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观影,传说中的光棍节,居然真就在正日子口抽中我了,是说调查每个人的底细了么。。
= =早知道是低成本小制作,已经做好预期准备,但对于一个前一天刚看完《33天》的人来说,落差还是有的啊。。
见面会上导演说拍这个电影的动机是想为光棍节拍一个片子,然后想到了团购这个题材,有人可能觉得有新意但我觉得联系不大。
男女主角的爱情显得很没来由,男主当年要分手的理由是自己还不够优秀还没有成功没有做出一番事业,但其实后来要和好的时候也没多成功吧。。
一个莫名的团购相亲网站,还欠了一屁股债,然后突然莫名其妙就开始赚钱了。
导演你不能为了让男女主角在一起就这么编啊啊啊啊!
李艾真心觉得不好看,段钧豪的表情太。。
呆了。。
相反倒是配角都不错,都蛮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的。
见面会上,到场主创都表现的不错,尤其小鸥啊,还倍儿有礼貌哈哈。
周韦彤挺美的另,坐我边上那哥们,你真激动,还看哭了,我表示震惊。
11月11日,每年都有,但今年特别不一样,甚至成为一个独立的档期。
因为到今年就变成2011年11月11日,简直就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棍节,甚至有人说要是到这天还打光棍,可能就一辈子光棍了。
同时,剩男剩女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最受人关注的群体。
有时候细想这问题也很蹊跷,剩女太多,光棍也太多,既然这么多人都单着,为什么不能结合一下呢?
无非都是眼光高、要求多,或者不断遭遇眼光高、要求多的对象。
从某种程度来说,《光棍终结者》就是一部情感励志片,它要带领着广大光棍们跳出情感的迷宫,实现“脱光”梦想。
影片在情节安排等方面都十分赶潮流,让几个剩男剩女跳出“世纪佳缘”类的传统网络红娘范畴,提出一个“光棍团购网”的概念,既帮助他人翻身不再打光棍,也顺便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剩男剩女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原因慢慢变得清晰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人希望能一步到位,不问性格、情趣是否相投,只要能解决眼前的寂寞就可以,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分手;也有人因为情感洁癖作祟,依旧传统地希望细水长流,所以宁愿一等再等,笑看红尘百变,和身边人着急,直到等成“剩斗士”。
其实原因大家都清楚,可是真要改变自己、放下过去,去追求爱情和婚姻,这个“脱光”过程着实不易,比你真的去大街上脱光还要难。
《光棍终结者》里的光棍们不乏年轻漂亮的、也不乏资产雄厚的、更不乏情感专一的,都投入了这场战斗——在2011年光棍节之前“脱光”,并围绕着战斗展开一系列的作战步骤,甚至还请来罗家英饰演的社会学教授来担任“光棍团购网”的终身荣誉顾问。
影片全方位地展现了剩男剩女的情感状态,让人无法不对号入座,从中不难看出编剧或其周遭人的切身体会。
在这些寂寞的男女中,最打动我的是李艾扮演的美玲,从社会身份到外形身高,她都是拔尖的,但却不能好好享受一份稳定的爱情,只能独自舔舐寂寞的伤口。
李艾在微博中这样总结美玲的“脱光宣言”:我想找一个踏实的他,不会甩我两次。
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一个独立的都市女性内心的折磨。
李艾之前在《杜拉拉升职记》里的角色有点打酱油的成分,这次独挑大梁,为全天下剩女代言,从外表来看并没有说服力,但从表演来看却是非常地吸引人。
她以往在荧屏上都是以眯起眼的笑容来温暖观众,而在《光棍终结者》中却表现出了她落寞寂寥的一面,而这一面也通常是一个女人最打动男性的地方。
李艾做过不少谈话类节目,内容常常触及女性内心世界,除了令她增添知性色彩,也让她在银幕上的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
说实话,影片当中除了罗家英,其他演员都并非演技派,甚至都是从其他娱乐行业跨界进来的,比如歌手周晓欧,模特李艾和周伟童,这样的组合为影片增添了不少时尚气息,也传递给观众一种积极的讯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有段难成的情,条件太好和太差的人一样,都要踏踏实实地调节自己去寻找和争取幸福。
比尔盖茨不是说过吗?
