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

소셜포비아,社交恐怖症,Socialphobia,Social Phobia

主演:卞约汉,李柱胜,柳俊烈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5

《社交恐惧症》剧照

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2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3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4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5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6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3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4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5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6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7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8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9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20

《社交恐惧症》剧情介绍

社交恐惧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讲述了准备员警考试的志雄(卞耀汉饰)和勇民(李柱胜饰),加入到了寻找留下了有关因SNS自杀的军人的暴言的“蕾娜”的行列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该片在第19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亚洲电影振兴机构奖(NETPAC Award)和韩国电影导演协会奖 第40届首尔独立电影节 上获得观众奖和演员奖(卞耀汉)并参加第13届佛罗伦萨电影节,以及作为2015年多伦多韩国电影节开幕影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超市特工第五季人来客往廉政英雄怪女孩大奥古巴寻梦保留席位安妮·雪莉探长薇拉第十季西辛2中毒艾米丽在巴黎第四季异常吸引力循环的夜野武士的美食明亮的心无穷之路奈何BOSS爱上我埃伦娜摸金祖师烈日迷踪泰格·伍兹独奏猎赝回魂之夜惊险生活印象·青春赌王家族初雪告白迷惘之城:好莱坞

《社交恐惧症》长篇影评

 1 ) 我们需要谈谈何为恐惧

全片散场后,听到有位妹子问她身边的闺蜜(其实也记不得是闺蜜还是男票了):为什么这部片子要叫社交恐惧症(Socialphobia)?

听这个问题的时候觉得蛮幼稚的,因为虽然没有具象表表现恐惧的场景,或者说至少在我看没有明显地表达,但某些时刻仍然会强调一种压迫感造成观看者的不适,不过现在回头琢磨琢磨,这确实提炼出这样一个命题,即何为恐惧。

当然,我们还是谈谈电影本身所想阐述的恐惧吧。

电影本身的题材,老实说并不新鲜,每个国家都有,特别是对韩国这样一个随时浸淫在网络暴力的国度中更是稀松平常,就拿近期他国的作品来说,美国导演贾森·雷特曼就有一部《男人,女人和孩子》也是类似题材,或者应该说是同一大框架下的另一面,那部影片本身的观感如何就无需多提,看过的都自由定夺。

其实我也完全可以抛开电影本身,大谈卞小哥本身怎么帅怎么童颜怎么嫩得出水……(以下省略一千字)可归结到影片本身,还是得要客观冷静地说,电影本身的质素只能算是在我的预期范围以内的中等偏上,有亮点,但更多的时候,更像是在客观阐述一个既定事实,这点倒是和小哥在电影中旁观者的角色定位比较类似。

从我了解到的前期的宣传物料中来看,片方还是有意向小哥方向靠拢,以他目前的人气,这当然无可厚非,而且从角色的实际设定看,也确实还是担起了男主角的身份。

但是就像前文提到的一样,同样因为角色的实际设定,其实小哥在其中更多是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从而决定其发挥空间并不大,并且在后半段更为明显,这和戏份多少无关,他只是承担了角色本身应该承担的地位。

影片故事本身的结构仍然是悬疑片惯常使用的“怀疑—推翻”的方式来层层递进,从而达到一种类似循环的效果,实际上仍是标准的线性叙事。

导演本身并没有更深层的意愿去挖掘故事背后的社会意义,或者至少是说表达得暧昧不清,但我所理解的独立电影的存在,本身就是要阐释一些什么,可以是导演的自我表达,或者就是需要达到一种社会启示性。

但我至少并没有在片中看到导演有这方面的野心,也许他自身也在恐惧着些什么。

如果他能够像影片中李柱胜饰演的另一位男主角一样愿意去追逐争取真相,哪怕最后的真相更是反过来加害于自己,也许影片会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

当然,能够设置这样的角色说明导演本身是有这样一种反思,这也是影片为什么至少是在合格线以上的水准可仍尚未达到出色的水准。

影片确实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特点,比如针对表现“网络”这一题材而插入了大量的后期特效。

