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国产片,我丝毫不怀疑结局一定是好的。
已经做好悲剧收场的准备了,最后一个死刑犯是女孩的爸爸。
明知无辜,亲手送上绞刑架,对所有人和整个世界都是不可弥补的伤害。
我深知这个世界早已千疮百孔,也并非不能接受再多一个悲剧,只是心怀惋惜等待结局。
这一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烙在我脑中的四年级学的课文不停翻涌。
若一个人因为对悲剧感到麻木,而丧失珍惜爱的动力,那世界的悲剧又多了一个。
看过太多悲剧,仍然希望明知是悲剧的结尾变成喜剧。
结局好?
不好?
只是稍感欣慰,并不觉得摆脱了氛围,老头就该死吗?
即使老头该死也不该以这种方式死。
老头曾经做过罪大恶极的事,但现在是好人,他要为自己赎罪,用自己的身份,堂堂正正赎罪。
司令从刚开始就只是单纯的坏,想让一个自己讨厌的人陪葬而已,所以即使知道真相,也不会有丝毫的怜悯。
7 号房的囚犯从刚开始做错事的时候就只是误入迷途,所以得知默罕默德杀了小女孩正义凛然去揍杀人犯,他们仍残存悲悯之心。
好坏的标准甚至无法用监狱区分。
多次出现司令办公室、典狱长办公室、七号囚室内部、街道两旁,仔细观察每一处,都会屹立着、张贴着土耳其的国旗,甚至是国父凯末尔的塑像,如同我国的太祖。
典狱长与上尉初次见面对于称谓的针锋相对,影射了民主政府与军政府的正面交锋;在行为方式上,军人采用相对直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殴打、刑讯逼供、谋杀,而民主人士则采用变通、巧妙的方式解困,军政府的强力手段,这或许也是土耳其从近代西亚病夫的阴影中走出来的必经之路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去伊斯兰化、世俗化的土耳其,穿着打扮已经与我们无异,但宗教的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觑,主人公默罕默德·科云朱,默罕默德作为一个比较常见的穆斯林国家的名字,在《古兰经》之中恰是天使的意思;在众狱友会面相互问好、最终行刑前的道别都是采用了伊斯兰特有的问候;而宗教大于国的体现,提前行刑恰利用了伊斯兰伊玛目超度的时辰为由。
无处不道德,即使是在监狱这种人渣集结的地方,当狱友们得科云朱是因为谋害小孩子而入狱,成为了众人攻击的对象,最终也是因为道德,科云朱赢得大家的尊重;中间每个人用谎言去诉说自己入狱前所犯下的罪行,手法有点像《十二公民》,揪出每个人一段心酸的故事,前后也看到了诸多人物角色的蜕变,估计这是每位观影者共同的心声。
若是埋下伏笔,因军管会司令的公报私仇、妨碍司法公正最终引发国内选举的失败,也是不错的思路,但不可避免的脱离了主人公的故事主线。
电影《七号房的礼物》通过麦莫斯与欧娃之间的父女情深以及他在监狱中的经历,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善良的力量。
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心中有爱和善良,就能感化周围的人,激发他们内心的善良和正义感。
同时,电影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权力的滥用,呼吁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和命运。
观影感受这部电影泪点密集,情节紧凑而感人。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被麦莫斯与欧娃之间的深厚情感所打动,也会被监狱中狱友们逐渐转变的态度所感染。
影片中父爱是主线 可除了父爱我看到了难以判定的正义.监狱里有着一群充满力量的犯人 警局大院里有说杀死个人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的警官.看到一半我不知道如何定义这世间的善了 也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总而言之在片子中我看到了真挚的爱 单纯的善良 包括阶级之间的差距等等我词穷 但这是个好片
在1983年的土耳其,还没有废除死刑制度,国家正处于“军人政府”和“文官政府”政权交替的过程中,这也就为后面因强权而产生的悲剧埋下了政治伏笔。
故事的开始是要从一个漂亮的红书包而起……
梅莫站在离校门口不远的树下,踩着阳光的倒影等着下课的女儿;刚上小学不久的女儿奥娃在课上赢得了小红花,兴奋的她一放学就冲出校门奔向梅莫听父亲对出“瓶子瓶子”的暗号;梅莫是一位有智力缺陷的父亲,奥娃跟她的太奶奶说:“学校里的同学总是笑我的爸爸是个傻子疯子?
”太奶奶说:“谁说的?
那些人说地不对!
你爸爸只是和你一样大而已!
” 她把奥娃搂在怀里,也捧着梅莫的脸说:“你很好,你很善良,我们都生活地很好!
