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几乎没给烂尾剧写过剧评…但想想这是我忙碌的一年来追的第一部剧,也会是最后一部,想想我看第一集时有多么期待,现在就有多么郁闷,想想明天就跨年了,不该跟个烂尾剧较劲…总之,不吐不快,随便写点。
一开始得知是迷雾剧场出品,我是对这剧充满期待的,毕竟20年那两部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带来震撼和惊喜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但就在刚刚我查了一下迷雾剧场,发现它在那两部剧之后也播出了不少剧,不知道好不好看,但至少是没激起什么水花…好吧,也不能盲目地信出品方。
烂尾的剧那么多,怎么就不能多这么一部回来的女儿呢?
我的容忍度一向很高。
在精神病院之前,这部剧真的不错。
甚至在最后一集之前,我都觉得,虽然剧情人设漏洞百出,但,“还过得去吧,没那么糟”。
但看完最后一集,我的评价就只剩了一个垃圾,几位老戏骨再好的演技也改不了我对这部剧的定论。
其实在第十二集片名出来的时候,我看着那行副标题(变成蝴蝶什么的)就隐约感觉不太对劲,感觉这最后一集似乎要走温情的happy ending路线,然而我完全想不出按照前十一集的阴暗基调,这部剧该是怎么个he法子。
所以当我最后看到廖穗芳莫名其妙死了,程威莫名其妙结束刑期了,当我看到陈佑希和程威在有着温暖打光的理发店里微笑着,当我看到那只蝴蝶从李文文身上飞到廖穗芳坟前又飞到理发店里……我完全感受不到任何劫后重生的喜悦和释怀,以及对崭新未来的向往和期冀。
当然,这或许是导演想传达给我们的。
我只有满脑袋的问号,和一种“我看了半天看了个什么玩意儿”的被人耍了的愤怒。
我其实能感受到导演的意图,这个结局既能点题(回家的女儿,最后李文文化成蝴蝶回到了陈佑希和李文卓的新家了),又能呼应主线(陈佑希想找小秀,虽然小秀死了,但陈佑希按着她的愿望开了理发店,店名还带有“秀”字),还表达了“善恶终有报”的道理。
只可惜,在稀烂的剧情逻辑之下,这种暗含巧思的结局就像是一个笑话。
所谓回家的女儿,“李文文之死”本应是“寻找小秀”之外第二重要的故事主线,结果这个铺垫了大半剧集的悬念,在第八集的开头让被抓的杂货店老板几句话就解释完了,说是被一个入室盗窃的狱友误杀的,直到最后也没有其他反转,也没有完整的回忆重现。
网友发现的警局档案和寻人启事上的细节差异,现在也只能解释为道具做得垃圾。
而且这老板被抓得莫名其妙,我甚至以为自己漏看了一集,返回上一集结尾重新看后确认这就是一段没头没脑的剧情。
我想过,或许李文文之死促使了李承天黑化,或者李承天借助李文文之死把愧疚的廖拴在身边,甚至于李文文也不是李承天亲生的,李承天只是想报复廖穗芳,而李承天不断念叨着把钱留给李文文只是因为执念太深。
结果,李承天在“李文文之死”中竟然完全是个局外人。
虽说这么处理在逻辑上没什么问题,也能对应上李承天让廖用洗衣机但廖不想用,廖一开始就对陈佑希扮演的李文文抱有敌意但李承天却很友善等细节对应上…但,那么大一个盗窃犯进出家里愣是没人发现,李承天这么精的人在十几年里一点线索也没察觉,这合理吗?
再说小秀之死,铺垫了大半天的所谓“发现了大秘密”,结果和李文文没半点关系。
陈佑希千辛万苦寻找小秀,在发现指甲后恨李承天一家恨得不行。
程威一开始大吼大叫着要查明真相,要给小秀报仇。
结果剧情后期这俩人都突然释怀了?
还有陈佑希通过十秒定律推断李文卓掐不死小秀,小秀之死和卓卓完全没干系。
但是李文卓确实是掐过小秀长达十秒,之后还给了抱抱。
问题是,为什么李文卓会去掐小秀?
如果是小秀说了廖的坏话激怒了卓卓,那生气的卓卓又怎么会那么听小秀的话,掐个十秒就放手?
还是说事先小秀就教过卓卓不能掐人超过十秒?
那么他们俩人为什么会闲得没事聊到掐人这个事儿啊?
再说十秒也够危险了,直接教他不要掐人不行吗?
完全想不通。
还有看到李承天拿刀和郑勇对峙的时候,我就想这年近半百的李承天不会把人高马大的郑勇给干翻了吧。
结果还真就郑勇躺地上了,这甚至都算不上工具人,因为没有他剧情还是会那么发展…又想到之前王重江强行让郑勇去广州,非要自己一人去找陈佑希和程威。
真的就差那么一个晚上吗,让郑勇迟一个晚上去广州又如何呢?
