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道的东北人!
我看到了小沈阳转型的努力和成长!
潘哥的状态一直都很在线!
而作为豆瓣的执念者!
我也需要自我反省了!
很多片子不应该太看重技巧,太看重理想的情节化,太看重演员的咖。
太看重单一的一个平台的评分!
我们这个时代太先进了!
也太浮躁了!
太极端了!
有太多人的努力被轻视甚至无视!
我们太讲究技巧和标准了!
忽略了人最初的那份温暖和情感的共鸣!
我们太爱崇拜名人,太喜欢跟随超流,太热衷于刺激,另类,自我,个性……!
而那些平凡而真挚的情感被我们早就忘记了!
我们忽略了哪些努力但还不是最好状态的某些人,某件事!
我们忘记了曾经的自己,也是哪些渴望被认可,也是那样努力的拼搏过!
这个片子确实有一些瑕疵,情节也不完美,故事也不刺激。
但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成长,看到了我们熟悉的演员有所突破。
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与鼓励和认可的。
因为每一位努力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
个人觉得这个片子应该在7分左右!
社会需要正能量,努力的人更需要被认可,不然中国的电影永远都是被那一圈人垄断着,根本无法进步!
因为那些努力的人,被资本市场埋没,掩盖!
根本没有机会和大家见面!
更谈不上成长了!
因为我们亲手扼杀了那些美好和那些优秀的作品!
穷兄弟富弟弟。
富人的心脏有毛病,随时都会死,穷人的肾脏有毛病随时都会死,偶然机会,他们遇见了。
富人想用500万买他的身体,最后两个人相爱相生,然后为了俩人兄弟情,谁先死谁,就捐活着的人。
当然了影片的结果肯定是富人死了,富人不但捐给了他,而且还把身上眼角膜一切能用的都捐了出去。
这种电影评分那么低是有原因的,因为我看了我也不信。
因为家有透析病人,所以看到这部相关题材的电影,就耐着各种不爽的观影体验看完了影片。
这片子最多两星了。
真的是一条公益广告可以讲好的事,给整了90分钟。
两位主角的演技差强人意,沈春阳还能更好一点。
但小沈阳和潘斌龙都没有把握住真正病人的状态。
剧情也有很多不合理,不合逻辑的地方,很多人物设定BUG,还有太多水时长的片段。
王有财一开始透析每周两次,这肾功还不错啊。
我爸从08年患上肾病就每周三次透析了,透析了15年。
肾透病人的痛苦,影片中只有一段开车时昏迷过去导致交通事故。
实际上透析病人,除了无力容易疲劳以外,还会浑身奇痒,病人的性格会有很大的变化,情绪容易失控,脾气大易怒,而且病人往往会同时患有其他疾病,而且不少还都是心脏有问题。
所以说潘斌龙表演的不到位,赶不上药神里的王传君。
透析病人只要有职工医保,一般报销比例还是挺高的,每月透析+吃药花销不会太大。
王有财他们家拼命挣钱,省吃俭用,为的就是攒钱做肾脏移植。
他年轻40来岁,身体条件还可以,但是如果是高龄病人就几乎没有换肾的可能了,只能像上班一样,每周至少三次透析,每次五个小时。
即便王有财换肾成功(医院管只要能下手术台就叫手术成功),后期的花销甚至比之前还会更多,因为身体排异,就要用很多抗排异高价药物,往往是不在报销范围的。
所以王有财即便不换肾,按他这年龄,就像他买那只猫,还能有15-20年甚至更久的生命。
不过,李致远可能分分钟就要危险。
这部影片主题主旋律,但是拍的不够深度,如果剧本能再往人性深处写就好了,李致远从在有心脏病后的放荡不羁荒废人生,到配型成功重燃生的希望,到王李二人从陌生的供体关系到患难与共,到最后王李二人只能有一人存活机会对生命的舍弃、遗憾与奉献,这都是看点。
另外最后再补充一个,小沈阳应该再突破,现在一看到小沈阳,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喜剧人,千万别又拍了一部尴尬喜剧。