”她们在院子里做着石榴苹果酱包裹的苹果,梅莫在草甸上牧羊
空闲的时候,梅莫和奥娃会头靠着头一起躺在山坡上,看天看云、看远处长得像独眼巨人的怪石,想象着海蒂和她爷爷之后会经历的故事;奥娃喜欢听海蒂的故事,所以也喜欢上了海蒂书包。
文具店老板见她这么喜欢,即使他们没有那么多钱也让她先把书包拿走,说等有钱了再来付。
可是梅莫和奥娃都没有这么做,他们依然想着赚了钱再来买!
梅莫趁着学校搞活动的机会带上特意制作的糖苹果去卖,一边攒钱一边为女儿喝彩
等梅莫赚到钱要买书包的时候,结果书包被达西的父亲(中校)给买走了,痴傻的梅莫冲上去拉住达西的书包却被达西的父亲揍了!
梅莫被懂事的奥娃紧紧地抱住!
回到家,梅莫很焦虑,奥娃说达西的父亲打了她的爸爸,她很难过,梅莫却问奶奶:“奥娃会开心起来吗?
”太奶奶说:“孩子,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会开心起来的!
还说“你不用觉得惭愧,你和他们没有任何不同,你拥有的只会比他们更多 ,不会更少 !"
意外 西达非常喜欢这个红书包,就算和家人一起去烤肉也背着它,而放羊的梅莫再次看到红书包又想起了那时女儿喜欢的书包,在西达的引导下和西达在悬崖边玩耍起来,一个转身,梅莫来不及阻止西达,她便失足落入了海中,头部受到撞击,紧接着梅莫也跳了下去想去救西达……当众人寻来之时,只看见梅莫抱着已死去的西达,不知所措的在海水里。
一心想要为女儿报仇的司令官伪造了梅莫精神正常的鉴定书,还施加私刑让梅莫签下认罪书, 在一顿严刑拷打后,根本不知如何辩解反抗的梅莫被上校报复性地定成了谋杀罪,关进监狱里的七号房间
梅莫刚被抓走时,奶奶和奥娃来法庭等候的情景,就是不让他们见面,奥娃在大街上狂奔,独自一人来到载着爸爸的车前,完全不怕车子碾过来,堵在车前,正义凛然,视死如归!
而梅莫也是挣扎着要见,可是警察说你这个样子还是不要让她看见好,他就暗暗低下了头!
懂事的奥娃却从爸爸嘴里说的独眼巨人中寻找到了当时在场的目击证人
监狱之外,欧娃在山崖边发现了一个证人。
可是这位神秘的证人东躲西藏,欧娃不愿意放弃救下父亲的一丝丝希望。
幼小的她除了在山崖寻觅,就是原地等待,寄希望于证人能为父亲翻案,期盼父亲回家的那一天。
黑暗 进入监狱了梅莫被安排进了七号牢房,这里的犯人因各种各样不同的原因被关进来,但当他们知道梅莫是因为杀害小孩儿被关进来的时候,这群人的正义感被激发,老大阿斯佐佐仗着自己的势力常常对他拳打脚踢,其他狱友会趁着他上厕所的时候,用床单套住他全身摁倒在地,合起伙来揍他,梅莫被知道实情的狱友揍地断了好几根肋骨,狱医说能活下来是奇迹!
监狱长也是一个好心的人,让他在医护室里好了后再回去!
可是梅莫并没有悲伤,这个只有六岁智商的男人在给女儿的信里写道,阿斯佐佐是他最好的伙伴,狱友塞利姆教他洗衣服做饭,那些发生在他身上不友善、不公正的对待,在梅莫心里也许只是一场场会给身体带来疼痛和流血的“游戏”。
他仍然兴致勃勃地给奥娃写信,讲述自己的“美好”生活,然后兴冲冲地打开牢门上的小窗递出信件,请求狱中的军官帮忙寄出,然后便希望满满地等着奥娃的回信。
他递给军官的信会被军官扭头就撕毁,趁着放风的时候,他还会独自跑到操场边的鸽子笼前,捧着鸽子诉说自己对女儿和奶奶的思念,请鸽子帮忙传达。
梅莫已经被判了绞刑,而当时他的奶奶和奥娃的老师都在现场听到了这个消息!
可是,因为中校的禁令,奶奶和奥娃都不能探视梅莫!
她说怎么可以不让亲和一个死刑犯见面呢?
奥娃的老师曾经拿到了律师的申请书可以探视,可是即使见到了监狱长也无能为力。
而奥娃却独自一人到监狱的墙壁去大声地呼喊她的爸爸,并且说着他们的暗号,在监狱里的梅莫听到女儿在墙外喊着“口号口号”却无法相见,梅莫还会像以前一样回应,害怕奥娃听不到,他喊得声嘶力竭。
在后来相处的日子中,这群人逐渐发现,梅莫对一只小鸽子都会疼爱有加,而他的行为举着也是有异于一个正常人,再一次的意外中,梅莫甚至挺身而出帮监狱老大挨了一刀,这让监狱老大万分感动。
当他们的只因为中校授权监狱中尉不让奥娃和奶奶探望梅莫,而典狱长批准的探监也被军方力量压制的时候,七号房的犯人们开始史无前例的团结起来,决定帮梅莫在死刑执行前见上女儿一面!
