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 》《地球上的星星》《外星醉汉PK地球神》,这些热门电影让我们认识了阿米尔汗这个印度传奇演员,这一次他带来了印度版的《阿甘正传》欢迎来到本期的迷失放映室,这一次我们来聊一聊阿米尔汗的《阿辛正传》《阿辛正传》无法成为《阿甘正传》,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性追捧。
除了先来后到的原因之余,阿辛所经历的印度往事,相较于阿甘所经历的那些美国往事,未被全世界范围内的观众所熟知,难以产生共鸣。
《阿甘正传》当年如此风靡,能够打败了《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夺下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除了与这两部影片同样优质之外,《阿甘正传》代表了好莱坞富豪故事向平民故事的转变,代表的是普通人也能共同参与美国历史的美国梦。
《阿辛正传》无法造就的印度梦,究其原因,不仅是国际形势还是印度特色——印度特有的种姓制度。
别的不说,即使在电影当中,低种姓演员也无法出演高种姓的角色。
阶级的难以跨越,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无法跨越,注定了印度梦仅属于少部分人。
主演阿米尔汗,曾在访谈里深刻剖析过印度存在的社会问题,对于种姓制度的不公也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然而《阿辛正传》瞄准的不是种姓制度的不公,而是印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宗教。
这也是整部电影之于《阿甘正传》最特殊,也是最有意义的存在。
在翻拍时,《阿辛正传》除了完整复刻了《阿甘正传》的结构以及画面,在细节上的改编更符合印度特色外,最为重要的是某些印度大事件的加入。
也就是阿辛母亲对阿辛说的“疟疾”。
1984年,阿辛跟随母亲前往阿姆利则探亲,阿甘生命中的“疟疾”首次出现。
6月份阿姆利者爆发金庙事件——针对以宾德兰瓦勒为首的锡克教原教旨主义势力在80年代发动的多次暴力事件,二次登台的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推行强硬措施,出动武装部队攻打了锡克教的圣地金庙,并且击杀了宾德兰瓦勒。
阿辛母亲交代阿辛别出门,外面有“疟疾”。
同年(1984年)10月 时任总理的英迪拉·甘地在官邸被她的锡克教贴身护卫刺杀,之后的四天时间里,印度教复仇者在德里对锡克教众进行血腥报复。
锡克家庭的地址清单被公布,并有谣言称锡克人正企图秘密推翻国家,有组织的暴力事件在城市中肆虐。
阿辛的发髻正是锡克教的标志。
卷入风波中的阿辛母子,不得己削发求生。
这就是“疟疾”时出门的代价。
1990年8月7日,照顾印度贫弱阶层(低种姓)的曼德尔计划实施,引起了全国性的大辩论和种姓间的大冲突,阿辛首次停课。
阿辛母亲交代正在读大学的阿辛别出门,外面有“疟疾”。
1992年12月 印度北方邦圣城阿约迪亚的巴布里清真寺争端升级,印度教众认定巴布里清真寺所在地是印度教大神罗摩的出生地,认为该清真寺是推倒罗摩庙后建成的。
12月6日,约20万印度教徒聚集在该清真寺前,进行了有组织的毁寺行动。
1993年3月12日,印度孟买连续发生13起有组织的连环爆炸共造成257人死亡,713人受伤,该事件被普遍认为,与毁寺行动有关。
阿辛妈妈再次来电,“疟疾”来了别出门。
1999年卡吉尔印巴冲突,阿辛巡山并参战,并救回了巴方的敌人穆罕默德。
印巴因克什米尔地区争端的冲出不断,此次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
阿辛救回的穆罕默德代替了丹中尉的角色,在与阿辛合伙生意成功后。
在电视上看到了2008年的孟买酒店事件,顿悟了自己就是电视里杀红眼的恐怖分子,被宗教洗脑的悲剧。
想了解这个事件,可以看下《孟买酒店》,也是相当不错的一部电影。
当穆罕默德问及阿辛,为何没有任何祭祀与祷告的活动。
阿辛说,妈妈对他说,宗教是外面闹“疟疾”的罪魁祸首。
宗教活动,并不是代表了落后与腐朽,甚至也不跟迷信画等号。
然而面对印度的大环境,《阿辛正传》是阿米尔汗在《外星醉汉PK地球神》后,对印度宗教问题的再一次抗议。
说阿米尔汗是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演员一点都不过分,印度刘德华名不虚传。
一部电影能改变什么吗?