讲述了患有肾衰竭的网约车司机王有财,意外结识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富二代李致远。
有一天,李致远开着自己的豪车,就和前车追尾了。
前车,是一位网约车司机王有财,这位网约车司机患有肾衰竭的疾病,只有通过每周透析的方式,才能获得生命延续的机会。
而这位网约车司机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好,他和妻子租住在城市的旅馆当中,希望在大医院维持自己的生命,不愿意回到农村去。
王有财尿毒症的病例被李致远捡到,而医生从这份病例就能判断出两个人的心脏配型非常合适。
两个人的配型在编剧的设计下十分相符。
再三考虑之后,他们签订了互相捐赠器官的“生死协议”。
如果王有财身体先行亏损枯竭,就把心脏有偿捐赠给李致远,李致远将赠予王有财500万感谢金。
如果李致远身体先行亏损枯竭,就把肾脏无偿捐赠给王有财。
王有财要求李致远帮助自己完成两个心愿,一是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助妻子相亲,给妻女一个好的托付。
二是帮助自己哄骗家人,让他们相信自己已经发达了,不想拖累家里的亲人。
与此同时,王有财也鼓励李致远去见一见自己的初恋。
李致远则是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富二代,在帮助王有财给自己妻子相亲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王有财对自己深深的爱与不舍。
在帮助王有财哄骗家人时,他也感受到了普通人家至亲至爱之间互帮互助、情深意切的温馨与温暖。
这让他更加坚定要把“君子协定”坚持到底,他亲手撕掉了父亲与王有财签订的心脏捐赠协议,并在生命结束之前把自己身上还可以捐赠的器官全部捐赠了出去,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和人生。
最终,李致远的身体先撑不住了,在心脏停止跳动以前,他把身上还可以捐赠的器官都匿名捐赠给了有需要的人。
王有财得到了李致远可以救命的心脏,带着心照不宣的感激与铭记一生的友情,开始了新的生活。
作为地道的东北人!
我看到了小沈阳转型的努力和成长!
潘哥的状态一直都很在线!
而作为豆瓣的执念者!
我也需要自我反省了!
很多片子不应该太看重技巧,太看重理想的情节化,太看重演员的咖。
太看重单一的一个平台的评分!
我们这个时代太先进了!
也太浮躁了!
太极端了!
有太多人的努力被轻视甚至无视!
我们太讲究技巧和标准了!
忽略了人最初的那份温暖和情感的共鸣!
我们太爱崇拜名人,太喜欢跟随超流,太热衷于刺激,另类,自我,个性……!
而那些平凡而真挚的情感被我们早就忘记了!
我们忽略了哪些努力但还不是最好状态的某些人,某件事!
我们忘记了曾经的自己,也是哪些渴望被认可,也是那样努力的拼搏过!
这个片子确实有一些瑕疵,情节也不完美,故事也不刺激。
但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成长,看到了我们熟悉的演员有所突破。
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与鼓励和认可的。
因为每一位努力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
个人觉得这个片子应该在7分左右!
社会需要正能量,努力的人更需要被认可,不然中国的电影永远都是被那一圈人垄断着,根本无法进步!
因为那些努力的人,被资本市场埋没,掩盖!
根本没有机会和大家见面!
更谈不上成长了!
因为我们亲手扼杀了那些美好和那些优秀的作品!
