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对,那时错

지금은맞고그때는틀리다,错恋(台),现在对那时错,Right Now, Wrong Then

主演:郑在泳,金敏喜,尹汝贞,奇周峯,崔华静,刘俊相,徐永嬅,高我星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5

《这时对,那时错》剧照

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2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3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4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5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6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3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4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5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6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7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8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9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20

《这时对,那时错》剧情介绍

这时对,那时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导演韩春秀应邀至水原市出席影展放映,却在阴错阳差之下提前一天抵达。为了打发时间,导演在市内四处观光,因而邂逅一名美丽的当地画家尹熙敬,并共度这意外得来的一天假期。萍水相逢的两人相谈甚欢,原本只说好共进一杯咖啡,最后却成了好几杯烧酒;原本只说好要参观画室,最后却成了酒后吐真言。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相遇,要如何表现全系在导演的一念之间,最终会带来不一样的结局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纪录进行时第一季777查理北方有佳人小龙虾游山庄禁婚令李毅大帝冰雪之行古见同学有交流障碍症第二季喜欢你时风好甜凯文·詹姆斯:管他三七二十一警察世家第十二季病态领土疑惑八千湘女上天山胡同里的阳光怒潮文森特与世界的尽头马戏团迷情PMAM之美好侦探社生于1978遗憾拼图特雷弗·诺亚:但愿你可以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大唐妖物志杀人凤凰封口者我放纵情欲的夜晚互怼特工重装武器妖怪学园Y~与N的遭遇~午夜的柳枝

《这时对,那时错》长篇影评

 1 ) 不必为你的情欲感到羞耻

是第一次看洪尚秀,一开始有点被这样极简的风格给唬住了,再看几遍觉得相当有趣。

电影分为对仗工整的上下两部分,各自又可独立成章。

几乎是由发生在不同场景里固定机位的长镜头对话段落组成整部电影,除了变焦推拉和横摇以外再无任何运动,以至于观感上稍微欠缺精彩易走神。

立马又去补了几部洪尚秀其它的作品,故事往往是男女之间相遇初识,渴望表达情欲又不可得。

本片最大的张力来自于上下两部分中,发生在相同的时间地点人物因为一些细小的改变或是差异,积少成多而导致的结果大不相同。

对话的部分与真实生活所差无几,只是大多数的人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这样的date,若是能够拥有一个全知的视点,想必也会对这样的尴尬场景而哭笑不得。

为了掩饰情欲,总以为自己能够说一些无伤大雅自以为是的聪明话,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心里已经刀光剑影几百回合了吧。

看完上半部分或许会让你产生会心的冷笑,而对比起下半部分,则是带泪的苦笑。

(😂)女主角尹希静在上下两部分的语气和态度在几乎相同的台词下是有细微差别的,在此情形下,男主角呈现出几乎两种不同的反应。

在咖啡馆里希静的语气是柔和礼貌的,带着好奇心和微笑,在交谈的过程中始终看着导演的眼睛。

第二段里希静的音调明显沉下去不少,更像是在自说自话,状态比较松弛,和导演只是有偶尔的眼神的交流。

在寿司店的部分则相反,二人酒过多巡,上半部分希静喝着酒,眼睛总是看着眼前,而在下半部分二人始终保持着交流的状态。

这之中的变化和差异体会起来是相当有意思。

这一次故事又又又发生在冬天,从服装造型上来讲,主角二人均被包裹在厚重的大衣里。

男主从衣服裤子到鞋子的颜色,均做了消色处理。

冬天的情欲是压抑的,宽松厚重的外套和洗旧的牛仔裤,看起来毫无精神和力气可言。

女主角穿着宽松的毛衣,看不出任何身体的线条和特征,情欲是松垮的。

而事实上故事发生的场景色彩相当丰富,颜色较为饱和。

大多数的时候人们更喜欢使用“喜欢”这种力度柔软的中性词来掩饰欲望,直抒胸臆对于东方传统文化下的人来说已经略有难度了,更不用说直面情欲二字。

人是由欲望驱动的生物,广义上来说,欲望表现在吃穿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非狭隘的“情欲”。

男女双方初次见面为了能够进一步交往,交流上往往遵循礼貌和善意,这种做法保险,但最终结果更可能是相互笑笑尴尬收场。

尽管男主角在年轻时就已经结了婚,寿司店内对希静表达爱意时写在脸上的苦涩与兴奋并混杂着羞耻感还是挺打动人的,这么做会有些面临道德风险,可从影片的标题上导演已经给出了价值倾向。

在不影响和打扰他人的前提下,直面自己的欲望才显得更有道德,也不必为自己的情欲感到羞耻。

长按二维码关注或搜索公众平台:white-stones影评,游记,杂文

 2 ) 深度聚焦:论洪常秀的场面调度

作者:csh本文首发于《陀螺电影》除了主题上的独特性之外,复杂的叙事结构,以及相对统一的视听风格,都让洪常秀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他的所有影片基本都是由场面调度、中景长镜头、变焦推镜头和简洁的布景支撑的叙事游戏。

在这套视听语言系统中,场面调度是一块不可或缺的组件。

在他的作品序列里,调度是一种常规化的技巧,他在每一部影片里,至少会展示一次繁复的纵深场面调度,它们通常发生在闲谈戏或是酒局戏中。

《之后》他精湛而细腻的调度,与其他的视听手法结合在一起,为看似简洁的影像赋予了深刻的意义。

但时至今日,他的这种技巧仍处于相对被忽略的状态。

这或许也调度本身那种谦逊的特性有关。

我们很容易就能察觉到他那复沓式的叙事结构,但是,当他在酒局场景中,利用移位、动作与姿态发挥各种功能的时候,很少有观众能够立刻意识到它们的繁复性,因为它们实在是太细微、太迅速了。

本文对于调度的探讨,或许可以揭开这门不易被察觉的技巧的神秘面纱。

一、调度的叙事性:中景长镜头也能讲好故事吗?