真相 监狱老大让自己的妻子找到奥娃,奥娃走之前还机智地留了张纸条给她的太奶奶!
在妻子探监的时候将奥娃作为探监家属带了进来,内应狱警把小奥娃放进送茶的手推车里,将她偷偷的运进了7号牢房,当奥娃推开米白色的帘子,悄悄地露出头的时候;当众人看到她干净的脸庞,清澈的眼神时,整个画面都停顿了一下,
感觉那个瞬间太美好,感觉里面的每个人都很温暖!
当梅莫无助地缩在他的床上,蜷缩着身子,而听到奥娃的声音看到她时,从最初的懵懂以为是梦境到真实地拥抱触摸,兴奋地举起奥娃的身体时,那种喜悦激动感动狂欢都从他的眼神和动作中一览无遗!
这对父女久别重逢的喜悦充盈了整个房间,犯人们也因她的到来慢慢的展现出了铁汉柔情,有送小布偶的,有送糖果的,他们用爱心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这里是一个病房,而他们则是这里的病人,奥娃好奇的问着每个人的病情:有绑架女孩当妻子的“相思病”,因为喜欢一个姑娘就绑架了她,不管她愿不愿意都要与她结婚,没有她就不活的小伙子说自已得了想思病,说现在明白了,再也不会这么做了,因为只有活着才能爱,所以要好好活着。
当遇到有人得了没有钱需要顺走别人钱的谎话病时,奥娃从自己的兜兜里拿出了奶奶给的零花钱,说自己没地方可花,让他去用,这样就能早日康复,走出病房了,
有夺走他人生命的“心魔”,那个让很多人过早成为天使的老大说自已再也不会这么干了,因为他让他们太早成为天使了,这样不好!
而那个成天盯着墙上污渍的老人,怎么也不跟人交往的他,却因为奥娃一语道破了墙上的污渍就是一棵树,也因为梅莫和奥娃的善良,说出了自已的故事——他没有保护好他的儿子,女儿和妻子,他无颜再活在世上。
久久不见奥娃回家的奶奶得知她去看望爸爸的情形后,急从心来,猝死了!
老师得知这个情形后打电话给了监狱长,典狱长突然来到了7号房,在问到大家是否把奥娃藏在这里是,所有人都摇头否认,他的目光聚焦在了梅莫身上,梅莫憨笑着点点头,指了指自己的床下,典狱长弯下身发现了奥娃,经此一事,包括典狱长在内的在场所有人,都更不相信眼前这个诚实到近乎痴傻的梅莫,怎么可能是杀害达西的凶手……
奥娃将目击者的线索告诉了典狱长,她见到了他爸说的独眼巨人一位目击者,一个逃兵,目睹了中校女儿失足坠海的全过程,他能证实梅莫的清白!
可是他失踪了,找不到了!
奥娃带着她的太奶奶去找过,再也没找到!
而监狱长也相信了奥娃的话,让人带他来到了这个古堡废墟,看到奥娃写的致吃蘑菇的哥哥的纸条,士兵藏匿的枪枝,典狱长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了顽固的监狱中尉,监狱中尉由于对上级部队长官的忠诚半信半疑,但依然帮助典狱长去寻找这位目击者,在找到目击者之后,中尉成了本剧最大的反转。
当他得知梅莫的无辜受难,以及中校的一意孤行之后,士兵却被被悲痛与仇恨以及权利冲昏了头脑的中校一枪杀害!
梅莫看到外面竖起的绞刑架,知道自已要被绞死,当他在监狱长办公室见到奥娃的时候,紧紧地抱着奥娃,悲伤不已,不忍分开,因为他知道自已不久人世,知道奶奶已经离世,再也没有人照顾奥娃!
他泣不成声!
行刑前的那一晚,梅莫穿上了笔挺的西装,与每位狱友拥抱别离!
合谋 在七号房里,还有这样一位与其他人显得格格不入囚犯,他基本不参与讨论,只是静静地盯着床头墙面的一块污渍发呆,所有人都不明白他在看什么,只有当奥娃走进他的时候,脱口而出,这是一个大树,他转过头,惊异地看着奥娃。
在奥娃走后,这位沉默的大叔开始和虔诚的信徒展开了这样一段对话:他问虔诚的信徒,“我死后会去哪里,”信徒无奈的摊了摊手,而问他女儿的时候,他则毫不犹豫的回答道,“是天国,”“那真主会让我也去天国吗?
