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숨,气息,窒息情欲(台),Breath

主演:张震,姜仁亨,河正宇,金基德,朴智娥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07

《呼吸》剧照

呼吸 剧照 NO.1呼吸 剧照 NO.2呼吸 剧照 NO.3呼吸 剧照 NO.4呼吸 剧照 NO.5呼吸 剧照 NO.6呼吸 剧照 NO.13呼吸 剧照 NO.14呼吸 剧照 NO.15呼吸 剧照 NO.16呼吸 剧照 NO.17呼吸 剧照 NO.18呼吸 剧照 NO.19呼吸 剧照 NO.20

《呼吸》剧情介绍

呼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生无可恋的死囚张真(张震 饰)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在他想要自杀之际,他又想要多活几天而放弃了马上死去的念头,继续感受冰冷的监狱,他也知道不用自己动手,他离死亡也不远了。 原本生活幸福的的室内设计师妍(朴智娥 饰)面对丈夫(河正宇 饰)的外遇,顿时倍感失落伤心。无意间 ,她在电视上看到了死囚张真的有关报道,恻忍之心油然而生,便前往监狱探望张真。 不知为何,妍把小时候徘徊死亡边缘的经历告诉了张真这名陌生人。妍想为张真做些事情,因此常常寄给张真礼物。妍的出现,再次带给了张真生活中的温暖。后来两人发展出的恋情,遭到了妍的丈夫的阻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龍咁威2003串珠妖怪学校的新人教师留下来的人帕尼帕特金装律师第八季虚空北境高分少女第二季我的女神-战斗之翼我妈不是高校生秘林谜村从宫本到你魔袋谎言美丽的秘密半条命3:特种兵之战附身信徒X世界奇妙物語2010年春之特別篇一千零一夜第2部:凄凉之人闪谷第二季逍遥法外第一季谈谈天,上上床卡姆依外传加罗律师第二季猫侍前往南之岛片场侠丐传奇双重风险永远-永远芝加哥烈焰第五季

《呼吸》长篇影评

 1 ) 我完全原谅了她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张震,近些天连着看了他的许多作品,所以再看他的脸时竟有种因过于熟悉而导致轻微出戏的感觉。

凌厉的眉峰,嘴巴上方的小黑痣,两撇小胡茬,漂亮而深邃的眼睛,太熟悉了。

当初顺着他找到这部电影,看到导演的名字,恍然发现这个名字不知何时已经在我脑子里留下了这么大印象。

原来是《空房间》的导演,我想起空房间的最后男主在监狱中像鬼魅的一幕,忽然就明白了张震为什么也是这样,看到一位影迷说,金基德仿佛在掐着演员的脖子演戏,他为自己的演员统统打上一种独特烙印,所以找谁来演,演员的演技如何倒不这么重要了。

张真,看到这个名字我就笑了。

张真害怕死亡,因为他能做到对生命的消陨熟视无睹,他数次自杀却依然活着,就是他对死刑即将来临的无声反抗。

所以,当生命中最后一个带给他温暖的人却也要杀他时,他感到彻底的绝望了。

当局者迷,但狱友明白,最爱他的狱友带着疯狂的占有欲和望爱人早日结束心灵苦难的仁义杀了他,我爱你就让你死在我怀里,狱友是这么做的,我相信从前的张真也是这么做的。

那个妄想在死囚身上寻找与丈夫初恋感觉的女人固然是自私的,她那么疯狂的建造着仅属于二人的四季,等到梦中的冬季与现实的雪悄然重叠,她终于醒过来了。

脏了的白衬衫还可以再洗,虽然第一反应就是不想要,但还可以忍受。

死囚马上就要结束生命了,恋爱的美好时光终将彻底消失,但她还想死命留住一些。

于是她紧紧掐住死囚的鼻子,亲爱的,让我们在高潮中窒息,人死在最美好的时候就不会恐惧了。

做爱就与死亡一样,“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高潮来临时,我们与死亡唯一的不同,就在于呼吸。

所以,我完全原谅了这个女人。

因为她所剩下的一生,都会用来去敲碎带有瑕疵的泥塑,去洗净碾压过的白衬衫,丢弃有陌生香气的发卡,吊起淤青残废的胳膊,然后,在惨白的阳光下堆起脏兮兮的雪人,唱着没有音乐伴奏的歌,捏起泥土,重新雕刻自己的婚姻。

 2 ) 四季,四季歌

最好的创意来自探视室的布置,春天那段看得我笑死,女人五音不全地又唱又跳,颇有点金三顺的感觉,跟日常生活中的她是一点也不像的了。

当她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她看到的花朵的颜色,她涂抹在课本上的梦想,就算父亲用杜鹃树枝不停地抽打也无法阻止。

