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严重剧透———————————————分割线————————————俺估摸着应该不止俺一个人在看电影的时候感到奇怪:只要两只狒狒就能活捉带着魔棒的白袍,可为啥直到大法师穿越来又被白袍寝取之前,黑袍就一直没动手呢?
俺琢磨着,这得是一个大大的政治阴谋。
很明显,在大法师穿越乱入前,OZ国的政治格局是这样的:黑袍先是毒杀了国王,然后以摄政的身份支配了翡翠城,让白袍背上邪恶女巫的黑锅后,又来了个养贼自重,长期树立反中央反革命的坏女巫典型以确保自己政权合法性(这是欺骗翡翠城P民软的一手),并以对付邪恶女巫的名义建立魔兵卫队(这是镇压翡翠城P民硬的一手)。
鉴于白袍的泡泡城实力弱小无力反攻,而红袍这个剩女又原则上保持绝对中立(瓷器城被灭族了也没瞅见红袍放个P),那么只要预言大法师不出现,黑袍的摄政体制是可以永久统治翡翠城的。
结果大法师竟然穿越来了,黑袍摄政体制的政权合法性瞬间化为乌有,按说她得脱袍让位。
如果是大法师单枪匹马入城,当然可以想办法秘密抹除,可大法师是和红袍一道进城了,那就只能用更复杂的方案来对付他了。
通过和大法师一整天的接触,黑袍大致摸清这货的骗子底细了,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搞了个驱虎吞狼借刀杀人连消带打的连环计:让大法师去做掉白袍。
根据黑袍的推演,大法师肯定会被白袍寝取,所以红袍定然要黑化。
那么接下来只要派出杀手灭了大法师与白袍,再让黑化的红袍接替白袍继续“邪恶女巫”顶缸,那么黑袍的翡翠城摄政体制还是可以继续千秋万代下去。
结果这个纸面上看起来完美无缺的计划在实际操作中崩坏得一塌糊涂:首先,杀手们失手了,竟然让大法师与白袍逃走了;其次,红袍吃掉苹果后,在黑化的同时还出人意料的大大的强化了,一下子反客为主压过了黑袍一头。
黑袍的实力不足以让红袍顶缸而只能共主,而翡翠城的P民们都知道黑化的红袍肯定是个坏人,那么与红袍一路的黑袍也肯定是个坏人,黑袍政权的合法性瞬间灰飞烟灭,翡翠城的黑袍摄政体制就这样的崩溃了。
至于大法师最后的科技力与工业力碾压的奇幻秀,不过是给黑袍的棺材上钉上最后一颗钉子罢了。
但如果把思路逆转一下,只要大法师不穿越,翡翠城的黑袍摄政体制就能一直维持下去,翡翠城的居民会一直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彼方而铁屋沉睡,泡泡城的居民则可以幸福快乐的魔法壁内桃花源,黑袍与白袍就会一直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和平共处,红袍会继续心如古井不波的当剩女,瓷器城的居民也不会被飞来横祸的灭族……所以说,大法师你瞎穿越个啥呢?!
一星给原著带给我的美好童年时光,一星给电影院的服务态度以及电影里的服装特效。
---我是偏题闲扯的分割线,懒得看请下拉-今天我本来只是看2D版的电影,但到了入场时间却发现,放映厅因为一个什么商务会谈租借了场地,此时尚未结束,并且还有拖延时间的趋势。
影院方面一边道歉不已,一边当机立断同意让持本场次电影票的观众任选一场3D IMAX电影。
我本来就是来看OZ的,所以等于花了一张普通2D电影的半价学生票却看了一场3D IMAX片。
电影院点赞嗯。
《绿野仙踪》与《哈利·波特》,我童年翻到烂熟的两本书,前者让我长大以后一直都想象力天马行空,后者让我直到成年了午夜梦回也还是产生是不是有猫头鹰飞来的错觉。
早些年改编成电影版的《绿野仙踪》故事似乎只有Dorothy初到OZ国和OZ邻国艾芙国历险记。
(我看的是上海译文93年的版本)至于OZ国后来的故事一直都没有翻拍成系列电影,其实我觉得拍出来至少会有我这样的原著粉丝来看,而且著名童话的影响应该不会小。
比如我一直喜欢的特洛特与奥克一行人的故事,贝翠与玫瑰花公主的故事,碎布姑娘和奥乔的故事,Dorothy全家迁居OZ国的故事,奥芝玛被偷走的故事,平定OZ国内乱的故事等等。
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小个子术士OZ是个马戏团魔术师,所会的无非就是些蹩脚的障眼法。
OZ术士意外空降OZ国后被人民奉为仙人,让他统治OZ仙境,直到Dorothy的到来打败了女巫戳穿了术士的真面目,OZ坦白承认了自己说的谎话。
原著所写格林达是个法术高强且博学的好女巫,OZ术士后来拜倒在其脚下学习法术并小有所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术士。
--我是终于扯到电影上的分割线灰色的堪萨斯,跟最初的原著改编电影一样用了黑白片的方法。
让我们看到一个2B兮兮的OZ术士·the 蹩脚魔术师(还不是魔法师)。
每个泡上手的姑娘都采用“我祖母传下的音乐盒”作为礼物攻势(量产?