并且在配乐这一方面使用了由电子合成器构成的鼓点效果,虽然不多,但合理的插入恰当好处地平添了一份压抑感。

片中后半段有一处情节没有任何演员登场,却将上述两者结合,反而造成了种冲击,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种形式上的新颖,也一定程度弱化了故事情节本身带给观者的思考,不过关键,还是故事本身不够强硬,缺一点锐气。

题外话一些,这次在乘上海地铁赶着去其他电影院看片的途中,看到内地贾樟柯导演的这样一句广告语,虽然本质上是商业性质广告,但广告语本身还是让我有些触动:十年前我想用电影改变世界,十年后我想用世界改变电影。

会有些唏嘘,不过其实稍微了解他的影迷都知道贾樟柯这几年确实是在默默尝试与内地电影的大环境达成一种和解,但是和解并不代表要失去锋芒,所以我们仍然能看到《天注定》和《山河故人》,后者仍然入围了今年早前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没错,小哥的新片《Madonna》也入围了戛纳,但是是第二梯队的一种关注单元)和本届上海电影节的官方推荐单元。

并且这句话也让我想到了韩国早两年另外一部真正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电影《熔炉》,其中有一句异曲同工的台词:我们一路走来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是啊,虽然看上去什么都改变不了,但至少应该表达一些观点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说这些并非是想突出劣势,而是觉得电影本身可以做得更好。

当然,也许正是因为小哥主演的电影,所以更希望能够出彩,心理自设门槛也就更高了些吧。

影片最后,智勇(小哥饰演的角色)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离开的背影,一切似乎恢复了平静,而我多希望,他不要再恐惧,而是能回头多看一眼。

PS:我的原博→→http://weibo.com/p/1001603856298285398571,有微调

 2 ) 广电总局来看看别的小国家电影界对社会的自省力

(网络暴力+语言暴力)韩国最近这种题材非常多,不过也是,泡菜饭行动力max,anti起来分分钟搞个event弄的鸡飞狗跳,所以这个类型片子运势而生了吧。

———————剧透分割线———————细节上不得不赞扬几个具有冲击力的转折点,女主的突然死亡,后期的他杀怀疑,带着悬疑扒开的死亡真相。

跟着男主们步步逼近,最后发现结果就是最初的判断。

通过对道多利的审判,点出网络暴力和语言暴力的可怕之处。

这是非常引人深思的话题,我相信道多利自杀被救,在地上挣扎的时候,观众一定是心寒的。

那些本身在施加暴力的人,带着“正义”的帽子,嘲笑着宣泄愤怒或得意。

只有受害者和观众知道,这是多么残忍且冷血的的行为。

纵观当下,不仅电脑背后的段子手,无意转发的普罗大众,甚至是无良媒体人,因为社交网络的便利而重复着一起又一起伤害。

不过,电影在过程上有点闷,如果制造更悬疑点效果会更好。

当然了,对于韩国的忠武路,我一直抱有崇敬之心。

无论演员的质素,到导演编剧的质素,都要比国内好太多。

可以看一下韩国真人事件改编的悬疑三部曲,《辩护人》之类。

韩国电影界,用自己的力量,对于社会问题、历史事件,甚至政治敏感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传播着希望国家和社会变的更好的信念。

当我知道《辩护人》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时候是震惊的,这种事在国内是绝不可能上大银幕的。

哦,当然,电视剧也是不可能的。

中国电影界的悲哀在于我们有个广*电和来钱太快的电影市场。

被捧的不要不要的大牌明星,每个角色都像一个人只是名字不同的男女主角,还有被电影梦想充斥的导演界编剧界。

所以才有了以于妈为首的裹脚布狗血系列连续剧,还有以新一代郭“导”田“导”赵“导”等等的最酷炫奢华青春系列。

想起冯小刚曾说过当下的电影体制阻碍了电影人的发展。

真的是举双手双脚赞同,也真的是心寒。

作为宣传和洗脑工具的电影都被商业和伪青春统治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告诉下一代,我们曾反思曾努力?