”“真主是智慧的化身、是宽容的,你一年半后就能出狱了,”“我绝不会出狱的,我不能,这世界已没有我的容身之地了,我不配在见到阳光,”“不能说这样的话,古兰经里说,”他粗暴的打断了,信徒有说到“盯着那棵树那块污渍,你是无法赎罪的,你得站起来,去乞求原谅你得出去,尽管你害了自己的女儿,但是可以再去拯救其他的孩子。
”
听完沉默的大叔陷入了沉默当中……(画外音#这位沉默的大叔,从电影中含糊的话语推断,应该是受伊斯兰教影响的一些所谓虔诚的“穆斯林”的荣誉谋杀,所谓荣誉谋杀就是谋杀家庭成员挽回家族荣誉。
因此这位狱中的父亲才会说因为轻信了他人的谎言,亲手将女儿埋葬在了那片树下吧,而他时常注视的那块污渍是他亲手埋葬女儿的那棵树。
)
在梅莫要被执行绞刑的前几天,大叔找到了监狱老大和其他监狱成员诉说了他的计划,大家被这个计划的大胆震惊到了,但是他们仍然愿意去执行这个惊天大计划,并得到了监狱长和中尉的帮助,一场偷天换日的计划就此展开……在梅莫与七号房的囚犯们依依惜别之后,两个士兵将梅莫带去行刑途中却被转而送进一个小屋子里,这时大叔身着和梅莫相同的衣服,带上黑头套站在了绞刑架上
监狱长拿出那个烟盒递给奥娃时,说这是他送给你的礼物,同时也把你父亲带回来了!
长大后的奥娃,身穿洁白的婚纱,手里拿着那个来自七号房的礼物,那是一个因为害死了自已女儿再也不愿走出牢房的总是盯着墙上污渍的父亲的烟盒。
他把烟盒送给了她,也把奥娃的父亲送回来了!
这就是七号房的礼物!
而小女孩的到来就犹如在监狱中洒下一片阳光,让7号监狱中罪犯们善心的芽生长成大树。
这个小女孩开始来这里的时候,为了不让她知道这是监狱,罪犯们骗她是这是间医院。
小女孩当然不信,就开始问他们得的病。
就在小女孩一个个问题中,这些罪犯们对自己的劣迹重新回顾、反省。
令我感动的是,往日凶恶的罪犯们在这个小女孩面前却团结起来,只为保护这个女孩幼小的心灵。
我想,大概这一刻,这些罪犯心中的善意被一下子点燃了吧。
电影虽然没有交代这些罪犯的结局,但我想,他们中不会再有人想去犯罪了。
当监狱里的一群人共同商议如何帮助父女见面时,让人隐约感觉这里不是现代的监狱,而是抗战时期的渣滓洞,是我们的同志在一起谋划如何与敌人斗智斗勇。
牢房里的头子虽然有些暴躁,但有情有义。
其他犯人的群像虽然塑造的无甚特点,但都是善良正义。
一个个看着小女孩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别说是作奸犯科之辈,连说他们是冷漠的大多数都牵强附会。
而Memo在监狱里也并不是那种乐于助人型的,毕竟是有智力障碍,他只是依旧表现的天真纯净善良,这就让一群人甘心为他铤而走险,理由不够充分。
当然他救了老大,但这一幕本身就存在问题。
派来刺杀老大的人居然面对面叫住他,然后道明来意。
背后捅刀子不香么?
而且老大毕竟是身经百战之人,即便你多了把小刀,正面刚有把握么?
看他被Memo一抱就倒,还脱不了身的样子,让人怀疑派他来的人到底是跟老大有仇,还是跟他有仇。
司令的行为如何定义。
易位而处,这个人曾经因背包纠缠过女儿,而后女儿死在了他的身边。
是你,你会如何判断。
不是问你客观判断,而是主观的。
前一秒还活蹦乱跳,后一秒一个有智力缺陷的人抱着她的尸体在水里。
你会不想杀他?
