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更新演的痞气少年,周冬雨演的优秀乖乖女。
其实两个人演技啊形象啊,都是很符合的。
但这不妨碍这部电影变成一部烂片。
为什么?
正常人的世界,不会因为担心,就打破隔离病房的玻璃救人出去。
正常人的世界,不会因为两次申请没过就自暴自弃。
正常人的世界,没这么作没这么多戏剧性。
最近几年,各种青春片层出不穷。
各种渠道也都看了很多,越看越怀疑自己和编剧们生活在不同星球。
我的初中,在奥数中度过,要哭也就只有算到凌晨两点仍然解不出方程的时候,或者成绩出来我又因为粗心错了填空被骂的时候。
我的高中,在化学方程式中度过。
偶尔一次参加竞赛居然抓瞎过了,然后被押着上集训课,去大学旁听课程。
然后成绩还不能降低,所有其他的时间都在背单词背作文解数学题。
高考完的那天,我在清华提前招生的笔试班度过。
比高三还可怕的三天,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被迫灌输着大学物理和高数。
其实我的青春,就是大部分人的青春。
三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无数支写干的水笔,用不光的草稿纸,整理不完的笔记本错题本。
我不清楚为什么编剧们不愿意正视这样的日子?
我从来没有抱怨过,或者说,那种近乎苦行的生活,让现在的我仍然能在任何需要的情况下瞬间集中注意力高效率地完成工作。
我的青春,或许有些暗恋有些说不出的小情绪,但也不是成天谈情说爱约炮打胎的日子。
本来这片子三分足矣,里面的内容虽然大事件描述接近现实比如南联盟使馆、非典、911等,但是里面的男女之间的事儿实在是太脱离了现实!!
这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
这片子的导演与监制你到底有没有程序猿的低级素养!!!
尼玛搭网站你就这么搭是么!!!
这个开发环境以及界面我已经无力吐槽了好么!!!
尼玛堪比TC3.0的破开发界面啊!
关键是尼玛你还弹出个窗口搭建完成,更新完成啊我日!!!
瞬间回到了win95的时代啊!!!
那个小弹窗口!!
矮油!!
我看到了简直就想捂脸啊好不好!!
我觉得我本科白念了啊!
硕士白念了啊!!
我们都要失业了有木有啊啊!!!
我草!!
北大青鸟都拦不住我了啊!!!!
好歹你也来一个DW或者FP吧!!!
哎呦我去。。。
以后要是可以这样Coding简直我们大家都可以失业了好么!!!!
我靠!!
还尼玛用复杂网络的小世界六度理论和拓扑结构!!
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噪点片!
哥一个搞数据挖掘复杂网络的人都尼玛快尿了啊!!!
怎么破啊!!!!
最后实现成功了的校外网真是让我无力吐槽啊!!!!
尼玛陈一舟这个商人看上去一定很高兴啊!!
交了不少出镜费啊!!!
尼玛你纽约交易所跌破了你也不用这样挽回了吧 !!
你让之前出镜的扎克伯格怎么看啊!!!
真是誓不两立的老冤家啊!!
看到尼玛那个熟悉的没有开放的好友界面我乐了啊!
有木有啊!!
我会说之前这个狗血的界面还有BUG啊有木有!!
尼玛你不用加好友就可以看照片啊!!!
随意看啊!!
点进去随便看啊!!
我靠!!
这样黑死好多小童鞋啊!!!
状态也可以啊!!
不用加好友就可以点进去看好友状态啊有木有!!!
我还用这个Bug给陈一舟陈大佬回过状态啊!!
他根本就不在乎啊!!!
我靠!
只会闷声发大财啊!!
图样图森破啊!!!
So Naive啊!!!
我靠要不是GFW还有校内(从网)有什么事情啊!!
都是Facebook的天下啊!!!
你们真是不懂什么是程序猿的政策市场啊!!
我国的GFW政策真是利好消息啊!!!
这种片看来三星!!!
但是你们根本不顾及程序猿的感受!!
我给你减一星!!!
