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民很生气自从《印度暴徒》在印度本土公映以来,围绕这部电影的争议就没有断过。
今日看完这部电影,有必要开腔。
首先电影口碑是崩了,IMDB3.5分,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个分数低的离谱。
用与IMDB评分体系类似的豆瓣打个比方,豆瓣3分级别的片子都是什么?
按今年的表现来说,也就《阿修罗》《欧洲攻略》《战神纪》这些级别。
要知道一度被网友黑出翔的郭敬明电影,都没掉到过3分行列
阿米尔·汗,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这么敬业和专业的演员有口皆碑,虽然不奢求米叔永远保证质量,但也不会这么惨吧!
必须要眼见为实,看完电影,要说一句,电影当然不是烂片,但也不是佳作,3.5星,豆瓣7分是可以有的。
且各位需要做好准备,这片跟我们想象中的印度电影不太一样,很不“印度”,当然也很不“阿米尔·汗”。
(如下简称“米叔”)但《印度暴徒》为什么口碑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这其中有着自身民族性和文化差异的诉求,本片不符合印度观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甚至让印度人恼羞成怒!
这很不印度这几年印度片在内地如火如荼,我们大致也能了解印度电影的风格属性。
以《巴霍巴利王》为首的开挂电影,以《摔跤吧!
爸爸》为首的现实类电影,二者风格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却于内在有着一定统一性:即主角人设都是高大上的形象,要么神威盖世要么有着坚毅的性格,在他们身上体现的都是人性的优点。
我们随便举例,比如《巴霍巴利王》的主角是湿婆神的化身,体现的就是无穷的威力和神格魅力。
而这样“开挂”风格,也是印度电影的特征之一。
(人家就喜欢这样的风格,是一本正经的拍电影,到咱们这边就只能当个乐子看了,后门会细说)
再来看《摔跤吧!
爸爸》带头的一些“抨击丑恶弘扬正气”的印度现实类题材作品,远的不说说近的,《嗝嗝老师》《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印度合伙人》《老爸102》等等,主角虽然会干出一些被认为“大逆不道”的事情,但他们却代表着励志的能量和坚毅的精神,体现的是伟大的人格魅力。
可见无论是开挂神片风格还是现实喜剧风格,主角体现的无论是神格还是人格,都是那种正能量爆棚的存在。
而且为了反映社会现实、衬托主角的光辉,印度片都会在主角身边或者对立面上安排一个与之完全相反的“反面典型”。
比如《巴霍巴利王》的嗜杀的反派,与主角的伟岸和仁爱形成鲜明的对比。
还有《摔跤吧爸爸》中那位体育教练、《神秘巨星》里大男子主义的老爸、《嗝嗝老师》里的看不起穷人学生教务主任、《印度合伙人》里痛斥为女性谋福利的村民、《老爸102岁》中的不肖孙子。
这些“反面典型”都是为了衬托主角而来。
《印度暴徒》中米叔这个角色,就是上述的“反面典型”。
这个家伙深谙江湖生存之道,熟练掌握厚黑学,不但左右通吃,而且阿谀奉承,背信弃义这些事儿他都干过,这一切的背后,就是为了利益,这还不是“反面典型”?
并不是阿米尔·汗出演这种角色不行,而是这样的“反面角色”,最后竟然变成了大英雄。
这是不能印度观众不能忍的。
联系起电影的题材,这就是印度的“抗日神剧”啊,但主角却是这样。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就好比我们的抗日神剧,主角是个大汉奸,最后大汉奸摇身一变成了英雄。
这就有点别扭。
不过人家的逆反心理比我们还严重,因为↓这很不正能量为什么印度电影的主角必须高大上?
