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我的泪点过低,也许是因为我天性悲观敏感,对于讲述人生悲剧的故事,难以抗拒的同时总会彻底投入情感,更何况这部影片把心灵创伤用如此风平浪静地手法展现,平静到太过现实,让我竟能感同身受到剧中人物无能为力又撕心裂肺的痛,当然这也要归功于每位演员含蓄内敛却又饱含强大爆发力的卓绝演技!
时常觉得电影中展现的痛苦从来不是真正的痛苦,关于人生灾难的影片,导演和编剧总会挑选那些最抓人眼球且模式化的点来引起我们的共鸣,比如开头一定要介绍主人公的生活原本是怎样幸福美满,再到天灾人祸的意外发生,再到通过尝试各类方法或遇见特别的良人,最终人生一定可以重新来过此片所有类似程序化的情节都被点到为止地融入普通生活的点滴,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夫妻二人经历了丧子之痛后难以渡过的艰难日子,而这种艰难,又是外人或刚看此片的观众难以体会的!
只有当影片循序渐进,开始抽丝剥茧揭示外表的和谐宁静下,是怎样两颗破碎散落的心,我们才渐渐了解,遭遇人生不测的真正痛苦在于,这件生命不能承受的事故本身,就像不可治愈的顽疾,有着绵长固执的邪恶力量,时刻肆虐蹂躏着你难以负荷更多伤痛的心,也许它从此改变了你的人生!
受伤的心即使破镜重圆也会留下裂痕的印记,不可能再恢复先前完整无暇的模样!
失去儿子的母亲看似平静,实则敏感脆弱;失去儿子的父亲看似坚强,实则迷惘无助!
两个人温煦耐心的对待彼此,生怕让自己所爱之人再度受伤,然而渐渐疏离的心也让两人的感情同样陷入岌岌可危的崩溃境地!
夫妻二人各自有逃避伤痛的方式,有时不告诉彼此恰好是因为还深爱着对方,他们只是需要暂时寻找一个生活的缝隙可以放纵自己,逃离残酷的现实!
母亲意外遇见夺走自己心爱儿子生命的男生,从一开始的好奇,到沟通了解,原本生活失去重心的母亲从男生的漫画里找到了值得寄托的信念!
其实影片让我懂得,无论是根深蒂固的神明信仰也好,或是值得信赖的科学理论也罢,哪怕是空穴来风的臆想猜测,在面对伤痛时,我们只是需要寻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慰藉,这个慰藉可以支撑自己继续生活下去,直到慢慢适应伤痛的存在!
悲剧发生后,我们知道一味责怪命运或他人都无济于事,而故作镇定或相安无事同样也是自欺欺人的自我麻痹,都是我们不敢直面现实的软弱!
拯救我们的不是上帝,不是爱我们的人,不是闺中密友,也不是生命中意外出现的那个良人,而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心中仅存的一点相信与希望,即使光芒微弱,足以引领我们走向比较好的前方!
我喜欢影片的结尾,并未落入俗套的给出我们一个灿烂美好的光明结局,但是夫妻俩因为爱,愿意共同面对,即使未来的日子仍然艰涩难捱,还好可以彼此扶持着去慢慢适应!
阳光明媚的好天气难以预示即将来袭的冷风过境,波澜不惊的生活表象也许掩盖着暗潮汹涌的婚姻危机,每个家庭都有不尽相同的小瑕疵,影片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让我能走近并体恤主人公内心隐匿的情感,让我懂得生活不可能永远欣欣向荣,也许像女主的妈妈说的,伤痛有时是件好事,它在事过境迁后提醒着我们曾经美好的过往,塑造出我们更为坚强的性格!
只是适应这伤痛的历程,毕竟痛苦且漫长无期!
