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泡妮印象里台湾影视剧总是以“小”来打动人,小清新,小情调,小岛风情,小人物,小细节的故事,虽没有商业大片的大巨制,但台湾电影却总能拥有以小博大的效果。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作为一部地道的台湾喜剧电影,再一次用实力印证了台湾电影拥有以小博大的能力。
上一部《大尾鲈鳗》是2013年的台湾春节档强片,拿下4.5亿台币的高票房而成为本土电影票房冠军,票房成绩超越4.1亿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也是继《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之后,又一部经典台湾票房冠军电影在中国大陆上映。
明星的阵容方面,《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可谓是台湾群星汇聚,由导演邱瓈宽执导,朱延平监制,郭采洁、杨祐宁、猪哥亮、曾志伟、苗可丽、连静雯主演。
猪哥亮可以说是影片的灵魂人物,一出场以标志性锅盖头造型亮相,用原声闽南语荤素不忌大讲荤段子,表情张扬浮夸,浓郁地道的台湾味扑面而来,一下就征服了观众。
猪哥亮是中国台湾早期秀场天王、著名搞笑主持人,尤其擅长调侃捉弄,演技也是一流,是台湾喜剧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熟悉猪哥亮喜剧综艺做秀风格的人,在这部影片中都能找到共呜点。
猪哥亮与曾志伟组成的黑社会大哥组更是抢眼,这两位搞笑大哥少了那份黑社会的霸气,反而觉得多了几分可爱了。
当然,这样的喜剧实力派巨星组合,同样是影片票房最好的保障。
在剧情方面,《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延续上一部《大尾鲈鳗》故事剧情,讲述了意外成为黑社会老大的大尾退隐江湖,挽回父女亲情后,一家人在乡下经营民宿的恬淡闲适又有超的搞笑生活;影片整体上并没有一味的追求搞笑效果,而是融入了台湾文化、爱情、亲情等诸多元素,即有搞笑又有感动。
剧情叙事属于标准的台剧风格,充斥着纯然风影美和风格化的幽默搞笑,小城美景,人与人之间的爱情亲情,自然流露。
在台湾文化元素上,影片不时出现台式的问卜习俗、祈福仪式、街头艺人等具有台湾本土文化特色的元素,让观众轻松观赏电影的同时了解台湾文化知识,感受地道台湾味;在情感方面,影片中杨祐宁与郭采洁、猪哥亮与苗可丽之间的美好爱情;猪哥亮与郭采洁父女亲情;苗可丽与连静雯间的姐妹亲情;都让人感动。
除了极尽搞笑,《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情味的电影。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小清新的画风、幽默搞笑的台湾本土梗、小人物的情感生活、随处可见的台湾民俗文化,无不留下了诸多台湾本土喜剧影片的独特风格,纯粹自然,又别具一番风味,让人笑着感动。
喜剧电影一般票房都不错,而且好的喜剧片往往会创造票房神话,《泰囧》《心花路放》《夏洛特烦恼》等等都曾创出骄人的票房成绩。
笔者以前的印象中台湾最卖座影片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和《我的少女时代》,没想到《我不做大哥好多年》这部纯正的台湾喜剧片成为最卖座喜剧电影。
如今,我们将于6月23日一睹台式喜剧电影的风采,不瞒您说,搞笑效果绝对棒棒哒。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由台湾著名导演、编剧邱瓈宽执导,实力演员郭采洁、杨祐宁、曾志伟、猪哥亮、苗可丽、连静雯联袂主演,片中朱小芹(郭采洁饰)与小贺(杨祐宁饰)饰演的是一对欢喜冤家式的“未婚夫妻”,因误会不断,而吵吵闹闹,更是上演离家出走的戏码。
影片讲述了猪哥亮本已退隐江湖,到乡下开民宿,无奈道上兄弟仍来纠缠,始终如影随形,最后猪哥亮被逼得重出江湖,连带把女儿、女婿也牵扯进来。