爱情这玩意比软件还难开发。
所以,不要再为打光棍的事情犯愁了,不如看看这群光棍终结者们是如何脱光的吧。
恰逢“世界末日”前的最后一个光棍节,恰好又是“六一”连珠的世纪光棍节,在末世情怀的渲染之下,以及中国人逢事必要凑热闹的精神指导下,2011年的“光棍节”俨然成为一个重要的档期。
一大批婚恋题材电影应运而生,而这其中,无疑以《光棍终结者》最为讨巧,也最应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单身成为中国男女引以为耻的一件事情。
或许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做衬底,但是更多的也是当下社会潮流,普遍爱缺失的一个现象。
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之下,快餐式的爱情太多太容易,但是能够相伴一生,相知相守的婚姻却太难太难。
《光棍终结者》以单身男女追爱故事入题,却并不仅仅只局限在简单的爱情故事范畴,以结婚为前提的脱光行为,种种花样百出,甚至是结合当下时尚潮流的种种花招尽出,把一段段男追女、女追男的故事拼盘一处,组接成的却是极具时代特征,更有当下中国文化背景特色的爱情万花筒,让人在嬉笑之间,似乎也觉悟到一些,在浮躁的大时代下,应该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真正所爱的沉稳思考,实属难得。
最难得的是,突破了以往围绕单一主角追寻爱情,历尽重重劫难的俗套剧情。
《光棍终结者》在“终结者”这个概念上大做文章,三男一女因为自身经历,自发自觉组成“脱光队”,帮助其他光棍青年找寻自身问题,摆脱光棍身份,虽然错漏百出,但是在这过程中却也各自找寻到自己的真爱。
这种多线程的叙事结构,把所有故事全都拧巴到一块的做法,也非常适合当下电影观众追求更多更快更丰富剧情线索的要求。
剧情时髦好看,结合更多当下社会现实,尤其是名模李艾的时尚剩女,台湾偶像小生段钧豪的苦逼小青年形象,令人印象尤其深刻,而话题女星周韦彤不吝惜身材,大胆演出的泳装戏码,更替影片增添了许多看点。
或许受影片性质所限,电影里设计的桥段,故事大多戏谑,以致显得不够真诚,但是无疑却非常适合当下这个凡事讲求解构的后主义时代。
在诸多冷笑话和似曾相识的时髦桥段之中,爱情原本最初的样子渐渐浮现了出来,虽然快餐,却未必没有营养!
在当下这个凡事讲求快节奏的快时代,或许慢与真爱已经成为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但是凡事随波逐流,对于生活在这个快时代的我们来说,或许只有努力适应当下的一切,才是最好办法。
对于爱情,也是同理。
只要谨守本心处那点清明,在兜兜转转的世界,哪管他世事如何变化,总也会找寻到属于自己最终的那份真爱。
到那时,所谓光棍,所谓终结者,不过都只是一个噱头而已,最终要的还是“爱”这一个字罢了!
其实跟某篇真影评一样,也是在看到那么多模式化的所谓“影评”后,让我把对这部电影仅存的一点敬意打消,果断地给了一星。
这种电影实际上并无多少研究的必要,它不是一部著作,也不是一部充满诚意的作品,它的目的是消耗爆米花,并让你在埋头于爆米花桶中猛吃的同时,配合其他脑残观众,看两眼屏幕,发出一两声嘿嘿的傻笑而已。
但是,看到一部2011年末拍出的国产喜剧片,还在这么弄法,就不得不说一声:你们就不能长进点儿?
起码,先把怎么讲故事学好了,再去拍电影吧。
一、老太太嘴被一民工脸台湾腔在十年前无告知任何理由抛弃,此男十年后现身,无才无德,并在拉拢代言,被老太太嘴脑残地无理由示好后数次装酷撤身而走。
请问你走什么?
你凭什么?
后面有对话透露的解释是,想做一个能给老太太嘴美好生活的男人,那导演你就觉着他这么一新好男人青年这当会就该装酷走了?
他就该这么表示他的情感的?
你觉得他一把人撂下十年,出现后啥也没有还要去求女方援助的这么个男人(还长一民工脸),会值得老太太嘴痴情苦等十年,更不说丢下富二黄二明最后还回去跟他这么荒唐的事会发生么?