这是有原因的:印度是一个偶像崇拜非常严重的国家,这与印度的宗教习俗有关。
宗教,是统治一个国家最好的精神武器。
印度主要信仰印度教。
印度教的种姓制度,看上去是不可思议的。
通俗的解释一下:你这辈子是个小屌丝,就是因为你上辈子就是这样,没准下辈子还是一个德行,这是固定的轮回。
要打破这种轮回,你就要虔诚,要信仰、崇拜我们的神,你才有机会跳出这种轮回。
终究,神就是天,神拯救了你的一切,奉献你的所有,反抗是没有用的。
正是这种宗教习俗,是印度信仰非常纯粹的虔诚,恒河水都成那样了,还照洗不误。
PS,印度不单单是印度教,还有伊斯兰教等,但印度教影响最大,而且在印度文化传统中有着比较深厚的影响力,比如米叔信仰伊斯兰,是反对种姓的。
而且印度教中的神灵,在传说中,会化身为各种形象拯救世界于危难之中,他们正直光辉的形象恩泽大地,如此虔诚的信仰再加上教义中天神下凡属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印度非常浓厚的偶像崇拜情结。
他们认为英雄、大人物都是神灵的化身,甚至偶像明星也不例外,当人们崇拜某个大人物时,就不知不觉的赋予英雄某种神性、将其神格化。
记得看过一段视频,《巴霍巴利王》公映的时候,主角是湿婆神的化身,当他举起圣物林伽的时候,印度人看片时就跟嗑药一样,站在凳子上狂舞大喊,在他们眼里,这就是天神下凡。
同理,现实中那些高高在上的偶像人物,同样也值得小屁民们崇拜,而且这些偶像角色,必须要成为虔诚百姓的楷模,无论是神威盖世,还是打破旧世界束缚,他们必须正直伟岸,必须代表光辉形象。
这是印度传统决定的。
《印度暴徒》中的弗兰基,虽然最后也蜕变为英雄,但他并不光辉,也不正直,伟岸更是无从谈起,他油嘴滑舌,见谁都是一副“主人,收了我吧!
”的样子,然后翻脸不认识人。
他所作的一切,就算最后拯救大伙,也是建立在自己利益的基础上。
意思就是,我就为了钱,顺便把你们救了。
再举个例子,《摔跤吧!
爸爸》《神秘巨星》《嗝嗝老师》《起跑线》《印度合伙人》《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中这些主角,都代表打破旧传统而逆袭的存在,在电影的结尾,他们都会干同一件事:接受大家的欢呼和掌声。
没错,印度观众也是很开明的,别看种姓制度严重,他们却欣赏那些敢于挑战秩序和规则的英雄,前提条件是,你必须是“英雄”,三观必须正。
PS,当然这样的“开明”只是相对的了,印度“小粉红”也是不少,尤其在南印度。
弗兰基的所为,他不是英雄,结尾处是无法让人产生鼓掌的冲动,因为这位三观不正。
就像我们武侠小说中的大侠一样,大多数不也都是浩然正气、潇洒自如吗?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鹿鼎记》中的韦爵爷韦小宝。
说到韦小宝,米叔这个角色,有人说像《加勒比海盗》,但真正的原型却是这位。
(没错,弗兰基身边也有“多隆”!
,开个玩笑哈!
)这很“韦小宝”阿米尔汗是个敢于挑战传统的人,无论是几部著名电影,还是《真相访谈》,在他身上体现着反抗的精神,以及浓浓的正能量,所以很受欢迎。
但米叔不但挑战传统,更挑战印度电影的风貌。
出演了一个“江湖骗子”,自然让人大跌眼镜。
米叔是金庸迷,这是上半年《鲁豫有约》的时候他自己说的,而且最爱的一本金庸书,是《鹿鼎记》,他来中国说了好几次。
还说想演韦小宝,这是他下半年他跟唐季礼在北京参加论坛活动时说的。
中印人民友谊地久天长,文体两开花。
金庸先生去世的时候,他也在微博第一时间表示了悼念。
如今米叔的“想演韦小宝”的愿望实现了,弗兰基这个形象,活脱韦小宝。
甚至连这片的故事模式不也是《鹿鼎记》嘛。
“韦小宝奉天地会陈近南之命去康熙身边卧底,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于皇帝朝臣之间”《印度暴徒》的故事大致如此,英国人为了抓住反抗军首领,派弗兰基前去卧底,结果这位两头折腾,一面对英国人谄媚,一面对反抗军首领下跪表忠心,他则是从中渔利。
这不就是《鹿鼎记》的故事嘛!