就像《致青春》里说的那样,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
7点50分走进影厅,黑暗中看见密密麻麻的手机亮光,大满场,无论内容如何,作为青春题材的又一部影片,至少是赢在了怀念上。
不是专业的影评人,不会从灯光摄像结构等等内行的角度来看一部电影,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能感受的只有影片的内容,影片本身是欢乐是忧伤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带着看的人一起进入你的情绪里。
《同桌的你》确实不能给我完完全全的情绪带入,有一点感伤的情怀却又没有十分饱满的人物情感,两个主角虽是十分的干净明亮,却总让人觉得缺点什么,很难入戏,直白点说看点都在预告里。
加上很多情节让我觉得不那么实际,比如男生不顾老师家长的阻挠搬着桌子赖在文科班,比如男生从文科考不到60到进厦大,比如女生申请斯坦福失利男生轻松拿到offer,比如女生最后竟选择那么一个浅薄自大的人结婚,又比如男生一向视女生为终点,疼着宠着,却在得知女生怀孕时给了我们意料之外的反应。
这些在现实中当然也会存在,只是同时出现在一起总会觉得怪。
看完全片回过头倒觉得像是轻喜剧,特别是满场的观众同时被刺到笑点一起嬉骂大笑时。
整部影片以男生的视角为主线,从第一次见到女生,为她打架,再到高中男生死乞白赖拼死拼活跟女生进到一个班,最后女生放弃北大来到男生在的大学,才开始了真正恋爱。
比起大学里所谓的修成正果,我更爱小时候懵懵懂懂不顾一切的疼爱与追求,不管你回不回应,我都要对你好,你被人欺负我就揍他,你脚崴了我就扛你,你要拍照我就去借相机,别人不借抢我也要抢来,你去哪我也要跟你一起走到哪,我只想你开心,哪怕生气吃醋我也只是想跟你在一起。
真是简单粗暴呵,却不经意让我们看到最真的温柔。
拼尽全力又小心翼翼。
年轻的美好往往伴着伤害而来,两情相悦,水到渠成,心甘情愿地把自己交给对方,谁都没想过会怀孕,女生问男生怎么办,男生沉默,也许因为紧张也许因为害怕,他竟反问女生应该怎么办。
女生往往是感性的,恋爱中的女生更甚,她爱你她就愿意为你做一切,哪怕是给你生下孩子。
男生跟女生本来就是两个星球的生物,事后女生问男生,如果当初生下孩子,你愿意吗。
男生认为这已经过去的事情再提又有什么意义。
对啊,本来就是已经过去并且也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你有没有想过女生为什么要问这没有意义的事情,或许就像周晓栀说的她已经不确定了。
只要你说个愿意,她就会相信你的在乎,会相信不管发生什么你都会陪在她身边。
男生无意识的回避让本来身体就受到巨大伤害的女生开始怀疑。
非典隔离救了这感情。
很多时候,看起来不好的事情真不一定就有多糟。
就像片中俩人闹的别扭也抵不过对对方生命的挂念。
本来已经闹脾气分手,女生担心男生为了不让他受到潜在病毒的感染,爬着梯子到男生的病房窗外,要带他离开医院,男生怕女生被感染不肯开窗,女生操起手电筒就砸破了玻璃。
向男生伸出手。
年轻的爱情真好,什么都不去算计,不会去想你有没有钱、车和房子,只要我喜欢你,我的命都交在你手里。
俩人和好如初,为了女生的梦想一起努力。
无奈俩人猜中开头却猜不中结尾,一向优秀的女生被拒,男生倒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带着期待努力,等着女生的到来。
女生一次又一次的申签,一次又一次的被拒。
我不知道是什么促使女生最后选择了放弃,可能就像她说的吧,能试的她都试了,她到不了男生身在的远方,又不能自私地叫男生回来,除了记下男生走过的每一条街道,爱吃的每一道菜,幻想男生住着的带向南窗子的房里他们共同生活的幸福场景外,她真的什么都做不了。
不是不爱了,真的只是不确定了。
直到女生婚礼,男生上前的一句我不同意,接着便是同未婚夫两队人的喧闹厮打,一如十年前在医院里他们的奋不顾身。
一如十年前,女生对他伸出手那般,他向女孩伸出了手,当女孩紧握住的一刹,影厅里传来的一阵掌声。