老太太嘴虽然不好看,但她有大长腿,黄二明虽然不是晓明,但他有钱,你不喜欢富二也不要紧,但也犯不着设计她跟这么个男的吧。
以至于最后我看到李艾“感动”地扑向男主,我都快哭了,李艾,你真不容易,不会演戏,好难接个戏还要被人这么糟践,辛苦你了。
二、麦田守望者这书真被你们糟蹋了。
简单来说你们的用法就跟“这书真好,够厚,可以用来垫桌脚”、“好白菜都被猪拱了”一个道理。
这书真不是这么用来摆格调的,整个片子拍的跟老太太嘴离了这书就活不下去一样。
三、周晓鸥你能不接烂片么?
赶快回去干你有前途的歌唱事业吧,噢,忘了你的歌唱事业也没多有前途。
四、你们那团购人的事业就趁早歇菜了吧。
真是什么火提什么,团购虽然火,但你这种提法,不但没有迎合大众,反而暴露了你们的浅薄。
我一想到周晓鸥坐在烤炉边一本正经地说道:咱网站现在市值两百万了,有人要收购咱了,我就想笑。
五、实际上导演(或者编剧)需要明白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不是说你大部分男女交流景取在书店,让女人经常提一两本书就表示这书卷气就接上了;也不是说你喊老太太嘴和二姐夫和黄二明背两段麦田,加一句三毛,就表示这仙气就加持上了;也不是说你拉了罗家英进来就有笑点,你拉了两大长腿进来就补上了香艳,别人就会满意了,而是作为一个导演,你该知道如何把握你能掌握的这些资源,并让他们物尽其用,发挥效果,你这剧该怎么编,演员该怎么演,书包该怎么掉,别人才不会来吐槽,而不是喊若干水军注册二三号码刷屏占领豆瓣,这也是我最看不上的地方。
有些好演员请来能加持导演,有能力帮助导演,也有些演员很优秀,但他们需要碰到好的导演才能发光,就像葡萄没了周星驰,拍出的都是烂片,你用的罗家英,他可以是唐僧,也可以是你设计的这个不接地气的教授一样。
请不起大腕算了,好演员你用不好也算了,但你还有一帮子没人引导就不行的演员,你这么拍对得起他们么?
六、电影开头那短短雷人的一段团队能力展示已经预示了这部电影的失败,实际上我对能力不足并无太大不满之处,但是没有诚意,欲盖弥彰,才是硬伤。
这片远没有达到大烂片的程度,但是从制作单位的这些行径结合电影的桥段,我都能想象每一步的进行,是多么的无章法以及轻率和随意:导演!
别人爱看美女呢!
哦!
行!
咱拉一两个大长腿,模特的那种演员过来!
导演!
麦田守望者这书特牛掰!
哦!
行!
咱必须得把这书给编进去,再让演员背上两段,这就完美了!
导演,大话西游的唐僧可搞笑了!
哦!
行!
那把罗家英喊进来,给他编一角色,要有喜剧冲突效果的那种!
导演,咱这电影差点国际化!
哦!
行!
那咱找一美国人,但要能说一口顺溜京片子的,这冲击,大海了!
再找一台湾帅哥做男一,效果好!
但是导演,咱预算不够了哦!
周董啊仔仔啊那些请不起啊!
啊?
那随便找个差不多的吧!
但导演,这和男一的标准不太符啊?
嗨!
你懂什么!
有台湾腔就行!
何况人家拿过金马奖呢!
导演,咱片子发行了,上座率低,连豆瓣影评都没几个哇!
啊?
那还不容易啊,找人给我占领豆瓣!
(三天后)导演,任务完成了!
(导演登上一看)你瓜娃子耍我啊!
才二十篇影评,这就叫占领啊?
你不会多找几个人啊?