整个影片里女主角哭的最惨的一幕不在丈夫怀里,不在母亲身边,不在妹妹肩膀,甚至不在自己家里而在陌生社区,看着幼子车祸肇事者参加高中毕业晚会虽然她努力表示不想让这个未成年人有心理负担每次他道歉,她仿佛更觉得愧疚只是看到自己的家庭支离破碎后,对方依然继续生活,继续笑,继续快乐,继续探索世界的各种表情而她,以及她的家人,仿佛只能定格在悲伤中儿子车祸去世后她和丈夫豪伊参加互助小组,听其他的父母倾诉对自己孩子的怀念,如何安抚自己的情绪,如何准备接下来的生活有一次她实在听不下去,中途断然离场,后来豪伊在餐厅对她说“那是属于那对父母的时间,我们要尊重。
”其实,何止她,很多人都对别人的故事没兴趣,只顾着自己说对别人的话题丧失兴趣,是开始自我中心的第一要素但真正轮到她聊自己,她却是几近沉默的但凡能够拿出来聊的伤,还是可以疗的伤正如那些说出口的委屈,其实都不算真正的委屈一般
这种生活式的情感片拍出来其实非常危险,你可以感知其中情感递变的微妙氛围从而领悟生活真谛,也可以讪笑这片子无聊的情节顺便打个喷嚏,褒贬的判断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不值一提。
其实讲的是一对夫妇在遭遇孩子意外死亡以后,怎么经历漫长苦痛的折磨以及慢慢痊愈的过程。
很简单的故事没错,只是痛苦从来都不是一瞬间的事。
故事里面的外婆说得很好,总有一天,你会从痛苦的阴影里爬出来,但是它不会消失不见,只是变成了一块石头,你可以把它放进口袋,你能够感受到它,不会遗忘。
生活里面的太多事件不附带任何性质,只是人们会刻意赋予它意义和价值,当你抬头跳出自己的圈子时,无数个平行宇宙中存在着的大大小小的悲喜就显得稀疏平淡。
妮可基德曼有点老了,傲气消退了不少,但是那种锐利的感觉却依然存在,一个失控的母亲变成小怪兽的故事特别需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完全变成一个让人厌恶的疯子,但是还得有点偏执和强迫症让人辛酸。
这个片子的名字翻译得有点奇怪,爱的拐点,90多分钟的片子其实没有任何一个拐点稀释爱的浓度驱散爱的意义,我总觉得任何一种深刻的情感都不是大哭大闹式的喧嚣,而是默默像是淡忘的底色,铺成在生命中。
你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是并不会时常想起。
影片的最后,夫妻俩坐在院子里,新的聚会散场,午后有一种近乎忧伤的平静,但是痛苦这块石头放在口袋的重量,其实只有自己知道而已。
我们一直试图摆脱记忆给予的困扰,很多影像是基于个体所存在。
妻子选择摆脱一切有关挚爱的物品,但却与那个破碎他生活的男孩联系上,而丈夫的选择恰恰相反。
我突然想起那首歌, in an unusual way,确实,感情的逝去、选择、唤起,每个人以独特的方式呈现。
心理学家在寻找那个独特的地方,只是很多时候连自己也不曾发觉它的拐点在哪里。
我觉得这部片子值得欣赏的地方就是它最淳朴的真实,我也烦那些虔诚的教徒式将一切问题抛掷于上帝,当然,对于相当一部分人而言,共享、倾诉、依靠是有帮助的,但不自信得以完全解决。
进进退退,躲躲闪闪,解决问题,不如说是接受与妥协。
夫妻争吵的爆发点诠释的很有说服力,两个演员的表演也让观众身临其境。
沉浸在其中的那部分幻影始终要屈服于生活本身,这部片子并没有展现现实生活的全部,它已排除了其他外界压力(我见过中年丧子的,倾家荡产换来家破人亡,跪着问我怎么办),单纯在心理方面做较量。
这个片子从某种来讲,属于非常boring的那种家庭片。
我以前总是觉得,美国人有时候有点矫情,尤其对待亲情和家庭时。
人,在美国文化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死亡对他们而言更是一个难以平复的伤疤。
但是年纪大了一点,比以前多愁善感了许多大概,能够感受感情的能力在增强,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Howie那么的爱Becca,一次次的,Howie希望Becca能够像他一样,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但是Becca拒绝了。
说到底,Howie也许也并不能接受儿子离世的打击,但是作为家里的男人,他需要坚强起来。
Becca就像她妈妈说的那样,自己受伤,同时一直伤害身边的人。
有些伤口,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过去的,怎么样也没有办法把疗伤的过程缩短。
我很开心,最后Becca还是拉住了Howie的手,没有像另外一对夫妻,很多年以后也没法迈过这个坎坷,以至于分道扬镳。
我想也许还是不能认同Becca对于化解悲伤所使用的方式,我更多的还是同情Howie,所以第一次哭的时候,是jason来送书,Howie争吵以后把气撒在狗身上,最后却内疚的抱住狗痛哭那一幕。
也许那一刻,狗对他来讲,不单单是Taz,也是他对儿子感情的寄托。
另一次,是最后Becca把漫画还给Jason,也许是自己解脱了对自己的束缚,她回家来看到Howie,说应该举行party,把过去的朋友叫到家里来。
那一刻,不知道什么触动了我,抑制不住的泪如雨下。
直到最后字幕出来,还是很悲伤。
他们应该make it through, 不管过程将是多么的悲伤。
但是只是应该吧,过程还是一样折磨。
我想我还需要时间来整理我的感情。
有时候情绪先于理智,所以看得时候控制不住眼泪不停的落,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悲伤。
关了电脑,还是控制不住的接着哭。
影片里唯一让我微笑的是becca的妈妈。
老太太演的太好了,笑容也很温暖,我很喜欢。
超市里的那个女人,很讨厌,becca妹妹在跟她说对不起的时候,她说,那又不关我事!