可惜掌声未落,镜头再一次把我们拉回现实,幸福的画面只是幻想,任凭男生心里如何翻腾激荡,他都只能坐在亲友席上祝他最爱的女孩幸福,都只能在看着梦中的婚礼变为现实,看着另一个男人抢走他所有的戏份,女孩却不变地说着我愿意。
回头看自己抑或身边的朋友,陪你走上梦中婚礼的依旧是你最初最爱最珍惜的他吗。
男生想着,如果我伸出手,你愿意跟我走吗。
女生笑了,如果我跟你走,你愿意伸出手吗。
只可惜时间让我们都不再是曾经的我们,不再年轻不再偏执不再奋不顾身不再有爱有够。
时间让我们学会控制,学会逼迫自己,逼迫自己微笑看最爱的你,对别人讲出,我愿意。
谁的荷尔蒙在乱飞,那不是流星的眼泪,北鼻,是青春而已。
《同桌的你》大概唱的是青涩年华里爱慕的姑娘多年后嫁作人妇的小回忆和小忧伤。
电影大概说的是青涩年华里爱慕的姑娘多年后嫁作人妇的抹不掉的回忆和散不去的忧伤。
也许柯景腾和沈佳宜如果也在校园里轰轰烈烈地谈了一场恋爱,说不定也会经历类似林一和周小栀的境遇。
从某种角度上看,林一真得好好感谢周小栀,因为她,他奋发图强,以文科生的身份考上了厦大的计算机专业(难道没有处女座发现这个奇怪的小秘密么……),又顺利通过4级,还常常和同学切磋,强健体魄,最后一剂猛料,去了又发达又腐朽的美利坚搞社交网络去了。
这一切只是因为林一在人群中多看了周小栀一眼,周小栀一个无敌甜美的微笑,林一就为她奋斗了20年。
现在,你更知道了,一个漂亮的同桌,对一个屌丝的一生是多么重要。
青春就这么简单,喜欢美好追求美好,姑娘小伙儿看对眼一瞬间的事,冲动悸动心动都是荷尔蒙在骚动,这是美好的事,它简单又单纯,没有原因,只有感觉。
后来的事就开始复杂了。
北鼻你的梦想是什么,北鼻你想做什么……热恋中的男女问出这样的问题的一方通常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北鼻你去哪儿我就去那儿……于是两个谈恋爱的人只需要有一个人决定这个目标,然后俩人都为此努力,可是亲爱的,当俩人腻到像一个人似的的时候,它仍然是俩人啊。
林一听信周小栀的“谗言”,头也不回地踏上了资本主义的土地,在此之前好像并没有真正想过自己想要什么,哦,不,他想要neng死那个企图勾搭周小栀的假洋鬼子(情绪需要,没有任何恶意)。
然后周小栀一直申请不上斯坦福就放弃爱情了。。。
好可惜,难得一对养眼的真爱男女,小栀美眉,你的日本名是死心眼子么?
除了斯坦福还有别的学校可以申请不是吗?
当真只有在斯坦福才能和林一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吗?
你确定不是逗林一玩儿么?
把人家忽悠过去,因为申请学校失败了几次就不要谈恋爱了吗?
北鼻,这太残忍了……那个连非典连挂掉都不怕要和林一死一块儿的全能量小栀为何变成了一怂包……一想到这里,好心酸啊……十年之后才相见,这就是越相爱的人就越虐心的规律吗?
妈蛋,你去旅个游,你回国探个亲,事儿不就能说清楚了吗?
对了,症结在于:“我不想你因为我放弃了更好的机会。
”这句话大致是这样。
是林一知道周小栀为他不愿出国而说的。
事实上,它出现了两次。
第二次出现就是十年后周小栀对林一的酒后吐真言的潜台词。
请大家摸着良心说,这是不是一句扯淡和不靠谱的话。
没有人在沉醉在爱情里的时候能理智看待所谓的机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不是应该先偷着乐么?
然后从长计议,谁说机会和真爱不能同在呢?
可是,年轻的我们,如林一和周小栀,都苦兮兮地享受着自我牺牲和折磨,最终老泪纵横地捶胸顿足地嚎一嗓子:“我们都回不去了……”其实,那时那刻,更恰当的一嗓子是:“我们早特么干什么去了!
”林一就开始傻乎乎莫名其妙地开始了十年的异国生活。
可也不用在十年后的重逢表现得那样无辜苦痛吧。
你体验了不同的生活,和周小栀分手之后是你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了垃圾,你自己找了一个和别人偷情的未婚妻你还准备跟人结婚,你还一脸苦哈哈……只要是move on的人,同学聚会里只要有旧情人不是就应该秀恩爱晒幸福吗?
所以,林一你回来参加周小栀的婚礼果真是为了幻想中的抢婚吗?
混乱了,可是,真的,到底想干嘛呢?
问题来了,答案就是:不!
知!
道!