《穷兄富弟》讲述了急需肾移植的穷人偶遇急需心脏移植的富人,两人不打不相识,互相了解,互相扶持,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程的故事。
看本片有两点感悟,一个是老生常谈,中国从来不缺好演员,小沈阳和潘斌龙喜剧出身,演起正剧丝毫不差,及的当年看《三枪拍案惊奇》出来后腹诽国师,但也承认小沈阳的演技,这些年过去,小沈阳低调的在演很多配角,虽然没一个都是东北腔,但各个不一样,想起来就是活灵活现的样子,潘斌龙也是一样,起点更低,直到现在还是半红不黑,多是演配角,可依旧出彩,《两只老虎》里被打耳光的大哥就是一绝。
好的演员还要有好的发挥,那就是编剧和导演的事情,本片中规中矩,不过不失,没有给两个人情感大爆发的机会,也没有让两人不知所谓的歇斯底里,还行。
另一个就是最近初选获胜的阿根廷总统候选人提倡的“我的身体我做主”,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完全自由,安乐死和代孕在很多国家是不合法的,一旦合法,资本会逼着年轻人不知不觉间看似自愿的出卖自己的身体,这也是器官买卖在绝大多数国家违法的主因。
年轻人也许一时冲动就会用一个肾脏换一台手机,如果允许器官买卖,那么很多人真的会用肾脏、肝脏去换钱,那将是资本社会的极致,这类场景一般只会出现在科幻小说中。
绝对的自由代表绝对的不自由,老一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片子的结局很和谐,富人终于和世界和解,在初恋的陪伴下离开这个世界,将器官捐赠给需要的人,穷人响应号召生二胎,开始全新的生活,加上字幕提示,国家政策和利好宣扬的明明白白,略微画蛇添足。
实际上可以重新改一个结局,富人捐献自己的一个肾脏给穷人,意外得到别人捐助的心脏,前女友也可以改成未婚,不过是帮人带家教,穷人和富人成为朋友两家人幸福的生活下去,然后在介绍国家政策,不是更好。
PS:《穷兄富弟》不算好电影,但看起来一点不枯燥,有笑有泪,结局也可以忍受,大概是宣传部投资拍摄的,政治立场端正。
电影通篇都在煽情,但是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煽情的点,没有特别打动人的地方,情绪波动很少,在飙车的一段,其实是可以有一段刺激的情节,可能是考虑到豪车的成本?
没拍?
还是怎么的,如果加上去的话,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点。
从故事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常规的故事,没有很特别的地方,用相互捐赠器官的方式来展开这个故事,也算是也给点吧,但是看下来,没有在影片过程当中突出这个特点,还是少了点什么。
感觉影片可以加上一些市井气息,但是看下来,并没有,家庭,亲朋等等,好像都没有,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没有联系起来。
影片当中没有什么老戏骨,明明是很煽情的故事,看下来缺觉得很寡淡,父亲站在自己儿子救命恩人的病床前,并没有感觉到一种很明显的情感,没有很浓烈的情绪表达。
不断是爱是恨,还是说很不在乎,总有一种感觉在其中吧。
也可能是演员演技的问题。
电影的男主也不是很突出,或者说是想要演绎两位男主。
好的也有,前面的感觉好像我是完全讽刺这样的一部电影一样。
电影演绎了两个病人,器官移植,这种生死攸关的疾病面前,两个人从相识到相互扶持,到后来结交成为两位好友,富商被平民的真诚的简单真是且有爱的生活所打动,其实是很好的一面,也是人性当中的真善美的体现。
影片用平淡的视角来表达,还是很贴合实际的,但是仅从电影的视角来看,还是要有一些戳中人心的点来刺激观众的大脑。
最后,电影结尾的时候,还是挺动人的,不过,还是有点幻想派了,现实世界当中,作为一个完全不差钱的富人,真的想这么做,还可能真的有这个可能。
但是从平民的角度来说,可能就完全是一种幻想吧,能堂堂正正短时间内走到这个位置,可以想想他这一路是怎样走过来的,富人当中,真正的善人又有几个呢?
电影开头富人也是一个嚣张跋扈的角色,在和平民相处的这个过程中一次一次的被打动。
有一个槽点就是,平民的老婆明明看过那一份协议,最后还在问医生是谁提供了供体,这有点太重复了吧,平明老婆带着孩子去接收捐款的时候,小女孩站出来表达感谢,正常的视角,难道不是他老婆感激涕零,站出来当众表达自己的感激吗?