预算不够了导演。。。
作为观众,没有接收到诚意,没有感受到电影制作者对上座观众的尊重,相应地,你们多的也不会是票子和票房数字,而是对应的吐槽,和适合你的角落和分数。
光棍这个词说起来真是太损了,而且又隐含一点色情的意味。
色情的方面咱就不解释了,该知道的都知道,但是更损的是,居然不知道从何时起,从哪传来的,也不知道是成心羞辱,还是光棍们自我解嘲,每年的11月11日居然约定俗成的变成了“光棍节”,而且这本来应该是光棍们宅在家里,暗自垂泪的伤心日子,居然也被电影人们盯上了,非要整出个“光棍节”档期来,大闹一番。
看这个档期里的片子,唯一还算对我这个资深老光棍口味的,还得说是《光棍终结者》,最起码在悲切里还透着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
《光棍终结者》走的是当前比较流行的都市青春偶像喜剧的路线,多线程的故事线索,三男一女因为在相亲大会上遭受挫折,决定走到一起,共同搭建一个专门帮人“脱光”的光棍团购网。
其间自然各种笑料层出不穷,令人捧腹之余,四人最终还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搭上了光棍、婚介网站、团购等时髦的概念,全片看得人轻松之余,又不乏认同感,仿佛这一切全都可以在自己身边找到相对应的人和事,非常有亲切感。
台湾性格小生段钧豪首次在内地大电影中担纲主演,并没有走大家想象中的搞怪路线,反而大玩冷幽默,有型有款,也不无笑点。
名模出身,如今在主持、歌唱、表演方面全面开花的李艾在片中饰演的时尚剩女,作为四人团队中唯一一朵女性角色,不仅气质出众,演技同样了得,那股刁钻却又渴望爱情的姿态,非常传神。
网络美女周韦彤在本片更是大胆牺牲,多次以令人狂喷鼻血的性感比基尼造型出现,造福了广大宅男观众。
这些只是外化的东西,影片真正想要传达的,通过全片嬉笑怒骂,充满时代感,同时又容易被人接受的笑料、段子,真正想要传达的,其实还是一种对于真正爱情的渴望。
在这个凡事讲求速度,追求快餐化的时代里,简单的找个临时的伴侣一同度过,或许并不困难,但是想要找到一个真心相守一辈子的人生伴侣,却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所以,不能只为了简单的“脱光”,而脱光,更重要的,还是在内心上真正了解自己的需要,同时敞开心胸,用真心去换取一段真诚的感情。
所谓的光棍,假如摒除掉那些自尊心,或者是跟风等等的因素,最大的痛苦,大概还是在于一个人的孤单和寂寞。
否则,就算是身边绕满了狂蜂浪蝶,夜夜笙歌,又能如何?
心依然还是孤单的。
《光棍终结者》最终想要传递给观众的概念,还是用一片真心,却换取一个能够真正懂你,了解你,愿意陪伴你一生的人!
别再让我孤单!
我也答应,永远不会让你孤单一个人!
三男一女组成的光棍同盟,不畏艰难成立光棍网站,用尽各种计谋无数策划,最终达到事业爱情双丰收。
小成本小制作小人物的爱情故事,诚意十足,剧情薄弱。
可喜可贺的是,片中把积极正面的人生价值观表现的十足到位。
不坐宝马坐单车,不为金钱献媚的奋斗精神。
颇多场景设在书店中演绎剧情,展示知性文艺青年不死的积极精神。
“母亲年级大了,我不能只为自己活着,也得为母亲着想”的积极正面的引导潜台词,都很好的传达出导演和编剧的良苦用心。
就算此片还没有达到国际路线那样的足够引人入胜,也没有做到韩式爱情剧那样的温馨幽默,也没有台湾那样的纯美小清新,但影片的立意和要表达的价值观念足以可以得到大家的鼓励和支持。
可以说片中的人物都没有多大名气,也可以说剧情单一乏味,也可以说直接COPY了人家的桥段,那又如何?