在洪常秀的作品中,叙事性——即推动叙事的进展——是电影调度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

调度达成这一目标的方式,与洪常秀对中景长镜头的偏好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常常使用持续时间较长、通常是固定机位的镜头。

他的《男人的未来是女人》(2004)有着接近89秒的平均镜头长度,而《我们善熙》(2013)更是达到了122秒。

当然,他并不排斥运动镜头,他会适时地使用运动镜头或是他擅用的变焦推镜头来辅助调度。

此外,中景是他偏爱的景别,他会频繁地用中景镜头来呈现角色之间的邂逅、对话与酒局,《我们善熙》就是一部几乎完全由双人中景镜头构成的电影。

《我们善熙》这种长度与规格的镜头,与繁复的调度技巧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类镜头构成的风格,显然与好莱坞式的连贯性剪辑系统完全不同。

洪常秀无法用特写、正反打和视线匹配镜头来流畅地推动叙事的发展。

当然,他的影片没有好莱坞电影那样紧密的情节,但他仍然需要上述三种手法创造的基本效果: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凸显画面中的重要的信息,这时候,调度就成为了极为有力的武器。

在他的画面中,人物的“运动状态”,即位置、姿态、动作和相互关系的变化,能够提供大量的叙事信息。

在特定的情况下,调度还可以将这类镜头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中景镜头的空间,能够比特写镜头容纳更多的内容,洪常秀就可以由此创造出一种极富层次感的影像叙事。

《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2013)中有一场超过九分钟的酒局戏,这是洪常秀的影片中最为复杂的段落之一,堪称是在中景镜头中进行细腻调度的典范。

在这部影片中,大学生海媛(郑恩彩饰)与教授兼导演成俊(李善均饰)之间保持着一段秘密的不伦之恋。

他们在路上偶遇了一群同学,教授嘱咐海媛保守秘密之后,两人加入了那些同学的酒局。

在这场戏中,洪常秀充分地利用了中景镜头的优势,他无需像远景镜头调度的爱好者(如安哲罗普洛斯)那样处理人物与景观的关系,也不用像擅用特写的导演那样,只能处理一两个人物。

他可以用六、七个人物填满整个画面,通过繁复的调度引导观众的关注焦点,从而确定情节的流向。

总体而言,这场戏中调度的基本方式,就是创造不同人物之间的相对差异。

从场景的建置阶段,就可以看到洪常秀的巧思。

整个画面采用了一种非对称的结构,右侧前景处的成俊教授占据了最大的空间,他的形象距离观众最近、最完整,因此他总能吸引观众的注意。

画面中的其他角色(包括左侧前景处的男A)离摄影机较远,而且都或多或少地被画框或其他角色所遮挡(图1),他们也因此处于画面中的次要位置。

但是,被男A略微遮挡的海媛,凭借自己独特的运动状态,成为了画面中最为重要的角色。

图1当成俊招呼大家第一次碰杯的时候,海媛是唯一一个被完全遮挡的角色(图2),但当众人喝过一口酒后,海媛却是最后一个喝酒,也是唯一一个把酒喝干的人。

在教授与左侧后景的男B谈话时,海媛的视线较少与他人交错,但她会通过独自倒酒、喝酒的动作短暂地吸引观众的注意。

图2如果说成俊处于“现”的状态,而其他角色处于“隐”的话,那么海媛就是那个“若隐若现”的角色。

洪常秀通过这种方式,在一个单独的画面中创造出三个层次:作为男主角的成俊长时间担任着画面的重心;周围的同学是映衬这一重心的次要角色;在大多数情况下,海媛处于十分隐蔽的状态,但她偶尔会做出突兀的动作,抢夺我们的注意力,她也是唯一一位中途离过场的角色。

通过这种清晰的层次划分,洪常秀无需使用剪辑和特写镜头,就能在这场戏的早期阶段,就帮助我们厘清画面中的主要信息和人物关系。

图3但是,上述的画面重心与角色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只是作为一种基调而存在。

为了进一步推动叙事,它们会不断地发生调整与变化。

例如,适时发言的某位同学会将脸部略微朝向摄影机,短暂地成为画面的次要重心,这样观众就能关注教授与同学之间的对话(图3)。

在这场戏临近结束的时候,有一段成俊与海媛对峙、饮酒的内容。

这时,男A微微后靠,让海媛的大部分身子显露出来,脸部偏向摄影机的海媛和离摄影机最近的成俊就成为了画面中最显眼的两个角色(图4)。

图4洪常秀通过让周围的角色退为背景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海媛与成俊的“伪双人镜头”。