我想不可能。
但只要能够引发多一个人思考,那一切都将变得有意义。
前阵子有个救鱼的视频上了热搜,#20多人自费开车送万斤搁浅鱼到赣江#,大赞他们这才是真正的放生之余,有网友发出了小学课本里的内容。
一个小朋友往海里扔着被冲上岸搁浅的鱼。
路过的人问他,冲上岸的鱼那么多哪里救得完,你这么做谁在乎呢?
小朋友边捡鱼扔鱼,嘴里不停地说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
一人的出生,成长,到死亡,都与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息息相关。
我们每个人都如电影中的那片羽毛般,并不是推动了历史发展,只是被时代的浪潮推动着前进罢了。
每每到了这种时刻,总能想起某位爷爷说过的那句话,「一个人的命运,既要依靠个人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感谢看完这部影片的你,如果你觉得还不错,欢迎分享出去给更多人看到,这对我将会有很大帮助,在此谢过。
瓦是有鱼君瓦们下部电影见
视频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AMPMYGAcxMzPkZg_pmKlNA
今天聊聊印度电影《阿辛正传》。
片名Laal Singh Chaddha / Lal Singh Chadda(2022),别名阿甘正传(印度版) / 拉辛正传(台) / 打死不离喇星梦(港)。
《阿辛正传》是宝莱坞官方翻拍的汤姆·汉克斯著名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1994)。
本片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亚拉巴马州转移到七十年代的印度旁遮普邦,讲述智力不高阿辛的故事,整个过程充满爱与纯真。
阿甘换成阿辛,美国换成印度。
影片忠实地还原了《阿甘正传》中的叙事方式,并进行了印度本土化改编。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在这里变成了“生活就像一盒炸脆球”,甚至很多场景都是像素级复刻。
阿米尔·汗、卡琳娜·卡普尔和莫娜·辛格在《三傻大闹宝莱坞》(3 Idiots ,2009)后重聚。
本片是阿米尔·汗与卡琳娜·卡普尔继《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和《觅迹寻踪》(Talaash ,2012)之后的第三部合作。
莫娜·辛格在《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卡瑞娜的姐姐,设定成比阿米尔汗的角色略大。
在《阿辛正传》中,她扮演了阿米尔·汗的母亲。
而在现实生活中,莫娜·辛格是1981年出生的,比1965年出生的阿米尔·汗年轻得多。
电影《阿辛正传》主要吃了制作进度慢的大亏。
1994年,导演昆丹·沙阿(Kundan Shah)就计划非官方翻拍《阿甘正传》,并签订阿尼尔·卡普尔担任主角。
阿尼尔·卡普尔后来因未知原因退出了该项目。
昆丹·沙阿后来又签下了沙鲁克·汗,但影片一直没有宣布制作。
后来包括阿米尔·汗在内的制作团队花了 8 年时间,才从《阿甘正传》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那里,获得了制作这部印地语翻拍版的许可。
期间,阿米尔·汗甚至找过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请他帮着向罗伯特·泽米吉斯说和说和。
《阿辛正传》在全球大约100个不同地点取景拍摄,包括印度和土耳其,展现了广阔的山脉、沙漠、海洋、城市和地标的美妙景色。
本片原定于 2020 年 12 月 25 日上映,但由于疫情影响而推迟……
然后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阿辛正传》电影上映前,就有印度网友开始抵制。
印度人抵制的理由很简单,他们觉得本片在宣传甘地主义和印度教,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同时还涉及了一些印度社会的敏感话题,比如反教派主义、比如对印度历史事件和政治现状观点的不同等等。
