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写影评,一方面确实是其他事情比较多,但更重要的是现在真的很少有影视剧让人能够全神贯注地看完,更不用说还要再洋洋洒洒挥笔千字来总结其中的亮点。
之前听说过这部电影,但是不抱任何希望。
近些年的LGBTQ影视剧发展迅速,但质量却一直不温不火甚至也跟整个影视行业一样慢慢成了预制品,不管哪个国家出品,要么就是drama成分过高,要么就是进一步加深别人眼中LGBTQ群体的stereotype。
我平时对日影和日剧基本是不太感冒的,因为大部分节奏偏慢且情绪过平,但是从这部电影的一开始,我就完全沉浸,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一晃而过。
豆瓣7.4的评分在我这里是完全低估了这部电影的水平,不管是镜头语言,节奏,故事,台词,都是极其优秀的,我给9.5分。
男主铃木亮平在这部影片里面贡献出来的表演是影帝级别的,再配上编剧和导演给与的恰到好处的镜头和细节动作,让整个影片的情绪的克制和释放的平衡拿捏得极为准确。
其实同类型的影片也不少,我第一反应是郑佩佩和本喵的Lilting。
但我对这部电影高于同类别电影的评价的原因主要在于本影片对于人物关系和生活场景的处理上面是非常用心的,能感觉到整个拍摄团队以及演员一定对于同志这个群体是有真正深入的了解,对于人和人关系的认识也是极其深刻的。
先说男主,高大硬朗的外型,但时不时露出一丝阴柔的气质,这个拿捏真的很难,铃木亮平做得很好,很自然。
男主表面上作为时尚行业人士,不乏LV的配饰和Fancy的生活方式,与圈子朋友的接触也会谈论一些常见的话题,但是个人私生活非常接地气,非常生活化的状态也是比较真实的,将一个人的多面性描述的很好。
至于成长背景,用一些简短的镜头,独白和对话一笔带过,一度让我怀疑看的不是日影,这节奏比美剧都快。
男二和其母亲的出现打破了男主一潭死水的生活,也将他封禁在心里多年的情感释放,也将影片主题自私二字通过两个不同的事件带出。
其实我写到这里觉得这部电影是有观影门槛的,年龄过小或者没有经过太多生活和感情经历的人可能很难体会到这部电影表达的情绪。
如果仅仅是质疑或者批判男主是自私的,导致了男二的过劳死,那可能生活在多年之后会给与不同的答案。
在我看来,生而为人,自私二字就是会伴随人的一生。
人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行为,都是为自我利益服务的,不管是金钱方面还是情感价值方面,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加愉悦。
只不过有的人自私会损害别人的利益,而有的人“自私”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尽量达成双赢,那么能做到后者,我觉得就算被归类为自私也无所谓了。
而且我觉得自私的定义应该让当事人来定义,如果双方都接受,那别人也没什么可指摘的。
就像浩辅每个月拿20w日元买断龙太的卖身生意,这当然是他爱龙太和占有欲的表现,但是另一个方面也是当前困境的一个解决方法。
在这之前,龙太当然也爱浩辅,但是他的良知让他无法隐瞒他卖身的实情,经济状况又让他无法放弃这个经济来源,所以他是痛苦的,矛盾的,那浩辅的这个举动其实就是一个solution。
浩辅愿意,龙太接受,那这就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后面龙太过劳死是不是浩辅的问题,那我觉得这个东西完全是结果决定评价。
因为龙太死了,所以显得浩辅似乎精于算计,那如果俩人是happy ending呢,可不可以说浩辅情商极高,一方面解决了两人的恋爱问题,一方面改善了龙太的经济状况,还保住了龙太自力更生的自尊心呢?
从影片呈现出来的效果看,主演的三人不但跟所谓的“自私”不太沾边,甚至都有些美化。
每个人在考虑自身的利益的同时,都在小心翼翼地为别人的感受着想,在我看来,这样的人在真实的社会中可并不多见,甚至说是稀有动物,如果真的每个人都能做到像片中三人这样的有同理心和分寸感,那可真的是理想社会了。
从这个层面来说,这个电影的名字Egoist到底是在说片中人,还是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每一个观众自己自私的一面?