王重江之死就纯纯一个剧情杀。
再往前倒,那么长一段精神病院剧情的作用?
精神病院室友萌萌的作用,就是为了魔方大厦特工接头?
第一集猴子面具的作用,就是为了塑造悬疑氛围?
卓卓为什么突然神级降临般会背诗了?
廖在前几集里被塑造得城府极深,后几集却突然智商下线,被牵着鼻子走了?
陈佑希和程威的智商忽高忽低。
明明一个是孤儿院长大的,一个是在外头做生意的,心智应当比同龄人成熟,很多时候却幼稚又圣母。
越想bug越多,还有各种无聊的故弄玄虚。
这剧能夸的就只有几位老戏骨的演技了,尤其是王砚辉,我愿称这部剧为“无数顶绿帽引发的血案”。
还有“到底是谁杀的小秀”,这条主线剧情及反转还是很不错的。
就这样吧,over。
真的忍不了 我顶着要登录的烦躁也要来打个一星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这种剧总是要把观众当傻子??
好好做剧情不好吗???
为什么总是有降智行为和降智的人我真的服了,无fuck说😊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
从开播第二天开始看,连看两集开始每天追剧。
前六集我觉得有四颗星的水准。
剧情,剪辑,演技,配乐统统在线。
我甚至开始和身边的人安利,感觉不去看剧我都不想和他们继续做朋友了。
但是刚刚看完第七集,我想和被我安利并且开始追剧的小伙伴们说声抱歉。
我错了!
前六集如果是四星,那基本靠第七集就完全扑街了,并且我感觉会一直扑到12集。
编剧、导演,我想问问你们第七集开始是不是编不下去了,感觉突然开始瞎扯淡。
硬伤1:王重江的二楼比老太太的棉裤腰还松,七集了,基本是个人都能上去,如入无人之境。
第七集小威尼玛不仅说去就去,还能把血液样本给换了。
这个亲子鉴定的坑就这样莫名其妙填上了。
硬伤2:第六集加入精神病院的剧情我就感觉有点放飞,第七集萌萌居然有钥匙且来去自如,有钥匙就算了,大白天精神病院病人来去自如是什么鬼。
我都不想展开吐槽了。
喜剧吗?
硬伤3:90年代一个小县城,尼玛一个小混混一会儿搞个面包车,一会儿搞个送奶车。
这是在拍啥?
谍影重重?
编剧的脑洞能不能稍微收一收,上点路子吧。
硬伤4:不管秀秀的死还有没有反转,真相是什么,我现在已经不关心了。
因为90年代小县城,两个小年轻把另一个小孩弄到招待所里,一会儿又带个精神病(套个大衣就正常人了?
)这种剧情设定真的合理吗?
硬伤5: 《魔方大厦》我记得是敖厂长还是老湿好多年前之前做过类似的系列作品,童年阴影动画片。
《魔方大厦》肯定是在榜,好像是当初电视台因为被家长投诉停播了。
全集都没有播完,但是导演编剧拿这个动画片做线索,让我有种故弄玄虚,体会到了导演编剧的小聪明和恶趣味。
这个我希望后面能打我脸,《魔方大厦》真的能和剧情有强相关。
今天终于追到结局了…我对结局的体验和我对整个剧的体验基本上差不多,喜忧参半,惊喜里面夹杂着失望。
整体来看还是觉得问题大过优点。
优点的话,前期故事刚播出的时候,豆友基本上整理的差不多了。
所以这里还是主要聊聊问题。
声明一下,以下是我作为一个基本看剧人的角度出发,自我分析一下为什么这部剧没有带给我太多感动。
首先先说第一点,这个剧的伦理观念和正邪冲突非常割裂。
一般看剧的时候,尤其是悬疑题材的剧,往往都有一个好人和一个坏人。
这个好人可以是警察,可以是隐秘的角落里普普的小分队,坏人需要和好人不断博弈彼此角逐,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最终邪不压正。
故事的爽感才得以体现,惊喜和感动才能暗藏其中。
类似的故事,可以参考夏日重现。
也是披着悬疑外衣的小镇故事,最后落点在了友情和羁绊上。
本作的开篇也是友情,主人公小陈,逃离福利院去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小秀。
在过程中结识了视小秀为白月光的男孩程威,二人一起结伴去寻找小秀死亡的真相。
对友谊的忠诚,是贯彻全篇的一个重要主线,包括结尾,出狱的程威以及佑希和傻哥哥,三个人作为最后的幸存者,又走到了一起。
这个开头和结尾的呼应,也暗示了本作最重要的主题表达。
即少年人之间的羁绊,终将战胜一切邪恶。
从表面上看,这个主题没什么问题。
甚至还很戳我,毕竟我当初看夏日重现看的疯狂流泪。
可为什么,在回来的女儿这里,我只是稍微感动了一下,其余并没有多大的触动呢。
我觉得问题就出在名字上。
回来的女儿,单从名字就能感觉到,这是一出华丽丽的家庭伦理戏。
不同于以往的小镇悬疑,将舞台放在整个小镇。
回来的女儿这个故事,他的舞台非常明确,就是梅婷老师和老李一家。
事实上,在故事的中期,这个家庭伦理的戏份非常强烈,毕竟中间有四五集都在交代梅婷老师的出轨和老李的窝囊。
也正因此,这个故事出现了一个天然的割裂。
