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是宁浩执导的国内首部大西北公路片电影,由徐峥、黄渤等人参演。
主要拍摄场地集中在中国的甘肃的敦煌和新疆的哈密、吐鲁番、克拉玛依等地的戈壁沙漠,影片于2009年3月开机拍摄。
2013年12月3日正式公映,并取得大陆总票房2.6亿元人民币成绩。
2014年1月15日该影片入围第64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无人区》的思维套路简单:不要跟道德品质极端恶劣的人谈人性,否则他们会把你拉低到与他们相同的高度,再用丰富的经验做掉你。
荒沙戈壁的恶劣环境塑造了某些毫无人性的居民,当自以为是的现代文明代言人来到他们的腹地,你不仅放下了手中的枪炮,还妄想与他们谈和平。
这些遵从着最纯粹原始自然法则的生灵会感激上苍,继而榨取你、撕裂你。
潘肖的成功,是处于他那如鱼得水的法庭与交际场;而他的失败,则在于其高估了理性与思维的力量。
托马斯.索维尔有云:“人类的内在缺陷是最基本的问题,文明仅仅是努力克服人性问题的不完善办法。
”当你以玩弄的态度来对待文明,又以这种文明去对待一片毫无理性的荒漠,结局之肯定已无需赘述。
宁浩已上映的所有电影,焦点都在一笔巨额的交易上——玉石、黄金、毒品,珍奇动物。
即便是《奇迹世界》那半小时的微电影,也起源于一套极品黄金装备——剧情焦点的土豪气息向来比较浓厚,剧情矛盾来得也简单直接。
《无人区》中的隼相比其他,作为整个剧情的支点,价值有点弱。
为它搞出那么多人命,只能硬说反派的设定就是毫无人性。
人性复杂,总是围绕一个“财”字做文章,难免山穷水尽。
一部剧情被改了无数次的电影,恐怕在逻辑上注定难以流畅了:逗比卡车司机最后出现的动机很奇怪,而徐峥和余男之间的情谊建立得莫名其妙,BOSS途中对余男手下留情,费事带到交易点才处理,最后还搞那么一出追逐,这般闲情逸致真的有必要?
整个结局都相当别扭,这么荒芜的地方这么几个人,剧情致此,观众只能被迫接受这个设定。
宁浩大约不仅仅只想做一个娱乐片导演,可惜其对人性的挖掘还是流于表面,实在是硬伤。
结尾同《黄金大劫案》一样,硬是拔高立意,像小学生作文一样不真诚,丧失了早先在《疯狂的石头》中那种一气呵成的感觉。
但这毕竟是一部经历坎坷的电影,经历了这么多次枪毙和补丁的作品,似乎已经不能要求多完美。
封了好些年的片子能见天日还是好的,看完也算了了心愿。
我提前三小时网上订票,那时已经订不到比较好的位置了,看来这几年的推迟上映无意中形成了非常有效的饥饿营销。
车和手机都没法植入广告了,好在主演里黄渤和徐峥的票房价值比起前些年可增长了无数倍,这片的票房前景还是看好的。
End
导语:《无人区》好看吗?
《无人区》最后的结局究竟是怎么样的?
某位网友为我们指点了迷津,他在影评中评价《无人区》是“华语电影中少见的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他称“结局看了两个版本,早掐掉的那个版本相当好”。
虽然是完成于2010年的电影,但《无人区》在业内外的关注度一直不低,因为内容原因而进行了补拍和修改,在沉寂了3年多之后,这部公路警匪片终于要和观众见面了。
影片将揭开今年贺岁档大幕,凭借宁浩几部前作《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积累的较好口碑,以及本片几年来积累的关注度,再加上两位主演徐峥和黄渤今非昔比的票房号召力,《无人区》有望成为今年贺岁档的一匹黑马。
《无人区》由徐峥和黄渤主演,全程在新疆取景,讲述徐峥饰演的律师赴新疆一座边远城市为一名盗猎者辩护,结果在回来的路上反被追杀。
途中还遭遇了舞女、走私贩、盗贼、警察各色人等,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逃亡之旅。
《无人区》是导演宁浩的第五部长片作品,这也是他的一部转型的野心之作。
之前他凭借《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奠定商业地位,《无人区》是宁浩从喜剧路线转向现实主义的作品,虽然影片没有完全排除喜剧元素,但宁浩更愿意让这部作品给观众带来思考和震撼。
《无人区》豆瓣影评 1、说实话,这个预告片我看了很多遍。
激荡的配乐,暴力的画面,特别是多布杰那张笑啥鬼魅的笑容简直酷毙了。
毫不夸张地说我曾经从这部预告中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未来。
但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呢?
