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骨之壤
Pokot,猎肉者鄙(港),神秘猎杀(台),Spoor,Game Count,Pres kosti mrtvých,Die Jagdstrecke,Cez kosti mrtvych
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加西亚·阿达米克
主演:阿格涅丝卡·玛多特-加巴卡,维克多·兹波罗夫斯基,雅各布·盖尔沙乌,帕特里夏·沃莉,米罗斯拉夫·克罗博特,波利斯·席克,托马斯·科特,安德烈·格拉博夫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德国,瑞典,斯洛伐克,法国语言:波兰语,英语年份:2017
简介:《心之全蚀》波兰新浪潮女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导演的悬疑犯罪片,改编自波兰国宝级女作家奥尔嘉·朵卡获的小说,讲述60岁的英语老师在波兰森林中照看一个度假屋,但是越来越多的狩猎者在森林中神秘死亡,而警察似乎也束手无策,影片以动物保护为表象,映射了这个社会弱小群体的一些不公遭遇。男人们(权力者)为了满足自己丑陋欲望,虐..详细 >
比《白色上帝》要好一些。
唇部特写借鉴于杨•史云梅耶的《爱丽丝》,只不过一个是性感诱人,一个是让人恶心。天使出场时,莫名想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编剧10分。看完觉得这个片三观很正呀,不记得在哪看的介绍说三观有问题,真是误导人!
拍的非常诡异和神奇……冷暖色调就如冷暖人间。不同视角的特写,人物行为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从人性本身的角度讲,有权利的站在上面的,和深林里隐居的,想方设法报复的,没有不同。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拿柏林奖,我想更多是引人思考和拍摄手法上的高超。我个人不太喜欢这个与当权者与教会冲突的角度。
想要看悬疑犯罪的完全可以从一半以后开始看。
看简介值得负一星 #动保女权皆傻逼,左派运动不是人
就算有天大深刻的暗喻指涉,故事本身三观不通说啥也白说~以及,又是个不会讲故事的,最后真相揭示部分基本是不知道该怎么写了直接塞进去的。。。单靠鸡血和反转是写不出动人心弦的革命篇章的=-=~要命的是这部还是本届iff唯二结束后听到两轮鼓掌的,HK群众行不行啊。。。
每当动物死的时候也是人亡的时候。
保护动物的主题搭配连环杀人案,这口味很混搭。虽然我并没觉得杀了所谓恶人和保护动物生灵之间的有太多矛盾,但这两部分在这部电影里与我而言是割裂的,同样这个混搭与我来言也木有爆点。
原著“Drive Your Plow Over the Bones of the Dead” by Olga Tokarczuk。是北方的浪漫!!黑色幽默+冰雪让我想起fargo,但是女导演+女主演让她非常的女性化。看阿姨感觉看到了中老年自己(我要是两条狗一起失踪了可能会直接进医院吧。nerd也太nerdy了哈哈哈哈哈哈哈。配乐真好!赌场jazz那一幕让我有twin peaks flashback哈哈哈哈哈。「ecofeminism」这个词非常适合她。
3.5 杀动物还是杀人?影片开头边阐述占星术还边展示独居之屋,多少想到基耶《十诫》之首《神诫》。表演又嫌多少有些许过火,年轻人的表演总像拼了命吸引眼球,老年组的表演则像拼了命展现演技。但是摄影真是很美啊!母女一起编导,也是美事一桩。
看到海报进来的,有时候动物更能体现一些立意。
我大概懂阿弗雷鲍尔奖的路子了。配乐和故事的节奏让人很亢奋,IT小哥负责卖萌。一开始不习惯闪回,后来发现是有必要的。一开始不懂那几个人为什么瞬间就入伙了,然后发现那些闪回都是铺垫。难道不觉得结尾美好得不像真的吗?
保护动物。
因果报应非空穴来风,也不尽然都是神秘。树林里的运动长镜非常有波兰新浪潮风范,记忆犹新,剧作的欲盖弥彰摇摆不定可以说成功欺骗到了我。女主言行举止如当代女巫,间接搭救了一名天使般的少女,具备女性意识但并不刻意。穿插以狩猎日历,让整个故事看上去更加神秘巫幻。动机太单薄。三星半
对动物的虐待和对儿童妇女的虐待
环保主题的惊悚片,实际特别无聊。可看可不看。
太棒。其實復仇不是為了動物們,而是為了人性的脆弱面,也即是人性的光輝面。不能提供人文關懷的宗教要麼是虛偽的,要麼是愚蠢的人類有意或無意誤斷了神的旨意。
题材奇特,女主从一开始的狂热动物保护主义者,加上自己两条狗被捕猎者所杀,变身连环杀手,报复捕猎者,影片保护野生动物的视点值得肯定,但是结尾杀人者逃脱制裁,过得很快乐,直白的表现了导演的立场,保护自然的立场没错,但是以暴制暴并不可取,人与动物原本就不平等,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
前半部分很散很慢,后半部分很仓促,原以为是一个带有玄幻和神秘色彩的电影,实际上只是不太成功的轻悬疑片。女主抬头看飞上教堂的喜鹊时红色的侧面剪影美翻了,看似最仁慈的人,实际是披着狼皮的刽子手。
想看忽然爆发后的戛然而止。可惜最后详细的描写谋杀过程,再梦幻收场的结尾多此一举。如果导演能减少一些倾向性,多一些旁观角度(再减少一些废话)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