一位那么小的小孩,又怎会有这么深想法和心思,知道那时候她应该怎么做,个人认为,即便是这么做,也应该是大人带着才合适,显得太多懂事难难免就有点假了。
透析看我们一起摇太阳,电影院和女朋友看的。
我看了一半躲出来了。
我不知道我是逃避透析之后的苦痛,还是逃避透析中间发生的事,还是在逃避来忘记自己是个病人。
其实很多时候我知道我的做事还是看法,都有一种病态的偏执,我喝酒,我抽烟,我熬夜,我开店当老板,我努力和正常人的生活融成一个圈子,假装自己是个正常人。
我的QQ网名,我说的话,愿以余后人生换十年璀璨。
都好像离我很久远很久远。
好累啊,当我慢慢发现我厌倦交际,厌倦接触其他人时候,为时已晚,我在开店的泥坑里越陷越深。
如果去年没有膨胀,入手那三个店多好。
可是没的后悔。
我恐慌自己的未来,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方式,我还能潇洒几年,我活得太不坦然了,总想别人能高看自己一眼,爱当大哥。
结婚嘛,我不敢,我怕回到透析的生活,苟延残喘,谁能告诉我,我该如何过活。
两难全,又想潇洒过一生可是又不能没有钱,又想挣钱可又不甘心这样偏居一隅。
电影总是美好,现实总是惨淡,外地就医需要垫付,回去报销三四个月才能下款,吃药,不敢喝水,不敢吃高钾食物,透析的针像毛衣针一样,每次扎的生疼,我想不起来我如何熬过来的。
但是我知道我不想回去,可是日子还要过,钱还得挣,做错的决定需要买单,可是这样下去,我的未来在哪里。
所以我恐慌牵绊,可是又害怕独自一人。
也不知道大潘和小沈阳是咋想的,俩喜剧人凑一块儿,搞了个悲剧。
故事开始,这段“碰瓷”,大概是为数不多的笑点。
因为这个,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人有了交集。
小沈阳有心脏病,等一颗心等到天荒地老。
大潘有尿毒症,等一颗肾等到苹果都出了PLUS。
哥俩一琢磨,大家既然都匹配,不如别瞎等了,咱就搞个协议,谁下熬不下去,谁剩下的就给谁用(当然,仅限于器官,不包括老婆)。
说起来,沈春阳这次可是大潘的老婆。
小沈阳见了正宫,也得毕恭毕敬的叫一声“嫂子”。
只是,这问题“巧妙”就巧妙在,捐一个肾可以就当买了PLUS了,捐一颗心那可是命的事儿。
偏偏,小沈阳就缺了个心(眼儿)。
偏偏,小沈阳就是有钱的那一个。
五百万,买条命,行不行?
这种事儿,如果算一笔经济账,那真的不用算了,反正大潘一算,就准备缴械投降了。
谁说金钱买不到时间,买得到。
说小沈阳“缺心眼”,就是这么缺心眼,这个时候,开始为“有钱人”正名了,咱虽然有钱,但干不出那种缺德事儿。
这一点,确实有点反套路。
在当下“缺德事儿”一件接一件的情况下,还真是一股清流。
其实,关于病人的窘境,这个太多作品里头都出现过了。
然而,这样的窘境,也不是一部两部作品呼吁一下,就能解决得了的问题。
再这么“闹下去”,可得小心医生联合起来“罢工”,到最后倒霉的还是小老百姓。
所以,这方面的事儿也没什么好说的,故事也没在这方面深挖。
倒是哥俩,为了彼此成全,都为彼此做了一些事儿。
其中一件,就是陪大潘回了一趟家。
一水儿的套路,穷人家都是母慈子孝,让有钱人小沈阳羡慕不已。
但是,大潘的反套路,让事情有了一点“真实”的痕迹。
“贫贱夫妻百事哀”,穷人家的争吵,那种一地鸡毛,也是相当让人头疼的。
真让小沈阳来这么一出,保不齐也和《甲方乙方》里头那个体验生活的老板一个德性。
而大潘为小沈阳做的,就是替小沈阳去找他当年的初恋。
人家都已经拖家带口的了,“纯洁的爱情”,向来只是出现在故事里。
小沈阳在门口,差点就被别人老公给打了,得亏小沈阳“二人转”看多了,脑子转得快。
送温暖送成这样,你这是真“缺心眼儿”啊,结果被人家老公一路追着打,这个时候体现出有钱人的好处了,有辆豪车,逃跑起来也方便些。