即故事的重心,由少年少女的友情,转换到了家庭伦理。
这种重心的偏移,一下子就把正邪双方的力量变弱了。
以至于我们一直很疑惑,为什么子枫妹妹的心好像非常容易变化,她一伙全心全意的要为小秀复仇,一伙又开始同情老李,甚至把复仇放到了一边,甚至到了最后,她又开始感谢起梅婷老师。
当然我知道,这点在人物逻辑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毕竟主人公只是十七八岁的年纪,这个年纪的少男少女本身就容易感性,同时她还是个孤儿,这个角色似乎天然就渴望家庭。
不过虽然在人物逻辑上没问题,但是这种时常摇摆的心,真的会让故事本身的张力大大削弱。
以至于当我看到有人吐槽子枫妹妹的演技时,我都会有点替她难过。
毕竟换作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才能表演好,这样一个时时刻刻都在摇摆的主人公。
摇摆型的角色,放在文学作品里其实非常好看,因为文学涉及到大量的心理侧写,但是如果都在影视剧里,尤其还是这样一个主打悬疑的剧集,实在是让人有种力没用对的感觉。
所以子枫妹妹或许无意间替编剧背了个锅…再说回来,既然是家庭伦理剧,必然逃不开的两个字就是伦理。
所谓伦理观念,其实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大家默认遵守道德为正确,鼓励对于道德的遵守。
当这种伦理观念放进影视剧里,最基本的正邪双方就出现了。
即遵守道德(维护家庭稳定的老李)和不遵守道德(出轨的梅婷)大家不要小看伦理观念,伦理观念所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天然的立场。
小到七大姑八大姨嚼舌根,大到谴责战争鄙视犯人。
这种约定俗成的伦理其实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这也是为什么,从头到尾,我都知道老李是那个坏人,但是我始终建立不起对于主角团,对于梅婷老师的共情。
因为在家庭这个舞台上,老李真的算得上是个“好人了”无论是帮着妻子养育不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前期对待佑希的慈爱。
甚至是最开始的时候,编剧一直营造的,是老李在替卓卓背锅这件事。
都让老李作为一个家庭中的“正义人”存在。
以至于当结尾的时候一切反转,是老李害了卓卓,老李侵害了小秀,老李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没有那种被反转的惊喜感,反而一瞬间觉得人设有些崩塌。
就好像编剧在跟我说,哈哈,你看。
我一直让你以为这个人是为了家庭,实际上他是为了自己。
这种对于人物内在逻辑的反转,不仅构不成惊喜,然而会让人觉得有点无语。
毕竟谁不知道人性本就是自私的,这点不用编剧来告诉我。
作为观众,我真正想看到的,是一个从头到尾贯彻始终的人,毕竟只有这样的人,才真的能让人感到力量。
我想看到的,是一个真的愿意为了维护住家庭,维护住自己的女儿,而宁可犯下无法挽回错误的故事。
不是追了十二集,最后得到一个结论,老实人其实不老实,老实人也有阴暗面。
这个结论说真的,太无聊了。
我又不是三岁小孩。
更不要提,这种人物行为的混乱,给整部剧的故事张力带来了多大的负面作用。
所以我觉得,故事最后呈现出这样,我已经很惊喜了。
毕竟一个连坚定立场都没有的角色,能给我带来些许感慨,我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
其实初看故事的时候,我很好奇,叙事团队会如何处理故事的两大主题。
就像我前面说的,一个家庭伦理剧和一个讲述少年羁绊的主题之间,其实天然就有点矛盾,处理不好到最后或许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局面。
虽然最后我整体的感受,应了那个不可兼得。
但是不得不说,其实还是有惊喜的。
我觉得对我而言,全篇最大的惊喜就是卓卓。
作为全剧最善良的人,卓卓拥有不同于成人世界的单纯。
这样的单纯,让卓卓成为了一种象征,卓卓所拥有的立场是雪白的。
和佑希以及程威所代表的青春期,那个灰色地带不同。
卓卓所代表的,是故事里的真善美。
这也是为什么,卓卓能看到那些离去的,变成蝴蝶飞走的人。
这也是为啥,整个故事里,真正决定结局的,其实是佑希刚从卓卓那里得知魔方大厦真相的那场戏。
毕竟那个时候,对于佑希而言。
杀了卓卓报仇和放过卓卓之间,其实就是她灰色走向黑色的一场抉择。
如果她选择了前者,那么这个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将自己的欲望凌驾到别人生命之上的人。