老爷子巴强那个角色就是康熙哦,干女儿“吉塔”就是阿珂,卡芙那个舞女就是苏荃。
当然也不是照搬,因为《印度暴徒》是有立场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人,所以最后给弗兰基还是设定了一个“洗心革面”的转化,最终站在了“康熙”这一方。
金庸先生在访谈中说,是借用韦小宝这个角色透露出旧社会人性的缺点,以及阿Q精神胜利:“在一个很不民主、不讲法律的、专制的时代中间,韦小宝这样的人就会飞黄腾达,好人会受到欺负、迫害,所以写韦小宝这个人也是整个否定那个封建腐败的社会。
”
我们无从了解米叔在看《鹿鼎记》的时候能否get到这些相对中国传统的隐喻,但可以肯定的是,米叔看中韦小宝的一点,就是这个在混乱世道中的求生方式。
在残酷的现实中,他首先必须保证自己的适应能力,包括利用一切方法,厚黑且不要脸,遭遇凌辱而又自得其乐,无疑已经适应了这样一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并且如鱼得水。
他不择手段地自我保护,从而确保自己的生存。
这是弗兰基最像韦小宝的地方。
原本的抗英神剧,因为他的出现变了味道,各种反转甚至还有点折腾,立场一会儿一变,大家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一个人的手里,说不好听的都被牵着鼻子走,先是各种拍马屁把你带入坑里,当大伙发现被骗的时候,这位马上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甩锅给其他人。
而且这人也很有本事,电影中几次的“无间道”,不管用什么手段他都完成了任务,说要抓到“阿扎德”就真抓住了,说要消灭英国指挥官最后也是胜利凯旋,不服不行。
就用电影中的台词,这才是“无耻的混蛋”啊。
当然,由于立场的原因,我们也知道他并不是真正的“混蛋”。
比如开场,先是用毛驴梗狠狠的恶搞了当英国人走狗的老乡,又帮暴徒打劫了地主老财,然后帮助英国人抓了暴徒,最后狠狠的讹了英国人一笔钱,您说他属于哪头的?
他是被老爷子巴强的人格魅力真正的感化,米叔“欺骗是我的本性”与巴强“诚信是我的原则”的台词火星四射,那个时候他应该是彻底归顺了,所以后来在英国人找上门之后,又假戏真做的求得生存,又用了一招围魏救赵,还把老爷子给救了回来,帮助暴徒战胜英国人。
但在印度观众眼里,这么正能量的反映民族大义的电影,那段血泪殖民史,本来挺严重的事情,你这么一来搞得嬉皮笑脸,不好意思,这种角色,我们不认,而且讨厌,原因就是上述观点。
相反巴强这个角色,才是真正印度人口中神威盖世型主角,正直且伟岸,神格和人格魅力爆棚,尤其是开场老爷子“雕塑”亮相的场面简直帅炸了,几乎就把“天神下凡”四个字写在脑门上了。
但就是这位象征“神明”的角色,却被一位无赖给坑了,更离谱的是,他最后还被这位无赖给救了,自己完成神迹还是在对方的帮助下,这是更不能忍的!
“我们的神,用不着无赖帮忙!
不信看我们的巴霍巴利王,一个人干翻一座城市!
你这片拍的不对!
什么玩意!
”可见,米叔这次真的触动了印度观众的底线了,他这次不再挑战印度传统世俗,而是挑战印度观众的审美,甚至民族性。
失败了。
难怪他会说,自己为电影的失败“负全责”。
没办法,韦小宝这一套厚黑,出了国就吃不开了。
但在咱们这很受用啊,最起码我们对这个角色特征和以及这种圆滑的处世风格并不陌生,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人,腹黑、厚黑,不是好人,但也不完全是坏人;说他卑鄙无耻,却又不算不仁不义,到哪都能吃得开;个人觉得这种真小人,要比伪君子强百倍。
但还要考虑题材,这也不要笑印度观众,咱们也一样。
想象一下咱抗日题材作品里出现这么个角色,本国人民会怎样感受。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电视剧里为啥这么多抗日神剧,里面把侵略者描述跟智障一样。
虽然大家都在喷,但也只是咱网友们,喜欢看这些剧的大有人在,咱们只是冰山一角。
否则如果全国观众都骂,那么这种剧也就不会拍了不是吗?
所以还是有市场。
退一步讲,我们看《地下交通站》为首的地下党,见了鬼子也是点头哈腰,假装伺候最后内部瓦解,不也跟《印度暴徒》里的弗兰基一样吗?