对,她是那样执拗的,一直这样,对于人,对于物,对于内心的叛乱,执拗到疯狂。

丈夫外遇的始终、不属于她的发卡的安放、白色衬衣的洁净与肮脏、雕塑的完成和毁灭……她把人生四季中最美好的记忆与这个有着迷人眼睛的死囚分享,她把一个女童、一个少女、一个少妇的全部的炽烈的爱倾泻在一个偶然出现又很快会消失的男人身上,他之于她不过是花样年华中梁朝伟的树洞,她要借助于他实现自己内心的巨大疯狂,毁灭他或任他自行毁灭,然后完成一个轮回。

在白雪的覆盖下,好像没有人能够穿透另一个人的内心,雪藏的时光适合疗伤,然后,春天就来了,绿意盎然了,什么伤痛都可以不去在意了。

四季歌歌词不错,保存一下:春春天啊,春天啊,春天降临啦降临在我们的心窝里春天啊,春天啊,春天降临啦降临在无边的原野中绿意盎然,新春降临啦降临在街灯的阴影下新春降临啦人人乐开怀哦春风轻拂让我们手拉手啊去看花儿哦去看湿漉漉的春雨哦一滴又一滴啊四处的花儿都苏醒啦它们齐声唱啊春天啊,春天啊,春天降临啦降临在我们的心窝里夏我们去海滩啊,那里星星疯狂的闪烁我们去海滩啊我们去海滩啊,那里青春四溢我们去海滩啊我们去海滩啊,轻轻的告诉我,你甜蜜的爱哦我们来到情人海滩,那一片海滩即使你不说爱我,即使你不说爱我即使你不说,我也会纵身爱之海滩我第一感受哦,那燃烧的嘴唇踩下无尽的情人的脚印哦秋路边摇曳着美丽的花朵啊我踏着这秋日芬芳的小路焦急的等待哦怀着黄色秋叶之心我唱啊当落叶坠落藏身于花儿背后我为那寒风叹息路边摇曳着美丽的花朵啊我踏着这秋日芬芳的小路,踏着……冬雪花纷飞,你已远走雪花纷飞,我心寂寥梦中作画,暖暖微笑白雪覆盖,我看不见目视你远去我仿佛被雪击中即使我悲伤的呼唤惟有雪花纷飞

 3 ) 为何呼与吸不能同时进行...

肉眼可见的物体,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要么有,要么无;唯独情感、情绪这类的东西,可以游离在两种极端表现之间,有时很容易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有时会停滞在一点,有时则不断地回荡在其中,爱与恨也许就是这样吧...人类对于情感普遍都是钝感的,我们通常能够意识到的都太迟,然而处于常态的人们喜欢在一个临界点去考虑事情,考虑目前的状况以及过去的经历。。。

当我们觉得在某几种情绪之间的时候,会难以辨别真伪,所处的情绪越多,越难弄清自己的真是感受。

要么爱着,要么恨着。

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相爱的人分手了不能在成为朋友甚至不能联系这样的思想,其实就是潜在的认为,要么爱到极致,要么恨得彻底。

我们不承认很多情感存在中间态。

尤其是爱情这个事情....女人不算漂亮,因为她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生活中的人物,不是光鲜电影明星,不是电影中刻画的人物,只是一个有真是情感的人,一个女人。

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导演展示了一些情感,把它外显出来,让我们看到,让我们深思,让我们有意识的刻意回过神来想我们的生活,想潜藏在我们内心的世界。

我慢慢心生疑问:那女人是在报复么?

我似乎也都开始怀疑,她是否曾是他的女人。

两个可怜的男人,加上一个卑微、胆小的小男人。

一个内心强大的女人。

那女人,在她脸上我看不到恐惧与无助,只是一种坚韧的无所畏惧的内在力量。

是什么铸造了这般力量,无人知晓,每个人心中的答案只与自身经历有关,导演也许只是想去让你变成其中的一个人,或许你是那个女人,或许你是那个囚犯中的一个,再或许你是那个看似操控整个画面的监狱长,导演也许只是想要让你从某个人身上,剖析你自己....我很感谢人类发明了电影,我也很喜欢这样的电影,一切只因我们活的太‘真实’了。

而‘真实’也是被人类虚构出来的,电影这个东西,把他人的生活暴露出来,我们就像是偷窥者一样的穿着隐形衣窥视着别人的生活,人类为什么钟爱电影,电影为什么可以不断发展,这样表现人类边缘情感的和“非正常”情感的电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步的,我们到底能把电影挖掘到什么样的一种境界....从最早的黑白无声电影,到彩色有声电影,到利用科技创造的电影。

我们这一部分人,为什么偏偏喜欢回归到无声影像。

也许就是因为我们创造了'真实',有希望用另一种形式去揭露真实,而揭露的同时,我们又无意识的“失真”了,不断循环,弄得我们已经分不清真假虚实。

奇怪的是我们可以又爱又恨,爱恨交加,而为何不可以做到边呼边吸呢?

