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电影档向来是竞争最为激烈的时刻,各路豪杰捉对厮杀,市场上弥漫着腥风血雨,随处可见肝髓流野。
然而今年的暑期市场却被一位顽童搅得天翻地覆,本该波涛汹涌的市场,变成了哪吒庭院中的池塘,格外温良恭顺,任由他嬉戏玩耍。
被哪吒挑落下马的不仅仅是桀骜不驯的敖丙,还有舍生取义的刘培强和身手矫健的蛟龙突击队。
承载着国产动漫诸多历史桂冠,携着50亿票房的余威,哪吒退出了2019年影坛,将振兴国产动漫的接力棒交到了另一位顽童的手中——来自江南的阿郎。
没有魔童的灵珠护体,肉体凡胎的阿郎面对这一棒是接还是不接呢?
这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江南》是由中船影业投资制作,以清末江南机器制造局(今江南造船厂)为背景,讲述两代江南机匠以身报国的故事。
他是弘扬江南精神的鸿篇巨制,也是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献礼工程,影片处处透出主创团队的良苦用心。
一、别出心裁之作影片第一幕的机械城堡和飞艇,仿佛看到了《哈尔的移动城堡》和《天空之城》的影子,影片的画风和人物的制作上摒弃了当下流行的3D绘画技术,选用了二维制作,再加上鲜艳明亮的配色,使影片增添美术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些元素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他们在向经典致敬,主创团队以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为对标,希望为观众打造一场视觉盛宴,可见其用心良苦。
只是他们的梦想能否与实力相匹配,还需要观众来评判。
二、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用心之处还在于力图还原江南厂的旧景,真实展现船舶制造的过程。
影片中依稀可辨江南厂的厂区布局,还有教课书般的造船工艺:铆接的船壳、蒸汽动力的推进系统以及侧向式下水,这些早已躺在博物馆中的经典场景,引起了船人的共鸣。
蜿蜒的黄浦江和喧嚣的城隍庙,也使得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并且挥洒青春的人们,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回忆。
但是看到“小笼包”智斗日寇、升龙艇超强续航力、沉船中勇救恩师,不禁使我犯起了尴尬症,显然这些场景与常识相悖。
毕竟日常工作中对外板平整度不超过4mm,装配精度要求保持3mm,轴系镗孔误差小于0.03mm,难免对这些瑕疵感到介怀。
无需太过于苛求,因为他是动画片而不是纪录片,想到这我便能释然,抱着轻松愉悦的心情继续着观影体验。
三、江南魂和强军梦影片的高潮发生在中日海战中,战场上经典的桥段再一次上演:在宏远舰弹尽船损情况下,管代命令机匠开足马力,以残舰为武器撞向敌舰,这一刻我们无不为将士们英勇无畏而动容。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甲午海战的全部记忆都来自于电影《北洋水师》,他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每每念及于此,一股屈辱和悲愤就会逐渐蔓延,以心脏为起点,通传至头顶和脚趾。
经此一役,彻底改变了东亚以及世界的格局。
战前日本国内矛盾丛生,内阁在反对派的声讨中苦苦支撑,经济濒临破产。
日本赌上了自己的国运,在欧洲发行了2.5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年税收2.8倍)的债券筹备战争。
战后日本的实力得到了西方国家的认可,取代中国成为了帝国主义在东亚的代理人,正式加入了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盛宴。
晚晴的腐朽和衰败在这场战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战后中国被西方国家从合作伙伴的名单中剔除,彻底丧失了政治改良和国家崛起的机会,沦为了帝国主义肆意掠夺和蹂躏的对象,也加速了中国的民族运动的兴起和满清的灭亡。
承平日久,人不知兵。
和平繁荣并不是世界的本来面貌,他只是短暂且不稳定的平衡,国际局势的一个扰动,就有可能打破这种状态。
我们生长在新中国,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对于拥有的和平环境早就习以为常,觉得理所当然。
只有经历过战争的苦难,才能认清他的狰狞面目,也就更觉得祖国所取得的成绩弥足珍贵。
天上的乌云终会散去,燃烧的水面也将归于平静。
祝愿世界能永享太平。
若无法遂意,我愿祖国船坚炮利、国富兵强,愿将士冲锋陷阵、保家卫国。
我们不惧任何邪恶的挑衅,也不让这片土地重浴战火。
这是江南的意志,中船的精神,也是每个人的强军梦。
故事非常激励人心,画风采用了国风机械元素,用一个顽皮弄堂少年阿榔在江南制造局的冒险经历,向我们展示了甲午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以及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军工企业——江南造船厂的前世今生。
历史与幻想,战争与机械,热血与成长,《江南》将会再一次为国漫迷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开埠初期的上海外滩、清末城隍庙的市井风情、蒸汽烟火萦绕的工厂机床、火烧云下的激烈海战,这些在历史课本中既熟悉又陌生、以往中国动漫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场景都将在影片中一一呈现。
影片以江南造船厂前身为原型,以民族工业为题材背景的江南制造局一名徒工成长为机匠的历程,再现百年前我国造船工业的时代背景。
颂扬了军工人的家国情怀,更展现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学习到自主研制的图强之路,体现了军工报国的民族精神。
"莫欺少年郎,少年遇风就能长,只待他日春风化雨来日方长",片尾曲表现出少年的人生选择,寓意新一代造船工匠有梦想、有担当、有灵魂、有血性、有品德的军工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电影中虽讲述的是江南造船厂在洋务运动时期的故事,但也是我国军事工业逐渐成长的一个缩影,通过动漫展示军工题材使大家用一种轻松易懂的形式了解到中国船舶业的工匠精神。
不管是小朋友还是我们成年人来说,电影所传递的爱国主义与坚持不懈的精神都足以让我们相信,我们的民族工业的未来会瑜伽辉煌,我们的祖国也从不缺乏脊梁。
我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70年弹指一挥间,这盛世如您所愿!