那时候的佑希,和廖,和李。
或许就没有任何区别了。
不过还好,佑希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所以在最后,卓卓才会看见,象征着妹妹的蝴蝶落在了佑希的肩膀上。
因为在那个时候,她才真正成了,那个回来的妹妹。
欢迎大家收看我们的《回来的女儿》,我是本剧的导演吕行。
随着剧情发展,有好多观众朋友来和我们互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有些关于剧情类的细节设计,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害怕剧透,后面还有六集呢哈哈。
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一些我们嵌入在故事里的记忆和思索。
对于《回来的女儿》,我们一直觉得类型化和问题意识是两个能够打动观众的法宝。
所谓的问题意识,就是我们把许多那个时代的问题,并不直白地表露了出来。
只是淡淡地留在里故事里。
1、三线建设与下岗潮故事的发生地在谭岭,谭岭在我们的设计里就是一个以三线建设搬迁来的大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个小县城。
县城以一条江为分界线,江南是厂区,从工厂到学校、医院甚至派出所,一应俱全。
改革开放以后,江北的显城开始快速发展(王重江的保健中心等等都在江北),江南开始没落。
大时代的改变,让那些原本既定的命运变得未知和渺茫。
经济上的差距,也让那些原本生活在同一阶层的朋友、工友,各自展开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李承天一家就生活在厂区,李是办公室主任,廖穗芳在街道办工作。
那个年代工厂发不出工资,许多家庭一夜之间失去了经济来源。
也就有了曾经的大厂职工,骑自行车接送老婆去夜总会上下班的故事。
李承天和廖穗芳的关系也就像那些职工和大厂的关系一样。
在市场经济来临的那一刻,他们之间分道扬镳的结局是注定的。
李承天想要抓住廖穗芳,想要保住工厂,或者说他想保住的是自己摇摇欲坠的人生,但他都无能为力。
工厂早已陷入停产 空空荡荡2、陈佑希害怕的“收容”有些观众不大理解,陈佑希在第一集结尾为什么一定要冒充他们家女儿。
她在第三集给过廖穗芳一个解释:我害怕被收容。
可能有些年轻的观众并不知道收容遣送制度是什么,不知道曾经一个“三无人员”被城管抓住了是会遭遇到什么。
你们如果不了解陈佑希在害怕的是什么,如果对这个收容制度有好奇心,可以自行搜索一下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
你能明白陈佑希在害怕什么吗?
3、气功热和人体特异功能李文卓在第四集开篇接受气功大师发功,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后景里还有一些铝锅。
那个锅叫信息锅,因为太过于讽刺,也有些许敏感,所以就只放在场景的不起眼的角落里了(我同学的电影里也出现过)。
气功热和和人体特异功能在上世纪末风靡一时。
李文卓到底为什么会背诗了,这个无从考证,但是就在一个又一个偶然和无从考证的个体案例中,许多人狂热地投身到了气功热当中和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当中。
李承天在嘴里说的“把钱都拿给那些搞封建迷信的人”也是当时一种反对的声音。
许多在今天看起来荒诞不经的事情,在那个年代都被冠以“科学”的名号。
当年学习气功的盛况比比皆是4、海子的诗歌与一条铁路没错,李文卓背诵的诗歌就是海子的。
他在1989年于山海关卧轨自杀,于是我们寻找了一部戏,想找个又有铁路又有隧道又是晴天的场景,结果找来找去等来等去,这场戏是杀青那天才拍的。
铁路是为了纪念海子,那个年轻的诗人。
隧道是为了回到那个年代(我一直觉得隧道在视觉上的意义很强烈)。
晴天是想要内外的画面反差,让观众一点点看清廖穗芳的表情。
那个年轻的生命,值得被纪念。
时光就像一个隧道5、集资潮、工厂改制、精神病院以及其他种种……这些随着剧情的发展会逐步展现给观众,此处不宜剧透了哈。
其实归根到底,我们还是一个典型的商业剧,希望能让观众消费得过瘾来劲,没有想要过多的表达什么。
说了这么多,是希望如果大家对故事感兴趣,可以了解、记住一些90年代发生过的事情。
它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我叫李承天,在化肥厂上班,我的好兄弟王重江想下海经商,我表示很羡慕但是我不确定国家政策会不会变,更何况铁饭碗多稳定。
我的妻子廖穗芳怀了王重江的孩子,为什么我会娶她?