通不过,还有个专家专门写了篇檄文来讨伐本电影的不是。
现在看到了“因为内容原因而进行了补拍和修改”,老子完全对本片及中国电影失望了!
2、几乎快1年之前,在中影一次小范围看片上有幸看到本片,没别的,就是好看,牛逼。
3、托某童鞋的福,有幸看到此片,华语电影中少见的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结局看了两个版本,早掐掉的那个版本相当好 4、每一部都在进步中,《无人区》相比“疯狂”少了炫技,与其说是西部片(其实只有一段骑马的段落有西部精神)不如说是公路犯罪片,多布杰的角色很类似黄海中的绵老大,其实整部片都很像黄海中人性的恶,一路上十个转折料做得足,结尾像洒纸钱一样的发泄,还有陶虹最后突兀地蹦出个光明,片子着实很难上 5、中国电影最高荣誉奖——禁映,看看那些电影获此荣誉吧,活着,霸王别姬,鬼子来了,你就可以知道这部片子的牛逼碉堡之处!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
这是很多年来就一直有人探讨未断的话题。
近期在电视屏幕上再度闪亮的《最强大脑》主持人蒋昌建,多年前就因曾在某辩论赛上雄辩此题而一举成名!
既然人性的命题很有探讨的价值,艺术家们也就从来没有停下对其的艺术剖析与个人阐释。
电影《无人区》亦把镜头对准人性的最深处(最暗处?!
),试图努力的充分展示,不做简单的道德判官。
或许,人性的善与恶本来就包容的存在于一个人身上,只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境况、情形之下,暴露不同的那部分特质罢了……影片展开叙事本文的语境非常特殊,或说趣味。
——无人区,是一片作为人存在的类“真空”,这也正是影片主要的吸引话题与招来争议的缘由。
即是说,探讨这一严肃命题的冗余前提或外部干扰都某种意义上的抽离,至少也是很大程度上的刻意降低。
由此,在这里,无人区里,人,作为理所应当的社会化的人,当社会、制度、法律、程序、关系等等,统统近乎于盲区的时空里,人性又会做出怎样的自然释放?
人性,究竟是善根,还是欲望呢?
人与动物,到底有着怎样的差别?
人性与动物性,又到底有着怎样的距离?
就成为观众脑海里需要不断自问的命题了!
影片主要的叙事线索一直围绕着诱捕和贩卖鹰隼,显然就具有了某种微妙的主题隐喻。
特别是影片开篇,凶猛骄傲的鹰隼由于抵挡不了诱惑而遭捕捉,最后也难逃被贩卖或杀戮的命运!
当然,这很难简单的给出标准答案,而影片也无意于此(即使影片呈现的后者比重更多),重要的是要引发影片观者的自我思考。
当年的辩论赛上,反方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精彩结束了这一辩题辩论!
可能是迫于公映修剪的缘故,影片整体叙事节奏略嫌散淡,部分镜头段落稍显跳跃。
窃以为,创意当初如果把影片故事直接换为其他乱世背景,类似民国,或许就可以更加自由无束的大展手脚了。
另一部国产影片《我的唐朝兄弟》这方面就要做的高明得多!