最后表白下狗壁哥、李柱胜和柳哥。

《未生》狗壁和《六龙飞天》李方地;《制作人》天使和《匹诺曹》班长;《请回答1988》金正焕和《社交恐惧症》直播mc阳捷。

这些演员,你都认识他们,但演起来怎么和上一次见他们不一样了呢?

啊,因为角色性格不一样啊,演员连整个自己的性格都能盖掉在演啊!

脆骨!

(最后一段仅仅用来讽刺某些中国“演员”,我相信大家都懂的。

 3 ) 随评

所以说网络暴力施加者是卑鄙胆小的,急切地寻找所谓的“杀手”,可以随便敲键盘施暴,当然也可以随意转换角色。

以为存在一种更恶的势力,其实自己才是最大的“杀手”。

没有谁值得同情,永民还是蕾娜,即使自身有万般缺陷,社恐的自己只能依靠网络还是突然感受到“风水轮流转”的恐惧。

“韩国有5万个间谍,自身已经被“染红”了,却防备着北部的。

”其实极具讽刺,无论是“作案手段”直播tv,或是创建的论坛。

全剧前后照应,大胆,剧情发展也不慢,只是感觉有些不明所以,所以可能有理解错误。

本剧应该不需要设定主角,网络暴力不是一个,而是一个个。

总之总算看上卞耀汉这部了。

 4 ) 键盘侠们

文/子夜的昙《社交恐惧症》,这里的“社交”一词,实际上是指社交网络。

我个人觉得,片名译为《键盘侠们》更为准确。

本来只是想在微博上推荐这部片,但发现我想说的远不止140个字,只好写成长文。

这是一部讲述网络暴力的独立电影。

一个女生对一个自杀的军人予以刻薄的评论,引发网民不满,进而形成网络暴力,一群活跃在网络上的年轻人带着自己的正义人肉了这个女生,并追到她的住处进行“现杀”,未曾想,他们到达时女生已经上吊自杀。

警察说,从法律上来讲年轻人没有责任,但事实上是他们的行为导致的结果。

年轻人里有两个警察志愿生,也就是正在准备警察考试的人。

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女生的自杀,相信这是一起谋杀事件,因此开始了追查。

女生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并非电影的主线,电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思考的,正是他们在追查过程中不断陷入和重新产生的网络暴力。

最后警察志愿生中的一人成为网络暴力受害人,直至连他也走上了自杀之路。

这让我想到盲人摸象的故事,每一个盲人摸到的地方都是他的真实感受,而他所做出的判断,也都是来自于他的亲身经历所带给他的经验,每一个盲人摸出来的象都完全不同,他们没有一个是完全错了,但也没有一个人是对的。

这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我们对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判断,都是亲身经历,但你所摸到的那一部分,并非就是“真象”的全部,而我们却深信不疑自己看到的那部分即是真相。

既然我们看到的就是真相,那么我们对自己因此而生出的“正义”便也深信不疑。

而很多时候,人只要认定自己”政治正确“,便可以随心所欲做出疯狂的事情,比如对自己所认定的过错一方当事人的谩骂攻击,进而形成网络暴力。

这部电影虽然是韩国拍的,但整部电影讲述的故事都让人十分熟悉,那同样是中国的网络生态,我甚至认为中国的网络生态更甚一些。

那些人也有自己的影子,即便不参与围攻谩骂,多数时候我也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

其实仔细一想,失误不少,但很少去反思和承认。

其实很多时候陷入的争执和纠缠,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将自己天然划为”正义“一方以后,即便错了,也会给自己找数不清的理由,因为是为了”正义“,即便手段有些偏差,也可以原谅。

人为什么总是站在”正义“的高板凳上,认为自己左手握真理、右手握真相呢?