说一下几个我很喜欢的片段。
第一个就是浩辅跟龙太妈妈在饭桌上关于生活费的拉锯战。
这时两个人还没有那么熟悉,都在极力的克制内心的悲伤,又要保持体面,有些话还不能明说,真的是非常考验导演的功力。
要么拍得很白开水,要么就会过度煽情。
但是这里我真的整个人的心情跟着两个人的面部表情和对话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
浩辅内心是对龙太去世的愧疚外加在龙太妈妈身上投射的自己已过世的母亲的感情,龙太妈妈是对龙太遇到浩辅的感激之情但是她的自尊和体面不允许她继续接受浩辅的援助,所以两个人的情绪先是从客气到僵持,最终到浩辅情绪的爆发。
他不仅仅是想通过继续援助龙太妈妈来减轻自己内心的愧疚感,更多的是他内心已经将龙太妈妈归为了自己的一个情感支柱。
这里龙太妈妈接受钱更多的是要解放浩辅的内心,她怎么会不知道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又怎么会不明白浩辅内心的折磨?
这里的一个细节是不受文化限制的,就是Mama always knows。
尤其在东亚文化中,大部分关心自己子女的父母怎么会不知道自己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化和社会的压力让他们只能互相保护着这个公开的秘密。
为了不让彼此难堪,为了不让彼此担心,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常说的white lies。
谎言是不好的,但是为了保护所爱之人的谎言就没那么不堪了。
第二个小细节是门口的花,跟整个情节是一脉相承的,在充满有爱氛围的时候,都是盛开的,娇艳欲滴的,但有人去世或者重病时,都是枯萎的,一个很简单的细节,但是非常的有质感,从镜头语言来说,是很有感染力的。
最后说一下哭戏。
整个影片哭戏不少,但是都是点到为止,基本上情绪出来了就收,我觉得这一点很聪明,因为会造成后劲十足的效果。
而且我觉得几个点都引出的很巧妙,都是浩辅在极力克制的情况下被一些意外的小状况搞到崩溃,呈现的既自然又合理。
第一个是在车子里,丛大喜到大悲,本来俩人要一起买车,面对美好的未来,结果直接接到龙太死亡的消息,这个真的是虐。
第二个是在葬礼上,浩辅失魂落魄跟别人撞了一下,结果把自己的克制也撞没了,整个悲从中来,这个情绪拿捏得很好。
第三个是在龙太卧室,抱着龙太的枕头呼吸他的气息。
第四个是零钱洒满地,正好让他想起最早跟龙太的回忆,让他一时不能自已。
我觉得这些小片段都很好,一方面堆叠着浩辅的情绪,一方面也在一步步的让观众内心的难过指数倍增。
正如断背山里Ennis不需要任何情绪表达,只穿上Jack的衬衫,就让人被悲伤压得透不过气。
最后,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LGBTQ的纬度,更多的是在讲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龙太妈妈其实是以一种理想化的形式出现的,最后就以龙太妈妈的几句台词结尾,希望每个人都有和睦的家庭关系和美好的感情,就算是自私,那么也以双赢的结果来收场。
“不管那个人性别如何,都无关紧要,遇到想与之相守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事。
”“你不知道什么是爱没有关系,因为我们觉得这就是爱。
”“是的哦!
是让我很骄傲的儿子!
”
虽然一早被b站透露了这是个be的结局所以一直没有鼓起勇气去看。
打开了看后,就算两个人前面甜甜的恋爱也仿佛蒙了一层灰色的纱。
淡淡的伤感缭绕不去。
龙太死的时候,我也跟着眼睛湿润。
但是慢慢的也有点走出。
看到评论里说找铃木亮平来演大姐,笑死。
就是一个这样外表粗犷的人诠释起这样细腻的感情才更有反差,更显动容吧,反而宫泽冰鱼太漂亮了他很适合这样的剧本,还有什么比年轻的美人逝去更让人怀念呢?
第二段哭点就是亮平来找妈妈,给妈妈钱,并解释为什么要给钱的时候真的很感动到最后,亮平感受到了妈妈的需要应该也能达成与自己的和解吧?
毕竟这也是双向选择的,成年人是无法勉强另一个人的。
想离开的人不需要挽留。
人其实是会变得,像我现在更注重取悦自己,不想勉强自己去做一些事情。
在自己开心的前提下才会去满足另一个人的需要。
所以双向奔赴才那么可贵。
卧槽,另一边流连在酒店房间的时候,一边蜷缩在沙发上滑手机,这实在太悲伤了。
为什么日本作品总是拍出让我觉得看着很悲伤的故事,比如之前的穷途鼠的奶酪梦……😭妈呀,睡在沙发上帮他擦手霜,这是真爱啊,我真服了。
浩辅先生,我要变性嫁给你。
凭什么他年轻高大身材好长得帅就能待遇这么好!