不要不承认,一定有不少傻乎乎苦哈哈的林一。
从这个角度说,十年过去,青春还在,因为荷尔蒙的分泌依然混乱。
老实说,谁的青春讲得清楚道理呢?
还不是这样过来了。
《同桌的你》里的非典,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抗议,911,好多大事件伴随着我们青春荷尔蒙的乱飞,可能,年轻的我们在这些沉重、重大、深刻面前显得更加轻浮、无知、浅薄,可,这不就是青春本来应该有的样子么?
当然,把青春活成任何样子都是合理的,它是人生的一段,特殊也不特殊,既然人生都有千万种姿态,为何青春不可以?
所以,青春的荷尔蒙乱飞的时候也可以不留遗憾,这个阶段的感情更值得珍惜。
最后深深推荐台湾大学孙中兴教授的《爱情历史社会学》公开课,让青春的荷尔蒙好好飞。
第一次给电影打一星,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对这部电影的整体感觉题目已经表达的很明确了——这就是部混搭了致青春、那些年、中国合伙人、甚至还有微电影青春期的四不像。
商业片总是免不了要按一定的套路来拍,而且说实话像我这种品味庸俗的观众爱看的就是套路化的流水线产品,比如美国队长,变形金刚什么的。
但是电影的创作者应该明白,可以按套路照搬的是商业片的节奏和框架,但不该直接抄袭别的电影里的情节,尤其不应该抄别人都看过的电影。
哪怕是像《爱情公寓》一样去抄《老爸老妈浪漫史》等外国影视作品也比抄袭本片的目标观众群体绝对都已经看过的致青春、那些年、中国合伙人要明智。
不惜扭曲影片本身的主题来掺入所谓热门话题和卖点来自作聪明的迎合观众,这是我对电影“媚俗”行为的定义。
本片就是一部很典型的媚俗电影。
“同桌”这个关键词毫无疑问应该是离中小学的校园故事更近的,可是本片的主要舞台却是大学校园,戏份比较重的配角们也都是进入大学阶段之后登场的,这么做就是为了方便导演更肆无忌惮大刀阔斧的去山寨《致青春》,像毕业聚餐那一幕,跟《致青春》的同步率几乎都要百分之百了。
还有南斯拉夫使馆被炸这件事,本来算是个很冷门的历史事件了,虽然谁都不会忘了,但过去了也就过去了,除了一些热衷阴毛轮的军迷与伪军迷津津乐道于讨论中国飞机制造技术突飞猛进和这一事件之间若有若无的联系之外,几乎很少被提起了。
也就是《中国合伙人》去年提了一下,结果本片导演马上与时俱进的也加入了这么一段,这么些年了我看过的电影里提到这个历史事件的就这两部,你说它不是在吃《合伙人》的剩饭谁信。
拍电影的人应该有点起码的自尊,就算要抄也应该多少掩饰一下。
这么明目张胆的直接把去年上映的到现在余温未散的热门影片里的桥段扒拉过来,把观众全当成了智障,实在欺人太甚。
我对烂片的容忍能力很强,前两天甚至还鼓足勇气打算带我女朋友去看《四大名捕》(可惜遭到了残忍的拒绝)。
但是《同桌的妳》属于少有的那种能激怒我的烂片。
中国这么庞大的电影市场当然免不了会有烂片产生,但即使是烂片也应该保持自己的尊严和风骨。
像《小时代》,虽然背负了无数骂名,但你得承认这是一部很有存在感的电影,这种存在感不是因为粉丝多票房高,而是因为你凭其中的一句台词一个画面就能知道这是小时代而不是别的玩意。
如果说一部部烂片就像一坨坨屎,那么《同桌的妳》应该是最稀的那一坨,因为它烂的都不成形了。
上一次因为烂片而有愤怒的感觉还是《富春山[哔]图》。
不过本片比《富》还是强了不少的。
《富》是看海报就知道不是什么好货色,这一部则是要看了预告片才能辨别出它的烂。
光看海报的话,两个打扮的青春靓丽的主角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结局部分是最让人难以理解的,只能解释为导演在很认真的抄《那些年》之余还是想稍微标新立异一点的,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么拧巴的结局。