我一直认为,韩国是与中国国民性最相通的国家,但韩国的影视作品并不避讳本国国民的人性,也因此,我们可以从韩国人的电影里看到我们自己身上深深的劣根性。

这部电影也是如此。

 5 ) 和国内一部电影很相似

和国内一部电影很相似,应该是搜索。

表现都不太一样。

主体都是网络暴力。

卞耀汉2011年,出演韩国独立电影《周六勤务》“道延”一角正式出道。

同年,出演独立电影《灾难电影》。

2012年,分别接拍独立电影《目击者的夜晚》,《乌鸦少年》与《Magic Hour》。

2013年7月3日,参演曹义锡、金丙书执导的电影《监视者们》上映,该片讲述特殊犯罪科监视班队员与银行盗窃团伙之间发生的故事 。

同年,参演韩国禁烟社教片《三面镜子》,与金政勋导演合作电影《野狗》。

2014年6月4日,卞耀汉参演由李桢凡导演,张东健、金敏喜主演的电影《哭泣的男人》上映,该片讲述一个黑帮杀手为了守护心爱的女人而奋力一搏的故事 。

10月17日,卞耀汉出演tvN金土剧《未生》饰演“韩石律”,这也是他的首部电视剧作品,讲述人生只有围棋的主人公在职业入段失败后,面对冷酷的现实而展开的故事,以社会新鲜人的视角描绘职场人们的面貌 。

 6 ) 现实压力引发网络暴力

因为网络不记名所以人们肆意的不计后果的发表着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

当把一个人推在网民的风口浪尖上,他将遭受到无限大的攻击。

网民一边辱骂一边嘲笑,完全考虑不到那个被攻击的人的心里感受。

精神伤痛远比肉体伤痛要来的深,如果一个人遭受到网络暴力,那么对他心里的打击是不可抚灭的伤痛,就像是被吸到黑洞一样,无可自拔。

关于这个题目,我也有疑问。

我想大概是现在社会人们遭受到来自各界不同的压力,无从发泄,从而从网络上寻求慰藉。

辱骂着那个大家都辱骂的人,可能他的心里会好受些。

人们越是依赖网络,沉迷在网络中无可自拔,越是远离现实,对生活对身边的人冷漠。

越是冷漠就越是说出更加恶毒的话。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不久的那个校园暴力事件。

暴力录像在网络上曝光了,微博热搜上全是关于这个事件。

顺理成章的,施暴者成为众矢之的,被网友们各种程度的辱骂,甚至遭到人肉,网民完全考虑不到那个施暴者也只是孩子。

一边骂着施暴着一边又安慰着被害者。

而这个事件的结尾,就像电影的结尾提到的那样,被新的事件所代替。

网民擦了擦嘴,放亮目光,迎接着新的猎物。

像电影中死去的姑娘一样,有太多的人是网络暴力的被害者,而到底还是谁来为他们埋单?

逼死他们的,就是太多太多的网友,以及那些污言秽语。

网络到底该不该实名制呢。

这个问题被探讨了好久,可至今没有一个正确的回答。

而这种网民随意发表言论到底是言论自由还是什么?

我也是众多网民中的一员,我也依赖着网络,但是我希望自己可以慢慢的戒掉网络。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将越来越发达。

但是我还是希望网民们可以放下手机电脑,其实现实并不是像网络一样充斥着各种的负面消息,其实现实还是很美好的。

回归到电影,大概以前卞耀汉总是演独立短篇电影,所以在看的时候也没有感觉到有太多的投资,不过有一些关于网络上对话的特效还是做的不错的。

总体来说三星半。

 7 ) 谁是真正的凶手?

冲着老柳看完了社恐,很庆幸没错过一部优秀的影片。

整部电影以追查闵荷英事件的凶手为主线,节奏紧凑,环环相扣,让人有想看下去的欲望,紧张时刻的BGM配得恰到好处,镜头多次特写了人们敲击键盘的手指,对于键盘侠的特征描写得十分到位。

结局虽然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凶手是谁,然而影片中通过多个镜头来对手敲击键盘进行特写,正是将凶手的面貌呈现给大家,闵荷英事件的凶手不仅是他自己,更是所有写恶评的键盘侠。

“网络暴力”这一题材真正贴合了我们的实际生活,键盘侠无处不在,大到上升国家政治,小到某市某地区发生一起事件,在社交网络平台下,我们总能看到有人披着马甲或化身流氓恶言相向或化身正义使者振振有词地批判,这些人可能是与你毫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能是你身边的朋友,甚至就是你自己。