中间这段手持录像好真实,好代入啊。。
接电话这里,理智还在震惊怀疑是没听清请求再说一遍,眼泪已经不自觉流下来了,在大喘气中消化信息,演得真的很好。。。
是儿子吗?
不是。
是啊。
我令人骄傲的儿子。
照镜子画眉毛哭的时候,我也跟着哭了。
做这些来补偿年少的自己和母亲啊。
一开始没懂题目什么意思,看了短评和影评明白了,互相爱,又好像成了彼此利己。
名字如何有什么关系呢?
让这温情再持续一会儿吧。
就是龙太角色挺单薄干瘪的,浩辅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
总的来说,是好看的,没有拖沓,没有无病呻吟,甚至没有我最讨厌的抓马情节,没有撕逼,只有娓娓道来的相遇、生变、沟通、意外、继续生活,符合日本电影一向的淡泊基调。
作为一个LGBTQ题材的电影,它甚至是反性少数题材传统叙事的,因为性取向在这里并不是整个故事的主要张力,你可以轻易地将电影中的两位男主角换成男女主角而不会觉得有任何的违和之处,他们所遇到的困境与他们的性取向并没有产生非常直接的关联。
然而,正是这种性少数元素淡化的处理态度,却让我觉得它无形中为未来LGBTQ影视题材设下了一个非常良性的基调和方向,那就是平常化性取向这件事,将它融入到叙事当中,而不是作为故事全部张力之所在。
若要将性取向这件事”正常化“*,首先第一个就是将其平常化,不大惊小怪,不让它成为任何情绪(恐惧、愤怒、猎奇等)的触发器。
*(出于目前具体语境而使用,所以特别为”正常“二字加了双引号,多元性取向本就是一种正常现象)另外有些人则会觉得《利己主义》融合了阶级冲突的主题,因为铃木亮平饰演的浩辅先生是时尚杂志编辑,出入都是 LV 和 Prada 随身,而宫泽冰鱼所饰演的龙太只不过是一个只能靠出卖肉体来照料母亲的高中肆业生,甚至乎连浩辅先生每次送给龙太妈妈的手信(比如昂贵的寿司、樱桃等)都成为了两者阶层的重要提醒。
是会有这样的内容存在,但我并不觉得这是《利己主义》的重点和导演/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浩辅先生的时尚杂志编辑身份反而是为他的男同性恋自我认同服务的。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对于如此的我而言,衣服就是盔甲“。
重点是性少数者如何利用已有行业来保护自己,而时尚行业则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保护壳。
所以,我觉得《利己主义》中的阶层冲突意味并不浓重,甚至和它所服务的性少数角色也没有多大关系,全篇包括前半部分的两人相处及性欲场面,其实都是为了提出“我欲为善反作恶”的道德问题,都是为了后半部分和妈妈相处所作的铺垫。
在LGBTQ题材上放弃容易处理的性少数冲突,并重新回归至“基本人性”、“道德”和”爱“的探讨上,是《利己主义》最为出彩的地方,在这里,过分强调性取向的任何着墨,都是过犹不及。
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观众都被预告片浓浓的荷尔蒙氛围所”欺骗“了,以为这又是一部主打情色的同性片(性欲场面确实拍得非常出彩,这个我们在后面再谈),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导演竟然制造了这样的一个与性取向无关的道德困境。
中产上层的浩辅先生为了让学历低下的龙太放弃应召牛郎的工作,提出每个月固定援助20万日元。
但面对多病的母亲,20万日元的收入还不足以应付这个贫困的家庭开支,龙太必须要更加努力地做更多工作来帮补家用,而学历低下的他所接的大多数都是体力工作。
也正此龙太长期处于体力透支的状态,直到过于疲劳在睡梦中逝世。
这是一个非常悲伤的故事,一个”我欲为善反作恶“的尴尬困境,浩辅先生不仅间接导致了龙太的过劳死,也让龙太母亲白头人送黑发人,晚景凄凉,这是浩辅先生万万没有预料到的,他当初只是出于一个不愿意和其他人共享自己男友身材的愿望,只他最多能够为此支付的只有20万日元。
这一点既是《利己主义》的精彩之处,也是它的败笔,因为导演并没有把它处理得很好。
困境不是为了提出而提出,而是为了引出思考,有没有结论并不重要,思考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而导演草草地将这个困境回归到”爱“的主题上,用爱来作来这个道德困境的答案,未免让人觉得过于取巧和潦草,缺乏思考和深度。