 4 ) 她一心一意自私伪造四季

片尾的车牌号,突然让我对这个故事产生了另一种假设。

确定她与他的素昧平生。

丈夫以为妻子只是以此来抗衡对垒,率先败下阵来,其实抛弃情人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事情,在此看来形同交易,索然寡味。

我只相信,轻易就能抛弃情人的男人也会轻易抛弃妻子。

抛弃其实是不分对象的,并且容易成为习惯。

但交易,却最在乎对手。

她一心一意伪造四季,找到一个沉默求死的罪人来聆听自己无可去处的人生故事,回忆就像没有招领的失物,她只突然发现,那个陌生的、有着漂亮眼睛的男人可以是一个秘密的宝箱。

哪怕到头来是真的爱,哪怕如此真假莫辨,光阴也会在如此碰撞般的邂逅中流逝。

到头来是一场证明“死”的激情投入。

那女人,是并不想活的,并不想活在洁白衣衫的无数次洗涤和肮脏交替中,并不想活在陌生女儿和陌生丈夫的家里,她是在求死的这一点上,与死囚犯惺惺相惜。

反倒是求死的他,被活的欲念折磨得人鬼莫辨。

最后一次自杀,显然是在呼救。

这个曾经杀戮全家妻小的犯人,一定是对“活”太过认真了。

倒是伸手扼死他的同室囚犯才是地道的爱和占有的极致点。

是最通俗易懂的一层阴险,一定也是众人都认可、都理解的事情。

恰是为了演出人类这等对爱的低级理解力,这电影才存在吧。

故事以三口之家平静回家为结束。

表面上是多么温暖的团圆。

可伴随着罪人莫名其妙地被卷入一个悲戚妻子的报复或泄欲、终于惹来过多分量的嫉妒和恨而早于死刑而亡,任是谁都看得出其中的残忍吧。

我不觉得她是一个善良的起点。

那只是一个被失爱折磨到自私又任性的女人。

神经质的又岂止是她。

始终隐没于监视器前观看这一幕幕的监狱长官,是更自私、更残忍、更任性的主宰者吧。

我历来不以为金基德的电影里有温暖,那些短浅的暖意只像女人带进监狱的逼真墙纸,是完事了就要被狠狠撕去、被彻底打回冰冷残酷原形的表象。

我倒是更喜欢琢磨,在金基德每个凄冷压抑的电影中隐含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硬性搭配成功的组合里,似乎反能有各色恶德显山露水的机会。

我也不认为在他的电影里,任何演员有表演的机会。

所有一切布景、情节、演员都是金基德牢牢掌控的棋子罢了。

 5 ) 《呼吸》:张震、金基德以及距离

决定于英文听力的练习间隙赶出此文,趁着还有一些感触。

看这部片子多半是出于对张震的好感,而非导演金基德。

如果有,我承认,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毕竟之前在《空房间》、《时间》及更早的《漂流浴室》里领教过这位韩国导演的功力。

过于赤裸的残酷,让人对生活会失去一些好的期待。

这个世界已经足够变态,我倒更是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掩耳盗铃般生活,毕竟心理的力量有时也是不可小视的。

去过官网,两张海报,偏好眼神特写的一张,不自觉地想起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犀利的欲望,之于单纯的迷失,或者只是成长必经的一小段路途,个中滋味,也只有当事者自己最明白。

而今,杨德昌已逝,《一一》里的小男孩早已不知去向,吴念真早已是台湾有名的文化人,张震也早已扬名影坛,在历经杨德昌、李安、王家卫、田壮壮后,又获金基德赏识。

时间真的是万能的,不管你相信与否。

之前八卦过一些相关消息,金大导演说张震是这部戏最适合的角色人选。

但如果时间倒回杨德昌,这样的结论是否还会存在呢?

同样的,相对于之前的锋利直接,《呼吸》的平静自然,倒会让人猜测金基德是否也有转型之意。

用眼睛就能演戏的,必是历经时间锤炼,放弃一些,又吸取一些,才能到达这般炉火纯青的境界。

这样的选择好坏与否,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张震给了我们一个惊喜。

在一个失语的维度,眼神是最好的表达。

死囚之漠然,救赎之交融,全在那双眼睛里。

关于细节,只喜欢女人在满是杜鹃和迎春花的房间对他说:“你的眼睛真漂亮!

”他笑着伸手抚她脸……但希望还没来得及开始萌芽,又被女人焚烧殆尽。

四季没有轮回完结。

冬天的漫天大雪里,女人找回了她迷失的,离开,留给他另一个残破。

女人在他身上没有实现的对男人的报复,另一个他做到了,谁都别想将他抽离。

他只属于他。

“如果憎恶是吸气,那么原谅就是呼气。

如果讨厌是呼气,那么理解就是吸气。

如果嫉妒是吸气,那么爱情就是呼气。

就这样呼吸着,结果水和油也会融为一体。

我们的憎恶和原谅,讨厌和爱情,有时也会让我们感到窒息。

想停止吸气的男人想深呼一口气的女人想顺畅“呼吸”的人们聚到了一起。

”所有的沉默、纠缠、挣扎和爱欲都只在一个封闭的空间。

可以尽情伪装得温和柔美,但墙纸撕去,又只剩下冷静和诡谲,那些无处安放的罪恶只能在互相慰藉与自我设置的情境中暂时荒置。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究竟几何?