不,不一样,因为我们这些作品,一开始立场就已经确定了,主角是“地下党”,我们都知道主角是诈降对方!
但《印度暴徒》里这位,你不到最后一刻你根本不知道是哪一头的。
这就是米叔挑战大众意识流的一个地方。
敢把娱乐片这样拍,真的很佩服他。
用俗话说来形容,"第一个吃螃蟹,却中毒了"。
这不是烂片当然,《印度暴徒》绝对不是烂片,虽然有缺点,好歹还是动作场面不错的娱乐电影。
还要说电影的风格,就不“印度”。
虽然在我们看来片子很正常,而且依然有着歌舞片段和大量的慢动作特写(说实话,这些慢动作,真的拖慢了节奏),但作为印度片却与传统不一样。
因为电影不开挂。
我不止一次表示过,“开挂”是印度动作电影的风格,人家娱乐片、动作片就偏爱这样夸张的设定,就像我们武侠片飞檐走壁一样,不是为了“搞笑”而来,是很正经拍摄风格。
但因为文化差异的问题,我们看这些桥段就觉得很搞笑,反而成为我们对印度电影一种趣味性的认识,我们称之为“神作”。
这跟外国人看武侠片觉得好玩一个道理。
关于开挂片的更进一步故事,详见俺的旧作→印度电影又轮回到了开挂时间(为什么要说“又”呢)而《印度暴徒》,有几场动作戏,我一度以为马上要“巴霍巴利”了,结果并没有,电影的场面和打斗,更偏向主流,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娱乐化场面,角色并不开挂,这一点也不符合印度观众审美。
PS,印度观众对国产片是非常支持的,他们只认自己那一套拍摄风格和方式。
好莱坞在印度是吃不开的。
这根咱们这完全相反。
看一下印度历史票房总榜,2017年数据,好莱坞电影最高票房是《奇幻森林》,还是十名开外。
《巴霍巴利王》承包前两位,就知道印度观众对开挂片的偏爱了。
电影的故事节奏、剪辑和音乐都很棒,几场动作场面和气氛调度有板有眼。
用句俗话来形容,不,这很不印度。
能看出导演的野心很大,打算做出一部国际大片范儿,打破印度电影长期以来的刻板模式,但印度人民并不买账。
更何况这片作为动作片色调不是明亮艳丽型,也没有纯真的爱情,而且弗兰基跟俩女的不清不白,再加上又是这么个人设,才导致电影在印度本土的窘境。
由于这片并无在海外大规模公映,所以参与几大主流网站评分的主要是印度观众和媒体。
IMDB3.5分?
当年《巴霍巴利王》在该网站一度被刷到9.5分,几乎成为影史第一,当然打分的也都是印度人。
PS,IMDb的用户构成中,印度人仅次于美国人和英国人,占比很高。
这部分印度人中,又以宅男居多,他们特别喜欢去IMDb打分。
关于印度人的刷分黑历史,“电影通缉令”老师有一篇文章就是专门深扒的,传送门:印度电影的高分,居然都是刷出来的!
烂番茄新鲜度感人,但看下面媒体打分,给好评的,一个是美国《综艺》(variety),另一个是英国《卫报》(Guardian)。
给差评的,基本都是印度媒体或记者,看ID看名称就能get到。
同理IMDB评论区骂街的ID,也是浓浓的咖喱风格。
敢动吗?
不敢动!
PS,不要忘记米叔电影中那些抨击印度传统观念的犀利笔锋,在印度,键盘侠也不比我们少。
尤其是这几年在米叔的带领下,改变印度旧传统风气的呼声越来越高,确确实实损坏到一部分守旧派的利益。
所以我们觉得米叔敢于与旧势力作对,是人民的榜样,但设身处地想想,部分印度人真的恨米叔,他在印度,也是经常被黑滴!