强烈推荐大家去观看。
《江南》跳脱出中国动画目前常见的纯虚构叙事的窠臼,选择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把目光投往中国军工体系背后默默无闻的机匠及其工匠精神的传承,将人物故事置于真实的历史大背景之中,营造出浓郁的时代风情,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全力打造一部特殊题材的动画电影的同时,探索国风动漫的突破,为国漫迷特别是青少年动画爱好者带来视听上的惊喜。
看之前本以为不好看,但是看过之后大大出乎意料的好看,无论画面还是剧情,都还不错。
值得一看!
《江南》采用国风机械元素,第一次将军工机匠这个并不引人注目的群体在大银幕上以动画形式表现,并将百年前气势磅礴的制造局展现给现代观众,最新的神秘国产战舰以特殊的方式在影片中惊喜亮相。
历史与幻想,战争与机械,热血与成长,《江南》再一次为国漫迷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开埠初期的上海外滩、清末城隍庙的市井风情、蒸汽烟火萦绕的工厂机床、火烧云下的激烈海战,这些在历史课本中既熟悉又陌生、以往中国动漫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场景都在影片中一一呈现。
前段时间去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一直没来得及写影评留念一下。
虽然已经提前做了心理准备,但实际观看时还是被小小的感动和惊艳了一下,宫崎骏风的审美,大友克洋式对蒸汽钢铁时代的致意,在国内的文艺表达上,这是破天荒第一次。
这么好看的动画竟然没人看,可惜可惜。
作为一部向军工致敬的70周年献礼片还是很不错的,主人公可以看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他的这种奋发图强和废寝忘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本片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清朝末期因为军事武器落后而导致甲午战争失败,和李鸿章创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全员齐心协力并肩作战不断努力进步的故事。
展示了中国产业工人的报国情怀和工匠精神。
国漫首创机械军工主题,难能可贵。
在以神话为主的国漫产业中,这种写实作品的成功十足惊喜。
非常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很不错的画风,值得观看。
我觉得上海的朋友,尤其是老一辈上海人,应该更有感触,毕竟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另外,李鸿章不仅创立了江南制造总局,还于1872年创立了轮船招商局(现招商局集团)当年轮船招商局总部也在上海。
支持国漫,尊重历史,做一个努力上进且优秀的90后,加油!
国漫,加油自己!
《江南》马上要上映了,特别期待电影讲述了少年强则国强,在轰鸣中锻造家国的情怀。
回首民族军工业的起点,这部电影以江南造船集团前身江南制造总局为背景,讲述生活在清末浦江岸边的少年阿榔因嬉闹惹下祸端,被领进江南制造局学艺挣钱还债,与一等机匠陈铁寒结下师徒缘的故事。
两年后,成长为一流机匠的阿榔获得了神秘人冒着生命代价带回的海外图纸,师徒二人齐心研制军械为国效力,机匠们随军共赴前线保家卫国。
我有利舰,慷慨从戎。
击楫中流,泱泱大同。
决胜疆场,气贯长虹。
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江南》北京点映场有感•今天,刚刚,中国首艘大型两栖攻击舰在上海下水了!
这也是对《江南》最好的推介。
大家看《战狼2》、《红海行动》中我国海军军舰为保护侨民发射导弹时的壮观场面而热血沸腾,但你们知道这些大国重器的制造者,就是《江南》中的这些工匠和传人吗?