)唯一一个真心对自己好的助手朋友被他冷嘲热讽呼来喝去,喜欢自己的姑娘要订婚了自己也不去争取。
还算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就是这么个没用的屌丝货色。
一场龙卷风,到了色彩缤纷的OZ国了,人人给他冠以OZ·THE WIZARD的高帽子,又有美人Theodora主动上钩,于是乎这点自知之明竟然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Theodora说,坏女巫要破坏国家的稳定与秩序,所以你要代表月亮,消灭坏女巫。
谁知真正的坏女巫乃是美人的姐姐与变异后的Theodora自己。
美人Theodora见到OZ被好女巫Glinda的说辞打动,吃起了醋,让坏女巫姐姐趁机用毒苹果毒坏了善良之心,变异成了绿皮肤的丑陋坏女巫。
根据原著的描写,Dorothy用一桶水浇坏的西方坏女巫就是绿皮肤的丑陋形象,不知这是否应了电影中Theodora哭一条泪痕脸上就一条伤疤的情节呢。
假如真的就是Theodora,OZ你居心何忍,让Dorothy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死西方女巫。
影片中Theodora说得最多的就是,当初我这么信任他。
临近结尾处,OZ用烟雾幻影对Theodora说你如果能放弃恶毒,重新想起善良的心,还是可以原谅你让你回到大家之中。
骑着黑色冒烟的扫把,黑衣绿脸经典坏女巫形象Theodora说,才不要,永远不要,扬长而去。
其实我也觉得Theodora没什么可以回头看的,这种见一个爱一个的种马渣男,不要也罢。
至于Theodora的姐姐,那个最早的坏女巫Evanora似乎纯粹是个打酱油的,重要戏份也就是让妹妹吃了个毒苹果泯灭了良心。
影片最后被南方好女巫Glinda夺走了翡翠项链,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一个难看的老巫婆。
这莫非就是只在原著开头出现,而且一出场就被Dorothy家的房子龙卷风一甩压死的东方坏女巫么…………唯有Glinda看起来还算是正常些有点智商情商的角色,可是结局还是被OZ·the种马泡上了……导演编剧你们还能更杰克苏一点儿么?
这电影是不是该加个副标题——论想变成种马的屌丝是如何真的变成种马的。
电影里的亮点是陶瓷小萝莉,好可爱。
可惜每次她跟OZ关系看起来好好的时候我都内心OS孩子你离那个怪蜀黍远一点儿啊!
看海报和名字很容易联想到《爱丽丝梦游仙境》,看完愈加觉得这个直觉靠谱。
通篇多像一场梦。
一个靠小把戏在马戏团混饭吃的不得志的魔术师,梦想是成为爱迪生一样的伟人,现实里却要为了几个铜板在简陋的棚内对着麻木挑剔的观众表演。
在女友要嫁人,新郎不是他,被人追杀,狼狈逃亡,遭遇龙卷风,误入仙境后,开始一连串从小人物通过努力成为英雄的故事。
虽然剧情俗套,却总给我一种莫名其妙的苍凉感。
甚至觉得,从女友分手,逃亡开始到最后,竟是一场黄粱梦,醒来依旧在流动马戏团,被看客哄笑奚落。
抑或每个平凡人都有伟人梦,只不过鲜有人能有这样的运气误入仙境,平凡如我,顶多是白日梦一场,醒来余味未尽,却只能揉揉眼继续面对一天天机械的小人物生活。
再看成就屌丝逆袭伟人的仙境,何尝不是人间的翻版,明君被害奸佞当权,是非颠倒良善被欺,民众不过是被哄骗的对象,坏人的真面目往往隐藏在修饰的假面之下,难以分辨。
即使最后所谓的好人取得胜利夺回失地,也是仗着不那么光明正大的“骗术”。
民众所能依仗的,不过是坐在城堡顶手持权杖的那个人,最好是个好人。
童话的结局当然是美好的,现实却很难尽如人意。
这个姑娘,起初一直怀有善心和正义感——想要请魔术师回来拯救全国的百姓,帮助小猴子,对魔术师表示的爱意没有丝毫的怀疑。
可是她遭遇却都是什么?