所以我并不认为这部电影是烂片,当然距离米叔以往经典也是相距甚远,一部热闹的娱乐片而已,还有看点。
不开挂的印度动作片,76岁的巴强老爷子双刀神勇,超级名模卡特莉娜·卡芙那性感肚皮舞,还有从未见过如此的阿米尔·汗,虽然几乎不敢想象一向伟岸的米叔在电影里竟然贱兮兮的形象示人,但不得不承认,人家演得是真好。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朋友圈有人说很好看,我大概是不会去看这部片的,想想里面有阿米尔汗,最后还是去看了,看完果然觉得是货不对板。
但是,实际上,故事的一开始还是蛮有意思的,那尊雕塑的表现形式很有想法啊,开头我还是有些惊艳的,莫名觉得质感很好,以为会是一部很有历史感的片子。
万万没想到,后面的走向完全不是这样,只能说整个情节设计走向的是喜剧风格,弱化了历史感。
为了凸显弗朗基这个混混的主线,把主角神化的不行,而反角的智商为了配合神化,也是急剧下降,这一系列的反转有反转,看着一环套一环的看似紧密,实际上真的是经不起推敲,从一开始就能知道结局,这种所谓计中计真的是太老掉牙了。
不过,其实倒还是有一点比较出乎意料,还以为弗朗基会跟公主走在一起,结果最后却是毅然偷了公主的一条船跑了,相随的反而是他的红颜知己苏雅。
阿米尔汗无疑是印度电影界的英雄,就这一点来说无论给予多高的评价都不过分。
我对阿米尔汗的好奇大约是从《摔跤吧,爸爸》开始的,自从添加了关注之后关于他的消息就渐渐多了起来,于是也就跟风观赏了《印度暴徒》。
如果没有去关注印度历史和阿米尔汗的家族史,这部电影看过之后也并没有太高感觉。
但不经意间看到有关评论中这部电影的背景故事之后,一些敬意不由就生了出来。
有人说这是印度版的“抗日神剧”,我不禁在想这些观众究竟看到了什么,或者说他们读书读到了什么?
读书是为了开智,影片中那么多元素为什么独独只看到了嬉笑的成分?
这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吗?
再看过豆瓣评分6.5更是无语,国产片最不为人称道的也许都要好些,这样的评分真的是出于公允心吗?
我只说一点,影片中舞蹈中印度本土的元素有多少,这些舞蹈元素给影片增色如何众所周知,为什么不对比我们国家的影片再来评论一番呢?
看预告,某些场景和神形杰克船长既视感。
正片开始,就忘了这种感觉。
阿米尔汗饰演的主角,是个为生存无原则、奸滑绝顶的“真”小人。
伪善、出卖、欺骗…是他在乱世的生存之道。
他可以为了钱出卖任何人,直到家国大义化为一个个因他而死的生命,才唤醒他被埋藏很久的善性。
于是,他投奔光明,利用聪明绝顶的头脑,重挫英军。
就在观众以为他要洗心革面,安心成为一名民族战士,他却又怯懦地准备逃跑。
虽然行动已经上升到民族大义高度,但心理仍停留在以前市井混混苟活即可的程度。
接下来,男主开启了敌我间反复反水模式,完全无法用惯常套路预测,出乎意料的反转惊喜贯穿全片。
小遗憾,作为主角,缺少之所以形成他这样钻营狡猾胆小,善性未泯,却明显缺乏引导的性格,是什么原因的交代。
缺了这个,在说服观众,唤起其同理心这块,难免少了很多说服力。
如果能把铺垫主角小奸小滑过长的铺垫片段,减少些,代之以此,会更好。
还有个小瑕疵,除了主角外,其他角色较为扁平化,比如阿扎德首领,只因初见,男主眼里有对自由的渴望,就全盘交付信任,将至亲和战友托付给男主…导致差点全军覆没…而首领的信条就是:我习惯信任。
对一个肩负众多战友及民族希望的首领而言,这样的人设是不是有点傻白?
当印度影片一窝蜂地跟着阿米尔汗关注社会问题时,阿米尔汗又一转身扎进了民族史,并选择用老本行搞笑来诠释。
这部影片是带着浓厚的阿米尔汗风格的:复杂问题简单说,用灌满热情和热血的普世价值观念,跨越种族、国界点燃观众。
这就是我们之所以爱他的原因吧…
喜欢阿米尔汗,因为德艺双馨,是个拼命尽力有才华的艺术家。
这部电影和他以往的电影不同,是个反面角色。
扮演了一个社会底层游手好闲,胆小,势力,唯利是图毫无友情爱情亲情的小人,他游走于各个势力之间,做着出卖同伴的生意。
最后被暴徒将领、公主的感化下,反派变英雄了。
这次三哥没有开挂,这次米叔浪子回头。
多少让我想起了 韦小宝。
从社会底层到左右逢缘,到做了一些重要的大事,评价他为英雄?