首先,应该明白自己看的是电影,在时下国产纯粹电影越来越少之际,我们还能看到如此诚心实意的制作,应该感到欣慰才是。
在2011年11月11日上映此片也算寓意重大。
在独行侠式的痴男怨女们越来越多的时代,来关注、演绎、引导他们一下应该是不可缺失的一个类型剧情,否则,这块肥肉就会被外来猛兽风卷残云。
只希望以后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此类影片,而不是越来越少。
也希望影片能够讲清他们感情之间的来龙去脉,而不应该像此片一样,没有交代清楚男女主角为啥分手,好像是有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使人产生囫囵吞枣之感。
文/ 赤叶青枫转眼间,一年一度的光棍节又要来临。
对于这个非主流节日,商家们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推出了众多促销打折的优惠政策。
而内地电影方面,在近期上映的一众新片中,说到最应景之作,则非《光棍终结者》莫属。
此片由青年新锐导演赵非执导,并请来李艾、段钧豪、周韦彤、周晓鸥等青年艺人倾力加盟。
坦白说,无论从制作还是主创阵容来看,此片和同期上映的影片相比,并无显著优势,那么在票房大战日益激烈残酷的今天,这样一部影片,如何hold住观众,则是其面临的最大考验。
2011年11月11日这天,堪称世纪光棍节。
广大的剩男剩女一族面对这样一个日子,若说心如止水,定是骗人的谎话——试问谁不想尽快找到一个最爱的深爱的相爱的亲爱的人来告别单身?
谁又愿意一边唱着《没那么简单》,一边独自一人宅在家里一杯红酒配电影?
就算和朋友们一起买醉卡拉OK,又有几人不是人前欢笑人后愁呢?
而作为一部可算是为光棍节度身定做的电影,《光棍终结者》很是洞悉目标观众的“剩斗士”心态。
它充分地扬长避短,紧紧围绕“脱光”这一核心主题不放松,以三男一女各自的情感经历为主线,并巧妙结合“相亲”、“团购”等当下热点话题,花样百出,支招无数,教你如何在这个浮躁年代,告别单身,hold住真爱。
要把氛围搞起来,导演与编剧固然重要,演员卖力表演亦功不可没。
段钧豪牺牲色相大跳肚皮舞,宅男女神周韦彤不吝啬身材展现令人血脉贲张的泳装秀等皆是片中亮点所在。
不过,说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却是片中李艾和段钧豪那段纠缠了10年的感情戏。
10年之前,两人青涩初恋,单纯而美好,可惜以莫名的分手而结束。
10年之后,李艾饰演的美玲虽算不上徐娘半老,但早已不复青春的模样。
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黄金剩女,与初恋情人再度重逢,换做你我,又怎能平静如斯?
而作为男人,段钧豪饰演的小郎已到而立之年,事业却还在起步阶段,面对身份、地位、收入等多方面的差距,他又该如何战胜自己那敏感又脆弱的自尊心,去重新赢回爱情?
两人纠结的戏码并非是片中的重点,但却最令人心有戚戚焉。
毕竟,没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没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万幸的是,当懂得珍惜以后回来,最初的那份爱,还在。
影片的最后,在经历金钱的诱惑、爱情的迷茫等多重考验后,几名光棍终于在光棍节那天成功脱光。
这无疑是给看完全片的诸多剩男剩女一针强心剂:对于爱情,只要你还相信,就值得拥有。
祝天下有情人最终都成眷属。
小片,虽没有《失恋33天》、《将爱情进行到底》等大片的大气,剧情也比较一般。
特别是光棍团购网站起死回生的过程,太戏剧,也太迁就。
但还是很喜欢这样的喜剧片,喜欢片中男主人公的在苦难时刻的担当,也比较欣赏他最后能勇敢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感觉女主人公比较有主见,有自己的爱情坚持,听从内心的声音,不因为空缺而盲目填空。
不过李艾的演技还是差了点,呵呵。
达文西还是那么酷,哈哈。
戏剧片中的小片,无聊可以看一下。
发现是去年的片子,还不错,没有太多的失望。
原来mike隋去年就有这部片子了。
罗家英的客串也不错的。
这部片子的故事并不重要,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好的创意不可少,但好创意并不一定能好卖。
花巨资制作,不一定会成功。