金基德照旧如是发问。

 6 ) 你想表达的是,没有一个人能长期救赎另一个人么

一向对 [一个人如何进入另一个人的内心] 比其他话题要更有兴趣热度。

其他话题比如,相爱的细节,分手的原因,那些都是相似的,而前者,每一个原因都有自己的色彩。

张震在那间布置着满满春色墙纸的探监房里,看着那个女人为他歌唱舞蹈时泛起的笑容,是真正让她进入内心的开始。

她的照片,她的亲吻,她对自己情感的坦白,她以太直接的方式进入他的世界,而且动机不明。

对方的动机不明却丝毫不影响自身的情感转变,他第一次见她后在玻璃上留下的唇印,他第二次见她时在全剧中唯一泛起的笑容,他第三次见她时激烈的亲吻,他第四次见她时迫不及待的神情,之后的做爱,以及对生命的抛弃和留恋。

全剧他没有一句台词,但一个好演员,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足够。

当然那也是导演的聪明之处,既讨巧地赢得卖点和特点,又精妙地带过言语不通的弊病。

但总觉金基德刻画的永远是片面性格之人,一侧丰满,整体残缺。

对女主角本身并无好感,长得不是我喜的类型,暴露情感的方式也太过神经质。

偶尔喜欢她做雕塑时的动作和眼神,歌唱时的真情流露,但韩语的表达方式和太过极端的情感变化,让我觉得性格过分地有点过头。

但相对男主而言,刻画地是更为到位的。

也许对喜欢掌控概念的金基德而言,人只是载体,无需丰满,细节到位便已足够。

影片中印象深刻的细节点1,衬衫丢弃的衬衫如果代表怨恨和放弃,那丢弃又被捡回的衬衫应该代表放不下。

那个时候是觉得这个女人是如此不负责任地闯入对方的世界又离开。

其实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2,雕像以自己制作的雕像来隐喻自己,戴上的头花表示对情妇的对比,和对丈夫的示威。

敲碎雕像代表着对丈夫的情感和家庭的放弃。

3,裸体裸体除了与弗洛伊德所谓的性有关,也与真实生活中真实自我的压抑有关。

女人压抑自己太久,选择死刑犯也许也是一种无需负责不怕后顾之忧的释放的选择。

所以觉得他们之间根本不是爱情,至少从女人的角度而言不是。

4,亲吻第一次见面就可以产生亲吻的欲望,是他长期压抑的对温暖的需要,也是这个人物性格中,真性情的体现。

5,摄录机及其背后之人偷窥是人的需要之一。

另外,豆瓣这剧情介绍实在太傻了..