故事最后,还是看看大潘是如何“生龙活虎”的吧。
文 | 零壹2023年以来,网络电影分账票房整体表现较为低迷,截至目前也只有25部网络电影分账票房突破千万,下半年尚无一部网络电影突破2000万分账,表现着实堪忧。
而在电影市场热闹非凡的暑期档中,分账类网络电影热度最高的却是《封神:祸商》《封神:纣灭》等“蹭热度”题材,内容表达、市场表现仿佛都陷入了停滞甚至倒退。
不过在院线市场表现平平的国庆档期,却有一部网络电影新片走势较为亮眼。
10月4日,由海涛导演,小沈阳、潘斌龙、沈春阳等主演的喜剧电影《穷兄富弟》登陆三大视频平台,自上线以来连续位居单日票房分账第一,分账票房五天破千万,截止10月15日已经累计超1900万,这一票房成绩已经位列网络电影2023年度分账榜第五名。
考虑后续的票房上升空间,《穷兄富弟》很快就能突破2000万分账票房门槛,也有较大概率超过《三线轮回》进入2023年度分账榜前三。
虽然2000万+的数字放到过去三年范围内称不上多么亮眼,但从当下网络电影面临的冷淡预期来看却足以称奇,《穷兄富弟》如何在走势低迷的网络电影市场跑出不错的“活力”,是值得行业分析一番的。
一部努力又粗糙的“网大版《遗愿清单》”虽然各大平台的标签与小沈阳、潘斌龙两位主角阵容都与“喜剧”挂钩,但《穷兄富弟》实际上的喜剧元素并不多,影片整体试图呈现的气质是“笑中带泪”的生活情感故事,这与此前票房较高的一些类型化程度较高的喜剧网络电影并不一样。
但这也不意味着《穷兄富弟》是一部现实主义气质的、真正能够引人深思的电影。
用不一定恰当的比方来说,《穷兄富弟》的故事气质更接近于短视频平台中的那种“感人正能量”群众小故事,是比较朴素甚至略显浅薄的简单化表达。
故事主要讲述穷司机王有财(潘斌龙 饰)与富二代李致远(小沈阳 饰)因一次追尾事故相识,李致远当街发病被王有财送入医院,李致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王有财身患尿毒症时间也所剩不多,于是李找到王,希望出500万让老王同意器官移植,而早已被病痛折磨得痛不欲生的老王,也对此欣然同意,为了安排好身后事,他开始张罗着给老婆找未来的丈夫。
这个故事元素众多,器官捐献、贫富差距、社会伦理和善恶,甚至有着类似《遗愿清单》式的死亡与人性主题,并非一个没有潜力的剧本。
但《穷兄富弟》或是出于安全产出角度态度保守,或是能力确实有限,影片无论是喜剧部分还是煽情部分,实在都没能挖掘出更多的可看性来,没有市井烟火气的人间百态,没有特别浓烈动人的情感表达,也没有太多高明恰当的喜剧桥段,九十分钟的时长里能够抓住观众的地方很少。
但就算如此,《穷兄富弟》仍然是一部让人不愿意去“喷”的影片,它粗糙、单薄而直白,缺乏电影趣味,但却又显得格外认真和努力。
小沈阳不再试图回到十年前继续重复自己的纯搞笑的喜剧角色,而是真正通过人物塑造和表演成为了《穷兄富弟》的绝对核心,他饰演的富二代李致远在影片结局中的抉择,是这部平淡电影少有的情绪爆发点之一;潘斌龙这位常年在喜剧电影中出演配角的绿叶表现稳当,沈春阳饰演的质朴角色从扮相到表演也接近浑然天成。
演员的表演是卖力的,但无奈角色设计本身缺乏张力,可以说,《穷兄富弟》剧本和创作手法表达是拖了表演的后腿的。
无论从故事编剧还是从镜头语言而言,《穷兄富弟》都不够有“魄力”,一切都更像电视剧而非电影,过于平铺直叙,过于简单化了,比起《遗愿清单》,《穷兄富弟》的故事甚至有着更多的可能性,但完全因为电影语言的单薄粗糙而缺乏情绪冲击力。
《穷兄富弟》导演海涛此前主要拍摄电视电影,其执导的《侠僧探案传奇》系列有着较佳口碑,但观感其实也更像电视剧而非常规意义上的电影,缺乏更凝练、集中的情感表现力。