奇葩一家与江湖纷争难解难分的故事,用一种台湾特有的喜剧方式展现出来,台腔、台式风格、台式话语,别有一番滋味。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是一部续集电影,前作曾拿下2013 年年度本土电影票房冠军,这一部更加能凸显出台式喜剧风,闽南语先天性的能制造出幽默,而剧情上衔接前作,大尾挽回了父女间的感情之后,退隐江湖到乡下经营民宿,不料江湖却没有离开他。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曾是一首好听的歌曲,而如今的电影再次聚集“江湖大哥”,大哥虽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不能没有大哥。
有人这样评价这部电影,“台湾版王晶喜剧”,确实当你在看到电影中的一些桥段时,你会觉得有王晶作品的精髓——屎尿屁。
但这种喜剧风格以台湾风呈现出来,就更加搞笑和讨喜。
笔者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可谓是全程放肆的在笑,它不像其他国产喜剧那样总让观众感觉是在被挑逗而笑,《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采用的是画面、台词、情节、腔调,全方位的喜剧风在包裹着你,仿如让观众置身其中,当然也就乐在其中。
确实如导演所说的那样,好笑的比较纯粹,让观众可以轻松的欣赏。
炎炎夏日,需要清爽,走进影院去欣赏这部地道的纯真的台湾喜剧片或许是你一个不错的选择,你可能会说它俗,但那就是生活啊;你还可能会说它段子比较直,但正是这些段子让你乐在其中啊。
其实喜剧片真的很难拍,让自己乐很容易,让别人乐会很难,因为观众都被那些“套路”把大笑的方式快忘掉了,这部电影能让你在影院里度过一段愉快的观影时光,那么它就算成功了。
最后要说一下电影中的几首歌真的很好听,恰到好处的出现,可以为影片加分。
这部电影也是台湾著名笑星猪哥亮的遗作,他因肠癌不幸离世,他把最好的表演留给了观众,观众不会忘记你的,因为你就是喜剧大哥!
看这部电影是为了支持杨祐宁,看了这一季的花儿与少年很喜欢他。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有点无聊,主要是因为闽南语太多了,内地人听不懂,但看到后面还是莫名其妙的流泪了,真的是莫名其妙,催泪很劣质,但还是被打动,但看完整部电影以后还是有种淡淡的感动,可以细细品味。
这部电影打5分可能我夸张了,但我确实想打这个分数,因为有我喜欢的演员,并且整部电影的定位也没有那么意味深远,惹人发笑,使人感动,令人回味就够了。
以不俗的创造力,打造出经典的人物角色,加之电影中的很多梗幽默又不落俗套,观众也乐在其中。
影片从头至尾没有生硬的说教,更没有多余的赘述,其高明之处在于,流畅自然讲述故事情节的同时,也通过主演们大胆浮夸的笑点和贴近现实的.故事情节,最大程度地治愈观众的爱情观、人生观,潜移默化中,达到让大家继续相信爱情,勇敢追爱的目的。
文/温翔台式家庭喜剧片《大尾鲈鳗》想必很多影迷都熟悉吧,这部电影拍摄2013年,由郭采洁、杨佑宁和猪亮哥等主演,台湾资深经纪人兼导演和制片人邱黎宽执导,8000万台币的制作成本,最后取得4.3亿台币的票房,已经是五倍多收入。
而这部续作《我不做大哥很多年》依然是原班人马主演,不过变化的是大陆走红的郭采洁和前男友杨佑宁再度携手,还是演情侣,毫无违和感。
该片属于典型的台湾本土电影,配音主要是中文和闽南语,而且展现的很多风土人情,都有着台湾很显著的标签。
尽管如此该片还是有很多看点。
不走煽情催泪套路,而是荤素搭配,有些桥段污得很可爱尺度不小。
该片有着很强烈的自黑和治愈系特色,猪亮哥带病出演,敬业精神也是很值得点赞。
他完全就是影片的搞笑担当,猪亮哥的喜剧特色应该主要还是荤段子加持鬼马的搞怪特色,在影片中完全看不出他是一个癌症疾病缠身的人,敬业卖力的搞笑,看不出任何的尴尬。
郭采洁和杨佑宁在影片中依然负责颜值担当,二人尽管已经不是情侣,但他们合作默契,对手戏也很赞。
看得出来他们都是比较专业的演员,不会因为有过一段恋情而分手便成仇人。
影片糅合很多流行元素,有爱情、亲情和友情,还有喜剧以及动作戏码,是一部很接地气的喜剧爱情片。
郭采洁和杨佑宁、猪亮哥和林美秀、曾志伟和苗可丽三对恋人的情感变化,是影片主要要表达的东东,当然他们之间情感发生的变化,很好的植入到剧情中,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很自然的随着剧情而展现。