不太合适。
评价他为功臣,又像是双面间谍。
但是这样的人,大家喜欢。
虽然也很皮。
不幸抽中的角色是个平民。
印度电影近年来在国内好评不断,似乎有了某种质量保证,实际上阿米尔 汗的才是电影的质量保证。
其他大多数时候印度电影和印度人一样“开挂”或者说脱线,比如我国外朋友一直跟我吐槽,美国人极其反感印度人在IMBD上给《巴霍巴利王》之类的神片刷好评。
中国可以接受主角是陆小凤,也可以接受主角是韦小宝,只要故事讲得好,主角是夜神月都没啥关系。
印度人眼里不行,主角必须龙傲天,不能有瑕疵和个性……这把印度电影题材深度和广度限制的死死的,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化道路还很遥远,阿米尔 汗替印度领先了中国好几个身位,可印度人把天花板钉死了。
喜欢这种画面与风格,印度电影,演员的眼神和夸张的肢体语言一直是很有特点,主角阿米尔汗的表演也很到位,让人印象深刻。
看完后我一直在反思,我们身边真正的暴徒到底是谁,是让我讨厌的人还是讨厌我的人,或是经常欺骗我的虚伪的小人,又或是虚伪的我本性是善良的才是会真正对你好的。
矛盾对立相互并存。
单说人设,米叔的角色没有这种生活阅历或深入了解这种多变的性格很难把一个为了自身利益可以出卖任何东西的形象刻画出来,机智还是狡猾,欺骗还是忠诚,专一还是多情,大无畏还是胆小懦弱,这矛盾的结合体便是男主,角色塑造很吸引人。
剧情较为简单,印度反抗史的大题材,但后面的火把舞不错,场面宏大,很有节奏感。
愚昧的领袖 巨婴印度人 被一个叛徒玩的团团转 最终叛徒帮助印度人打赢了仗看完《印度暴徒》,觉得这不是讲印度人民如何反抗英国殖民者最终取得民族胜利的故事,而是讲一个印度“汉奸”如何把自己的同胞以及英国人玩的团团转的故事,可笑之极,十分荒唐。
总的来说,主角非兰吉就是个为了生存而不择一切、两面三刀、油嘴滑舌、不惜背叛同胞的“叛徒”,它不仅背叛了同胞,也会背叛英国人。
看上去非兰吉是这故事里面最可恨的人,那你就错了。
最可恨的人应该是阿扎德人和印度人民,其次是英国人,其实他们都有啦,又可恨又可怜,整个故事就是被非兰吉这个人玩的团团转的,请注意,可恨的人是阿扎德和印度人,在背叛了那么多次后依然像个小宝宝一样的相信非兰吉,“怒其不幸,哀其不争”,非兰吉都明确表明了他是个喜欢欺骗的人,他们在经历过他的欺骗后依然相信他,这后来遭罪可真的是可怜可怜。
在电影里面,非兰吉一口编造了许多自己的价值观、道理,并将给阿扎德首领听,阿扎德首领在听了这些后没有半句话来回应,人生都过了一半多的人似乎在防人这方面没有一点领会,他就只会相信,这不就是小孩吗,只有纯正无邪的小孩才会这样,由此可推理印度人心智发展真的低(可以到网上验证,著名心理学专家武志红也承认印度人在心理发展水平还未出生,中国人是1到6个月)故事开头是主角菲兰吉在路上与资本家相遇后来背叛资本家通知匪徒抢劫获得钱财,又背叛匪徒告知英国人抓捕匪徒,在这个主角一出场就上演了双重间谍的好戏,还好抓的是匪徒,虽然是叫英国人抓,但这也算的上为社会做好事。
后来接到英国人的任务,叫他进印度当时最大的反抗组织阿扎德当间谍,抓捕阿扎德的领袖。
阿扎德是为自由而奋战的一个印度民族组织,不过这个组织不在于团结印度人民,而是只为自己组织争取自由,也并没有民族爱国之心。
阿扎德在一次海战中进入了阿扎德,虽然在话语上阿扎德领袖不相信他,但是领袖还是让阿扎德加入了他们一次取武器的行动。
阿扎德顺势而为,通知英国人,英国人知道了这次的行动,就马上行动抓捕阿扎德人,首领现在知道非兰吉背叛了他们,与他进行打斗,在打斗中阿扎德在首领快要从高处跌落时救了首领,首领再次相信非兰吉,最后首领为了摧毁一艘英国船只而牺牲。
