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

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毛驴县令2之一奶同胞

主演:潘长江,苑琼丹,曲隽希,姜忠实,尹国华,徐鸣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6

《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剧照

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 剧照 NO.1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 剧照 NO.2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 剧照 NO.3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 剧照 NO.4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 剧照 NO.5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 剧照 NO.6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 剧照 NO.13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 剧照 NO.14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 剧照 NO.15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 剧照 NO.16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 剧照 NO.17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 剧照 NO.18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 剧照 NO.19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 剧照 NO.20

《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长篇影评

 1 ) 致敬

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让中国农民甚至“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和重要性。

因此,盼望能有个好收成是他们心中最纯朴的愿望。

深受杂交稻惠泽的中国农民,用生动而朴实的语言称颂袁隆平为“当代神农”、“米菩萨”、“米财神”。

农民们对袁隆平的崇敬和感激是出自内心的,其中有一个故事颇为感人,也表达了9亿农民的真实心声。

 2 ) 一个水货的影评

有一说一,仅仅从电影本身的质量上来说,这部电影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作为主旋律电影中规中矩。

但是我更想谈一谈的是这部传记电影的绝对男主角——袁隆平老爷子。

透过电影,我们看到的不光是袁老爷子的传记,是杂交水稻从萌芽到成型的发展史,更是新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史。

从大跃进到三年饥荒到文革再到文革后的以及改革开放,袁老在不懈的追求梦想中与历史融为了一体,成为了时代的缩影……电影中袁老的乐观精神给予了我极大的感触:在科研、生活的过程中,袁隆平都遭遇过巨大的困难与挫折,有三年困难时期的饥饿,有文革红卫兵的打砸…质疑与讽刺仿佛黏在这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科学家身上。

然而,最打动我却总是挂在他嘴角的笑容,无论实情有多么的绝望,他总是笑着,即使是在泥地里险些丧命,他上来后也是一阵开怀大笑,那个笑容在那个特殊的情境下,又是多么的难得,多么的富有生命力。

因为不知道他的乐观是真的还是电影里效果,所以专门去看了袁老的采访,才发现这份乐观简直真实的不得了。

一个8、90 岁的老爷子,喜欢打排球,喜欢打麻将,还仗着“特权”上下班不打卡,这样可爱的老爷子又有谁会不爱呢?

这些方方面面,一点一滴的回溯,就仿佛那个老头还在,禾下乘凉梦还在继续做着……袁隆平的贡献不知道大家是否清楚,我在这里说一下:1.明确了水稻的杂种优势,打破了经典遗传学理论在中国的禁锢2.发表《论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成为中国第一个可查的对于杂交水稻的研究3.通过长期的努力,在14000多穗的水稻里寻找到了6株雄性不孕稻,寻找到三系法中的不育系4.探索到寻找保持系的方法,即野生远性稻5.带领着李必湖发现了“野败”(确实是李必湖发现的,但袁老作为老师,也是功不可没)6.将野败种子分发给全国,最终张先程研制出最好的恢复系IR247.将水稻技术传播到世界

 3 ) 缅怀袁隆平爷爷

去年袁隆平爷爷逝世的时候看了一次,当时觉得挺触情的,最近看了功勋,里面也有袁隆平爷爷的内容,但是跟这部纪录片比,感觉差了很多,但从画面感来讲,这部更有年代感,而且演员表情和动作更自然,节奏是快了点,不过要将一个人的丰功伟绩在短短一个半小时讲完,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袁隆平爷爷,好的电影是需要多回顾几遍的。

 4 ) 禾下赤子心 绵绵乘凉梦——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院士说,“我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坐在禾下乘凉。

”禾下乘凉梦,是袁老用一颗公心和大半辈子生命苦苦追寻的。

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人民摆脱饥饿和贫穷的大梦、美梦。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他在共和国的庇佑下成长,成长的印记上同样烙印着时代的伤痕。

文革期间,妻子慌忙跑到田间,告诉隆平“红卫兵来了,他们可能是要砸盆!

”袁隆平一路跌跌撞撞,慌了神一般甩开两条腿,飞奔到家。

却见到地上歪七扭八的株株禾苗和散碎的育种盆。

失落、心疼、绝望的表情在一张脸上交汇,从绷紧的皱纹中溢出。

后来,瓢泼大雨中试验田被算计,遭到毁灭性破坏,这样心痛的场面又一次上演。

好在绝望中总是孕育着希望,这不正印证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这条朴素真理。

可爱的两位徒弟,眼疾手快,赶在红卫兵打烂盆罐前先抢出、藏起三盆种苗。

农学教授揶揄:“袁隆平让稻草增产70%的水稻项目前途无量”“杂交水稻项目好比猴子和人的结合。

”隆平却说:“实验从本质上讲成功了,至于是让稻草增产还是让水稻增产只是技术问题。

”能激励着袁老团队几十年初心不改的,不正是在他人看到的无数次失败中,自己所瞥见的那一点点希望的光亮吗?