 7 ) 当婚姻濒临死亡前微弱的呼吸

金基德说:“呼吸是一种围绕死亡的行为。

当你呼出时,你必须吸入等量的空气,不然就会死。

当你持续这种等量的关系一直到老,其结局依然是死。

”她的婚姻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

发现丈夫有外遇,他不解释,不道歉,还粗暴地夺去别在她头发上的情人漂亮的发夹。

她觉得她的婚姻只剩下冰冷的沉默和濒临死亡前微弱的呼吸。

活着对她而言已没有意义。

这时,她在电视新闻中看到那个自杀多次的囚犯,他因为妻子变心,杀了妻女,成了死囚。

多次自残让他失语,执行日期也一次次提前。

她发现他是和她一样想体验死亡的人,于是她开始去监狱探视他。

将会面室布置成春夏秋冬的景色,墙上的风光、歌声,自白,其实是她和丈夫美好的点滴。

每次会面结束后,当那些美好的回忆结束时,她会绝望地撕掉那些画,将壁纸和花烧掉。

去见他,成了她婚姻里唯一重要的事,她不再做家务,也不再带孩子,不和丈夫说话,在严冷的冬天穿着春天和夏天的衣裙去见另一个男人。

她的反常让丈夫困惑,他偷偷跟踪她,发现她去见的是一个死囚,在监视器上丈夫看见她和那个死囚接吻,伤了心和自尊。

丈夫结束了婚外情,想和她重新开始,他希望她也别再去监狱看那个男人。

死囚再次用利器自杀,未遂。

她最后一次去见死囚,在爱欲中,她让他体会到真实的死亡体验,当他在吻里无法呼吸时,惊恐、害怕,挣扎并且退缩了。

原来人在死亡面前,有天生的懦弱和求生本能,只要有一丝呼吸的可能都不会放弃自救,她也一样,当临近死亡的婚姻有了转机,她知道她又能在婚姻里正常呼吸了。

 8 ) 爱情如呼吸--金基得式的温情

《呼吸》,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继《空房间》、《弓》之后的又一温情作品。

据说,这还是金基德特地为张震度身订造的一部电影。

影片讲述一个韩国妇女发现了自己的丈夫有外遇之后,与一个死囚犯(张震饰)产生情愫,最终却回到丈夫身边的故事。

金基德式的温情在国内,提起金基德,首先联想到的必然是情色和暴力。

《漂流欲室》近乎变态的虐恋,《收件人不明》挑战着对暴力容忍的极限,《坏小子》为占有而毁灭一切的爱恋……这一系列的作品都让人在生理上产生某种程度的不适。

金基德的作品也很自然而然地被套上色情暴力的帽子。

在国内,很多媒体把《呼吸》冠以“激情大片”大肆渲染。

而我却更愿意把它称为温情片,一种金基德式的温情。

金基德,温情,两个水火不容的词放在一起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滑稽。

然而,却找不出别的第二个词来形容《呼吸》这部片子。

这种滑稽实质是金基德路线的巨大转变而产生的陌生感。

从《春夏秋冬又一春》开始,金基德的温情在一点点地向外渗透。

这时,金基德迷们才发现,这个如此冷血残酷的汉子居然还有这么温情的一面。

说这部片子温情,何以见得?

从剧情设置来说,女主角的出现,为死囚绝望的生活带去一丝的希冀;死囚的等待,让女主角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监狱长的通融,让这个不可能的故事有了一个完美的过程和结局;出轨丈夫的回头是岸,让悲剧的色彩消褪于忏悔之中;一家人在雪中的雪仗,让一切冰释前嫌。

从影片构思来说,女主角用心地为死囚设置四季的相见情景,春天的春暖花开,夏天的繁华似锦,秋天的金叶满地……都给监狱死气沉沉的灰色调带来亮丽的色彩。

这种温情,若不是对边缘群体怀着极其深切的关注与凝视,恐怕也不会想得出来。

最后,从片名来说,呼吸—— 一个朴素得如同空气的词却道出了无尽的玄机。

肤浅点来说,可以看作片中女主角小时候溺水的经历让她无法呼吸的回忆让她对呼吸的强烈追求。

再深层一点,不如说是导演对电影的追求的宣言。

《漂流欲室》、《坏小子》这些金基德之前的作品,都让人有种无法呼吸,将近窒息的感觉。

片中的爱情无一不是以捆绑他人,独占他人,甚至是疯狂到以毁灭的形式去达到爱的目的和意义。

此片以“呼吸”为名,或许象征着金基德对于爱产生了一种新的认知,对过去窒息式的爱情的摒弃,对未来的电影中所探讨的爱情如呼吸一般自然,而又不可缺少的宣言。

这是金基德这个铁汉独特的温情表现形式。

一如既往的失语症虽然,金基德在一小点一小点地往自己的电影添加不同于以往的元素。

但是对于他在电影中一步步摸索出来,具有金基德印记的元素,他始终没有放弃。

失语症群体便是其一。

从《雏妓》,《收件人不明》,《坏小子》到《呼吸》,金基德从一而终地关注着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被主流社会所蔑视,被主流声音所淹没。

这也是他们失语的症结所在——在权力面前,他们是失去话语权的一群。

金基德只是用一种外化的形式来表现这个群体所特有的状态。

主角们的失语也从无意识的“失语”进化到了有意识的失语。

从《漂流欲室》哑女在生理上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到《弓》《空房间》《呼吸》里面的主角选择性地“失语”——对权力一方采取沉默的态度,只等待某刻的爆发。

而这种选择性的“失语”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荒诞感。

《呼吸》里面的女主角就是一个典型的选择性“失语”的人物。

在丈夫和死囚面前,她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

在自己自己出轨的丈夫面前,无论丈夫说什么,怎么说,以婉约的态度还是粗暴的态度,她都一言不发;只有在死囚面前,她才像往常一样说话,甚至比往常说得更多,欢快地跟死囚说着很多过去的故事,甚至情深款款地唱着情歌。

鲁迅曾说过:“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金基德镜头下的这一群人,与其说他们的沉默是被迫的,不如说是他们自身的选择。

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在彼此权力不平等的情况下,所说的话也不会产生任何效力,于是采用沉默——这种异常的反抗方式——来抵抗。

荒诞感与东方神秘色彩金基德的作品总带着某种荒诞感,这种荒诞感来源于主流社会对边缘群体的隔离而产生的。

《坏小子》里的坏小子为占有女主角而设计毁掉她前程,《漂流欲室》里的哑女为唤回爱人的回头用鱼钩塞进自己的阴道。

这些都是无法让人理解的行为,却又真实地反映了这样的一个群体现状。

当这群失语症的群体进入了有意识“失语”的阶段,金基德似乎更钟情于这种荒诞感,并为此添加更多的东方神秘色彩,《空房间》里男主角的隐身术,《弓》里面女孩的神秘算命方法。

而这种神秘的东方色彩到了《呼吸》似乎又嘎然而止。

然而荒诞感却仍然延续,从不露面的监狱长,在背后监控着一切,控制着整个事态的发展。

这是一种对权力的暗喻,还是对一种社会无形力量的揭露?