但是要知道,印度可是著名的网络五常之一。
网友的声音大、刷分能力强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大多数的声音。
相反,只要观众看过影片就会知道,影片中涉及宗教、社会问题十分符合当前社会无神论的理念,反而是应当得到支持的地方。
大家观影的时候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
不要迷信某个评分网站,尤其不要低估印度网友在IMDB上的刷分能力。
《阿辛正传》的主要情节背景发生在1980年代,讲述了一个平凡男人在不断追求爱情和理想的路程中,经历了种种生活的风雨,却依然坚信爱可以战胜一切的感人故事。
《阿甘正传》的经典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在这里变成了“人生就像炸脆球,即便肚子吃饱了,你的心却渴望得到更多。
”每颗巧克力都有不同的口味和惊喜,类似于生命中的各种经历和挑战,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但是这也增加了生命的趣味性和意义。
炸脆球的人生则表明,人的生活即使在物质上已经得到了满足,但内心却会有更多的渴望和追求,包括对自我认知、精神层面以及与其他人建立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追求。
阿辛的一生都在勇敢地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同时又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
阿辛轻松带领观众跨越印度近代史上的各个重大事件,大家纷纷化身历史事件亲历者。
从锡克教刺杀甘地的骚乱开始,一场接一场的大事件历历在目。
此外还有他教授沙鲁克·汗舞姿的有趣小插曲。
本片的优点也是继承《阿甘正传》的优点。
影片充满热情和真诚,拥有治愈、感人的氛围,观影过程令人感到治愈和温暖。
阿辛不在公园长椅上,而是在拥挤的火车车厢里讲述自己的故事。
阿米尔·汗成功塑造了一个坚韧乐观的形象,表现令人信服,尽管他的大眼睛偶尔会让人感觉他在扮猪吃虎,总体还过得去。
缺点也是上面所说的,吃了时间的大亏。
同样的特效放在二十多年前,那就是可以获奖的精妙设计,但放到现在在看,就会给人偷懒的感觉,成为被人批评攻击的点。
影片无法在尊重原片和震撼视觉效果之间做到平衡取舍,会有点儿里外不是人的感觉。
总体而言,《阿辛正传》成功地将阿甘精神印度本土化,在画面极为相似的前提下,摆脱了单纯模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充满印度特色的艺术风格。
影片中呈现出对于爱、家庭、友情等价值观的思考和探讨,无论是从主题还是实际表现细节上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佳作。
生活就像炸脆球,印度本土化经典。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正如电影《阿甘正传》侧写了美国近代史一样,这部翻拍作品也包含了不少印度历史事件和人物,
阿甘正传8.4[美] 温斯顿·葛鲁姆 温斯顿·格鲁姆 / 2002 / 人民文学出版社今天才通过白嫖渠道看完《阿辛正传》这部影片,没什么水准作影评或鉴赏的,纯属闲的外加几分个人爱好,整理出影片时间线和相关历史事件及人物,就当作观影佐料给大家伙儿劈一波吧:
阿辛正传 (2022)7.02022 / 印度 / 剧情 喜剧 爱情 / 阿德瓦·香登 / 阿米尔·汗 卡琳娜·卡普尔1.阿辛出生 祖父出征 1971年第三次印巴冲突,因克什米尔分治爆发的边界问题冲突,直至1976年印巴恢复邦交才画上句号。
其中其实也不乏与兔子部队的摩拳擦掌和被慈祥的“关爱照顾”,而本片中未涉及。
2.阿辛适应矫治护具 1977年3月全国紧急状态解除,这是由英迪拉·甘地牵头的通过政治手段铲除异己的一次全国性紧急状态,印度“铁娘子”手段可谓不一般。
3.阿辛首次求婚鲁帕 1983年6月 印度板球队夺冠 ,板球可以说是印度国球运动了,而印度板球队作为英联邦运动会万年老二 首次翻身夺冠,起码印度观众不用“日内瓦 退钱!