奥斯卡遇上真爱后对她的一干二净的忘记,姐姐的欺骗和设计陷害,大家的讨厌。
这可怜的姑娘,她是我剧中最喜欢的人物,可是到最后,也没有给这个好姑娘一个好的安排。
昨天下午陪小保姆去看了这部电影,这是我第3次看。
最近2次看都加深了第一次看时的印象:本剧组仅以此片献给豆瓣里渴望找到一个强大的攻的受们。
豆瓣小基们经常慨叹豆瓣没有攻,如果是这样,希望他们在看了Oz the Great and powerful有所启发。
世界上本没有wizard,但姑娘们有需求,就找个魔术师来,自己动手把他整成个wizard:语言鼓励,培养自信;编排entourage,培养气场;借助工具,培养魔力。
学习Glinda的劲头,是个带把儿的男儿我们就能把他整成个汉子,豆瓣从未有过的神攻。
不得不说这部片子拍得很烂,每一帧都很美,放一起就很烂。
在整体评价后,我们来看一下这部电影的暗线可能很多人都记得,电影的开始在Kansas,这个城市有特殊的意义,华特迪斯尼就在开始了他演义生涯,我们可以先假设电影的男主角就是迪斯尼本人,那么电影中的那个助手很有可能就是现实中他认识的的好朋友 Walt Pfeiffer,最后也与他一起创办了迪斯尼帝国。
一开始,迪斯尼拍了很多黑白影片,并且都不成功,这与他在电影中前半部分为压抑的黑白片段相呼应。
1924年,华特被邀请到好莱坞,和后来那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相得益彰。
尤其华特所拍摄的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为《花与树》,不得不说和刚进入彩色世界的那些奇花异草相一致。
而他随后遇到的米拉,吞苹果的场景很像白雪公主的角色设定,而迪斯尼拍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动画片就是白雪公主。
而木偶奇遇记则是第一部立体声电影,木偶和陶瓷娃娃的形态又有些类似,当然这点有些不确定,毕竟形象上还是有些差异。
后面的乔段就不细分析了,主要对迪斯尼动画还不熟,但总感觉是各种曾出现过的动画片段的串烧,不知道看官是不是有同感,当然标志性的还包括迪斯尼标志,新天鹅堡的出现。
最后需要提到的一点,是故事结局和迪斯尼本人的呼应。
剧中人物,最后用类似于电影放映机的马车,制造幻象,打败了敌人,得到了全国百姓的认可。
而现实中的迪斯尼,运用电影这样的幻象,也征服了全世界。
最后场景中的烟火也与迪斯尼乐园中标志性的烟火表演可以联系在一起。
回到这部片的宣传噱头,说是绿野仙踪的前传,而绿野仙踪是迪斯尼去好莱坞之前拍得最后一部短片,不得不说,预期说是动画片的前传,更应该说是迪斯尼的全传。
当然以上片段,也可能是作者自己YY,可能导演很傻很天真,就是扎扎实实得拍出了一部简单的烂片!!!
号外,迪斯尼的标志的原型为德国的地标,新天鹅堡。
这个城堡,美轮美奂,为路易威西二世建造,这个皇帝痴迷艺术,不爱江山,对中世纪的天鹅歌剧尤其着迷,作者曾经漫步其间,每个细节都美爆了,但这个国王在这个城堡没建完以前就被人带走,然后一命呜呼了。
所以迪斯尼老人家用这个原型做地标,别有意味,某种程度上,他和路易威西一样也对艺术电影极其痴迷,并且他把这种美轮美奂的境界通过卡通带过了全世界,在世界各地的迪斯尼乐园重现这座城堡,完成了路易威西二世未完成的梦。
这个电影和老版有很多保持一致的地方。
第一个就是用黑白表示现实世界,用彩色表示oz国。
老版就是这样的,新版还加了宽屏。
话说老版的technicolor胶片颜色非常赞!
