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复仇记》是一直想看彭浩翔的片子,这导演前2部片只是听说,看过他不少介绍,还有就是在《城市画报》拜读过他的文字,非常喜欢。
最近老是看了两个女人做主角的电影,上次是《慌心假期》,非常压抑。
这片子人物很少,情节也很简单,其实就是KEN的前女友阿娇和现在的女友陶红因为他将阿娇的裸照贴到网络上而联手报复他的故事。
最后已经报复过KEN了,阿娇突然对陶红说:“其实照片是我贴的。
为什么不开心的是我一个人,我要让大家都不开心。
”然后陶红也向她挑衅似的摊牌KEN在和娇分手前就和自己来往。
反正女人有的时候真是不可理喻,我估计导演就是那么想的。
他们互相笑着说让对方难过的事情,然后还要笑着说:“我们还能是朋友吗?
”真是让人悚然。。。。。。
那么乖那么楚楚动人的娇做出伤害自己和别人的事情,心安理得;看上去那么仗义那么坦率的陶红也一直在隐瞒和欺骗。
这片子本来好象是在说公主,KEN追求娇时还说:“让公主不开心的不是王子,是王八蛋。
”其实到了最后那么赤裸裸的互相说着自己的丑恶,娇冷冷的说:“世上哪有公主,只有巫婆。
”很喜欢阿娇的表演,MM很漂亮,演戏非常的冷静,喜欢她最后摊牌和躲在壁橱里看着他们亲热无声流泪那场戏,但不明白另一个漂亮女友为什么要找陶红,她和整个片子不是很合拍,她显得太成熟了,演起来有点僵硬。
或者说虽然她演的是来香港的大陆女子,但是和整个片子的感觉还是不搭。
片子中的摄影象王家卫的感觉,是我外行的说法吧,但是确实给我当年重庆森林的感觉,虽然这是那么不甜蜜的故事。
音乐的搭配也不错,虽然有几场配歌的场面有点MV的感觉,但是这部电影片子观点很犀利,有很多黑色的幽默,还有生动的小细节,特别喜欢他们互相诉说以前双子座人渣男友的段落,彭还真是会挖苦男人。
黑色的好玩的电影。
看完整部电影才知道,其实阿健也没有做过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他只是在搞一脚踏两船。
同时用同一套的甜言蜜语去追求两个女人。
但是既体现他成功又导致他杯具的是两个女人都同时受他这一套,都喜欢上他。
你以为自己很矜贵,是他生命中的独一无二,但其实两个为了阿健争死争命的女人蕙贞和筱兰,都只不过是阿健电脑里众多与女生合照中的其中两个而已。
作为一个深谙男女之事的导演彭sir,他肯定明白,是一段感情里,男/女想得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蕙贞和筱兰,喜欢阿健,就希望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最后的一个女人,希望成为the one,从替补到正选,不惜与小三斗,做这么多东西无非都是想这个男人只爱他一个。
但是阿健呢,“唔理好丑,但求就手”,他要的只是身边有个女人。
两个女人对质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阿健带她们上床的地方都一样。
我丝毫看不出蕙贞和筱兰对他来讲有什么不一样。
或者来个多美君、香竹,又会有什么不同。
所以其实在这样的男人面前,蕙贞和筱兰这两个女人的复仇,包括蕙贞对阿健和筱兰的报复,以及筱兰间接对阿健的报复,最后看起来都是那么地可笑。
女人聪明,她可以花很多的心思,设计很多花样,去让另一个女人成为她的盟友一起去对付一个男人;但是她又很蠢。
因为这一开始,你就注定是输。
你被俘获了在这一段感情里,你先付出了感情,你就不可能全身而退。
特别对方是像阿健这样玩弄感情的男人。
花这么多心思对不在乎你的人报复,虽然报复是成功了,但是在我看来,这种落差,满满的都是对这两个自以为聪明的女人的讽刺。
女人的友谊也是很有趣的一个话题。
其实到最后,谁也利用了谁,但是就是在这个相互利用的过程中,她们的交情渐渐变深:将对方纳入自己的生活里。
利用是真的,交情变深也是真的。
女人的友谊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
即使心里有根刺,也可以表面平和下去。
看到中间的时候,我会很担心,担心剧情会恶俗地滑向两女好着好着突然发现喜欢对方,然后就抛下了电影里唯一的帅哥男主角,从此成为了一部拉拉片。
还好,彭浩翔没有这种打算。
其实我真正喜欢的是这部电影讲故事的方式。
开头告诉你一个版本的故事,到最后一刻推翻这个故事,一切分析起来又是那么地理所当然。
一个本质上是讲“一脚踏两船”的不再新奇的故事,能够拍得如此引人入胜,这就是彭浩翔的厉害之处,他知道如何讲故事才好玩。
永远在电影里留一手,于是,观众最后那刻的恍然大悟才显得如此兴奋。
看这部片子,纯粹就是因为太喜欢吴彦祖可还是没有办法把片子看完不知道复仇的意义在哪里,但是不能否认剧中两位女主角的关系我很喜欢。
遇到类似的事情,我希望女人站在统一战线上。
女人嘛何苦为难女人,不是吗??