”,这份荣耀不亚于我国足再闯世界杯小组赛了。
4.阿辛首次探亲 1984年6月 在阿姆利则发生的蓝星行动 金庙事件,此处仍是二番登台的英迪拉·甘地 推行的强硬措施施政 致使尚武派“锡克教教众”对其执政不满也进一步断送(物理上)了自己的执政生涯。
5.阿辛教跳舞 1984年尚在大学时期的文艺青年沙鲁克·汗还未正式出道,此处联动客串年轻版自己的天王真是好新好青涩,此处还原了阿甘中现象级偶像“猫王”埃尔维斯的舞步,其中曲目是1975年阿米塔·巴强主演电影《Sholay》译作“怒焰骄阳”插曲【Mehbooba】律动很复古很宝莱坞可谓时代记忆,一代人的青春标签了。
怒焰骄阳 (1975)7.31975 / 印度 / 喜剧 动作 爱情 惊悚 歌舞 冒险 / Ramesh Sippy / Dharmendra, Sanjeev Kumar, Hema Malini6.阿辛德里探亲 去广场合个影都能见证历史,1984年10月 时任总理英迪拉·甘地遇刺身亡,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们应该是赞成因果论的吧,由此牵扯出印度全境反锡克教大冲突,阿辛妈妈一招巷遁削发求生术的场景,点题印度宗教矛盾下求生百态现实残酷的一面。
7.阿辛德里求学 1989年夏季,关联人物:拉尔·克里希那·阿德瓦尼 印度人民党领袖,在赢得大选席位后庆祝游行。
8.阿辛首次停课 1990年8月 印度曼德尔委员会曼德尔计划激起高低种姓冲突矛盾升级,映射出当时社会动荡不仅因为政治、宗教、还有种姓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当前印度反复重演着。
9.阿辛“疟疾”停训 1992年12月 印度北方邦圣城阿约迪亚的巴布里清真寺毁寺运动及后继1993年春发生孟买暴动事件等。
这段历史事件发生都有史可考,阿辛罢训也有据可依,本段喜剧效果拉满,但是我没怎么笑,莫名其妙。
10.阿辛巡山参战 关联事件1999年5月卡吉尔印巴冲突 结果印方惨胜结束战争,战后双方仍然是剑拔弩张。
11.阿辛荣誉授勋 即1999年卡吉尔战争大量伤亡赢得战争后的一次总结表彰仪式,关联人物印度总理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 执政期间 核实验 外交等方面颇有建树。
12.阿辛办厂赚钱 家庭作坊到大企业集团,印度鲁帕集团现实中确有该企业,男士内衣领行业龙头且首屈一指,另外投资的奶制品公司指向印度奶业巨头阿牟尔乳业,即阿南德牛奶联合会有限公司(Anand Milk UnionLimited),致敬阿甘原片中无心插柳投资卖“水果”的科技公司。
13.阿辛伙伴穆罕默德顿悟 关联事件2008孟买酒店恐怖袭击事件,该事件改编电影也有巴方工具人顿悟的场景,阿甘原片仅有越战背景映射战后社会百态,此处却借阿辛的乌龙救援牵出两国本是同根源本可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现实矛盾,这种夙愿多部印度影片都有涉及(评论区留言可作后继观赏目录)。
14.鲁帕送鞋 印度Walkaroo品牌鞋是印度国民品牌,如同我国鸿星尔克 片中还原阿甘Nike Cortez 致敬同时把自己代言的品牌推向影迷群众,阿米尔汗夹带私货有木有。
15.阿辛跑印度 印度国境南北向及东西向虽不及米国或我大中国,但是他仍然跑出了4年7个月2周3天比阿甘的3年2个月14天又6个小时多了不少,咱就是说怀疑阿三开挂了吧。