有人说oz国的颜色显得过饱和,这就是在模仿technicolor的颜色。
第二个就是oz国里的人物都能在现实世界里找到原型。
老版本里形式上的对位是非常强大的。
比方说老版农场里的三个帮工对应oz国里桃乐丝的三个伙伴。
甚至他们的台词都能找到一一对应的,非常精巧。
新版里的角色对应关系就不细说了,前面有人写过。
但台词用工方面不如老版。
第三个是人物的承接关系,毕竟这部是绿野仙踪的前传。
北方女巫Glinda不说,玩火的“红女巫”那就是老版里的西方女巫了(性格设定和老版有点出入就是)。
玩电的就是老版里一开场就死掉的东方女巫了(因为东方西方女巫是姐妹)。
此外还有Anne说她要嫁给John Gale,按照oz的年龄和桃乐丝的名字推断,Anne大概就是桃乐丝的母亲了。
大方面就这些,小的细节方面有些看的时候还是挺明显的,现在已经忘了。
回到电影上,这个电影本身其实我不是太满意的。
剧本太弱了,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和山姆雷米的导演才华。
这种电影不应该大搞角色的性格发展,太假,不配套,毕竟这不是超级英雄电影。
老版里那种平面式的角色挺讨喜的。
另外,3D还是会跳帧,快速动作场面会模糊,期待高帧率3D的普及。
(真羡慕那些对跳帧不敏感的人。
)
在万达IMAX的一流巨屏三流音响轰炸下,《魔境仙踪》的确真金白银的上了道炫酷的3D大餐,盛赞之余听到很多观影老粉拍砖,大呼剧情脑残,我想为本片申下冤,《魔境仙踪》本来的卖点就是视觉,故事也源自童话,走老少皆宜的路线, 本来就不是剧情片,你为什么要死磕死磕再死磕?
难道看《泰囧》就要死磕没爱情戏?
看《生化危机5》就死磕笑料不足?
看《新闻联播》就死磕男女主播没牵手成功?
言归正传,这部3个好莱坞编剧“联手”打造的剧本,绝对四平八稳没有短板,但你也别指望有锋芒凌厉一剑飘飘的长板,作为电影工作者,我将从几个人物设置来解读这铁桶阵剧本,如有不凿之处,请勿拍砖,这是小弟第一次发的——处女贴。
开篇的女演员托,助手,轮椅小女孩,告白妇。
电影里的任何情节元素信息都不是随意发挥的,而是有目的和作用的。
整个黑白开篇都是在“铺垫、塑造”,让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站起来。
比如用女演员托来表现奥兹的好色,用助手表现无视友情,贪婪,用小女孩表现其没有爱心,告白妇当然是表现他漠视爱情,大人物完成英雄之举不再是主旋律,现在流行小人物逆袭,升华成高贵骑士完成英雄壮举,才让观众更过瘾。
另外一个重要编剧技巧是打开主人公的“需求”,当金发女向奥兹表白时,奥兹和盘托出自己的伟大理想,就是是他始终的“需求”,不要小看,故事从整体到幕到序列到场到节拍,玩的就是需求。
遇见第一个西方女巫。
编剧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拖拖拉拉,半天都不进入故事,逼着观众离席。
西方女巫仅仅几句台词,整个故事的冲突矛盾和主人公任务瞬间被打开,观众要的就是这个。
谁的嘴都可以打开故事,为什么要设置这个角色?