当然后来得知真相还杀了逃兵,性质就变了。
或许是因为无法接受女儿死了却没有任何人付出代价吧。
这个也的确是很难。
Ova很可爱,尤其是最后一次在狱长办公室见父亲,当Memo大哭说我是不是判的死刑时,Ova一声不吭,默默流泪,真是我见犹怜。
另外多少一句,善良是锦上添花型的品质,它只有与其他优秀品质共存才有意义。
例如一个事业有成、身份显赫、出类拔萃的人物,同时又心地良善,那自然是品学兼优,德艺双馨。
但如果你只是善良,那似乎会付出更多代价的会是自己。
文艺创作有两大思潮,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同一件事,浪漫主义从“心”出发,对现实进行理想化改造,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强调人物内心世界的光明和追求;现实主义力求表现真实的环境和心理,排斥对人物的夸张和风格化塑造。
2013年,韩国版的[七号房的礼物]堪称一枚催泪炸弹,而2019年的土耳其翻拍版,就催泪而言,效果明显下降,但也格外动人。
它们正好可以被视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创作风格的产物。
就煽情而言,韩国影视剧绝对算得上亚洲一流。
他们精确计算悲欢离合、生离死别出现的时机,刨除复杂情感,以简单夸张的情绪,收获主流观众的泪水。
[七号房的礼物]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获取了巨大的市场反响,成为2013年韩国电影票房冠军。
这股热度传到了中国内地,该片被奉为当年年度催泪喜剧。
2019年,土耳其翻拍了[七号房的礼物],刷新了土耳其影史票房纪录。
这版拍得相当沉重,但结局却比韩版光明一点。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土耳其版的写实色彩,能被其中实实在在的压抑氛围触动。
韩版夸张化的人格塑造,常令我感到一种不适。
那些为隐藏苦难而做的搞笑和夸张处理,以及苦中作乐的姿态,实在令人有种刻意为之的感觉 。
韩版[七号房的礼物],即使是牢房里的戏份,也是处处散发童话般的天真和快乐,为悲剧铺垫
土耳其版[七号房的礼物]少了笑声和搞笑的场面,多是感伤,现实色彩重,令人压抑两版[七号房的礼物]的最大差别不在于剧情和本土化,而是用了截然相反的表达方式,正好可以用文章开始所说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风格来概述:韩版着重表现父女情,周围环境洋溢着童真趣味,人物犹如是从童话故事中走出来,站在儿童视角的高度歌颂善良和真情;土耳其版父女情的表现借助于人物本身的悲剧性来呈现,并没有突出刻画他们的乐观和单纯,周围环境满是令人无力的消沉和压抑。
父亲:智力与情感两版[七号房的礼物]里,智力低下的父亲,个性并不同。
先说说韩版中的父亲龙九。
他的第一次出场是和女儿艺胜在商店橱窗外,模仿电视上的美少女战士跳舞——父女俩站在了一个高度。
正常来说,这个镜头可以消解父女间的距离感,不过在此,它还有另一层用意——父亲的智力水平和女儿相当。
他被当成陪女儿玩的“大小孩”介绍给观众,而不只是一个智力低下的成人。
这正是影片童话的部分,将观众的视角下移至儿童单纯善良的层面,从而更容易被打动。
女儿看中了印有美少女卡通形象的书包,龙九正在攒钱,准备买下它。
警察局长抢先一步给自己女儿买下书包,不能像常人那样思考的龙九,急躁地请求他们留下书包。
警察局长不由分说地扇了他几个耳光。
观众此时并不知道他的警察身份(土耳其版从一开始就强化了其身份的权力色彩——通过他身上的制服就可以看出),所以龙九和他之间没有显露出权力的不对等,冲突只是因父爱和身份差距而引发。
警察局长在韩版[七号房的礼物]里是个不被注意的配角,只是作为童话故事里凶神恶煞的坏人,勾起观众对主角的怜悯。
再来看看土耳其版中的父亲麦莫斯。
他的第一次出场没有和女儿欧娃在一起,而是独自站在女儿学校外的大树下,神态怪异,旁边有一辆由军人看守的军车。
观众第一眼就能看出麦莫斯的智力障碍,很自然地就会生出一个担忧——他的女儿会不会因为他而被同学嘲笑,尤其是在有权势的同学面前——那辆军车所暗示的家庭背景。
果然,军人的孩子嘲笑了欧娃的父亲是个傻子。
这种出场方式奠定了土耳其版与韩版根本性的区别。
韩版的父亲被塑造成单纯快乐的“大小孩”,而土耳其版里的父亲只是个被人嘲笑的傻子,女儿眼里和同学的父亲不一样的人。
欧娃放学后跑到麦莫斯身边,虽然两人亲密无间,但观众能够透过同学的嘲笑、欧娃疑惑的眼神和象征权力的军车,感受到她因为父亲的与众不同而面临的压力。