他们有误解,亦有争吵,更有不少秀恩爱撒狗粮的细节,最终依然是大团圆,甜到齁。
亲情的表现当然主要集中在郭采洁和猪亮哥扮演的父女以及林美秀和苗可丽扮演的姐妹身上,一家人不可以说对不起,父女相依为命令人唏嘘不已;姐妹有过误会,当二人再度重逢更是冰释前嫌,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关于友情就更是多了去,猪亮哥和台湾本地资深艺人陈博正扮演角色的兄弟情深更是充满滑稽搞笑的噱头,猪亮哥和俗艳三姐妹等的风流韵事更是成为搞笑大梗,他们那些年睡过的男男女女都似乎亮了相,算是前任大集合,也是忆苦思甜,对于郭采洁和杨佑宁来说也是意义非凡。
情人做不成都变成了友人。
影片植入第50届台湾电影节金马奖颁奖晚会,而且还黑了把本片监制朱延平导演年年都参加没获奖的梗,宽姐也在影片中精彩亮相,估计其邀请猪亮哥来做主演,目的就是想要“睡他”吧?
影片的喜剧特色主要还是在荤段子上大做文章,当然不是很恶俗的那种,而是通过剪辑发挥观众的想象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放个屁震出避孕套的梗,虽然不雅但却令人浮想联翩。
总之这片可观点很多,是个了解台湾本土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台式喜剧风格的展现,影片有不少我们不是很熟悉的台湾资深艺人参演,这也足以看得出来导演宽姐在台湾娱乐圈人脉资源真的很牛掰。
影片核心还是表现亲情、爱情和友情为主,夸张搞笑只是外衣,集合这么多艺人参演,看得出来宽姐这蛋糕做得很大。
曾经“好赌及色”的猪哥亮,猛然间换发演艺事业第二春,上台鞠躬,可惜夕阳红的时间太短,竟然在2017年5月因为癌症去世。
而猪哥亮主演的《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则是一部自况电影,充满着喜剧趣味的台湾电影,即使帅哥美女杨祐宁郭采洁也不能抢走他的风采。
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之后成了艺术家,猪哥亮则在破产后重出江湖,毅然决然选择在大银幕上做自己,并不会刻意逃避当年的歌厅秀、综艺咖的世俗。
做不做大哥其实无所谓,活到老还能放飞自我才是“真”汉子、“真”流氓。
所谓大尾鲈鳗,就是关汉卿笔下活生生的当代铜豌豆啊。
邱瓈宽导演、朱延平监制、猪哥亮主演的《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不止是猪哥亮的人生反射,还有朱延平和邱瓈宽,三位都在二三十年前便是横跨港台地区的著名艺人、导演和推手。
台湾电影基本上分为三类,一类是台湾电影新浪潮及新新浪潮的作者电影,杨德昌故去、李安远走好莱坞、侯孝贤和蔡明亮等人依然在坚持,在国际上获奖、知识分子喜欢或热评,然而本地观众寥寥无几;第二类便是小清新、小确幸为主的电影,也是文艺青年们最为熟悉的格调,在海峡两岸三地有相当票房和口碑;第三类便是植根于台湾乡土的喜剧电影,屎尿屁、黄色暴力都是应有之义,在本地票房极高,在特定人群中口碑也不错,但是在知识分子群体遭到强烈的抨击。
猪哥亮没有身段,从头到尾都可以匍匐在地上,贴着台湾地区乡土文化的地气,欲望是迸发的,生活是任意的,搞笑是发自本性的,语言都来自于大众平常生活中的口语,完全不是知识分子范儿,杨祐宁和郭采洁也是纯粹的江湖儿女趣味,更不用说那些大叔大婶们绝对放得开,生冷不忌生活就是那么放肆,从来不会出现“以文害意”的表达,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入戏,可以说别具风情,也做到了一刀未剪引进,当然必须提醒的是未成年人还是不适宜观看《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黑帮大佬”隐藏的背后,最终他们都回到家庭,卸下过去的“身份”,重新面对的是各种鸡毛蒜皮,满世界转悠的晃晃荡荡的老年人生,能够做一颗铜豌豆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大约也就猪哥亮这种演员与角色合一的综艺大咖才能做到。
“综艺天王”猪哥亮是扛大旗的选手,成为贺岁帝和破亿票房天王,从2011年起,六部贺岁片全都是票房冠军,这个记录不知道谁人来破?