人们以为在这一虚拟世界,就无人认识自己,便开始肆意批判发表言论,释放内心的猛兽,如同影片中永民所说的“反正网上谁都不认识自己”,然而他被黑了账号,泄露了个人信息后,连学校都不敢去上了。

“我们无法理解像他这样的人”,无法理解写恶评的人究竟在想些什么,究竟出于何种目的,究竟遭遇过什么样的经历才写出那样阴暗的文字,可更可怕的是,不知真相的群众用恶言去对抗恶言,最终也将自己变成那样的人,甚至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悲剧后果。

电影中的所有角色特性几乎都划分得十分清楚,进行直播的阳捷,恶评黑料能手永民以及一群热衷于现杀的键盘侠等,客观来说,他们属于影片中较为鲜明的反面角色,只有志雄一角,说是亲历者,却更像是一个旁观者,因为好奇心,因为朋友的煽动,被卷入了这个事件之中。

这样的他,像是更贴近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怀着梦想去认真学习,努力生活,第一次发表的评论是“如果我当上警察,第一个就要抓你这样的人”,算是恶评吗?

谈不上,更像是一句关于梦想的宣告,我看到的是他的热忱,但遗憾的是他没有足够成熟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被周围高昂的情绪所煽动。

而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最最有可能扮演的就是像他这样的角色,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看到太多的东西,模糊了自己的理念,便跟随着舆论的指向走了。

倘若走的太远,那便再也回不来了。

所幸,志雄没有走的太远,他的结局不算太差,复读考试过了,未来还是充满了希望。

影片的高潮是永民自杀阶段,大概观众都会以为永民会成为第二个闵荷英,可是没有,“及时赶到”的阳捷和现杀分队“救”了永民,并现场直播到网上去,然而永民的行为在现杀队和直播观众等眼里却变得做作滑稽,没有关心安慰甚至对他加以讽刺,这使得永民恼羞成怒,失去了理性。

这个阶段的描述甚至比闵荷英死亡阶段更加残忍,因为在经历后闵荷英事件的人们没有反思自我,没有变得成熟,反而变本加厉,差点制造出第二个“闵荷英事件”。

“至今网上仍有人认为闵荷英是他杀的”结尾这句增添了影片的悲剧效果,因为人们仍无法意识到杀害闵荷英的,并非一样利器,一条绳子或是一个人,而是自己的言论导致了她的自杀行为。

没有意识,则不会反思,更何谈改变。

留一声叹息给影片,留一份警醒给自己。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助力者,也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因此,千万,千万告诉自己,人言可畏,三思而后言,也请一定怀着热情去拥抱生活,做一个善良的人啊。

 8 ) 管好自己的手和嘴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看有关网络暴力的电影吧故事情节紧凑,镜头拍的也不错,BGM也配合情节发展,看得我是惊心动魄,生怕突然出现了什么。

不过最恐怖的镜头,是闵荷英死之前摄像头拍下的片段。

脸色苍白,毫无血色。

看完后的心情还是挺沉重的。

生怕勇民也自杀,整个心都是揪着呢。

看到志雄最后接到勇民电话,急忙跑到他家,看到勇民拿刀的样子,大喊他的名字。

真的让我很动容,差点哭啊。

那个时候的勇民一定很绝望,即使他以前做过不对的事情,可是还是让人很心疼啊。

在调查过程中,牵扯的网络中的事情,真的是让人看的无语。

再次让人感叹人言可畏。

越来越发达的科技,让我们逐渐迷失了自己,过着没有社交媒体就不能活的生活。

就包括现在写影评的我,不是也是通过网络跟你们分享我的感受吗?

所以这是避免不了的客观事实,改变不了的现实。

参加现杀的那些视频直播的人,真的是好好地诠释了一句话,“看热闹不嫌事大”。

刚开始作为围观者,被卷入到其中,后来又成为网络暴力的施暴者。

难道就没有点儿觉悟和反省吧。

可是并没有,知道最后把勇民所隐藏的事情揭发后,一群人杀到了他家,奚落数落看不起。

勇民代表那些著名黑子,黑别人红了之后,又被当成众矢之的,被别人挖出黑料。

这些人固然可怕,可如果没有旁观者的添油加醋和凑热闹。

他们又怎么活跃的起来。

只能说现在闲人还是有很多。

大家都抱着“那么多人也不少我一个”的看法,加入到施暴中。

当事人当然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直到抵抗不了,以死来了结。

那这是自杀?