当然,与双人镜头不同的是,这个画面能够容纳更多的次要角色,周围那些旁观两人饮酒的学生,无疑强化了整个镜头中尴尬的氛围。

二、调度的表现性:微妙情绪的艺术在洪常秀的场景中,调度发挥的表现性功能也同样重要。

他可以在推动叙事的同时,表现画面中人物的情绪状态。

我们同样可以用上述的那场酒局戏来证明这一点。

由于成俊教授是这个场面的主要关注焦点,所以整场戏的调度策略,与他的情绪变化息息相关。

若隐若现的海媛,恰恰展现了成俊试图关注海媛、却又担心同学发现的紧张感。

在男A询问教授是否喜欢海媛时,洪常秀进一步地加强了这种调度手法:男A不断地前靠、后仰,我们也只能间断性地看到海媛的表情。

而当男A询问成俊“是否喜欢我”时,教授才在这个玩笑中释然了。

图5两侧的师生都笑着向前微靠着身子,这在画面中建置了一种平衡的构图(图5),这也反映了成俊由不安到暂时平静的情绪状态。

但在众人一番说笑斟饮之后,海媛却突然起身去上厕所——平衡再一次被打破。

接着,右侧的女A开始与成俊谈论海媛和载雄(右侧后景处)的恋爱关系,正对着摄影机的女A成为了画面中的重心,成俊转过头去看着她,这时他背对着摄影机,这是这场戏中罕有的、他的焦点位置被取代的时刻(图6)。

图6这让观众感到不安,因为此时成俊的反应是不可见的——但可以推测的是,成俊同样也怀着不安的心情。

但是,随着谈话的进展,成俊逐渐意识到,原来大家将话题聚焦在海媛身上,不是因为他们怀疑自己与海媛的关系,而是因为他们都讨厌海媛。

在这一点得到确认的时候,他再一次发出了笑声,两侧的人物再次构成了平衡的对称结构,他的心情也再次恢复了平静(图7)。

图7但是,当海媛回来之后,画外酒馆老板的回忆指出了成俊曾在一年前与海媛来过此地的事实。

成俊闪烁其词的发言显然让海媛不满,于是我们看到了此前提到过的对峙饮酒段落。

接着,海媛起身准备离开,这场戏里第一次出现运动镜头,高站在左侧的海媛,与右侧师生们的头部一起,创造了目前为止最为失衡的一个构图(图8)。

接着,镜头缓缓回移,在这场戏最后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众人尴尬的表情。

洪常秀通过调度,在这场戏创造出了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最终失衡的效果,以此呈现了成俊在不安与平静之间游移的情绪状态。

图8由此可见,洪常秀能够通过调整人物运动状态的相对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相对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角色的情绪。

这种立足于调度的叙事、表意方式,虽然摒弃了剪辑、近景别叙事的那种力度和清晰度,但也帮助洪常秀获得了一些独特的优势:不被剪切打断的流畅度,以及次要角色与主要角色之间存在的共鸣效果。

三、调度的结构性:同样的场景,不同的调度我们已经看到,洪常秀将调度与中景镜头、长镜头等手法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叙事、表意效果的电影语言系统。

当这种系统被嵌套在他偏爱的叙事结构、用于诠释特定主题的时候,调度就开始被赋予更多的任务了。

马克·雷蒙德用“分岔式叙事”来形容洪常秀惯用的叙事策略,他的概念要比大多数学者的定义更具概括性,因为这个名词既能表示用不同的方式讲述同一个故事,也可以指涉在线性叙事中同时与不同叙事线索相联系的做法。

在洪常秀的早期影片(如《江原道之力》[1998]、《处女心经》等)中,就能够看到他对这种叙事方式的偏爱。

《处女心经》中的酒局戏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时对那时错》(2015)的片名,可以精确地描述这种手法达成的效果:它通过重复地搬演同样的场景、设计一些细微的差异,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错觉——“那时是我记错了吗?

”或是“这样的话会更合适吗?

”——从而产生对影片情节的反复思考。

这种叙事方式与洪常秀的影片蕴含的主题息息相关,他探讨的主题看似松散,但其实具有相对的统一性: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在描摹日常生活兼具重复性与无常性的矛盾特质,都在思考记忆、梦境乃至影像的真实性。

洪常秀的视听语言系统,与他偏好的结构和主题具有相互依存的统一性。

较少、较长的镜头让影片的整体结构显得更为清晰,独特的叙事结构也能促使观众更仔细地审视长镜头中的信息。

《剧场前》从这个角度来看,调度的作用也显得举足轻重:它一方面发挥着结构性的功能,帮助观众意识到不同叙事脉络的差异性,让整体的叙事结构得以成立(而不是沦为简单的重复);另一方面发挥着主题性的功能,它在简洁镜头内部创造出一种繁复的变化,这存在着一种主题性的指涉:在看似凡俗的表象之下,存在着某种无常而微妙的意义。

在《这时对那时错》中,有两场前后对应、平均长度约为十分钟的饮酒戏,可以作为分析调度的结构性、主题性功能的精彩案例。

这部影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搬演了导演韩千秀(郑在咏饰)与女画家尹熙正(金敏喜饰)两次邂逅、相识、进一步发展关系的过程。

在第一次搬演中,千秀显得较为油滑,他一味称赞熙正的画作、隐瞒自己已婚的情况——但当这一事实败露之后,他与熙正之间的关系产生了破裂。

《这时对那时错》第二次搬演时,千秀成为了一位更诚挚的男人,他开始直截了当地指出画作中的问题,也在向熙正表达爱意的同时,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家庭状况。