喜欢彭浩翔独树一帜的风格诡异大胆,青春张扬把他的一系列作品都看了一遍最初的《买凶拍人》到去年的《出埃及记》最喜欢的是AV一直很想写彭的电影风格评论不过今天先就事论事其他暂且按下不表公主复仇记讲的大致是这样一个故事:阿娇和吴彦祖分手之后吴将以前拍的亲密照片发至网上(各位尽可结合现实展开联想)于是阿娇找到吴的现任女友陶红,展开报复行动结局却是出人意料,我不剧透了戏里的故事真正地上演了连男主人公,都那么惊人地相似让人怀疑这是一个预言除了现实里的故事更加精彩现实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是公主复仇还是国王复仇尽管有诸多联想却也不得而知电影的末尾,有句很经典的话:陶红用粤语、阿娇用国语,一个字一个字地吐出来仿佛在刻意强调什么:“其实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王子,只有假装成王子的混蛋”“其实这个世界也没有真正的公主,只有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说得多好,就像现实社会的残酷一样把明星从高台上拉下来扒了层皮归根到底你就也就是凡人一个不小心被全球华人共同欣赏所以女人不要以为自己是公主,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男人不要以为自己是王子,能救赎别人的灵魂;大家都不容易,没有谁欠谁的在爱情里都要坚强在生活中都要自立不要伤害自己,也不要伤害别人
一位曾经对我很重要的男性友人曾经向我表达过他对所谓"两个女朋友"的向往之情,可惜当时我跟另一个姑娘都同为他的所谓"两个女朋友".当然不是新裤子那首两个女朋友的剧情.那是我在关于感情这件小事上最纠结的大事.当我终于跟一个热爱捧我在手心里的男人在一起的时候理应是不会想到这些的.大概是由于彭胖子细腻得仿佛姑娘们的gay闺蜜一般的对女人心理无限精准的拿捏.我记得那个男人曾经发表过某种对"艳照门"的评论,只是我忘了他具体说了什么.而在片尾揭示阿娇跟陶虹(骚瑞懒得打她们的角色名字)的险恶用心,也突然点醒了我什么.这样的事儿,我又何尝没干过,相信多数姑娘都干过.查短信,查电话,msn,qq,ox的时候心不在焉,另怀目的.当出现这样的"两个女朋友"的关系时,两个姑娘的一方与另一方总是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甚至很有可能,若不是前男友现女友之类的关系,这两个姑娘理应成为好朋友的.我不清楚到底是男人的嫉妒心大还是女人的嫉妒心大,我只知道,趁男友洗澡时用他的电脑查聊天记录的姑娘肯定比男人多.而彭浩翔的这部影片是我看过的最清楚的阐释单纯可怕的姑娘的东西了.特别是对于经历过这样情节的人来说,这么精致又充满细节的故事是让人揪心的.阿娇跟陶虹两张精致中透着灵气的脸更是让人心疼的.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所有的这样的故事中都至少存在着一张像吴彦祖一样帅气,毫不在乎的脸,至少我所能看到的案例都是如此,这么一想就不会觉得姑娘们有多么的单纯了,谁不是因为色心大起贪恋那一张有范儿又有面子的脸呢?