对戏,充数,灰色人物。
翡翠城的姐姐,不能一个人自言自语,胖妹妹来搭戏,就把姐姐的险恶表现出来,反派形象也站立起来了。
一部电影起码有6,7个主要人物,若没胖妹,本片就男主,猴子,瓷娃,反派女巫,好女巫,没人了,这种大制作不能在这栽跟头。
另外,非黑即白的童话,来个亦正亦邪的灰色人物,可稍微满足下成年人,顺手一笔。
马上呼啸而来的恐怖飞兽。
一部电影能抓的住观众,往往是靠那些恐怖的反派。
如果你写的反派能把观众吓着,那就算成功了一半,侧过来说,如果你写了一条超级大蟒蛇做反派,但是它吓不住观众,那就歇菜了,“魔境仙踪”在一开场就把观众吓住了,利爪,巨吼,高速运动,震撼音效。。。
挺吓人,成功。
几个不见踪影的树梢空镜头,通过未知更增加飞兽的恐怖,秒咔咔的。
仔细感受下国产片里可爱的反派们和好莱坞佳作里的恐怖反派们吧!
就这是把观众留在椅子上的力量之一。
猴子、瓷娃猴子是对应主人公开始的助手, 瓷娃是开始瘸腿小女孩, 他们象征着友情和爱心, 本片也是从友情爱情爱心几方面的转变来把主人公从小人物转变成大人物,主人公总是需要个助手来搭戏,生旦净末丑,缺一不可,另外,奥兹和终极反派的对抗时间并不长,只有1.5个回合,胖妹变身来袭,只能算半个。
那整个故事有个非常长而冗长的中间段落,我想该片的编剧们可能考虑到这个,而不得不多加及个人物来充实下冗长的中间大肚子。
为什么要把起初的好人姐妹设置成最终的反派?
如果故事按起初的表象,奥兹帮助胖女巫姐妹打败黑暗女巫,最终得到了国王,是不是很狗血烂俗?
如果剧情一开始就被观众预测到,那真是编剧的灾难,所以这样设置可以让故事起码看起来有变化、层次和不可预测。
另外,胖妹在这正反派转变中完成了人物转化,嗖的活了,有血有肉有爱有恨,可见剧作中“人物转变”有多么重要。
这种四平八稳型剧本,主人公自然也有人物转变,就是从开始的自私自利怯弱贪婪变得无私勇敢而有责任,但显然没胖妹转变给人的冲击大,因为胖妹转变的情感动力强烈,而主人公的转变似乎无病呻吟, 这显然是主人公的铺垫没经营好,没有深挖,不能说胖妹抢戏,只能说男主人物发展没经营好。
其实胖妹的变坏,也是必须的,目的是加强反派的力量,让主人公去对抗无法对抗的强大力量,才好看。
善良女巫的臣民莫名其妙的介绍这些百姓的能力,让主人公很失望,最后这些能力却发挥出决定作用,典型的伏笔分晓,别小看伏笔分晓,它是剧作中的重要手段,为什么有些电影能让观众陷入其中久久缓不过来?
因为他让观众深度投入。
为什么会深度投入, 就是时刻充分调动观众的情感,心智,思维!
如何调动呢?
伏笔分晓是重要手段之一,如突然让你联想到前面,让你不自觉拼凑剧情, 难道不是调动思维吗?
另外,本来乏味的陈述,可通过伏笔分晓来让其变得趣味丛生。
好吧,我承认,我是个编剧。
本片从导演技巧上分析,那比枯燥的编剧分析有意思多了,那先从哪些镜头看导演功力说起吧。。。。
待续。
做为一个读小学就爱上鬼玩人3的骨灰级鬼玩人迷,对此片是非常的失望。
以下是对比《鬼玩人3》,纯属个人观点:1.OZ和ASH都是有一大堆缺点的屌丝装B男2.欺软怕硬3.OZ有三个美女,ASH就一个,还不开化。
4.OZ和ASH都靠自己的智慧和人民的双手击败邪恶。
OZ是魔术,ASH是蒸汽技术,最后当然大获全胜。
5.OZ和ASH都是独自踏上BOSS之路,最后守城。
6.总是有些镜头要吓吓你。
7.OZ和ASH总是想逃走。
8.人民都是傻的,老相信救世主就是上帝。
9.怪来了,两人刚开始都会吓尿。
有待补充。。。。
其实我就是很失望,因为太像鬼玩人3了。
一句话评论 影片令“奥兹迷”们心驰神往,米拉·库妮丝呈现了极具诱惑的优异表演,导演山姆·雷米具有炉火纯青的幻象手法。
——《帝国》幕后制作 从《绿野仙踪》走来 迪士尼想拍摄一部和《绿野仙踪》相关联的电影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早在1937年,动画片《白雪公主》大获成功之后,迪士尼当时的总裁罗伊·迪士尼就准备找L·法兰克·鲍姆购买《绿野仙踪》的版权,并将其拍摄成一部动画片了。