回到阿扎德的躲避处,非兰吉再次“背叛”阿扎德,把阿扎德的位置交给了英国人,但是英国人来到非兰吉给的地方却遭到非兰吉和阿扎德的袭击,英国人船只被抢,阿扎德获得了一次大胜,英国人被“背叛”,最让我惊讶的是阿扎德人居然放过了英国人的首领,放他走了。
非兰吉当晚又再次获得了阿扎德首领女儿的信任。
第二天早晨,非兰吉再次想离开阿扎德,但在走时发现英国人正驾船赶来,他马上通知了正在熟睡中阿扎德人,阿扎德人马上撤退,保住了性命,非兰吉把阿扎德人带到了他认识的一位为英国人跳舞的舞女家里,阿扎德人对非兰吉的信任更深了。
非兰吉为了帮首领女儿给父亲报仇,他们与舞女串通在即将举行的“灭恶魔节”里面埋伏在节目里面,乘机杀死英国首领与英国人(但是他们并没有很好的计划怎么对抗英国军队,但主要目标是杀死英国首领)。
在节目中,发现阿扎德首领并没有死,而是被锁了起来。
首领女儿拿着非兰吉给的手枪来到了英国首领面前,用枪指着英国首领脑袋,这一刻英国人发现被“背叛”了,但就在开枪那一刻发现并没有子弹,这次阿扎德发现也又被“背叛”了,非兰吉下令抓捕了阿扎德所有人(是不是很可恨,非兰吉背叛了双方两次多,在电影中他也告诉阿扎德和英国人他是个小人,但是他们还是会信任他)现在阿扎德的所有人都被关在牢笼里,阿扎德再次“背叛”,他给受监狱的士兵吃了有毒的食物,阿扎德人得救(如果现在我是阿扎德人,我真的想一刀捅死非兰吉,鬼知道他什么时候又会背叛)。
最后,阿扎德人反抗成功,歼灭了当地的英国人(我想这样的反抗胜利是暂时性的,在大体上来说英国人只是丢掉了一个地方,而且胜利是碰巧的,英国人还会卷土重来)。
而非兰吉拿着他在为英国人当“间谍”中获得的财宝,偷了首领女儿的一艘船离开了。
在最后首领女儿杀英国首领的画面最让我觉得好笑,英国首领已经手无寸铁了,在他背后是象征恶魔的大纸人,女儿把带火的箭射过去,是故意没有射到英国首领,射倒的是纸人,纸人被烧而倒下,英国首领被纸人给压死。
(这是首领女儿故意的,这一幕我觉得不是象征印度人民打倒殖民者获得自由的一箭,而是在印度人心中对恶魔的消灭而获得了自由。
对于印度人,他们需要打倒的不是殖民统治者,而是在他们心中宗教里的恶魔)
首先要是编剧把那个卡特里娜舞娘的身份换成,那个公主,不论剧情的话,就观赏性。
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场面的海上船战,没那么刺激作用。
歌舞厅上面的搞笑舞蹈还是觉着没啥。
最后的海上大冒险搞的搞的老大挂了。
真的是。
————————历史方面我属于白痴,不能聊。
观感一般,节奏不是太慢。
趣味也一般。
也就那句:信任是我的本能欺骗是我的本性……就记住了这一句台词,然后舞娘的模样都忘记了。
故事讲了一个靠说谎生存的印度人,被英国军官聘任去捉拿印度暴徒阿扎德,而后靠着自己说谎的小伎俩,布下一个个局,帮助阿扎德打败英国人,使人民重新获得自由不再被奴役的故事。
这部片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模仿加勒比海盗系列风格的一部电影,只是杰克更是洒脱自由,而这部男主则是给人一种放荡不羁的流浪感,当然故事背景也不一样。
拍得挺好玩的一部电影,虽然有槽点,但是整体挺顺畅的,剧情也是各种大反转,男主角反派正派来回切换,真是自由,就像这个角色所塑造的性格:欺骗是我的天性。
而阿扎德,信任是我的本能,却在用另一种方式获得自由。
他们是有冲突的,但是又是和谐的,这两股力量,当像绳子一样娇柔在一起的时候,对抗敌人只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还挺喜欢中间那段舞蹈表演的戏,整段舞蹈节奏感很好,舞者柔中带强,流畅地舞出了女性的魅力,那种淋漓精致,像是对自由自在所奔发出的渴望,我很是喜欢。
