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
Alice,巴黎应召日记(台)
导演:Josephine Mackerras
主演:Emilie Piponnier,马丁·斯威比,克里斯托弗·法佛,克洛伊·博勒姆,大卫·科伯恩,玛丽-洛尔·杜尼亚克,尼古拉斯·布乔,Ariana Rodriguez Giraldo,Juliette Tresanini,Jules Mil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澳大利亚,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9
简介:爱丽丝(Emilie Piponnier 饰)拥有着人人羡慕的生活,和丈夫感情稳定恩爱有加,孩子可爱乖巧常伴膝下。某日,她像往常一样刷卡购物消费之时,竟然被告知信用卡因为欠费而被锁定了。直到此时,爱丽丝才发现自己的美丽人生梦在很久之前就破灭了,丈夫不仅将他们的积蓄挥霍一空,而且还是花在了应召女郎的身上。这个男人选..详细 >
也就是女主漂漂了。20211128;全程叠加俄语配音,醉了。
挺压抑的,生活的无奈
下海如此美好
对男性主导的社会偏见的批判
遗憾——最后还是选择了逃离……与一百年前没有区别。
女主的老公爱招妓并偷了家里的钱玩失踪,女主的房子面临被银行收回的境地,于是她做起了应召女赚钱还账,谁知她感觉自在满意之时老公回来了,并渐渐知道她的生财之道,纷争在所难免。。。我感觉即使在国内比这夸张的故事多了,老婆做小姐老公收钱,老公不干正事老婆被迫卖春都不奇怪吧,这是全世界都有的事,但这类电影我们拍不了。导演没资金拍出来不容易,演员比较路人,但都挺认真的,不少镜头好像是手持摄影机拍的,比较晃。片中几个女主的客户都是有礼貌的普通人,只是想解决自己的生理问题,律师之后还帮她解答孩子抚养的问题,女主的同伴考上大学可她还是愿意继续做应召女,导演展示世事的一面给我们看,并没有批评谁,说谁对谁错。
这算哪门子的觉醒
探讨的东西还是过于浅显,导演想把女性的独立和觉醒用应招这个皮表现出来,但是有些细节上处理还是有些问题,像最后丈夫的和解以及爱丽丝在最后的假装与丈夫和解。但总的来说话题是好的,前面的对于外界压力真的很现实,以后的时候不幸总是聚堆的,让人无法再喘过气,生活的压力是大的。
很一般的故事,没啥新意。
故事有点别扭,立意是什么,贫困家庭的妇女靠卖身还债?还很开心?
像是几个人一起攒出来的,支离破碎
男人真是太渣了,自己招妓,却说成是女方的错。男人嫖娼,但仍然可以是好爸爸;而女人做妓女,却永远不可能再是好妈妈。判断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你是我见过最纯真的人。
先入炼狱才能重生吧
观影时间:2021.9.14 幸福妻子爱丽丝,丈夫疼爱、孩子可爱。才在晚餐聚会向众好友放闪,隔日购物刷卡失败,才惊觉一生积蓄已被枕边人败光,抛下她与稚儿自生自灭,连唯一遮风避雨的公寓也将失去!爱丽丝翻箱倒柜,发现丈夫将钱全花在高级应召女郎。循着线索,她来到招待所想问个究竟,未想成了活命生机,意外开启职场第二春。然而性情单纯的她,如何面对男人们的各式需索?况且孩子还得时时看顾。爱丽丝最后能否「过关斩将」,重新拿回人生的主导权? 故事的结尾出乎意料,经过丈夫的背叛和现实的压力的打击,女主的女权意识得已激活,活出自己的
不知道《爱丽丝》是活在童话中的公主,还是生存在现实世界里的普通房奴。这是一个为了阻止「实体家庭」沦为「概念家庭」而被迫学习如何开发、建设和租赁自己的身体——通过「主权过户」手段来满足同伴性幻想的女性。显然,这些城市中产的家里没有所谓的不动产,体验不到性福感的夫妻对于这个「名存实亡」的「空中楼阁」也都先后失去了捍卫它的斗志,敢于同「魔鬼」作交易的他们似乎摸清了中产阶级的心理——对消费主义为传统父母设计的陷阱嗤之以鼻,对资本原则为现代男女构建的那套鬼话亦心存顾虑。幸与不幸,这对夫妻都想从这些相对固定、安稳和舒适的「坑」里逃出去。尽管妻子极具自我牺牲精神的「救市」行为一定程度上给丈夫的「男子气概」带来断崖式下跌以及降维打击,不过,作者最终将女性主体性过户到自己孩子的名下不免也有将其「矮化」的嫌疑。
环环相扣,太入戏了。
7/10。
看了个开头,确实像烂片的味道,于是弃了。
同类型影片里,不管是拍摄还是立意都跟欧容的《花容月貌》差距甚大,也只有结尾爽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