关联人物1号:新闻中的安纳·哈扎尔,印度社会活动家,印度反腐运动倡导人2011年4月进行绝食抗议活动,通过决心终使《印度反腐法案》促成。
关联人物2号:海报上的纳伦德拉·莫迪 众所周知的“莫铁钳““印度懂王”于2014年5月赢得大选成为第14任印度总理至今。
作为翻拍电影作品已然很用心了,因为对《阿甘正传》电影的热爱,本片中对不少情节处理抱有期待和幻想,没有过度改编让我倍感欣慰,同时也没有令人失望的处理,本着个人喜好历史更喜爱电影的初衷,为了舒畅地观影体验,整理出以上关联的历史事件和内容,不足或有误之处望广大网友指正补充。
9:44 宣布解除紧急状态。
1975年开始的印度紧急状态。
1974年起,印度陷入政治、经济的双重危机之中。
无党派政治领袖J.P.纳拉扬发动旨在推翻甘地政府的“全面革命”(见贾·普运动)。
1975年6月12日阿拉哈巴德高等法院根据纳拉扬的起诉,判决甘地在1971年大选中犯舞弊罪,剥夺其议会议员资格6年。
反对党和国大党内的反对派乘机要求甘地辞去总理职务。
在这危急关头,甘地总理未同内阁磋商,便于6月26日劝告总统艾哈迈德签署实施紧急状态的公告。
事情结果是1977年3月20日,在甘地即将下台前夕,代总统B.D.贾蒂宣布解除紧急状态,结束了历时21个月的紧急状态。
20:10 印度夺得1983年在英格兰举行的板球世界杯的冠军。
1983年6月25日,印度板球队在罗德板球场,击败两届世界冠军西印度群岛队,使印度重新登上了世界板球运动的舞台。
21:40 爆炸。
1984年印军进攻阿姆利则金庙。
阿姆利则是位于印度西北旁遮普邦的一座重要城市,阿姆利则在印度语中意为“花蜜池塘”;它不仅是印度边境的要塞,也是锡克教的圣城。
6月6日凌晨,印度政府军开始向金庙发动进攻,用机枪和火箭炮袭击庙内的锡克教徒。
宾德兰瓦勒带领锡克教徒奋起抵抗。
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傍晚时分,政府军的坦克冲垮了金庙大院的围墙。
士兵们冲进金庙,与躲藏在各隐蔽处的锡克教徒展开枪战。
在战斗中,有576人丧生,348人受伤,1474人被捕。
24:20 沙鲁克·汗在阿辛的舞蹈中得到灵感。
25:34 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遇刺。
接着是德里发生暴动。
34:50 拉尔·克里希纳·阿德瓦尼选举拉票巡游。
大概是1990年。
42:48 孟买暴乱不断。
巴布里清真寺在1992年12月6日被印度教极端组织强行拆毁,引发严重的宗教流血冲突,导致数千人丧生。
43:26 孟买受到炸弹袭击。
1993年3月12日,印度孟买的证券交易所、电影院、市场等13个地方连续发生爆炸,共造成257人死亡、800多人受伤。
50:58 1994年苏丝米塔·森印度拿下了 第一个“环球小姐”冠军。
56:04 鲁帕进入阿巴斯·哈吉的电影公司。
阿巴斯·哈吉的原型应当是乔塔·拉詹(Chhota·Rajan)。
拉詹是印度黑帮老大,曾涉及勒索、谋杀、贩毒等多项罪名。
58:32 卡吉尔战争。
1999年印巴两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而爆发的战争。
1:15:15 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为战斗英雄发放荣誉勋章。
1:38:54 鲁帕公司揭牌仪式。
1:40:30 BSE(孟买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1:41:06 孟买酒店事件。