正如我刚跟某ex分手的时候死心塌地的认为即使分手也无法改变我毫无理由的爱他,但是回想当初,仿佛也从我的善中见到了恶,见到了女人们的通病,不知是过于单纯,还是过于虚伪,爱情是一种热烈中夹杂着恶心的东西,是各取所需,是个人贪欲的最佳阐释.于是我也在很长一段时间执拗的认为他毁了我的一切,他夺走了我全部爱的能力.的确我也不敢想象像那两个失望至极的姑娘他们以后会否继续爱上一个人,像先前一样爱.于我而言,答案是不会.或者我已然不能鉴定那会否是爱情,亦或者是每一段爱情有每一段爱情的不同之美.片中阿娇跟陶虹一个显著的小女生共同点就是她们都喜欢一些在感情中只是陪衬的小物件,把前女友送的玩具扔掉换成另一个一摸一样的,前男友家门的钥匙,床,电脑密码,甚至是ken他奶奶的生活习惯.曾经这也让我很恼火,并且认为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意义.导致我曾经用很长一段时间抽了一抽屉中南海的空盒子出来,并且一看那蓝白的包装就觉得喜悦.女人跟一个男人在一起久了,一定会有他的习惯,也一定会知道他的作息时间做事方式,而男人则不尽然.每次跟男友讲同样的一件事儿的时候他总是会表情同样的惊讶,如果说女人是主动的总结以及迎合,那么男人则是被动的习惯的记忆,而这些所谓的我称"爱情习惯"的东西,我 有一天突然想明白了,其实毫无意义,然后瞬间世界在我面前终于展现了客观的一面.中南海就是中南海,是一种抽完了嗓子会很干,味道不太好闻的混合烟.而那些陈年旧事中,床底下发现的用过的橡胶制品包装,终于无关于事件的男女主角.记忆中清楚的可笑的细节都隐没,直到看这部戏的时候才重新涌现.而特定的主观的信息,则是另一回事.我曾搜索别人校内无数友邻来确定一个我从来没看清过脸的女人的样子,我使用她的友邻的密码来看她的日志,我通过跟男主角见面的日子,来推算她写日志的时候,我看了所有的聊天记录以及短信,来获得一种一切都知道了的快感.很快我发现了这种快感其实来源于自虐式的折磨,来源于我无法干脆的一刀两断留下的后遗症,像动物的胎盘缠绕不清.更甚之的是那些地方,正如阿娇分手的大排档,陶虹工作的ktv,或者是那么小的北京一个个live house,没有什么可供遮掩你所受到的伤害.但当时我就相信,这样的折磨终将结束,以至于到片尾我太希望那两个姑娘成为一对同性恋,因为男人真的没有什么值得相信的.直到我在跟一陌生男人讲述某个音乐节上我坐在小河边儿哭的时候,他半开玩笑的说他在小河边儿撒过尿,为何没有碰到我?我的确从他表情里看到了什么一闪而过的东西.我确信我找到了一个爱我更甚于我爱他的男人.以及能让我开始同情那第二个女朋友际遇的感情.虽然我一如既往的不知道于现在的我而言什么是爱情,在遇到灼灼眼光时不再羞涩和失掉清纯的我.我无法做到继续是一个单纯的小姑娘,我的成长太快太多,来不及假装单纯直到让自己相信自己真的是单纯.于是沉湎于爱里的公主又如何会记得巫婆也是女人,而男人永远是龌龊的?--永远感谢那些疼的让人无法忍受的感情伤害
记下这部片子中印象深刻的各种小细节。
1。
祖在超市里穿的衣服背面写着"University of Virginia”.2。
配乐都很好,Mozart很棒。
MLA的音乐让阿娇心烦了3。
陶红喜欢古典乐,对父母说自己在录音室工作,其实是在卡拉OK。
阿娇以为自己会做体育老师,却做了语文老师。
4。
吸引奶奶的诱饵对我同样适用。
5。
普通话,四川话,广东话,上海话。
这是他第几次在电影里说上海话了呢?