在这几年,周星驰、成龙和内地电影,都不是猪哥亮的对手。
因此朱延平评价为“台湾国宝,一生传奇”,《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其实一个大哥的回归,没有一个大哥不坎坷,没有一个大哥不寂寞。
曾志伟跨海来助阵,朱延平自嘲不获奖,邱瓈宽再作冯妇,可以说是港台电影人的小小的牺牲和献身。
这部电影能在内地公映个人是比较吃惊的,恐怕还在于郭采洁与杨祐宁两位内地知名度非常高的演员,让本片有了内地公映的机会。
但平心而论,片中的荤段子和屎尿还是吓了一跳,简单而言,尺度很大。
但作为一部台湾本土喜剧,本片在受众方面与内地观众其实是没有任何差异化,非常典型的成人喜剧,所获得的共鸣依旧是亲情。
本片是《大尾鲈鳗》的续集,后者是台湾非常著名的电影,2013年的台湾票房总冠军,而《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又是2016年的票房冠军,可见该片的在当地的号召力。
话又说回来,对于内地观众来说,没有看过第一集有没有影响呢?
从个人的角度,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我也没有看过第一集,但欣赏本片无压力。
首先《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描述朱大德从江湖隐退之后的生活,从江湖中人与世俗情感的角度,过度到“做回普通人”之后的情感纠葛。
其次,就是本片在部分事件上对第一集的主要情节的回溯,能够让观众get到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
从观赏度的角度,这部爆笑喜剧所呈现的笑料,对于内地观众来说一样受用。
浓浓的台湾本土风情,闽南话和国语的混搭,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看惯了内地国产喜剧,对于这样的差异化风格体验还是非常新鲜的。
大量插科打诨的笑料,如龟仙人一般的老不正经朱大德,江湖气浓厚的一家人,各有特色。
朱大德昔日大哥的老顽童+妻管严形象深入人心,郭采洁与杨祐宁这未婚生子的这一对,也是一副“天是王大,老子是王二”的拽样子。
还有他们的胖小子,几乎是小一号的朱大德,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家庭,又来了一位充满诱惑力的小姨子,用北条司的漫画名称形容这就是“非常家庭”。
容纳于其中的笑料,兼顾家庭琐事和角色个性,从开场调节黑社会争斗到家庭教师访问,再到小姨子到来和两位越狱的前黑帮老大找上门,简单几笔,利用极具戏剧冲突的情节和桥段,勾勒出几位角色的特点,同时换来大量的笑料。
尽管电影的内容有些“超现实”,各种荤段子也是让本片看上去有些浮夸,但是将电影与观众建立起共鸣的,就是情感。
朱大德对家人们的亲情,郭采洁与杨祐宁之间的婚姻之痛,妻子与小姨子之间的姐妹情,全部汇聚在故事之中。
影片从头至尾没有生硬的说教,更没有多余的赘述,非常自然。
个人感觉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用这个流畅且简单的故事,也通过主演们大胆浮夸的笑点和贴近现实的故事情节,这样极具差异化的表现,将情感元素融入其中,最大程度地治愈观众的爱情观、人生观。