《那些年》虽然不是大团圆结局,但最起码很阳光,那个新郎官纵使长得不帅,可也算是有点幽默感,还是具备了作为一个男人的基本吸引力的。
本片最后的那一块奇葩男就让人有些费解了。
女主角条件也不差,找个经济条件好的同时还具备正常人的情商的老公应该不难吧,居然能从茫茫人海中挑出这一粒人渣中的战斗渣,也是蛮拼的。
有人发微博质疑本片的结局太过阴暗,高晓松还很自鸣得意的表示自己原来编写了个更阴暗的,说这样是为了展现青春的残酷。
青春这玩意谁没有,用得着你来展现它的残酷吗。
再说,高晓松一个出身名门的社会成功人士绞尽脑汁的写一个普通屌丝的失意人生,而且还怎么拧巴怎么来,我从中感受到的不是一个青春过来人想要踏踏实实讲故事的诚恳,而是一个居高临下者充满恶意的讥讽。
也许这是高晓松老师在用他独特的方式激励和鞭策我们这些年轻屌丝去奋斗吧,不过我更倾向于理解为这是他在那部还算有诚意的《大武生》因为选了不讨喜的全偶像阵容而被电影观众喷成狗以后心智失常,所以监制并编剧了现在这么一坨东西出来报复社会。
这电影唯一还算有点良心的就是结尾最后两秒钟了闪回到两位主角年轻时扣了一下题。
那个演周冬雨年轻时的小演员原来在去年《宫锁沉香》里也演了类似的角色,快要成为年轻版周冬雨的特型演员了。
《宫锁沉香》也是部把我看醉了的大烂片,拜那部电影所赐,我成功的建立起了对小时代系列的喜爱。
最后说一下这部电影最让我不能忍的地方:盗版的体积居然高达2.6G,这种片出什么1080P格式啊!
我等了三个月,愣是没出标清版rmv[哔]资源,害我费了老大劲才搞下来,还让不让我这种穷逼观众愉快的看烂片了?
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信任呢?
文/梦里诗书 曾几何时一曲忆往昔青春的歌谣《同桌的你》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令人难忘的经典名曲,时隔近二十载,一部同名电影,不求故事多么的完美,期许的只是一段纯美忆往昔的爱情,但在一个全民至娱的年代,这些许的期待却已然成为一种奢求。
缘何对于这部电影这般的失望?
谁不曾拥有过往的青葱岁月,似乎每个人都能从这部电影中找到些许的影子,但问题的根源便在于此,整部电影的成片给我的感受电影一直在奉行拿来主义,对于诸多经典电影元素的复刻和对时下网络恶搞元素的借鉴,让《同桌的你》更像一盘一锅搅的大杂烩,什么都有但同样什么味也品不出来,这样对青春的恶搞或许能博人一笑,可这般的电影却近乎没有丝毫独立的观点和风格,如同速食的洋快餐般毫无养分,例如电影将诸多时代事件融入于这部横跨二十年的电影中,可惜导演郭帆与高晓松不是罗伯特·泽米吉斯,《同桌的你》同样不是《阿甘正传》,电影中大事件的融入本是一种让电影更具时代感经典表现手法,但作为一部青春爱情电影,《同桌的你》过多的将不恰当且牵强的时代大事件强切在电影之中,不但无法使观众找到这种时代的代入感,更使整部电影显得尤为的做作弄人。
由《那些年》起,一股青春怀旧的电影热潮如同多年热情不减的抗日神剧般开始泛滥起来,这其中不乏例如《中国合伙人》般较为成功的作品,但更多的电影为了达到电影卖点的噱头开始胡乱的往电影里添油加醋的制造所谓的看点,早孕,开房,舞弊等一系列狗血的看点,生硬的植入到电影作品之中,《同桌的你》将近乎所有的青春典型事件照搬照套的复刻,二个小时二十年时间的跨恒,使得整部电影不仅欠缺阶段性真挚细腻的情感描绘,更给人一种电影在不断的赶片,每一个看点都想要做到,但每一看点却又都是浅尝辄止,浮于表象,缺乏对人物心灵的刻画,这样的赶片造噱头不外呼就是博取不同观众同能在这部电影中找到共鸣,但个人拙见这样密集的做法适得其反,不仅让观众从整体成片上找不到认同感,更使电影整体的剧情完成度上遭到了破坏,令人不禁想问这样“大杂烩”式的青春又是谁的过往?