观众也清楚,欧娃对此的感受,毫无疑问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强烈。
这是韩版所没有表现出来的压力,龙九和艺胜伴着光明的色调和欢乐的舞蹈出场,接下来把观众引入悲伤情绪的,是这种幸福时光遭到破坏。
韩版:父女一起出场,气氛欢乐
土耳其版:突出父亲傻傻的样子,旁边的军车预示了某种不详和权力关系接着来比较一下两版[七号房的礼物]是如何处理父亲在女儿面前被打的戏份。
穿着便衣的警察局长扇龙九耳光后,镜头切换到橱窗外,将他们放在虚化的背景里,透过近景的美少女卡通形象,淡化这场冲突的延申意义——歧视和权力不对等引发的暴力。
观众感受到的是一个傻天真的父亲被一个蛮横的父亲欺负,因而更容易调动出感动的情绪。
土耳其版中,麦莫斯在商店外面,于众目睽睽之下,被穿制服的军官打倒在地。
欧娃在同学面前,看着自己的父亲被她的父亲殴打,眼神中既有难过也有愤恨。
观众在这场戏里,能够获得更多的冲突信息——权力的蛮横以及它对周围人的震慑性,女儿对父亲丧失尊严的感受。
这些信息一定程度上阻挡了观众纯粹的情绪迸发。
观众处在了局外人的观察和思考的位置,而不是像韩版那样,被带入到童话般的父女生活中。
韩版:淡化了父亲被打时的悲剧色彩
土耳其版:通过路人、军服强化父亲受欺负的底层形象回到家中,欧娃对奶奶说,她不开心并不是因为没有买到心仪的书包,而是父亲被欺负。
麦莫斯坐在门外的台阶上,难过得手足无措,问奶奶,欧娃还会再笑吗。
韩版里,龙九和艺胜几乎没在意被欺负的事,晚上开心地躺床上聊天、玩耍,一切还是那样的光明。
单从这几场关于父亲的形象和父女关系的戏份来看,土耳其版一直在调动观众较为复杂的心理感受,抛出不同的观察视角,直面现实;韩版则努力把观众拽入一个单纯的悲欢世界里,避免其他视角的混入,因而角色塑造的童话色彩很明显。
女儿:活泼与忧郁韩版里的艺胜和土耳其版里的欧娃,一个爱笑活泼,惹人疼爱;一个聪慧腼腆,招人同情。
她们的性格在前文所说的与父亲有关的几场戏里,已经显现出来。
对于智力低下的父亲,艺胜没有认同障碍,剧情只表 现了他们在一 起时融洽又乐 观的快乐时光。
欧娃则不同,她的眼神多次透露出疑惑——觉察到父亲的与众不同。
尽管她和父亲相处得也很融洽,但她成长中的心理明显正在受到周围人对父亲看法的影响。
同学嘲笑欧娃的父亲时,她看向他们的眼神既无奈又平静;父亲在街头被同学的父亲殴打时,欧娃紧紧抱住倒在地上的他,愤愤地看着同学和她的父亲。
回到家中,她仍在为此事生气。
艺胜对父亲被打,没有生气,而是安慰他,自己不想要美少女书包了,父亲坚持要给她最好的。
两人快乐如初。
艺胜尚未表现出对父亲智力低下的忧虑。
父亲被诬告为杀害女童的凶手而入狱,死者正是女儿的同学。
她的权力在手的父亲,气急败坏地认定这是龙久/麦莫斯针对他的报复,即使有证据表明他不是凶手,也要将他送上死刑台。
在监狱里,父亲所在的牢房编号为七号。
狱友都是可爱的人,相信他不是凶手,帮助他和女儿在狱中相聚。
艺胜进入七号牢房的过程,充满协同作战的趣味,俨然一场大人和小孩的捉迷藏游戏。
地位显赫的狱中大佬打通了里外关系,利用唱诗班到监狱演出的机会,将艺胜带入七号房。
观众沉浸在一场父女奔向团聚的欢乐之旅里,一个个小插曲让他们的心揪了起来,担心团聚被破坏。
艺胜聪明地与大人合谋,躲过狱警检查。
之后又在监狱长官的允许下,长期在七号房住下。
艺胜和父亲及其狱友们,像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样快乐地生活在七号房里。
时光越是如此快乐,艺胜越是如此天真可爱,破坏的行为越叫人恨之入骨,观众伴着遗憾、愤恨、动容之情流下泪水。
韩版中的女儿懂事孝顺,不仅是父亲的开心果,在监狱里,也给其他狱友带去快乐和抚慰,她的喜悲都是儿童式的但在土耳其版中,欧娃有很多一个人的伤心戏份。
父亲入狱后,她一直在等待目击证人出现;老师和奶奶试图带她去探监,但被拦下。
在狱中老大的安排下,欧娃顺利进入七号房,没有经历什么趣味或惊险的过程,而且很快就被监狱长官发现,带出牢房。
知道隐情后,同情麦莫斯的监狱长官,又安排了几次他和女儿的团聚。
欧娃在监狱里,扮演的也不是艺胜那样的开心果角色。
艺胜唱歌、跳舞,帮大人解忧,欧娃则是个安静的女孩,大人在她面前敞开心扉,谈论各自的过去。
一位失去女儿的老人,通过她解开多年的心结。
他经常盯着墙上一块破损之处,想着自己上吊去世的女儿。
艺胜和欧娃的个性,带给观众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
前者天真活泼,一举一动都限定在即时的欢乐和悲伤中,剧情和人物没有做更深的延展;后者像是一个小大人,正被周遭世界深刻影响着,把观众的思绪带入到对她的生存环境的担忧中。