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让大家继续相信情感,充满欢笑也很催泪。
本片的男主角猪哥亮,本名谢新达,是台湾著名搞笑主持人,节目包括《猪哥亮歌厅秀》《猪哥会社》,前不久刚刚过世。
由于不是台湾综艺的固定观众,对他的印象,最早还是在《新少林五组》中那位蜡人张,以及2010年的《鸡排英雄》。
其实个人比较喜欢他的表演风格,他擅长调侃,捉弄,风格夸张但不令人生厌。
就像他在《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的朱大德,一副龟仙人的色眯眯造型,而且金句不断,主要的情节推动点就是在他身上。
如今斯人已逝,缅怀这位欢乐的老人。
PS,电影中处处可见很有地域风格的笑料和桥段,比如郭采洁唱MV那段,明显就是模仿当年台湾风情MV,郭采洁感觉第一次演这类“浮夸”的角色,简直笑掉大牙太欢乐了。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原名《大尾鲈鳗2》,台湾艺人猪哥亮遗作,全程闽南语,可能有部分文化差异的原因,几乎全程的笑点都无法get到,剧情尴尬到家,时不时的闪现第一部的镜头,在没有看过的情况下也是云里雾里。
【4分】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原名《大尾鲈鳗2》,台湾艺人猪哥亮遗作,全程闽南语,可能有部分文化差异的原因,几乎全程的笑点都无法get到,剧情尴尬到家,时不时的闪现第一部的镜头,在没有看过的情况下也是云里雾里。
【4分】
讲述猪哥亮归隐乡下经营民宿,他要退出江湖,但江湖却离不开他,道上兄弟如影随形。
郭采洁与杨佑宁结婚后误会不断,女方要离家出走,猪哥亮终于重出江湖。
我还是挺吃郭采洁的颜的 但这部片子我真的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主题在哪 完全不懂到底想表达些什么 如果不是看到郭采洁我想我是不会去看的 真的 我需要冷静冷静
贯穿全程的闽南方言,台湾乡野的风土人情,乐趣超然的家庭伦理,源源不绝的俚俗笑料,燃情怀旧的悦耳老歌。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显示出纯正台式喜剧的特色风味。
作为《大尾鲈鳗》的续集,依旧是猪哥亮领衔原本人马来演出,不矫情、不晦涩、不煽情,情节处处有笑点、台词句句抖包袱、人物个个带喜感,整个故事能叫人笑弯了腰。
影片没有故作高深的阳春白雪,透尽百态人情的下里巴人。
当《大尾鲈鳗》里的诙谐黑道帮变成搞笑一家人,大尾和娜姐彻底生活在一起,小贺和小芹由情侣升格为“夫妇”,故事想当然的开始了全新的爆笑升级。
大尾本归隐乡野间、寄情家庭事。
然而江湖不是你想退,想退就能退。
家人与亲戚先后成为仇家报复的目标,他被逼无奈重出江湖,一连串令人捧腹的搞笑奇事纷至沓来。
片子采取耍痞耍贱的拍摄路数,从第一个镜头开始,每一分钟都爆出笑料。
人物之间的对白里笑梗连绵。
荤腥不忌的段子、犀利调侃的腔调、滑稽非常的肢体动作、逗比无限的表情包,莫不引人开怀大笑。
而所有笑点在处理上只是点到为止,丝毫无拖泥带水之感。
虽然不是多线索叙事,却有着碎散而自由的结构。
无论是主线还是副线,都紧紧围绕着一个“寻”字来进行段落的铺陈。
几组人物带着不同的目的来找寻想要的东西,出现在大尾的生活中。
小奇大在寻仇雪耻,越狱而出试图夺回地盘。