曾在《红河谷》中扮演头人的藏族演员多布吉,个性鲜明,在本片中表演很出色,形象到神情,都很有说服力。
文末,写下当时观片影院灯亮,脑子里突然冒出的两个句子:在黑暗里我看到了晨旭,在阳光下我看到了尘埃;走进茫茫无人区,我该如何面对茫茫人海……
《无人区》的西部背景流于形式,凛冽的其实是故事。
冷峻画面中刮过一阵西风,飞沙走石魑魅魍魉齐聚一堂。
相比于石头的形似,《无人区》后半部分,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的匠气才是真正与大师神似的地方。
宁浩的野心就跟徐峥的大肚子一样昭然若揭。
事实上我们都是土鳖,被西洋兔子们远远甩在身后。
说致敬都是扯淡,模仿就是模仿,鉴戒就是鉴戒。
倘若有朝一日,我们能追上兔子,或者干脆心安理得地做一只土鳖,这只风格独特颜色不一样的鳖一定是宁浩,我愿意相信。
《无人区》显而易见的进步在于:低俗笑话不再是为了低俗。
也意识到黑色幽默只能作为荒诞的佐料,绝不能成为荒诞本身,剧情或者现实才是。
相比于“去盖里奇化”,更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去石头化”。
没人甘心当一本书作家,也没人愿意一首歌唱二十年。
同样是成名作,有些人拍得出来《落水狗》,《阳光灿烂的日子》,有些人甚至拍得出来《爱情是狗娘》,但是昆汀姜文亚利桑德罗之所以卓越,是因为他们往后还能继续拍出代表作。
总有一天,当人们谈起宁浩,第一反应不再是《疯狂的石头》。
从《无人区》的品质来看,这一天值得期待。
土贼和悍匪。
几年前有人采访王波,大概是问他对中文说唱歌词里普遍存在的受害妄想症的看法,该知名中文说唱歌手比了个猎枪的手势,说中国没有Gangster。
狠狠扇了那些浮夸矫揉造作的Rappers一耳光。
本土的反派们都必须要有一个悲惨的过去,必须要有一个说来话长的往日故事。
即便不描述其自甘堕落的过程,至少也要一笔带过,这些道德上的累赘反而使刻画真实的愿景南辕北辙,矫情犯们孕育出一大批不真实的作品。
仿佛我们就是无法接受没来由的坏蛋,即便他们的名字就叫坏蛋。
《无人区》难得地塑造了几个说中文的土贼和悍匪,从头坏到尾,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地使坏,又因其不牵强附会起码显得可怕而不是可笑。
另外,徐峥为了去救余男,有意无意弄死了一个无辜的警察。
使得潘肖这个角色彻底远离迷途知返的英雄形象,却更加接近于一个人。
不是他妈的人格闪光点,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真真切切的人。
这是人物刻画中最大的亮点。
人跟动物的区别当然不仅仅是人会用火。
贪财好色自私自利,同时又有勇有谋有仗义,这并不矛盾,因为我们恰恰就是这样的物种。
这里没有横刀立马的英雄凯歌,孩童不再欣欣向荣,妇女不再迎风茁壮,所有勃起不再坚而弥久。
戈壁滩冷峻感十足,土贼悍匪,律师黑店歪脖子加油员,还有失足妇女绽放在五百公里的无人区。
电影结束之后有一个短暂的见面会,来了徐峥,黄渤和余男。
黄渤身上总是贴着接地气,谦逊这样的标签。
见过真人之后,我恶毒地把这种谦逊当作是小人物发迹之后仍旧难除的怯懦本性,这种本性如果在别人身上,很容易被诟病为土鳖。
但是黄渤却能够把它变成可爱和憨厚。
这几年黄渤名利双收,事业蒸蒸日上。
但是《无人区》告诉我们,他在四年前就已经是这种水准,所以往后即便有再大的荣光降临,也丝毫不值得吃惊。
《无人区》的逻辑和主题见仁见智,如果抛去诸多标签和偏见,心平气和观影,它是一部品质上乘的作品。
没人知道黄金时代是什么时候,反正它永远不会是当下。
但是总有些偏执狂在这么执拗地做事,让人觉得未来世界真是他妈的扑朔迷离有趣极了。
似乎很少有人认为进去过的人很牛逼,却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被禁的电影一定有他的高深之处——因为他一定表达了、揭示了、触动了什么。
博主仅是一个普通的网民,没看过多少电影,没有在澳洲八大留学学media之类,更没有拍过什么电影作品传到网上。
什么剪辑、运镜、层次、结构一概不懂。
普普通通吃喝拉撒,有新片就去电影院看。
一个很适用于我们这种最广大人民根本标准的评价方式就是——观影期间的感受。
所以很简单的说,观影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等转折”。
每次坏人拿枪对着主角的时候,心里就想着快点转折吧。
于是无一例外的,黄渤拿枪点徐峥时傻逼兄弟出现了,最后傻逼弟弟又神兵天降地开卡车解了围。
问题是,有些电影我们是抱着“我就是来看商业片,我就是来看场面“的心情,遇到这些场景觉得很过瘾。
而这部电影我们期待太多,却屡屡遇到这种平庸的桥段,没法不让人泄气,因为我们着急想看后面更”深层’的东西——如果有的话。
更深层的东西在影评里出现了,什么呢?