因为当年我也喜欢她。
我的大儿子李文卓,实际是王重江的。
我的女儿叫李文文,她才是我和廖穗芳生的。
有一天我回到家,廖穗芳说我的女儿丢了,可能被人贩子拐走了。
一问原因,廖穗芳也不在家,就哥哥带着妹妹玩。
一定是文卓把我女儿弄丢了。
后来文卓发烧,我故意推迟就医,导致儿子永远成了傻子。
王重江回来了,我知道廖穗芳和他见面了。
他们还给文卓找了个保姆叫小秀。
小秀是福利院长大的,廖穗芳还想撮合小秀和文卓,就文卓这样,找老婆也是问题。
今天我生日,我买了蛋糕,回到家只有文卓在。
一会后小秀回来了,小秀说“我老婆正在和王重江搞破鞋”,还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凭什么我对他们母子那么好,她还要这样对我……在小秀的语言刺激下,我想做一次真男人,我要小秀,结果她被我弄死了。
看了看傻儿子,一个报复廖穗芳和王重江的计划浮现心头,我把现场营造成傻儿子杀了人。
廖穗芳果然失魂落魄,我又帮着处理了尸体,分尸投河。
就这样我们都假装小秀不辞而别。
派出所通知我说李文文可能找到了,我既高兴又紧张,不确定是不是我的文文。
在派出所看到了孩子左脸的印记,我初步确定是我的女儿。
为孩子办了回家宴,我很开心,但是看到王重江来送酒,我又不开心了。
廖穗芳还是一如既往的只爱她的儿子,还要继续花钱给傻儿子治病,我绝对不同意,我把钱给女儿买了保险,为此我们大吵一架。
厂里效益不好,很多地方都在亏损,工人都被下岗。
我把一个仓库私自给了堂兄弟开录像厅,结果录像厅里传出来廖穗芳要和王重江远走的录像。
而且全厂人基本都看到了。
我当时就受不了了,喝农药。
事后我被抢救过来,抢救过来我后悔啊,我为什么要死,该杀的是他们不是我啊。
女儿来看我,我发现她左脸的疤痕消失了。
她…可能不是我的文文。
这个发现我虽然有点震惊,又不是那么意外,五岁的孩子被拐怎么可能还能找回来呀。
而且自从她回来后,表现也是奇奇怪怪的,我只是装着不在意,我又不是真傻。
我组织了家庭钓鱼,我把杀小秀的某个证据故意给问问看,就是要用她来警告廖穗芳别得意忘形。
这个决定从我在医院醒来那一刻就定了。
廖穗芳很聪明,但是只要涉及到她儿子,她就傻了。
王重江也很聪明,只要涉及到廖穗芳他也傻了。
所以我要报复他们,让他们痛苦,让他们求而不得。
文文果然没让我失望,发现了线索。
廖穗芳被我吓到了,果然不敢再提和王重江私奔的事。
过了一段平静日子,文卓提到他俩又在准备去广州…我把李文文从精神病院接出来,让她信任了我,我设计了绑架李文卓骗王重江的事。
结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李文文的同伴小威失手捅了王重江一刀。
这样,这两个孩子又要被我拿捏了。
我吓唬他们人已经死了,我来处理尸体,他们快跑。
在最后把车推下河前,我居然接到了廖穗芳给王重江打来的电话,聊的还是他们一起去广州的事,呵呵,王重江那就再见了。
这天厂长回来了,给我打了电话,拖欠的工资可以给员工发了。
仇人死了,厂子也有救了,日子真舒心啊。
李文文好像发现了什么,她开始不信任我了。
而且廖穗芳好像和李文文密谋了。
危险来临,我别无选择。
————————————————————我叫廖穗芳,现在在街道办上班,我有两个爱人,一个叫王重江,一个叫李文卓。
年轻时候我在化肥厂上班,认识了王重江和李承天。
那个时候正好是下海潮,王重江在厂里犯了点事,不想在化肥厂上班拿死工资了,就和同乡去广州了。
我发现我怀孕了,孩子的爹是王重江。
我不知道李承天为什么愿意接受已经怀孕的我,但是既然他不嫌弃我,我一定和他好好过日子。
后来我生下了这个孩子,跟着李承天姓,叫李文卓。
我和李承天后来也生了一个女儿,叫李文文。
王重江回来了,他悄悄从广州回来了。
我以为我不爱他了,但是看到他回来那一刻,我的心里再也没有李承天。
我回到家,文卓告诉我妹妹变成蝴蝶了,我没明白什么意思,当我看到女儿尸体的时候……我把文文埋在了廖家祖坟。
为了我的儿子,我告诉回家的李承天,孩子丢了……我就是一个罪人,失去女儿以后,我的儿子发烧傻了,也许这就是惩罚,老天对我的惩罚。
这一次王重江真的回来了,衣锦还乡。
他回来后看到我们的生活,介绍了一个叫小秀的女孩来给文卓当保姆,女孩福利院长大的,生世清白,而且教文卓也挺好。
如果,我是说如果有可能,等文卓在大点,就娶小秀当媳妇吧。
文卓是后天傻的,不影响生孩子,生个孙子一定聪明健康…今天王重江说有事和我说,我去见他了,结果我和他的事被小秀撞见了。
我很担心小秀回去告诉李承天。
也许是老天也在保护我,我的儿子替我杀了小秀,我不知道那一刻我该开心还是…。
我还在想怎么解决小秀尸体的时候,李承天回来了……派出所通知我们家,李文文找到了!!!