在两个不同的段落中,洪常秀几乎呈现了相同的场景,千秀和熙正也两次进入一家小酒馆饮酒、聊天,这是两人的关系发生变化的重要节点。

但他通过细腻的调度,让不同段落中的饮酒戏呈现出微妙的不同。

在第一个段落的饮酒戏中,两人的运动状态显得较为自如,运动幅度也显得比较大。

熙正会自然地拿起桌面上的湿纸巾擦手,也会伸长了筷子去夹远处的菜肴——她的手臂“跨越”了千秀的身体,从形式上来说,这是一种消除距离感的行为。

这可能是因为这个段落中的千秀精于处理与女性之间的关系,他也确实刚刚夸赞过熙正的画作。

千秀在这个场景中处于支配性的地位,他正对观众、位于画面的几何中心,引导着话题的流向。

而在他发言的过程中,基本上侧对观众的熙正——无论是从谈话还是从构图的意义上来说——发挥着评论性的作用(图9)。

图9当她期待导演对于某些重要问题的答复时,她甚至会背对观众、面向导演;而当导演显露醉态或是甜言蜜语的时候,她也会适时地露出更多的脸部,让观众看到她的反应。

在这场戏即将结束的时候,导演向她表达了爱意,并长久地凝望着她。

在这次凝望的过程中,熙正始终背对着我们,我们无法看到她的反应。

接着,当导演准备离席抽一支烟的时候,这场戏最初的主次关系发生了变化:在导演起身背对观众离场的时候,她仍旧向观众露出了大半边脸,显出若有所思的样子(图10)。

由此,她复杂的表情就成为了此刻画面中最重要的信息。

图10单独来看,这似乎只是一场普通的饮酒调情戏。

但如果将它与第二个段落中对应的场景进行比较的话,就能够发现其中暗藏的玄机。

在这个段落中,真诚版本的千秀似乎让熙正感到有些不自在,因此在饮酒戏里,两人起初显得较为拘谨,洪常秀是通过更为克制的调度来达成这一点的:画面的景别要比第一场戏更远一些;纸巾始终整齐地叠在熙正面前,桌上的菜肴也放得离她较近(可比较图9与图11),她也没有第一场戏那种自然的夹菜动作。

此外,在第二场戏里,千秀并没有获得影像的支配权,景别较远的画面让几何中心落在了两人之间,于是他们得以各自占据着半边的影像(图11)。

更重要的是,在这场戏中,熙正总是微微摇晃着椅子,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可以看到她的面部。

图11她的移动与可见的面部反应,让她总能与正对观众、引导话题的千秀同时吸引我们的关注。

通过这种方式,洪常秀在这场戏刚开始的时候,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更具秩序感、平衡感的视觉体验。

接着,千秀又一次向熙正真情告白,但这一次他的语气更为诚挚,他也诚实地坦白了自己的家室。

接着,观众再次看到了千秀那长久的凝望,但这一次熙正半对着镜头,她的面部表情始终是可见的——从调度的意义上来说,这一次她得到了更多的尊重,没有沦为纯粹的欲望客体。

当导演开始哭诉、袒露自己的心声时,熙正开始频繁地将身子转到他的方向,这场戏最初的那种视觉平衡被悄然打破了。

与第一场戏中不同,当导演起身离开的时候,熙正始终背对着观众、凝视着他(可比较图10与图12)。

图12许多观众会意识到两场戏在人物设定、对话文本上的差异,但很少有人会察觉到的是,洪常秀通过调整演员在画面中的位置、身体的朝向、动作的幅度,创造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对照。

整体来说,第一场戏中的熙正经历了一段先是背对、侧对观众,最终面对观众的过程,她也随着对话的进展,逐渐从附属于千秀的状态中惊醒过来;而第二场戏的熙正则先是面对、侧对观众,最终长久地背对着观众,她先是与千秀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但当他表露自己的真诚之后,她也开始能够面对心中泛起的情意。

从结构上来说,洪常秀通过重复性叙事与细节调度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创造了一种表面上的对称性,也呈现了一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的、视觉效果层面的对称性。

从主题上来说,这种植根于细枝末节的蝴蝶效应,恰恰印证了生活的无常——任何一位意识到微小细节变化的观众,都会立刻去反思它们与不同故事段落的联系。

洪常秀极尽精巧的调度手法,是他的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其他的视听技巧合作无间,共同发挥着各种不同的效果。

当然,上文所讨论的,仅仅只是调度的基本功能。

洪常秀的作品看似具有高度相似的风格,但其实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进行着某种新的实验。

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他也在不断地探索着电影调度中蕴含的艺术资源,使之与不同的视听技巧和叙事形态发生碰撞。

《江边旅馆》在《我们善熙》里,他将双人镜头中的调度运用到了极致;在《剧场前》(2005)中,他用调度来诠释“戏中戏”的结构;而在他近期的《江边旅馆》(2018)中,他试着将调度与大远景镜头、手持镜头结合起来。

毋庸置疑,洪常秀是如今罕有的、不断探索自我风格边界的导演,他的每一部新作都理应获得更广泛、更细致的讨论。

在《逃走的女人》中,他又会将场面调度与何种技巧进行碰撞呢?

这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逃走的女人》正如大卫·波德维尔所言,运用调度的传统,“可以追溯到电影史的启蒙时期,但它现在已经逐渐被遗失了”。

在这个连贯性剪辑大行其道、调度传统近乎凋敝的时代,洪常秀仍在坚持将这种电影语言镶嵌在自己的风格之中,仍在使用那些默片时代的大师——路易·弗亚德或是叶甫盖尼·鲍艾尔——使用的技巧。

或许,洪常秀那些影像的迷人之处,不仅仅在于慵懒日常、闲情逸致,也在于这种回归原点的电影风格。

当金敏喜独自走在夜晚的海边时,她仿佛走入了一百年前的影像之中。

 3 ) 十个前后不同,以及猜想

1、女工作人员宝拉PART 1:想要贴上导演。

刚见面,说对我来说你是最重要的导演,我孤单的时候如何如何,滑冰,尖叫。

结束时,单独与导演相处,可以去首尔找你么?