2008年11月26日,孟买泰姬陵酒店事件发生恐怖袭击事件。
电影孟买酒店。
2:01:58 安纳·哈扎尔绝食抗议。
2011年4月5日,71岁的Hazare开始了“fast unto death”(绝食抗议)对印度政府施压要求政府通过一项反腐法案。
这项法案要求成立一个Lokpal(委员会),委员会有权处理官员的腐败问题。
Hazare的绝食引起了印度全国范围的抗议,民众纷纷声援Hazare。
2:02:59 阿巴斯·哈吉被捕。
2015年10月26日,犯下多起重罪的印度通缉犯乔塔·拉詹(Chhota·Rajan)近日在印度尼西亚被捕。
看了下《阿辛正传》,算是复习下印度的现代史,写几个补充:①开篇,阿辛她妈被商店老板安利新化肥农药的场景,正是英迪拉·甘地的“绿色革命”政策时期。
②在“蓝星计划”冲突前,旁遮普锡克人的阿卡利党就因为语言问题,想独立建邦,英迪拉答应了,最早的旁遮普邦就分成了三块,后来阿卡利党又想搞独立,建立卡利斯坦政权,还在阿姆利则金庙设立总部,才把国大党逼急了。
③英迪拉被锡克人保镖刺杀,她大儿子拉吉夫·甘地接班了(电影里有出现),本来英迪拉想让小儿子接班,结果飞机失事......④拉吉夫·甘地,最后是被斯里兰卡的猛虎组织炸死了,因为拉·甘地支持斯里兰卡的合法政府,猛虎组织担心拉·甘地再次执政,对自己不利。
⑤电影里印度人民党领导的阿约迪亚运动,就是拆除莫卧儿帝国建立者巴卑尔修建的巴布里清真寺,重建罗摩庙。
这个清真寺原址,本来是印度人的罗摩庙,穆斯林来了就给拆了,盖了自己的清真寺。
所以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冲突,真的都是千百年的旧账了,很难化解。
⑥现在的莫迪老仙(人民党),忠诚的印度教徒,今年初还主持了新罗摩庙的完工仪式。
⑦阿辛参加的小规模军事冲突,其实算是第四次印巴在克什米尔的战争吧。
大家可以详细看看当年印巴分家的细节,真的是很难说清楚。
国大党的甘地与尼赫鲁,穆斯林联盟的真纳,英方的蒙巴顿。
整体平平,超越不了原版《阿甘正传》,所以6.5分封顶了。
毕竟, 相应的本土化改编对于印度国民可能好感度倍增, 但对印度近代史没有共鸣的观众来说,珠玉在前,瓦石难当。。。
想当年,1995奥斯卡,阿甘力压《肖申克的救赎》, 赢的盆满钵满, 但明眼人都知道肯定是肖申克更佳。
只不过阿甘当时被老美塑造成 “美国精神” 的代表,更符合那一时期 “美国梦” 的价值观。
可是, 如今时隔30年,这种精神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还按部就班、原封不动的翻拍,能塑造出“印度精神”吗? 答案显而易见。
本片男主角, 是和郭富城同年的57岁印度国宝级演员 阿米尔·汗,电影运用了AI减龄技术,让他在片中从18岁一直成长到中年。
另外, 还有著名的阿甘跑鞋, 本片用了印度的国民品牌鞋Walkaroo,很好的致敬了阿甘的Nike Cortez … 剧终, 女主角的设定也有点不对味,和原版相差甚远, 演成了拜金女的感觉。
在历经了被有钱男人玩弄之后, 带着男主的骨肉回归,但感觉她只是寻找一个依靠,不是所谓的真爱。
PS:片中特别惊喜, 另一位57岁印度当红男星 沙鲁克·汗 友情客串。
花了近3小时看印度版阿甘正传,在这个3秒无梗投喂注意力就涣散的时代,剧情体验如德芙一样丝滑。
1.虽然是翻拍,但编剧很牛,保留美版故事骨架的基础上,结合了印度自己历史上的锡克教暴乱和印巴卡吉尔冲突,使得故事比美版更加有血有肉,残疾战友改成巴基斯坦敌人的设定让故事更有启发意义。