浩辅先生觉得是自己狭隘的职业观念和强烈的占有欲,直接或间接导致了龙太的过度劳累而死亡,所以在心底里觉得自己并不懂得”爱“是什么,而龙太妈妈所说的,”你不知道也没有关系哦,毕竟我们觉得那是爱呢“,引出了导演想要表达的,只要一方感受到爱情,那就已经足够了。
究竟爱情是一种过程感受还是一种结果,导演没有作出过多或进一步的解释。
这样的一句话能不能让他在自己的道德困境里得到救赎和解脱,不得而知。
我看来是不可以的,龙太妈妈的话,虽然暖心,但其实是缺乏说服力的。
《利己主义》另外一个惊艳的地方在于那些近乎真实却又极富艺术感的性欲场面,而且非常”日本“,是只有日本导演、日本演员才能够诠释的那种裸露又克制,就是独此一家。
在性爱场面的调度、运镜、风格和表演上,其实韩国和中国都或多或少受到西方尤其是美式LGBTQ类型片的影响,主打的就是一种压抑下的原始释放。
压抑是共通的,但一旦赤裸相见却又会马上转入疯狂性的情欲缠绵,但《利己主义》的性欲场面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即使是在赤裸相见的时刻,坦荡荡的双方却仍然有着一种隐隐的克制,一直在被对方允许的范围边缘去探索新的交合点,电影很好地将裸露和克制两个看似矛盾的情感融入到两人之间的互动之中,或许也只有日本这个天然就是一个矛盾的民族才能够呈现出如此奇妙的状态吧。
这样奇妙的性欲场景当然一方面得多导演的运镜,更重要的可能是 casting 做得非常好,铃木亮平和宫泽冰鱼在床上的化学反应非常强,远远比起日常相处要强烈得多。
在日常有多克制,床上就多淋漓尽致,但在舒畅的同时又微微显得有些许意犹未尽,正如铃木亮平所饰演的浩辅先生所说的,即使是在床上,龙太也是过于温柔,我反而希望可以被对方更为粗暴地对待。
总的来说,我觉得《利己主义》是好看的,但算不上是一个成熟的好作品,虽然提出一个有趣的道德问题,但思考又欠缺深度,收尾得过于简单粗暴。
另外还有一些小问题,整体剪辑上其实是散的,各幕之间演员的情绪都是割裂的,而且同性情节在某种程度上非但没有给这个冲突加分,反而抢走观众不少的注意力。
铃木亮平的表演感觉也欠了点东西,该动容该爆发的时候都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医院画眉这一幕基本就是导演送出来的高光时刻,但感觉铃木小哥没有接住,这一幕其实应该用来做最后一幕。
怎么还有一种偷笑的感觉啊,救命
---先放评论,剧情讨论在后面--- 曾在2022年第45届日本电影学院奖(以下简称第45届学院奖)斩获最佳男配角奖的铃木亮平出演「浩辅」一角,而同在第45届学院奖斩获最佳新人奖的宫泽冰鱼出演「龙太」一角。
铃木亮平已经娶了老婆,孩子都有了,(如果不是「同婚」的话 )一个直男来演弯男跨度还是有点大的,但他在这部影片的表演非常赞,尤其是细节处理得非常妙,在弯男身上很常见到的眼神和小动作,没有像其他一些作品一样故意呈现得「很娘炮」、很夸张。
有一个采访中他说,电影拍摄现场都有很多LGBTQ+人士在场,首先得让他们觉得真实才行,与他们一边交流一边演戏。
另外,铃木在遇到变故时的感情遽变的表演,我在屏幕前差点泪奔。
对比起来,宫泽的出演就有点平淡了。
铃木和宫泽的吻戏也挺精彩。
确定关系前的试探之吻,刚进屋就迫不及待的爱欲之吻,每次出门前的日常爱意之吻……说真得,两个人现实中这么亲,真的不会产生感情吗?
一个采访中,宫泽还透露了关于试探之吻的一个小插曲。
这一幕需要宫泽喊“浩辅”然后铃木要演吃惊地回头,拍过几次,但是导演对“吃惊”不太满意,就偷偷对宫泽说,下次你不要叫他“浩辅”而叫“亮平”。
后半段,最精彩的地方是浩辅提出支援龙妈的生活费的片段。
情节虽然没有很波折,但是细腻的情感流露,才是这部影片最值得夸赞的地方。
让我更兴奋(性奋)的是,两位男主角的床戏也是特别有味道,“尺度大”算是最不值得夸奖的地方,两人在床上的性角色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
最初的床戏中,白净的宫泽竟然是 Top,而黑壮的铃木则是 Bottom,而且后面性角色也有转换。
不过有一说一,有违和感的是宫泽当教练、铃木演学员。
明明铃木更壮好吧!