希望是棵棵光明的火种,热爱是一捆捆大把的柴。

因着热爱,他在稻田里挥汗、凝思、奔跑、大笑……一顶草帽,一方汗巾,古铜色脸庞上真挚求索的眼神……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却像极了水稻的孩子……因着热爱,他脑海里、心头上全是田、种、农、时他用幽默、洒脱和豁达渡着周遭的难关红卫兵来到家里,告诉他明天要开关于他的批斗大会,他放下饭碗,立即起身,挥起右臂,大喊“打倒袁隆平!

”“打倒袁隆平!

”看到这,我很难不为这样一个拍案叫绝的设计笑出泪花,对外在折磨上的戏谑,着实体现人生境界的高超,他超脱一切,一颗心早已放飞在田间地头。

袁爷爷,距您离世近两月,您看到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前为您排起的送别队伍长龙吗?

您是否闻到十里长街飘着的满是菊花的香气,还有他们……正擎着一株株禾苗放声悲哭。

2021年5月22日,我们痛失您,一个慈祥、幽默又才华横溢的小老头;我们痛失您,一位让中国人牢牢端起自己的饭碗的共和国脊梁;我们痛失您,一位致力于让全人类摆脱饥饿的和平卫士……禾下乘凉梦,胸怀纳古今。

您所留下的忠诚、坚韧、钻研、谦逊的美德将由代代国人接续传承……

 5 ) 怀念杂交水稻之父

这部影片再现了袁隆平院士为了实现让全世界人民不再挨饿的梦想,实现水稻底下能乘凉的梦想而不断努力钻研,不断拼搏奋斗的故事。

这段袁老艰辛探索和科研的历史不太为大众所知。

袁隆平爷爷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期间经历好多次的困难时刻,但他从来没有被任何艰难险阻打倒。

在他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的那一刻,举世都欢呼沸腾了,因为再也不用忍受饥饿带来的痛苦了。

果靖霖老师也把袁隆平爷爷的形象饰演得非常不错,相当传神!

 6 ) 抚过稻田,风吹绿油油的稻浪,袁爷爷,尽了老百姓的大孝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是什么支持你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坚持水稻培育?

我国有个诗人说过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能否说的透彻点?

毛泽东说过一句话,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谓之大跃进时代更要出成果,还有一些诸如“水稻不跟马铃薯一样嘛,这培育成功了,水稻不也行?

”“原子弹不是尖端科技吗,十几年不也研制成功了?

你这小小的水稻能比吗?

怎么就不出成果呢?

”唯结果论在当时实事求是的过头了,或者根本就另一种盲目跟风。

苦中作乐的心态,“梁上君子偷大米”“沼泽地逃生谓之杂交水稻研究不出来阎王爷那不收”与外国记者的采访中,回放袁爷爷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大半生,成果这么晚出来其实也可以说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而且大方向也是一直在错误中调整。

饥饿是恐慌,是影响和平的因素,三年自然灾害过去了,我希望人类远离饥饿,至少不让饥饿成为影响稳定影响和平的因素,这个宏愿的目的太伟大了。

 7 ) 看弦外之音

刚刚观看了影片《袁隆平》,是使用电影胶片+银幕放映的,重温了儿时看电影的感觉。

关于电影中所体现的袁隆平,感受如下:1、不说假、不造假,但并未站出来旗帜鲜明的反对,于是在那个特殊时代既坚持了真理,又保护了自己;2、讲科学、讲客观规律,不盲目,循序渐进,终有大成;3、持之以恒,贵在坚持;受到农业这个行业所限,一年往往只有一两次机会实验(一个生长期只有一次试验机会),一坚持就是十余年,非一般人所能承受;4、开放思维,从不人云亦云;有艺术细胞,会拉小提琴,存乐观情怀,不受约束羁绊,终于发现了杂交的秘密——原来杂交的更加有优势啊5、技术拔尖,而且必须拔尖到发表论文的高度,让高层领导知道,方能救自己一命;6、对于内因来说,最重要的是袁隆平自身有着“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才得以成功;对于外因来说,必须有一个好领导,否则袁隆平也不会成功,毕竟有那么多的技术弦外之音的干扰,文人相轻是自古以来的痼疾的通病。