2.片中每一段配乐都和剧情很贴搭,这么多段音乐,尽然没有插入一段载歌载舞,挺意外的。
3.如果说汤姆汉克斯的阿甘是憨傻的话,阿米尔汗的阿辛更像是可爱的笨,甚至透着一股灵气。
4.故事讲得像一个关于纯真、专注、坚持的童话。
阿辛的妈妈多次用疟疾比喻偏执的宗教冲突,直到默罕默德大哥醒悟,令人反思信仰和用宗教洗脑的边界,丝毫没有说教之嫌,可谓润物细无声。
趁着难得的周末看完了阿米尔汗主演的《阿辛正传》,作为好莱坞电影《阿甘正传》的翻拍作品,印度本土化做得还算比较成功,其中加入了很多阿米尔汗的思想元素,对政治和宗教的结构,对战争的谴责,对家庭暴力的鞭挞。
我一直以来也都认为,政治和宗教使人割裂,两者本质上都是少数掌权阶层为了个人私欲对绝大多数普通民众进行的洗脑式煽动,比如在政治上今日“一寸山河一寸血”永远不要忘记大屠杀,明日又要“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宗教上这个可以帮你改运势,那个可以保平安,算来算去不过是让一些可怜虫心甘情愿的多交钱罢了。
但与之相对的是,文化和艺术则让人相通,两者本质上都是将潜藏于人心底共通的情感外化表现出来,所以无论肤色黑白,语言各异,甚至地域相隔万里,各个地方都会有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等等,在这些领域里,人们才不会因为国籍相互憎恨,不会因为种族彼此敌视,不会因为信仰而流血千里,而这才应该是整个世界原本该有的样子。
大家好,我是印度阿三,美国有一个《阿甘正传》,我承认了,不解释了,我坦白了,我就是抄他们的,光明正大的买版权,一毫米一毫米比着抄,怎么了?
大家且看我怎么纳米级比着抄
片头羽毛有滴
等公交车滴没有(但是我大印度特色火车是美帝没有滴) 
绑腿是有滴,被印度神医定性智商低有滴,青梅竹马也是有滴
Run,Forrest,Run--这也得做个印度适配,有滴有滴
体育特长生跑步进入大学是有滴,大学毕业那也是有滴
参军是有滴,救战友是有滴,在全国印度人民代表大会授勋也是有滴
印度版丹中尉那也是有滴
授勋完见青梅竹马也是有滴
青梅竹马回老家找自己有滴
被青梅竹马发好人卡,这也是有滴
被发好人卡,受刺激,绕着全印度跑,那也是有滴
最后青梅竹马的一声召唤,当舔狗也是有滴
美国《阿甘正传》&印度《阿辛正传》...翻拍嘛,主要剧情当然1:1,就是看细节的印度化改编...美国阿甘的人生像一盒巧克力,印度阿辛的人生像一盒炸脆球。
美国阿甘在公交车站给几个人讲故事,印度阿辛在火车上给很多人讲故事。
美国阿甘出生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印度阿辛出生在1970年代。
美国阿甘妈妈通过性贿赂才让阿甘上了正常小学,印度阿辛妈妈一番话就感动了校长。
这个改编挺合理的,印度阿辛家庭条件跟美国阿甘差不多,但放到印度,相对就高了,阿辛妈妈不需要做出那么大的牺牲。
美国阿甘小时候因为戴腿箍给猫王提供了灵感,印度阿辛是给沙鲁克·汗。
美国阿甘中学参加橄榄球赛,印度阿辛就是赛跑。
美国阿甘cue到了非常多的真实历史事件,印度阿辛没那么多,主要就是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遇刺身亡和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
美国阿甘并没有太多宗教元素,印度阿辛很多,并且跟剧情和主题高度相关。