主动拥抱导演,导演好帅等等。

PART 2:中性。

片尾放映结束时和另一位主持人一起与导演在门外抽烟。

没有主动提出送导演。

猜想:女人主动,男人很容易就回避了。

2、从宫殿去希静工作室的路上PART 1:导演画外音,她说要给我看画,就去了工作了。

PART 2:无画外音。

猜想:Part 1中,导演在为自己做的事找借口。

3、希静工作室的调色板PART 1:暖调(有些肉色)颜料。

PART 2:绿色颜料。

猜想:导演所感觉到女人的态度。

4、在希静工作室导演对画作的评价PART 1:(旁白,一瞬间有一种去了很远地方旅行的感觉。

)对画的评价大抵是,想走一个很难走的路,很敏感很有勇气的一条路。

PART 2:为了自己而作的作品,希望从中得到安慰。

太辛苦孤单,好像有伤处一样,有伤心处,心里要有爱才行。

希静生气了。

猜想:在Part 1中,导演评价的是画作。

Part 2中,评价的是女人的心。

导演主动。

5、诗人与农夫咖啡馆门口PART 1:到的时候无人,走的时候也无人。

PART 2:到的时候男店主在门口抽烟,走的时候与男店主道别。

猜想:不懂。

6、大姐1(戴眼镜、黑衣)PART 1:爱评判人。

在咖啡馆喝酒的时候,导演谈对希静画作的评价,大姐1说,我读过你的访谈,跟现在讲的话是一样的。

导演走出放映厅后,她送上了自己写的书,扉页上有很长一段字,看不懂。

导演敬而远之,说我会好好看的。

PART 2:很和蔼,导演钻到桌子下,她去查看。

原谅导演,因为是艺术家。

猜想:女人爱评判人,男人讨厌。

7、大姐2(棕色衣服)PART 1:八卦,爱显摆。

在咖啡馆喝酒的时候说,听说导演跟女性工作人员关系紧张。

还没结婚么?

我记忆力好。

我人脉广。

PART 2:我是粉丝,你是最棒的。

是个不错的大叔。

猜想:女人爱八卦,男人敬而远之。

8、在寿司店PART 1:感觉希静主动。

贴近导演耳边说话,我一个朋友都没有,没有那个呢。

导演的表情很奇怪尴尬(描述不好这个表情),起身出门抽烟。

女人似乎在后悔自己说的话。

PART 2:希静说:你不花心么?

我看起来很孤独么?

事实上我没有朋友,全是我的错吧。

为什么那样看我,很奇怪。

导演说:我好像爱你,想跟你结婚。

好像不能结婚,结过婚,有两个孩子,但还是很爱你。

哭……互相感谢。

给了这样的感觉。

一生都会好好珍惜的。

猜想:在Part 1中,女人主动,男人回避。

Part 2中,导演主动,得到回应。

9、半夜骑自行车的邻居PART 1:无。

PART 2:路过。

猜想:不懂。

10、最后的告别PART 1:听说了导演已婚,希静趴在咖啡馆的桌子上。

她让导演离开,这样会好些。

导演说,对不起,我走了。

PART 2:在影院。

导演:我要走了,昨天不好意思没能出去。

希静:我很想你呀,我要好好看你的电影。

互相感谢。

希静落寞低头,不多久抬头认真看电影。

猜想:PART1中,女人主动,得不到寻求安全感的男人的更多反馈,心情如光秃秃的树枝。

Part 2中,两人互相感谢对方给予的这一刻,都知道没有将来,镜头结束在纯洁的雪地中,哀而不伤,为这段相遇画上句号。

如果,我当时那样表达,一切会有不同么?

会的。

但最终,男与女,终将孤独一人。

无论是在不告而别,还依依不舍之后。

男与女,就像电影院中坐在前后排的两人,被座椅阻隔,不能接近。

而不管言语中的互动,我走了,亦或是想你。

也如在电影院,一个人在大屏幕上,而另外一个人只能静静观看。

 4 ) 对与错

在生活态度上,前篇中女主有颓废倾向,比如进工作室就抽烟,还说“就想什么都不考虑,平静地生活”,“每天确认自己还活着就可以了”;而在后篇中,女主提到自己戒烟戒酒了,在谈论“无聊”话题时,她不理解别人为什么会无聊,她说:“能做的事那么多,我是不会感到无聊的”。

在男女交往的仪态上,前篇中的女主过于主动。

比如,虽然男主热切地邀请她一起喝咖啡,但她也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当男主说想看她的画,她暗示“以后可以给您看,如果您真地想看的话”,而后,又主动要给男主看画;在工作室内,几次三番地要给男主到楼下超市买咖啡,显得过于殷情;在邀请男主参加她朋友的聚会时,也表现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

在后篇中,女主是犹豫半天才答应一起喝咖啡,男主同样表达想看画,女主是在他再次要求看画时才答应带他去工作室;在工作室内,女主也没对他那般殷情;邀请男主参加聚会并没表现那么强势,一副“不去则休”的态度。

 5 ) 时时对,时时错。

#ICA 影片如同一次量子叠加态的呈现,我们似乎跟猫相处于同一空间,同时又会产生那侏罗纪公园中滑下的水珠表现的“混乱”感。

一对男女的两次邂逅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情感流动和结局,两个章节的名字让你感叹于世事无常的同时也借由那逃不脱的钟鸣呈现出一种宿命感,生活本就没有明确的答案,时时对,时时错。

影片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仅在一些细微的对话、眼神或动作上有所不同,就是这些小小的差异导致了人物关系的剧变。

这种设计让人想起“蝴蝶效应”,一个细微的不重要瞬间的改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不同的结局体现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而在第一个故事中男主也在映后强调电影中没什么是绝对重要的。

视觉上,依旧是自然主义风格,侯麦般淡雅的色彩和极简主义构图使人物显得格外真实而亲近。

镜头多采用固定或简洁的摇镜,不刻意介入人物的空间,观众也好更加注重角色间那微妙的变化。

听觉上,一如既往地克制。

几乎没有背景音乐,大多是自然的环境音和人物的对话,重复的对话带有一种诙谐感,轻微的语气变化也带出了人物内心微妙的转折让一切都不可预测了起来。

不喜欢旁白的不稳定,开场的旁白还能感觉出一种空间,其实可以理解睡着后的两次梦,因为旁白在睡着前,后续只有赠书那里有出现。

 6 ) 随手研究 | 《这时对那时错》里的大佛到底在哪儿?