铃木还在访谈中提到过,以前没有注意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偏见,比如,在考虑人际关系时,都是以异性恋作为前提的。
大概性少数群体的不少人有过这种经历,在被问到「有没有男/女朋友?
」的时候,不知该如何回答。
最近,有位教授上课时,在讲到他的妻子的时候,用了「Partner」一词。
我一下子就被这个词击中了。
「Partner」一词,是最优解!
它既回避了性别,也不提及婚姻状态。
如果你是异性恋,那么你可以考虑在询问不确定性取向的朋友时,采用「你有没有 Partner/对象(「对象」一词带有「未婚」的意味,但总比直接提示性别好)」的问法,不要抱有性取向上的先入观。
这对于性少数群体来说,可能会不那么难以回答,起码不用想个理由搪塞过去。
最后关于解题,电影的名字为什么叫「egoist」。
其实,结合宣传语来看,会好理解很多。
「爱很自私」。
浩辅爱龙太,他对龙太提出很多要求,看似是对龙太好,但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感情,这是不是一种自私呢?
「爱」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对每个人来说都有自己的答案吧。
之前还在一起的时候,前任问我,你觉得你爱我吗,我说爱。
他说,为什么爱。
我回答说,两个人在一起很开心。
然后……他就跟我分手了……喂,大家在一起图个开心就好,干嘛想这种哲学问题!
你倒是给我你的答案呀!
⚠️剧透警告⚠️-故事的开场是这样的。
14岁母亲因病去世的浩辅,隐藏着真实的自己在乡下度过了压抑的青春期,现如今已成为东京时尚杂志的编辑,下班后就同一群“姐妹”在居酒屋谈天说地,放浪形骸。
就在他决定请私教健身的第一天,遇到了由于私教龙太。
「乡下度过压抑的青春期」,仿佛是每个小镇青年 Gay 的写照:身边没有同样的人,更不敢跟父母坦白,同时承受着直男同学「娘炮」的取笑,并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去大城市,而浩辅来到了东京。
第一次训练时,浩辅就忍不住称赞龙太的美貌。
「赞美」是很有效的勾搭方式,不得不说,浩辅好会!
几次私教训练后,两人互相有了好感。
一次训练后的散步中,龙太路过一家店想给母亲买寿司但因太贵而苦恼,浩辅看到后,又一次训练后的散步中,主动去店里买了寿司让龙太带回母亲。
这也太贴心了吧!
或许龙太也感觉到了他的喜欢,在过天桥时,突然上前亲了浩辅的嘴巴。
真得很甜!
紧接着两人一同去到浩辅的高级公寓里,然后开始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两人恋情从此开始……但,龙太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高中辍学的他,为了给母亲看病选择了利用自己姣好的相貌来赚钱,俗称「做鸭」。
在一次云雨欢腾过后,龙太决心要跟浩辅断绝来往。
因为龙太认为自己爱上了浩辅,但自己出卖身体的行为配不上他。
看到这一幕,我很想说,你让浩辅当你金主呀!
这一决定让两人都很痛苦,浩辅没有留住他。
浩辅不想失去他,但龙太拒接电话,浩辅决定利用交友(招鸭)软件来见浩辅一面。
看来你也经常招嘛。
浩辅没有暴露身份,预定好龙太,等在宾馆里。
龙太没想到是浩辅招的鸭。
浩辅坦诚了自己的想法,说想要两个人一块儿努力,让龙太找点正经工作而不要再去出卖身体,并且每月给龙太10万日元作为补偿。
浩辅内心OS:我来当你金主,你只给我做鸭。
龙太扑在浩辅怀里痛哭。
之后,龙太不再出卖身体,但由于学历不够只能打零工,每天都处于很劳累的状态,也定期接受浩辅的赞助。
两人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关系。
喂,龙太,你长着这么漂亮的脸蛋去做 Host 也行啊,干嘛去工地搬砖啦!
直到一天,龙太邀请浩辅去自己家里做客。
在家里,浩辅跟龙太妈妈(以下简称「龙妈」)很谈得来,其间其乐融融。
三人还合了影,像是一家人一样。
看到这里想到,如果是异性恋的话,就已经喊妈了吧;这种不向像自己最亲近的人言说的痛苦,异性恋可能不会懂吧。
不久后,龙妈生病入院,浩辅探望后,提议给龙太买车以便接送龙妈。
龙太不好意思接受,浩辅就说就算作自己买车暂时借给龙太用。
晚上喝酒时,浩辅分享了小时候跟妈妈一块儿去海边的情景。
对于很早就失去母爱的浩辅来说,跟妈妈的出游是格外珍贵的回忆,诉说这段故事,也算是向龙太打开了心扉。
几天后,龙太提议自己开车跟浩辅去看海。
但就在约好看海的前一天,龙太躺在床上后再也没醒过来……这也太突然了吧!