还是他杀?

如果说是自杀,你信吗?

我不信。

难道那些留言和舆论没有激化他们的恐惧?

让他们不得不走向死亡吗?

影片叫《社交恐惧症》。

如果以后网络暴力不能制止,估计患上这种恐惧症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吧。

生活在这个透明的时代里,我们没有隐私,越想越恐怖。

以此片提醒自己吧,不要做键盘侠,管好自己的嘴,有些事并不是你看到那样。

将心比心下,不要轻易下结论。

(卞耀汉和李柱胜演的真好,特别是卞耀汉,演技真实自然,不错不错,不过我还没看过未生,看来要去看看他和时完了)

 9 ) 今年的韩影,不要错过这一部。(随感非影评)

今年总共也没看几部新片,韩影更少,加起来也就四部,因此万万不敢直言这部是上半年里最好的韩影之内的云云。

但这是我个人今年新片里第一个五星,纪念一下,就多发几句牢骚。

再次强调下,打星对一部电影的评价是非常粗暴简单的,只能说在时下这样影像媒体滥觞的情况下,这是一种最快捷成本最低的商业选择手段。

我个人打分的习惯通常是将之放至于同一小范围体系来考察。

一个导演手下的一系列电影。

或者说一种类型下的电影。

或者说一段时日里一个区域的电影。

而不做笼统的评价。

你很难说《现代启示录》和《四百下》谁高谁低。

在我看来这样的比较没有多少意义。

回到这部片子上,其实五星并非说它本身无可挑剔。

其实本片除了摄影上几近完美,无论从叙事的漏洞上或是题材本身挖掘的深度上都并非是高水准之作。

但在我看来,它的出现的意义是其他类型片无法替代的。

在韩式犯罪类型片发展到今天,它非常难得的让人看到了几乎剔除以往所有惯用伎俩的韩式犯罪。

不歇斯底里,不一味迎合国民黑政府的愿望,不使用快速剪辑,不用背景音乐,不突兀地装模作样。

一以贯之的稀疏日常从头到尾,表面上节奏并没有迎合观者心态,让剧情自然发生,但实际上又紧扣疑点的伏笔牢牢抓住观者的注意力。

其中角色设定上的多重视角也很有层次感。

片中人在直播现杀时,我们也在直播片中人。

两位男演员的表演比起同辈也显得自然纯熟很多。

卞能延续在《未生》里的出色发挥的确很欣慰。

最后说一下题材内容。

其实网络暴力的话题已经成为咱们这个时代经久不衰的热题。

扫了一眼短评,看到有友邻差评的原因是:不如《搜索》。

这让我感到疑惑,我不清楚他认为《搜索》与之相比到底高在哪里。

在那部(在我看来)完全挂羊头卖狗肉的明星扎堆却无卵用的片子中,网络暴力已经被稀释到几乎消失的地步,离异女人自强不息,高赵恋前传,姚晨版新闻编辑室。

都有,就是不关网爆任何事。

呈现社会议题如果始终需要以非常戏剧化的情节来做支撑,事实上是很难有说服力的。

而这部片子的魅力正在于展现了去戏剧化应用在呈现社会事件中的功效,每一步都打破观者的既有期待,当你感觉按照以往看电影的经验它接下来该怎样怎样的时候,事实上它并没有怎样怎样。

如果我没猜错,应该有很多观众在看到结尾道多利上吊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这群傻逼上天台看见的又是一句吊死鬼的死尸吧。