金基德与暴力美学提起金基德,不得不提暴力美学。

哑女用鱼钩钓起所爱的人(《漂流欲室》),强壮的小伙子把母亲的情人以杀狗的方式进行杀缪(《收件人不明》)都让观者一看难忘。

这种血腥的表现方式也是金基德电影的一大特色之一。

然而,暴力与失语症人群联系起来,却是再合适不过的组合。

因为权力的不平等,这群被社会边缘化的人无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无法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

当所有可以与社会为之维系的权利被剥削瓦解,其人性的弱点将充分暴露,呈现出最初的一种近乎于动物性的特性。

而这种特性往往以暴力的形式出现。

《呼吸》算是金基德作品里面较为少的暴力血腥场面的作品。

或许是因为在这部片子中,死囚处于了维护权力统治的核心——暴力机构里面,就连最基本的动物性也已被剥削,成为了被囚化的形象。

由此,金基德的电影里面,总是带着一种猩红的色彩,让人胆战心惊,却不得不惊叹。

 9 ) 非常奇葩的电影。

张震加金基德简直就是非常奇妙的组合。

最搞笑的是影片中饰演的名字的角色也叫张真。

这是一部非常奇葩的影片,这部影片不是拍给我看的。

当然也不是拍给那种普通人看的。

我觉得像我这种普通人,平常人可能根本欣赏不了这部电影。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归结于一个字就是:烂。

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意象太满。

导致装逼过了头。

人物动机莫名其妙。

台词也很糟糕。

我第一次看这电影的时候居然都没认出来那里面的那个男人居然是河正宇。

我男神就这样被这电影毁了。

之前在《时间》里面也不是这样的啊,怎么现在这部电影里拍成这样?

还有张震饰演的那个角色跟那个男狱友的戏份也是莫名其妙。

完全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而且这部电影我敢保证成本制作费非常低,为什么要我如此肯定呢?

因为场景非常的简陋。

整部影片就两个场所辗转拍摄。

说实话,这电影挺辜负了两位主演的演技的。

我自认为演的还不错,特别是张震,眼神饱满,含情脉脉,特别有戏剧张力。

就是跟那个男狱友的那个戏有那么一点点莫名其妙。

看了这么金基德的电影,我觉得他拍的最好的就只有两部:《春夏秋冬又一春》《空房间》其他作品要么是奇葩之作,要么就是反复重复一个主题:轮回。

要么就是莫名其妙恶心人的作品(如《莫比乌斯》,当时看完被震惊到了,完全不知道这电影要表达什么。

)要么就是装的逼逼真(如《圣殇》,当时看完始终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这部片子能得金狮奖。

而且我记得金狮奖最大争议的连续三届就是那三届,包括《圣殇》在内的那一届。

还有就是有些韩国电影真的拍的就是烂。

像什么《下女》《金钱之味》居然还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提名???

包括这部《呼吸》。

幸好没拿奖,不然我要被金棕榈吓死。

 10 ) 漫谈金基德:残酷背后的冰凉暖意

漫谈金基德:残酷背后的冰凉暖意(文:火神纪)为了那些不该被遗忘的经典;让我们一起,耐着性子,安安静静地回味。

——火神纪。

题记。

太多的商业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噼里啪啦地冒了出来迅速地把我们彻底淹没;让本来已经不够安静的我们,像是被火上浇油一样变得愈加浮躁。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看一部已经被人们淡忘了的电影。

当然,责任并不完全都在我们身上——据某电影机构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一年都有几千部电影诞生,并且保持一种逐年上升的态势;光是那些最新的电影已经足以让我们目不睱接了。

翻看老电影,不外乎两种人:出于对某位导演的迷恋而去翻看他的旧作,或者是那种口味与常人迥异的怪胎们。

不管是那一种,似乎都得耐得住寂寞——跟你看同样电影的人群也许并不很大,很多时候会发现,要找一个人跟你聊聊这部电影都很难;但是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你找到这样一个人,你会发现——对方如同你一样痴迷。

除此之外,也许还必须有宽裕的闲暇时光。

不然只顾着眼前的一切就足以让你疲惫不堪应接不睱,如何去实现这种已经足以被称为奢侈的渴望呢。

好的电影,总会静静地呆在一边,等着有心人去将它挖掘出来。

我为何会喜欢老电影,似乎,我跟以上所说的种种多少都沾点边。

国内的影迷认识金基德(Ki-duk Kim),大多是因为2004年的一部《空房间》(3-Iron);但却不是因为电影本身,而是当这部电影在互联网上大肆流行时被偷换概念地改了另一个更具有穿透力的名字——《空房诱奸》。