我在影院的时候就在想。
这么一个大小伙子,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不过转念一想,其实,电影里还是有铺垫的,比如搬砖后累得在沙发上睡着……不过,怎么说呢,原来导演你让人家搬砖就是想要让他死!
好气。
后面,浩辅和龙妈的演技就上来了。
在大量的怼脸镜头和对话中,我哭成了傻子。
龙太的葬礼上,浩辅泣不成声。
宾客散尽后,独留浩辅一人在屋内伤感。
龙妈送完客人后,与浩辅聊起,看海的前一天龙太已经向自己坦白了他们的关系。
龙太说,是浩辅救赎了自己。
而浩辅却一直向龙妈道歉…..这段戏可以说是电影里最值得看的镜头(之一,因为床戏也很精彩!
)了。
之后,浩辅时不时得去看望龙妈。
他由于知道龙妈没有收入来源,希望龙妈接受自己的生活费。
这么有责任感的男友,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嘞。
龙妈却不肯收。
两人拉锯多次后,龙妈点头答应了。
这里,两个人的理由来回拉扯像是回合战,情感表现非常细腻,也非常催泪。
后来的一次探望中由于夜深,龙妈提出让浩辅住到龙太屋里去,还为浩辅准备了热水澡,浩辅在龙太屋里又一阵伤感。
后面又一次的探望中,浩辅提议龙妈搬到自己的公寓里一块儿住,但龙妈拒绝了。
喂,浩辅,你也好到过分了吧!
后面是不打算找新男友,给龙太守寡一辈子了吗?
龙妈估计也是这种考虑,不是不愿意去,而是不能去,她一个人生活何尝不孤独啊。
剧情进行到这里,其实已经不关性少数群体什么事情了,后面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大爱」。
后来的一次探望时,龙妈不在家。
浩辅从邻居家得知,龙妈一周前住院了。
他匆忙赶往医院,龙妈道歉没有通知浩辅,后面又告诉浩辅自己已经是胰腺癌4期,命不久矣了。
浩辅又道歉,说是自己让龙太变得那么忙才没注意到龙妈的病。
龙妈让浩辅不要把错误都归咎于自己。
后来的一次探望时,邻床问浩辅是不是龙妈的儿子,龙妈回答说,“这是我引以为豪的儿子”。
最后,龙妈身体日渐虚弱,直到戴上了氧气面罩,快要失去意识了……浩辅再次探望时,龙妈让浩辅过来,在他耳边说……说啥来着,我也忘记了。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利己主义》这个题目,我想是说浩辅的,做的决定都是出于“利己”的目的。
当然,有时这些“利己”多多少少也能利他,但这种勉强人甚至可以说是强迫人的给予,让我有点不适的感觉。
就比如,他选择继续赡养龙太母亲时,一定要她接受自己的资助。
我觉得如果是我,我很难全然接纳,毕竟浩辅和龙太也不过就是在交往而已,他没有义务负责,且就算他想帮助,也会让对方母亲感到有负担。
同理,他想给龙太买车,且让龙太按月偿还给他,目的是好的,带来的好处也是有的,但增加的心理负担也是无法忽略的。
彷佛浩辅一直在自我感动,一直在通过合理的利他来实现“利己主义”。
所以,就算后面龙太妈妈开解他时说,他们能感受到爱,对浩辅,我仍然没有很正面的态度。
那么龙太呢,高中肄业,有帅气外貌,通过皮肉生意赚钱。
在遇见浩辅之前,他只想多赚一些钱给母亲治病;而遇见浩辅之后,他开始质疑自己,纠结之下,他选择离开,他觉得自己 不配。
不过他在浩辅的引导下,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
这其实也是生活慢慢走上正轨的基础,只是令人遗憾的是,龙太的身体并不是很好,永远沉睡于一个普通平常的上午。
尽管阶级差别这么大,但两人是相爱的,未来也是值得期待的。
可惜啦
因我看片少,被推薦的這部影片讓我小開眼界。
短評中讀到一句話像總結,大意是他們真得很努力從另一個角度詮釋現今的性少數世界。
片中多處表情特寫及手持攝影機拍攝的臉部拉近了觀者與演員的距離,易入情境,有在場感。
兩位主演很厲害,情慾與日常演繹得自然真切,收放自如。
他們的言語與肢體充滿細膩柔情,讓人信服這一對愛人。
男一浩輔先生講究衣著搭配,即使再難過也不忘對著鏡子畫好眉,多處細節生動形象地塑造出他的性格特徵。
角色設定讓白皙瘦弱的男二為健身教練也很有意思。
後半段男一照顧並接濟男二母親的情節再次引出“利己”主題,他也在彌補失去母親的遺憾和痛苦,互相推脫生活費的那幕很真實。
愛既無私又自私,是簡單的一見鍾情一眼萬年,也是複雜得不知所措永遠說不清。
愛人即愛己,為此愛才能繼續生長。
摘錄男一與男二母親的一小段對話:“如果我沒有誤會的話,你對於龍太,對於我都有著深深的愛吧?