就是人的恶。
反派是恶的,这是废话。
哪个正邪对立的电影里的反派不恶?
哪个反派不是杀人不眨眼的?
说隼老大恶到极致这是废话。
黑店的倒霉父子恶吗?
恶,他们让余男卖淫。
除此之外呢?
他们的店囤货居奇,加油费用高达1500块。
可是他们没有逼迫主角吧,没有用暴力干涉他的自由吧?
你必须加!
不加就不让你出去!
有吗?
连徐峥都知道这荒郊野外祖国边陲可以烧了黄渤的尸体洗脱罪名,而黑店却没有直接杀掉顾客劫走现金连车都可以当废品卖了赚钱——这顶多算是垄断,算是旅游景点矿泉水10块钱一瓶,不加掩饰也不需掩饰的贪婪——这离人性的恶,恶到极致,还差得很远。
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还挺善良。
后面爹去卖隼也是贪不算恶,儿子杀了黄渤,那是智障人士犯罪。
这都是在打“恶”的擦边球。
说白了,糊弄观众智商呢。
这不是广电总局剪刀手可以操作的。
我观影之中当然看出了主角徐峥的心理变化,不过这实在太平常了。
抖抖手翻翻看过的电影就能找出很多部主角“改良”的主题。
连谢广坤最后都良心发现不作王小蒙了,这样的主题还有什么值得拿出来称道的?
“人性回归”,狗屁,谢广坤那才是人性回归。
很失望的以直观感受论之,技术上情节拖沓桥段陈旧,内涵上表达不清沾点人性的皮毛,这部电影实在是表现平平的泛泛之作。
另外我想骂骂豆瓣文艺狗,你们几个人是正儿八经等这部电影的?
等了4年,无非是4年前听说啊宁浩有个电影要上映了耶,主角还是黄渤徐峥耶;中途偶尔看到几次,咦无人区怎么还不JB上映,然后继续李安牛逼周星驰牛逼这牛逼那牛逼;今年忽闻无人区上映,呼朋唤友哎呀我可等了4年了啊被毙过的片儿终于上映了啊草泥马广电总局啊!
如是而已。
最后想说,《史记》之所以被称作“史家之绝唱”,难道是因为其成稿于汉武帝,却迫于当时的审查制度,在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时才发表公布于世的噱头吗?
善与恶,不过一念之间,人性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脱离文明体制外的无人区把人动物性的一面无限放大。
片子删减的不像样子却依旧可以让公知们拍手称好。
西部片最重要的就是紧凑感剧情nice广角的空镜头随随便便可以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几个翻车实拍镜头很接近好莱坞大片的院线要求,不过音乐是想学昆汀没学好和两杆大烟枪里面的重金属摇滚 英伦摇滚的制作差太多。
这种反乌托邦艺术在中国就是会被毙,赵葆华说被毙的原因是导演沉浸在对自己“疯狂系列”的自恋中,其实他说的对,但这种自恋与电影本身联系并不大。
宁浩让一切疯狂行为在无人区里有了艺术合理性,我到现在都认为傻子举着锤子是代表了工人阶级,那个在马前的动作像极了我奶奶家脸盆上带着头盔脸上洋溢着喜庆高原红的下井工人。
剧情、摄影、音乐、表演、情怀俱佳这样泛泛的形容已经不能概括这部影片了。
老实说,看完影片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当然,这原因有影片的确很悲壮,但更有一种原因是,正像有的网友说的,这部影片“差一点就神作”,但究竟差在哪里,我真的一时间说不上来。
看电影的小伙伴们开始讨论,这部电影不是完美的,是有美中不足的。
我们大致概括了三点:一是“植入性结尾”,这个不用说了,小伙伴们都没把它当作正片的一部分,权当彩蛋了。
二是其中一个小伙伴怎么也想不明白,黄渤后来怎么不见了,还以为能活过来当救兵的,被榔头那样就砸死了?
三是很明显的一点突兀,警察翻车了竟然最后能天降神兵地出现救走余男。
所以一部不加任何定语的神片就因为略有一些违和感而只能被称为国产神片或者国产佳作。
然后今天终于得知了真相,是的,上面这三点都是广电审核而造成的。
不忘普及一下,《无人区》是09年拍好的,这4年间跳票了n次,都是因为没有过审,其中10年导演宁浩为了应付审核去补拍了镜头,补拍了什么,删减了什么,本以为将是个谜。
当然,今天已经被知情者揭开。
首先,黄渤被砸死那段,影片本是有一个惊心设计的大胆的暴力美学的特写的,但是,这在美国、韩国都没问题,中国,就得删。
所以不怪我有小伙伴没看明白黄渤是怎么死的了。
其次,原版的结尾没有跳舞的那段,也没有警察出现。
男人们都死光了,只有余男活了下来,可是五百里无人区,她应该何去何从呢?