但电影这时候用了滑稽的方法处理了这个事件的发展,但是作为具有上帝视角的观者而言,其实这样的滑稽比一具死尸要来得更加残忍。

像类似这样的细节处理,片中还有很多。

每一个细节往深了去都是你我所处的时下的网络生态和现实世界交汇而可能产生的荒诞事实。

在键盘侠们将道德底线调至最低为了毫无成本的虚幻正义摩拳擦掌蠢蠢欲动的时候,当大多数人误以为绝对的个人主义就等同于“我没有义务只发表你想看的内容”的时候。

没有人能理得清到底是谁杀死了她。

蔡康永在一篇访谈中有这样一席话让我印象极深也极为鞭笞我,让我反思自己行径。

在很长的一段时日内我是那种为了在言语上胜过别人不顾一切的人。

但这如今成为我每当想起就忍不住低下头的一个缺陷。

这是一种疾病,这是一种匮乏。

“所以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情,在网络上面发言的人,常常都是对文字有掌握能力的人,对文字有掌握能力的人常常是文艺青年,文艺青年的人生常常很可怕,所以,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常在网络上写东西的人讲的话,他们只是爱讲话而已,不是他们很有本事,讲出对的、有智慧的话来。

很多沉默的人是过得很好的,他们只是不善于整天在脸书上一小时发一篇文章。

这是我给年轻人的第一个建议。

”片中女生的同学对女生的评价:她看了很多书,为人很冷漠,说话从不留情。

老师的评价:你对别人头头是道,为什么不自己拿出一点作品来呢,只顾批评别人的人无从进步。

也许很多观者在途中和我有过一样的顾虑,为什么警察不介入此事呢。

为什么他们可以轻易地到达别人的家中而不受管制呢。

在已经出了人命的情况下,他们短时间内又对下一个目标做出同样的事这样真的可以吗。

警察的缺席真是这部片子的神来之笔。

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法律观照不到的角落实在太多太多了。

网暴的真空是其中之一。

这些年你我围观了太多伶牙俐齿牙尖嘴利的人的盛会,他们轻易的评断一个人在网络上呈现的某个片段就等于这个人的全部。

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假想敌画像。

但因为他们在言语上的胜利,他们赢得了史无前例的喝彩。

一方面,审美上,这是个言语严重败退甚至退无可退的时代,另一方面,某种程度是,这又是一个言语决定一切的时代。

如果有可能,越多的人看这部片子越好。

最最后,这部的摄影很出色,很好地参与了整部片子的建构,是除了主角之外的主角。

 10 ) 分身——《社交恐惧症》观影记

卡麦隆·韦斯特有一本著名的心理学小说《二十四重人格》;池城有一部比较有名的韩剧《kmhm》,都在讲多重人格的话题《社交恐惧症》试图呈现给观众一个虚拟世界的力量,尽管那力量不能用任何度量衡来给一个描述,让人能有具体的感同身受影片算是比较短的100来分钟,前60分钟我以为看到了韩国制作的烂片,就靠卞耀汉的一些人气和柳俊烈够能放的开的"丑"撑场面,还好,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后劲还是有的,尤其个别镜头单用暗黑背景屏幕,全程再现网络聊天实景,导演的用心集中在下半场薄发,渐渐引出他要表达的情绪,此处不用"情怀"之类的词汇,因为网络暴力的主题,私以为用"情绪"更妥帖一些影片里前后两段几乎一样的场面是一种悲凉的纠缠,前一个不可挽回的结束,后一个由参与者变成被加害的人,原因却全都是因为隔着屏幕毫没由来的指责,参与的人个个都极尽谩骂之能势,甚至可能只听说了一个字眼,就已经编好了一篇长长的檄文结尾卞耀汉有几句画外音:"热闹了一阵之后,就被女团的丑闻很快盖过去了",可被毁了人生的永民再也没有回过鹭梁津,更不要说他曾有过的理想……其实,虚拟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就像是交替显现出的一个人不同的分身,不同的样子,有的人一会唯唯诺诺,一会因为可以匿名就不可一世的跋扈起来,有时候记性好到睚眦必报,又有时候因为可以躲在屏幕背后,赶趟儿似的去关注下一个"绯闻",平日里份内的职责面前呆若木鸡,用上网名了,摇身一变,挥斥方遒,明明压制的很好的脾气,在网络世界里和一个素不相识的某某嘴仗开到天际……其实虚拟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只是表象不同的一个世界:千百年来,历史里写的都是"弱肉强食",《六龙飞天》里天下第一剑最终就说了一句话: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是了,这是这世界的第一个分身吧,第二个分身就是虚拟的世界吧,它还有那么多不同的分身,有时候是温暖,是热情,是慷慨,是真诚,有时候是冷漠,是残酷,是好斗,是自私……还有还有,囿于词汇和篇幅的那些如果说真实和虚拟是世界不同的两个互为关照的面,人们一直以为自己完全拎得清两者的分界,也许有点自视过高了有一句话:从生活逃入文学注定失败,因为文学写的必然是生活!