但是保姆却告诉迪士尼公司,他已经把小说的拍摄版权卖给了高德温,而后者则将版权在1938年卖给了路伊斯·梅耶。
然后这个电影项目被米高梅公司在1939年拍摄成了一部家喻户晓的音乐电影。
1954年,迪士尼觊觎已久的《奥兹国》系列小说还有13本的版权尚未售出,迪士尼一口气将其全部买下。
接着就在电视、迪士尼乐园等等媒介里制作了很多关于“奥兹国”的作品,1985年,迪士尼拍摄了其历史上第一部与“奥兹国”相关的电影--《回到绿野》,这是1939年的《绿野仙踪》的一部非官方的续集。
虽然影片表现糟糕,但是在后来的这些年里还是赢得了很多忠实的粉丝。
后来,迪士尼进入了最蓬勃发展的年代,《奥兹国》的故事也被拿出来重新讨论。
但是在整个1980年代和1990年代,这种带有魔幻色彩的影片并不被看好,所以迪士尼也就把整个电影项目雪藏了起来。
而在进入新世纪之后,魔幻题材的电影大行其道,而迪士尼准备也在这个时候适时地把这部“奥兹国小说”拍摄成真人电影,搬上银幕。
在山姆·雷米之前,萨姆·门德斯和亚当·山克曼都曾经是这部电影的候选导演。
而在山姆·雷米到来之后,影片的故事基本就已经撰写完毕,而他只需要按照剧本来拍摄这部电影就可以了。
雷米说:“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读过什么法兰克·鲍姆的小说。
在接手这个工作之后,我开始读他的作品。
现在,我必须要说,我已经成为了他的粉丝。
在一开始,我不是太敢读这部电影的剧本,因为《绿野仙踪》这部电影已经太经典了。
可是当我开始阅读这个剧本,我就无法把它放下,因为它写得实在是太精彩了。
人物栩栩如生、故事和《绿野仙踪》虽然没有太多的联系,但是一样令人激动。
” 打造魔幻场景 对于一部魔幻电影来说,最重要的、最难拿捏的其实就是真实和虚拟的比例。
如果过于真实,就谈不上“魔幻”;如果魔幻的成分太多,那影片的气质就和鲍姆的原著相去甚远。
所以,摆在雷米面前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
山姆·雷米说:“就我的阅读来看,这个剧本里融合了很多魔术、女巫的元素。
而且,这些元素不仅仅是从一本书里拿出来的,而是从整个鲍姆的小说序列里选择出来的元素。
对我来说,这些东西还是比较新鲜的。
虽然说我个人很喜欢魔术,很喜欢这种视觉上的艺术,但是要我在电影中拍摄这些,我心理还是没有底。
”而影片中所展示的那些瑰丽、曼妙的场景,则全是在摄影棚内完成的。
雷米说:“这些奇观化的场景,全是罗伯特·斯托姆伯格和他的团队的创造那些东西真是亦真亦幻,充满了想象力。
很是精彩。
因为他曾经给波顿的《爱丽斯漫游梦境》做过艺术指导,所以这两部电影在感观上有些类似。
其实,在我的心理,我也就是想拍摄一部具有1939年版本《绿野仙踪》和《爱丽斯漫游梦境》结合起来感觉的影片。
在这个角度上,我们是成功了。
” 为影片编写音乐的是丹尼·艾夫曼,他曾经和山姆·雷米合作过前两部《蜘蛛侠》。
可是在拍摄《蜘蛛侠2》的时候,吵翻了。
而艾夫曼也说自己再也不会和雷米合作。
不过,《魔境仙踪》的题材太诱人,加上艾夫曼也擅长写这类电影的音乐,所以他又重新和雷米合作。
谈及音乐,艾夫曼说:“我们想做的是传统的、有自我精神的音乐。
不要效果、不要合成、不要电子,要的就是最传统的音乐和每件乐器自己的声音。
无论是主题曲还是结构性的、情绪性的音乐,都让它自己发音,我们不要给它太多的干预。
”艾夫曼创作这部电影的音乐可谓是神速,他只用了6周时间就把音乐给写完了。
艾夫曼说:“我写这么快的原因是这是我的天性。
我有一种用音乐讲故事的能力,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音乐里表达。
而这部电影恰好就给了我这么一种表达的机会。