把对情色的意淫强加于一部优秀的电影,强加于一个导演身上,强加于影迷身上。

一个被彻底误解了的金基德,一次莫名其妙的翻译,以及一群被彻底误导了的中国影迷;这是金基德的悲哀,也是中国电影引进机制的悲哀,更是中国影迷的悲哀呢。

每次说到金基德,或者他的电影,我总难免会提起《空房间》以及它的中国式译名。

以一部电影去评判一位伟大的导演是极不公平的极端事件,何况还是被人先断章取义地标题党了一把。

把金基德的作品归类于情色作品,这本身已经是中国电影业界一个极大的谬误,荒诞可笑之极。

纵观金基德的作品,虽说总不乏性爱场景的描写,但总是点到即止从不过火,而到了他的后期作品,比如前面说到的《空房间》或者07年的《呼吸》(Breath),均已经干净得近乎主流文艺,何来情色之说。

在中国,金基德却也许永远也脱不去那顶被情色定义的可耻帽子,根深蒂固先入为主已经把他一棍子打死盖棺定论了。

为什么在我的电影专栏里第一个想写的导演就是金基德,因为这关乎看电影的态度,以一种正确的姿态和观点来看待以及评价一部电影是非常必要的,这比最后得到的结论更重要得多。

我们从一部电影里能看到什么,这本身并不客观,更多的是受主观臆断所左右;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样的事物,我们就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

我也许并不奢望能用我的文章去拨乱反正为金基德正名,但是我希望能把我所看到的那个金基德以及我所理解的金基德作品呈现给我的读者。

要更好地理解金基德的作品,首先也许必须要先粗略地了解一下金基德其人。

1960年生人,自小家境贫寒,初中学历,服兵役五年后退伍,30岁时自费游历欧洲两年,归国后开始利用闲暇时间创作剧本并由此走上了电影之路。

金基德的电影多是自编自导,是现今活跃在国际影坛上不多的几位创作型电影导演。

如果只是为了寻觅那些纯粹的美好,也许我们会对金基德的电影失望;他的电影其实从来不曾缺乏这种美好,只是我们必须挖开他残酷冷峻的表象深掘到其本质,我们才能找到我们所希望找到的东西。

而就算这样,我们所找到的美好,也仅仅只是那种带着冰凉的微暖。

或者说,我们是被那些美好童话喂养大的一代,我们衣食无忧,我们天真活泼;所以我们总是愿意去相信——所有故事总是美丽而感人的,或者它们至少也将会有一个圆满的幸福结局。

当然,光阴流逝将教给我们许多真理,比如——所有美丽而感人的故事只存在于那些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里,或者是那些即将变成耳熟能详的新童话故事里。

现实总是残酷地打破我们的梦想,但我们渐渐学会了一种百试百灵自我安慰的方式以排遣这种忧愁:我们并不是童话故事里那个王子或者公主,我们并不是故事的主角,所以我们没有能够享用到那个美好快乐的过程以及圆满幸福的结局。

现状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也许,所有人都不是王子或者公主,所有人都不是主角,所有人都必须去面对挫折和坎坷;王子和公主式的主角们只存活于童话故事里而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我们渐渐明白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的古训,我们也渐渐陷入了宋人方岳那种“可与语人无二三”的失语;可是我们却依旧天真地抱有奢望。

而太多的电影故事也深谙此道,所以它们在尽可能地满足我们这种无法实现的奢望。

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人人欢喜,我们在完成我们自欺欺人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完成了电影制作发行方对票房和期许,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其实都已经不再相信那些美好的童话故事和圆满的幸福结局了,可是我们可以推脱说——现实的残酷将我们压抑得太久,所以我们应该躲进电影院里去喘口气。

潜意识里仅存的那点怀疑主义被彻底地抛置一边,在主观上的选择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不相信,但愿意去相信;当一个新的故事在我们愿意去相信的那一边的时候,我们的天平都毫无意外地倒向了非理智的一边。

因此,我们开始在谎言中继续成长。

直到有一天连我们自己也开始去相信,所有的谎言都是真实的,而所有的真实都是无奈的。

这其实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我们都不愿意在每天被残酷的现实压迫之后,再进故事里去被同样残酷的所有再压迫一切。

很多人并不喜欢金基德的电影,因为他把我们愿意相信的一切都给剔除了,因为他把同样残酷的一切都残忍地横列在我们眼前。

在金基德的电影作品里,他只是试图来告诉我们一些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我们依旧不喜欢他。

因为没有人喜欢被刺破了梦想的气球之后还必须强颜欢笑地为对方歌功颂德;逃避现实,几乎是现代人一个无法根除的通病。

鲁迅先生曾经极其悲愤地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可是现如今,真的猛士跟鲁迅先生生活的那个年代寥寥无几。