女儿找到了?!
怎么可能,她一定是假的,因为真的文文在………果然不出所料,这个叫“李文文”的真名叫陈什么希来自福利院。
呵呵,她原来是来调查小秀的,因为她和小秀在福利院是好朋友。
我也不准备揭穿她,我想看看她到底知道多少。
李文文在我和老王的证据面前,承认了她的目的和她不是李文文。
我和老王的事,她也答应不会告诉老李。
我和王重江的事被全县人都知道了,呵呵我们成了县城的笑柄谈资……老李喝农药被抢救回来了,我内心充满了自责,既想要和老王在一起,又感谢老李这些年的照顾,我还是决定选择老李。
虽然和老王远走广州我很向往。
老李出院后我们一家子出去钓鱼,结果,结果,李承天这个王八蛋居然拿小秀的指甲给文文看,威胁我!!
他不知道为了他,我放弃了和老王去广州!!!
这个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王重江一直劝我们母子和他去广州,我决定还是去吧。
什么?
文卓被绑架了?
怎么可能,他这样的谁要绑架他啊!!
我想报警,李承天劝我为了儿子还是给钱了事。
我找王重江借钱,结果他居然说现在资金困难。
他怎么可能资金困难,他是不是不想要文卓了?
后来老李按照绑匪约定地点拿了钱去救儿子。
我还是担心,给王重江打了电话,只要他给钱救儿子,我就和他去广州,可是他接通电话一句话也不说。
老李和儿子在清晨回来了。
平安无事。
王重江失踪了。
王重江找到了,从河里的汽车上拖出来了…警察找我做笔录,我回忆了最后的电话细节。
我的爱人,再也不在了。
李文文找到我说她怀疑王重江是李承天杀死的,她向我坦白了文卓被绑架的事,我决定找李承天问清楚,但是文卓杀人的事又成了压死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文文打电话给我,告诉我文卓当年也许没杀小秀,都是李承天操作的,他就是一个心机深成的人。
仿佛晴天霹雳,很多以前不懂的细节我想通了,我决定和李文文一起去举报李承天。
他居然那么的伪善还在劝我喝汤,呵呵,那我就如你的愿,喝了汤,我看你还有什么理由拦我…我的爱人,我来了。
1、勇哥输了就输了吧(虽然我也非常不乐意)但,警察来了,尼玛第一反应不是去救勇哥???直接开车走人???这尼玛廖中个毒都有警察,人家搁这生死决斗,不给个说法???12、女主全程是有多主角光环?绑架不算罪?王的死亡不算帮凶?逃屠不算罪?骗吃骗喝?恐吓威胁?最后变成了照顾哥哥的好人人设?参与过这么。
多事件最后全身而退?就这么普法的?3 、廖最后死了?莫名其妙吧你?尼玛医生吃屎的吗?医院里说的好好的没有生命危险,只是醒不。
来,尼玛最后结局为了给女主立人设就死了??4 、还说迷雾剧场,真的是拉低了所有迷雾剧场的评分,实在看过不少悬疑剧,这剧烂尾烂的我抓脑壳!为廖的演技打抱不平啊!这么好的演技,这么垃圾的剧情,真的是年末了还要来受罪!最后!豆瓣0分,不能再多了,太多Bug了!真不能忍!