悲催的是创业的时候自己一单没做,结果还有别的推销的来,比如送快餐,比如办银行卡的,结果第一单还是内部消化。
这部片子的结尾还是传统的结局。
只是故事不是那么的完整,十年之间究竟做了什么,不知道。
片中植入了某银行,某卡,还有其他。
时下今日,人们的婚恋观开始向多元化转变,光棍不再是一个令人尴尬的身份,许多条件优越、追求自由的剩女型男们都不再忌讳自己的光棍身份,随着2011.11.11世纪光棍节的到来,很多“光棍”更日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准备为自己筹备一个精彩的节日,由赵非执导,李艾,段钧豪、周晓鸥、赵韦至、周韦彤等两地明星主演的《光棍终结者》则有幸成为了这个特殊节日中最华丽的一场表演。
关于一群单身男女为面子和生活需要而向婚恋发起冲击的故事,在爱情电影中已是屡见不鲜,但和许多对剩女、宅男大肆讥讽、丑化或过度同情的作品不同,《光棍终结者》的故事由一场失败的相亲会展开,塑造了一群可爱至极的光棍形象。
无论是当红名模李艾出演的优质剩女美玲,前零点乐队主唱周晓鸥继去年的《爱情36计》之后再度出击光棍节档出演的资深光棍男,还是赵至韦出演的外表嘻皮内心敏感的富二代光棍,以及段钧豪出演的足智多谋的穷小子,每一个人物都个性饱满,而他们的遭遇则极致离奇,为影片提供了足够多的喜剧素材。
首次担纲主演的李艾在影片中给观者留下的深刻印象,优雅、自信又不失青春个性的剩女形象楚楚动人,又把多场情感戏演绎得恰到好处,而嫩模周韦彤近期作品不少,刚刚在《密室之不可靠岸》中展现了傲人身材,又在本片中上演了热辣、劲爆的表演,养眼功能不容忽视。
男明星们则在《光棍终结者》中更多的担负起搞笑的重任,赵至韦夸张的肢体表演和台词风格都引爆了不少直指当下的笑料,罗家英则用造型前卫但满含寓意的教授一角,给后辈们演示了大师级的表演。
影片虽然有一个看似要消灭所有光棍的片名,其实骨子里并没有对“光棍”这个日益壮大的都市群体有丝豪的不敬之意,而是充分发挥黑色幽默的特点,在讽刺和嬉笑之余,为观众带来最真实的情感体验。
影片通过一群“光棍”追求爱情的故事中,全面展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单身生活,并以喜剧的手法,把现代都市人在婚恋历程中普遍存在的难言之隐和误区都一一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在欢笑中,得到关于爱情的启示和感悟。
从商业营销角度来看,《光棍终结者》本身并不是大制作、大卡司,可是凭着“光棍节”这个热门标签,加上诸多明星超水准发挥的诚意,以及精心设计的喜剧风格,还是能够满足许多闻风而来的观众的娱乐需求。
经过几年时间的酝酿和培养,光棍节已经成为一个贺岁档来临之前的秋冬季热门小档期,今年,《光棍终结者》将在这光棍节这天与好莱坞奇幻大制作《惊天战神》同步上画,面对强大的对手,光棍节的话题效应和商业价值将得到进一步的检验。
我现在必须要让你知道,不管你以后走到哪里,只要你愿意回头看看,我从来没有离开过你,我一直都在。
10点起床,发现CHC电影频道,正好播了这个。
剧情有硬伤 不完整 一头雾水额 表演也不是很顺畅的感觉
光棍听起来是被动和无奈。但更多的时候,人们只是不想随便找个人结束单身,或者还是在等待着曾经的某个人。
李艾不错,故事矫情了。
老套无味的剧情,生硬笨拙的演技,除去女主的着装和主播自白,实在乏善可陈。打着 洞悉单身男女心态 的旗帜,着实不敢苟同。且不说剧情设计无法环环相扣,即是小情小景也缺少引发共鸣的碰撞点。disappointed
要不是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其他全都满场,估计这辈子也不会看
这片还凑合吧,虽然我从头到尾就没怎么看懂,小郎实在太怂了。
六台看的,选这样的演员演爱情偶像剧,我不懂
我说难怪看到熟面孔呢,罗家英你怎么来这里打起酱油了
因为李艾,我来啦!
无趣。
毫无看点
又是一部很多地方没看到,没多少地方让我笑的喜剧电影。。。
朋友们早点找到真爱吧,就不用这般折腾了。
为了李艾去看一下,一直喜欢有笑眼很漂亮的她。剧情没啥好说,只是对10年前男主离开女主的理由表示非常不理解,脑残啊!!!!
看了二十几分钟,果断停止,也就不做评价了
给周韦彤的,讨伐我吧我就是爱美女
爆米花剧。。。 经典句:我一直都在
电影院里几乎就剩下我一个还没睡这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