不忘初心、不忘根本,就应该去看看《江南》,最好带着孩子,受益终身。
186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艘机器轮船在上海下水,轮船由江南造船厂制造,曾国藩曾为这艘船取名恬吉,寓意「四海波恬,厂务安吉」。
动画电影《江南》以1894年江南造船厂为军舰制造机械快炮为背景,影片中,造船厂的技师陈铁寒两次提到为轮船提供蒸汽动力的煤质量不高,一次是在造船厂的厂房内,第二次是他随水师作战、在海战开启之前。
在海战中,水师舰队趋于下风,配置了造船厂打造的快炮的鸿远舰弹尽粮绝、船舱进水,指挥鸿远舰的管带大人命令将鸿远舰撞向敌舰。
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爆发,北洋水师败局不可逆转,致远舰指挥官邓世昌命令驾船撞向日本军舰,结果致远舰遭遇炮击沉没。
1893年,汉阳铁厂在武汉竣工。
在历史小说《走向共和》中有个细节,汉阳铁厂落成以后,英国《泰晤士报》却是看衰汉阳铁厂创建人张之洞的仕途,英国报纸指出张之洞不懂化工,拒绝预先化验铁矿石,结果购置的高炉不能够排除铁矿中的磷,导致炼出的钢材报废率极高。
为了扭转局面,张之洞请盛宣怀推行官督商办,多方筹措资金,拆毁旧的高炉,购置新的高炉。
古老的中国积贫积弱,生产精煤、精铁乏力,江南造船厂这样的军工企业在日本等强敌的还伺下艰难起步。
古老的中国孕育出阿榔这样狂傲精诚的少年,阿榔的师兄们那样少年意气奋发的青年,还有阿榔的师傅陈铁寒和管带大人那样少年气魄不改的壮年。
天翻地覆慨而慷,古老的中国新生。
在《江南》尾声,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过去的60年后,穿着中山装的机械老师傅阿榔在厂房里看到组装完成的新中国第一艘潜水艇,激动不已。
正是在1956年,新中国第一艘潜水艇在江南造船厂下线。
今天看到国资小新微博发的一个视频,视频用作曲家曹火星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串联起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在视频中,原深圳招商局研究部总经理梁宪在回忆深圳特区的成立以及深圳改革先行者袁庚时,提到了袁庚常提及的「羚羊飞渡」的故事。
在纪录片《激荡19782008》中在袁庚身边的工作人员详述了这个故事,大致是羚羊在躲避围捕跳跃山涧时,老羚羊先跳,小羚羊以老羚羊为踏板跳上山崖,老羚羊坠谷。
2019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5周年,前不久,新闻媒体报道了考古专家在威海发现甲午沉舰定远舰的遗址。
从甲午战败到今天「不惹事、不怕事」,是血荐轩辕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们用自己毕生的时间换来了后来人发展的空间。
甲午海战,极其惨烈的历史……民族自强,来之不易……
非常宫崎骏,开头的行走的房子简直就是《哈尔的移动城堡》。镜头切的太频繁了,一会一个一会一个,让人没有投入下去的劲儿。
难得的题材,但是全片人设透出了粗糙
一开始很一般但到后来真的很惊艳画风唯美,国漫到这种程度已经很努力了,值得鼓励!
少年强则国强
画风好看是好看,但是基本丢掉了我们中国动画的影子,大量日本动画,特别是宫崎骏导演的痕迹,很让人心酸。在配合上这个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题材,更是让人感觉到怪异,要知道洋务运动就是终结在了和日本的甲午战争上…
6分。看个开头还以为会是个蒸汽朋克题材,但没想到越看越没意思。。。感觉导演的野心还是大了点,什么都想要,结果一个都没讲好。明明是讲船,最后去说机枪又是什么鬼???
挺难看的,可能连电视播的动画片都不如!满屏都是那种小清新屏保画面,动作处理十分粗糙(甚至背景人物定格,如背景士兵救人),剧情线为了推进而人物形象强行转折,很难有代入感,那又如何激起民族情绪呢?
清朝末年,没有辫子,有国旗!!!
还好吧,根据历史讲甲午战争下的小男孩。
北京场点映。主旋律题材动画片,开场有些宫崎骏的感觉,很像《哈尔的移动城堡》。之后慢慢的脱离了吉卜力的影子可以开始讲自己的故事,讲出了中国军工的情怀。管带大人据说是邓世昌的原型,故事参考了甲午中日战争。很燃很有民族情节的动画片。
其实不该这么低的评分……动画效果和剧情是有待改进地方,比如主人公明显模仿国外造型,比如为啥江南制造局这么个地方来来回回就几个人……可是看到对抗敌舰时候,忽然觉得,必须得怀着崇敬的心看……致敬先辈……
基本上全是一个带有工业民族复兴背景和机械朋克浪漫幻想的故事。预告一出就被许多人批为画风抄袭脱离史实逻辑欠奉,这个评价实在有失偏颇。人物确实不够细腻,细节也值得推敲。全盘否定未免对工业背景动画的创作要求太高了。加鼓励的一星。
这个水平还算可以,故事剧情简单,挺适合小朋友看的。
一般,剧情一般,画面一般,角色塑造也一般
有点吐槽地方 冬天 穿衣不一样 男的在夏天 女的在冬天 不现实 发型不伦不类的
挺好的,画风不错,难得有讲述我国历史的国漫,而且配乐也都是中国乐器、戏曲配乐,挺棒的了。
不知道怎么说,实在是不怎么样
第一次看涉及甲午战争的动画,还是从军工的角度来切入,虽然在画面上没有什么惊艳之处,但作为一部典型的爱国主义题材的动画电影,确实是有着不错的进步。基本上是三星,看在爱国主义的份上,四星吧。
有点无聊