前两天看了洪常秀的《这时对那时错》,依然是导演惯常的日常视角,一段关系的两种可能性,细品非常微妙。

不过电影中最吸引我的,其实是一个镜头,一尊金色的大佛伫立在女主家的旁边。

作为巨大仏爱好者,还是忍不住去探究了一下「这尊大佛到底在哪」这个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首先是定位。

根据剧情,这部电影发生在首尔以南不到40公里的水原市。

而电影中除了出现了知名景点「水原华城」,其实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地标——수원화성홍보관(水原华城弘報館,即宣传中心)。

在第二段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男主导演和女主画家去画室的路上,正好路过这座建筑,可以看到墙面上的标牌。

我们在Google街景里按图索骥一下,建筑正面长这个样子,朝向正北。

而电影中男女主后来跑到天台上去抽烟,画室所在楼的对面正好就是弘報館,可以得知两人的方位是面南。

由此可以判断,男主和女主所在的位置很有可能是这个小楼。

而在这段情节中,女主曾经指向远处的山,说那是自己的家,并且提到了附近的佛像。

于是我们登陆Google地图,先找到两人所在小楼,然后根据女主指向的西南方向搜索,很快就能发现此处唯一的一个佛教寺院:대승원(大乘院)。

根据剧情可知,女主的家就在这座寺院的旁边。

(影片中是夜景,为了看清我们把画面调亮一些)于是我们在Google地图上进一步搜寻,通过街景就可以发现女主家的原型,同时也找到佛像的所在地。

由此确定,电影中出现的这尊佛,就是八达山大乘院内的弥勒尊如来佛。

其实佛像本身并不是特别高,原佛高12米、加光环高19米,距离巨大仏还有很大差距。

不过和民宅的交错,在镜头下依然产生了奇异的视觉体验。

而且这尊佛原为青铜,1999年改为金佛像,也增加了感官上的冲击力。

家的旁边有一尊大佛是怎样一种体验呢?

影片中女主说「大的很奇怪的就能使我的心放松,有了守护着我的那种感觉」。

不过我身边也有朋友表示,有这么一尊佛在这可能会被吓得不敢回家……

以上。

 7 ) 正是无聊,那时候爱情才发生

洪尚秀总是那个与我失之交臂的导演,每每要打开一部电影的时候,他就被我遗忘在角落里。

而这次终于下定决心,要将导演的全部作品提上观看日程,才总算有了这篇使用豆瓣以来的第二次影评。

在行动开头,我就遭遇了一次选择困难。

洪尚秀的电影名字全都让人摸不着头脑,无论是《北村方向》、《江原道之力》,或是《我们善熙》。

总而言之,不是那种会让人提起兴趣的标题。

由于前不久刚看完《小姐》,对于金敏喜的面容还颇有印象,便在友邻的建议下——可以从最新的作品开始看——选择了《这时对/那时错》。

不同于朴赞郁的视听盛宴,电影充满了一副随意的气氛:黄颜色卡通般的字幕,不工于精美的摄影,随处可见的场景,极其朴素的衣着以及大量日常性的对话。

对于不了解洪尚秀的我而言,这样的手法颇有些意外,但我相信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观影过程可能是无聊又沮丧的。

回到电影上,影片伊始,镜头就在同一个场景内从女画家的背影上快速的缩进到男导演的身上。

洪尚秀似乎毫不介意地告诉观众摄影机的存在,一开始就定下“这不是看电影而是日常本身的观看”这种基调。

然后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就在郑在咏饰演的男导演搭讪金敏喜饰演的女画家后一步步展开。

孤男寡女的故事无非如此:搭讪、喝咖啡、去画室,喝酒。

电影就在寥寥几个场景里切换,而洪尚秀的野心正在于追踪日常的轨迹,大量的耐人寻味的对白营造了“洪式尴尬”,让我在看电影时好几处都尴尬癌发作。

而最让我不适应的是,全片几乎没有音乐的烘托(除去片头片尾,只出现了6段一模一样极短的配乐),洪尚秀似乎有信心将所有的情绪的表达都交予两位演员的对白。

镜头一直对准着金敏喜和郑在咏的面部,尴尬这一事件不断在两个人的封闭空间中重复发生。

而加强尴尬感觉的恰恰是这种空间的局促,无论是演员或者我们观众,都在尴尬发生的时候无从安放我们的眼睛,迫使着我们直面尴尬的瞬间和沉默的气氛。

洪尚秀此时似乎化身为一名建筑师而不是一名导演,他不断把玩这男女主角,将他们与观众丢入无法逃离的“房间”里,让尴尬与暧昧在不同的空间里重复上演。

而暧昧也正是在这种尴尬中不断展开变化,两人的对白时热时冷,距离忽远忽近。

同时精湛的演技使人物的内心全部通过表情和语气来传达,几乎无需任何多余的情节设置。

而离开画室到寿司店后,两个人酒后微醺的你来我往,使我完全折服在洪尚秀对于日常对话的处理下,可以打趣地说他是懂得“阅读空气”的大师了。

在第一段中,希静小姐在酒后邀请咸春洙导演去“某位姐姐”的聚会,聚会中得知导演已经结婚的事实,两人的暧昧也终于在金敏喜变换的面色中落幕(金敏喜姐姐真的好像薛凯琪可爱死了)。