黄沙漫漫,两只鹰在高空飞翔,遍地的钱币又有什么意义,人究竟是为了什么变成动物?
我真的很感慨,如果是这样的结局,既有了开放性,整部影片的暗喻,的“意境”就更完整了。
所以我依然把这部电影当作神作看待,因为我从这部电影里看见了国产电影的明天,至少从一定程度上。
如果原版上映的话,这部电影既有了好莱坞式的叙事和优秀的剧本,也有了昆汀的暴力美学和视觉冲击,最重要的,是好莱坞所没有的,中国文人自古以来独有的那一种审美情怀。
正如小伙伴说的,我希望这部电影若干年后不再被谈起,其原因是那时国产好片已经太多,足以把它淹没。
看电影的前一天,正好是学校请了很多大师来讲课,文学界包括莫言在内,还有一些德高望重的影视圈老前辈,在此不透露名字了。
我有幸成为主办方的一员,我的任务就是带路,带其中一位老前辈去吃饭。
路上他满怀忧伤地说:现在的电影,教化意义哪里还在,你看看《无人区》,这部电影像什么样子。
作为小辈我不便反驳,他心中的电影界自然已经是满目苍痍,想想也是一位老者的责任感在,有一些觉得这位老前辈的可怜。
但我也有自己的观点的。
本来嘛,任何一种艺术的评价标准里,教化意义就不该是其中重要指标的。
无论歌曲、绘画还是戏剧,如果说有的作品里面体现出一定的教化意义的话,也不是影片刻意去追求的,而是内容自然流露的。
看完《无人区》我更是感慨,这影片能说没有教化意义吗?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动物,这样的隐喻深入人心,往浅了说,徐铮的人物从唯利是图到牺牲自己的心态转变,那么自然,中间他不断地体会到自作种下的恶就会自食其果,观众都能理解。
所以老前辈们,特别是广电的老前辈们,请放过中国电影,请用艺术自己的属性去考察艺术。
不是靠动物世界式地旁白直白地点出影片主旨就是所谓的教化意义了。
不是这样的。
看了无人区首映,一天中思考了挺多,但很多东西和情感不知道能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试试看吧。
无人区——意思是“没有人的地带”,或者“荒无人烟的地带”,我觉得还有另一层含义是,在这种人烟稀少的地方,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缺少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已经慢慢失去了作为人的特性,动物属性显露出来,这里的人们贪婪、自私、邪恶、凶狠。
虽然本片将故事设定在“无人区”,但在当今社会中,这种动物本性何尝不存在呢,只不过是我们的人性会作为主导来支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罢了。
本片讲述的是,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人——律师潘肖(徐峥饰)为了金钱和名利来到这里,给一个有罪的贩卖鹰隼的人做辩护。
但他不知道,正是因为自己的这个决定,给他带来一系列未知的恐惧和灾难。
黑色——风格整部影片都是在灰暗的气氛中进行的,导演宁浩说后期特意将影片转成颗粒感效果,这也与整部影片的意境和色彩相符。
这里的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不惜任何手段不断地向别人或自然索取着,潘肖出现在这里,说到底是由于自己的贪婪,或者为了自己的生存,他为坏人做了无罪辩护,也为此付出了自己的代价。
戈壁、风沙,这里的一切在我们看来都没有颜色,人性便赤裸裸地暴露于此。
善恶——故事潘肖来到无人区,可以说是为了金钱而来,他本以为赚到手就可以回去安心“上头条”,但往往事与愿违,反派人物不会轻易放过他。
他也是一个人,在遇到意外情况时选择保住自己,也会有自己阴暗的一面,有时也会以牺牲别人为代价。
但随着事情的不断发展,他也在慢慢改变,救助舞女和货车司机,在这个缺少人性的无人区中,他逐渐找到的那份善良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一个本来自私甚至利欲熏心的律师,最后找到了人的本心,逐渐达到了自我救赎。