最后,很欣赏这句话:“饥饿才是人类最大的敌人,饥饿会破坏和平,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8 ) 这应该成为学校的教育片

所幸没有错过这部电影。

5月22号晚,湖南卫视播了这部电影,因为我们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逝世了。

不得不说,当代很多年轻人不知袁老的贡献之巨,因为袁老的坚持探索,我们今天才能吃饱饭。

你想杂交水稻没出现之前,那时候亩产不过一百多斤,中国人口又那么多,粮食肯定不够吃的,后期杂交水稻问世,亩产提高到1000多斤,才有了我们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啊。

通过这部电影你会看到,袁老的研究杂交水稻之路的艰辛,途中多少波折与阻挠,而袁老仍旧坚持到底,为了全国人民都能吃上饱饭。

袁老是最可敬的人,国士无双!

 9 ) 袁隆平

《袁隆平》这部电影,以一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原型,讲述了他一生的奋斗历程和对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

影片的剧情紧凑,以袁隆平的成长经历为主线,穿插了他与妻子、同事、学生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对生活的热情。

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将袁隆平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让观众仿佛能够看到他辛勤耕耘的身影。

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尤其是袁隆平的扮演者,将袁隆平的坚韧不拔、聪明才智和深厚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表演让观众深深地感受到了袁隆平的伟大和崇高。

影片的音乐也非常感人,旋律优美,情感深沉,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总的来说,《袁隆平》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科学家的风采,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我相信,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对袁隆平产生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10 ) 观电影《袁隆平》

(以前写的一篇应试文,摘到这里来记录一下)今天我观看了讲述时代巨人袁隆平经历的一部电影,感觉收获颇多。

论及具体是什么,我想大概是我明白了那种叫做坚持的态度,那种叫做热爱的情怀。

在那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大跃进时代,盲目、冒进和盲从是当时特色。

在影片中有一位刘老师,他讲起学术来是慷慨激昂,造起假来也是毫不犹豫。

为了证明自己“深翻土地,水稻的根系才能扎得更深”的理论,他甚至把不同田地的高产水稻一株一株拔出,然后再一株一株插进同一片田里。

这种带着不严谨,不科学的学术态度却掩人耳目地换取到了人民信任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他可以谎报亩产的数量,却无法挽救那些饿死的灾民。

现在那些学术造假,剽窃的人何尝又不是像他那样“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 ”呢?

影片中镜头给了一个冲突,两位老师同时演讲,刘老师座无虚席,而袁老师只有一个学生在听。

然而,无论当时多么受人拥护,追捧的理论,也在后来的实践中被确定是谬论。

从此,我意识到:真理不会冲昏头脑般让人信服——反而那像传销组织;真理更像是一种润物无声的灌养,那植根于我们深入思考过的灵魂。

我认为像袁老师这样坚持自己态度的人是勇士。

我们带着后来的眼光去审视当时的人,会愈发瞧不起、鄙视囿于时代的刘老师,但其实我们当中有太多“刘老师”,不敢向前、不敢直视、不敢坚持、不敢反驳……哪怕明知对方是错,也趋炎附势的去接受,这实在太常见。

“我是不想和我一起共事多年的老同志,到老了,一事无成,交一张毫无成果的白卷”,崔主任这样说。

是啊,袁隆平他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但他当时就能百分百确定自己一定能成功吗?

所以我说,做个勇士太难。

袁隆平有一个绿色梦想,因为小时候喜欢大自然,大学就报考了农学院。

我认为他是一个浪漫的农学家,他对于热爱从不吝啬。

比方同一份杰作,有的人觉得杰作就是那五点六分田里能够打出的6132斤稻谷(当然这是谎报数字),有的人却把水稻当孩子来养育,在他看来,水稻就是上苍赐给人们的杰作。

袁老对水稻的热爱,不仅来源于他儿时的梦想,那种对于大自然朴素的热爱,更体现着一种对社会,国家,全人类的热爱——那个时代太苦了,饥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可是袁隆平说,能够克服!

为了这份执着与梦想,他将一生精力投入到水稻事业之中,像太阳般燃烧着自己,永不停歇。

成就大事者一定会遭遇很多反对势力,尤其是在那个年代。

当那个培育着优良水稻品种的罐子被砸碎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心破碎的声音。

好不容易长成苗的水稻,又在暴风雨中被贼人一夜袭毁……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

然而,面对困难,袁隆平毫不抱怨地不断琢磨,不断探索,丝毫没有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

提建议的人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坚持的人还在坚持。

22日袁爷爷离世的时候,我正好吃中饭,悲伤,感激充实着我的情感,看着新闻,吃着米粒,直到碗里的米粒被吃得一粒也没有剩下来——我竟以为伟人不会离去。

1999年国际发现了一颗星星,将之命名为“袁隆平星”;2021年,袁爷爷飞向了他的星星。

死亡不是终点,只要永被铭记,那颗星星就能永远闪耀!