小辣在寻回亲情温暖,莅临娜姐家中化解两姐妹的往昔恩怨;天天哥在寻觅失踪爱人,跨海而来追回心中的她;小芹与小贺在寻求婚姻渴望,两人因误会产生情感拉锯战。
这几条小线穿插出现在大尾遍访故旧、寻救家人方法的故事主轴中,不但营造出某种悬念,也构成情节进展的依据,还较好地烘托出故事浓浓的人情味,起到一举三得的作用。
台湾老中青三代演员有着很好的化学反应,群起演技大爆发,用粗呛言语交流构成人物的亲切可爱。
郭采洁与杨祐宁误解彼此,爱侣你追我逐的情感拉扯,带有一种欲拒还迎的浪漫。
苗可丽与连静雯互怼互爱,心怀嫌隙的姐妹花亲情和解,更是饱和异常的感情厚度。
作为片中的核心灵魂,猪哥亮的搞笑功力自不待言。
留着标志马盖头的他说着独特的猪氏语言,在表演上体现出大尾鲈鳗性格上坏、痞、贱、狂、耍等诸多特点,撩妹时大占便宜的得意把戏,被猪肉西捉弄大练神功的苦不堪言,遭遇“琳祖玛女孩”三个老女人潜规则时的狼狈不堪。
细细品味这个粗浅卑微角色,你会发觉他不羁小节的言行中,透出台湾本土草根精神的诙谐与乐观。
结尾时,大尾送小芹出嫁的一幕感人肺腑。
老爸声音哽咽、眼含泪花、语调深沉,如山的父爱中透出疏于关心女儿的自责。
这段戏怎么看都像是猪哥亮在真情流露,而非刻意的表演,触景生情的他或许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女儿谢金燕的深深愧疚之情。
本片拥有高度的催笑指数,实为华语电影所罕见。
即便猪哥亮已然长逝,我们仍可感受他所带来的搞笑狂欢。
你在大笑之后、放松之余,细细品味片中那群卑微角色,会发觉他们不羁小节的言行中,透出草根精神的诙谐与乐观,对于我们的人生真有所透视和观照。
看着隔壁老王的段子和小姨子文化传到台湾,我倒是蛮欣慰的。
相比下来,第一部比较好一点
我觉得够真实 好看,特别片尾放起 李丽芬的 得意的笑 主角猪哥亮当时已经肠癌晚期 ,(次年五月去世),应该是以此歌告别人生和影坛吧……感慨
郭采洁还是不错的
郭采洁除了演这种电影 也只能演这种所谓电影
不评价电影本身了,只想说这种针对台湾本省人的台客电影竟然还想来大陆圈钱,还硬加进去“怎么没有我们中国队”这种台词,导演舔菊至此我都替他臊的慌,吃像太难看了
我觉得挺好看
喜剧是需要很大天赋的,连正剧都没演明白的人只会把喜剧造成一群智障
笑点有的,家庭情怀、MV和台湾风很赞,但是有些剧情安排过于生硬和敷衍
去shi吧
低俗
小学时候经常唱这首歌。。。
很明显是集结了一些网络笑话而成的所谓喜剧。抛开笑料,根本就是没事找事。当然,这也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罗宾•威廉姆斯为什么会抑郁而终。很简单,因为每天都看笑料,每天都演笑料,每天都逗人笑。结果不是笑点高,而是根本不会笑。所以,我觉得再也不能看喜剧了,得过看些悲剧才对。
不太知道说什么,郭采洁演个贤妻良母还不赖吧?
一些段子虽然老套,但蛮有意思。
好浮夸,蛮有意思
9.11-9.17/完全不记得第一部讲了啥
竟然还换个名字上映过,名字换的还那么土……这一部比上一部略强,不管是剧情还是演技都略有提升。风格基本延续,第一部中大篇幅的三俗笑点和闽南语谐音笑点有所收敛。连邱瓈宽和朱延平本人都上镜做包袱,话说金马奖那个梗用的不错……
挺俗的台湾喜剧,还算逗
台湾的这位大婶还是弄一弄综艺赚一点钱就好了,不要时不时出来祸害电影圈,这种全程尴尬、毫无笑点、一脸黑线的东西也配叫喜剧?也配叫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