除此之外,舞女的知恩图报,以及货车司机的出手相救等,都能看出人性善恶的转变。
人性本善,人性本恶,这本身就有一定的争议,但觉得作为人来说,动物属性只能保证我们的生存,而人的属性才是我们获得内心幸福的工具和必备因素。
丑恶与美好,只在一念之间。
幸好,潘肖找到了那份遗失的美好。
压抑——感受这虽然不是一部多线叙事的电影,但整个故事的节奏依然紧抓人心,压抑和紧张是它带个观众最大的观影感受。
几个人物间的关系曲折变化,镜头和配乐的完美融合,带个人的视觉听觉的极致刺激,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似乎又在期待着什么,这种感觉贯穿影片始终。
随着剧情的发展,其残酷程度,人性恶到极致,有时会感觉到匕首直插心脏的疼痛,这种体验并不像看喜剧片或爆米花电影的那种当下爽过目忘,而是戳中内心深处,久久难以释怀。
再来说说电影的一些小细节和演员们的表现。
剧中细节:一、潘肖的处女座性格不知是不是导演刻意为之,追求细节的完美,并伴有轻微强迫症倾向,以及小小的洁癖(想起了田亮的“处女座模式启动”),在这样一个风沙肆虐、人性泯灭的无人区里,对比更加强烈,这应该也是剧情不断推进和展开的一个内部因素吧。
二、四年前,宁浩导演绝对想不到最近的关键词是“上头条”,这个梗绝对是意外之喜,也为这部迟到良久、传闻不断的电影增添了另外一层神秘的色彩。
演员表现:【徐峥】本片第一大亮点,虽然由于当时的他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帅小伙,和他现在的形象差别较大而很难认出,他的表演也不会让你联想到他本人,不着痕迹地真实呈现出了一个人遭遇不同情况的不同表现,胆怯懦弱,崩溃绝望,机智果敢,自我解脱……他的各种表现也是牵动观众内心变化的关键因素,甚至你会随着他的急促呼吸而有窒息感,会随着他的声音颤抖而提心吊胆,所以在电影当下,你会忘记他是徐峥,那个现实中卖萌无限、幽默机智的徐峥,那个谦虚谨慎、低调淡定的徐峥,他就是他,就是潘肖,就是那个在恶与善间徘徊的律师,就是那个由于自我欲望而陷入困境的社会人。
演员的境界在于,他并不是在演一个人物,他就是剧中人物。
【黄渤】本片又一大亮点,他与以往的角色多有不同,在这里他是一个杀手,或者说是慢吞吞的狠辣杀手,杀手的那股狠劲由内散发,让人着实为之一震。
虽然个人觉得他的戏份有点少,甚至大部分时候都是坐着或躺着,但丝毫掩盖不住他那出色的演技和完美的诠释。
反差之大,表现之好,可能这就是大家对这个角色印象比较深刻的原因吧。
【余男】一口西北方言,把生活在底层的女人的那种单纯演绎的淋漓尽致。
即使不说话,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能将情绪毫无保留、完完整整地传递给观众,这个演员确实太棒了,相当赞。
最后当然要向那些喜爱电影的人推荐去看这部宁浩的“新”作。
客观的说,这不是一老少皆宜合家欢的电影,但中国电影市场确实缺少这类电影,它或许在不久将来能够成为一个里程碑或是经典之作。
一部有着强烈风格的电影,看时“紧张”,看后“过瘾”,这已经是我所能描述的仅剩的两个词语了。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发表不同意见,不过还望轻拍)个人觉得四星半,但没有这个分数,只能打个五星,支持一下。
由此,在这里,无人区里,人,作为理所应当的社会化的人,当社会、制度、法律、程序、关系等等,统统近乎于盲区的时空里,人性又会做出怎样的自然释放?
人性,究竟是善根,还是欲望呢?
人与动物,到底有着怎样的差别?
人性与动物性,又到底有着怎样的距离?
就成为观众脑海里需要不断自问的命题了!
影片主要的叙事线索一直围绕着诱捕和贩卖鹰隼,显然就具有了某种微妙的主题隐喻。
特别是影片开篇,凶猛骄傲的鹰隼由于抵挡不了诱惑而遭捕捉,最后也难逃被贩卖或杀戮的命运!