唉,确实,悲伤只是自己的事情,别人,不管别人的事。
又能blame什么呢?
看的过程想起了两个片子,一个纪录片克拉玛依,一个 亲爱的。
共同点是那些突然失去了孩子的父母们,和亲戚们聊天说到身边一对失去孩子的父母时,亲戚疑惑地问,为什么他们不再生一个。
这个问题是很简单却又很残忍的,我很想回答却又很难回答。
当你沉浸在与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中,却突然失去了孩子,这种痛苦和折磨是非当事人难以想象的,有的家庭就此分崩离析,有的人悲伤到无法再怀孕,有的人不能顺利的ox,ox本事一件愉快的事吧,现在却要背负着责任,或者说没有能ox的心情,再生一个孩子,总觉得背叛了失去了孩子,即使有了新的孩子,也总是对比着失去的孩子。
兔子洞里的一对夫妻,承受了周围人都无法感同身受的痛苦,却无法相互分担,因为彼此还是想爱不能轻易放手,怕伤害到对方又让两人更痛苦,消除掉一切孩子存在过的痕迹也无法抚平伤口,有的伤是要自己去勇敢面对的,不怕别人问起,才能渐渐愈合。
第二遍看了,感觉自己这几年记忆力严重减退,看过一两年的片子会不记得,但是有一点印象,所以我看了一段记起来这是第二遍。
不过也挺好,证明找片子的口味没变。
看的时候很压抑,小心翼翼的看完,深怕某个细节出一点问题,就会让两个人深陷伤痛,就像另一对夫妇一样,那么多年了,最后还是没能捱过去。。。
短评里有一个“有钱人死了儿子,生活就没其他的了”。。
我从来不是圣母婊,但是这一句说的太偏激了,这几年宝贝回家之类的看的还少吗?
没钱或者家庭条件一般的家庭也有很多大人走遍中国找孩子的,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宝贝命根儿?
何况片子里的父母才刚失去儿子八个月。
就像女主的妈妈说的一样,这件事不会就这么过去,永远过不去,只是,会有变化的,或许是它的重量从某一刻起可以承受了,你不会喜欢它,但是这种感觉会一直跟随你,挥之不去。
其实,挺好。。
丧子的伤痛永远不会忘记,但是人还要继续往前走,只是这种伤痛需要时间去安抚,直到你觉得可以承受。
这时,心里永远留着这道深深地伤疤,但也还能好好生活了。
这种感觉虽然你不会喜欢,但其实,挺好。
有些事情我们的确无法忘记,无法否定它的存在,但时间流逝,它的重量会变,会变成我们能接受的情况。
所有的事情,无论是悲伤的,还是可怕的。
或许是有平行世界,但我们只知道的是这个维度空间里的我们。
如果有些事情,不会或者不能够这么轻易的放下,那就放在心里。
留一个角落,总有一天,当你再回忆起来的时候,也许,It will be bearable.