6。
林一峰,男路人。
7。
SUZY!
打小人大婶,就算背影也难逃我的法眼。
8。
柑橘很酸,你一颗,我一颗。
9。
好吧,我没读过战争与和平,也没明白那段话。
10。
彭浩翔很了解女人这点嘛:“最起码她们有着共同的话题。
”11。
现实是,男人是王八蛋,巫婆却天真了。
首先声明,我并不是一个热爱深刻的人,大多数时候我希望自己通俗一点,看一些简单不伤脑筋的电影。
深刻的东西也不是不喜欢,只是一部电影常常需要调整数月的心情才能找到timing和mood都好的时候来看。
所以我对电影的解读,可能也很浅显和直观。
先说些不好听的吧:关于陶红(因为这个角色得到了金紫荆的提名)。
在现在这个浮躁的演艺圈,她是少有低调踏实的一个演员。
所以周筱兰出场时一连串的动作和表情,都十分到位,对于这样一个与她形象并不很相符的角色,她做的很好。
但是可能我对声音有一些偏执,她过于蹩脚的粤语和四川话,加上她与角色不符的成熟厚重的音色,总让我感觉看到的是一张假面。
不过在她不说话的时候,感觉还是不错的。
OK,批评结束。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是很精致的,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和巧思。
音乐就是其中之一。
整部片子中让我印象深刻的音乐一共有三段。
首先就是那首Amandoti。
这首歌又一次证明了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虽然听不懂歌词,但是那种带着自嘲无奈的慵懒声音加上都市感的音乐,很动人。
在音乐中蕙贞流泪,行走……然后是片中出现数次的背景音乐(原谅我对古典音乐的无知,或许这是一首名曲)。
比较突出的是两次,一次是筱兰在公车上,窗外阳光明媚,音乐似乎轻柔温暖,筱兰随着音乐用手指弹着无声的音符(这只手很美,是用的替身),脸上若有所思。
刚看到这里还有些不理解这一段不短的情节的含义,直到看完,再回头来看这一段,才看到筱兰阳光中的侧脸,平静中带着回忆的忧伤。
第二次是蕙贞和筱兰在公车上不欢而散后,筱兰在乐器店中游走,蕙贞在出租车上流泪,他们其实都不快乐。
再后来是那段我叫不出名字的莫扎特。
两个女人在码头一人一只耳机很暧昧的听着古典音乐,然后一起偷入阿Ken的房间,直到蕙贞在衣柜中看到那场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表演。
另外还有餐厅中所放的my little airport,和两人在小机车飙车时的音乐。
再说回故事吧,其实这个故事中,复仇只是一个载体,所讲的其实就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戏。
女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表演欲,蕙贞的复仇是一条明线,她自编自导了一出复仇的戏码,她是不平衡,就像她说的,“我不开心,我不开心是因为为什么次次不开心的都是我”;而筱兰,蕙贞找她后,公车那段无声的挣扎之后,她决定一起演这出戏,但是她不要做配角,她要戏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演。
在蕙贞自以为是的执行复仇的计划的同时,她所看到筱兰与阿Ken的点点滴滴,便是筱兰的复仇,这是一条隐藏的线。
而筱兰的复仇结束后,她本来还高高在上的把纸巾递给衣柜中的蕙贞,但是她尝过蕙贞泡的咸柑橘之后,她才明白,在这场复仇中,自己也并不开心。
爱情和复仇其实都是一样的,没有所谓的输赢,到了最后,谁都是一身的伤。
P.S.阿娇的表演真的超过了我的预期。
在网上找到了Amandoti的歌词,和大家分享一下:试听地址:http://malefico.interfree.it/amandoti.mp3词:G.L.Ferretti 曲:M. Zamboni Amarti m'affatica mi svuota dentro 爱你令我疲惫,令我空虚 Qualcosa che assomiglia a ridere nel pianto 但这又是开心的哭泣 Amarti m'affatica mi da' malinconia 爱你令我疲惫,令我寂寞 Che vuoi farci è la vita 无能为力,这可能就是生活 