《回来的女儿》高开低走,但部分观众还是对最后一集抱有希望,希望剧情反转提升内容质量,希望张子枫饰演的陈佑希可以有“智商”上的转变,等等。
然而,这些希望似乎没有出现,并且剧情是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三个问题非常不合理:一、廖穗芳为何要向李承天求证小秀的死因。
当张子枫饰演的陈佑希把她关于小秀真正死因的猜测告诉梅婷饰演的廖穗芳之后,一向心思缜密、沉着冷静的廖穗芳,竟然会“傻”到去向心狠手辣的王砚辉饰演的李承天对峙求证。
通过小秀之死、王重江之死等一系列事件,和李承天生活这么多年的廖穗芳,就算不能完全了解他的为人,至少应该知道他是危险的。
剧情设定让廖穗芳向李承天当面对证,着实让观众认为廖穗芳的智商和情商不在线,甚至在急剧下降。
二、廖穗芳为何会喝李承天端给她的汤。
廖穗芳要带李文卓出去,李承天在他们出门之时给廖穗芳端了碗下了毒的汤。
李承天为何要下毒?
廖穗芳又为何要喝汤?
李承天除了女儿李文文之外,应该是深爱廖穗芳的。
他可以多次用感情、用李文卓逼着廖穗芳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这一次为何会在短时间内下定决心对自己挚爱的妻子痛下毒手。
廖穗芳是在饭桌上表态要带李文卓出去的,既然已经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面对李承天端上来的汤,她为何选择喝下去?
在前面的剧情中,李承天要喂廖穗芳吃厂长从国外带回来的巧克力,廖穗芳始终没吃。
这一次,在她彻底认清李承天的嘴脸后,却选择喝了他端上来的汤。
着实有些不合理。
三、李承天为何会在医院问躺着的廖穗芳:为什么要喝?
一个想杀人的人,会在杀人之后问死人:你为何愿意被我杀死吗?
李承天在入狱之后仍不愿承认自己杀了小秀,可想而知,他始终坚定地认为自己可以完美地杀死人而不被警察抓住把柄。
面对躺在病床上、不知能否醒过来的廖穗芳,李承天的那句:为什么要喝?
他是在惋惜廖穗芳生命的逝去,还是在为自己下毒辩解(你不喝,我们夫妻可能还有的做)?
另外,一个年轻的、有过案底的高大健硕男子,在轻松制服李承天之后,竟然会被李承天反杀?
这样的大结局揭秘了许多内容,却也留下了诸多不合理剧情。
《回来的女儿》带着“迷雾剧场”的标签,没有提升该品牌的质量,反而再次让观众对该剧场失望。
这个编剧参与过的还不错的影视作品,都有原著改编。
这部剧没有原著,编剧似乎就不会写了,都不说什么悬疑破案的逻辑,基本的叙事都做不到,只会强行写冲突和煽动情绪。
比如只会写警察夜里加班辛苦,安抚百姓很有耐心,但是程旭一遍又一遍听到陈佑希来自介山福利院,程旭到了福利院都没问院长陈佑希的事情。
比如写小威出狱,突然来到理发店和陈佑希如何如何感人重逢,但是就没考虑到陈佑希为什么没去接小威,而且连小威今天出狱都不知道,程旭好像也没去接小威。
等等情节太多了,前后叙事完全不能自洽,一味描写渲染的角色情绪就像是失心疯。
不过情绪确实感染人,有些观众沉浸在这些编剧粗制滥造的廉价情绪渲染中,就觉得剧刻画人性到位,很精彩好看,然后各种脑补为及其拙劣的叙事想借口、打补丁,其实很可笑。
1-7集五分,8.9集感觉就在拖剧情,完全没讲出任何东西,3分。
第10集彻底混乱了,完全不讲逻辑,人物行为根本讲不通,1分我都觉得高了。
陈佑希的反水根本讲不通,她是否把消息透露给廖,对于常威的结局没有任何影响,最多不过是常威自首与否的区别。
因为法医很容易就能判断,死者是死于刀伤还是窒息。
从陈角度来说,陈佑希反水可能不止牵扯常威,甚至因此可能把自己也牵连进去。
所以,陈佑希反水根本没有动机。
其次,陈先是最好的朋友被廖杀害,紧接着自己也被廖送进精神病院被电击,被关禁闭。
这是多大的仇恨?
我实在无法理解,陈出于怎样的想法才会跟仇人合作?