把这句话可以改为:从真实世界逃入虚拟世界注定失败,因为虚拟反映的必然是真实!

《社交恐惧症》短评

同类题材,日本人甩韩国人至少十条街。

4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好题材,叙事拖沓。太多的现实闲人在网络上张牙舞爪,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是。如果他们把一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就好了。

5分钟前
  • uu_baby
  • 推荐

这电影其实和社交恐惧症没有半点关系,讲的都是网络暴力。键盘侠和反键盘侠的互喷在我看来其实都是网络暴力的一种,根本没有区别。都以为自己是正义的使者,借刀杀人。冲着结局真相加一星。

10分钟前
  • Boléro
  • 推荐

网络暴行

12分钟前
  • 麦甜
  • 还行

网络暴力键盘侠在你国更多更可怕更加冷血愚蠢和残忍……

13分钟前
  • Gary
  • 较差

故事叙述略平 网络暴力也是刀 刀刀催人名

15分钟前
  • nanne
  • 推荐

故事整体感觉有点偏平,却也没忘记把形成网络人格的根本引流到生活的真实处,这点值得写故事的们来学习,最近韩影的选材真的很有创意,紧跟新媒体发展趋势,引发拷问网络言论过度自由的弊端处,话语权在网络上的任性,很多时候会引就舆论的反偏差,所以网络大V最好不要瞎逼乱说,严重点会毁了自己的。

18分钟前
  • 東川
  • 还行

结尾差评

23分钟前
  • TA浓度400%
  • 推荐

五星作为一段时间内的鼓励。希望更多人去观看这部。键盘侠们可观照自身。

25分钟前
  • 昆汀的影子
  • 推荐

谣言猛于虎。

28分钟前
  • 烂绒
  • 还行

剧本和男主角的脸一样僵硬。如果不是为了陪妹子,15分钟就离席了。

32分钟前
  • = =
  • 较差

题材不错,但剧情一般,漏洞比较多,节奏有点慢。社会需要同理心,虽然在网络上可是貌似释放我们的“自由”,但时刻知道,你的言行会影响其他人,当然,希望是好的。

35分钟前
  • 是冬天啊
  • 还行

要说网络围观,结果硬来个破案,还硬切主题,圆不下去了又索性自杀结尾,这么玩类型迟早要死。主角们各个生龙活虎,不带这么看不起社恐的。

38分钟前
  • sam
  • 较差

题材新颖,拍摄精致,但缺乏叙述力

41分钟前
  • 囧才才
  • 还行

竟然是狗焕的出道作品,在卞约汉的衬托下,更丑了。卞约汉的角色纯纯的傻懵子,就算考上警察也干不好。关于网络喷子的电影,兜兜转转,最后都没好下场,自作自受。

44分钟前
  • hangain
  • 还行

wuli老柳和我的情侣款牙套!💓

48分钟前
  • 我是王大鹏啊!
  • 还行

挺好这题材

52分钟前
  • 梦中的D
  • 还行

......全是闲的......

57分钟前
  • 南部310
  • 推荐

柳哥的出道之作。。天然无雕饰啊。。

59分钟前
  • 龙渣
  • 较差

从开头的网络暴力逼死了人,到以为他杀而持续追查、持续“现杀”的直播,以为层层揭开迷雾,直到男二从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变成了受害者,影片从高潮一下泄了气。又一个循环,又一次施暴。这比搜索单纯展开施暴过程要厉害。网络时代,谁能幸免,谁又能免责?

1小时前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