勾搭失败的导演悻然离去,而落寞的女主独自归家,镜头停留在夜幕中佛堂建筑的屋顶一角,让人唏嘘。

但电影并没有结束,在后半段,洪尚秀展现他神奇的魔法让片中故事重新开始。

同样的男女,同样的场景,但对白和人物性格都已经悄悄地发生改变。

男主不再僵硬又唐突的搭讪,女主也不再刻意又冷漠地回避,而是彼此坦诚的交流,空气中的尴尬几乎一扫而光。

这似乎才是一个让普罗大众乐见的故事,甚至前后不同版本故事的线性安排都让人误以为这是一次让两人补救尴尬的时空倒回(猜测佛教建筑的暗示是人生的轮回)。

但我想如果应和标题来说,两个版本的故事都不过是射向现实的两支箭,兴许永远都不会正中真实的靶心吧。

无论是这时还是那时,对或者错,爱情中那些忽明忽暗的瞬间谁能分辨的清楚呢。

不管怎样,爱情或许就是如此。

谁知道在哪个时候爱情就悄然到来,又在哪个时候搞砸了什么说错了什么而戛然而止呢?

生活里的诗意被无数细碎的事件所掩埋,而美如此短暂,有时还来不及体会我们就陷入了错失的悔恨中。

而洪尚秀用电影的前55分钟,给所有人出了一个难题:如果故事再来一次,你会怎么写?

带着这样的疑问再次的进入故事当中的观众依旧不会有答案。

无论故事如何发展,它都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即使经历的再多,依旧无法穷尽每一种可能。

我们和世界彼此熟悉,而未知的依旧未知。

既然电影是以先后顺序的方式播放而不是同屏异画,那我更愿意相信洪尚秀想要表达的是“重复”而不是“并置”。

毫无疑问,“重复”更接近我们生活的核心,至少在今天我们没有能力回到过去重来一次来验证经验世界的多样性。

而正是事件发生后的唯一性结果,使得我们回味过程时才充满了迷人的趣味,那不可验证的结局在遐想中重生并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而至此,故事不再只是两个版本,而是在每个气氛的拐点处分岔出无数多个支路,只有所有版本的总和才指向了生活本身。

一遍观影后,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在第二段故事里,希静小姐说,“说实话我不能理解人们为什么一直说好无聊好无聊,能做的事情有那么多”。

可无论是第一段里还是第二段里,不正是无聊的女画家喝着香蕉牛奶,无聊的导演晒着太阳,两个人才能相遇么?

我一点都不觉得无聊不好,正是无聊,人们才有了机会去爱情。

2016.8.12 写于百无聊赖的潮湿午后,胡说八道的地方请多多担待。

 8 ) 这时对那时错

很特别的电影。

而且这部片子戏外的故事也很精彩。

洪常秀玩了一个两段式,后半段的精彩程度远高于前半段。

所以请大家忍住前一个小时。

这样的设计可能是在对比中强化了后半段的戏剧效果,显得后半段更加精彩。

前半段双方的感情一直是试探的阶段,微妙至极,难免观众想弃影。

后半段双方的独立人格更加鲜明,思想话语也更贴近现实状态,更能让观众形成共鸣。

据说洪常秀写剧本非常随意,这部电影感觉二位主演自我发挥的空间很大,金敏喜简直要把人酥死了。

 9 ) 太气了!

对于搞艺术的老男人来说,漂亮的柔软的孤单的女孩都是猎物,说其漂亮是真的,因为漂亮就喜欢她想和她谈恋爱可能也是真的,但是这种真只是一种欲望,因为搞艺术的老男人已经先定的把自己人设为艺术家,艺术家看到美当然要占有,所以这种真和欲望就显得很恶心很虚伪。

首先要会说漂亮话,前半部就是说漂亮话,漂亮话在老道的经验驱使下成功了,可惜遇到了更老道的大姐姐,当场破功。

(你可以看到当女孩说我没朋友时,导演有一刻怂了。

)后半部分就是漂亮话失败了,开始耍手段,先是拿出真诚,没有比适时适地得真诚更有用的了,“我结婚了,没法和你结婚”,接着拿出脆弱,“啊!

我好难受啊!

人和人的怎么这么难啊!

”对昏头寂寞又有点崇拜艺术家的小女孩来说,老男人的脆弱太好使了,一来二去更昏了头。

(当然,喝酒是肯定少不了的。

)我甚至怀疑老男人脱衣服是因为女孩不在场,就不用装了,索性猖狂做自我,没想到小女孩还很吃这套,觉得他很可爱?

哈哈哈哈哈哈哈 始料未及(或者其实是料到了?

毕竟是艺术家嘛,艺术家自然要有艺术家样子,喝了酒我还不脱衣服撒野?

)“我很擅长滑冰”,“你看起来是很敏感”,还有比这两句话更让人恶心的?

