弃掉所有的戏剧起伏。这个戏只有起,没有承转合,开头也是结尾,没差的。但这也是非常可惜的作品,香港警匪片关于身份认知的电影很多,最早的吴宇森徐克,警匪职业不同,但都属于江湖中人,情义是共同价值观。九七后开始拍困惑,刘伟强、杜琪峰,要么是求做好人不可得,要么是做坏事也是要求儿子做律师的,有困惑但依然有追求。麦浚龙其实应该补上第三部分,他拍厌倦,警是匪,商是匪,官是匪,民是匪,匪告诉匪,我们不是家人。香港六月飞雪,对人间厌倦已极。这种厌倦极为契合一零年代的香港,风林火山,是其散如风,其困如林,狂怒如火,黑暗如山。
各位 逼王共赏
敘事線太多,什麼都沒講清楚,看一下絕版陣容和兩位的神顏吧
可。不得不感叹还是《无间道2》厉害。
影像风格挺个人化的,但是就不能好好讲个故事么……难产这么多年整了这么一坨大的……
戛纳午夜。其实有点像一个华丽制作的短剧🥹。金城武没来有点失望 金城武还是帅的。全片制作宏大。但广东话加英文字幕真的有时候不太明白在讲什么。确实是哥谭式香港,场景设计风格感很强。但感情线太莫名其妙了。。。
纯装逼也是电影?
简直不知所云
很难理解
一边是继承之战、一边是警界崩溃、一边是杀手悲歌,三个视野里的挣扎故事被揉进了落雪的“假香港”,通过这种叙事上的杂糅建构出一片“水泥森林”,安藤忠雄风格的混凝土布景、从《僵尸》里承袭而来的冷峻摄影以及教授清冷的配乐都在无时无刻地强化这片寂静丛林中隐藏的危险性。片中所有人仿佛都是走在刀尖上的木偶,电影也借此将重心从“叙事”转向“描心”,可是在这样的基准下,影片所呈现给观众的内容又少得可怜,或者说薄如纸片,仅仅只能依靠夸张的视觉美学去做一些象征性地涂鸦,这又使得本应成为重心的心灵土壤变得异常贫瘠,难以和观众共情,观众视野里留下的只有每个人都挂在脸上的,和混凝土砖墙一样毫无波澜的沉郁的脸庞。这个极大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这部电影,使其变成了艺术精英的们的调色盘,很可惜。
Pro同埋Con都无比明显的艺术电影,The limits of installation art. 叙事破碎 人物缺乏明显动机,所有人物只是做一个社会身份的概念性暗示,而真正的母体只有一个:无限走向崩溃却迟迟不肯解体的香港。庞大的末世政治寓言,欲语还休,却又点到即止。千丝万缕如飘雪,空旷如坟场的废墟床榻,石壁横卧,尸陈水流,伟大的美术布景;伟大的对生命残酷性的尖锐刻画,死亡是其眼,溃败是其身。
电影是有气质的,在黑白色的老旧港城,镜头下的动作场景,像是在提醒港片过去的影子。电影太长,但不足够讲述完整个故事,人物太过于端正和冷峻,没有在人物情感的刻画上下足够的笔墨,集中在故事的推进下,一种仓皇的感觉,只剩下演员们华丽的脸庞。文化氛围下我们迎合着情绪和欲望而去,习惯了感官殖民,会下雪的香港早就不在了,那批观众早就走了。
挺喜欢这个装逼的感觉,不过确实不好卖
用了大量港片特有的元素,却拍出了一部气质无比独特的作者电影,展现着一座罪恶之城中压抑的困兽们的缠斗。故事其实非常简单,甚至让人想起当年的《黑社会》和《江湖》,改朝换代时期的机关算尽,虽然有很多情节的断裂和剪辑的生硬,或许是因为就没有拍完的原因,但是依然没有太影响对于故事的理解、就像前两年的《坚如磐石》。另外,没有想到这片子动作戏的比例这么高,拍得也很有风格,麦浚龙真的是有两把刷子的。
请看完风林火山最后一秒再做评价因为看到一半我也觉得「要用力follow才跟得上」直到看完最后一个镜头我真的全身鸡皮疙瘩感觉自己的灵魂被升华不想暴雷总之比起「故事性」我更喜欢他「对庞大世界的建构」以及「那些微弱但举足轻重的联接」还有它的美术、置景、声音设计和cg以及剧情的故事背景设计都很值得去看拜托大家入场看完还有一段很私人很感性很莫名其妙的:其实这座城市的大雪一刻都没有停过。山火的白色尘埃落定之后,下一秒又要有新的风起。好巧好巧的那一晚,大家躲在温暖的地下室,冰块随着他的脚步在玻璃杯里发出清脆的碰撞。你笑了笑问我,有没有听到命运之轮的转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