E' la vita, la mia 这 就是生活,我的生活 Amami ancora fallo dolcemente 温柔的再多爱一次 Un anno un mese un'ora perdutamente 一年,一个月,一小时,只要有你 Amami ancora fallo dolcemente 温柔的再多爱一次 Solo per un'ora perdutamente 只是一小时,完全的拥有你 Amarti mi consola le notti bianche 爱你能填补我空虚的晚上 Qualcosa che riempie vecchie storie fumanti 抹去旧日的俗气 Amarti mi consola mi da' allegria 爱你填补我的心灵,令我开心 Che vuoi farci è la vita 无能为力,这可能就是生活 E' la vita, la mia 这就是生活,我的生活 Amami ancora fallo dolcemente 温柔的再多爱一次 Solo per un'ora perdutamente 只是一小时,完全的拥有你
一开始的受害者 整部片子到最后才揭示 原来她是真正的施害者总之 这是一部不适合男人看的片子一开始你以为男人真是个可怕的东西 所有的一切报复 皆是来自他的施害可是最后才渐渐明白 原来真的如同"兰"和"惠"所说——"其实呢 这个世界 根本就没有王子只有王八蛋 和 假装王子的王八蛋同样 这世界是没有公主的只有巫婆 和一些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也许这样的理论太过极端 不过无论如何 宁可信其有因此总觉得 对于那些相信爱情童话的人来说还是不要因为这部片子打破他们美好梦境的说 P.S. 最后还是想说一说演员和导演这部片子里面 Daniel Wu其实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花瓶一般的角色这样的女性电影 他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衬托两位女角至于阿娇 对于她的演技从来就不要有什么指望的 无功无过 平平常常倒是这一次叫她演一个略微有些反面的角色 还多多少少觉得有些突破陶红么 在这部片子里也没有什么很多空间展示演技倒是不多的几个镜头 让她好好show了一把身材不过我就更加感叹了 哎 脸盘大真是吃亏唉因为演员没有什么看点了因此从头到尾 关注的重点就在电影本身 Peng还是很成功的他总是能够抓住你的眼球 让你的脑子也不闲着看电影更加看到电影之外他想说的那些话所谓"寓教于乐" 大概如是
《公主复仇记》不同于彭浩翔其他三部黑色幽默风格的电影,很多喜欢他黑色电影风格的影迷不喜欢他这部作品。
我认为这部几乎没有任何笑料的电影,用最黑色的结局颠覆了所有用任何词汇都难以表达出赞美的爱情。
阿ken说:真正的王子不会让公主伤心。
其实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王子,只有王八蛋,还有假装王子的王八蛋。
同时,其实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公主,只有巫婆和自认为是公主的巫婆。
当然,如果自己认为自己是公主,那么也就没有真正的王子。
如果自己认为是王子,那么你也难觅心中的公主。
《公主复仇记》中的原声音乐(OST)是我听过最好听的香港电影原声音乐之一。
遗憾的是,在网上没有找到全部的OST。
这部电影的结尾,应该是字幕全部打出后,有一段摘自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第二部分的文字:Only by renouncing our claim to discern a purpose immediately intelligible tous, and admitting the ultimate purpose to be beyond our ken, may we discern beyond our ken, many we discern the sequence of experiences in the lives of historic characters and perceive the cause of the effect the produce (incommensurable with ordinary human capabilities),and then the words chance and genius become superfluous.Tolstoy Leo – War and Peace只有不再执著于辨认一个我们眼前能明解的目标,承认那是超越我们的能耐,我们才可以明白历史人物一生的经验,感受他们留下的影响,这样我们才会明白寻常人的能力局限,命运或天才这一类名词,已经是多余的了。