(看著浩輔,停頓)當然是咯!
”“我,搞不太清楚到底什麼是愛?
”“你其實不需要搞清楚。
我們覺得你付出的是愛,這樣不就夠了嗎?
(再停頓,看著浩輔)沒事的,沒事的。
”
之前读小说,因为是自传性质,能够感受到作者是不够冷静的。
电影就克制了很多,镜头有时忽上忽下不知是导演的习惯还是调度不够熟练,开篇的几句独白往后也不见了踪影。
说回故事。
男主从十四岁失去母亲开始,一部分爱一直是缺失的,此时的不守恒很容易理解。
他带着缺失长大,武装自己,试图填补缺失的部分。
可是缺失的是爱,缺什么就只能用什么来填补,其他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直到遇见龙太。
漂亮的外表也好,开朗的性格也好,吸引是不出意外并且快速的。
爱意逐渐外露,并从中获得快乐,因为那部分的缺失逐渐填补,开始变得守恒。
接着龙太突然坦白了,消失了。
原本堆积的爱失去了承载,像硬币一样撒了一地。
本来让它就这样散落着也没什么不好,可是这些都是这么多年一直太过渴望的东西,才会拼命地捡,拼命地想要装回去。
他把他留下,倾注所有的爱。
龙太和母亲相依,母亲需要照顾。
于是发现,能够承载这份爱的容器又扩大了一些。
既然如此,便开始无私地复制,肆意蔓延,企图让爱能完整覆盖两个人。
因为太过富余,偶尔会害怕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这是从十四岁开始至今欠下的,如今这样双倍也是还不完的,这是自己应得的。
利己主义的定义出现了。
啪——容器有一天突然碎了个彻底。
那些无限复制的用来偿还的爱,突然间无处承载便压回了自己。
太沉重了,让人无法喘息。
不能自己背负,复制也并不可逆,只好将这双份的爱转移回一个人身上。
龙太的母亲给别人介绍,从一直以来关照我儿子的人,变成儿子。
双手接过了这双份的爱。
原来只是为了让自己轻松啊,像是再次掉落的硬币,有人帮忙捡起收好,揣起来然后告诉你没关系,谢谢你我收下了,收得好好的,还要一直道谢。
痛苦减轻了,利己主义原来就是如此。
最开始以为不守恒是因为缺失,最后发现原来是因为付出。
从十四岁开始一直无处安放的爱,因为不知道如何收集,于是干脆压抑不去产生。
如今产生了,而且是大量的难以控制的,太过不熟练所以没有想到竟如此容易失控。
自私给予的爱无法回收,体量和容器无法守恒。
不守恒即是乱序,人的生理本能去排斥乱序,所以才会痛苦啊。
为了痛苦减轻而去放置爱的利己主义,或许是人能够去爱的一种本能。
非常好看非常有深度的电影影片大概有120分钟 完全没有多余的情节 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有深刻的含义结尾也收得恰到好处 让我看完以后整个人处于一种“舒服”的状态可能在日本生活得久了 我了解日本人的性格 有礼貌 谦逊 得体 却也冷漠 某种意义上的以自我为中心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 只不过方式不同 角度不同 有些人表面上就很自私 内里却是有大爱的 但实际上这种大爱还是自私 是为了让自己心里舒服而体现的“虚伪的”大爱还有一些表面很无私 好像总是为别人着想 实际那只是一种伪装 为了让自己活得“体面”来满足内心里的那个自己 这也是利己主义但是利己主义有罪吗 为了自己活着没罪 自己活明白了才能有能力去帮主周围的人 利己即是无私
浩辅:“我喜欢你,我理解你为妈妈而工作,我包养你!