这两句话已经完美概括了导演这种老男人。

甚至我觉得老男人去问女孩家庭情况时,是想摸摸底,好谋划谋划下一步,是mindfuck呢还是真fuck. 还好女孩有个好妈妈,不然可惨。

有趣的还有前后讲座导演反应的不同,前面因为泡妹子没成功所,所以拿观众和主持人撒气,后者好像进行的不错,所以导演和大家其乐融融。

还有那个女演员,每次导演抽烟,她就凑过来抽烟,抽烟是女演员的法宝了。

洪尚秀的远古死亡推镜也很有意思,我觉得他那么拍就是想让观众意识到镜头的存在,让观众和电影拉开距离——你们要观察,而不是代入。

本身剧情情节性就很低,所以观察就更为重要了,洪尚秀的意图大概在此。

然而我看到搞艺术的老男人泡单纯寂寞女孩我就非常生气,所以只能给三星。

 10 ) 荞麦推荐这部影片的时候这样说

荞麦推荐这部影片的时候这样说:前段时间看到一篇影评将侯麦、伍迪.艾伦拿来跟洪尚秀比较,而因此判断洪尚秀是一个不那么好的导演。

看到那篇影评真的非常生气。

首先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类型的导演。

说是知识分子,但侯麦和伍迪.艾伦无论如何自嘲都还是非常认同以及热爱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而洪尚秀显然不是,他对自己这个身份毫不在意,他一直想解构的恰恰就是文艺青年这种东西,简直是要剥开来,剥出那个“小”字。

跟伍迪.艾伦一样的是:产量大,重复性高,作品良莠不一。

但《这时对那时错》,是相对完整有趣的一部。

电影分为两个部分:一次失败尴尬的男女勾搭。

另一次相对美好,留下了不错的余味。

而差别在一些极其微妙的地方。

第一次郑在泳那个角色甚至并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最后却一塌糊涂。

第二次他甚至做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举动,比如醉酒后脱得精光……但对方却反而觉得他很可爱。

最后为了省力来借别人的话讲一下洪尚秀厉害的地方:“无可否认的是他已经成为将重复变为电影和人类学结构的专家。

他的电影举重若轻,达到了非凡的深度。

一般来说重复是一项精细和困难的活儿,因为看似一样的东西迟早会发展成意料之外,只有有耐心的导演能捕捉和控制这些非固定的变化。

《这时对,那时错》短评

看完只觉得无论桥段怎么变化,男的都很猥琐

5分钟前
  • Newjeans Hanni
  • 较差

咦呀~好难看,这个男主我真的不行,全程走神……

7分钟前
  • Looloo
  • 很差

那种暧昧的感觉好奇妙。 但摄影太差了,xjb zoom in, zoom out 。总出戏。请不起摄影师吗? 你这是在手机直播吗?

8分钟前
  • 容貌焦虑主理人
  • 还行

洪常秀在万年不变中又有着活泼的变化,这种奇异的变差特别有趣。他大概将永远这么拍下去。

10分钟前
  • 支离疏
  • 力荐

80/100,洪尚秀的平行宇宙。

12分钟前
  • 德卡的羊
  • 推荐

第一章叫做“生活”,第二章叫做“电影”。

16分钟前
  • 锕Jun
  • 还行

自然归自然 太猥琐太中年了🤧全程看金敏喜腿

21分钟前
  • 畅畅
  • 较差

安排第二段真的很会玩,太了解观众的心思

24分钟前
  • 麦呀麦呀麦大娘
  • 还行

话多冗长 剧情无推敲潜力 只可稍作观赏

29分钟前
  • 立小漩
  • 较差

看了前一个小时,心理嘀咕着:什么呀!女主角哪里漂亮了?难道韩国女人不整容,不化妆,就只能这个水平?而且两个人的对话,交往一直停留在表面肤浅的程度,而且就算有足够的时间,也只能流于浅薄。后一个小时,两个人交往的非常坦诚,就是换了两个性格,深度完全不同的人。坦坦荡荡,所以算深交。

32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galgame吗?

37分钟前
  • 腐花儿
  • 较差

总在想男主很像马俊仁这件事

42分钟前
  • n u
  • 推荐

所以说喜欢洪尚秀的会甘愿做门下狗 不喜欢的看个几分钟就会关掉 喝酒聊天 韩国这么喜欢申遗的还不动身???永远4星 对下一部作品永远充满期待。

47分钟前
  • 嘿嘿嘿
  • 推荐

也挺奇怪的,上礼拜刚看完这个片儿,是洪尚秀电影里唯一喜欢的……

50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洪尚秀的尴尬美学其实来自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异同。如果你在侯麦的电影中听到突然的一句“我好像爱上你了”时,并不会感到丝毫的尴尬,可同样的场景由东方人来演绎,就产生了一些奇妙的效果,令人忍俊不禁,又充满讽刺。电影极大的生活化也让尴尬美学逐渐变成了洪尚秀的作者痕迹。

53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后面拍得太好了……醉酒和惜别。

55分钟前
  • 严彬
  • 力荐

无回味,观感奇差。拍男女那点事,洪在令人失望这点上从未令人失望。其电影像是一种对日常小感悟小思考的捕捉,再将其稍作加工搬上荧幕。观众产生共鸣与否直接决定了评价的两极分化。

59分钟前
  • Midnight
  • 较差

韩国最值得关注的导演,有韩国“电影”的独创性。但是总玩这一套,一度让我怀疑他上限也就这样了。但还是韩国最值得关注的导演。金敏喜在这里被郝蕾大加赞赏是合理的,长镜头由喜转悲的瞬间“无演之演”确实惊艳。题外话,微表情的演绎或许可类比张国立那个镜头。

1小时前
  • 德勒兹的倒影
  • 还行

特別僵,特別靈,不停拉鋸,每一秒卻都在流動。

1小时前
  • 介意
  • 推荐

果然人面对欲望最成熟的手段是坦诚,而坦诚又能让欲望减少

1小时前
  • 一事无成孟烦了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