当然,这很难简单的给出标准答案,而影片也无意于此(即使影片呈现的后者比重更多),重要的是要引发影片观者的自我思考。
当年的辩论赛上,反方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
徐峥主演,可竟然还是黄渤最抢眼,那身打扮,整一脱水的宋康昊。多布杰整体感觉超好,完全压住全片节奏,王双宝兄弟那辆重型卡车威武至极,俨然变形金刚3里威震天破烂油罐车的翻版,以至于我都怀疑最后卡车会和老大的越野车变形互K。
宁浩作品当中非常异色的一部,也是唯一参选国际电影节的一部,某种意义上也许是宁浩本人最具野心最自我的尝试。阴差阳错的荒诞无稽、西部色彩的英雄主义之后,流露出的是古典浪漫主义。但却没有了,《疯狂石头》的结尾给爱人带上真翡翠,《疯狂赛车》最后给师父埋葬真美钞的巨大讽刺力量。以妓女的悲情回忆收尾显得实在多余。
徐峥:明天我要上头条!汪峰:去你妹的头条!!!!!!20220322重温,其实是一部现代的武侠片,车为马,枪为刀剑,巧的是,电影里车马刀枪都有,在荒蛮得无人区冷热兵器的碰撞,其实就剥离了文明社会的外衣,聚焦于原始社会的人性复杂,几乎全员恶人的故事里谁又比谁更高尚…
可能是我期待太高了,但是满满的西部片FEEL啊,美工应该点赞。
這是一部各方面都變得很差的U Turn。
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不轻浮也不压抑,演员都很棒!豆瓣上星星很多,不管是鼓励的星星,还是赞美的星星,都是货真价实的星星。真是一禁成名,越禁越开心啊。
这是一部封闭度极高的另类公路电影 也是大陆罕见的高水准黑色幽默电影 还是影史上第一部完美体现新疆口音喜剧魅力 全景展现新疆彪悍民风的电影 笑点燃点俱佳 每个角色的利用率极高 玩死算数 最让人惊喜的角色是修车老汉 影片差一点完美 结尾处货车司机救徐铮那场戏较牵强 余男当老师的结局应属总局硬加
徐峥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人,律师赋予他正义的白,名利赋予他贪欲的黑,所以他作为灰色的人物,在开头利用白色的的法律武器帮助黑色的犯人逃避了制裁,于是偷猎者觉得他们是一类人。进入无人区之后,破坏市场规则,买卖妇女,逼良为娼的一家子让他突破了下线,灰色进一步往黑色渗透,所以他不想惹麻烦,想解决所有问题,赶紧跑路。戈壁滩黄渤举枪,两个逃难的人在死亡威胁下走到一起。被卖的余男拿被强迫出卖身多年的“小费”给他买命,又用打火机救他一命,唤起了他白色的善良的底色,或者,正如他所说,他在蛮荒时代找到了那个为他放哨的猴子,他也要让她吃到“安全”的桃子,所以他回去救人。最后一幕,血,钱,都在火里燃烧,无人区埋葬了所有,故事结束。2022-5-29
确实不能将以原版的期待放在删减版上,失望与惊喜交加。有种老无所依的感觉,整体节奏偏慢但是这种车祸式的剧情配合干净的画面与动感的音乐,属于很难在国内电影院享受到的片子,五星赞个
一部有着强烈风格的电影,看时“紧张”,看后“过瘾”,这已经是我所能描述的仅剩的两个词语了。另外,明天,无人区要上头条了吧。
我没看过原片,或者导演剪辑版。但是给这版本打5星的你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瞎装逼,装瞎逼
不过尔尔,太多高分了,低点,比较贴近事实。一个被广电改了好几次的电影,怎么可能会好?!
原来中国也有这么好看的直击人性的西部片!必将成为经典!徐铮的演技屌爆了!
又被教育了。
宁浩是个临摹的好手,但原创感永远不咸不淡的。观众不能把缺点都推到删减头上,也不能因为曾经被禁就显得片子高贵。重形式轻内在,披着黑色幽默西部外衣下的温泉煮鸡蛋,不痛不痒。不谄媚也不自由,硬不到底软不下去,只想如此说故事,却忘记了这样说这个故事最后是为了什么。个人不感兴趣。
人物不多加之环境单一导致很多反转都能猜到,没有赛车来得精彩,但一路黑值得肯定,至少证明了宁浩在《黄金大劫案》之前确实是个类型片好手!
多布杰真帅!余男真像丁嘉丽!剧情和人物安排纯扯蛋!
疯狂过后,再无宁浩。
第一次觉得在电影院看西部片是多么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