一部真正的青春爱情电影在我眼中因当如同《怦然心动》《侧耳倾听》那般,虽有着现实的无奈,但却能让人心中涌动一股暖流,一个真挚感人的故事远比一堆狗血噱头的拼凑更能动人心弦。
这是我期望一同那首带着青涩与甜蜜的歌在这部同名电影所能做到的,而并非一场“大杂烩”的青春剩宴。
(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冲着同桌两字第一次在电影院里陪一堆小情侣看了部国产爱情片还是上映第一天。
虽然已经做好了被雷得外焦里嫩的心理准备,但总体来说还是个有趣的片子嘛〜最大的槽点莫过于混乱的时间线,跨越十多年的场景画风高度统一男主发型永远时尚酷炫女主永远文艺清新对白永远青春浪漫总不过时2003 2013画面切换毫无违和感,但冲着男女主角激萌的身高差Mike隋由内而外遍地侧漏的贱人本色淋浴头下林更新的小鲜肉和四处安放的笑点,我就不吐槽女主非要去斯坦福死活不肯申请个差一点的学校哪怕去美国玩一圈而宁可十年与深爱的偶吧中美两隔每日扒在谷歌地图上当跟踪狂这种奇葩设定和结婚典礼扑面而来的小学校长带六年级女生教堂开房的诡异视感了。
还有十四爷我错了,当年真不该嫌弃你长得歪的(就这样我还关注了你微博两年其实我是真爱啊!
)。
其实全片最让我泪目的时刻是当年一声不吭的面瘫君李潇十年后戴着金丝眼镜西装笔挺端着酒杯滔滔不绝地说完了他大学四年说的所有话,而那个外向多话的广播主持人却成为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小城管,男女主角啰嗦了100分钟都没把"爱情敌不过现实"这个主题说明白,这俩小配角一出场直接就把这两句话定义死了。
玉面小飞龙要有的,纨绔子弟要有的,仙一样的女神要有的,执着暗恋半辈子要有的,头一抬,遮天蔽日无穷无尽的林荫道也要有的,光点从最恰当的角度透进来,打在70,80后的45度角上,末了,王菲的歌要仙一样的出来,空灵如花,不染纤尘,这是大众的《致青春》;五颗星。
远渡重洋要有的,《山楂树》一样的瓜子脸要有的,青梅竹马的套路要有的,装着明信片的木箱要有的(而且要带到美国并且要再带回来),《同桌的你》,以及胖胖的高晓松老师也要有的,十年后,我们虽然没有在一起,但是记忆终有成全,我们相顾无言,硬巴巴的挤出所有的执念,你看,现实多么残忍,你看,我们多爱青春,这是《同桌的你》;负五颗星。
不得不承认,从预告片里周冬雨革命烈士的那第一声“XX,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我就感到万分不详,所以《同桌的你》的起评分基本上定位在1颗半;而看完之后,对不起,我连半颗星都不想给你。
它们之间真有那么大的差距?
要我说:只有一点本质的不同:前者是幻觉,后者是脑瘸。
故事不重要,虽然《同桌的你》根本就跟个小学生瞎写的故事一样;但没有人是真的要去重温一遍自己青春故事的:那些或许远不精彩却异常憋屈的成长,那些不可述的黑洞,即使我们要看,电影会演么?
退一步,演员也不重要。
虽然林更新和周冬雨几乎都跟灵气二字沾不了边,虽然这两位都处在一个青春已逝,而成熟仍远的尴尬期,但我重申:没有人是要真的去看青春的自己的,大学里,没有阮莞的裸妆,也没有周冬雨的粉底。
大多数人的致青春,浮夸而浅尝辄止,我们要的不是故事,也不是角色,是幻觉。
《同桌的你》没有,每个角色,甚至是配角,都演的如此刻意,又如此出戏。
《同桌的你》没有,周冬雨的姐妹们都像是十里洋场的风月姐妹,不关心的时候冷言冷语到极致,关心的时候,永远那么配合剧情。
《同桌的你》没有,有角色的,都是符号化的,更多,连符号都没有,编剧在哪里?
编剧去哪儿?
周冬雨的丈夫就是一定要很有钱很粗暴?
(抱歉我记不起她在剧中的角色名)《同桌的你》没有,没有逻辑,没有原因,连巧妙的嵌入时代背景都懒得巧妙,直接硬塞给你。
....其实,我不用这么叫真,其实,我们也不必这么爱青春,仿佛不爱青春,不恋同桌就OUT了似的。
其实,我们不必这么爱青春,因为,青春或许并没有爱过我们。
那些苦闷到顶点的午后和清晨,还有看着试卷上每道题都在否定自己的岁月,青春给我们的是想死的心。
那些你心动的念头,大多都被泼了冷水,大人们的丑恶,让你变得害怕和冷峻。
像那只,你在学校旁,从小贩手里买来的被染了色的小黄鸡,你也不知道为什么,懦弱而懒惰的,葬送了时间,那些你不得已而为之,自欺欺人的选择,一遍又一遍的走过荒谬的边缘,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爱过,那些情欲最初萌发的日夜。
还好,电影里有。
有白裙子飞扬啊飞扬,有郑微和陈孝正的终成眷属,有阮莞的青春不朽,我们的青春,似乎还有坟墓。
而事实是,它们死无葬身。
何须如此刻薄,对一部《同桌的你》?