还是值得一看的电影。
几乎如出一辙的印度版「加勒比海盗」,印度电影工业的视觉呈现、故事节奏乃至画音风格雷同得无以复加。
故事背景是约翰 ·马斯特斯的一部畅销小说。扣除高额成本带来的视效音效,也就阿米尔·汗是亮点。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不是很喜欢这种大杂烩式的商业探索
反殖民这种尖锐爱国题材抗英神剧就是只能吃本土票房了吧,IMDB 被刷爆一星。海战还有海滩溶洞、整个美术风格确实是冲着加勒比海盗去的,而且阿米尔汗这眼线和工装靴的二五仔扮相,举止动作也是在和德普的杰克船长靠拢。阿米达普巴强 真真是印度成龙
你以为你会看到史诗,其实你看到的是屎。不要以为只有天朝才有抗战神剧,印度的国家良心拍起抗英神片也是脸不红心不跳的。
也是一部抗战神剧
愚蠢得超出忍耐极限,阿米尔汗为什么会拍一部这么瞎胡闹的抗英神剧…印度暴徒们“战无不胜”的英勇场面与故作悲壮的浮夸表演让人除了一哂了之难做他想。两个小时已经非常难熬了,不敢想象再多上被删减的40分钟这片子会成什么样的灾难。另外现在对海内外各种大片中常出现的屠戮“杂鱼小兵”产生了强烈不适,因为是反派一方所以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送人头,实在是种纯粹放弃大脑的懒汉思维。放任自流其实挺可怕的。(女主角虽然很美但她真的就只出来跳跳舞啊!?)
超级烂片,看它浪费时间。阿米尔汗还是继续拍摄贩卖印度贫穷和落后的电影,相信很快会回来的。
有别于“超级英雄”的传统,米叔饰演的菲拉吉是个亦庄亦谐的人物,他在殖民统治中成长,狡黠、趋利、善欺善变,是个令人不适的“小人”,在无辜少女和传统民族精神的强大召唤下,他的“良心”逐渐苏醒,也认识到生而为人,应当在财富之外,追索更高的精神自由与社会声明。好在,他并不恋战,结束了解放百姓的英雄冒险,他放弃任何领导权力,继续回到海上,开始了反击不列颠的又一轮征战。
不适合除印度人之外的人看,(以后引进印度电影的时候电影名可以直接用直译吗?不再加个《印度》?好莱坞电影名也从没加过《美国。。》,《美国异形》、《美国碟中谍》、《美国生化危机》?)
感觉像是印度的贺岁片,中间一度看睡过去了。。。
第一次看到动作片中的米叔,又痞又帅,又一次形象上的颠覆,可以说还是非常迷人的。确实如他所说,这次的电影没有什么社会意义,纯粹为了在过年前博大家一笑,轻松幽默又震撼刺激的宝莱坞大片,剧情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非常好玩。去看吧,绝对值回票价。
挺好看的啊。阿米尔汗演的太活宝了。太贱了。贱贱的让人爱。最后复仇很燃啊。虽然是解放片,但是真挺棒的,就是为阿米尔汗点四星
平安夜看的点映。一个迷人的反派角色。
关掉脑子看的贺岁片
印度口碑都烂了
印度拍电影的手艺还在,但这剧情节奏太奇怪了。看的很不习惯。另外,口型都对不上,配音差评。
这是一部很印度的电影,印度的历史,印度的歌舞,印度的美女,还有印度的片长……国内观众对这部片子无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就是印度的贺岁片
那个 虽然没有那么差 但也请米叔尽快恢复正常 谢谢
跟许多还外国人拍的中国电影类似,把最核心的那个东西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