《侠僧探案传奇》的剧本较好,而《穷兄富弟》的观感恰像一部剧情不佳、情感向的电视电影,大家都很认真,但效果确实称不上亮眼。
助燃《穷兄富弟》票房的“三把火”所以放在网络电影市场中,无论是以类型化喜剧的标准还是剧情片的标准来说,《穷兄富弟》的内容水平绝非顶级一类。
其票房走高,恐怕并不是电影本身拍得多好、多感人、多有新意,而更多是其他综合市场因素的结果。
在读娱君看来,助力《穷兄富弟》分账票房走高的主要因素,至少包括以下三个:其一是“小沈阳+喜剧”本身的市场号召力。
虽然在豆瓣影迷群体中小沈阳的从影经历几乎都与低分喜剧挂钩,但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小沈阳仍然是一个知名度极高的喜剧演员,且已经淡出大众视线较久,《穷兄富弟》之前,小沈阳已经很久没有作为第一主演出演电影了。
在《热烈》和《龙马精神》中都是客串配角,上一部主演喜剧是与郭涛合作,于2022年10月PVOD模式上线的网络电影《一盘大棋》,同样拿下近2000万点播+分账综合票房;再往前追溯,小沈阳高频出镜院线电影是2018年,他作为主要角色之一参演了《西游记女儿国》,主演了刘仪伟导演电影《我说的都是真的》,自导自演了《猛虫过江》,作为配角参与了肖央自导自演的《天气预爆》,还参演了豆瓣评价中的著名烂片《断片之险途夺宝》。
2018年小沈阳的高能产出显然为他带来了不少真金白银,但另一角度而言也过度消耗了他的群众口碑基础。
2018年小沈阳参演的五部电影中豆瓣评分最高的也只有4.6分,最低的2.9分,几乎称得上是“恶评如潮”,这一年看似是小沈阳的爆发,也可以说是他最后出现在电影市场的“主舞台”上。
在这几年《欢乐喜剧人》和《我就是演员》的表现中,不难发现小沈阳经过多年影视生涯后对喜剧的复杂态度,在年龄增长、阅历变化、自身身份变化后,他对喜剧表演似乎陷入某种迷茫,既难以像小品时代那样轻易逗乐大众,也难以产出和普通大众共情的表演。
所以在沉寂数年后,《穷兄富弟》称得上是小沈阳对于表演的一次“寻路”,对于观众而言,小沈阳的变化也是《穷兄富弟》的主要看点之一。
第二个票房利好点是假期效应。
读娱君认为《穷兄富弟》选择在10月4日上映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既避开了在前期宣传、娱乐时间争夺上与院线大片正面对抗,也享受到了一定的假期流量红利。
根据历史数据来看,档期化同样是网络电影的常态,2023年分账第一的《奇门遁甲2》定档五一,第二名《狙击之王:暗杀》定档大年初三,第三名《三线轮回》定档于清明节前的周六,第四名《抬头见喜》定档大年初一,如今《穷兄富弟》在国庆档顶上前五,证明网络电影票房在假日档期内卷集中并非偶然。
网络电影所需的档期环境,并非是暑期那种战线较长、观众却未必真的有假期的档期内,暑期档中《兴安岭猎人2》票房仅前作零头,除了自身亮点不够外,也有营销投入不足、暑期院线电影话题营销强度太大的缘故。
第三点或许是《穷兄富弟》较高的营销投入。
比起营销表现乏力的多数网络电影,《穷兄富弟》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的影视剪辑账号上均有不错的热度表现。
上文提到《穷兄富弟》选择10月4日上映的时机较好,其营销投入也配合了档期日程,10月7日,小沈阳与疯狂小杨哥齐聚直播间同框直播,直播中也为《穷兄富弟》摇旗呐喊了一番。
从票房走势来看,10月7日起国庆假期结束,而《穷兄富弟》在7日、8日的单日分账分别达到210.9万、214.2万,比起10月6日的241.3万并无大幅降低,直到10月12日,《穷兄富弟》仍然能够实现单日分账票房100万以上,考虑到影片本身话题度、口碑度并不特别突出,与头部主播合作宣传、积极的短视频营销应该是出力不少的。