我想,你要怀旧,你要赚钱,你要话题,至少得给我幻觉,如果我看到的只是脑瘸,那么,在多年之后,在目送青春一光年之后;我依旧觉得自己,和每每想起青春来一样,发了疯的想退票,觉得自己,还是那个傻逼。
刚看完了这部电影,心情还没有完全平复,从去年的《致青春》开始,国内这种80后青春回忆题材的电影开始火起来,我们80后开始消费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对于我这样的80后对这种电影还是很买账的,之前看了太多台湾类似题材的电影,但是总感觉距离有些远,而国内的这些电影开始贴近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自己的影子,过去的点点滴滴,那最好的青春岁月。
一边听着同桌的你,一边写着文字,不想对这部电影内容做过多的讲解,因为觉得是没有意义,只要音乐响起,那些我们经历过的大事件在电影中回放出来,我们就会被深深打动和感动,那是一个属于我们的年代,或好或坏,都是我们逃不过去的。
我们都知道我们回不过,对于过去有很多遗憾,而电影就是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年代,去看那个年代的自己,我们这代人还没有老,但是已经开始喜欢回忆,现实在不断的打击我们,而学校时代却是我们最单纯的时候,那时的我们还不知道现实,也不会被现实打败,我们有的是最简单的感情。
对这部电影的内容或是拍摄手法没什么好说的,从我今天看片会的情况来看,是能引起我们80后的共鸣的,电影院里笑声不断,也被打动了哭了,我可以感觉到电影院里情感的波动,我想一部电影能这样就不需要从技术角度和内容上多说了,能够打动人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6月14号的时候,王力宏来鸟巢了。
2012年的这个时候王力宏在鸟巢开始自己巡回演唱会,2014年的时候,结束这一圈演唱会。
2009年的时候王力宏在工体有场演唱会。
自从2009年我换了名字、身份、学校之后,再也没人知道我为什么喜欢王力宏。
2008年的时候初恋女友痴迷王力宏,她会拉着我听,她会说,高中的时候有个男生在一次联欢会上唱王力宏很难听,她记恨了他很久,然而唱歌从来五音不全的我,在KTV的时候坚持唱完了《你是我心里的一首歌》,她却一直紧紧的抱着我。
分手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不爱她,不是因为我出轨,不是因为我如何如何,而是在我还是大学生的时候,父母反对我和不门当户对的她在一起,以断了我的所有资金包括学费相威胁。
那时,我辞职继续读书,没有工作,最后一次约会,口袋里只有20块钱。
我说,约好,莫失莫忘。
她说,好。
2009年-2014年,5年,我换了3任女朋友,第一任3年,第二任3个月,第三任至今。
她们都喜欢王力宏,她们也都知道我喜欢,但是她们不知道我为什么喜欢。
2009年-2014年,5年,她已经结婚,生女,女儿今年三周岁。
认识我俩的至今还有联系的朋友说,谁都知道她为什么选择现在的老公,大概只是因为相貌像我。
2009年那场工体演唱会,我刚刚跳槽换了行业工作第二个月,工资800,我给当时的女朋友买了一张280的票,在东直门的七天定了200的酒店,加上从天津往返的城际票以及打车吃饭,一个周末花去了我全部的工资。
第二年我们就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她在报纸上给我留言,好好珍惜现在的她吧。
我不知道我们是如何熬过了煎熬的三年。
三年后,我工作终有起色,她每日因为我穷、丑而嫌弃我,最终演变成撕逼大战一地鸡毛后终于分手。
3个月的胡逼恋情不用多说。
终于工作事业不再让人担心,然而恋爱对象尽管合适,但依然不是门当户对的选择,却终于要在明年或者后年面临结婚。
然后2014年,我终于一天工资就可以买一张内场VIP的时候,我和现女友去看了王力宏。
终究,王力宏还是没有唱我和初恋一起唱过的歌——《两个人不等于我们》《你不在》《爱错》有的时候,我总在想,世界上的事情大概都是这样,就好像说你在打麻将的时候因为想要胡清一色而放弃了胡屁胡,当你最后等了很多圈终于发现你胡不了清一色的时候,假如胡了屁胡还好,更多的时候就只是给人点炮。