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彭浩翔在DVD的评论音轨中有很多对这部电影的表达:周筱兰和陈惠贞在名字上是一个对比,兰花有一种姊妹花叫惠,兰花与惠花外表很相似,但惠花的叶较粗,不及兰花漂亮,有人分不清这两种花,有人拿这两种花做比较。
陈惠贞明白,她什么都不如周筱兰。
两人的关系有四个不同阶段的发展:一般的聊天,并排在按摩脚,拥抱,共同用一个耳机听莫扎特。
钥匙代表了男性的阳具, 陈惠贞偷配了阿ken的钥匙,代表着她想进入阿ken的生活,同时也是对阿ken的阉割。
理想与现实总是莫名地纠缠在一起,当感性的夕阳和倒垃圾的场面连接在一起,是本片最大的黑色幽默。
在陈惠贞的眼里,衣柜是自己的棺木,是自己和阿ken感情的棺木,埋葬了她的人生,她的感情,这个场景用的音乐是莫扎特的《弥撒曲》,以表达陈惠贞此刻的心情,一场感情结束的弥撒仪式。
也算是比较接近黑色幽默讽刺片,但显得文艺了点。
10年前的算是老电影,只能找到坑爹的国语版,严重影响观影情绪,觉得没了韵味。
简单的故事以及其缓慢的节奏展开,大量的纯镜头,唉,虽然配乐再牛,但还是觉得乏味啊,更何况我是跳着看。
演员演技又不是很出彩。
阿娇本就不是靠演技的啦,当时的吴彦祖又显得稚嫩,至于小陶红相对好一点,但跟港星合作还是显得有点不自在。
但是,以现在的时间来看这部电影,就觉得奇葩了,因为影片里的故事在4年后,就是2008年,出现了惊人相似的现实版——陈冠希事件。
肥彭成功预言了!女人的想象力和实践力都很强,轻易不要得罪她们。男主除了花心,其实还挺无辜的。
这世界没有王子,只有王八蛋,和假装王子的王八蛋。同样,这世界没有公主,只有巫婆,和些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
不知道阿娇什么心情
3.5。第一次发现钟欣桐这么漂亮而且会演戏,我是完全信服了前一大段单纯可爱的老师女友角色,尤其是躲衣柜里边吃腌果边流泪的那场戏还骗到了眼泪。可能这影片后来最大的爆点在于电影中亲手策划了裸照事件的女主角几年后真的成为了“艳照门”女主角,想必这时候她才终于体会到了痛苦与伤害,以及“王子都是王八蛋”。彭浩翔是开了天眼吗?吴彦祖帅得一塌糊涂,傻萌傻萌就撩到各种女生了。“我是一位消防员,以前我救过很多次火。可是今晚,我只想救一个人--就是你。”
片尾那段《war and peace》的话实在点睛。另外,的确,世上多的是假装王子的王八蛋
居然有我的小飞机场的音乐。。。我不喜欢阿娇!!
我只是告诉你,男人如何不可信,女人如何蛇蝎心
陶红太蹩脚了
Beyond.Our.Ken.2004.DVDRip.XviD.DualAudio.iNT-YYddr
当年导演彭浩翔惊人地预测了4年后的艳照门事件,而且还请来艳照门的主角阿娇担任女主角!!!不过世界上真的没有王子和公主,只有扮成王子的扑街和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
不恶搞的胖子一点也不好玩.
彭胖子是预言家。。。但是我真的很不喜欢甚至讨厌大陶红!
不要惹女人! / 现在看觉得特别搞笑 总是忍不住想到艳照门 连台词细节都特别贴切 彭sir牛掰
肥彭太懂了
我还真喜欢看这仨演员配起来
預言
导演评述版;彭浩翔说在本片中最黑色幽默的一组镜头是由感性的夕阳突然接到马上去后楼梯倒垃圾的场面就像浪漫与现实生活经常纠缠在一起。其实许多类似于由一个好男友变成一个人渣这样的巨大戏剧落差的转变往往就在一瞬之间。
艳照门事件神预言 除了主角的颜之外毫无任何亮点 果真彭浩翔
还有什么好说呢?
男人都是不可靠的,哪怕如吴彦祖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