《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短评

电影本身没那么精彩,但是袁隆平是伟大的

5分钟前
  • 阿鲁巴巴
  • 还行

袁爷爷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所描述的那种个人与世界达到全方位和谐的“自我实现者”。

6分钟前
  • 东门捷径小V
  • 力荐

超预期得好。但是09年的片子,影调和上世纪一样,这个摄影得吐槽一下。

8分钟前
  • 康定斯基
  • 还行

基本上把人物脉络梳理清楚了。没有突出戏剧冲突,在艰难中寻找机会的戏剧点,没有呈现。

9分钟前
  • 25
  • 较差

功勋卓著!

11分钟前
  • 千手观音
  • 还行

还是之前学校里组织集体观影的呢,农业相关工作者至少应该下地吧。

14分钟前
  • 光明王后
  • 力荐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15分钟前
  • Cranberry
  • 力荐

我打5星⭐⭐⭐⭐⭐,我能吃饱饭了。谢谢袁爷爷

17分钟前
  • 徐岩
  • 力荐

对在世传主立传,对传主已被公认的专业成就和道德境界的重述和颂扬,建构的是其被剥离和提炼的“这一个身份”,而不是能够呈现人的本质的“身份的总和”,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人文话语的僭越。——中国传记电影传主身份建构。dyj时代对科学精神的坚守。爱情线,求婚好nt,人家打着比赛就强行拉走。领导安排的结婚?真人“出演”。突出“自苦”,自己的被单用来盖水稻,父亲死了也不回去看(父亲的意愿)显得完全不近人情。在当时的语境是被批判的,在现在是被赞扬的。

22分钟前
  • samee
  • 还行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今天逝世了(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为此而观看这部同名传记片纪念一下:袁隆平爷爷是我从小就知道并尊敬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但就电影拍摄制作而言,个人不太满意,感觉配不上《袁隆平》这个片名。并非音乐人物传记片,却选择用交响乐团表演的镜头画面转场,不搭;模糊剧情时间线,再加上人物妆容变化有限,会使不太了解其生平的观众对相关事件发生时间点的认知不明不白甚至产生误解,也体现不出长年没明显研究成果依然坚持不懈、决不放弃的艰难;最后来之不易的成功也就用轻描淡写的少数情节以及字幕交代,呃,莫名其妙?……整体拍得有些“流水账”,不过其生平故事的切入点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大跃进时代倒是让我有点意外……结尾「袁隆平」爷爷现身出演自己是本片的亮点!

2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影片一般,三星全给袁隆平老爷爷。

29分钟前
  • 火箭炮555
  • 还行

致敬英雄,致敬刚刚离开我们的袁老🌾

33分钟前
  • 影友阿飞
  • 还行

作为传记,只能说一般,作为袁老的传记,更是不够。

36分钟前
  • Scartha
  • 还行

没有突出重点,没有突出科研、环境的不易,在那样的年代,那么多的反对声中依然坚持不懈,这种精神太难得,有点记流水账! 剧本应该再打磨打磨,这么好的故事,不应该拍的这样敷衍,有点对不起他老人家!希望以后还有更多导演能够更认真的做一下这个电影,把他拍好,拍认真!拍出光辉形象来!

40分钟前
  • Jennifer
  • 较差

评分一夜之间涨了,不是为电影,是为了敬爱的老爷子

44分钟前
  • 阿纳内
  • 力荐

袁隆平是坚韧而执着的。在探索杂交水稻的这条路上,他遭遇过太多太多的困难,遇到过太多太多次的失败,可他始终没有放弃。

45分钟前
  • 多啦【A】梦
  • 力荐

看了半小时立马删除,什么几把电影

47分钟前
  • 属于你的愧疚
  • 很差

14亿人的“稻草人”走了💐

49分钟前
  • Faust Shu
  • 推荐

除了袁老,实在是难得的集结了烂片所有元素的烂片… 真挚的说一句,用这种电影来讲袁老的故事,实在是袁老的修养好,观众也足够宽容。

50分钟前
  • 赟瑾和鸣
  • 很差

寡淡。给两星纯粹是为了怀念袁老,肯定他的功德。

54分钟前
  • 风之魂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