更何况,如果不是李承天帮忙,陈都无法出院。
李承天说是陈佑希恩人也不为过。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要出于怎样的动机,才会做出以下行为:1.出卖朋友(常威)2.放下仇恨,并和仇人联手(廖穂芳)3.恩将仇报(出卖唯一一个给过她父爱,并从地狱就她出来的恩人)我猜导演编剧可能是为了人物形象上的反转做出的选择,但这种剧情,彻底将故事本身撕扯的七零八落。
前七集瑕不掩瑜,8-10集已是败笔无疑,后两集看导演编剧怎么亡羊补牢吧。
——————第11集故事的基础出问题了,推动陈佑希的动机,用陈佑希自己的话说,是保护常威,让李承天得到应有的惩罚。
但问题在于,李承天处理王重江尸体这件事,从开始的确是想要帮常威的。
当李承天发现王重江没死的时候,他只有了两个选择1.救出王重江,报警,结果就是常威杀人未遂。
2.把王重江推下去,掩盖事实,只要陈佑希不反水,常威不自首,那么就没人知道是常威捅了那一刀。
所以,李承天其实保护了常威。
于是乎,陈佑希所有的行为,都站不住脚了。
陈佑希从一个为朋友复仇,赴汤蹈火的正面角色,转变为一个和所有人为敌,为了钱不择手段的人。
亲手把朋友送进监狱,反手打着救助老人旗号敲诈勒索加盗窃的人。
感觉导演和编剧,得了大病……
一家人800个心眼子,廖穗芳一人799个……
演员演技都在线,故事开头云里雾里结束略显平淡,整体已经比前几部好多了。
坑太多了1、小秀和王重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录那个视频?2、小秀告诉李承天廖出轨,后面李把小秀杀了,廖什么时候给小秀金表?3、鱼饵老板怎么落网的?落网后为什么没告诉警方李承天有问题? 都掐你了4、穴位图片头当做重点后面就没了?5、医生说廖没有生命危险,转头就死了?6、女主的人设前后矛盾,看得想抽她
梅婷是李丰田的亲妈吧…所以李文卓应该就是李丰田年轻时候
太差劲了,烂尾!猴脸的故事线都没了,那之前出现的意义是什么?还有女主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她这个人设其实是最坏的,比李承天还坏
前几集挺吸引人的,后面是什么垃圾,男女主是什么弱智啊,很久没见过又废又蠢还圣母的男女主了,小秀倒了八辈子霉碰上你俩这样的朋友吧,💩一样的剧情和人设,我看你最后一集怎么圆回来😅😅
李家的秘密、李文文的失踪和小秀的下落,这三板斧的悬疑氛围接力已经到位了,但重重谜团的尽头却是一出家庭闹剧。为了配合闹剧的顺利进行,所有人物都被强行降智,有时会让我误以为卓卓是最聪明的。
国产悬疑为啥长集数就拖拖拉拉,短集就前面疯狂挖坑,到快结束了开始混,最后一集仓促结尾。。。
可以看。每一集的氛围搞得挺好。
半部好剧?
老讲这种老实男人被戴绿帽后变态杀人的故事,没意思的
女主好恶心,自己要死要活要管事,把一堆人给拉下水。拉了一堆人下水,自己反倒圣母起来了,还劝别人也原谅杀人犯。最后别人为了你过失伤人了,你巴巴劝别人自首,大姐你清高个什么劲啊,你tm也犯法了你知道吗!
怎么说呢 从所谓的唐人街探案最后“眼技惊人”的名不副实开始 张子枫女士已经享受了太多德不配位的荣光 希望她本人和团队冷静一点 不是所以苦大仇深就是演技很好 在真正的演员面前真的太露怯了 好像年轻一代的演员天赋已经不佳了 实在也确实没什么现实生活经验 导致“空中楼阁”的现象过于强烈
无人关心我勇哥🆘
第9集,只配两颗星了
打一星的恶意不能理解。这部作品虽然有槽点,但细节用心,演技够用,算得上国产优质
8分掉6分活该,前两集使劲铺垫,失踪的女儿,失踪的小秀,猴脸男,各种时代印记,到第6集直接崩盘,7-8集能解决的烂剧拖到12集,后期角色降智,演技尬靠两位老戏骨撑住的戏,张子枫演技尬成什么了,我看你们还怎么去吹封神,后面每个谜团的揭秘就像过家家一样,明显就是导演功力不够网扑的大收不回来了,快笑死了中途用几集讲了一个屁,结果用一个屁来结尾,国产网剧巅峰还是只有《隐秘》与《沉默》其他剧都是披着狼皮的羊,看完剧我能感受到内心慌的一匹导演的惊恐样子。每个人物的结尾草草了事真的儿戏,全剧唯一看点梅婷和王砚辉飙演技,其他没啥可看的。
以为王重江死了,陈佑希就包庇小威,小秀的事情也算了,人也准备回介山。等发现原来人没死,罪魁祸首是李承天的时候,好家伙翻身农奴把歌唱,圣母上身,我要保护我想保护的人,我要伸张正义!我要让大家知道真相!阿呸。好久没看到这么恶心人的女主了。
这个故事配不上梅婷的好表演。王砚辉是真的字面意义上的“杀疯了”。张子枫退步了。
两星给梅婷和王砚辉。女主角是个大傻杯,不知道她要干什么,一个悬疑剧里的主角毫无立场也没脑子甚至没有表情,简直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