”花絮·影片一开始是非宽银幕的,黑白,非3D。
当弗兰克来到OZ国,影片变成了宽银幕、变成了色彩电影,也变成了3D。
这一切是在向1939年的《绿野仙踪》致敬。
·这是迪士尼公司制作的第二部和Oz相关的影片,第一部是1985年的《回到绿野》。
但是那部电影却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在影片的一开始Oz在保姆兄弟马戏团里工作。
这很明显是在向Oz系列童话小说的作者L·法兰克·鲍姆致敬。
·拉斯维加斯的著名魔术师拉斯·波顿来到剧组,指导詹姆斯·弗兰科变魔术。
到了影片拍摄完成后,弗兰克已经会很熟练地表演好几个魔术了。
·影片在密歇根拍摄,而片中的大部分儿童演员都是在当地找的。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约翰·C·赖利小罗伯特·唐尼、约翰尼·德普、奥利维亚·王尔德、艾米·亚当斯、凯特·贝金赛尔、凯拉·奈特莉等知名演员都曾经准备在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的,可是后来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出演。
·希拉里·斯万克和米歇尔·威廉姆斯曾经是山姆·雷米为Evanora所设想的第一扮演演员。
但是蕾切尔·薇姿通过自己的经纪人得到了影片的剧本,并执意要扮演Evanora这个角色。
在经过了两个小时的会谈之后,山姆·雷米把这个角色给了她,并让威廉姆斯扮演的别的角色。
·山姆·雷米曾经许诺过要把Glinda这个角色给布莱克·莱弗利,但是她最后选择了不参演这部影片,转而主演了奥利弗·斯通的《野蛮人》。
·Phillip Huber在影片中操作了木偶。
他还参与过那部著名的《傀儡人生》。
真的就是个童话,太脸谱化,好就是好,坏就是坏,给小孩子看还挺不错的,就当格林童话的电影版好了。
风景还不错。完了。
梦的故事吧?和小时候的绿野仙踪好不一样啊!
女神Mila你怎么演了个这么个脑残角色……
@幸福蓝海石路店
从来没有想到好莱坞的大制作能做出这种烂特效烂布景...
虎头蛇尾,还是很迪士尼,真是浪费几个好演员
平庸得只剩下男主角的颜和特技的炫目了。
在刚进入魔镜的那段真是全程尿点,男主平庸女主傻,弗朗科不是很适合这个角色(虽然很帅),其他角色也以插科打诨为主,后半段还是值得一看的,完美诠释电影是最大的魔法,部分致敬绿野仙踪的细节很喜欢(稻草人!),黑白转换到彩色部分很加分,期待续集多萝西等人的出现,三星
突然很想看《绿野仙踪》了,都说《魔境仙踪》是它的前传,可我已经不记得它的具体情节了
效果做的挺好,瓷娃娃简直萌碎了,T字路口还不忘黑我大China Town,白袍女巫从开头到结尾每隔两镜头就放电初见就能让OZ改投阵营,再看甘道夫独吞经验劲升白袍后的牛逼样,白袍果真是小红小青不能比的但是两个最后都没死这尿性是要排续集?
Disney出这么部烂片简直是成心耽误我宝贵的120分钟。。
比杰克巨人好看啊!虽然只是一部普通水准的大片,但是奥兹国的景色很美,视效很棒,色彩美轮美奂,3D相当优秀,三星半,推荐去电影院看,虽然最后的女巫决战让我想到了巴拉拉小魔仙。
看的4d的,还不错~~不推荐看3d
黑白色的开头我喜欢
《绿野仙踪》前传,赛先生大战马先生。
剧情慢到爆,如果精简到90分钟还不错,除此之外,绝B催眠大片!
所以说嘛经典是没有那么好致敬……是是是Oz国里的人都在影射显示里面的然后片头的黑白4:3是有点意思但是不管怎么样也改变不了故事幼稚啊亲!什么年代了连个动画片都能比你有深度啊!现在很多片子怎么光卖视觉效果但是却把故事丢了?舍本逐末。
我好失望
画面精美,但也就那没回事,故事略低龄,家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