I just couldn't believe my eyes when I saw the DVDScreen version could be downloaded even though the official release date in Australia is 17th of February.I guess there were lots of screenplays depicting the coping procedures after the death of a family member. the pain can not be felt by others who had never came across and probably would never want had thatat experiences in the future. Every scene in the movie feels awkward. I cannot help but thinking about some cliche plots, for instance, the man will eventually had affair and divorces Nicole...Blah, Blah, Blah. But they never happened and would never happen because they loved each other so much that nothing would tears them apart again. But they coping mechanisms are universal: either by throwing out all the things which might reminds them the little boy or cry their eyes out and hearts broken...the slam Nicole gave the women who questioned her motherhood in the supermarket is so surreal at the first sight but then it feels so real. The sane and disciplined mind doesn't follow the rules now...the idea of Rabbit hole is interesting: maybe there are a lot of us living in different detentions; they might don't live on the planet but they will still live somewhere else and sneak around at night and watches you discreetly. Also, the last monologue seems really meaningful: Nicole continues asking about then what? then what? Life should move on, just like the wheels of a train. It stops at the station ans then it waited for a while for the boarding, and then it goes on and on and on. You could hear the clicking."Then we wrap it,Then we have the cook out,Then they will come over, there are a couple of others, so it's not too awkward to anyone Then to make them fell comfortable we will ask questions about what the kids are being up to we will pretend we were really interested,Then we will wait someone to bring up Danie while the kid are playing and maybe that will go on for a little while and after that they will go home and then what?I DON'T KNOW...SOMETHING ELSE...Brilliant movie, want to recommend to anyone who are susceptible to those little sad tragedy. To my parents...
兔子洞,中文名字听上去仿佛隐晦。
讲述的却是一个平行时空的世界。
蕴含了人们所有不舍的欲望。
我们渴望爱,所以惧怕失去。
当面对共同的痛苦,曾经相爱的人却变得面目模糊了。
当爱情掺杂了亲情,当彼此没有了空间,我们惧怕这样的距离,我们排斥所谓的救赎。
有些哀痛,只能独自吞咽。
即使是在爱情里。
影片表达的远远不止失去孩童的一个家庭的尴尬处境。
悲伤带来的是更多人性晦暗的凹处。
家庭,不会一直沉默于一团和气的表象之下。
当破裂的洞口出现,往日和气的桌布就显的那样捉襟见肘了。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穿梭,即使是最爱的人也不会望见它的全部。
我们只在彼此想交换的片段相见。
生活终将继续,生命不会轻易自行停止。
我们需要彼此的点滴温暖来蘸伴人生。
我们交付出内心的柔软,将过往承担,让未来扑面。
不管我们曾在多少个平行空间无视而过。
请在这一秒钟紧握我指尖。
让这一世嗅到芳菲。
亲爱的,不止是亲爱的。
悲伤的生活真是一团糟。。。妮可基曼还是很赞。。
能够承受失去孩子的父母是勇敢的。。。不能因为失去挚爱而失去爱的能力。。。
表演还可以,表达稍微有些流于表面的争吵,生活的苦痛自然是很无奈的
初看没什么感觉
83/100。宽容与被宽容,悲观与乐观,谅解与背叛,信仰与迷失。。。非常有张力的剧本。妮可的片子看得不多,一部《时时刻刻》一部《兔子洞》,都是超凡表演。
该如何忘掉过去,是像妮可那样病态的偏执,还是艾伦那种积极的改变。其实他们都挺难熬的。细节上很精彩,几个小的动作,几句有所指的对白,导演一直是个很擅长挖掘内心的家伙,这里只是去掉了短巴士的噱头。结尾收的太平淡了,总觉得空空的。更喜欢艾伦的表演,虽然他最多只能混个影帝提名。
妮可演这种角色真是驾轻就熟,只是剧本稍显薄弱
失去儿子的一对夫妇。低落沉重。情节无趣。
Dr yang真是无处不在。nicole的角色在帮助撞死她儿子的jason走出内疚的同时也是自我救赎的过程。全片没什么大起大落,即便是夫妻俩的吵架或者是nicole在车里终于大哭起来都处理的很淡然。然而却着实感动了我。我心目中的下半年剧情片最佳
平行宇宙的意思是 当我痛苦的时候 在某处也许有一个其他版本的我正在享受生活
看的出来竭力在打破舞台剧改编的种种桎梏,但仍然没有作用。
男主角模范,不像我,装疯扮傻
治愈的电影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故事也不见得特别吸引人。整体平平。
平淡,平淡,吵架,平淡,外遇,平淡,回归,平淡,吵架,平淡,平淡,平和……
片子挺压抑的,不过很感人。
很平淡的一部片子,也许只是想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事释怀了就能变的轻松
能理解吧,纠结却又不舍得忘却。
不晓得在讲撒子东西哇~哈哈
我把这种片叫做“演员很想翻身片”,完全就是妮可基德曼为了扫去过往几年的晦气而拍的,一切都是淡出鸟来,也不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任何细微的波动。不得不说化淡妆的基德曼看起来顺眼了不是一星半点,演戏神马的虽然讨厌的影子还在不过比以前是好了太多。但是还是2星,嘿嘿嘿嘿。
好无聊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