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痕如诗
Inimi Cicatrizate,受伤的心,少年诗人的心疤(港),心痕如诗(台),Scarred Hearts
导演:拉杜·裘德
主演:谢尔班·帕夫卢,Alex Bogdan,加布里埃尔·斯巴修,伊凡娜·穆拉德诺维奇,亚历山德鲁·波托赛昂,伊林卡·哈特纳,索非亚·尼古拉斯库,Damian Victor Oancea,达娜·沃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德国语言:罗马尼亚语,德语年份:2016
简介:灵感来自罗马尼亚作家马克斯·布雷赫的同名自传式小说。故事发生在1937年,20岁出头的男子伊曼纽因患脊椎骨结核而终日待在黑海沿岸的一家疗养院里,全身打上石膏,动弹不得。在这期间,他与另一位病人索兰芝相爱,这里的病人们虽然身体在慢慢枯萎,但思想不肯屈服,他们谈论文学、哲学与历史,努力活出生命的意义。1939年,这本..详细 >
+
70/100
我还心想这不是《魔山》吗,结果一看人家有原著🤡
梦的背后。“我躺在水泥上发抖,不知所措”。
两分都给灯光 构图 色彩 造型 语言有时候太细碎容易开小差
躺在病床上,读书,说笑,调情,做爱,躺在太阳下,躺在海边,躺在冬天,躺在墓园里,墓碑上的癣,笑脸,鸟鸣嘤嘤。
很乏味
觀於20211003台北電影節,《心痕如詩》。在生命消逝的那一天,有人在路邊點根菸,某處的戰爭繼續,當然也有新生兒誕生。還好他這一生不只有腐朽與死亡,因為文字永生。最敬佩導演的是詩人文字中的恬靜、美麗和深入骨髓的痛苦都被拍出來了,看著那一顆顆定鏡,或在療養院、或在海邊、或在情人家中,如油畫那般。他被禁錮著過生命中的最後幾年,創作、談情說愛、試圖許下未來。我目不轉睛,彷彿能體會他的生命,儘管那不及千萬分之一。
Academy ratio在视觉上提供了窥探事件的机会,加上static shot建立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浓稠的亲密情绪(竟然超喜欢那些其实没那么激情的亲热镜头),然而这一远观的视角也因此将观众局限在束手无策的限制里。其实并没有想象中忧伤,但可以在某些方面把Max Blecher理解成1930年代罗马尼亚的普鲁斯特?
罗马尼亚少年维特之烦恼
一个不太有趣的爱情故事,拉杜裘德也证明了自己拥有布景精美,拍摄令人赏心悦目画面的能力,但可惜这种与当下完全没有联结的故事很难打动我,依然还是碎片化的,单场固定长镜头,但用纯文字断开画面挺影响连贯性
全片采用固定镜头,摄影与构图极为讲究,再加上充满诗性的表达方式,美极了!
开篇的人物真实图像、画作,结尾的墓地。人物传记可以这样干净简单。没《喝彩》好,但同样足够后劲
每一帧都很美,都像一张画。男主与病魔作斗争,那么的痛苦,乐观的人也会被时间抹掉耐心。
影片只有在恶化后的第二次手术才开始有趣起来,诗人终于正视生命这个议题,思想从苦难中抽出新芽,前面的纵情享乐简直是傻瓜式的虚度岁月,充满愚昧无知的气味,且乏味无聊。“灰尘掉到了支架上,疲劳无聊的人们继续着他们飞扬跋扈的生活。”另外剧本节奏前期很拖沓。
拉杜·裘德让我最“不爽”的地方是,实在是太爱掉书袋了,《喝彩》《野名留史又如何》加上这片,都是,要么大段大段背书,要么时不时借演员之口要引经据典背几句。实在是... ...
电影的拍摄方式很有苏联电影的意思
伦勃朗解刨课reenact和Moby dick可以加一星
文学性的作品。
诸位,路上小心。#siff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