金基德也许算得上是猛士。

他的作品以过于接近现实而显得惨白、残酷、冷静而悲悯。

他赤裸裸地把现实中的种种真实的东西陈置在我们眼前,不加以修饰和装点,毫不避讳我们所想要逃避的所有一切,以至于我们都明白他所讲述的一切,但是大多数人依旧无法喜欢他。

可是,假如我们愿意去面对现实,我们会发现在那些残酷的种种冰凉背后,多少还隐藏着一些我们不易发现的温暖。

金基德的电影从来不缺少这样的温暖,而我们何尝正是因为这样的温暖而变得坚强,虽然我们不能只生活在美好的童话故事里,可是我们依旧坚强地活在这个世界上,随时准备着去迎接更惨淡的人生。

当我们把他的故事变成了现实而非童话;或者说,我们以一种更理智的成人视角来看待他所讲给我们听的每一个故事,我们会开始迷恋这个忠诚于现实忠诚于自我的导演。

我们是否喜欢这样的一个导演;其实,更多的时候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去承认,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以及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故事,都不如我们所渴望的那样美好。

 2009-3-7;己丑牛年丁卯二月辛亥十一。

晨8:36。

获奖作品年表:1993,《画家与死囚》(A Painter and A Criminal Condemned to Death)获剧作教育协会最佳剧本奖。

1994,《二次暴光》(Double Exposure)获韩国电影协会最佳剧本奖。

1995,《非法穿越》(Jaywalking)获韩国电影协会最佳剧本奖。

1999,《漂流欲室》(The Isle)给他带来了普遍性的国际赞誉——先后获得2000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NATPAC奖、圣丹斯影展的“世界电影奖”、2001年布鲁塞尔奇幻电影节Golden Raven奖、2001年葡萄牙FantasPorto电影节International Fantasy Film Award奖。

2001,《坏小子》(Bad Guy) 入围52届柏林电影节。

2003,《春去春又来》(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获西班牙拉斯帕尔玛斯国际电影节大奖和摄影奖。

2004,《撒玛利亚女孩》(Samaria)获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最佳导演银熊奖。

2004,《空房间》(3-Iron)获威尼斯电影节导演奖。

2008,《悲梦》(Dream)获韩国影评赏颁奖最佳导演奖。

原名《金基德的成人童话Vol.01》;刊于《青年文学》2009年7号刊,总第319期,《声色》栏目;有删改,此为网络完整版。

转载请注明。

扩展阅读链接:•《空房子》:安静的幸福 •《时间》:金基德的爱情观——流光飞逝之后;我们还能记得什么 •《鳄鱼藏尸日记》:阴秽底下潜藏着的美好 •《野兽之都》:终究被粉碎了的巴黎梦

《呼吸》短评

一个个有阳光的冰冷下午。

2分钟前
  • shù
  • 推荐

NONSENSE!

6分钟前
  • Wolf
  • 较差

金叔叔很幽默嘛

9分钟前
  • 兔山小
  • 还行

活过四季。

11分钟前
  • ccqb
  • 还行

反正我是没明白

13分钟前
  • gallagher
  • 较差

寓意肤浅,以及拍的不认真。

17分钟前
  • 像一把刀子
  • 较差

张震不错

19分钟前
  • 大莹
  • 还行

哭了

23分钟前
  • 玻利维亚
  • 还行

人性的极致幻想,剧情稍弱

24分钟前
  • 如果我是编剧
  • 较差

张震果然性感啊。眼睛好漂亮。

27分钟前
  • Ridden
  • 力荐

治愈与被治愈,失语和被失语。

2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太冷了 并且看不懂

32分钟前
  • 栗子味一颗梨
  • 较差

金基德你到底在想点啥? 简单的故事简单的理念,一如既往的采用概念化极端化的表现形式,结果通篇都是隐藏细节却又满满都是bug. 女主有点巩俐有点吴倩莲, 但是唱歌真是雷死人的难听. 张震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大额头. 这个四人死囚室算得上史上最文艺死囚室了. 一直在想监视器后的变态是谁,却是金基德本人.

37分钟前
  • berlin
  • 还行

金基德的片子总是看似温柔,实则相当暴力。片中女人对男人诉说她的死感,让人难忘。金基德电影中,男人和女人之间的默契是他为我们铸造的童话。

38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还行

不用急,我们这一生都是用来偿还的。

39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喜欢张震

42分钟前
  • Pale
  • 还行

编剧出彩些,男主角张力不够

46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推荐

为了河正宇,忍着恶心看完了

47分钟前
  • UniQueen
  • 较差

内涵最差的一部金基德。什么都想拍,却最后落了个四不像。但凡把张震的角色换个丑男来演,你看还唯不唯美。(女主居然是《黑暗荣耀》里面的恶毒妈妈,真没认出来)

52分钟前
  • 十一月妄想家
  • 很差

还好吧

57分钟前
  • 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