这个在印度还引发了一些争议,阿米尔·汗是穆斯林,而他饰演的阿辛是锡克教。
美国阿甘女朋友珍妮的信息量很大,反战/性解放/毒品/嬉皮士运动...印度阿辛女朋友鲁帕简单很多,就是在娱乐圈的艰难打拼。
美国阿甘参加了越战,印度阿辛是1999年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卡吉战争。
美国阿甘的战友巴布祖传捕虾,阿甘退役后就去捕虾。
印度阿辛的战友巴拉祖传做内衣,阿辛退役后就去做内衣。
美国阿甘在服役后期参加了乒乓球队,印度阿辛是跑步队。
美国阿甘在战争中救出的丹中尉失去了双腿,印度阿辛救出的默罕默德大哥也失去了双腿。
角色设定改编较大,默罕默德大哥是巴基斯坦人,阿辛的敌人。
同样是反战,印度阿辛主要是从反对宗教冲突引发仇恨的角度。
印度版嘛,倒是没跳舞,加了好几首歌,都很符合剧情,也都很好听。
通过阿甘跑遍全国,展示了多处印度的风景名胜和壮美山川。
相同的人物,相同的故事,时间比阿甘晚,几乎接上了后者1960-1980的故事线,这当然是为了便于与印度国内的大事件嫁接,但无意间也比较出世界范围内的浪漫时期在1980年中段就已经式微了,后面越来越现实,到现在则是彻底堕落。
内容上照搬,细节上略输两筹
对于宗教的反思与批判可以加1分
比较成功的翻拍,阿米尔汗这里演出了三傻、地球神的即视感,整体来说还算不错。
抄都抄不好~
适合吃饭看,听着印地语都知道他要说啥。
演员年龄在那里 演青少年太违和了 而且这个翻拍可以说是汤药都不换就换了个碗 阿米尔汗最难看的电影
这个真不行,看着有点不适。
真的是像素级复刻诶,但这样的翻拍有啥意义?另,阿甘是呆,不是傻,阿米尔汗瞪着铜铃般的眼睛,像大鹅一样把脑袋晃来晃去,那是傻子吧。。。
听米叔讲故事,看别人的一生
可以说和阿甘正传几乎一模一样了,完全没体现阿米尔汗的才华和思想
1小时候最喜欢的印度影人,但现在没有那么喜欢了。阿米尔汗电影戏剧逻辑强但现实逻辑太弱了很多情节不禁推敲只能当一部电影看了2印度电影动辄两个半小时越来越坐不住了,电影节奏感慢,而且一成不变,老观众全凭以前的观影经验预判电影反转点提神,但要是新观众该早就划走了吧。3傻子可以装聪明因为可以大智若愚,但聪明人难装傻子啊,而且阿米尔汗也年龄太大了,有神无韵。
虽然是翻拍,但是丝毫不影响我哭得稀里哗啦,致敬经典,还得是我米叔
我不理解人设、台词、剧情,包括镜头剪辑都原模原样照搬的翻拍有什么意义?就和学校晚会上照着学样演小品一样越看越尬。阿米尔汗又是我的神里伸脖子瞪眼的演法。 要想串历史能不能写个符合国情的剧本?国内千万别来这一套。
各方面都体现出来了,不错
和之前的经典比,比如三个傻逼,Pk,摔跤等等,感觉还差点。
剧本的底子在,怎么翻拍都差不到哪里去,喜欢妈妈用疟疾解释所有的宗教仇恨,喜欢音乐
阿米尔汗,就是口碑的保障啊,居然有勇气翻拍这么经典的电影,而且翻拍得也有新意,有特色,有高度。 阿辛真是pure的人,简简单单,没那么多想法,去做就是了,他还难得的有大爱,居然还救敌人,女主最终也是很讨厌她,不值得阿辛的爱,这个女演员一直就不怎么喜欢她,长得不好看,还到处都有她。 好喜欢田园的房子,这才是理想,返璞归真的生活。
实在是珠玉在前,翻拍这种太经典的片,没办法避免观众一直比较。实在是太复刻了,所以除了宗教那part,其他基本都预判了(实在是我脑海里对于阿甘正传的系列都历历在目),这种翻拍就有点没意思了。除了印度人看这部片,感受会比较特别。
其实吧…我挺想知道,要是中国翻拍会是个什么样子(别做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