土耳其版里的女儿也懂事孝顺,但她明显已感受到父亲的智力问题带来的异样眼神。
她不是任何人的开心果,而是一个“小大人综合主角的个性和经历来看,韩版[七号房的礼物]胜在简单纯粹,不过,这也是很多观众不喜欢它的原因所在——天真无邪到有点失真。
土耳其版胜在写实深刻,观众可能不会那么容易被感动到流泪,但从局外人的立场观察影片营造的压抑氛围,能获得更深的心理触动。
当然,肯定会有很多观众不喜欢它的压抑氛围,更爱韩版的轻松加催泪。
狱友:欢乐与哀伤片中最重要的场景——七号房,因为两部影片风格的不同,房间的装饰和囚犯的性格也具有鲜明的区分度。
韩版[七号房的礼物]里,七号房温馨得不像个牢房,色彩丰富。
整洁有序,如果不是墙上的色情画提醒,说它是幼儿园教室,我也相信。
韩版里的七号牢房,布置得像是儿童乐园,色彩丰富,整齐有序。
狱友们表面凶神恶煞,实则善良天真。
艺胜和父亲住在里面,大部分时间很快乐土耳其版不会让人有这种误会。
灰暗的房间里,放置着几张上下铺床,显得有些拥挤,衣物凌乱悬挂;生活物品虽然做了归类摆放,但整间房目之所及,仍是一片杂乱,符合其作为男性囚犯牢房的气质。
两种室内陈设对应的是两种叙事的要求。
韩版重在先为观众造梦——父女虽然已经遭遇不幸,但大部分时间里,他们生活在童话般的幸福中,女儿可爱,狱友善良,周围世界笼罩着童话色彩。
土耳其版则从始至终都在提醒观众,父女俩的不幸遭遇和周围世界的阴暗,即使幸运地获得了救助,也是带着沉重的色彩。
这正是韩版更有催泪效果的原因,观众的情绪被引入到直接的乐与悲的情境中,剔除了脑海里的多余联想,像儿童看童话故事一样,感动来得简单纯粹。
土耳其版则给了观众某种负担,观众无法不注意到主角处境的压迫性,无法从歧视和不公的感受中迅速跳出来,进入到单纯的父女欢乐中。
韩版囚犯的首次出场并不是在七号房里,而是长大后的艺胜找到出狱后的他们,参加她为父亲翻案的模拟辩护。
这些改过自新的人,虽然其貌不扬,但善良敦厚。
他们在七号房第一次出镜时,使用了有漫画感的定格镜头,一一介绍了他们,把他们塑造成一群“劣迹斑斑”的可爱人,由此获得反差的喜剧效果。
土耳其版就没有这种欢乐满人间的氛围了,也没有对狱友做单独介绍。
麦莫斯一踏进七号房,不友善的气息扑面而来,杂乱的牢房里满是了凶神恶煞的眼神和冷漠观望的面孔。
龙九刚进七号房时也被欺负,但只是恶作剧的程度;麦莫斯就没这么幸运了,狱友知道他“谋杀”了小女孩后,将他打到肋骨断裂,奄奄一息。
土耳其版的七号牢房就真的像是个牢房,不是为一个小女孩准备的。
狱友们形色各异。
欧娃和父亲为他们带去了某种心灵震慑和解脱不同的表现手法,给了观众不同的心理感受。
狱友作为父女情的陪衬,韩国版突出的是喜剧和温馨的氛围,所以他们被塑造成纸老虎一样吓唬小孩的“坏人”,骨子里透着可爱和善良,与艺胜和他的父亲搞笑互动;土耳其版则是以现实主义打底,重点塑造了两个囚犯,一个是疏离家人的大佬,另一个是失去女儿的老人,他们都是有浓郁生活底色的人。
观众从韩版体验到的是纯粹的童话式的悲剧,而从土耳其版里获得的是一种现实色彩很浓的悲伤。
梅莫就是七号房的礼物权势向来说一不二,不容质疑,不容更改,生活底层的梅莫带着二傻子的气质成为了权势发泄悲伤愤怒的出口,前言不搭后语的他无法为自己辩驳,真是被陷害栽赃的天选之人。
梅莫“顺利”被关进监狱,起初,狱友们对一个“丧尽天良谋杀小女孩的杀人犯”痛下杀手,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梅莫在伤势好转后并没有怀恨在心,他天真直率,喜怒哀乐尽在表面,他爱这个世界,就象从不曾遭受过恶,他表达善意,就象从未遭遇不公,慢慢的,狱友们开始相信他的无辜。
梅莫与女儿的亲密无间更让狱友甚至典狱长怀疑梅莫的罪名,女儿奥娃带来了当时目击者的证言:那个女孩是自己掉下去淹死的,梅莫救起了她。
面对这样明目张胆的不公,狱友们再也坐不住了,一场救援行动开始被策划、被展开,正直的典狱长也参与其中,希望在慢慢的增长,狱友们的良知也在救助他人的行动里慢慢浮现。
死去、逃避,都无法获得救赎活着、站起来,才能去获得救赎。
一声枪响,目击证人倒在血泊中,权势又一次把希望砸得粉碎,它同时也击碎了一干人对权势的畏惧顾忌,哪怕展开一场荒谬的救赎,这是救赎一对无辜的父女,也是对自己身陷其中身不由己的救赎。
夜幕里,一个深陷悔恨自责里的父亲愿意代替梅莫走上绞刑架,决定以后,他第一次梦到了女儿,讲述了烂熟于心的话,用代替的方式获得了自己的救赎。
爱与善意就是生命的礼物。
虽说土耳其是翻拍,又感觉到它不止是再讲一个这么简单的故事。
比如独眼巨人一意象,它看到了逃兵,看到了故事的真像,看到了小女孩的执着,逃兵也并不是害怕死亡……我觉得逃兵这个角色又给人留下太多的疑惑。
为何逃兵能冒着生命危险去为一个神经病洗白?