就好像说你在等公交的时候来了一辆人特别多的车你没有上,当你发现等了一个小时还没有别的车的时候,假如又来一辆人多的车还好,更多的时候你只是错过了末班车。
那本李心洁林宥嘉的有声图书里有这样的一段话:“你永远不知道,这一次是不是最后一次,你也永远不会在发生时知道,这将对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例如,遇到一个人,改变了一段人生。
”2013年下半年的时候,我加了初恋的微信,有过聊天,谁也不曾说起过去的一点点的事情。
我会去丽江、海南、厦门的时候给很多人写明信片,包括她,我的朋友圈里面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哪里的抹茶更好吃,哪里的日料更好吃。
在认识她之后,我们一直畅想着有一天有钱了,一起去丽江、海南、厦门,然而实际上这些地方都是我一个人去的,假装不是一个人一样。
在认识她之后,我们一直说要把全国所有好吃的抹茶都吃个遍,最后还是我一个人跑去芳草地、天阶、颐堤港去替她尝试各种各样的抹茶。
在认识她之后,我们一直最喜欢去的就是日本料理,但是那时候真的吃不起,现在我最喜欢的就是一个人去吃日本料理,假装她也能尝到一样。
看同桌的你的时候,我看哭了,很多人都说,这是一步无敌烂的片子,然而没有人知道,故事里,上演的其实就是我们的故事。
2011年4月18日,我在豆瓣里盖了一个楼,印象里被回帖几十页,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曾经幻想了无数次抢婚的情节,然而过去的就只能过去了。
她知道我去听了王力宏,在王力宏唱起“蝴蝶眨几次眼睛”的时候,我手机一直等着录其中的一段唱词:你不知道我为什么离开你 我解释不能说放任你哭泣你的泪滴想倾盆大雨 碎落满地在心里惊醒 你不知道我为什么很小心可现在你看不见的高空里多的是 你不知道的事然后我发给了她,她回复我:我知道。
这片子还挺有趣的,每次we're the champion都招笑……不过哭反正也哭不出来,要拿它怀念青春就还是都散了叭……
震惊一是这居然是郭帆拍的片子,震惊二是我居然看过。央6⃣️应该是因为流浪地球2才把这片子又拿出来放,实际上真的大可不必完全起到了黑的作用(笑)看到编剧名字又觉得豁然开朗了,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非典疫情和男女主堕胎分手复合出国的作逼爱情糅合感觉确实就是郭帆和矮大紧大战三百回合的产物。
男孩成长为男人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要有多爱,才会有耐心等待成长呢?
影院气氛调度的还不错
没感觉多好看,感觉还不如致青春 = =。林更新拉着周冬雨的手说。:我想带你去一个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地方。结果去开房了。致青春和同桌的你为啥都要有怀孕的梗?青春总会怀孕。长大总会不孕不育、
意淫是人类最大的天敌
不是烂片啊喂
还不错吧 周冬雨看着挺清纯的 林狗也不错
纪念逝去的青春
很差,不为别的,就为身在大陆,连字都写不对。
虽然电视剧化,但居然还不错,尤其结尾没童话。受不了的是林更新旁白,那鼻音是感冒了吗?
好青春活力……但是剧情好扯淡…
这个片子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名字《同桌的你》,这首几乎可以概括所有关于青春的情怀的经典校园歌曲,是多少人心口的忧愁和哀伤。而电影里也出现了很多关于那个年代的符号,如小虎队、画着李雷和韩梅梅的英语课本、大白非典、高考、911等属于我们青春时候的怀念元素
还行吧
国产片终于找准了自己的目标消费受众。真是蠢到哭。
其他不论 周冬雨的形象确实挺适合清纯女学生的
这电影根本就是花样作死,什么败给了现实,都是借口。真正的爱,能回头,更能等下去。
烂,什么玩意儿。无力,非要做个比较的话,那么就是和《那些年》之间隔着100个《致青春》。无论啥电影,最基本的一点,你起码要有逻辑。没有青春的共鸣,反而觉得假得稀奇,无脑煽情。引用电影里林一的一句话:有劲吗?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
比想象中好看,有笑点,有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