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滩
左滩,Return
导演:张智超
主演:张智超,安然,卢喜文,袁中方,李美慧,廖崇儒,郑小毛,温广瑜,唐茜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18
简介:建于70年代的顺德左滩“甘竹滩发电站”是全国唯一的洪潮水力发电站。老余和渔村的大部分村民一样,参与了这座发电站的建设,亲眼见证了它几十年来的兴衰变迁。老余的儿子顺风(张智超 饰),在渔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与同村的阿德(卢喜文 饰)和美欣(李美慧 饰)两姐弟形影不离,三人共同享受着无忧无虑的时光。随着时间的推移,顺..详细 >
剪辑思维得按照叙事逻辑而来,这样才会觉得好看。
9.5分。错过了媒体场,却获陌生人赠得红毯首映票。听说有人观影不适、许多人中途离场,更激起我的好奇心。开场前我离影厅很近,却莫名坐shuttle舍近求远,错过了片头、用有些攻击性的小聪明才让我侥幸入场(有过这经历)。这影片也像我的前场铺垫一样显得漫无目的而充满偶然性。虽慢易引人入眠,但沉浸其中却有冥想感。叙事性弱,失去男人的暴躁单亲妈妈和孩子们是主线,和女人出现在同一画廊的一对情侣是一条副线,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或没有任何关系)。影片最出彩的两场都是有单车在场的。一次是女人买和退单车,诙谐而疏离。一次是女人大肆抨击单车男的电影,这导演回复一句或许你该把影片看完,笑场+高潮。于我这是一部关于真实和表演(虚假)之间关系的影片,混杂了自相矛盾、自我批判和沟通的障碍。诗,戏剧。极简。@Berlinale Palast。02/12
看过但不懂
三星半。形式大于内容,导演的构图高级有美感,好的享受。比较喜欢前半段。
夏娜莱克的新作带有强烈的自传特征,亦是一种宣言,与她的前作《梦中小径》同属她最激进的创作。她借女主角之口批判所有的表演都是谎言,又呼吁她的评论者对她尚未成年但不再是小孩的儿子/作品多一些耐心。电影曾在谎言的家里,但现在要踏上追寻真理的路了,夏娜莱克的作品于是总是关乎一种动态的形成,而非目的地的状态。尽管她发表的每个诗学观点都富有争议性,但极少见到电影作者能用如此轻盈的方式来触碰影像的本质。听听她电影里人物的说话方式,现实里没有人这样讲话,电影里也没有,少年们“木头似的“哈姆雷特念白听上去多么陌生。她的电影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当代剧场,演员们在用异化了的声音去捕捉生命里的真实。
导演理应属于剧场,而不是片场。
氛围独特
3.5;影像色调的冷感温柔与文本内容的淡漠疏离是反向的,这种内外反向拉扯赋予影片某种介于进退两难的区间,正如非常亮眼的发声器之反复出现,宛如一个残酷又幽默的标识——而无比焦虑躁动的生活啊,也正是这般尴尬或煎熬。
开场,房间的动物,某种意义上的“Establishing Shot”——非人的,戏剧化的观看。在《我离家了,但...》中,吊诡的是抽离静观不再是理智化的观看,更不是“超验”,而是对一种更敏感的共情能力的诉求,观看者需要找到一种潜在的情感,及其内在逻辑,然后认同它,隐微的私密性令很多观众败下阵来。“我”是谁?整部影片。
有实验精神的电影观众不是其诉求,重在引发思考和讨论,这部作品做到了,那他就是阶段性的成功作品
不知所云,很难专注
首尾呼应,搞艺术的不需要剧情
导演qa可爱 (对Dennis Lim: help me....)
这样意识流的片在影协还是第一次看,完全不懂,不过很好睡就是了。
很纯正的艺术电影,在这种类型的电影里,叙事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导演全靠人物情绪和画面镜头来诠释主题,而观众能够感受到的东西往往都会多于电影本身,享受着视觉和思想带来的双重冲击。四星。
看完引起极度舒适。
D+/ 怎么讲……一开头是有极其鲜明的“姿势”的,但之后就真的感觉不到了……但是为什么感觉不到,我也不明白……愧对自己的布列松粉丝身份了……
这台词要用中文说我估计一分钟也看不下去,中间那段音乐MV感都出来了,真是作的淋漓尽致,另外导演对自行车是不是有什么执念……
花钱浪费生命。专程去了有q&a的场次,导演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在拍什么。
好讨厌这种故作姿态慢吞吞的片子啊。故事讲不明白,很多配角和片段可有可无,讲真也毫无艺术手法,镜头和演员们都直挺挺立在那,头尾那狗兔驴是效仿前年金熊肉与灵么……对男孩和母亲内心的展现、对艺术的讨论都浮于表面。片名是致敬小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