如果还不够,我们在做其他工作,如果这样还不行,那我放弃。
”这是多爱一个人才能说出的话,做出的事!
龙太答应了浩辅,小两口的幸福且辛苦的日子,日复一日的过着,龙太突如其来的离世,让我太意外了。
浩辅代替龙太,继续照顾妈妈,生活也依旧继续着。
男朋友妈妈住院后,浩辅推妈妈出来溜达,妈妈说:我很喜欢你,我想你也爱着龙太和我吧。
浩辅说:我不知道什么是爱。
妈妈说:你不需要明白,因为我们认为那就是爱。
❤️❤️❤️我习惯了用名牌华服包裹自己,遇见他才学会脱掉盔甲。
他习惯了赤裸流连在别人床榻,遇见我才懂得穿上自尊。
送他的牛仔服明明不合身,睡他的床榻明明最难眠,他却是拯救我的天使,我也是他拾起来的硬币。
你没有会错意,对你们都付出了爱,因为爱有利己主义,所以爱你们我才能获利,才能从地狱获得阳光。
ps:部分来自豆瓣
铃木亮平太会演了 gay到骨子里了 抱歉我只想看gay子(前面gay子部分我打满分💯 冰鱼死了之后和老娘的对手戏啃不下去
铃女演的太好了吧,cc但又如此的charming,很清新,很干净,很日式,生活有太多的可能性,没有标准答案,你的内心就是答案。
任谁看铃木亮平都更像健身教练吧
比较平淡
下克上之后来看南云老师的哈哈哈。完全没想到中途会去世,我当时难以置信的看了一眼进度条,这不是还有一半吗?这就去世了?继续往下看,发现后半段比前半段好得不止一点!两位父母更是强得不行,三人把深藏的主题和情感一下子就拉了出来,失去,爱,母亲,遗憾。
爱是幻象是投射在他人生活里的自己的影子。
为知己,鞠躬不起品花魂;为悦己,画眉已无可问人。p.s.:恍惚觉得铃木亮平真像壮版宏翔。3.5+0.5
看错片了,被gay味创死
从紧皱眉头看到泪流满面😭
33
处处都是错位,只有爱是真的……不美妙但也还是童话故事。无论选择搞钱还是搞恋爱都可能是错的,所以还是选能让自己开心的,就算选错了至少还能得到快乐。宫泽冰鱼,好白啊(¯﹃¯)
什么破玩意……
【百日补片22】两星。比较喜欢后面的部分。
松永导演给桥口亮辅做过副手、还当过桥口电影里的演员,这么一看,本片确实也挺有那种味道的——相比于让剧作故事高于现实,更侧重让荧幕人物回归到生活。所以本片也有种看着看着,就从「电影」里不知不觉地离开、而转去观察身边普通人的感觉。摄影很有特点,连中景镜头都很少,几乎都是近景、特写镜头,摄影机仿佛想要穿透外表、直抵人物内心,还是相当有震撼力的,这对于演员也是极巨大的挑战与成就。「利己主义」这个落脚点也是真的好,看起来无私的爱与付出,背后都有着施予者的私心,可那又怎样呢?爱的结果,理应大于爱的动机。
有点装腔作势的片子,演得也一般,尤其男二那点演技,竟然还捞了个奖。
故事看完前半段,觉得拍得那么平庸和想当然,而且你完全能预料后面将会有惨事发生。后半段在恋人身故后一下子就有了单身男子的况味,得以进一步展开的浩辅的内心世界,铃木亮平演绎得非常精彩。爱是习得的,人和人的相遇与连结,就是在尝试共情和补足彼此的缺憾。
TIFF35 有纪录片的基础打底,同时运用大量特写不停对准角色面部,导演表示是希望自己的表达更加主观。但两男主的戏实在是比较平,反倒是和男朋友妈妈的后半部分更耐人寻味一点
得知是牛郎后 居然没有去查身上有没有染病 另外健身教练这个人设 那么瘦弱多少有点出戏了 不过感情还是挺动人的啦
严重注水的1.0同志情节剧,和交友软件上的自拍与Profile一样虚假。镜头像长了虱子般动个不停,扫过男主公寓衣柜后直勾勾对准LV盒子,全片维持了这种生怕观众没follow到的八卦语气。对死亡桥段的滥用更是拉低了剧作水准,剥开议题噱头,内里空洞至极。
是铃木亮平演技进步作,但高中辍/学卖/春养母和猝死、客户比健身教练练得更好,都很扯。也看不得贫富差恋爱(的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