百度了一下伊斯兰教信仰的原意,顺从,和平。
总之这部电影瑕不遮瑜,很喜欢。
这是一部喜剧电影,却有众多催泪点,能让观众从头哭到尾。《7号房的礼物》以父女亲情为主线,以教导所中室友及科长对父女二人的关心为副线,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为“伟大父亲”洗清冤屈的情感大戏。影片采用温馨中带有忧伤的镜头风格展开剧情,用“爱”贯穿全片。影片以淳朴的镜头语言来表达爱,展现爱,以朴素的镜头语言和细微的生活小事来凸显主题。
善良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第一选择
天天嚷嚷着让别人抄作业,这么好的剧本你们也抄啊
该突出的没突出,也没太感动,全当做体验一些土耳其风情。小女孩是真好看,长大了更好看,老师也好看
善良的人,到哪里都有一束光。
没看过韩版也没看简介的我是真的喜欢,重点是小女孩可爱,土耳其男人是那种好笑的神经病。但人物有点扁平化了,长官是纯恶,犯人身上完全看不到恶的影子,基本上都被小女孩融化了。
我们电影院里那个一直喊爸爸我想上厕所的小孩都比这感人,起码人家是真的真情实感的快哭了🙄
这个电影的观影群体是小升初 不认真复习的高中生和闲的没事的大学生和家庭主妇吧🙄🙂
有点为煽情而煽情 虽然能理解想he的情怀 但这个替死真的让我接受不了…
比起韩版圆满了结局,也还行吧。蛮温情的。
傻子演得太假。结尾太过不现实,被那么多人知道的调包计很容易露馅。小女孩演得蛮好,两颗星给小女孩
不好看,看过韩版的,内心不由的进行比较,比韩版差太多了吧……
翻拍版比原版是情节合理多了,主角演技也更靠谱点……遇到这种体制解决不了滴冤,润是唯一出路……不管是🇰🇷还是🇹🇷,编剧都爱掺合宗教叙事,是有共同社会基础吧……某种认命情节
韩国的原版看过 时间过了很久 所以也忘得差不多了。因此重新体会了一次温暖。 小女孩拯救了大家。大家也共同帮助了她和爸爸重逢。没有绝对的坏人 这样的现代童话才是人性的光辉。
看过2013韩版《七号房的礼物》,这部由李焕庆执导入选豆瓣电影Top,柳承龙扮演的智障男子李龙九更是表演到位。土耳其翻拍的这部电影,厄兹泰金导演从自然风光、地貌民居、突厥服饰到宗教法律以及社会表达都融入大量土耳其元素,做了大量本土化尝试,尤其是伊涅姆利扮演的牧羊人因大人物误以为是杀害自己女儿的凶手而当啷入狱,瞬间成为世人“公敌”,家破人亡、命运多舛、最后还要说的是:邻座男生高大威猛,却在观影前特意买了一包纸巾备用;后排大姐虽是女人男相,却从头到尾不停的抽泣,还有听到擤鼻涕的动静。
悲伤中带着希望,比起韩版我喜欢这个结局
韩国电影改编版。故事有意思,演员也不错,但拍得太煽情了些。
土耳其版的味道最值得回味的莫过于奶奶,奶奶给予小女孩的力量是智力受损的父亲所不能给予的,但又是小女孩成长的必需力量。最后,奶奶走掉的那一刻在从小女孩的嘴里说出来给爸爸听时,那一幕催人泪下。
土耳其翻拍版
画面语言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