结语:在《2023过半,网络电影寻路难》一文中,读娱君曾分析网络电影“越来越难做”的原因:其一是视频平台本身的战略重心转移,在“降本增效”在寻求盈利的路途上,网络电影至少不是需要占据资金最紧要的部分,头部大剧和新兴的微短剧才是“主心骨”和“开拓地”;其二是当下分账模式本身的局限,分账模式受限于视频平台会员总体收入,“总水池”有限;其三是院线电影重新崛起,微短剧主流化,网络电影的定位日渐尴尬。
“论下里巴人,网络电影显然不及微短剧、中短视频们那么灵活接地气,论精品化提升水准,提升到一定程度的电影都走院线发行了,又不被归类到当下的网络电影范围内。
”像《穷兄富弟》这样的影片题材表达方向、票房走势,其实能看出当下网络电影观众需求的特征越来越与短视频潮流一致化。
这也是为什么,读娱君此前就认为网络电影的发展出路之一是常态化的类院线“放映联盟”模式,在市面上所有长短视频平台上进行放映发行——目前《穷兄富弟》在快手上能够直接跳转爱奇艺观看链接,但毕竟仍然属于不同的会员付费体系,试想如果《穷兄富弟》这样的网络电影能够在包括微博、抖音、快手等“非长视频平台”上全网放映,市场空间势必更加可观。
当然,这需要一个全新的模式,需要各个平台方的理念变化、付费方案设计来支持,且没有任何先例可循。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转正剧的想法是好的,确实完成的还不错,奈何这剧本真是太弱了
有钱人吊水都是半瓶半瓶的吊😂😂有没有常识啊,主创们
剧情俗套,情感很到位
中规中矩 东北老喜剧的表现效果和情节已经落后于现在观众审美了
比以前他们拍的大烂片强一点
网剧版遗愿清单,小沈阳和潘斌龙现在只能演网大了么
小品风格,结局挺好但不真实,现在的有钱人可不这样!
以为是喜剧,结果悲情戏,没劲
故事底子一般 洗澡背景音 小沈阳不错的 其实这个片子 让我想起一个我间接认识的人 怎么说呢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善恶终有报
3.5/5。潘斌龙和沈春阳演技都是可以的,小沈阳的演技很难评,你说他差吧倒也不差,反正就是感觉很僵硬,不自然。故事立意和题材都不错,拍的也有点深度,但还不够,还可以更好,有些细节处差了点意思,网大来说是合格的。
甚至都分不清是广告还是网剧 剧本基本上照二十年前小品的套路做加长 人物关系和情感更是无从谈起 如果不是东北人自带的重感情和搞笑buff 和主创三人过硬的演技 很难想象在网大赛道竞争都很激烈的今天 这类微成本还能在市场中存活
其实是非常写实的一个题材,如果编剧和导演的功力再好点,又或者演员的表演更进步,完全是可以往够好的电影靠拢的。还有就是2个喜剧演员本身就容易让人出戏,尽管潘斌龙和小沈阳很努力,但是总会觉得下一刻会变成喜剧。限制题材最大的问题当然是关于私下器官移植并不合法这个客观现实,编剧想要突破这个桎梏去写就非常考验功力。最后一个吐槽那个车是怎么能够停在那里这么久的?
还行。钱终究不是万能的,并且没有违法。。。。3.8
有点像遗愿清单,结尾还是理想主义了,不真实。
给小沈阳个鼓励分吧 就是一个器官捐献的小故事 有补音啥的缺陷 4星只是鼓励小沈阳终于换套路了 继续加油吧
小沈阳可以攒一部完全甩开喜剧的现实题材电影,别浪费沈春阳这么好的演技。
套路式电影,凑合看吧
生活最简单朴实的还是健康与幸福!
表演略生涩,没有精雕细琢过的痕迹,楼里着火了都没有一个人在喊,给人直观感受不对劲。虽然是低成本小制作,还是要鼓励一下的,有点暖心内核还算有点新意,不容易。
两位主演的表演和剧本都平,看完心情毫无波澜;不过沈春阳接到电话说有肾源了那段简直封神。青岛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